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案(试讲)

西方经济学教案(试讲)
西方经济学教案(试讲)

西方

教案

任课教师:王义龙

第一章导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教学重点:研究对象与方法。

教学难点:稀缺性与资源配置。

课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经济学是什么

一、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一门学问

(一)稀缺性(Scarcity)

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涵义:(1)稀缺性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以矛盾,因此具有相对性(2)稀缺性的存在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它存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永远存在;普遍存在(3)资源的有限性指的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而非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4)经济学正是由于稀缺性存在而产生的。

(二)选择(Chojce)

定义: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选择即“资源配置问题,它包括三个相关问题:

(1)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方法生产。

(3)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

二、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科学。

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内容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一)定义: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大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其涵义:

1、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经济行为—厂商:利润最大化;居民户:效用最大化}。

2、解决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即价格如何调节经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4、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二)基本假设:

1、市场出清:在价格迅速升降下市场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

2、完全理性:最优化行为。

3、完全信息:居民户和厂商可免费而显示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二、宏观经济学

(一),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

决定及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其涵义:

1、研究对象—整个经济—国民经济。

2、解决问题—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二)基本假设

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失灵。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一)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What is?

(二)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问题“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1,二者的重要区别—有无价值判断。

2、决的问题不同—是,应该是。

3、实证—客观性;规范—主观性。

4、二者关系—规范以实证为基础;实证以规范为指导。

二、实证分析方法

(一)、定义:是一种根据事实加以验证的陈述,且可以转化为某种能根据经济资料加以证明的形式。

(二),理论的组成:

定义: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

假设:某一理论所是实用的条件。

假说:未经证明的理论。

预测: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预测正确则形成理论。

(三)理论的表述方式

1、文字法—口述法或叙述法:用文字表述经济理论。

2、表格法—算术法或列表法:用表格表述经济理论。

3、几何法—图形法:用几何图形表示经济理论。

4、代数表达法—模型法:用函数关系表述经济理论。

三、均衡分析:

经济中对立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叫均衡。有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四、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对一定时期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动态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各种变量的变动关系。

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对经济现象的性质及规律性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对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进行分析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

A. 生产的需要

B. 欲望满足的需要

C. 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

D. 选择的需要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资源配置

B. 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C. 经济体制

D. 资源利用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

A. 价格决定

B. 产量决定

C. 成本决定

D. 利润决定

4.( )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A. 收入决定

B. 物价水平

C. 经济增长

D. 厂商均衡

5.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 经济模型

B.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C.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D. A、B、C

(二)名词解释

1.稀缺性

2.选择

3.微观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

5.经济学

6.实证经济学

7.规范经济学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基本概念。2、供求定理。

3、分析价格形成。

教学重点: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形成。

教学难点: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课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一)、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是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二)、需求表(demand schedule):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

例如:鸡蛋的需求表: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曲线。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收入与社会分配平等程度

4、消费者嗜好

5、社会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6、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7、政府的消费政策

(二)需求函数

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关系的函数。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

需求函数的一般形式是:D=f(a b c d…n)

线性需求函数:D=a-bp

三、需求定理

1、内容: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下降而增加

2、例外:(1)炫耀性商品。(2),吉芬商品。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一)、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量变动曲线

(二)、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需求的变动曲线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一)、供给:(supply)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给的商品量。供给要具备两个条件:1、生产者愿意供给;2、有供给能力。

(二)、供给表:(supply schedule)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

(三)、供给曲线:(supply curve)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给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法方倾斜的曲线。

供给曲线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一)、影响供给的因素:

1、厂商的目标。

2、商品本身的价格。

3、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

4、生产技术的变动。

5、生产要素的价格。

6、厂商对未来得预期。

7、政府的政策。

(二)、供给函数:

1、一般供给函数:S=f(a、b、c、d……n)

2、线性供给函数:S=-c-dp

三、供给定理

在其它条件不便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增加,随商品价格下降而减少。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曲线

(二)、供给的变动:再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它因素的变动引起的

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第三节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及其形成

(一)、均衡价格:

1、定义: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2、含义:(1)在需求与供给两种力量作用下,价格相对静止,不再变动。

(2)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与供给。

(3)其形成是在市场背后自发进行的。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的形成的。

第一种情况:市价高于均衡价即:

p1>p0此时供给大于需求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迫使价格下降,趋于均衡。

第二种情况:市价底于均衡价格即:p1< p0

此时需求大于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竞争…使价格上升趋于均衡。

当市场需求与供给相等时则实现了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条件:S=D

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一)、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2、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结论: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供给增加,供给曲线 向右下方移动,均衡价格 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2、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结论: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三)、供求定理

