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活性测定

淀粉酶活性测定
淀粉酶活性测定

淀粉酶活力测定及性质研究

佟玥姗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30)

摘要:本文以小麦为原料进行试验,分别采用凝胶扩散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小麦α—淀粉酶活性和总酶活性。首先,制作麦芽糖标准曲线,提取淀粉酶粗酶液,从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然后,通过剩余淀粉的含量判断淀粉酶水解效果,淀粉遇碘变蓝,颜色越深,淀粉含量高,淀粉酶活性越低。结果表明,40℃时酶活性最佳,PH=5.6是淀粉酶最适温度,氯离子是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是淀粉酶的抑制剂。

Taking wheat as raw material to test and gel diffusion method were used respectively, 3, 5-2 nitro 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heat a - amylase activity and total enzyme activity. First, the production of maltose standard curve, extracting amylase thick enzyme fluid, from temperature, PH, the influence of activator and inhibitor on the amylase activity. Then, by the content of residual starch amylase hydrolysis effect, starch iodine blue in color, high starch content, the lower the amylase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40 ℃ best, PH = 5.6 is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amylase, chloride ion is the activator of amylase, copper ion is amylase inhibitors.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最适PH,最适温度;激活剂及抑制剂‘

引言:

小麦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长、范围广,因而对于小麦品质的研究具有广泛的意义。在小麦的收获季节,遇到连绵阴雨天,就会出现大量的穗上发芽的现象,使小麦的品质严重下降,明显降低小麦的食用品质和工艺品质. 据报道,加拿大年产小麦约2500 万t.。芽麦率严重时可达15%,澳大利亚也有相似的芽麦率,欧洲几乎每年的芽麦率都相当高。在我国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a -淀粉酶只有在小麦发芽时才能大量产生。正常情况下,小麦籽粒中缺少a-淀粉酶,a-淀粉酶的活性与发芽时的温度、发芽时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发芽小麦中由于a-淀粉酶活性很高,淀粉便会在a-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再进一步水解成糖类,所以低分子糖类含量也相应较高。本课题研究淀粉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的影响。【1】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电子天平、研钵、容量瓶、量筒、刻度试管、试管、移液管、离心机、离心管、恒温水浴锅(40度、100度)、分光光度计、1%淀粉溶液、0.4mol/L NaOH、pH=3.0、5.6、8.0的柠檬酸缓冲液

1. 2方法

1.2.1麦芽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分别编号1、2、3、4、5、6、7。依次分别加入麦芽糖标准液0mL、0.2mL、0.6mL、1.0mL、1.4mL、1.8mL、2.0mL,蒸馏水2.0mL、1.8mL、1.4mL、1.0mL、0.6mL、0.2mL、0mL,3,5-二硝基水杨酸各2.0mL。(麦芽糖含量依次为0mg、0.2mg、0.6mg、1.0mg、1.4mg、1.8mg、2.0mg)药品加好后摇匀,置于水浴中煮沸5min,取出后流

水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25mL,以1号管作空白调零点在520nm波长下比色测定光密度,以麦芽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2淀粉酶粗酶液的提取

称取0.5克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1cm左右)至研钵中加1g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倒入25ml具塞刻度的试管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处,混匀后在室温(20℃)下静置,每隔数分钟震荡一次,放置5分钟后,开始离心(4000r/min)1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1.2.3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准备8支试管分别编号A、a、B、b、C、c、D、d,分别在A、B、C、D管中加入PH=5.6的缓冲液柠檬酸1ml,淀粉溶液2.5ml;在a、b、c、d管中加入淀粉酶提取液1ml,分别把A、a管放在4℃冷冻箱中,把B、b管放在室温下,把C、c管放在40℃水浴中,把D、d管放在沸水浴中,10min钟后把A管中的溶液倒入a管, 把B管中的溶液倒入b管, 把C管中的溶液倒入c管, 把D管中的溶液倒入d管,再把a管放在4℃冷冻箱中,把b管放在室温下,把c 管放在40℃水浴中,把d管放在沸水浴中,进行酶促反应10min;最后在a、b、c、d管中加入碘液各3滴,并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管号 A a B b C c D d 缓冲液(pH5.6)(mL) 1.0 1.0 1.0 1.0 淀粉溶液(mL) 2.5 2.5 2.5 2.5

淀粉酶提取液(mL) 1.0 1.0 1.0 1.0

预保温(10min)4℃

A→a

4℃室温

B→b

室温

40℃

C→c

40℃

沸水浴

D→d

沸水浴

混合

酶促反应

KI溶液各1-2滴(滴管先冷却至室温)

显色蓝色蓝色无色深蓝色

1.2.4PH值对酶活性影响

准备三支试管分别编号Ⅰ、Ⅱ、Ⅲ,在Ⅰ、Ⅱ、Ⅲ管中分别加入PH=3.0、PH=5.6、PH=8.0的缓冲液柠檬酸2ml,淀粉溶液2.5ml,淀粉酶提取液1ml;最后各管混匀,放在40℃水浴中进行酶促反应10min,各加入碘液3滴,并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操作\管号ⅠⅡⅢ缓冲液(pH5.6)(mL) 2.0/(pH3.0) 2.0/(pH5.6) 2.0/(pH8.0)

