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的一些题

马哲的一些题
马哲的一些题

第一章多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AD A.世界的本原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下列各项中,属于哲学基本派别的有 AD A.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3.坚持可知论的观点 CD

A.一定是唯物主义 B.-定是辩证法

C.可能是唯物主义D.可能是唯心主义

4.一切包含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 BD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变化的C.世界是可知的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在于它实现

了 BC

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说法中,

正确的有 ABCD

A.它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它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D.它体现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统一

7.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科学中的物质

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CD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般与个别的关系

8.“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

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

表达了 BC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

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9.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下列属于静止

的有 AD

A.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

D.相对一定的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位移

的事物

I0.“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

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B

11.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已经证明,当宇宙

中物体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时,人们在地球

上可以测出:沿着物体运动方向的长度就会

缩短,在它上面的时间流逝就会减慢,即“尺缩钟慢”。这一现象说明 ABC

A.时空具有相对性

B.人们的时空观念是不断变化的

C.时空特性依赖于物质运动状态

1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BC

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

B.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13.“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这一说法 AC A.属于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形式

14.下面关于实践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BD B.实践是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物

质活动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

15,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

质区别,其区别是 BCD

B.是否具有历史性

C.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D.是否具有社会性

16.下列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有 ABD

17.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理由在于 BCD

B.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18.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ABC

A.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来满足自身生

存和发展

19.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

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段话说明 BCD B.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C.人依赖于自然界

D.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

前提

20.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是 BD

B.联系 D.发展

21.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

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

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

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说明 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22.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BCD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23.‘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这一命题正

确理解的有 ABCD

A.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有限的

B.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无始无终的无限过程C.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有限过程都蹙整个世

界无限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D.世界无限的发展过程是通过具体事物的

有限的过程集合而成的

2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

和核心,理由是对立统一规律 ABCD

25.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有 ABCD

A.敌我战争

B.学术争鸣

c.生活方式的差异 D.火山爆发

26.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评价和谐,理解正确的是 ACD A.和谐是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

C.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

的相互联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D.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

进共同发展

2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强调竞争

双方或多方的“合作共赢”,其哲学依据在

于 ABC

A.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

条件。

B.矛盾双方或多方在相互竞争中获得发展C.矛盾双方或多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

因素而得到发展

2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说

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BCD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9.下列说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B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30.下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体现了矛盾观

的有 ABCD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

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1.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保持质的稳定

性,这种变化是 AC

A.量变 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32.下列词汇中体现了适度原则的有 BD

B.过犹不及 D.掌握火候

33.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

的有 A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4.辩证唯物主义否定观主张否定是 A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

C.包含肯定的否定

D.既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35.“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

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

的。辩证法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生就

意味着死”。对恩格斯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

有 ABC

A.一定意义上,生就是死

B.生命中包含自己的否定因素死亡

C.生和死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36.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CD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

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

观点 CD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

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

用的结果

38.下列各项体现因果关系的有

39.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表现在 ABCD

A.现象是感官可以直接把握的,而本质则

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B.现象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而本质则

是共性的、一般的内容

c.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

D.本质比现象深刻

40.下列选项中属于抽象可能性的有 AD

A.实现共产主义 B.海底捞月

C.完成本年度工作计划 D.月中取宝

41.马克思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

是许多规定性的总和,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里的“具体”是指 BCD

D.在理性思维中再现事物整体的具体

42.辩证思维的方法有 ABCD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 D.逻辑与历史

43.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

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当代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科

学理论研究方法,如控制方法、系统方法、

模型化方法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

维方法的关系是 BD

A.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从根本上否定了辩证

思维穷法,

B.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辩证思维方法为前

c_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辨证思维方法的前

D。观代科学思雏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思

维方法

44.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

说”当做;“异端邪教”加以打击,毁掉哥白

尼的书,烧死布鲁诺 ABCD

A.必然联系 l3.本质联系

C.稳定联系 D.内部联系

45.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AB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1门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4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AD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相同之处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在的过程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规律性

47. 2009年全球发生了甲型HINI流感,经

过科研人员的连续攻关,最终生产出了疫

苗,并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一事实说明 ACD A.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B.规律是可以认识、把握与创造的

