gb 1102007《家用燃气灶具》标准宣贯材料

gb 1102007《家用燃气灶具》标准宣贯材料
gb 1102007《家用燃气灶具》标准宣贯材料

GB 16410-2007 《家用燃气灶具》标准

宣贯材料

中国标准化协会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GB 16410 2007

《家用燃气灶具》标准宣贯材料

起草人:易洪斌焦成华司熙德张喜杰2

前言

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造就了享誉全球的中国菜,中国菜烹饪工艺的技术关键之一就是火候的掌控,提供合适火力资源的重要设备就是家用燃气灶具,家用燃气灶具已经成为中国4亿3千多万户家庭必备的厨房用具。如何引导燃气具制造商和供应商向中国燃气具市场提供安全环保、节能降耗、适合热能、经久耐用的产品;如何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贸易、促进技术进步,就是本次修订标准的目的。

GB 16410-2007版标准与GB 16410-1996版标准相比有一个质的飞跃和提高,进行了长时间,多项的试验论证,同时经历了国内外多方位的沟通,凝聚了修订工作组全体成员、工作人员、聘请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特别是使用交流电源的灶具要求条款的确定得到GB 4706系列标准起草单位——广州电气科学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仅此表示感谢。

本次修订由96版全文强制性标准改为条文强制性标准,本着生命第一原则;技术超前原则;科学先进、经济合理、实施便利原则和环境保护原则。在内容上作了较大修订。

本宣贯教材:

第1~8章介绍了:标准修订依据;标准的修订原则;标准框架;标准修订时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标准修订过程简介;试验验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及水平对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第9章全面阐述了标准修订内容和修订依据。

第10章对干烟气中一氧化碳百分比浓度计算公式改变后如何使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比较,并指出了实施条件和计算方法。

第11章:本标准热负荷计算公式是以GB/T 13611-1992、GB 13612-1992标准 (干,0 ℃,101.3 kPa)的燃气参数为依据。如何直接应用GB/T 13611-2006《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标准(干,15 ℃,101.3 kPa) 的燃气参数,本宣贯材料给出了相应的变换式。

第12章进行了状态改变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结论是用本宣贯材料给出的相应变换式,直接选用GB/T 13611-2006《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标准(干,15 ℃,101.3 kPa) 的燃气参数,计算结果与标准修订前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其唯一影响的就是水蒸气理想气体的相对密度0.644改为0.622,因为0.644是不对的。

本教材编写内容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对相关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标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由于编者水平的限制,教材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3

目次

1 标准修订依据 (5)

2 标准的修订原则 (5)

3 标准框架 (5)

4 标准修订时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6)

5 标准修订过程简介 (6)

6 试验验证 (10)

7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及水平对比 (13)

8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14)

9 标准修订内容及依据 (15)

10干烟气中一氧化碳百分比浓度计算公式改变的论述 (30)

11 标准状态改变而改变计算公式的论述 (35)

12 状态改变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 (38)

13 上限锅与下限锅的选取 (40)

14 熄火保护 (41)

4

GB 16410-2007《家用燃气灶具》标准宣贯材料

从2002年9月18日在北京标准修订研讨会开始,至2007年6月13日标准发布日止,历时4年9个月,标准凝聚了修订工作组全体成员、工作人员、聘请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1 标准起草工作组在GB 16410-1996《家用燃气灶具》基础上,参照了国际先进的灶具标准,制定的GB 16410《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送审稿),符合GB/T 1.1的要求,内容正确、合理。符合生命第一原则;技术超前原则;科学先进、经济合理、实施便利原则;环境保护原则。

2 GB 16410《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送审稿)既符合我国燃气灶具发展水平,符合中国居民的生活习惯,又根据燃气灶具发展的趋势修订技术指标,对我国燃气灶具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 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留有发展空间。

3 审定委员会一致认为GB 16410《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送审稿)达到了国际水平。

1 标准修订依据

1.1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计划[2002]41号文《关于下达〈2002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受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农轻地方部的委托,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与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负责组织修订。

1.2 GB 16410-1996《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发布实施以来市场需求和产品结构发生了具大变化,嵌入式灶具和气电两用型灶具的问世需要有新的标准规范。

1.3新材料在灶具上的采用,如:玻璃面板、陶瓷面板、铝合金燃烧器等,需要有新的标准规范。

1.4 GB 16410-1996《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实施后,消费者的投诉:

——灶具火力小,煮不熟饺子、炒不好菜。买的新灶不实用;

——铝合金燃烧器烧毁,非金属面板暴裂。

1.5嵌入式灶具有爆炸事件发生。

1.6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欺骗,为市场监督检查和贸易提供技术依据。

2 标准的修订原则

2.1 生命第一原则:将保护消费者生产、生活安全放在首位。

2.2技术超前原则:在规范现有成熟技术的同时,要给新涌现或可能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留有发展余地。

2.3 科学先进、经济合理、实施便利原则:标准指标的确定,不仅要考虑科学先进,还要考虑经济适用,以便设计、生产、检测、安装及售后服务的实施。

2.4 环境保护原则: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

3 标准框架

3.1以96版标准为基础框架,吸收欧盟、日本等国外先进标准内容。

3.2为了方便使用,将GB/T 16411《家用燃气用具的通用试验方法》结合灶具的特点具体化,作为标准的内容。

3.3 为了能够处理好气电两用灶具检测难的问题,将GB 4706.1和GB 4706.22所规定的条款具体化到本标准中。

5

4 标准修订时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4.1标准的适用范围。

4.2 术语和定义。

4.3 热负荷,热负荷精度及热效率的确定。

4.4标准状态由0 ℃改为15 ℃时计算方法的确定和支持参数的选择。

4.5增加气电两用灶具后如何应用GB 4706.1和GB 4706.22所规定的条款。

4.5 试验用锅的标准要求。

4.6耐用性能指标调整的合适程度。

4.7 不合格的判定原则。

5 标准修订过程简介

5.1标准修订工作会议

5.1.1标准修订研讨会

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于2002年9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了GB 16410《家用燃气灶具》强制性国家标准研讨会。燃气灶具行业骨干企业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国际知名的灶具零部件生产企业(德国肖特公司、意大利西特公司、萨巴夫公司)等单位的5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确定了标准的修订原则、成立了起草工作组、制定了标准修订的进度计划。

5.1.2标准修订起草组第一次会议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于2003年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了GB 16410-1996《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修订起草组第一次会议,共19人参加。

会前各参会人员对标准的修订意见均提出了书面材料。会上,与会代表根据会议议程要求,对标准的修订框架及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广泛、细致、热烈的讨论,明确了标准修订框架和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成立了标准修订专项工作组和三个工作小组,并明确了各工作小组的构成和分工。

5.1.3标准修订起草组第二次会议

2003年8月11日至15日,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GB 16410-1996《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工作组成员及标准起草单位共21人出席了会议,全体代表对标准整合稿展开逐条的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和需进一步论证的内容。

——点火器与旋塞阀90 ℃温度下的耐热试验;

——燃烧器回火试验;

——跌落试验;