淀粉溶液(mL)各2.5mL

淀粉酶提取液(mL)各1.0mL

酶促反应摇匀,40℃水浴10min

碘液各三滴

显色蓝色无色蓝色

1.2.5激活剂或抑制剂对酶活性影响

准备4支试管分别编号1、2、3、4, 第一步在1、2、3、4管中分别加入PH=5.6的缓冲液柠檬酸2ml;在1管中加入NaCl溶液1ml,在2管中加入CuSO4溶液1ml,在3中加入NaSO41ml,在4管中加入蒸馏水1ml,分别中加入0.1%的淀粉溶液2.5ml;分别在4只管中加入淀粉酶提取液1ml;最后各管混匀,放在40℃水浴中进行酶促反应10min,各加入碘液3滴,并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管号 1 2 3 4 4缓冲液(mL)各2.0mL

Nacl溶液(mL) 1.0

CuSO4溶液(mL) 1.0

NaSO4溶液(mL) 1.0

蒸馏水 1.0 淀粉溶液(mL)各2.5mL

淀粉酶提取液(mL)各1.0mL

酶促反应摇匀,40℃水浴10min

碘液各3滴

显色透明淡蓝兰较浑较透明

1.2.5 小麦种子淀粉酶比活力的测定

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

酶活力的测定

操作项目α-淀粉酶活力测定总淀粉酶活力测定

Ⅰ-1 Ⅰ-2 Ⅰ-3 Ⅱ-4 Ⅱ-5 Ⅱ-6 淀粉酶原液/mL 1.0 1.0 1.0 0 0 0

钝化β-淀粉酶置70℃水浴15min,冷却

淀粉酶稀释液/mL 0 0 0 1.0 1.0 1.0 预保温将各试管和淀粉酶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pH5.6缓冲溶液/mL 1.0 1.0 1.0 1.0 1.0 1.0 NaOH溶液/mL 4.0 0 0 4.0 0 0

1%淀粉溶液/mL 2.0 2.0 2.0 2.0 2.0 2.0 保温在40恒温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

NaOH溶液/mL 0 4.0 4.0 0 4.0 4.0

将各试管摇匀,分别取2mL,放入25mL刻度试管中,再加入2mLDNS试剂摇匀,置沸水浴中煮沸5min,取出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25mL混匀,在分光光度计上520nm处进行比色,测定光密度,记录测定结果。

2. 结果

2.1麦芽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原始数据

试管00.20.61 1.4 1.82

吸光值00.0330.1940.3460.5390.6580.738

2.2温度对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

1)4℃:酶的活性几乎完全被抑制,淀粉未被水解,加入碘液后呈蓝色;

2)室温:酶的活性受到一定的抑制,淀粉被部分水解,加入碘液后呈蓝色;

3)40℃:酶的活性达到相对最大,淀粉完全被水解,加入碘液后接近无色;

4)沸水浴:酶完全失活,淀粉未被水解,加入碘液后呈深蓝色;

由此可以看出40℃是小麦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从右向左)

2.3 pH对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

1)PH=3.0:淀粉酶完全失活,淀粉未被水解,加入碘液后呈深蓝色

2)PH=5.6:淀粉酶活性达到相对最大,淀粉被完全水解,加入碘液后呈淡蓝色

3)PH=8.0:酶活性受抑制,淀粉被少量水解,加入碘液后呈蓝黑色

由此可以看出pH=5.6是小麦淀粉酶的最适PH(从左向右)

2.4激活剂与抑制剂对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

1)空白对照组:加入碘液后呈蓝紫色

2)加CuSO4的溶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被部分水解,加入碘液后呈深蓝色

3)加NaCl的溶液:淀粉酶活性增加,使淀粉完全水解,加入碘液后呈无色

由此可以看出NaCl是小麦淀粉酶的激活剂;CuSO4小麦淀粉酶的抑制剂(从右向左)2.5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淀粉酶活性= A×样品稀释倍数X定容体积

样品重*C

A:2、3管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量平均值

4、5管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量平均值

C:比色所用样品的毫升数

总淀粉酶含量:218.75 mg/FW(g)5min

3.实验讨论

3.1结果总结与分析

1、由上述图片和数据可知,淀粉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很明显,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升高,淀粉酶活性增强,二者呈现线性关系。当温度达到40℃后,温度和淀粉酶活性的关系呈曲线,随着温度的上升,淀粉酶的活性增强不明显,甚至出现减弱的现象。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5.6,在PH值为3.0和8.0时,淀粉酶的活性均小于PH为5.6。淀粉酶活性的抑制剂是铜离子,激活剂是氯离子,两种离子的激活和抑制作用很明显

2、研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是要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单一变量进行研究,现代酶学正向着两个方向发展:酶的分子生物学和酶工程学,它们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范围包括医药,食品,化学工业,诊断分析和生物传感器,涉及的品种不少,如淀粉酶,其市场需求生产规模和产值均很乐观,并已产生巨大经济效益【4】。

3、在研究α-淀粉酶和总酶活性时,用高温时,β-淀粉酶失活的性质,先处理酶粗液。α-淀粉酶单一活性较强,总酶活性比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总活性强,说明两种淀粉酶有促进作用。

