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特色 论文

浅谈中医特色 论文
浅谈中医特色 论文

浅谈中医特色

来源于实践的医学

中医学来源于实践。这个实践不是实验室或动物实验的实践,而是数千年人民与疾病斗争、为健康生存的亲身经历的实践,是以无数生命的代价铸造出来的。历代医学不断的将这些实践从感性认识,总结为理性认识的总结,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医疗治疗体系,把人体内外联系的机理,把疾病形成、发展的规律,融汇成了中国是中医学术。因此中医学也可以称之为实践医学。

总的来说,中医学认识疾病采取的办法辨证,中医学治疗的办法是以调整人体一切机体动态平衡为手段。中医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意味着人体阴阳邪正的消长过程,疾病的各种症状就是脏腑功能失常后反映出来的异常状态。治疗是通过药物中的有机化学物质或以针灸的理化原理与手法使机体回复或重新调整脏腑的功能,消除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用中医的术语来说,叫做“承平乃治”。使人体治病的一切功能都调整到保持功能平衡的目的,疾病也就痊愈了。

中医看病需要一种认识疾病的方法作为指导,使用药物也学要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平凉的认识理论作为指导。这两种认识的指导就是中医对疾病认识与使用药物的最高原则——辨证论治。

辨证的办法,可分为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也是总纲。在总纲下面还把它落实到证系上去,这些证系包括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等,脏腑辨证是上述辨证完成后,把辨证所掌握的情况落实到五脏六腑个别的结构功能单位上去,最后把这些辨证的资料归纳综合分析,才能将“证”定下来。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六经是指伤寒的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卫气营血是指温病学的卫、气、营、血;三焦是指上焦、中焦、下焦;脏腑辨证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等。此外还包含奇恒之府的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

表里指的是病变部位及其深浅;寒热指的是疾病的性质;虚实指的是人体正气与病邪之间的盛衰关系。阴阳是将表、热、实归属为阳,将里、寒、虚归属为阴。因此阴阳成为八纲中的主导。

阴阳在中医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阴阳是无所指,也是无所不指的,阴阳是解释八纲的代号,是解释机体情况的认识工具。也是中医是人疾病的基本准则。阴阳在疾病中可以无限的分割,分割德越细,认识疾病的本质就越准确。孟子说过一起切梨的故事,他说:“把一个梨子切成两半,然后再切两半,以至于无尽”这是对阴阳学术的科学论断,把阴阳分切到不可分割以后,不是当今科学的原子、中子、质子、核子等物质的最细最终的结构吗?中医对疾病中阴阳不断切割,以致于无尽的时候,疾病的本质不是呈现在医者的眼前吗?

八纲也可以认为机体对致病动因的一种典型的反应状态。反映那种状态便应怎样采取治疗措施。从理论上去理解他,也可以称之为发病诊断学。

疾病的发展都是脏腑功能失常后反映出来的异常状态,这种异常状态都循着一定规律展现在病者的症状上来,这种规律的病机可以在发病的阶段上表现出来。中医的治疗不是按病例的典型症状来处理的,而是根据结合病机来施治的。不管什么病,他的病症如何,只要症候相同,病机一致,什么病都可以同治。反过来,不论何病,病症相同,疾病也相同,但症候不同,病机不同,即是说病机改变了,证也随之转移了,就应用异治不能用同治了。中医处理病的施治,着眼于正邪、阴阳、盛衰、消长与脏腑的情况,是从整体进行考虑的。兹举一些例子一说明:

(1)以肾病遗精来讲,属于肾脏真元亏损的遗精,其病因为肾虚精关不住,采用金锁固经丸,补肾固精即可取效。如果由于肝脏关系混乱,肝火偏盛的遗精,应用龙胆泻肝汤去治疗,病即可除。为什么呢?遗精虽然是同一个病症,前者是源于真元亏损,后者是源于肝火旺盛。如果后者使用金锁固经丸治疗,不仅精不可固,遗精会更甚。因为肾元亏与肝火旺的关系紊乱得不到纠正。这样的施治方法,中医称之为同病异治,关键在于认清病机。

(2)又以失眠不寐为例。如因心火旺,心血不足的不寐,可用朱砂安神丸。如因心脾两虚,就应用归脾汤去治疗,单用安心养神的办法,不足以纠正其紊乱,而必须补脾,脾气复健,心血充足而下交于肾,心肾相交,不寐便可以消失。对于顽固性失眠,中医认为久病有瘀,用血府逐瘀汤,就可解决。由此可知中医施治“证”和“病机”是十分重要的。

二、辨证是中医的核心

“证”是中医学术思想中的特有概念,也是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证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作用下,整体体质反映和整体与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社会、脏腑、经络、细胞、体液、代谢等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是生命物质在疾病过程中具有时相性的本质性反应。它是临床机能变化为主的整体定型反映形式。证是客观的反映,“辨证”是认识疾病的过程。

“证”是整体的,它也包含局部脏腑在内,包含人体一切内外组织和功能。虽然我们从解剖上可以把一切组织结构分成局部的东西,但他们之间永远有着相互依存上制约的关系。不应忘记,局部是受整体制约的,任何局部绝不能凌驾于整体之上,只有在整体中才局部的意义。四肢和各种器官,只能看做是动物的各个部分,绝对不会是动物。只有在整体统一中才有四肢和各个器官,他们绝对不是和统一体毫无关系的。

当今的近代科学,由于受到了“细胞病理学说”的影响,认为一切病变都是细胞病变,是局部的病变。因此在判断疾病时都局部不定位论和组织结构论作为指导,这种指导思想往往具有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只见细胞的各种变化,偏重于结构,只看到树木,看不到到森林。在诊病的时候,总要求所有的病症落实到组织结构上去,用结构变化与代谢变化去解析临床上的各种表现,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使不少医者将自己的职务变成了看检验报告来治疗的医生,离开了检验报告单就难于确定是什么病了。组织结构的方法可以在动物实验中加以复制这些依据。他们忽视了机体的整体性机脏器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外因的感染,细菌、病毒、异物等等,而忽视了个体特殊的反应,换句话说,他们看到的是细胞的变化、化学变化和内部局部结构情况,看不到这些变化是离不开整体的重要性,只理解生命物质运动的某种局限的形式而不全部的认识。

中医认证的范围是广泛的,是全面的,他面对的疾病,不是病,而是病人。人是有特殊个体差异和不同基因与遗传基因的,而且差异的个体还离不开大自然的适应关系的,即使在病机反映上也不是千人一律的。中医对于证的认识,对病的认识,对施治的处理方法,都着眼于整体去观察,从整体去了解。