——试验用锅调整及加水量减半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验证;

——玻璃耐热冲击试验方法验证;

——陶瓷面板试验。

5.1.4标准修订起草组工作组长专项工作会议

2003年9月26日至29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揽镇召开了GB 16410-1996《家用燃气灶具》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起草组工作会议。就8月北京会议后的标准草案进行编辑整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到会代表6人,特邀国家日用电器质检所(广州)电气专家1人。讨论的焦点是对气电两用灶具的要求尺度把握,标准状态改变后热负荷计算公式的支持参数,试验用锅的确定。

6

会议确定将使用交流电源作为能源的灶具定为Ⅰ类器具,并将GB 4706.1和GB 4706.22标准的相关条款和试验方法摘录到本标准的相关章节中作为本标准的条文。

5.1.5标准修订起草组工作组长第二次专项工作会议

2004年3月1日至2日,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北京蓟门饭店召开了GB 16410-1996《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修订起草组工作组长第二次专项工作会议。到会人员共9人,会议特邀燃器具专家司熙德、电气专家艾欧史密斯公司的鞠平总工参加。

与会代表对正在修订中的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就使用交流电源的灶具要求达成了共识。以此形成征求意见稿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

5.1.6标准修订起草组第三次会议

2004年8月21日至25日,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GB 16410-1996《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修订起草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到会代表24人。

本次会议是在前两次起草组工作会议对标准讨论、修改的基础上,针对社会各界对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征求意见稿作进一步讨论。

本次会议从现有企业技术及产品发展实际出发,又考虑到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本着对行业负责,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高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大多数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还有少数问题有意见分歧,必须给各方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另选时间讨论形成标准最终送审稿。

5.1.7标准修订起草组第四次会议

2005年4月18日至19日,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GB 16410-1996《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修订起草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到会代表24人。

会议由中国标准化协会马林聪秘书长主持。他在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是在去年第三次工作会议对标准讨论、修改基础上,并经网上再次征求工作组全体成员修改意见汇总的问题及第三次会议遗留问题召开的。

马林聪秘书长希望并要求与会代表,在标准制修订时,既要从现有企业技术及产品发展实际出发,又能考虑到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本着对国家负责,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参与标准修订。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既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充分听取其他代表的修订意见;统一认识,认真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确保标准质量:

——要把握、处理好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适用性的关系。

——遵循标准化工作要求,把握、处理好标准的技术内容与涉及到的专利问题。

——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

起草组成员对标准反馈意见和上次会议遗留问题逐条进行了讨论,基本达成了共识,同意形成最终送审稿,个别单位代表提出的保留意见作为会议纪要内容。

5.1.8 GB 16410-XXXX《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送审稿)审定会

2005年8月16日至17日,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组织召开了GB 16410 -XXXX《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送审稿)审定会议。来自国家标准委技术审查部,中国消费者协会,上海同济大学等科研、质检机构、生产企业共25个单位的专家代表32人参加了会议。

审定委员会一致通过GB 16410《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送审稿)。并请起草工作组根据审定会的意见修改,形成报批稿,上报国家标准主管部门。

7

表1 审定会修改意见汇总表

8

9

10 5.1.9 WTO 通报及欧盟CEN/TC49 二次评议意见

根据我国《关于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将与贸易有关的强制性标准报批稿刊登在有关媒体上,向国内外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为两个月。”

自通报后,接到CEN/TC49 二次评议意见,均作了相应回复。 6 试验验证

在标准修订过程中,修订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先后进行了全方位的试验验证工作,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为标准修订提供了可贵的依据和技术参数。

6.1 点火器与旋塞阀90 ℃温度下的耐热试验,见表2

表2 点火器与旋塞阀90 ℃温度下的耐热试验

6.2 燃烧器回火试验,见表3

表3燃烧器回火试验

6.3

跌落试验见表4

表4 跌落试验

6.4试验用锅调整及加水量减半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验证,见表5

表5试验用锅调整及加水量减半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验证

6.5玻璃耐热冲击试验方法验证见表6

表6 玻璃耐热冲击试验方法验证

6.6陶瓷面板试验见表7

表7 陶瓷面板试验

12

6.7燃烧器火孔零件耐温试验

将燃烧器中构成火孔的零件(可方便拆卸的单元)取出,测量火孔部位尺寸,计算火孔面积。然后置于调定温度700 ℃的恒温箱中。2 h 后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测量火孔部位尺寸,计算火孔面积,试验前后火孔面积变化率为-3%。 6.8 对3.5 kW

限值的验证

6.8.1 炒菜 (摘抄《煤气与热力》86年第6期

6.8.2 煮饺子

冷冻饺子0.5 kg ,在直径260 mm 铝锅加水2.2 kg ,用2.9 kW 和3.5 kW 燃烧器同时作业。

2.9 kW 燃烧器煮饺子粘连、糊汤,煮不熟饺子。

3.5 kW 燃烧器煮的饺子汤清、皮熟、馅鲜嫩。 煮饺子工艺流程:

a) 把灶具开到最大火力,把水加热到沸点(100 ℃);

b) 把冷冻饺子放入锅内,锅内水温下降到75 ℃,用勺沿锅边推转饺子,盖上锅盖要求在2 min 把水温升到100 ℃,煮1 min 加冷水0.5 kg ,盖锅盖待水沸,连续两次,然后开盖煮2 min 即可。 根据上述要求,计算2 min 把2.2 kg 温度75 ℃的水加热到100 ℃所需热量:q

q =2.2×0.00419×(100-75)

=0.23 MJ/2 min 每小时需要热量q n

q n =0.23×30÷3.6=1.92 kW

灶具标准规定:嵌入式灶具热效率≥50%,台式灶具热效率≥55% 根据上述条件求灶具其中的一个灶眼必须达到的实测折算热负荷:

嵌入灶具Φ实

Φ实=需要热量÷效率=1.92÷50%=3.8 kW

台式灶具Φ实

Φ实=需要热量÷效率=1.92÷55%=3.5 kW

7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及水平对比

7.1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7.1.1 气电两用灶具的相关电气安全条款及标志内容摘自GB 4706.1和GB 4706.22标准,这两个标准分别等效采用IEC 335-1:1991和IEC 60335-2-6:1997标准。

7.1.2标准状态、最大正常温升、燃烧器耐过热性能及试验方法参照了EN 30-1-1:1998《家用燃气灶具第1-1部分:安全性总则》。

7.1.3 熄火保护装置闭阀时间参照了EN 30-1-1:1998《家用燃气灶具第1-1部分:安全性总则》和JIS S 2103-1996《家用燃气烹调灶具》。

7.1.4 烤箱使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参照了JIS S 2103-1996《家用燃气烹调灶具》和JIS S 2093-1996《家用燃气燃烧器具试验方法》。

7.1.5干烟气中一氧化碳百分比浓度计算公式按照JIS S 2103-1996《家用燃气烹调灶具》。

7.1.6材料要求中的5.3.1.14石棉不应用于灶具的结构之中,謫自EN 30-1-1:1998。

7.2 水平对比,见表9

表9水平对比

13

8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8.1为了方便使用,对气电两用灶具的要求及试验方法,是将GB 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和GB 4706.22《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驻立式电灶、灶台烤炉及类似用途器具的特殊要求》的相关电气安全条款摘抄分置于本标准的相关章节中。