4、对于酶活力测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测定酶活性的凝胶扩散法和组织印渍法【3】,该法建立了改良凝胶扩散法和组织印渍法检测α-淀粉酶活性的方法,此法的实验条件容易控制,重复性好。组织印渍法在玉米种子吸水约5h后即可检测到α-淀粉酶活性; 再如2-氯-4-硝基苯-α-半乳糖-麦芽糖苷作底物直接测定α-淀粉酶法,该法用新底物2-氯-4-硝基

苯-α-半乳糖-麦芽糖苷(Gal-G2-α-CNP)直接测定α-淀粉酶,不需要辅助酶,延滞时间短(<15s),线性范围宽(可达2200U/L),试剂稳定性好,不使用KSCN、NaN3等激活剂,不受内源性葡萄糖苷酶的干扰,与EPS法对比相关良好【2】。

参考文献

【1】《小麦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比较》岳海凤, 郜庆炉, 薛香(1.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郑州450002 ; 2.河南科技学院)

【2】李勇. 2-氯-4-硝基苯-D-葡萄糖苷合成方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 2004

【3】胡琼英,狄洌等.生物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4—26

【4】罗贯民,曹淑桂等.酶工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4.

淀粉酶活力测定及性质研究

A09130024

佟玥姗

生学1301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 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 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 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变化过程如下: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淀粉与糊精无还原性,或还原性很弱,对班氏试剂呈阴性反应。麦芽糖与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班氏试剂共热后生成红棕色氧化亚铜的沉淀。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C,最适pH为6.8.偏离此最适环境时,酶的活性减弱。 低浓度的Cl-离子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是它的激活剂。Cu2+等金属离子能降低该酶的活性,是它的抑制剂。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恒温水浴锅、量筒、冰浴、玻璃棒、试管夹、白磁板、试管架、铁三脚架、唾液淀粉酶 2、试剂:1%淀粉溶液、碘液、班氏试剂、0.4%HCl溶液、0.1%的乳酸溶液、1%NaCl溶液、1%CuSO4溶液、0.1%淀粉溶液 (四)操作步骤

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实验三、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α - 淀粉酶和β - 淀粉酶的不同性质及其淀粉酶活性测定的意义; 2、学会比色法测定淀粉酶活性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存在于几乎所有植物中,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力最强,其中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根据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特性不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β-淀粉酶不耐热,70? 15min 则被钝化。测定时,使其中一种酶失活,即可测出另一种酶的活性。 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可生成麦芽糖,利用麦芽糖的还原性与3,5-二硝基水杨酸反应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测定其吸光度,从而确定酶液中淀粉酶活力(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量)。 三、实验用具: 1、实验设备 研钵,具塞刻度试管,离心管,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热 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电磁炉。 2、实验材料与试剂 (1)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A液:称取柠檬酸20.01g,定容至 1000ml;B液:称取柠檬酸钠29.41g,定容至1000ml;取A液55ml与B液145ml混匀。 (2)1%可溶性淀粉溶液:1g淀粉溶于100ml 0.1mol/l pH5.6

的柠檬酸缓冲液; (3)1%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g、NaOH 1.6g、酒石酸钾钠30g,定容至100ml水中,紧盖瓶塞,勿使CO2进入; (4)麦芽糖标准溶液:取麦芽糖0.1g溶于100ml水中; (5)pH 6.8的磷酸缓冲液: 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 6.8,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6)0.4mol/L的NaOH溶液; (7)1%NaCl溶液。 (8)实验材料:萌发的谷物种子(芽长约1cm) 四、操作步骤 1、酶液提取:取6.0g浸泡好的原料,去皮后加入10.0mL 1%的NaCl 溶液,磨碎后以2000r/min 离心10min,转出上清液备用。取上清液1.0ml,用pH 为6.8的缓冲溶液稀释5倍,所得酶液。 2、a- 淀粉酶活力测定 (1) 取试管4支,标明2支为对照管,2支为测定管。 (2) 于每管中各加酶液lml ,在 70?士0.5? 恒温水浴中准确加热15min ,取出后迅速用流水冷却。 (3) 在对照管中加入4m1 0.4mol/L氢氧化钠。 (4) 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1m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 (5) 将4支试管置另一个40?士 0.5? 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 ,再向各管分别加入40?下预热的1,淀粉溶液 2m1,摇匀,立即放入40?恒温水浴准确计时保温 5min。取出后向测定管迅速加入4ml 0.4mol/L氢氧化钠,终止酶 活动,准备测糖。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

芽糖+少量葡萄糖 加碘后:蓝色 紫红色 暗褐色红棕色 黄色 三、试剂与器材 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 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 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 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 实验目的 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在唾液淀

