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争做文明学生

诵读经典争做文明学生
诵读经典争做文明学生

国旗下讲话稿

授课人:肖迎春

授课时间:2016年5月9日

授课地点:大操场

诵读内容:

“诵读国学经典,争做文明好少年”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今天在国旗下,老师想和大家聊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是“我们如何诵读国学经典,争做文明好少年。

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的风尚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我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小故事,故事的题目叫《黄香扇席暖被》。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在他九岁的时候去世了。他对父亲非常孝顺。夏天天气热,他担心父亲晚上睡不好觉,就在父亲睡觉之前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天的时候,他又怕父亲冷,所以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然后才让父亲去睡。多让人感动的事迹啊!听了这个故事后,同学们,你们有哪些想法呢?和故事中的黄香比一比,你是觉得自己很惭愧,还是觉得自己和他做得一样好呢?确实,家长、老师们无私地为我们付出着,你有没有想过也要像黄香一样去体贴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为我们少操心,做一个懂事的,让家长和老师放心的孩子呢?像黄香学习,不一定要和他做

一样的事情。在家里,父母下班回家了,你可以给他们倒杯水,帮他们盛好饭。在学校里,你专心听课、认真写作业。一件平常的小事,都会让家长、老师心里因为你的孝顺懂事而感觉暖暖的。其实,在我们的国学经典书目中,像这样的孝顺父母长辈,尊敬老师、友爱兄弟朋友,谦虚礼让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可以让我们同学明白很多人生哲理。

可能刚开始读经典的书比较累,但坚持下来一段时间,你会发觉其实没有那么难,甚至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变快了。读完一本书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让你会更喜欢读经典。每天坚持读经典,再看其他的书或者是课本,都觉得比以前简单了,理解能力提高了,而且认识的字也多了,让你会更喜欢读书。

那么哪些篇目是适合我们小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书目呢?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大学》、《中庸》、《论语》(上、中、下)、《易经》(一、二、三、四、五)、《道德经》、唐诗宋词等。

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从本周开始我们学校将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的国学诵读活动。从此,我们将与经典为伴,与圣人同行,在国学精神的引领下,我们的生活又将翻开新的篇章。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做文明的小学生,养成文雅知礼、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里处处盛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管住自己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

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草坪。让我们把从国学经典书目中学习到的文化精髓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自律自我,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关爱同学朋友、谦让兄弟姐妹。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明的小学生。让我们大家都来诵读国学经典,争做文明好少年吧!

诵读优秀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诵读优秀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为进一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蓟县第七小学在师生中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为配合活动的开展,结合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学校在楼道的墙壁上专门开辟了“国学文化”版块。一个个《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小故事娓娓道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一块墙壁都在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经典的书香。诵读经典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师生的生活状态,他们在亲近经典,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品味着祖国灿烂文化的芳香。 二、重视校本教材的研发和使用。 我校历来重视以国学文化为依托,研发校本教材工作,学校组织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成功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弟子规》《阅读积累》《经典阅读》并在全校推广使用。学校把这些校本课程列入教学计划,1-2年级每周两课时,3-6年级每周一课时。并把《弟子规》作为我校各年级必背教材,纳入语文课程之中,由语文教师负责诵读、讲解。 三、以科研课题研究带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我校在几年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构建起以:“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学法;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模式,特别是在组织学生阅读活动中,归纳提炼出:“故事引领激发阅读;教师引领体验阅读;模仿引领感受阅读;方法引领快速阅读;内容引领健康阅读”的指导学生阅读活动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发展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我校开展的普及阅读活动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注意。 我校以重点课题:“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写作”与中国教师报的“随笔化作文”、“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的研究”为引领,引导师生诵读经典,读好经典。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师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滋养。沐浴氤氲书香,奠基多彩人生。 四、诵读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每日10分钟诵读活动。学校规定每天早晨上课前10分钟为《弟子规》的诵读时间。各班语文教师认真组织精心指导,学生们积极学习、诵读国学,感悟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德育实效

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德育实效 阿荣旗复兴小学姜再霞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孕育了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来重视道德教育,关注个体身心修养,这一特性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德育功能,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利于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从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历经文化濡染,能够激发和凝聚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及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哲理,历史上无数的名人轶事和英雄事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些知识典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学生会逐渐明确坚定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并树立远大目标,并为坚定不移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二)利于学生修身立德,提高自我修养 修身立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定会成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对小学生形成明理知理的善性,塑造崇高人格,提高自身修养,有效抵制腐朽思想的侵染,并与现代文明融合,促进良好德行的养成,利于造就新