8.2本标准的检验规则按GB 6932《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相关章节套用。热负荷和热效率计算公式也参照GB 6932《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计算公式。

8.3 本标准服从于GB 16914《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通则》和GB 17905《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全管理规程》。

8.4 本标准还引用了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5013.4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GB 5023.3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GB 13028 隔离变压器和安全隔离变压器技术要求

的标准内容。

8.5本标准所规定的噪声限值、CO和NO X排放指标,关于环保方面的相关规定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

9 标准修订内容及依据

9.1 本标准与GB 16410-1996版标准相比主要变化为:

——本标准为条文强制性标准。标准中的 5.2.1,5.2.2 a、c,5.2.5 c,5.2.6b,5.2.7.1b,5.2.7.3,5.2.10.2,5.3.1.4,5.3.1.5,5.3.1.10d、f,5.3.1.12,5.3.1.14,5.3.2.6,5.3.6,5.3.7.5a,5.4.2.2,5.4.2.3,5.4.10.1,5.4.16.1,8.1.1 除f以外的其他条款,8.1.2 a,8.2.1,8.2.4 c、d、h及表2、表

3、表

4、表

5、表

6、表

7、表8中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其余为推荐性条文。1996版为全文强制性14

标准;

——适用范围增加了气电两用灶具;

——术语和定义删除了2条,修订了5条,增加了16条;

——标准状态的温度由1996年版的0 ℃调整为15 ℃;试验温度由20 ℃±15 ℃调整为20 ℃±5 ℃;

——两眼和两眼以上的灶具主火热负荷,由1996年版的额定热负荷不宜小于2.91 kW,调整为两眼和两眼以上的燃气灶和气电两用灶应有一个主火,其实测折算热负荷:普通型灶≥3.5 kW,红外线灶≥3.0 kW;

——取消了有风状态的要求;

——规定灶具的每一个燃烧器均应设有熄火保护装置;

——增加了使用交流电源灶具结构的特殊要求;

——对灶具使用材料的材质要求修订为对材料的性能要求;

——增加了包装材料及包装废弃物条文;

——增加了实测热负荷计算公式;

——修订了实测折算热负荷计算公式;

——修订了干烟气中一氧化碳百分比浓度计算公式;

——试验室条件由室温为20℃±15℃改为室温为20℃±5℃;

——增加了跌落和堆码要求及试验方法。

9.2 强制性条款说明:见表10

表10强制性条款说明

15

9.3 标准范围修订说明:见表11

表11 标准范围修订说明

16

9.4具体修订内容及依据,见表12

表12 标准修订内容及依据

17

18

19

20

标准宣贯手册模板

标准宣贯手册模板 1

ISO/TS16949标准宣贯手册 ——————ISO/TS16949技术规范宣贯资料 1、什么是ISO9000标准: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制定和发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 应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 以简单明确的标准的形式向世界推荐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方法模式。 2、什么是ISO/TS16949技术规范: SO/TS16949技术规范是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 IATF) 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ISO/TC176) , 为适应汽车工业全球采购的需要, 减少零部件及材料供应商为满足各国质量体系要求而多次认证的负担, 减低采购成本, 而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 制定出的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 它的全名是”质量体系—汽车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 ISO/TS16949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 ISO/TS16949技术规范结合了各个国家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要求: QS-9000( 美国) 、VDA6.1( 德国) 、EAQF94( 法国) 、A VSQ95( 意大利) 等。它规定了汽车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要求, 用于汽车相关产品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 适用于全球汽车行业, 目的在建立一个美国、欧洲及全球范围内都能够接受的单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认证注册方案, 避免供方执行多重质量体系标准和重复认证注册的困扰。 4、 ISO/TS16949的主要内容: ISO/TS16949是ISO9000标准在一个特定行业的深入, 结合该行业的

绩效考核宣贯

绩效考核宣贯 篇一:20XX年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制定宣贯材料 20XX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宣贯材料 为持续改进和提升集团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水平,建立满足企业发展实际、具有晋煤特色、支撑企业战略发展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按照武董事长在四届三次职代会上所作报告精神要求,结合20XX年集团开展组织业绩考核的实际工作经验,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对《晋煤集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20XX年集团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延续了20XX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在指标考核体系和整体框架上未做大的变动,仅将原归属于约束指标中的专业管理考核单独作为一类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单位挂钩工资总额、单位人员领导人年薪及单位晋档增资员工比例挂钩,实行“指标考核(结果)与专业管理考核(过程)双考核、双挂钩(指标考核结果和专业管理考核结果都与领导人员年薪挂钩)”。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修订后办法的内容和核心精髓,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决定采取到基层现场进行答疑解惑这种形式对办法进行解读: 一、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修订的总体思路 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延续“一套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利润安全工程项目,结果科学合理多项运用”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与世界500强对标的总体战略要求,结合省国资委下达给集团公司的

考核指标目标,按照各单位、处室的经营管理性质、所处行业、职能分工以及管控方式的不同,分别设置基本指标、辅助指标、对标指标、项目投资指标、专业管理指标和约束指标六大指标,实行百分制加减分考核,以考核得分和评价等级确定单位、处室的挂钩工资总额和处级人员的薪酬水平。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突出了利润指标、安全指标和项目投资指标。凡年度利润指标完不成的,单位负责人免职;凡发生一次三人或累计三人以上煤炭生产死亡事故(其他单位累计发生2人及其以上生产死亡事故)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等级下降为E级,处级人员年度绩效薪为0。因瓦斯治理专项工程完不成造成产量减产的,矿长要 降职使用,分管副职要撤职。纳入职代会的年度重点工程项目未完成年度目标的单位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等级下降一级。 二、20XX年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主要内容简介 20XX年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共分15个章节内容。其中一到四部分分别是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组织机构和适用范围,十三、十四、十五部分是考核分工、申诉和其它,这些章节内容简单明了,大家一看就明白,不作过多的解读。重点对五到十二部分内容进行解读。(一)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模式 这部分内容: 一是明确了集团公司在绩效考核上的责任分工。也就是集团公司负责各单位、各处室及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和工资薪酬分配,各单位、各处室其他员工由各单位、机关处室逐级向下展开,逐级落实绩效考核与