实验七尿淀粉酶活性测定

实验七尿淀粉酶活性测定 淀粉酶(AMY或AMS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水解淀粉,它随机地作用于淀粉分子内的 a—1, 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寡糖及糊精。血清中的淀粉酶主要有胰型(P型)和 唾液型(S型)及其亚型同工酶组成,P型淀粉酶主要来源于胰腺,S型淀粉酶主要来源于唾 液腺。正常淀粉酶因分子量小,故可从肾小球滤过而由尿中排出。 【目的】 1、验证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2、观察淀粉及其水解产物分别与碘反应呈现的颜色变化。 【原理】血清及尿中的淀粉酶来源于胰腺和唾液腺,正常血清与尿中有一定活性。 Winslow 氏法测定尿和血清中淀粉酶活性是将试样作等比稀释,观察一系列试样在规定的 37C、30分钟的条件下,恰好能将0.1%淀粉溶液1ml水解(指加入碘液后不再呈蓝色)的 酶量定为淀粉酶的一个活性单位,乘以尿的稀释倍数,即可得知每项ml 尿液中的淀粉酶活性。 【器材】 试管(10mn X 100mr)、试管架、电热恒温水浴箱、吸管、洗耳球、滴管。 【试剂】 1 、 9%NaCl 2、0.3%碘液 3、0.1%淀粉溶液 【操作】 1 、准备尿液(自备)。 2、取 10支试管,编号,用吸管向管中加入0.9%NaCl 1ml。 3、用1ml吸管(注意应用刻度到头的)向第一管加尿液1ml,混合,再将试管中的液 体吸起,然后任其流回试管,如此重复三次,以便全管混匀,并借此冲洗吸管内壁。吸出此混合液1ml 移入第二管中。 4、用同法处理第二管使之混匀,并取出1ml 置于第三管中。依此类推,如此继续稀释 至第九管后,吸出1ml混合液弃之,这样既可获得分别含原尿液为1/2ml,1/4ml,1/8ml, ... 1/512ml 的不同浓度的尿稀释液。第十管不加尿液作为对照管。 5、从第十管起依次向各管迅速准确加入0.1%淀粉液2ml,迅速摇匀(是否充分混匀往

实验三、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α - 淀粉酶和β - 淀粉酶的不同性质及其淀粉酶活性测定的意义; 2、学会比色法测定淀粉酶活性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存在于几乎所有植物中,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力最强,其中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根据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特性不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β-淀粉酶不耐热,70℃ 15min 则被钝化。测定时,使其中一种酶失活,即可测出另一种酶的活性。 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可生成麦芽糖,利用麦芽糖的还原性与3,5-二硝基水杨酸反应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测定其吸光度,从而确定酶液中淀粉酶活力(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量)。 三、实验用具: 1、实验设备 研钵,具塞刻度试管,离心管,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电磁炉。 2、实验材料与试剂 (1)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A液:称取柠檬酸20.01g,定容至1000ml;B液:称取柠檬酸钠29.41g,定容至1000ml;取A液55ml与B液145ml混匀。 (2)1%可溶性淀粉溶液:1g淀粉溶于100ml 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 (3)1%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g、NaOH 1.6g、酒石酸钾钠30g,定容至100ml水中,紧盖瓶塞,勿使CO2进入; (4)麦芽糖标准溶液:取麦芽糖0.1g溶于100ml水中; (5)pH 6.8的磷酸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6)0.4mol/L的NaOH溶液; (7)1%NaCl溶液。 (8)实验材料:萌发的谷物种子(芽长约1cm) 四、操作步骤 1、酶液提取:取6.0g浸泡好的原料,去皮后加入10.0mL 1%的NaCl 溶液,磨碎后以2000r/min 离心10min,转出上清液备用。取上清液1.0ml,用pH 为6.8的缓冲溶液稀释5倍,所得酶液。 2、a- 淀粉酶活力测定 (1) 取试管4支,标明2支为对照管,2支为测定管。 (2) 于每管中各加酶液lml ,在 70℃士0.5℃恒温水浴中准确加热15min ,取出后迅速用流水冷却。 (3) 在对照管中加入4m1 0.4mol/L氢氧化钠。 (4) 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1m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 (5) 将4支试管置另一个40℃士 0.5℃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 ,再向各管分别加入40℃下预热的1%淀粉溶液2m1,摇匀,立即放入40℃恒温水浴准确计时保温5min。取出后向测定管迅速加入4ml 0.4mol/L氢氧化钠,终止酶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原理 淀粉酶(amylase)包括几种催化特点不同的成员,其中α-淀粉酶随机地作用于淀粉的非还原端,生成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浆的粘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酶;β-淀粉酶每次从淀粉的非还端切下一分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则从淀粉的非还原端每次切下一个葡萄糖。淀粉酶产生的这些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淀粉酶活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可以用麦芽糖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还原糖的量表示酶活力。几乎所有植物中都存在有淀粉酶,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性最强,主要是α-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15min则被钝化。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在测定时钝化其中之一,就可测出另一个的活力。本实验采用加热钝化β-淀粉酶测出α-淀粉酶的活力,再与非钝化条件下测定的总活力(α+β)比较,求出β-淀粉酶的活力。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二)仪器设备:1. 分光光度计;2. 离心机;3. 恒温水浴(37℃,70℃,100℃);4.具塞刻度试管;5. 刻度吸管;6. 容量瓶。 (三)试剂(均为分析纯):1. 标准麦芽糖溶液(1mg/ml):精确称取100mg麦芽糖,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2.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精确称取1g3,5-二硝基水杨酸,溶于20ml2mol/L NaOH溶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g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盖紧瓶塞,勿使CO2进入。若溶液混浊可过滤后使用;3.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A液(0.1mol/L 柠檬酸):称取C6H8O7.H2O 21.0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L;B液(0.1mol/L 柠檬酸钠):称取Na3C6H5O7.2H2O 29.4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L。取A液55ml与B液145ml混匀,即为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4.1%淀粉溶液:称取1g淀粉溶于100ml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中。 三、实验步骤 (一)麦芽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详教材)加入试剂。摇匀,置沸水浴中煮沸5min。取出后流水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20ml。以1号管作为空白调零点,在540nm波长下比色测定。以麦芽糖含量为横座标,吸光度值为纵座标,绘制标准曲线. (二)酶液制备:称取1g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置于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2ml蒸馏水,研磨成匀浆。将匀浆倒入离心管中,用6ml蒸馏水分次将残渣洗入离心管。提取液在室温下放置提取15~20min,每隔数min搅动1次,使其充分提取。然后在3000rpm 下离心10min,将上清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为淀粉酶原液。吸取上述淀粉酶原液1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为淀粉酶稀释液。 (三)酶活力的测定:取6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详教材)进行操作。(四)结果计算:淀粉酶活力=C×V T/(W×V s×T)(mg/g/min)。式中,C为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麦芽糖含量(mg);VT为淀粉酶原液总体积(ml);Vs为反应所用淀粉酶原液体积(ml);W为样品重量(g);t为反应时间(min)。