1、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增加,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数量减少; 3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Q

D

4供给增加,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数量减少。

三、价格机制:是指价格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使之达到市场均衡的机理与功能。

价格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1、价格是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指示器;

2、价格变动可以调节供求关系;

3、价格可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四、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一)、市场调节的不完善性

一种情况是,从短期看,供求决定的价格是合适的,从长期看,对生产有不利影响。另一种情况是,由供给与需求决定的价格会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

(二)、支持价格

1、定义: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2、支持价格的运用

农产品支持价格一般采取两种形式:稳定基金发。丰年增加库存,歉年减库存,以平价买卖。一是缓冲库存法;二是稳定基金。

3、支持价格的作用:(1)、稳定生产,(2)、调整结构。(3)、扩大农业投资。负作用:使政府背上沉重包袱。

(三)、限制价格

1、定义: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须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2、限制价格的运用:一般是在战争或自然灾害时期使用。

3、限制价格的利弊:(1)、不利于刺激生产,长期短缺。(2)、不利于抑制需求造成严重浪费。(3)引起社会风气败坏。

第四节弹性理论及其运用

一、需求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E=(ΔQ/ΔP)·P/Q

(二)、需求弹性的分类

根据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大小,可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五类:

1、需求完全无弹性: E=0

2、需求有无限弹性: E=∞

3、需求单位弹性: E=1

4需求缺乏弹性: 0

5、需求富有弹性: 1 < E<∞

(三)、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3、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4、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5、商品的耐用程度。

(三)、需求价格弹性的运用

总收益=销售量*价格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1)、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即:

价格于总收益反方变动。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薄利多销”

的道理。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即:价格与总

收益同方向变动。“谷贱伤农”就是这个道理。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

1.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

A. 均衡价格

B. 市场价格

C. 需求价格

D. 最低价格

2.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

A. 向左方移动

B. 向右方移动

C. 不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非线性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系数( )。

A. 相同

B. 不同

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 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4.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生产技术水

平有所提高,必将导致( )。

A. 供给量增加

B. 供给量减少

C. 供给增加

D. 供给减少

5.某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销售收益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是因为该商品的需求是( )。

A. 缺乏弹性的

B. 富有弹性的

C. 无弹性的

D. 与弹性无关

6.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 )。

A. 大大增加

B. 稍有增加

C. 不变

D. 减少

7.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从3元上升到5元,其需求量从11单位下降到9单位,该厂商的收益将(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二)名词解释

1.需求

2.供给

3.均衡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

5.需求收入弹性

6.恩格尔定律

7.交叉价格弹性

(三)简答题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供求定律有哪些内容?

3.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如何?

(四)论述题

广告是如何影响需求的?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消费者消费规律。

教学重点:边际效用分析、无差异曲线分析。

教学难点: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关系。

课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效用理论

一、欲望:

是指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一种心理感觉,不足之感与求足之愿缺一不可。

二、效用(utility)

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所得到的欲望满足程度.

1、效用的主观性

2、效用不含伦理学判断

3、效用的计量可大、可小,可正可负。

三、效用的评价

(一)、基数效用论

基本观点:效用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计量,并且可以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分析消费者均衡问题。

(二)、序数效用论

基本观点: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准确计量,更不能加总求和。效用评价只能用序数来比较不同消费行为的欲望满足程度的高低。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消费者均衡。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一)、总效用(Total Utility )是消费者消费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 (二)、边际效用:是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

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是正值; 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零; 总效用下降,边际效用为负值。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

· ·

· ·

TU

U

TU

U

· ·

·

·

60 50

40 30 20 10

1 2 3 4 5

MU

U MU

Q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本内容: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每一单位消费品使消费者增加的满足程度,

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因而被成为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对一定量商品所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土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即:

四、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一)、消费者均衡的假设条件

1、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

2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

3、商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4、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是既定的。

(二)、消费者均衡条件

1、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 Px ×Qx +Py× Qy =M (1)

(1)为限制条件

2、MUx÷Px=MUy÷Py=MUm (2)

(2)为均衡条件。

均衡条件的推广

1、消费者购买多种商品:

P1×Q1+P2× Q2+P3×Q3+……Pn×Qn=M(3)限制条件。

2、MUx÷Px=MUy÷Py=--------=MUn÷Pn=MUm(4)均衡条件。

理论分析:

1、当时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最后1元钱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小于购

买商品的最后一元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消费者会减少对商品的购

买,增加对商品的购买。

2、当时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最后1元钱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大于购