胎体增强材料

胎体增强材料 目录 概念 常用材料 作用 施工方法 概念 胎体增强材料:在涂膜防水层中增强用的化纤无纺布、玻璃纤维网布等材料。 常用材料 常用材料主要是聚合物(SBS)改性沥青复合胎防水卷材,按上表面材料分为聚乙烯膜(PE)、细砂(S)、与矿物粒(片)料(M)三种。按胎体材料分:聚酯毡和玻纤网格布(PYK)、玻纤毡和玻纤网格布(GK)、棉混合纤维无纺布和玻纤网格布(NK)。 作用 1、节点细部用胎体增强适应变形能力 天沟、檐沟、檐口、泛水等部位最容易产生渗漏,是屋顶结构、温度变形不能同步之处,也是屋面防水的薄弱部位,必须在涂膜防水层中加设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增强涂膜防水层的适应变形能力。 2、大面积用胎体增强确保涂层厚度达到标准 大面积采用涂膜防水层,选用厚质和薄质涂料的涂膜均不得一次做成.因厚质涂料一次涂成规定厚度,涂膜收缩和水分蒸发后.容易产生裂缝;薄质涂料一次很难涂成规定厚度。涂膜防水应分层分层涂布,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涂膜要达到规定的厚度。设置标准胎体增强材料可提高涂膜防水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如铺设位置和铺设方法不当,会影响使用效果,不但不能对涂膜防水层起增强作用,反而会出现起皱、涂料浸润不透的露白等缺陷。施工时应引起重视。胎体增强材料的铺设位置应根据涂料品种、涂布次数和每遍涂布用量和成膜厚度等确定,一般可以涂料第二遍涂刷完毕或第三遍涂刷前,

加铺涂膜增强材料。由于涂料与基层粘结力较强,涂层又较薄,涂膜增强材料不容易滑移,因此,涂膜增强材料应尽量顺屋脊方向铺贴,以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按劳付酬效率。施工方法一、湿铺法湿铺法就是边倒料、边涂刷、边铺贴的操作方法。 施工时,先在已干燥的涂层上,用刷子将涂料仔细刷匀,然后将成卷的涂膜增强材料平放在屋面上,逐渐推滚铺贴于刚刷上涂料的屋面上,用滚刷滚压一遍,务必使全部布眼浸满涂料,使上下层涂料能良好结合,确保其防水效果。这里必须注意,铺贴涂膜增强材料时,应将布幅两边每隔1.5~2.0m间距各剪15mm的小口,以利铺贴平整。铺贴好的涂膜增强材料不得有皱折、翘边、空鼓等现象,也不得有露白现象。如发现露白,说明涂料用量不足,应再在上面蘸料涂刷,使之均匀一致。由于涂膜增强材料质地柔软、容易变形,铺贴时不易展开,经常出现皱折、翘边或空鼓情况,影响防水涂层的质量。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有的施工单位在无大风情况下,采用干铺法取得较好的效果。二、干铺法干铺法就是在上道涂层干燥后,边干铺胎体增加材料,边在已展平的胎体表面涂刷或满刮一道涂料,也可将涂膜增强材料按要求在已干燥的涂层上展平后,先在边缘部位用涂料点粘固定,然后再上面涂刷或满刮一道涂料,使涂料浸入网眼渗透到已固化的涂膜上。采用干铺法铺贴的胎体增强材料如表面有部分露白时,即表明涂料用量不足,就应立即补刷。由于干铺法施工时,上涂层是从涂膜增强材料的网眼中渗透到已固化的涂膜上而形成整体,因此当渗透性较差的涂料与比较密实的涂膜增强材料配套使用时不得采用干铺法。涂膜增强材料可以是单一品种的,也可采用玻纤布和聚酯毡混合作用。如果混用时,一般下层采用聚酯毡,上层采用玻纤布。铺布时切忌拉伸过紧,因为涂膜增强材料和防水涂膜干燥都会有较大收缩。经验证明,涂膜防水屋面出现转角处受拉脱开、布面错动、翘边或拉裂等现象就是由于收缩所造成的。铺布也不能太松,过松时布面出现皱折,使网眼中的涂膜极易破损而失去防水能力。涂膜增强材料铺设后,应严格检查表面是否有缺陷或搭接不足等现象。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修补完整,使它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水层。然后才能在其上继续涂刷涂料,面层涂料至少涂刷两遍涂料时,随时撒铺面层粒料。 施工方法 屋面坡度大于15%的基层,胎体增强材料可垂直于尾脊铺设,顺风搭接,以防止胎体增强材料下滑。顺风搭接时,长边的搭接宽度应不小于50mn·,短边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 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由于胎体材料的纵、横向延伸率不一致,所以上下层不得互相垂直铺设,从而使整体防水层有一致的延伸率。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应大于幅宽的1/3,以避免重缝。铺贴时,应从屋面标高最低处的檐沟、檐口、天沟、女儿墙根部逐渐铺向屋面标高最高处的屋脊

材料力学公式汇总

材料力学重点及其公式 材料力学的任务 (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 外力分类: 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 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即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 截面法:(1)欲求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时,可沿该截面把构件切开成两部分,弃去任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研究(2)在保留部分的截面上加上内力,以代替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3)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截面上和内力。 应力: dA dP A P p A = ??=→?lim 0正应力、切应力。 变形与应变: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拉伸或压缩;(2)剪切;(3)扭转;(4)弯曲;(5)组合变形。 静载荷:载荷从零开始平缓地增加到最终值,然后不在变化的载荷动载荷:载荷和速度随时间急剧变化的载荷为动载荷。 失效原因: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 b σ破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s σ时失效。二者统称为极限应 力理想情形。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 []3 n s σσ=, []b b n σσ=,强度条件: []σσ≤??? ??=m a x m a x A N ,等截面杆 []σ≤A N max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杆件在轴向方向的伸长为:l l l -=?1,沿轴线方向的应变和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l l ?= ε,A P A N ==σ。横向应变为:b b b b b -=?=1'ε,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关系为:μεε-=' 。 胡克定律:当应力低于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εσE =,这就是胡克定律。E 为弹性模量。将应力与应变的表达式带入得:EA Nl l = ? 静不定:对于杆件的轴力,当未知力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仅利用静力平衡方程无法解出全部未知力。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变形几何关系—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dx d φ ρ γρ=。物理关系——胡克定律dx d G G φρ γτρρ==。力学关系dA dx d G dx d G dA T A A A ???===2 2ρφφρρτρ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t p W T R I T == max τ;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max ττ≤=t W T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

主要材料消耗控制管理办法

主要材料消耗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管理提升活动,规范项目主要材料消耗控制程序,明确管理责任,强化成本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主要材料消耗控制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落实成本管控责任,强化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条主要材料包括:钢材、水泥及砂石料、砂石料及柴油。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第五条分局物资设备科是主要材料消耗控制管理工作的归口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修改、检查监督和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分局工程管理科负责:对项目部主要材料实际消耗量与应消耗量对比分析的指导、检查监督工作;对材料节约或超耗奖惩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参与本办法的修订工作。 第七条分局技术质量科负责对项目施工图纸主要材料量的计算及下料单的填写等准确性、合理性进行检查监督,参与本办法的修订工作。 第八条项目经理每季度组织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对项目主要材料消耗控制结果进行分析,超耗部分要查找原因,落实责任,采取措施;对业主供应材料的耗用情况不仅要分析超耗的原因,同时注意节约的量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 第九条项目总工协助项目经理组织落实主要材料消耗控制管理工