以贫血而论。中医不是补充血液那么简单,而是在补血的同时,让病者能自己生出血液来。如用当归补血汤补血,补血的当归两只用五分之一,而黄量确实当归的五倍,用中医的理论说是气为血师,气行血行,气行才能生血,还解决生血的脾、肾、髓的功能。又如大出血的病人,常用的办法是第一迅速止血,第二是大量补足失血的量加以纠正。中医的施治,在《血证论》中唐荣川氏指出“治疗血症有四大原则:一是止血,二是宁血,三是祛瘀,四是补肾”。即是说急性时,应进行止血,防止血再动而再出血,出于脉外的血属于瘀血,应要除瘀,失血应予迅速补血。即是说止血、输血的同时应防止血再动,防止瘀血阻塞的瘀血转变出后遗症,把局部与整体都统一起来施治的。

匡调元氏举出一个典型的例子,认为不管什么疾病,都不是某个组织结构或某个细胞或细胞群的病变,而是整体功能失调的结果。如月经的生理与病理,卵巢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女子性周期的主要表现,其中子宫内膜的变化是直接接受卵巢的周期变化所控制的。但卵巢周期变化又是直接受脑垂体前液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所控制的。脑垂体前叶激素又是在大脑皮层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丘脑下部所分泌激素刺激而实现的。另一方面,卵巢的刺激素又可以作用于丘脑下部和垂体,以左右刺激垂体前叶激素的释放。大脑皮层、丘脑下部垂体前叶和卵巢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既有相互促进,又有相互制约,既斗争又依存,又统一,从而推动了性周期的发展和变化。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相互紊乱,都可能在月经方面体现出来。由此可见疾病不是单个细胞或单种细胞的病变,而是多种细胞,多种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综合病变。绝不是单纯组织结构的病变,而是人体整体病变的一种定型性反应,如果承认只是一切细胞的病变能解释的通吗?何况有些月经病还和情绪、血虚、血热有关呢。中医治疗肝郁血虚型的月经病,并不以卵巢或子宫为着眼点,而是看作肝、脾气血间相互关系紊乱所引起的,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方剂,这些方剂并不涉及卵巢、子宫、闹下垂体前叶素、丘脑下部,他是抓住了大脑皮层的肝气调节机制,进行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调整,使肝气调达,养营血以键脾土就可以把肝郁血虚型的月经病治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由于心脾两虚,血气不足,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中医采用的方法是调整心与血的相互关系,鼓舞和调整心、脾、血的功能,对于心脾两虚的月经不调也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中医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方法,能把月经病治好呢?道理就是把“证”辨好,把握病机,这两者都是以整体

调整为指导的,并没有从某一细胞或组织进行处理。

整体机能性定型反映形式,提供了中医认证的指导思想,但还应看到辨证的时候,不要忘记了除证的整体性外,还有证的定型性。包括八纲归属。证的定型性包括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的定系性,证的制约性和证的时相性,最后再把这些辨证机制落实到脏腑辨证上去,即深入到五脏六腑个别结构功能单位上去,才能到临床上对病者的证的认识,进行辨证论治。

三、施治在于承平

施治是对疾病的处理。处理的目的是调整人体机能的动态平衡,修复和调整机体的一切功能,包括细胞、组织结构、新陈代谢、神经、精神、脏腑及其化学性变化等等。它的前提是整体出发。从调整和恢复脏腑于脏腑之间、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从整体改善病变着手,从而也改变了局部的病变,即所谓扶正祛邪。用药物去恢复或重新调整脏腑的功能,消除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

中药中的药性分为温、凉、寒、热。这种药性的区分,不是药物本身具有温、凉、寒、热。他必须通过机体吸收利用而后反映出来的定性反映来决定其温凉寒热的。治热性的药物叫做寒凉药,能治寒性病和功能低下病的药物叫做温热病,针对疾病性质的上逆的症状叫降性药,治下陷等病的叫升提药。人体各组织的代谢具有特殊性质,而各种药物也有他的特异性,也有机体和药物的相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又叫做亲和作用。根据以上的情况,中医把这种适应性叫做归经,即是说这些归经药可以引到或达到机体某一经络或脏腑起到引导或治疗作用。并把它们统一到归经上来。当然有些药物也可以具有多向性的作用,因而它的归经也具有各脏腑性的亲和作用,显示出各个归经。

在治疗中也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使用,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微者逆之,逆者正治,从者治反,急者治气标,缓者治其本等用药的原则。使用的药物有单味单方和多药组成的方剂,或叫复方。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是十分复杂的,一种药物少则有上百种成分,多则千种以上。对待中药中的成分,我们不能单从其中一种成分来看待它的疗效,我们不反对了解它的成分带来的作用,但目前还未全部弄清某药的全部成分前,不应唯成分论。跟何况中医的处方多数是多种药物组成的,再在煎煮过程中,在水与温度的作用下,便会发生化学和化合作用,即使单一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也会改变其性能和作用的,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绝不能凭其中含有某种成分,便按其成分作为该药的作用来看待。遗憾的是我国对中药,特别是对中成药的批准与不批准的生产,往往是凭某个成分的含有来决定的,把西药的标准来作为审批中药的标准,而不是以疗效为标准,或者只看药理来决定,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中药的无知和扼杀。

古代中药的疗效阐述,从来没有抗菌药、杀菌药、制菌药、抑菌药的记述,我们不能把这些名字冠到某个中药的头上去。作为参考资料可以,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切不能用这些名字毁掉古人亲身经历得来的总结性成果。首先要继承他、肯定他,有条件的可以研究他以取得新的认识。

中药既没有抗、杀、制、抑菌药物,那么对细胞性病毒性的疾病,为什么也可以收到疗效呢?中药对细菌和病毒,不是以抗、杀、制、抑来对付的。中医采用的方法是之细菌病毒之所由生,具体的说是运用药物对人体制造一个细菌病毒无法生存的环境,让细菌和病毒无法在这种环境发展和生存,即使已受到了感染也起不到对人体造成疾病的危害。当然,某中药也确含有某些抗菌、杀菌、制菌、抑菌的成分,而且某些作用还很突出,有待于我们今后跟多的去研究他、发现他。

中医施治的配方,十分讲究药物的有机组合,并且制定不少有效的方剂。中医的处方除了药物选择外,也讲究用量的比例,而且制定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奇偶搭配。讲究药物的炮制和地道材料。一个目的,就是保证最大的效果。

著名医学家秦伯卫氏说过:“谁依据中医理论运用辨施治的效果更差”。其中道理就在于所谓辨证,也就是辨其机体内部相互关系紊乱的类型及其病机所在。所谓“施治”就是针对所见到的证,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调其阴阳平衡。如果我们只看到一些确有效的中药或方剂,而看不到辨证施治的理论,看不到中药的四性五味,归经与炮制,忽略了组方的化学、化合作用,不了解中药的协同作用,制约拮抗作用,必然会产生用同样作用药物堆砌式的组方,或者试图用大量药去压病。

我们目前使用的中药的作用和疗效,仍然只是限于已知的知识,其实很多中药的疗效不止现有已知的作用,

还有更多和未发现的作用和疗效,有待于发掘和研究。随着对中药的不断研究和发掘,这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潜力将比已知的了解更多。