买商品的最后一元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消费者会增加对商品的购

买,减少对商品的购买。

3、当时消费者实现了均衡。

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

(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线。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学习资料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3.《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法制教育】 【安全教育】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 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 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

教师招考面试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试讲模板 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6 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6 套、水槽 6 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60 平方分米,高 15 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 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 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 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 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以下是由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有关大自然的谚语,希望能够帮到 大家。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 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 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 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充实,是进行环境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开头作者先写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实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再出示图,使枯燥的语句更加形象,学生乐学、爱学。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读的情境,重视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

教师面试说课模板

教师面试说课模板 所谓“说课”,是指讲课教师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其内容涉及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对以上诸项所作的分析。“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课前准备的一部分,这与课后的反思总结有所不同。 “说课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 重在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 重在分析:“说课”不仅要摆过程,还要说道理,要对教案作出分析,首先要分析大纲、教材,明确所讲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来龙去脉,然后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出能说清道理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的分析上下一番功夫。 追问 是不是自问自答啊? 回答 不是,用语言把上课的内容、如何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的理由说出来!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初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2、 (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编写:陈莉萍审核:聂水长20140306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 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3.《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 二、课堂活动设计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障碍 1.学生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见学案) 2.给加点字注音(见学案) 3.解释 形容:身体面貌。便宜:biànyi,这里是方便适宜的意思。盥:洗。罥:挂,缠绕。 放诞:行为放纵,不守规矩。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 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懵懂:不明了,糊涂。

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快乐高效课堂模式(新景航) 号考生年级科目课型 标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了解…、学会…、理解…、掌握…、会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高…能力。 2.通过…培养…方法。 3.能够…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激发…;培养…;养成…。 【教学重点】 1.写法同(知识与技能)。 2.确定方法:(1)在教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考试中的重点和常考点。 【教学难点】 1.写法同(知识与技能)。 2.确定方法:由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或该知识点比较抽象等原因,学生难以学会和掌握。 【教学方法】(又称教学手段) 讲授法、自学(阅读)法、交流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强化训练法、互动展示法等。 【教学准备】(又称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目的:凝神、起兴、点题。 2、预习定标: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合作达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 4、师生交流达标:老师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5、课堂小结强化: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强化重点、难点。 6、强化训练,反馈矫正:精选题目,检验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查找知识盲点。 【板书设计】 模式:要点式;表格式;行文线索式;绘图式;对比式等。 【作业布置】 (1)第几页,第…题。(2)要求。 【教学反思】 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教师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精品文档 快乐高效课堂模式(新景航) _____ 号考生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 课型 标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了解…、学会…、理解…、掌握…、会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高…能力。 2.通过…培养…方法。 3.能够…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激发…;培养…;养成…。 【教学重点】 1.写法同(知识与技能)。 2.确定方法:(1)在教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考试中的重点和常考点。【教学 难点】 1.写法同(知识与技能)。 2.确定方法:由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或该知识点比较抽象等原因,学生难以学会和掌握。 【教学方法】(又称教学手段) 讲授法、自学(阅读)法、交流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强化训练法、互动展示法等。 【教学准备】(又称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目的:凝神、起兴、点题。 2、预习定标: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合作达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 4、师生交流达标:老师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5、课堂小结强化: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强化重点、难点。 6、强化训练,反馈矫正:精选题目,检验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查找知识盲点。 【板书设计】 模式:要点式;表格式;行文线索式;绘图式;对比式等。 【作业布置】 (1)第几页,第…题。(2)要求。 【教学反思】

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3.《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法制教育】 【安全教育】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示例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能力目标: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字略)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略)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二、导入1.作者简介作者竺可帧,物候学家。2.导语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三、正课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2分钟内读完。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什么是

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临的迟早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结束。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3。提问: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4.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讨论并归纳: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5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讨论并归纳;(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7)到处呈现一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 一、导入,揭题 1.(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不信吗大家看—— 2.看课件。(季节变换的特征、看云知天气、树的年轮与年龄、根据化石推断地理环境等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片断,并配以简短解说) 3.述:大自然用它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奥秘!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观看.课件录像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要求:不会认的字读拼音,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再次试读,要求:在课文中留出9个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正音。 4.检查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的读音。重点指导“诉、粗”。 (评: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然后读通课文,教师适时地给与检查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读书。) 三、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1.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读连贯、流利。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读第1节。 l)谁喜欢读第一节指名读。 2)述:大自然也有“语言”,小朋友们看看、听听,你留心过大自然的语言吗 3)看.课件。(前.课件内容去掉解说) 述:前几天同学们到郊外游玩,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词语“仔细观察”,读词语。 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板书:仔细观察) (评:“仔细观察”这个词语,低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游玩,此时再引导学生回忆游玩时发现了什么,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这一节怎么读呢自由试读、指名读、评读、范读、齐读。 5)过渡:大自然用语言告诉了人们什么呢 5.学读第2节。 1)谁喜欢读这一节指名读。 2)水中的小蝌蚪像什么(贴小蝌蚪图)指名读第1句。 看.课件。(小蝌蚪在溪水里游来游去,春暖花开)范读,齐读。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要点 1.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3.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4.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自上学以来,即使从语文课本上也读过古今中外小说,那么是否认真地考虑过这样两个问题: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