(植物中)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植物中)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淀粉酶的提取及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中的淀粉酶能将贮藏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淀粉酶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有α-淀粉酶及β-淀粉酶,其活性因植物生长发育时期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以禾谷类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最强。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都各有其一定的特性,如β-淀粉酶不耐热,在高温下容易钝化,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容易发生钝化。通常酶提取液中同时存在两种淀粉酶,测定时,可以根据他们的特性分别加以处理,钝化其中之一,即可以测出另一种酶的活性。将提取液加热到70℃维持15分钟以钝化β-淀粉酶,便可测定α-淀粉酶的活性。或者将提取液用pH3.6的醋酸在0℃加以处理,钝化α-淀粉酶,以测出β-淀粉酶的活性。 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成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浓度成正比,故可以求出麦芽糖到含量。以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淀粉酶活性大小。 三实验材料 萌发的小麦、大麦或者豆类等(芽长1cm左右) 四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电子天平、研钵、100mL容量瓶(1个)、50mL量筒(1个)、刻度试管[25mL(9个)、10mL(1个)]、试管6支、移液管[1mL(2支)、2mL(2支)、10mL(2支)]、离心机、恒温水浴锅、7220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 1%淀粉溶液、0.4mol/LNaOH、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A、称取柠檬酸20.01g,溶解后稀释至1 000mL;B、称取柠檬酸钠29.41g,溶解后稀释至1 000mL;取A液13.70mL与B液26.30mL 混匀即是。 3,5-二硝基水杨酸:精确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g溶于20mL1mol/LNaOH 中,加入50mL蒸馏水,在加入30g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盖紧瓶盖,勿让CO2进入。 麦芽糖标准液:称取化学纯麦芽糖0.100g溶于少量蒸馏水中仔细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五操作步骤 1.酶液的提取: 称取萌发的水稻种子0.5g(芽长1cm左右,置于研钵中加石英砂研磨成匀浆,移入25mL刻度试管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后在温室下放置,每隔数分钟振荡一次,放置20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液备用。 2.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1)取三支试管,编号注明1支为对照管,2支为测试管。 (2)于每管中各加入酶提取液1mL,在70℃恒温水浴中(水文的变化不应该超过±0.5℃),准确加热15分钟,在此期间β-淀粉酶受热钝化,取出后迅速在自来水中冷却。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572-78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范本 (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

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 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 三、试剂与器材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测定α-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实验五激活剂、抑制剂、温度及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加深对酶性质的认识,了解测定a-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通常称为生物催化剂。酶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生物催化剂催化生化反应时具有:催化效率好、有高度的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力与辅基,辅酶,金属离子有关等特点。 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质,称为激活剂。激活剂对酶的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其种类多为无机离子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使酶的活力中心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酶的催化作用受抑制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抑制剂。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为其抑制剂。应注意的是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为某种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为该酶的抑制剂。如氯化钠达到约30%浓度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和PH值称为某种酶作用时的最适温度和PH值。 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直至最大反应速度为止;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从而使反应速度降低。同样,反应中某一PH 范围内酶活力可达最高,在最适PH 的两侧活性骤然下降,其变化趋势呈钟形曲线变化。 食品级a - 淀粉酶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制备的微生物酶制剂,主要由枯草芽孢杆菌、 黑曲霉、米曲霉等微生物产生。但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PH、对 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等均有差异。a -淀粉酶属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随机作用于直链淀粉分子内部的a -1,4 糖苷键,迅速地将直链淀粉分子切割为短链的糊精或寡糖,使淀粉的粘度迅速下降,淀粉与碘的反应逐渐消失,这种作用称为液化作用,生产上又称 a -淀 粉酶为液化淀粉酶。a -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支链的 a -1,6糖苷键,因此最终水解产物是麦芽 糖、葡萄糖和a -1,6 键的寡糖。 本实验通过淀粉遇碘显蓝色,糊精按其分子量的大小遇碘显紫蓝、紫红、红棕色,较小的糊精(少于6 个葡萄糖单位)遇碘不显色的呈色反应,来追踪a -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基质的水解过程,从而了解酶的性质以及动力学参数。 三、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一)试剂及材料 1、1: 30唾液淀粉酶配置用蒸馏水漱口,1min后收集唾液,以1: 30倍蒸馏水稀释。