C.人的意识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并且

可以创造客观世界

D.通过卖践,实现了意识自身的“物化”

48.“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

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

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一命题表明 BCD

A.意识先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49. 18世纪法国最激进、最彻底的唯物主义

者和无神论者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产

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

能超越自然”。这一观点 ABCD

A.肯定了自然规律的1客观实在性

B.否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将机械决定论贯彻到人的活动领域

D.认为人们只能认识规律,不能孝悯规律

5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寓意是 ACD A.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

B.意识第1一性,物质第二性‘

c.P有暮重客观规律性,。才能发挥主观能第二章多选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客体范畴的有

C.有待挖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D.月球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C.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3.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的

论述正确的是

A.限定和超越 B.限定中的超越

C.双向改变

4.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是

A.确立实践目的 B.制定实践方案

C.实践方案的付诸实施 D.反馈调节

5.下列观点包含卖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原

理的有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千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

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

一论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有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7.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面对同

一认识客体,不同的主体会得出不同的认识

结果。这说明

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

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和重构

8.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A.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C.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

9.贝克菜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做是“观念的集合”。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其本质

上是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C.唯我论的观点

D.反理性主义的观点

10.下列关于理性认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

规律的反映

C.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深刻

1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眭,有待于上升为理

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

12.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利用20多年的时间观察和记录行星的位置,死后留下了

丰厚的观测资料。他的助手开普勒利用这些

观测资料,经过长期的分析、归纳、推算最

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这件事说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

13.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有A.-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B.理论为群众所掌握

C.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D.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14.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

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

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

象也是不可能的。”这段话肯定了非理性因

素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为A.诱导作用

C.激发作用

15.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有

A.欲望、意志 B.想象、灵感

C.信仰、习惯

16.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认为“天圆地方”,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圆

形的,18世纪巴黎科学院对地球进行了测量,证实地球是扁椭圆形。近几十年来,利

用人造卫星和电子计算机,人们对地球扁椭

圆形形状的认识越来越精确,但并没有达到

对其认识的终结。这表明

A.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县有相对性C.人类认识是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

D.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

17.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

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

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句话说明

真理具有

A.相对性D。有限性

18.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

B,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

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

D.真理具有客观性

19.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一观点说明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统一关系

的内容为

B.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辨证转化的

2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

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是受到

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22.逻辑证明虽然不是与实践并列的标准,

但却是实践标准的重要补充,理由在于A.逻辑证明有助于发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

B.真理一定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未必就

是真理

C.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D.无法用直接实践进行完全检验的理论要

靠逻辑思维证明

23.评价性认识与知识性认识的不同在于A.前者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后者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反映内容

C.前者以“善”和“美”的认识为目的,

后者以关于客体的“真”的认识办目,的

24.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

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

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为

人的食物。”这说明 ABC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

物趋近于人

B.主体现实的需要以及需要程度,是某物

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C.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体

现着主体的创造性本质

25.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是 BC

B.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

C.对客体属性的正确认识

2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超出

了感动的意义,更催人行动。这件事说明价

值评价是 ABC

A.实践活动的精神驱动力

B.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

C.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27.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神的哲学基础是 ABD

A.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B.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D.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辩证统一

28.割裂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就会导致 ABCD

A.教条主义错误 B.经验主义错误C.主观主义错误 D.冒进主义错误’

29.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关

系,表现在 BCD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世界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

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0.“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

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一观

点说明了 ABCD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D.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第三章多选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1.“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

史可以改观。”这一观点的主要缺陷为ABCD A.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B.没有研究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C.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否认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凸显了地理环

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

有BCD

B.地理环境通过社会生产转换为社会的内在要素而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C.劳动是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物质

转换器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程度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

3.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

存在”范畴的有ABD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D.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4.物质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理由在

于ABCD

A.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B.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

性质和面貌

C.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

D.祉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

定的

5.“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

第一提琴”,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

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

性表现为

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

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

的基础。下列观点中,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为基础的有ABCD

A.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

关系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7-下列关于生产力的内涵,阐述正确的有ABCD

A.注重物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把物的发展放到人的发展中来理解

B.在现代,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C.生产力既包括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改造能力,也包括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调节、改