四、诊断方法的科学性

作为医者,认识疾病是医者的临床最高原则。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肯能有正确的治疗,没有正确细致的辨证不可言施治。

诊断与辩证,时同义的两种表达方法,在八纲辨证的具体执行中,必须铺以能确认疾病的手段,中医把这种人是疾病的手段归纳为望、闻、问、切、亦即是诊断的四个步骤。

望而知之谓之神,意思是医者能掌握望诊的精髓,掌握病者给予医者的可观性的特征与分泌物,其中中医的望舌尤为重要,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是观看内脏的窗口,任何疾病的特征都可以放应到舌面上来,舌也是唯一暴露于体表的内脏,是内脏呈现于体外的内脏、实质病变的解析图,病的脏腑、病的位置,病的性质和病的发展,都可以通过望舌而得到准确答案。当然舌诊告诉医生的只是内脏病变的一种规律性现象,只要医者掌握了舌的各种反应规律,你将回想亲眼看到内脏的任何变化。《内经》说:“受之内,形诸外”。即是说人体内在的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体外来,凭着体外的表现,便能认识内脏的疾病,如果不理解这个原理,自然会把这种说法看成“神话”或不可思议的事。用现代科学的说法,望舌诊病是“生物全息律”在诊断学上的运用。明·薛立斋氏在“敖氏伤寒金镜录”的序言中写道:“他看到一位医生望舌的论病,准确而有效”,薛氏把这位望舌能治病的医生是为神人。

舌诊的不断发展,后人创造了内脏在舌面的定位法,把舌面反应区域与内脏反映接上了轨,其中有五脏定位法和三焦定位法,目前最完整的是黄英儒的舌体应内脏的九区分法。九区分法的实质是在舌面上呈现一张正面的人体内脏定位分布“图”。这张定位图是按内脏解剖位置左右互位的,如原来肝是在人体右上腹的,在舌面观察时应从舌的中部左侧去观察,这和传统的中国肝属左的讲法是吻合的。原来这种左右互位是通过脑下的弧束核的交叉性而实现的。

舌面是由粘膜上皮覆盖的,舌粘膜上具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共同组成,这些舌乳头的增生、萎缩、肥大、形态的变化、分布范围、角化细胞的增厚与变薄等等的表现,都反映出内脏的病变情况,津液的稀稠、口感的异常等等同样反映出机体的变化。

舌的乳头,特别是菌状乳头,往往覆盖一层薄薄的角化细胞,角化细胞下面的血流、血色、血管变化等都可以看十分清楚。舌色的变化同样反映着机体的情况。舌象的反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它的一切变化都为内脏的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故有人认为舌诊比脉诊更准确。是中医诊断手段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闻诊是一种嗅觉性听觉性的诊断方法,问诊主要是了解病者生活史、遗传史、病史和目前的主诉。中医有首十问歌诀,基本包括了询问的内容。切诊主要以切脉为主,叩、摸、触、压等都属于切诊范围。在人们的认识中,往往把中医的脉诊看成神秘莫测的技术,其实中医的切脉是具有科学性的,有人怀疑一根挠骨小动脉的搏动是否可以提供了解内脏的信息,答案是肯定的,但要掌握切脉的技术,需要较长时间的体会经验和对其机理的深入了解方能取得效果的。在中医流出这一句口头禅“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或“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觉。善于切脉者,确能从三部九侯中掌握病人的机体情况。可惜前人和今人都还没有制订或提出脉诊的具体诊断标准,即医者按脉应采取哪些具体的手法和力度。中医的言脉,多使用形容词来解释其形象。这就是有些医者切脉时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觉,其实对脉象的认识是具有科学内涵的,只是有些医者没有深究罢了。下面我们打算举例以说明之。

“滑”脉的出现。中医认为主痰湿,主水饮,主妊娠,并常与他脉混同出现,如滑数、滑实、细滑等等。为了易于理解,仅仅以单纯的滑脉来解释其机理。“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这是对滑脉的形容。妇女妊娠必然产生滑脉,妇女妊娠后生理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月经停止了,脑丘、脑下垂体前叶素、黄体、子宫、乳房等等都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围绕着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是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这个新的生命需要得到他需要的一切生长发育的物质,妊妇必须从她体内把胎儿需要的东西进行供应,供应的渠道必须通畅,使血液能把营养物质输送给胎儿,此时血液比平时更加稀释。这种变化便需要有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血管,这两种变化就是妊娠者滑脉出现的机制。在中医的指下这种滑脉应是整体的,是左右

手寸关节皆滑的,即使用力压迫尺脉,滑脉的冲动力仍然不会改变的。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六脉皆滑,尺脉不断者为有妊”。其他疾病的滑脉就没有这样的情况。掌握滑脉的机制后,妇女诊断到滑脉,做出妊娠的诊断是不会误判的。

再以大出血为例,大出血的初期,由于血液丢失了,血管中血不充盈,有得不到血的供应,机体自救作用是血管扩大,希望血液流到,但血已没有了,此时脉象表现为脉管打而中空,这种芤脉,是外强中空的脉象;出血的中期,扩大血管也没有血到,机体的另一救济作用便把血管缩小,增加压力使血流加快,以速度来希望得到血液,便出现摸到血管的紧缩小,这种紧缩的现象,叫做革脉。如果血液再无法补充,血管则更缩,便是细脉,练细脉也得不到血液,心搏已无力收缩,或偶尔收缩和搏动一下,这叫做散脉,散脉的出现已预示人体的机能已不能作出反映,人的生命亦将终止了。从芤脉、革脉、细脉到散脉就是大出血后至死亡前的脉象全过程反映。这不是中医脉诊的科学性吗?中医把这种变化过程,编成了脉诀“芤似着葱知血脱, 革如摩鼓识阴亡。从浮辨散形缭乱, 定散非浮气败伤”。

五、特色的针灸治疗

针灸的原理是利用针灸针刺的方法,发挥兴奋、抑制和诱导的作用进行疾病治疗的。灸是一种带艾绒的药物与温热的物理刺激,都没有药物直接进入机体,籍着穴位经络的选择,来调动一切的机能进行疾病的调节与修复,可使抗体增加,T淋巴细胞增加,调节神经功能,也可以抑制机体某个脏腑功能的过分兴奋亢进,诱导致病物质的扩散,起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它的作用不仅限于神经密集的区域,也刺激有关经络、肌肉及体液的调节,其机制是复杂的,其作用是迅速的,可勿药以治病。

六、中医是世界医学的瑰宝

中国中医,从认识到发展,数千年来都是人民的生活斗争,与自然的斗争同步发展起来和形成的,都是人身亲历的实践累积的总结,是失败与成功的升华,是从感性实践转化为理论的指导,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医体系。