α–淀粉酶活力测定

α–淀粉酶活力测定 ----目视碘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α–淀粉酶酶活力测定原理。 2.掌握α–淀粉酶酶活力测定的方法步骤。 二、实验原理 比色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两种方法都是以朗伯比尔定律 (A=kLC)为基础。 酶活力的大小、即酶量的多少用酶活力单位(U)(active unit)表示。1961年国际生物化学学会酶学委员会提出采用统一的“国际单位”(IU)来表示酶的活力,规定为:在最适条件(25℃)下,每分钟内催化1微摩尔(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为一个活力单位,即1IU = 1μmol /min。这样酶的含量就可用每克酶制剂或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酶活力单位来表示(U/g或U/ml)。 淀粉(紫蓝色,30分子以上)红色糊精(红棕色,7-30分子)无色糊精(7分子以下)、麦芽糖不显色。通过测定酶促反应分解一定量淀粉的时间,以标准糊精(红色糊精)和碘反应的颜色作为终点指示(所给定的淀粉都已转化为糊精的时间)。 碘比色法酶活力规定:在60℃条件下,1小时转化1g 淀粉变为糊精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 三、实验操作 1.取试管1支,加入1ml标准糊精和3ml 标准稀碘液。 2.取锥形瓶一个,加入2%淀粉20ml和Ph6.0的缓冲液5ml。

3.将锥形瓶置于60℃水浴中,保温5分钟。 4.在比色盘中加入比色碘液,每穴2滴。 5.在锥形瓶中加入淀粉酶溶液2 ml,摇匀,开始计时。 6.在反应的前4分钟,每隔1分钟从锥形瓶中取1滴液体,与比色稀碘液混合,而后,每隔30秒从锥形瓶中取1滴液体与稀碘液混合,直至呈色与终点色一致。 四、酶活性计算 实验注意事项: (1)测定酶促反应在锥形瓶中进行,标准反应在试管中进行。 (2)比色盘第1号位加入标准糊精和2滴标准碘液。 (3)应时间大约在10-15分钟。 (4)稀释倍数1250倍。

唾液淀粉酶的性质和活力测定

唾液淀粉酶的性质和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一)1 通过唾液淀粉酶性质的测定,了解酶的专一性和多种因素对酶粗反应的影响,pH,底物浓度,温度,激活剂,抑制剂等 2 学习酶活力,酶活力单位,比活力的测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学会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学会用3,5-二硝基水杨酸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熟练操作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试剂和器材器材: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试管,移液管,恒温水浴锅,pH 试 纸,1000ml 容量瓶和100ml 的容量瓶各一只;药品:可溶性淀粉,考马斯亮蓝试剂G-250,3,5-二硝基水杨酸, NaoH,HCL ,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醋酸,醋酸钠,蒸馏水,95% 乙醇,85%磷,;0.15molNaCL/ml, 0.15mol/L硫酸铜溶液,碘化钾- 碘溶液:将碘化钾20 克和碘10 克溶解在100ml 水中,使用前稀释10 倍。 注:(1 )考马斯亮蓝G-250 试剂:考马斯亮蓝试剂G-250100mg 溶于95%乙醇中,加入100ml85%磷酸,加水稀释至1000ml,过滤即 可。 (2)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结晶牛血清白蛋白用凯式定氮法测蛋白含量,根据其纯度用0.15mol/L Nacl 配置成0.1mg/L 的蛋白液; (3)配置0.01%g/ml,0.1%g/ml,, 0.5%g/ml,1%g/ml,2%g/ml,3%g/ml 的的溶性淀粉溶液;

(4)配置一系列pH2的缓冲溶液 0.2MOI/L磷酸氢二钠溶液为28.40g/L,Mr=141.98,称取2.84g溶于100ml的水中 0.1MOI/L 柠檬酸溶液21.01g/I,Mr=210.14,称取2.1 溶于100ml 水中; 锥形瓶 号0.2MOI/L磷酸氢二钠 (毫升) 0.1MOI/L柠檬酸 (毫升) 缓冲液pH 10.419.60 2.2 2 4.1115.89 3.0 37.7112.29 4.0 410.309.70 5.0 511.158.85 5.4 612.097.91 5.8 713.22 6.78 6.2 814.55 5.45 6.6 916.47 3.537.0 1018.17 1.837.4 1119.150.857.8 1219.450.558.0 5配置0.15moI/L的NaCL溶液和0.15moI/L硫酸铜溶液 三.实验步骤 (一) 1 pH的对酶的影响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定 准确称取100mgAR纯的葡萄糖,溶于蒸馏水中,定容于100ml的容量瓶中,配成1.0mg/L的溶液,水浴加热5min,迅速取出冷却,在向每管加入21.5ml的蒸馏水于550nm处测吸光度;