作,对图纸计算、钢筋下料、砼配合比及外剂使用标准的准确性、合理性负责。 第十条项目经营部门协助项目经理组织落实主要材料消耗控制管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之间业务的沟通,具体负责主要材料消耗控制结果的分析工作,并对主要材料消耗控制结果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负责。 第十一条分管物资设备科、钢筋加工及砼拌合站的主管领导在协助项目经理组织落实主要材料消耗控制管理工作的同时,对物资设备科、钢筋加工及砼拌合站填报的相关资料、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负责。 第三章主要材料验收及实物管理分工第十二条主要材料验收应严格执行双人验收、规范计量,即:钢材由物资部门两人或物资部门和钢加厂联合验收;水泥及砂石料及砂石料由物资部门与拌合站联合验收;柴油由物资部门与油库管理人员联合验收。 第十三条钢加厂承担着项目物资设备部门钢材仓库的管理职能,负责钢材联合验收、加工、保管、发放;拌合站承担着作为项目物资设备部门水泥及砂石料仓库的管理职能,负责水泥及砂石料联合验收、保管、发放;油库负责柴油的联合验收、保管、发放,所有的柴油出库必须经过加油机。 第四章主要材料消耗控制标准及程序 第十四条钢材消耗控制 一、控制标准(参照执行): 1、钢加厂加工损耗指标:φ10以内为1.2%;φ10—φ25为1.5%;φ25以上为1.25%。

2013计价规范宣贯

2013《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宣贯培训主 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编制原则 二、“13计价规范”的主要特点 三、“13计价规范”主要内容及变化 一、编制原则 (一)依法原则:有关招标控制价的设置就遵循了《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 有效遏制哄抬标价的行为;有关招标控制价投诉的设置,就遵循了《招标投标法》,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又保证了招标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关合理工期的设置,就遵循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 定,以促进施工作业有序进行,确保合理工程质量和安全,有关工程结算的设置,就遵循了《合同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二)全责对等原则:不论发包人或承包人,有权力就必然有责任。“13规范”仍然坚持这一原则,杜绝了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的条款。如“08规范”关于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的责任由招标人承担的规定,就有效遏制了招标人的强势地位设置工程量偏差由投标人承担的做法。 (三)公平交易原则:建设工程计价从本质上讲,就是发包人与承包之间的交易 价格,应做到公平,“08规范”关于计价风险合理分担的条文,及其在条文说明中对于计价风险的分类和风险幅度的指导意见,就得到了工程建设各方的认同,因 此,“13规范”将其正式条文化。 (四)可操作性原则:“13规范”重视条文的可操作性,如招标控制价的投诉问题,“08规范”仅规定可以投诉,但没有操作上的规定,“13规范”在总结有关省份

的做法的基础上,对投诉时限、投诉内容、受理条件、复查结论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五)从约原则:建设工程计价活动是发承包双方在法律框架下签约、履约的活动。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是双方的应尽的之责。“13规范”在条文上坚持“按合同约定”的规定,但在合同约定不明或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发承包双方争议时不能协商一致,规范的作用就会在处理争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13计价规范”的主要特点 (一)扩大了计价计量规范的适用范围 “13计价规范”明确规定,“本规范适用与建设工程发承包及实施阶段的计价活动”,“13计算规范”规定“各专业工程必须按照各专业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工程计量”而“08规范”只规定“适用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 (二)强化了工程计价计量的强制性规定 “13规范”在保留“08规范”强制性条文的基础上,又在一些重要环节新增了部分强制性条文,在规范发承包双方计价行为方面得到了加强。 (三)明确了工程计价风险分担的范围 “13规范”在“08规范”计价风险条文的基础上,根据现行法律法规 的规定,进一步细化、细分了发承包阶段工程计价风险,并提出了风险的分类负担规定,为发承包双方共同应对计价风险提出了依据。 (四)统一了合同价款调整的分类内容 “13规范”按照形成合同价款调整的因素,归纳为5类14个方面,并明确将索赔也纳入合同价款调整的内容。

轮胎胎面胎冠的配方设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橡胶配方与设计 项目名称:斜交轻型载重轮胎胎冠胶料的设计 系部:材料工程技术系 班级:高材1211(橡胶) 姓名:刘峰 学号:2012110723 项目一斜交轻型载重轮胎胎冠胶料的配方设计 任务一斜交轻型载重轮胎胎冠胶料使用条件分析 任务二斜交轻型载重轮胎胎冠胶料性能指标和检测项目确定 任务三斜交轻型载重轮胎胎冠胶料的配合剂选择 任务四斜交轻型载重轮胎胎冠胶料的配方设计实践 任务五实训报告撰写 任务六实训报告总结交流评价 任务一斜交轻型载重轮胎胎冠胶料使用条件分析 1.根据轮胎的用途、结构、规格、气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类 1>.按用途不同分类:汽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农业机械轮胎,航空轮胎,力车摩托车轮胎

2>.按结构不同分类:普通结构轮胎(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 3>.按规格不同分类:巨型轮胎,大型轮胎,中型轮胎,小型轮胎 4>.按气压不同分类:固定气压轮胎和调压轮胎 2.轮胎作为车辆滚动时力的承受者,其基本功能包括: 承受汽车的全部负荷和传递,具有减震和缓冲的性能,操作稳定性好,具有抗滑湿性能,轮胎的安全性能好 3.轮胎本身必要的使用性能包括: 1>.有一定的负荷能力及很好的缓冲能力; 2>.有一定的牵引能力及刹车能力; 3>.有一定的转弯能力及方向稳定性能力; 4>.有一定的耐磨性能及耐久性; 5>.有一定安全性及低滚动阻力。 6>.有一定的抗生热性能 任务二斜交轻型载重轮胎胎冠胶料性能指标和检测项目确定 任务三斜交轻型载重轮胎胎冠胶料的配合剂选择 ?生胶体系 胎面胶生胶体系是决定轮胎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BR的耐磨性能和低生热性能是通用橡胶中最好的,但是随着温度的生高,其耐磨性能逐渐下降,并且在使用中后期易出现崩花掉块现象;SBR具有较好的抗压缩变形能力和抗刺扎性能,并且在较高温度下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NR的综合性能良好,尤其是在炭黑用量较低的条件下仍能保持高拉伸强度,既可以降低生热,又可以保持胎面胶的耐磨性能不降低。