目前世界上的医学已分为两大源流,这两大源流是从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医学发展形成的。当今的西医是源于巴比伦河埃及的医学,印度在发展中已衰退了,形成不了医学体系,中国则独立地形成了自己特色的体系。

当今的西医体系可以说是实验室的辩病医学,中医体系可以说是实践的辩证医学。辩病医学是以局部定位论和组织结构论为指导的,他们把人体的一切疾病的发生,都归咎为细胞的病变,把一切疾病都看作为组织结构形态的变化,总要求将所有的症状都落实到组织结构上去,用结构变化与代谢变化去解释临床上的各种表现,就是所谓的“结构性原则”,这种结构的各种变化大部分可以有动物实验加以复制,还可以通过仪器看到它的形态变化,可以通过化学测试了解它的成分与含量,它为西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必然难于避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只见细胞、组织、形态、成分,重视细胞而不是症状。看不到上述这些病理变化时,它们是难于作出诊断的,只能定为“神经官能症”,或再从几个角度去化验去检验再作诊断,一直企图寻找到他们能作为诊断依据后,才算为认识疾病。打个比方说,如癌症的发生,在没有寻找到癌细胞或与癌细胞有关的依据前,西医是不会诊断为癌症的。其实癌的致病因子早已存在于机体中了。当真正找到癌细胞的时候,病人的生命也将很快的结束了。中医对癌症的诊断,不是以化验单的报告来决定的,它是以机体整体性及脏器之间进行有机的联系和代谢产生的证来作判断的,是根据个体的特殊反性,以八纲辨证,落实到体系辩证,最后归属到脏腑功能单位上去,认识疾病的条件本质和自然规律来决定的,他是客观的具体反映,也是整个整体的定型反应。再具体地说,中医对癌症的认识,是找寻可以诱发癌症存在于机体的可以致癌的“土壤”。不管它已形成为癌症的培养基或仍然在为萌芽的因子之中,中医便可以进行处理,汉张仲景说过:“上工治未病”,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中医是这样去认识这样的“土壤”呢?中医认为癌症的“症瘕积聚”,认为淤是致癌的“土壤”,淤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某些代谢产物不能全部清出体外,哪怕小到显微镜也看不到的淤,都可以认为是产生癌症的“土壤”,小的淤不足以影响机体的健康,但它却是孕育着人体发展致命的定时炸弹。“正气内存”,虽有淤也不足为患,但

当机体的抗病能力低下以后,淤的逐渐增加,从对机体影响不大的“淤”发展为“瘀”,“瘀”便成为了病态,“瘀”的不断“积”而到“聚”,便成为有形的东西了。淤的不断增加,从量变到质变,便成为瘀,瘀蜕变为病因,瘀的增加,积得越多,加快发展而聚合为一体,如果“聚体”边缘清楚尚可移动的,可以叫做瘤;“聚体”边缘不清,凹凸不平,固着不移的就属于癌了。是淤,瘀积聚而使细胞变异或突变。用现代医学来说明,叫做自稳功能失调和监视功能失调造成的。西医要找的是淤和瘀的细胞结构,中医要找的是先于淤和瘀的“土壤”。治这种土壤之所由生,不是等“土壤”积瘀而去清理它。

西医是组织结构论与局部定位论的医学,也是实验室的医学,中医是整体制约的医学,是人体实践的医学。西医是以辨病手段认识疾病,中医是以辩证为手段认识疾病的。只是彼此的出发点,认识观点不同而已。西医对发展世界医学的贡献是伟大的,中医对人类健康也是功不可没的。从整个世界医学来讲,不是西医好,还是中医好的问题,世界医学的发展和完善,应该是两者的结合。我国几经开始走上这条康庄大道——中西医结合。

七、中医历尽了磨难而现曙光

中医发展的历史比西医长,但比西医发展的慢。这应从历史发展来看,并不是中医的科学性,实践性比西医差。

从远古的封建社会,中医是从人民生活中自发形成和发展的。远的不讲,就从近百年来讲,在蒋介石国民党,不仅不扶植中医,还从政治上压迫中医,政府要明令取缔中医,消灭中医,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西医进入中国。中医不仅受到反动政府的打击,还要与西医竞争,要与西药资本主义经济的竞争,前后受敌。但中国人民对中医的崇待,有数千年的渊源,中华民族的繁衍,中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医已深入民心,反动统治者要推行消灭中医的政令,受到了人命的反对,人民在生活与和疾病的斗争中,广大人民仍然自发地坚持以中药来调治自己的疾病和维持健康,反动统治不能不承认中药的效果,接着又推出废医存药的伎俩,企图把中医和中药分割开来,目的也是消灭中医。但中药的运用离开中医的理论指导是寸步难行的。

解放前国民党的一位卫生部长,他叫余云岫,他是主张消灭中医的先锋,他十分清楚要消灭中医的一纸政令是不起作用的。他潜心学习中医,想从中医的学术中去寻找消灭中医的致命弱点,企图从根本上去消灭中医,他越学越发现中医的深奥科学内涵,最后他不得不感叹地说“中医是祖国医学的宝库”。我希望深入中医堡垒中去消灭他,现在我却成了中医学术的俘虏,我由衷的赞扬中医。真理存在于人民的心中,中医永远深入人民的心中。

解放后初期的卫生部领导人王诚、贺斌,也企图消灭中医,他们不敢下达命令消灭中医,而采用一种慢性消灭中医的手段,把有名的中医和科班出身的中医,命令他们重新登记,接着要这些中医到进修班去学习西医知识,让他们去学西医,改变他们的职业。那些不能获得登记的中医就没有了行医的资格,结果大部分中医被取缔了,能登记的也面临该行的命运。这种倒行逆施的办法,连同他们自己也消灭了。这是在国内中医遇到的困境。在国际上,又怎样呢?许多西欧国家不承认中医,中药规定也不能作为药物,政府进行限制,但是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具有科学的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西欧国家一些西医治不好的疾病束手无策的时候,中医中药挽救了他们的健康,西药的毒副作用,抗药性令西欧国家的病者视为畏途的时候,他们看到中医药的特殊功效,很少毒副作用的时候,特别是一根小小的银针,居然能解除痛苦,对中医中药的看法改变了,他们的观念,也不得不承认中医是良好的东方医学。改变了中医药的限制,办起了中医学院,设立科研机构从事中药的研究,探索神秘的中国医学。

中医是根源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引以为自豪,当今中医已开始进军世界,而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当然,中医走向世界还需要做许多工作,除了让人民有共识的观念外,中医的科研,中药的开发在我国仍然处于低阶段。特别是我国培养中医事业的有关院校和机构的努力仍然是不足的,特别是经济的投入不足。另外即使有些人已走进中医的队伍或正在学习中医,能真正认识中医特色和中医在世界医学上扮演什么角色问题上,多数还理解不够深切。我撰写这篇浅论也是从肤浅的角度谈谈个人的认识而已,更深更多的论证,仍有待于大家的探讨。