测定α-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实验五激活剂、抑制剂、温度及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加深对酶性质的认识,了解测定α-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通常称为生物催化剂。酶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生物催化剂催化生化反应时具有:催化效率好、有高度的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力与辅基,辅酶,金属离子有关等特点。 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质,称为激活剂。激活剂对酶的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其种类多为无机离子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使酶的活力中心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酶的催化作用受抑制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抑制剂。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为其抑制剂。应注意的是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为某种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为该酶的抑制剂。如氯化钠达到约30%浓度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和PH值称为某种酶作用时的最适温度和PH值。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直至最大反应速度为止;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从而使反应速度降低。同样,反应中某一PH范围内酶活力可达最高,在最适PH的两侧活性骤然下降,其变化趋势呈钟形曲线变化。 食品级α-淀粉酶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制备的微生物酶制剂,主要由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米曲霉等微生物产生。但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PH、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等均有差异。α-淀粉酶属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随机作用于直链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迅速地将直链淀粉分子切割为短链的糊精或寡糖,使淀粉的粘度迅速下降,淀粉与碘的反应逐渐消失,这种作用称为液化作用,生产上又称α-淀粉酶为液化淀粉酶。α-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支链的α-1,6糖苷键,因此最终水解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和α-1,6键的寡糖。 本实验通过淀粉遇碘显蓝色,糊精按其分子量的大小遇碘显紫蓝、紫红、红棕色,较小的糊精(少于6个葡萄糖单位)遇碘不显色的呈色反应,来追踪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基质的水解过程,从而了解酶的性质以及动力学参数。 三、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观察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和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 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具催化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很快地分解成为H2O和O2,使H2O2不致在体内大量积累。铁粉也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其催化效率仅为过氧化氢的100亿分之一。 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增加,直至最大值。由于酶是一种蛋白质,温度过高会导致酶的失活,因此,反应速度到达最高值以后,温度继续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反而急剧下降,直至完全停止酶促反应。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酶活性受环境pH值的影响。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pH值范围才表现出活力。酶活性达到最高的pH值,称为最适pH值。低于或者高于最适pH值时,酶的活性均降低或者失去活性。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 酶活性受环境中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抑制剂。值得注意的是,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为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为该酶的抑制剂。例如,%的氯化钠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但氯化钠达到1/3饱和度时就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力。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为材料来观察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情况。唾液中含有α-淀粉酶,该酶属于内切酶。淀粉在该酶的催化作用下或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解产物,从而得到各种糊精乃至麦芽糖、少量葡萄糖等产物。 而碘液能指示淀粉的水解程度,淀粉及淀粉不同程度的水解产物遇到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和红色,而麦芽糖遇碘液则不呈颜色反应。如图所示: 淀粉酶淀粉酶 淀粉紫色糊精暗褐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少量葡萄糖 加碘后:

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 实验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 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α-淀粉酶是一种典型 的内切型淀粉酶,主要作用于淀粉水解的液化阶段,因此又叫液化酶。作 为一种最重要的工业酶制剂,α-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中,微生物α-淀粉酶以其经济易得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来源。目前,关于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 本实验采用杨氏改良法测定α-淀粉酶;掌握测定α-淀粉酶活性大 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出酶的最适温度范围。 二、实验原理 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和pH值称为某种酶作用 时的最适温度和pH值。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直至最大反应速度为止;另一方面随着温度 的不断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从而使反应速度降低,其变化趋势呈钟形 曲线变化。 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PH、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等均有差异。α-淀粉酶属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随机作用于直链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迅速地将直链淀 粉分子切割为短链的糊精或寡糖,使淀粉的粘度迅速下降,淀粉与碘的

反应逐渐消失,这种作用称为液化作用,生产上又称α-淀粉酶为液化淀粉酶。α-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支链的α-1,6糖苷键,因此最终水解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和α-1,6键的寡糖。 本实验通过淀粉遇碘显蓝色,淀粉含量越高,颜色越深。用分管光度计检测显色效应大小,通过分管光度值计算酶活力 注意: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淀粉水解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以减小误差。并且在酶的作用过程中,三支测定管及空白管不要混淆。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 实验材料:α-淀粉酶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小台秤、研钵、玻璃仪器若干 试剂: ① 0.4M NaOH/0.4M CH3COOH及0.1M HCl: ② 0.005%工作碘液:0.5克I2和5.0克KI水中研磨,定容至1000mL; ③1%糊化淀粉溶液:称取1.0克淀粉,加入25mL0.4M NaOH,60℃ COOH,定容至100mL; 5min,冷却后加25mL0.4M CH 3 ④稀释α-淀粉酶溶液:待测样品 四、实验步骤 ① 10mL1%淀粉溶液加入试管中,室温25/45/65℃保温10min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doc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

三、试剂与器材 篇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 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 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 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变化过程如下: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