相变材料

聚乙二醇分子量对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储能性能影响的研究(聚乙烯醇(PVA)) 摘要 以聚乙烯醇(PVA)链为骨架,接枝上聚乙二醇(PEG)柔性链段,可得到一种具有固固相变性能的网状储能材料.利用该材料的PEG支链从结晶态到无定形态间的相转变,可以实现储能和释能的目的.具体研究了PEG的百分含量及PEG的分子量对材料储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PEG的百分含量与PEG的分子量,可以得到不同相变焓和不同相变温度的材料. 关键词 聚乙二醇,二醋酸纤维素,固固相变,储热材料,热性能 相变储能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指在其发生物相转化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相变热,从而储存能量和调节控制环境温度的物质。相变材料种类繁多,现已发现的PCM在6 000种以上。根据相变材料的性质,一般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类。。无机相变材料主要有结晶水合盐、熔融盐、金属合金等。有机相变材料主要包括石蜡、脂酸类、聚乙二醇(PEG,PolvethyleneGlyc01)等有机物。 聚乙二醇又称为聚乙二醇醚,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由于聚合度的不同,形成了一系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200~20 000不等的聚合物,物理形态从白色黏稠液随着分子量增大到坚硬的蜡状固体。由于不同牌号的聚乙二醇是分子量在一定范围的PEG的聚合物,所以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熔融。如表1所示。通过采用DSC分析手段对不同分子量PEG(1000~20 000)的热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聚合度的增加,相变温度依次增大,且不同分子量PEG的相变温度在45~70℃。相变焓随着聚合度的增加也变高,但PEG-20000由于链过长,使结晶度下降,相变焓降低。其中PEG-4000~PEG-15 000相对于PEG-1000、PEG-2000、PEG-20000更适合作相变储能材料,其相变焓为140~175KJ/Kg. 聚乙二醇相变焓较高,热滞后效应低;分子量可调节,且不同分子量的PEG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可以对热性能参数进行调节,使晶区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产生移动,处在所需的相变温度范围内。所以可以选择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作为不同应用条件下的储能材料。 聚乙二醇相变材料的研究现状 固一固相变材料,主要是通过晶体有序一无序结构转变进行可逆储能和释能,如多元醇类和高分子交联树脂。这类材料有很多优点:相变膨胀系数小,无过冷和相分离现象,无腐蚀,可直接加工成型等。但因为相变温度较高(多数在100℃以上),而在实际应用中较少。而固一液相变储能材料,不论是有机类还是无机类,其在相变过程中因为有液相的产生,且大多具有腐蚀性,必须使用专门的容

ISO/TS技术规范宣贯资料

I S O/T S技术规范宣 贯资料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ISO/TS16949标准宣贯手册 ——————ISO/TS16949技术规范宣贯资料 1、什么是ISO9000标准: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和发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以简单明确的标准的形式向世界推荐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方法模式。 2、什么是ISO/TS16949技术规范: SO/TS16949技术规范是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为适应汽车工业全球采购的需要,减少零部件及材料供应商为满足各国质量体系要求而多次认证的负担,减低采购成本,而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的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它的全名是“质量体系—汽车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ISO/TS16949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 ISO/TS16949技术规范结合了各个国家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要求:QS-9000(美国)、(德国)、EAQF94(法国)、AVSQ95(意大利)等。它规定了汽车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要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适用于全球汽车行业,目的在建立一个美国、欧洲及全球范围内都可以接受的单一质量管理

体系标准和认证注册方案,避免供方执行多重质量体系标准和重复认证注册的困扰。 4、ISO/TS16949的主要内容: ISO/TS16949是ISO9000标准在一个特定行业的深入,结合该行业的特点,整合了相关的多个标准,赋予了更多新的内容。它主要增加的内容有MSA(测量系统分析)、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SPC(统计过程控制)、FMEA(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APQP&C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及控制计划)。 5、ISO/TS16949的目标: 在企业和供应商中持续不断的改进,包括质量改进、生产力 改进,从而使成本降低; 强调缺点的预防,采用SPC技术及防错措施,预防不合格的 发生,“第一次就做好”是最经济的质量成本; 减少变差和浪费,确保存货周转及最低库存量,强调质量成 本,控制非质量的额外成本(如待线时间,过多搬运等); 注重过程,不仅要对过程结果进行管理,更强调对过程本身 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地使用资源,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注重客户期望。各种技术标准仅能作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 据,但并不是合格产品就能产生效益,只有让用户完全满意 的产品才能被顾客接收,才能创造价值。因此,质量的最终 标准是用户完全满意,用户满意是实现质量的最好途径。 6、ISO/TS16949与ISO9000标准在要求上的区别?: ISO/TS16949标准增加了如下部分内容:

轮胎原材料

第二章轮胎原材料 第一节生胶及其代用品 一、天然橡胶 远在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以前,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当地居民就已经开始了天然橡胶的利用,当时的当地居民用实心胶球玩投石环的游戏,也有用胶制成的鞋子、瓶子和其它用品。 1747年法国工程师关于橡胶可能用途的推测的信件在法国科学院宣读后,使欧洲人开始认识天然橡胶并进一步研究它的利用价值。 1791年英国的S.Peal取得了用松节油的橡胶溶液制造防水材料的专利权。六年之后,H.Johnson取得用等量的松节油和酒精制造橡胶防雨布的专利权。1823年英国的C.Macintosh取得用橡胶的苯溶液制造雨衣的专利权,并设厂生产雨衣。 在这个时期中,还有许多人研究橡胶的用途,如制造胶管、人造革和胶鞋等。但是,这些产品遇到气温高和经太阳曝晒后就变软和发粘,在气温低时就变硬和脆裂,制品不能经久耐用。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美国人固特异(C.Goodyear)发现了在胶块上洒上硫黄粉可以避免或减少在晒干过程中胶块互相粘结成团,而且胶块与硫黄粉接触的部位表面变得光滑而有良好的弹性。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固特异终于在1839年发现了橡胶的硫化。从此,天然橡胶才真正被确定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工业原料。 1888年英国人邓录普(J.B.Dunlop)发明充气轮胎,促使汽车轮胎工业的飞速发展,因而天然橡胶的消耗量急剧增加。 正是由于天然橡胶的利用价值和消耗量的逐步提高,野生天然橡胶的资源毕竟有限,促使天然橡胶栽培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东南亚的栽培成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天然橡胶资源分布局面。 (一)天然橡胶的基本特征 橡胶树苗木在定植5~8年后,离地面高为50cm处的树干围径达到50cm时,这些胶树就可以开始割胶。我国垦区每年每株树割胶100~130次,少数地区可达140次。东南亚地区气温高,胶树越冬时间较短,每年每株胶树可割150~160次。 天然橡胶是一种以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产物,其分子式为(C5H8)n,n 值约为10000左右,分子量分布范围很宽,分子量绝大多数在3~3000万之间,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在2.8~10之间。 天然橡胶的分子量分布一般认为具有双峰分布规律。在低分子量区域20~100万之间出现一个峰或“肩”,在高分子量区域100~250万之间出现一个峰。从分子量分布曲线的类型可以直接判断这种橡胶的操作特性和应用性能。一般认为低分子量的橡胶具有良好的操作特性,高分子量的橡胶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二)固体天然橡胶的基本特性 天然橡胶无一定熔点,加热后慢慢软化,到130~140℃时则完全软化以至呈现熔融状

材料力学公式汇总

材料力学常用公式 1.外力偶矩 计算公式(P功率,n转速)2.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 系式 3.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 算公式(杆件横截面轴力 F N,横截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 4.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a 从x轴 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 角为正) 5. 6.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 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标距l1; 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 直径d1) 7. 8.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9.10.泊松比 11.胡克定律 12.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 算公式? 13.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 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4.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15.许用应力,脆性材 料,塑性材料 16.延伸率 17.截面收缩率 18.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19.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 模量G之间关系式 20.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 实心圆