小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在校学生有2亿多,近视发病率接近60%,位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界之首。从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等五部委(局)共同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的近视率为39.23%,初中生的近视率为58.18%,高中生的近视率为71.29%,大学生的近视率为73.01%,总人数已经超过6000万,因近视致盲人数达到30万以上。学生的近视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可能因此影响整体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程度。因此,早在1986 年就亲手批示:“中小学生视力下降是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我国学生的近视状况让人触目惊心,孩子的眼睛危在旦夕,挽救孩子的眼睛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相关资料显示,对于学生而言,不正确的用眼习惯是导致近视最重要的原因。因而对于学生的视力问题,预防才是关键。在我们农村学校,在校小学生中就已患近视(特别是戴眼镜的现象)并不多见,甚至几乎没有。这就在我们的家长及老师心目中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近视——离我们农村的学生还很遥远。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用眼卫生的教育以及学生正确读写姿势的培养。而小学生们不良用眼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并产生定形时,要想纠正就难上加难了。这样,学生将来近视就成为一种必然,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读写姿势,预防近视,保护学生的视力,我们责无旁贷。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日前透露;“中国的学生近视发病率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从1998年的第4位,上升为第2位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这位参加10年一次的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调研的专家告诫说,中国的这一变化发生在1999年,原先近视发病率在以色列之后,现在跃居其上,仅次于“近视第一大国”———日本。 “中小学生近视绝大多数是因在晚上灯光下看书,致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造成的,而真正的遗传性近视只占全部近视的55%左右。”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得到的研究结果。 据披露,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升,正严重危害少年儿童的健康。中国儿童近视率在70年代中期还较低,约占15%至20%。但现在自小城镇、中等城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科室中医建设与管理,我们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加强中医从业人员管理 首先坚持中医特色,学习中医药文化,注重中医理论学习。采取了如下措施:制定并实施了科室学习中医计划、中医大讲堂、中医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西学中以及外请上级医院中医主任查房等措施保证了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现科室中医人员占全部医生的80%,建立了中医学术带头人制度,确定吴宏生副主任医师为本科中医学科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把握科室中医发展方向。 学习中医药文化特色,牢固树立将中医传承并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科室在内部装饰等环境形象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科室制定重点病种诊疗方案,并定期优化整理,同时制定重点病种的协定处方,已实施于日常工作中。 二、注重中草药的使用 为了提高中草药的使用,科室制定了奖惩措施门诊草药处方指标必须完成35%以上,如每降1%点,处罚相关人员100元,降5%以上,处罚相关人员500元,并取消院内中药奖励,连续三个月不完成

指标者,调离门诊岗位,完成指标者给予科内奖励。全科中药、中成药使用率达65%以上。 三、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 为了体现中医治疗的多样性,科室门诊已开展足浴、耳穴压豆,新增穴位敷贴等项目,应用比例在10%以上。病房开展了足浴、针灸、耳穴埋豆,并新增语言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等项目达70%。 四、努力提高科研创新 在科室制定协定处方的前提下,注意原始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争取为取得“院内制剂”及申请中医科研项目做好基础工作。 科室争取每年发表中医学术论文三篇以上。 脑病科

预防近视心得体会

预防近视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的课题研究 关于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的课题研究 一、开题报告: 心灵就像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眼睛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很多近视的人。是什么导致他们近视的?对他们本身和生活有影响吗?近视对我们危害有多大?带着种种地原因,我们组员确定了我们研究的课题。“关于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的研究性学习。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我们想了解近视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当它危害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对预防近视知识了解有多少?当眼睛受到了伤害,我们是如何去保护和预防的。当我们确定了课题,就要开始我们漫长又艰辛的研究性的工作。 二、活动过程记录: 1、活动计划时间:地点:教室形式:讨论 2、设计问卷调查时间:地点:教室形式:提出问题 3、发放调查问卷时间:地点:本校形式:发放填写 4、分析结果时间:地点:教室形式:分工 5、查阅相关资料时间:—形式:上网 6、完成结题报告时间:—地点:教室

三、问卷调查的分析: 1、你知道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吗? A10cm 20% B20cm 21% C30cm 48% D不知道 11% 2、如何在眼睛疲劳的时候使眼睛得到放松? A远眺 49%B做眼保健操 30% C滴眼药水 13%D不清楚 8% 3、你认为戴眼镜度数继续加深还是逐渐减弱? A加深 53% B减弱 12%C稳定 13% D不太清楚22% 4、近视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影响吗? A有 72%B没有 15%C不知道 13% 5、如果你近视了,你觉得戴隐形眼镜好还是一般的眼睛好? A隐形眼镜 28% B一般的眼镜 51% C随便 10% D 不太清楚 11% 6、你认为近视会遗传吗? A会 30% B不会 52%C不太清楚 18% 7、你平时看电视时,离电视多远? A2米以内22% B3—4米之间46%C5米以上 20% 8、你觉得近视不太深的人经常戴眼镜好吗? A好 18% B不好 70% C不清楚 12% 9、眼镜近视了,戴隐形眼镜有益吗?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供养 情志指导 七情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损伤五脏)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有的放矢,因人施护清净养神宁心寡欲怡情畅 志乐观愉快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言语开导清净养神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 解郁七情致病悲惊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按时定量调和四气谨和无味饮食清 淡吃忌厚味卫生清洁习惯良好辨证施食相因相宜辩药施食特殊 忌口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 食物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 食物的性能

1、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2、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3、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4、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5、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 6、发散性食物: 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 ,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中医专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fc3979923.html, 中医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专业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医专业学生产科实习带教体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4年2期.徐慧芳.李道成.孙雪. [2].应对方式和安全感对中医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4年3期.王仲星.王欣星.兴美丹. [3].OSCE在中医专业学生麻醉科出科考核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3年8期.赵高峰.吴建魏.徐少群.招伟贤. [4].中医专业研究生明尼苏达多相人格与五态人格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2年12期.王宗华.何厚夫.陈颖. [10].应对方式和自信对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2年3期.王仲星.王欣星. 二、中医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泰国中医专业现行汉语教材研究. 作者:冯岚.汉语国际教育华中科技大学2012(学位年度) [2].中医专业本科留学生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 作者:李欣.课程与教学论天津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3]中医专业研究生五态人格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相关性分析.被引次数:1 作者:陈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 [4].来华留学生中医专业基础词汇教学设计. 作者:杜沫.汉语国际教育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 [5].中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王武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西大学2008(学位年度)

中医护理学论文

中医情志疗法 文献综述 题目中医情志疗法 姓名朱宇涵 学号 120401247 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专业护理学 指导教师秦慷 2014年5月29日