淀粉酶活力测定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一、目的 学习和掌握测定淀粉酶(包括a -淀粉酶和B -淀粉酶)活力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淀粉是植物最主要的贮藏多糖,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食物和发酵工业的基本原料。淀粉经淀粉酶作用后生成葡萄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淀粉酶主要包括a -淀粉酶和B -淀粉酶两种。a -淀粉酶可随机地作用于淀粉中的a -1,4- 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的粘度降低,因此又称为液化酶。B -淀粉酶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进行水解,每次水解下一分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淀粉酶催化产生的这些还原糖能使 3,5- 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 硝基水杨酸,其反应如下: 淀粉酶活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用标准浓度的麦芽糖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淀粉酶存在于几乎所有植物中,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力最强,其中主要是a -淀粉酶和B -淀粉酶。两种淀粉酶特性不同,a-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B -淀粉酶不耐热,在70C 15min钝化。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在测定活力时钝化其中之一,就可测出另一种淀粉酶的活力。本实验采用加热的方法钝化B -淀粉酶,测出a-淀粉酶的活力。在非钝化条件下测定淀粉酶总活力(a -淀粉酶活力+B -淀粉酶活力),再减去a -淀粉酶的活力,就可求出B-淀粉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 .实验材料 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2.仪器 (1)离心机(2)离心管(3)研钵(4)电炉(5)容量瓶:50mL X 1,100mL X 1 (6)恒温水浴(7)20mL具塞刻度试管X 13 (8)试管架(9)刻度吸管: 2mL X 3,1mL X 2,10mL X 1 (10)分光光度计 3.试剂(均为分析纯)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植物中的淀粉酶能将贮藏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淀粉酶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其中以禾谷类种子的淀粉酶活性最强。植物中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其活性因植物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而有所变化。通过本实验掌握淀粉酶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一、原理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各有其一定的特性,如β–淀粉酶不耐热,在高温下易钝化,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则发生钝化。通常提取液中同时有两种淀粉酶存在,测定时,可根据它们的特性分别加以处理,钝化其中之一,即可测出另一酶的活性。将提取液加热到70℃维持15 min以钝化β–淀粉酶,便可测定α–淀粉酶的活性。或者将提取液用pH3.6之醋酸在0℃加以处理,钝化α–淀粉酶,以求出β–淀粉酶的活性。 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生成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浓度成正比,故可求出麦芽糖的含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萌发的小麦(芽长1 cm左右)。 (二)试剂 1. 1%淀粉:称取1.0g淀粉溶于100mL 0.1mol/L pH 5.6的柠檬酸缓冲液中。 2. 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A液:称取柠檬酸20.01 g,溶解后稀释至l000 mL;B液:称取柠檬酸钠29.41 g,溶解后稀释至1000 mL。取A液55 mL与B液145 mL混匀,即为pH5.6之缓冲液。 3. 3, 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精确称取3, 5–二硝基水杨酸1 g溶于20 mL 2 mol/L氢氧化钠中,加入50 mL蒸馏水,再加入30 g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盖紧瓶塞,勿使二氧化碳进入。 4. 麦芽糖标准液:称取麦芽糖0.100 g溶于少量蒸馏水中,仔细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三)仪器设备 小台秤,研钵,容量瓶100 mL,具塞刻度试管,试管,刻度吸管l mL 2 mL 10 mL,离心机,恒温水浴,分光光度计。 三、实验步骤 1. 酶液的提取称取1.0 g萌发的小麦种子,置研钵中加2 mL蒸馏水和少量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离心管中,用7mL蒸馏水分次将残渣洗入离心管,提取液在室温下放置提取15~20 min,每隔数分钟搅动1次使其充分提取。然后在3000r/min转速下离心10 min,将上清液倒入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为淀粉酶原液。吸取上速淀粉酶原液5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为淀粉酶稀释液。2.麦芽糖标准曲线制作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35–1加入试剂: 表35–1 制作麦芽糖标准曲线配方表 试剂管号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液(mL)0 0.2 0.4 0.8 1.2 1.6 2.0 蒸馏水(mL) 2.0 1.8 1.6 1.2 0.8 0.4 0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 An experimental report on salivary amylase activity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 2、篇章2: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文档 3、篇章3: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文档 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

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十八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一、目的 学习和掌握测定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淀粉是植物最主要的贮藏多糖,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食物和发酵工业的基本原料。淀粉经淀粉酶作用后生成葡萄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淀粉酶主要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α-淀粉酶可随机地作用于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的粘度降低,因此又称为液化酶。β-淀粉酶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进行水解,每次水解下一分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淀粉酶催化产生的这些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其反应如下: 淀粉酶活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用标准浓度的麦芽糖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淀粉酶存在于几乎所有植物中,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力最强,其中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淀粉酶特性不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15min钝化。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在测定活力时钝化其中之一,就可测出另一种淀粉酶的活力。本实验采用加热的方法钝化β-淀粉酶,测出α-淀粉酶的活力。在非钝化条件下测定淀粉酶总活力(α-淀粉酶活力+β-淀粉酶活力),再减去α-淀粉酶的活力,就可求出β-淀粉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 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2.仪器 (1)离心机 (2)离心管 (3)研钵 (4)电炉 (5)容量瓶:50mL×1, 100mL×1 (6)恒温水浴 (7)20mL具塞刻度试管×13 (8)试管架 (9)刻度吸管:2mL×3, 1mL×2, 10mL×1 (10)分光光度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