善和保护的能力

D.生产力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

的经济关系。下列现象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9.在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社会意识

形态的有ABCD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C.哲学D.宗教

IO.下面观点正确的有

A.生产力可以跨越式发展

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1.经济基础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AC A.基本经济制度

C。占统治她砬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2.下列关于上层建筑的理解正确的有ABC A.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

筑组成、

B.政治上层建筑扣观念上层建筑相互朕

系、相互制约

C,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意识的、-I物质的

附属物”

13.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有CD

C.哲学、宗教、道德

D.艺术、法律、政治思想

14.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

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

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ABD A.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的辩证统一

B.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历

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D.他没有认识到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

和曲折性的统一

15.“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

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

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

会出现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ABCD A.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B.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决定力量C.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

D.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16.下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中,正确

的有ABD

A.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一切社会发展过程

的始终

B.社会基本矛后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

性质和基本趋势

D.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7,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说明阶级是一

个AC

A.经济范畴、

C.历史范畴

18.马克思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不同之处在于ACD A.改革属于社会形态的量变,革命属于社

会形态的质变

C.改革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革命的根本

D-改革适用于解决社会体制问题,革命适

用于解决社会基本制度问题

19.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两者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在于ABCD A.科学是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形式,技术是

物质形态的存在

B.科学解决“是什么”问题,技术解决“怎

么做”问题

C.科学是一种认识性活动,技术是一种生

产性活动

D.科学与生产的关系具有间接性,技术与

生产的关系具有直接性

20.在当代,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进步和社

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

性问题。科技发展与全球性问题的关系是B.全球性问题是由于对科技使用不当造成

D.科技发展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创造条件2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强大杠杆,其作用主要表现为AB

A.直接改变生产方式B.直接改变生活方式

22.下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表

述正确的有AC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现代科技革命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强

大动力

23.胡适认为,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

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是ACD

A.否认历1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D.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24.“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

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

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

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

合力,就是历史.”这段话说明CD

C。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2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了ACD

A.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C.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

D.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6.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

世界历史的动办。”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

定作用表现为ABC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7.唯物史现在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问

题时,,坚持的原则有ACD

A.整体性原则

C.理性原则 D.。必然性原则

28.党的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有ABCD

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

C.对人民群众受责的观点

D.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9.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一文中,对为什么路易。.波拿巴这样“一个

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

作了精辟的分析,树立了评价历史人物的典范。阶级社会,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ABD A.历史分析方法 B.‘阶级分析方法

D.具体分析方法

30.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

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CD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D.历史是人的活动的结果

第四章单选

1.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

是由

D.使用价值构成的

2.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可以按照一

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

B.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C.抽象劳动

4.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B

B.社会属性

6.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7.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C

C.商品交换的实现

8.某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毖要劳动时间,其商品按价值出售后,他的劳动耗费就A

A.得到部分补偿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

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裂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

动时间.”因此,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是

B简单劳动

10.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B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1.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 A.价值规律

12.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力口

13.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C

C.价格经常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14.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殊性在于C

C.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B.劳动力成为商品

16.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A

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17.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是B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18.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B

B.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9.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A A.绝对剩余价值

20.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B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21.资本积累的本质是D

D.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扩大剥削2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

B.资本积累

2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

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4.剩余价值率是 D

D.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25.在资本循环中,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的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是 C C.货币资本、生产资奉、商品资本

26.产业资本划分势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D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7.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

A.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3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C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3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B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33.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 B B.宪法

34.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 A.分权制衡

35.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

第五章多选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

2.最简单、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A

A.短期价格协定

3.金融寡头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

通过 D

D.“参与制”

4.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

要是通过 B

B.“个人联合”

5.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

利润,是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 D

D.垄断地位

6.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的形式 C C.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

本是 C

C.金融资本

8.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的

资本输出是 C

C.商品资本输出

9.金融资本是由

C.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

起而形成的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 C

C.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

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意味着 B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有了局部的调整和变革

1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

的少量股票表明

D.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1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是 D

D.国际联盟

14.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B B.国际垄断网盟

1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主要受益

者是 B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6.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很多,