前言:在传统中医文化中,“情志”二字并称,“情”有思想感情之意,而“志”则是指志向,意志等。合一而言,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情志疗法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由来已久。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情志疗法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在西医学的领域里,有一门医学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了心理因素对于人类疾病的影响。实践已经证明了,心理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本质上,情志疗法和心理治疗法是相同的。 在新的时代里,在各门学科交叉融会的背景下,中医情志疗法仍然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作为中医文化的继承者以及发展者,我们要继续发扬传统中医文化。 正文:情志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疗法之一。它源远流长,有极其深邃的医疗哲理和科学基础,并且应用范围广泛,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情志疗法的由来,治疗机理,特点及应用原则。 一:情志疗法的由来与发展 人类有发达的大脑,复杂的心理现象,以及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也就有了许多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进而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医疗以及各种社会实践中积累了防治情志疾病的经验,逐渐地形成了对情志疾病及其他有关疾病进行治疗的情志疗法。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产生于中国。比如,J.corille等在《变态心理学纲要》一书中指出:“中国人首先

创‘信仰治疗’,‘转移兴趣’,‘改变环境’。”医学博大精深,许多关于情志治病的方法皆可在古代医学,民族医学以及民间医学中找到源头。 最早的情志疗法可能与远古人类的原始文化有一定联系。那个时代的“巫”,不同于后来的神汉巫婆,而是拥有一定知识,技能和从事一些精神调节活动的人,他们可以给人以心理疏导,安慰等。比如说。《黄帝内经》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这是由于“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祝由”作为远古时期的情志疗法之一,基本是被公认的。但是“祝由”有其历史的治疗作用,也有其局限性。在《黄帝内经》成书的那个年代,该书的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后世的“祝由”虽然继承了上古祝由术的全部内容,终究因为历史与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成为骗术,走向其原本的反面。 二:情志疗法的治疗机理 情志疗法之所以传承数千年而不断发展,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生机勃勃,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的接受。正是由于它有其深邃的科学道理,值得挖掘和探讨。 情志极其两重性。人与其他的动物相比,有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在影响人。人生天地之间,既是自然地造化,同时又收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对于人而言,自身的内因和外在的条件

关于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的课题研究 一

关于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的课题研究一、开题报告: ? 心灵就像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眼睛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很多近视的人。是什么导致他们近视的?对他们本身和生活有影响吗?近视对我们危害有多大?带着种种地原因,我们组员确定了我们研究的课题。“关于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的研究性学习。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我们想了解近视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当它危害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对预防近视知识了解有多少?当眼睛受到了伤害,我们是如何去保护和预防的。当我们确定了课题,就要开始我们漫长又艰辛的研究性的工作。二、活动过程记录: 1、活动计划时间:2009.10.10-2009.10.17 地点:教室形式:讨论2、设计问卷调查时间:2009.10.20-2009.27 地点:教室形式:提出问题? 3、发放调查问卷时间:2009.10.25 地点:本校形式:发放填写? 4、分析结果时间:2009.10.27 地点:教室形式:分工? 5、查阅相关资料时间:2009.11.15-2009.11.30 形式:上网? 6、完成结题报告时间:2009.12.20-2010.5.3 地点:教室三、问卷调查的分析: 1、你知道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吗? A10cm 20% B20cm 21% C30cm 48% D不知道11% 2、如何在眼睛疲劳的时候使眼睛得到放松? A远眺49% B做眼保健操30% C滴眼药水13% D不清楚8% 3、你认为戴眼镜度数继续加深还是逐渐减弱? A 加深53% B减弱12% C稳定13% D不太清楚22% 4、近视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影响吗? A 有72% B没有15% C不知道13% 5、如果你近视了,你觉得戴隐形眼镜好还是一般的眼睛好? A隐形眼镜28% B一般的眼镜51% C随便10% D不太清楚11% 6、你认为近视会遗传吗? A会30% B不会52% C不太清楚18% 7、你平时看电视时,离电视多远? A2米以内22% B3-4米之间46% C5米以上20% 8、你觉得近视不太深的人经常戴眼镜好吗? A好18% B不好70% C不清楚12% 9、眼镜近视了,戴隐形眼镜有益吗? A有21% B无55% C 不知道24% 10、现在青少年往往认为戴一副眼镜认为时尚,那么没有近视配戴眼镜有害吗? A有害68% B无害12% C不太清楚20% 从调查的数据得出两条信息: (1)大多数的中学生对近视了解还不够多(2)如何预防近视的意识没有掌握四、研究的成果:(论文) 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本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组探讨的问题是“关于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和对保护眼睛的意识等问题进行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了解青少年对于爱护眼睛的意识和了解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我们想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更多的青少年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提倡广大青少年重视眼睛的卫生,爱护眼睛。我们为了更好的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建议和看法,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向广大的青少年吸取意见,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到青少年对于预防近视的意识看法和是否掌握了爱护眼睛、保护眼睛卫生的知识。在这次的研究中我们做了问卷调查,当我们往每个班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给他们填写;收回来时看见几张上面是乱涂乱画的,真的很让人生气。这样真的不尊重别人的东西。但是仔细一看也有几处乱画的地方把问卷调查的错误指出来,让我们看到了错误的地方,及时改善,这样使我们做得更好。错误证明了我们有点马虎,我们要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我们改过会做得更好。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和努力的去完成各自的事物,我相信每个成员在参与中都有对研究性学习有自己的看法或意识和感受。我们共同的一个认识就是:青少年预防近视的知识掌握不够多,有的人是很朦胧,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希望改正这个想法。因为眼睛对我们很重要。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有许多种:1、读写距离太近.2、长期看电视、上网.3、挑食偏食吃糖及甜食多、吃精密白面多及喜欢食者.4、睡眠不足使视觉疲劳.等等。有大多数的中学生没有近视,看见别人戴起来,蛮好看或时尚,就去买那些眼镜是没有度数的来戴,认为很好玩或是时尚。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那没度数的眼镜对眼睛也会造成伤害的。那没度数的眼镜是很漂亮时尚,但是戴久了会使眼睛的视力下降,这种事长期积累下来的。还有眼镜戴久了,也许是习惯了,但是你一摘下来拿面镜子看一看就会发现已经眼睛是凹进去的。这时你还会觉得好玩或时尚吗?这些等等的危害的面前我们是要时尚还是眼睛?通过调查才知道中学生对近视的知识了解不够,足以证明的。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糖尿病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得 具体措施 (2016年) 我科作为市级中医特色糖尿病专科,在重点专科建设思想得指导下,应积极配合医院内涵建设,坚持以中医药为主得办院方向,保持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与学术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现制定有关落实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具体措施。 一、科室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得管理措施 1、成立专门得管理小组,检查与督促各人员落实中医药特色治疗具体措施得情况,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杨惠群 副组长:游祖红、侯梅芳 秘书:游祖红 2、组长负责对本科室开展得中医特色诊疗治疗进行监督与检查,定期召开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会议,听取各副组长对中医诊疗技术开展情况得汇报,指出其存在问题,促使其进行改进;对其困难予以大力得帮助;同时负责统筹、落实各项工作接受上级得检查。 3、副组长负责制订我科关于中医药特色治疗得具体措施及奖惩制度,并负责检查就是否落实到位。积极鼓励临床医生从多个途径、多个方面使用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饮片、免煎中药、拔罐、灸法、穴位注射、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灌肠、中药足浴等),改变患者单一得治疗手段,从而改善患者得生存质量。积极解决在落实过程中出现得问题。 4、副组长定期向组长汇报科室人员执行中医特色疗法措施得情况,并提出在执行期间出现得问题与困难,在组长得指导下予以解决。积极配合重点专科迎接各项检查。 5、组长不定期组织人员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如对中医特色治疗落实较好得人员,给予100-200元得奖励,落实欠佳得人员给予50-100元不等得罚款。 6、秘书负责定期收集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得相关材料,汇总