中学教师招聘面试讲课及问题做答技巧

中学教师招聘面试讲课与问题作答技巧 一、面试讲课要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完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符合大纲要求和学生特点;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实际、体现与教学过程。 2、教材处理:教材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得当;深广度适宜。 3、教学结构:结构开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结构完整、重视过程;程序合理、过渡顺当、教学环节紧奏、节奏适当。 4、教学方法: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材施教、面向全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践;能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恰当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5、教学基本功:板书简明、清晰、规范、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熟练、准确;教学组织得法、条理清楚、调控应变能力强。 6、教学效果:学生主动参与、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活动面广、正确率高;师生交流充分、正确评价学生、教学有专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双基落实、学生能力得到培养。 7、教学态度: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表达流畅、准确生动;概念表述清楚、讲解深入浅出。 二、面试讲课的注意事项: (一)上台讲课我不怕 当然,没有人第一次讲课就什么都不怕的,但是有了充分的事前准备,在心理上就多了一份安全感,站在台上,自己就是专业的讲师,要展现出自己的专业形象,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减少赘词」 说话简洁、清楚,减少一些「然后」、「嗯」等等口语和语助词。 「眼睛要注视学员」 人说新讲师一看就知道,除了说话会结巴,还有眼睛只看天花板、地板跟黑板,有很多的旧学员,你是不是新讲师,心里都清楚,但是切忌不要只看一个人,要环顾全场,在前面、左右两边各找一个定点,视线在这三个定点中循环,但是环顾视线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只有眼睛或是头转动,用旋转上半身的方式去环顾。 「说话不急不徐」 不需要急着把话说完,慢慢说,务必求清楚,先想过再出口。 (二)语言技巧: 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授知识,所以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和技巧。 首先,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这点是最基础的。其次是具备知识传给学生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关资料已总结出教师的语言具备“六性”: 1、叙事说理,条理清楚,言之有据,全面周密,具有逻辑性。 2、描人状物,有声有色,情景逼真,细腻动人,具有形象性。 3、范读谈话,情真辞切,真挚感人,具有感染性。 4、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富有趣味性。 5、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恰当,寓意贴切,富有精确性。 6、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 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在讲课时最好带一点演员的风度。

16.《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能力目标: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请问大自然有语言吗? 播放课件,并解说: 别以为只有人才有语言,其实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 言。你看那水中的蝌蚪,不就像游动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已来到 人间;你看那空中飞翔的大雁,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 就在眼前;你看那天上的云彩,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 天。今天就让我走进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通过优美的画面,师生的交流,学生马上被优美的画面点燃了激情火花,被 这美的感觉所深深吸引,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他们已经真切地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可以说“激趣”成功了。) 二.出示课题和作者。 有谁了解作者竺可桢吗? (生)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三.(过渡)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让我们走进文章,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准备抢答。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_教师资格证面试