21.(b)空心 圆 22.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T,所求点到 圆心距离r) 23.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 算公式 24.扭转截面系数,(a) 实心圆 25.(b)空心圆 26.薄壁圆管(壁厚δ≤ R0 /10 , R0为圆管的平均半径)扭转切应 力计算公式 27.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 扭转刚度GH p的关系式 28.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 矩不同或各段的直径不同(如阶 梯轴)时或 29.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30.塑性材料;脆性 材料 31.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 或 32.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 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 , 33.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 般公式 , 34.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

轮胎胎面胶

目录 摘要 一?汽车轮胎胎面胶国内外生产情况 二?胎面胶的制造(加工原理, 加工方法) 1、胎面挤出联动装置 2、挤出口型板的制备 胎面挤出工艺 1、胎面胶挤出用胶的热炼和供胶 2、胎面胶挤出 三?配方组成,及配方的计算。 四?胎面胶的加工工艺,及工艺简述和工艺流图。五?产品的应用,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 迫切需要各种高性能轮胎。先后出现了所谓的安全轮胎、节能轮胎、高性能轮胎、冬季轮胎、全天候轮胎或者全季节轮胎以及环境轮胎等各种新型轮胎。进入90年代后,绿色运动的广泛开展使人们对节油效益有了更多的了解,出现了所谓“绿色轮胎”。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轮胎性能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滚动损失,抗湿滑性和耐磨性等3个方面,特别是抗湿滑。这3种性能也被称为汽车轮胎 的三大行驶性能。由于子午线轮胎结构的采用,使胎面耐磨性能比斜交轮胎提了 30%~%,因此耐磨性已不再成为子午线轮胎的性能指标。考虑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尤其是雨天和冰面上的安全性,对轮胎的高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滚动损失和湿抓着力上。然而,抗湿滑性与低滚动阻力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一般而言,提高胎面胶料的滞后损失可改善湿抓着力但增大了滚动阻力;而降低滚动阻力的同时湿抓着力又降低了。如何平衡这一对矛盾是胎面胶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控制滚动损失的温度和频率与控制湿抓着力的温度和频率不同,后者是在较低温度和较高频率时发生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得到平衡的。传统胎面胶主要有顺丁橡胶(BR)、天然橡胶(NR)和丁苯橡胶(SBR),其中BR的滚动损小,但湿抓着性很差;SBR的湿抓着性较好,但滚动阻力大;而NR的性能介于两者间。要减小胎面的滚动损失而又不牺牲湿抓着力,传统单一的聚合物材料显得无能力[1]。所以要开发新型 聚合物,或者采用并用胶,或者通过对现有的胎面材料进行化学改性来平衡这对矛盾。使胎面胶在0℃左右的tanδ尽量高,而在60℃左右的tan δ尽量低。从而得到理想的效果

材料力学公式

1.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σ= 2.三个弹性常数的关系:G= 3.圆轴剪切胡克定律和切应变:; 4.剪切应变能密度:=τ 5.极惯性矩: 6.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引用记号=,则有=;同时,对于不同截面的极惯性矩有:实心圆截面:=π,空心圆截面:π(-), 校核的强度条件:=[τ] 矩形截面:=b 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推导: (1).使用变形协调方程,又由于变形较小,选取微段作如下近似处理=ρ (2).物理关系,使用胡克定律:=G (3)利用平衡关系:微元面积dA=ρ,外力偶矩=dA 整理可得:=dA,= 引入=(抗扭截面系数),则有= 7.扭转变形的问题:扭转角,由上面的式子变形可得d=dx,两边同时积分可得:=,可以类比杆件轴向拉压时的公式: l=,抗拉压刚度EA和抗扭刚度G.等直圆杆扭转时注意强度和刚度的校核条件。 (1)弯曲内力:.取梁的左端点为坐标原点,x 轴向右为正,剪力

图向上为正,弯矩图向上为正。 (2)以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处、分布荷载开始或结束处,及支座截面处为界点将梁分段。分段写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然后绘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3)梁上集中力作用处左、右两侧横截面上,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的数值。在此处弯矩图则形成一个尖角。4.梁上集中力偶作用处左、右两侧横截面上的弯矩(图)有突变,其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矩的数值。但在此处剪力图没有变化。(4)梁上的F Smax发生在全梁或各梁段的边界截面处;梁上的M max发生在全梁或各梁段的边界截面,或F S = 0 的截面处。 8.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1)针对纯弯曲梁端有正应力公式: (适用范围为任意纵向对称面).曲率=,(称为抗弯刚度)(2)横力弯曲时的切应力(了解):以矩形截面为例,切应力公式为: (,称为静矩),(掌握)=

相变材料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变材料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凝固熔化温度窄,相变潜热高,导热率高,比热大,凝固时无过冷或过冷度极小,化学性能稳定,室温下蒸汽压低。此外,相变材料还需与建筑材料相容,可被吸收。 3相变储能材料的特点 作为相变材料主要应满足的要求有:合乎需要的相变温度:足够大的相变潜热:性能稳定,可反复使用;相变时的膨胀收缩性小;导热性好,相变速度快;相变可逆性好,原料廉价易得等。绝大多数无机物相变材料具有腐蚀性,相变过程中存在过冷和相分离的缺点。为防止无机物相变材料的腐蚀性。储热系统必须采用不锈钢等特殊材料制造,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为抑制无机物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的过冷和相分离,需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寻求好的成核剂和稳定剂。而有机物相变材料则热导率较低。相变过程中的传热性能差,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添加高热导率材料如:铜粉、铝粉或石墨等作为填充物以提高热导率。或采用翅片管换热器,依靠换热面积的增加来提高传热性能,但这些强化传热的方法均未能解决有机相变材料热导率低的本质问题。固一液相变材料主要优点是价格便宜,但是存在过冷和相分离现象,从而导致储能不理想:易产生泄露问题,污染环境;腐蚀性较大,封装容器价格高等缺点。 与固一液相变材料相比,固一固相变材料具有不少优点。可以直接加T成型,不需容器盛装:固一固相变材料膨胀系数较小,相变时体积变化较小:不存在过冷和相分离现象,不需要加入防过冷剂和防相分离剂;毒性很低,腐蚀性很小;无泄露问题,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组成稳定,相变可逆性好,使用寿命长:装置简单,使用方便。固一固相变材料主要缺点是相变潜热较低,价格较高。 4 应用展望 相变储能材料的开发已逐步进入实用阶段,主要用于控制反应温度、利用太阳能、储存工业反应中的余热和废热。低温储能主要用于废热回收、太阳能储存及供暖和空调系统。高温储能用于热机、太阳能电站、磁流体发电及人造卫星等方面。此外,固一固相变蓄热材料主要应用在家庭采暖系统中,它与水合盐相比.具有不泄漏、收缩膨胀小、热效率高等优点,能耐3000次以上的冷热循环(相当于使用寿命25年):把它们注入纺织物,可以制成保温性能好、重量轻的服装:可以用于制作保温时间比普通陶瓷杯长的保温杯:含有这种相变材料的沥青地面或水泥路面,可以防止道路、桥梁结冰。因此,它在工程保温材料、医疗保健产品、航空和航天器材、军事侦察、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相变储能材料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进一步筛选符合环保的低价的有机相变储能材料,如可再生的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对这类相变材料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生态意义:(b)开发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是克服单一无机或有机相变材料不足,提高其应用性能的有效途径;(c)针对相变材料的应用场合,开发出多种复合手段和复合技术,研制出多品种的系列复合相变材料是复合相变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d)开发多元相变组合材料。在同一蓄热系统中采用相变温度不同的相变材料合理组合,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效率,并能维持相变过程中相变速率的均匀性。这对于蓄热和放热有严格要求的蓄能系统具有重要意义:(e)进一步关注高温储热和空调储冷。美国NASA Lewis研究中心利用高温相变材料成功的实现了世界上第一套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2kW 电力输出,标志这一重要的空间电力技术进入了新的阶段。太阳能热动力发电技术是一项新技术,是最有前途的能源 解决方案之一,必将极大地推动高温相变储热技术的发展。另外,低温储热技术是当前空调行业研究开发的热点,并将成为重要的节能手段;(f)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为制备高性能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利用纳米材料的特点制备新型高性能纳米复合