成册;听取临床中开展中医特色诊疗得成效及存在得困难之处,汇总报告组长,进行集中讨论解决。秘书年度完成任务较好则奖励200元,完成欠佳则扣罚200元。 7、其余措施参照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办法及分析总结。 二、加大对科室及本科室治疗优势病种得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科室在整个县整个市得品牌,使之深入人心,目前我科室得声誉与服务半径不断扩大,门诊量及床位使用量得到较大幅度得提高,我科室中医药特色优势在于:疗效好,副作用小,简便,便宜。 三、加强中医人才培养 1、成立以杨惠群副主任医师为学科带头人,配备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轮科医师得专业技术团队。 2、开展中医学术师承教育工作。杨惠群副主任医师为指导老师,选定王波医师为学术继承人,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理论素养、老专家独特经验、学科学术新进展等方面得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 3、科室派送2名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国内、国际高水平专业学术活动,接受乡村医生及实习生10-20名。学科带头人组织院级学术讲座1次;全科医务人员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每人至少取得I类再继续教育学分10分以上。 4、全科医务人员每季度参加1次医院组织得“三基”水平培训、考核,每月参加1次科内业务学习及考核,均合格通过。 5、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举办2次学术讲座。 四、积极开展中医医疗技术服务项目 疗法一:艾灸(悬灸、隔物灸)技术:具有温通经脉,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之功。可用于各种寒症、虚证、阴症,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疗法二:中药定向透入疗法:将红外线照射于患侧肢体或疼痛处约30分钟,隔以活血化瘀止痛1号方湿敷或理伤膏外搽,1—2次/日。具有温通经络,活血止痛之效。 疗法三: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 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下面是整理的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 论文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 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 贡献。 《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 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 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 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 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 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 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 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

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fc3979923.html, 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选题参考 1、制约中医特色护理发展的原因分析 2、在ICU中运用中医特色护理的探讨 3、重点专科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构建 4、中医特色护理在社区养老院的应用 5、中医特色护理在缓解普外科病人术前焦虑中的应用 6、中风康复期中医特色护理体会 7、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 8、改革目标管理模式提高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9、浅谈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操作 10、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 11、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12、我院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和体会 13、中医特色护理实践教学在养老院中的实施 14、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癌性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15、中医特色护理在基础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16、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 17、中医特色护理在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18、中医特色护理干预酒精性肝病患者酒精戒断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19、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20、中医特色护理干预高血压失眠

https://www.360docs.net/doc/fc3979923.html, 二、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题目大全 1、中医特色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2、中医特色护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3、中医特色护理在地震伤员中的运用体会 4、以病人为中心,建设中医特色护理文化 5、86例胸痹心痛患者中医特色护理总结 6、浅谈中医特色护理 7、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分析 8、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 9、0级糖尿病足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观察 10、中医特色护理在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中的运用 11、基层中医院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2、突出中医特色护理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13、突出中医特色护理,开展优质服务的体会 14、退变性腰椎管狭窄Coflex装置内固定术后的中医特色护理 15、中医特色护理运用于痔病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研究 16、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术后中医特色护理 17、中医特色护理慢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18、眩晕中医特色护理体会 19、中医特色护理思想与实践 20、探讨中医护理查房推广在提升中医特色护理中的实践成效 三、热门中医特色护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关于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的课题研究

关于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的课题研究 一、开题报告: ? 心灵就像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眼睛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很多近视的人。是什么导致他们近视的?对他们本身和生活有影响吗?近视对我们危害有多大?带着种种地原因,我们组员确定了我们研究的课题。“关于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的研究性学习。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我们想了解近视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当它危害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对预防近视知识了解有多少?当眼睛受到了伤害,我们是如何去保护和预防的。当我们确定了课题,就要开始我们漫长又艰辛的研究性的工作。 二、活动过程记录: 1、活动计划时间:2009.10.10-2009.10.17 地点:教室形式:讨论 2、设计问卷调查时间:2009.10.20-2009.27 地点:教室形式:提出问题 ? 3、发放调查问卷时间:2009.10.25 地点:本校形式:发放填写 ? 4、分析结果时间:2009.10.27 地点:教室形式:分工 ? 5、查阅相关资料时间:2009.11.15—2009.11.30 形式:上网 ? 6、完成结题报告时间:2009.12.20—2010.5.3 地点:教室 三、问卷调查的分析: 1、你知道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吗? A10cm 20%B20cm 21%C30cm 48%D不知道11% 2、如何在眼睛疲劳的时候使眼睛得到放松? A远眺49%B做眼保健操30%C滴眼药水13%D不清楚8% 3、你认为戴眼镜度数继续加深还是逐渐减弱? A加深53%B减弱12%C稳定13%D不太清楚22% 4、近视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影响吗? A有72%B没有15%C不知道13% 5、如果你近视了,你觉得戴隐形眼镜好还是一般的眼睛好? A隐形眼镜28%B一般的眼镜51%C随便10%D不太清楚11% 6、你认为近视会遗传吗? A会30%B不会52%C不太清楚18% 7、你平时看电视时,离电视多远? A2米以内22%B3—4米之间46%C5米以上20% 8、你觉得近视不太深的人经常戴眼镜好吗? A好18%B不好70%C不清楚12% 9、眼镜近视了,戴隐形眼镜有益吗? A有21%B无55%C不知道24% 10、现在青少年往往认为戴一副眼镜认为时尚,那么没有近视配戴眼镜有害吗? A有害68%B无害12%C不太清楚20% 从调查的数据得出两条信息:

中医论文范文

针灸学入门感言 --关于中医方法调养身体 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经络通畅,气血充足,是以气色红润,身体健康。简析针灸,拔罐之类中医调养身体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针灸艾灸拔罐 一、对中医学的体会 (一) 中医学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二)感受的中医学 自我记事起,每当生病或者身体不适。第一反应就是吃药或者打针。 也就是抗生素以及静脉注射。身边的人大多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西医已经是大家生病不适时的首要选择。而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医却被忽略了。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中医。也许在如今的年代,大家对中医的几乎没有了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学有着深厚的基础,在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方面有着西医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亲眼从妈妈的经历中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和魅力.于是选修了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通过学习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了解。尤其是通过针灸,艾灸,拔罐这些中医方法来调养身体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二、经络理论是基础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通过针灸之类的中医方法可以对身体进行调节。 2 三、中医调节身体的方法 (一) 针灸

