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蜂窝现象的预防和解决方法

咱们做混凝土工程的,知道做混凝土显而易见最关键点便是最后的混凝土面质量怎样,这也直接影响到包工头对老板能否给出满意的答卷,那么对于混凝土蜂窝现象的预防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的预防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混凝土上料时应严格控制骨料配合比,经常检查混凝土原材料,保证其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一般应按规定采用。

二、当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两米时应设串筒或溜槽。滚筒式搅拌泵浇灌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三、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 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四、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在竖向结构中(柱、板墙)浇筑混凝土,应采取特殊措施。

五、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六、在混凝土输送泵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七、混凝土浇捣时,应分层捣固,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时间也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八、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厘米。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厘米。

以上八点都是民和重工现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的,希望能给有同样问题的用户带来一定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