根本的推动力量是 A

A.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17.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 D

D。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18.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D

D.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9.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 A.周期性经济危机

第六章

《《马哲——论述题》》的《《答案》》

1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P4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使无产阶级和资本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理论指导。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P8

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德国)黑格尔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解释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德国)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英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 (法国)昂利圣西门沙尔傅里叶罗伯特欧文这三位思想家具有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理论勇气,具为新世界的到来而努力奋斗的善良愿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做了深刻的批判。 这三者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3 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

辨析题归纳

辨析题归纳 辨析题要求:辨别观点,分析理由. 方法:1、判断正误(可以省略)2、说明理由3、正确的做法 一.某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从七年级开始,就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分别编进了快班和慢班。为此,快班的同学兴高采烈,慢班的同学郁郁寡欢。 A.要想提高升学率,就得分快慢班; B.依考试分数分成快慢班,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1)把学生分成快慢班,对提高升学率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只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况且,教育追求的目标不是提高升学率。而是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3)把学生编进快慢班,是教育的不公平,它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应该被禁止。 二.A.守时是一种美德,我们要遵守时间; B.守时有时要付出代价,我们不必遵守时间; (1)守时是一种美德。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时间,你就别指望别人会尊重你的时间。如果你不守时,你就失去了诚信,你的信誉就会降低。所以我们要遵守时间。 (2)为了守时,有时甚至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代价,而这却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所以,即使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代价,我们也要努力遵守时间。三.A.宽容带给人快乐,只要学会宽容,就能与人和睦相处; B.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只要学会微笑,就能化解一切矛盾; (1) 同学之间性格不同,特点各异,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所以要想和睦相处,首先需要大家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心态,一种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的健康心理。宽容是打开人与人之间和解之门的钥匙,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修养,宽容能使人际关系变得轻松,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2)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化解许多矛盾。 (3)幽默是一种机智和友善,可以轻易地使人际关系润滑起来。 (4)交往需要技巧,更需要真心付出。要想与人和睦相处,化解矛盾,必须敞开心扉,真心待人。 (5)生活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会接受不同,也是交往的奥妙之一。 四.A.老师的侮辱、体罚是应该的,都是为了教育; B.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禁止实施侮辱、体罚的行为; (1)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老师用人格影响我们,用情感唤醒我们。老师是我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哲简答题

五、论述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实践活动) 1、论实事求是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关系。 2、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分析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2、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错误及其指导意义。 3、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4、用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2、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出发,阐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怎样不断增加主体的认识能力。 3、从真理的辩证法原理出发,说明怎样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试述党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论的一致性,以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理论意义。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生产的发展史。 2、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3、新科技革命及其作用。 (第六章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1、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1 、论坚持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3 、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 、应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 5 、怎样理解热爱无产阶级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是一致的? 6 、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八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马哲杨慧民参考书全部辨析题参考答案(大连理工版)

马哲杨慧民参考书全部辨析题参考答案(大连理工版) 前辈整理,有错误,答案仅供参考。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和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错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均具有科学性。(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3)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形成了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4)最终用于指导实践,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故阶级性与科学性不矛盾,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

马克思课后题答案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 精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 【绪论】 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19世纪30至40年代发生在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创立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适用性具体体现在:第一,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南,是一面指引全人类前进的光辉旗帜。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研究三大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基石。第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第四,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 2. (1)观点评价: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当然要为无产阶级服务,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然而,判断理论或者思想是否具有科学性,归根到底,从真理角度看,要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价值角度看,要看它是否有利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但它没有停留在像旧阶级一样的狭隘思想里,而是实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 (2)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作为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达,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做到与时俱,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进的理论品质。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因此,马克思主义基于以上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实现了阶级性(或者说革命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3.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把“老祖宗不能丢”和“讲出新话”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从新的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自由化的态度,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种是僵化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套。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深刻变化的改革实践,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要警惕前一种偏向,更要特别注意防止后一种偏向,始终反对教条主义。教条主义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左”的态度,它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以马克思主义“卫道士”自居,这就更带有迷惑性、欺骗性,危害也就更大。 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也正是这一科学理论永葆青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来都是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一切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看待的人们,都应该也必然会采取这样的科学态度。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实践证明,坚持是发展的前提,不坚持,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发展则是坚持的延伸和保证,发展就是最好的坚持。这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马哲辨析题精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内容和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至多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根源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实现物质极度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产生)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目标)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根本宗旨)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回答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而唯心主义刚好相反。 第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们能不能认识,反应现实世界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着的物质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结合本章学习的原理,谈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作为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实践是变革现实的活动,其最终必定会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是,我们不应当把实践仅仅理解为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任何变革现实的实 践活动都是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探索活动虽然往往并不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它们是以变革现实为目的并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活动的,因而它们同样也属于实践的范畴。正如列宁所说:“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共同性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