https://www.360docs.net/doc/fc4683440.html,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 福州高级中学范云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小说刻画人物方法。 (2)了解小说通过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容貌、神态、风度。 2、过程和方法 (1)以林黛玉性格分析为突破口,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2)借助多媒体,运用诵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解读人物形象。 3、情感和价值观 深入感悟《红楼梦》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古典小说人物个性 二、教学重点 小说人物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 通过林黛玉性格的分析,了解小说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先请大家看段视频,(播放视频《枉凝眉》)(3分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借林黛玉的一双慧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这节课我们将转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脂砚斋曾评:“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可见《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曹雪芹都能做到各具情态,栩栩如生。要做到这点,离不开高超的创作手法,而渐进式手法就是其中之一,何谓渐进式,即运用多种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全方位塑造人物,实现人物形象从单薄呆板到丰满鲜活的塑造。今天,我们以林黛玉为例,通过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来了解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在文中的运用。(1分钟) 三、整体感知 师:视频中的黛玉秀外慧中、温婉动人。这样一个女子,初到贾府这一深宅大院中,她有着什么样的心理? 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师: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请大家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结合文本来找找。 林黛玉的行踪是: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我们就分四个小组来讨论,待会派代表来陈述。(1分钟+3分钟讨论) (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探究) 归纳如下: 1、语言描写: ⑴婉言拒绝邢夫人盛情的语言描写:邢夫人苦留黛玉吃过晚饭再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顶尖教育初中数学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二次函数 考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0,,(2 ≠++=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0,,(2 ≠++=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中,c b 、、a 的含义: a 表示开口方向: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a ∣越大开口越小 b 与对称轴有关:对称轴为x=a b 2- c 表示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0,c ) 考点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0,,(2 ≠++=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已知任意三点坐标 (2)顶点式:)0,,()(2 ≠+-=a k h a k h x a y 是常数, 已知顶点坐标、对称轴或最值 (3)当抛物线c bx ax y ++=2 与x 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方程0 2 =++c bx ax 有实根1x 和2x 存在时,二次函数c bx ax y ++=2 可转化为两根式 ))((21x x x x a y --=。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x 1,0).(x 2,0) 考点三、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a b x 2- =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 2、二次函数的性质 函数 )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图像 a>0 a<0 性质 (1伸; (2)对称轴是x=a b 2- ,顶点坐标是(1)伸; (2)对称轴是x=a b 2-,顶点坐标是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钱双红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通过学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感受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中领略大自然的 神奇,激发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诗歌。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 四幅图分别代表哪个 季节吗?你是怎么知 道的? 2. 是啊,大自 然真是太奇妙了,他 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告 诉我们很多的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 些呢?这节课就让我 们继续学习第六课 《大自然的语言》 1、观察图片,发 言。 2.齐读课题 通过观看图片, 让生初步感知 “大自然的语 言”充分利用学 生熟悉的事物创 设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计: 二、以读促悟, 汇报交流前置性作业: 默读课文,说说 从文中你知道了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用 画出关键词句。试着 用“大自然用, 告诉我们「” 的句式说一说自己读 懂的内容。 1.讲解“三叶虫” 化石 2.讲解“漂砾” 3.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太奇妙了,那我们怎 样做才能发现它呢? 1、小组交流 2、小组展示:小组 上台根据课文的第 二至八小节,先读 内容再说自己的理 解。再有感情地朗 读。 3、根据课文最后一 小节,回答:要多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通过 读、小组交流, 展示,明确文中 的大自然语言。 锻炼学生的理 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拓展延伸, 仿编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 真是妙不可言呀!大 自然的语言远远不止 这些,还有很多。你 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 还有哪些语言呢? 大自然的语言 无处不在,只有会观 察、爱学习、勤思考 的人才能发现。老师 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 都请到我们的课堂 上了,看课件,找自 己喜欢的一句说说你 从中知道了什么。 自由发言 读资料,说感受 学习课文的写法 语文与生活相 结合,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激发 学生观察大自 然的兴趣。 了解课文的写 法,学着仿写诗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授课时间:9月8—17日第2、3周星期一2、7节星期三、四1、2、6、8节 授课班级:中职1、2班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地位。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掌握初步鉴赏古代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个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的典型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对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慎态度的深入理解和对《西江月》词正文反作方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自学、点拨、讨论相结合。 2.读、赏、写相结合。 媒体设计 1.《正定荣国府示意图》投影。 2.《贾府人物简表》投影。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解决阅读障碍。 2.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的录音,营造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在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的历程中,《红楼梦》是我国举世公认的光辉顶峰,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勘称现实主义的创作的最巍峨的丰碑。这部120回的长篇巨著,以贾府为中心背景,真实地反映了我国18世纪中期的社会生活;贾府是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及其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林黛玉一起走进这座富丽堂皇的荣国府,结识生活在这里的主要人物吧。 板书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二、了解预习自学情况 1.作者简介及《红楼梦》的创作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1@人教版

16大自然的语言 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〇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 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〇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〇课时安排 2课时 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翩然(piān)孕育(yùn)簌簌(sù) 载途(z?i)连翘(qiáo) 萌生(méng) 农谚(yàn)纬度(w?i)悬殊(xuán shū) 侵害(qīn)竺可桢(zhúzhēn) 草长莺飞(yīng)销声匿迹(nì) 多音字: 载z?i (登载)(转载)(一年半载) zài (载重)(载人) 翘qiáo (连翘) qiào (翘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