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体会

论著·管理实践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健康概念的变化使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促使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需要具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精通学科研究方法、行为目标明确、掌握精湛专科技能、把握学科发展动向、专业信念坚定的高学历、高实践水平的专业人才。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技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包括刮痧、拔罐、贴敷、耳穴埋豆、灸法、熏洗等,具有适用范围广、经济适用、易接受、疗效快、操作方便的特点。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现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情况总结如下。学习情况学习内容:共轮转了6个基地,每个基地学习5d。学习第1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了《中医护理文化》《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循经按摩法在中风偏瘫康复护理中的运用》。学习第二站: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了糖尿病护理。第三站: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学习了《子午流注及穴位贴敷在胸痹心痛中的应用》。第四站:广东省中医院,学习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如腹部推拿、热敏灸、平衡火罐、雷火灸等。第五站:江苏省中医院,学习了大黄调醋贴神阙;耳穴压豆干预中风失眠、高血压,中药足浴及足部按摩缓解及改善半身不遂,刮痧疗法。第六站: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了糖尿病护理。学习方式:培训基地的理论学习氛围轻松,老师多是专科学术带头人,讲解国内外本专科领域进展及中医护理科研题材等知识。还有问题讨论式学习,围绕临床问题和特殊案例,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学习体会通过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笔者参加工作后,几乎以临床经验为主,没有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知识。通过本次培训中系统的理论培训学习,笔者掌握了专科理论知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关于中医耳穴压豆的理论:《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有关于和上肢、眼、咽喉相联系的“耳脉”的记载。清代汪宏著《望诊遵经》中专有“望耳诊病法纲”,讨论耳郭望诊。《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通过学习解决了专业发展的困惑:现代中医护理实践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缺乏、临床中医护理流于形式、中医 护理整体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中医护理发展的三大因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职业的要求、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来自中医护理发展的压力,促使毕业于西医院校在中医院工作的护士们承受着比其他医院护士更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负担。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中医护理,但其临床推广受到限制。即使开展也往往会遇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中医基础知识枯燥,证候难辨,辨证结果因人而异,很难完全相似,难以量化;中医护理中很多操作不符合护理操作规程;中医医院在护理管理中继续使用传统陈旧的护理管理制度,限制了护理职能的发挥和服务功能的拓展;中医护理文书的记录停留在望、闻、问、切的记录上,缺少辨证施护内容的记录;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时护士无权自主执行中医护理操作。而此次 的学习,基本解决了笔者在专业上的困 惑,更加坚定了中医护理在临床工作中 的应用[1]。 通过学习加强了综合素质:此次培训使笔者接受了新技术、新成果,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及创新思维和科研兴趣,使笔者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医护理特色 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影响疾病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体会 陈琼 408000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5.104 摘要本文总结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心得体会,包括了学习情况、学习体会。此次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骨 干人才的理论知识及综合素质,有利于中医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护理;培训;耳穴压豆 Training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al backbone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hen Qio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Fuling District in Chongqing City 408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al backbone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including the learning situation,learning experience.This training improved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ing backbone talents effectively,which wa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leve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career.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Training;Auricular point pressing with bean (下转第169页) 167

关于青少年近视问题论文

关于青少年近视问题的研究 作者:高儒、刘玲玲、宋凌迪指导老师:陈蓉 摘要: ㈠近视的危害 由于现在学生近视的普遍性,多数人已习以为常,并没有搞清其危害性和程度,这里做一简要介绍: 1、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长期戴镜, 会导致生活工作不便。 2、中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影响容貌。 3、升学、参军和找工作受限。 4、老年后因为花眼而必须配两副眼镜。 5、近视患者其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6、最主要的危害是,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混浊、视网 膜出血和脱离而致盲。 ㈡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青少年中有许多人属于近视眼,尤其是高中生。在青少年中患有近视眼的人其主要有两个因素患有近视眼。其一是内因——既属于家族遗传、环境因素起一定作用。一般近视属于多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又有环境因素的参与。第二种则是外因——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对眼睛视力有相当恶劣的影响、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这类人群得近视的比较多。青少年在校学生中的近视最多。 内容: ㈠眼睛的结构: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 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视网膜:视神经、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受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 ㈡近视的原因:①近视眼形成的外因——即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收发室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肯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 医特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平衡阴阳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形神供养 情志指导 七情内容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七情致病损伤五脏.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 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清净养神,宁心寡欲 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言语开导 清净养神 移情易性 情志相胜 顺情解郁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按时定量 调和四气、谨和无味 饮食清淡、吃忌厚味 卫生清洁、习惯良好 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辩药施食、特殊忌口 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 食物的性能 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

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发散性食物 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按食物的味分类分为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用于气虚证。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等。用于血虚证。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用于阴虚证。 补阳类:羊肉、狗肉、鹿肉、兔肉、羊肾、猪肾、鸽蛋、鳝鱼、虾、韭菜、枸杞子、刀豆、黑桃仁等,用于阳虚证辛温解表类:生姜、大葱、蒜等,用于风寒感冒。 辛凉解表类:杨桃、茶叶、豆豉等,用于风热感冒。

中医专业毕业总结doc

中医专业毕业总结 篇一: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学校代码:13899 学号: 06409020 毕业论文 题目: 作者: 专业: 班级:指导老师: 年月日 一论文排版 (一)页面设置 A4纵向,页边距为上、下边距:2.6厘米,左、右边距:2.7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 (二)页眉页脚 页眉1.5厘米,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系07级毕业论文”居中排,封面不设页眉;页脚1.75厘米,为页码,居中排,不加任何修饰。封面不设页码,从目录以“1”向后排列页码,字体为宋体小五,不加粗。 (三)文字格式 行间距22磅,字间距按“标准”设置;段前0.5行,

段后0行。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文章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 (四)分页 论文封面单独一页,为首页;目录单独一页,为第二页;论文中的摘要、关键词、导语、正文、参考文献,连续编写,不用单独分页;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 (五)图表 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表格用三线表,要有表题,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 图表居中,表题放在表前,图题放在图后,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数字和后面文字间隔两个空格,居中,宋体五号。如: 表1 Wistar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四季变化(pg/ml,x±s)春分 7 106.02±21.21 夏至 7 66.03±14.85##▲ 秋分 7 50.32±9.01##▲ 冬至 7 137.27±27.95 注:与冬至比较,##P (六)文内标题层次 文内标题层次不超过4级,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间用小点号相隔,末层数字后不加点号。 如“1”,“1.1”,“1.1.1”,“ 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