马哲论述题重点

马哲论述题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才会变成现实。

3、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 B.意识的作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1 马哲 期末 辨析题 材料题 150605

一、辨析题 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这是错误的观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谁是本原的,谁是派生的;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世界。(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是两个不同的哲学派别,由于他们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不同而区分了不同的哲学派别。(3)因此不能把对于问题的不同回答与问题本身混在一起。 2. 矛盾是事物之间的差别发展到极端的产物。 答:这是错误的观点。 (1)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存在或发生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2)矛盾具有普遍性,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其二是说,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因此,并不是说只有事物的差异发展到极端才产生矛盾、差异就是矛盾。(3)该说法实际是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认为存在没有矛盾的时刻,这就会为唯心主义否认矛盾具有客观性提供了依据。如果矛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存在,须待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那么在那一时间以前,过程发展的原因就不是由于内部的原因,而是由于外部的原因了,这就会造成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3. “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答:这是错误的观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2)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对认识客体)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低级阶级,它以具体性、内容丰富多样性为特点;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加工对认识客体的)间接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以抽象概括性为特点,超越了感性认识的界限和范围,达到了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4) 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它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仅仅是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和分类,理性认识的作用是极不可靠的,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于感性认识的发展和飞跃。

【2017年最新】大学马哲考试试题

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一 1、下列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关于世界普遍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学说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C、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绝对真理体系 D、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2、对哲学理解正确的是____ A、世界观、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和观点 D、人生观、价值观 3、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不包括_____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有_____ A、我思故我在 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C、水是万物的始基 D、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 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 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6、我国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这种观念属于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7、下列对实践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B、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检验认识活动是否为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8.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深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手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了____ A、虚幻的观念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事物的原型 B、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D、虚幻的观念是可以凭空捏造的 9、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是事物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0、李瑞环讲:“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 食为天””。这说明: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 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述错误的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类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感性认识不包括____

马哲期末论述题及答案

哲学部分: 1、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例如(适当举例)…… 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例如(适当举例)…… 4、试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路径,事物的发展只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 ⑵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曲折性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⑶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时代总是要前进的,不能因暂时挫折而动摇。其次,发展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要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变革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情;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的推向前进。 6、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成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 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4、世界统一于存在。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6、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7、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起楼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8、“观念的东西不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9、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 10、“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11、割下来的手以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12、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3、新事物就是新产生的事物。 14、差异就是矛盾。 15、辩证矛盾就是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16、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1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18、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20、“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2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2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25、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2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27、“政府终归是少数人的政府,不管这些少数人使用一个人的名义,还是使用许多人的名义。” 2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 29、国家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30、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31、时势造英雄。 32、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 3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因而,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直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34、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5、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地直线上升的。 36、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37、人的价值在于人的自我实现。 38、“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39、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40、假象是一种错觉。 41、“信则灵,不诚则不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A 5.D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第一章辨析题及材料题答案 1A 2C 3B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 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B 22C 23C 24C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31D 32B 33D 34B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A 42D 43A 44B 45D 46D 47A 48B 49D 50A 51D 52B 53D 54D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1)正确。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主张世界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即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一部分唯心主义哲学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2)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在认识论上坚持反映论,即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人的认识是认识自己的感觉或是对“客观精神”的自我认识。 2、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觉的事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客观实在性是它的唯一特性。而看得见摸得着是具体事物的个性。此观点混淆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特性的关系。

马哲考试试题

2015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