材料力学定律公式汇总

材料力学重点及其公式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分类:(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 (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 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即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 截面法:(1)欲求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时,可沿该截面把构件切开成两部分,弃去任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研究(2 )在保留部分的截面上加上内力,以代替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3)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截面上和内力。 应力:P Hm —E 兰正应力、切应力。 应变。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拉伸或压缩;(2)剪切;(3)扭转; 静载荷:载荷从零开始平缓地增加到最终值,然后不在变化的载荷变化的载荷为动 载荷。 失效原因: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b破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 关系为:。 胡克定律:当应力低于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为弹性模量。将应力与应变的表达式带入得:l 皿 EA 静不定:对于杆件的轴力,当未知力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仅利用静力平衡方程无法解出全部 未知力。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几何关系一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d_ 。物理关系——胡克定律 d G G 。力学关系T °d_dx dA 2G d G2 dA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dx A A dx dx A max T R T;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I p W t T max W t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 变形与应变:线应变、切 (4)弯曲;(5)组合变形。动载荷: 载荷和速度随时间急剧 s时失效。二者统称为极限应 力理想情形。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 n3 b n b ,强度条件: max max ,等截面杆max A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杆件在轴向方向的伸长为: l l1l,沿轴线方向的应变和横截面上 的应力分别为: l N P 站b 。横向应变为: l 'A A b E ,这就是胡克定律。E 色-,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b

TS16949技术规范宣贯资料

ISO/TS16949 标准宣贯手册 ——————ISO/TS16949 技术规范宣贯资料 1、什么是IS09000标准: IS0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和发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以简单明确的标准的形式向世界推荐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方法模式。 2、什么是ISO/TS16949技术规范: SO/TS16949技术规范是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为适应汽车工业全球采购的需要,减少零部件及材料供应商为满足各国质量体系要求而多次认证的负担,减低采购成本,而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的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它的全名是“质量体系—汽车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ISO/TS16949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 ISO/TS16949技术规范结合了各个国家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要求:QS-9000 (美国)、VDA6.1 (德国)、EAQF94 (法国)、AVSQ95 (意大利)等。它规定了汽车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要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适用于全球汽车行业,目的在建立一个美国、欧洲及全球范围内都可以接受的单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认证注册方案,避免供方执行多重质量体系标准和重复认证注册的困扰。 4、ISO/TS16949的主要内容: ISO/TS16949是ISO9000标准在一个特定行业的深入,结合该行业的特点, 整合了相关的多个标准,赋予了更多新的内容。它主要增加的内容有MSA (测量系统分析)、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SPC(统计过程控制)、FMEA(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APQP&CP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及控制计划)。 5、ISO/TS16949的目标: 在企业和供应商中持续不断的改进,包括质量改进、生产力改进,从而使成本 降低; 强调缺点的预防,采用SPC技术及防错措施,预防不合格的发生,“第一次就 做好”是最经济的质量成本; 减少变差和浪费,确保存货周转及最低库存量,强调质量成本,控制非质量的 额外成本(如待线时间,过多搬运等);

轮胎材料配方介绍

. . 第三节 材料和配方 一、轮胎原材料 1、橡胶 橡胶是轮胎胶料的基体,在配方胶料中橡胶的比率会超过50%,也就是说轮胎胶料中主要的成分是橡胶。子午线轮胎中采用的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种。 (1)、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是原产于热带地区的一种乔木——橡胶树的产物。 当割开橡胶树干, 便有乳白似的胶 液从树皮里流出, 因此在有些地方 称为“流泪的树”。 含有橡胶的植物有 二千多种,但最有价值的是三叶橡胶树(如上图),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一带。因此这些树的学名为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巴西虽然是巴西橡胶树的原产地,但由于南美叶疾病的危害和劳动力缺乏,种植面积却很小。目前巴西橡胶树的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占世界种植面积的80%以上。 天然橡胶的采集是通过割开橡胶树干,使乳白似的胶液从树皮里流出,收集后使它凝固,再经过一系列工序,就成为半透明的橡胶块。 据记载,世界上最早应用天然橡胶的是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他们常用当地橡胶树产出的胶汁制作雨衣、瓶罐及玩具之类的东西。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想寻找通向中国和印度的海路,不料由于航行的错误而跑到了美洲。就在这次闻名世界的航行中,他把印第安人制作的橡胶用具和玩的橡胶球带回了欧洲,使欧洲人第一次见到了橡胶。 中国在1904年开始种植橡胶树,主要产地在海南省和云南省。 目前轮胎生产使用的天然橡胶主要分为烟片胶和标准橡胶两种,烟片胶常用的为1号烟片胶(RSS1)和3号(RSS3)胶;标准橡胶为标准橡胶10号和20号。 天然橡胶的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一种以异戊二烯为主要成份的高分子化合物。烟片胶和标准橡胶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在加工方面的区别,由于标准橡胶产品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加工方便,目前子午胎使用的天然橡胶多为标准橡胶。 烟片胶的生产过程为: 鲜胶乳—→加保存剂—→过滤除杂质—→加水稀释—→澄清—→加酸凝固—→凝块压片—→熏烟干燥—→分级—→包装。 标准胶的生产过程为: 鲜胶乳—→加保存剂—→过滤除杂质—→加水稀释—→澄清—→加酸凝固—→凝块压片—→造粒—→干燥—→分级—→包装。 烟片胶的生产已有大约100年的历史,是一种传统的生产工艺,熏烟是通过烧木产生的烟气和热量来熏干胶片制成烟片胶的一种方法。 标准橡胶产生于60年代。由于传统的制胶方法在工艺、设备和分级制度上都束缚了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天然橡胶产量大的国家。因此,马来西亚于1965年开始实行标准橡胶计划,目前标准橡胶已成为天然橡胶最主要的品种。 标准橡胶与烟片胶相比的优势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