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力量的传承。小学生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并与当代文明相结合,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我认为采取如下策略: (一)切实遵守相关政策规定,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近几年,国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举措,要深入教师的心中。在新修订的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不仅如此,我校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下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了低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以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古诗词、传统节日,名人读书故事、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并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全校性活动和年级组活动相结合,以主题队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并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并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这也就从某些“小事”中,树立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促使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丰富学生课堂文化,使课堂变的生动活泼。 (二)多种教学模式并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鉴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必须注意结合多种课堂与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有机结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关怀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关怀 一、填空题 1、孔子重视因材施教。 2、孟子主张仁政、民本和天人合一。 3、荀子人文思想有礼法、性恶、天人相分等。 4、荀子重视礼仪道德教育。 5、朱熹重视道德教育。 6、墨家主张兼爱、节用、非攻、尚贤。 7、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节日是春节。 8、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是老子。 9、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 10、宗教雕塑主要指佛教雕塑。 11、传统乐器分吹奏、拉奏、弹奏、打击乐器四类 1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位制的国家。 13、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14、传统书体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15、伦理道德是封建社会的行为准则。 16、传统文化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 17、古代农业器械有骨耜、石磨、耧车、漏锄等。 1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满江红》。 19、“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出自《大学》。 20、提出“民无信不立”思想主张的是孔子。 21、隋代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国子监。 22、秦汉时期设立的音乐机关被称为乐府。 23、皇家建筑主要表现在宫殿和陵墓两个方面。 24、干栏式建筑始于河姆渡文化时期。 25、四合院是元、明、清时期的民居。 26、我国古代园林建筑讲究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和多种感官享受。 27、唐代歌舞小戏《踏摇娘》是中国戏曲形成的标志。 28、元杂剧体制基本形式为四折一楔子。 29、赵盼儿是《救风尘》中的旦角。 30、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旦角。 31、唱、念、打、做被称为传统戏曲的四功。 32、传统戏曲舞台艺术形式为脸谱、髯口、水袖和行头。 33、《天仙配》、《女驸马》是黄梅戏,《梁祝》是越剧。 34、《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刘巧儿》是评剧。 35、汉代最高学府是太学。 36、传统国画包括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37、先秦时期法家集大成是韩非子。 38、隋代出现了教育专管部门和专管教育官员。 39、宋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为蒙学最优秀教材。 40、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41、古代私学开办得最好的是孔子。

二下传统文化德育案例

10.为人子守家规 教学目标 1.理解《礼记·曲礼上》中章句的含义,并充分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制定自己的家规。 教学重难点 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德育实施要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文字材料。 3.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规、家训。 学生准备 1.向老人或父母了解自己的家规 2.信纸或白纸。 3.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 1.《爸爸讲的一个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爸爸讲的一个故事》 记得当儿子四岁的时候,一家三口回老家过春节。吃饭的时候,我将一块鱼籽用筷子夹给了父亲,然后将另一块夹给了母亲,儿子端着碗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却没能如愿,满脸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装作没看见。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东西都是他的了。事后给儿子讲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孩子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老家过年,因为开饭的时间有点儿晚,家中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觉得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此时儿子拦住他们说:“让爷爷先吃。”儿子边说边跑到爷爷的身边继续说:“爷爷你就先吃一口吧,我们都饿了,您先吃一口我们几个就可以吃了。”大人们听了都笑着称赞说:“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家规家训无形地渗透给孩子,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理解并遵守家规,成为一个敬老孝亲、爱国奋进的好学

23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中国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传承并发扬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当前教育工作应该担负起的重要使命。 早在68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曾批评过?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不去认真研究我们自己的历史?的学风,今天,我们要继续传承文明遗产,首先也需要纠正一些学风上的偏颇。例如,把传统文化机械地与封建制度联系甚至等同起来,忘记了中国文化的真正创造者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依然活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再如,把传统文化理解为少数精英的爱好和修养,闭门造车,将传统文化精英化、博物馆化,乃至商品化,从而脱离普通大众和普通受教育者真正的、广泛的文化需求。还有:过分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造成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世界观的对立,甚至割裂传统文化与现代进步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意无意地割断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最近,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推出的?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实际上既是针对上述情况所作出的回应,同时也是新时期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为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里的新实践和新探索。在实践过程中,作为举办者、参与者和学习者,我们对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对于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之间的继承发扬关系,对于传统文明对当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中华文明是汉字铸就的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灿烂的书写之邦,中华文明是用汉字建造的不朽文明。 文字的产生是文明发轫的最重要标志。从19世纪末期开始,河南安阳小屯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这一发现将中国的书写历史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惟殷先人,有策有典?,甲骨文的出土,也证明了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存在大量文字书写的典籍。而与世界上其他文明不同的是:甲骨文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玛雅文明所创文字虽并称?人类四大文字发明?,但是,后三种文字却随其文明湮灭而不复存在,并没有什么经典和文献流传下来。 由于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属于同一书写系统,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就有大量的经典文献诞生并流传至今,并且仍然是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圭臬,其中重要的格言和警句,依然活在中国人民言传身教、为人处世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汉张良的《素书》,通篇不过132句,1360字,却被称为奠定有汉以来中国社会规范的法宝,其言词朴素,含意深远,故能深入人心,古今传诵。现代华章,如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长不过千余字,而浩然长歌,如日月经天,与汉语同辉。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与?经典?融合为一的,在人类文明史上,这是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确保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全面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更好地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结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行重点教育,引导他们品味、感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二、基本内容 1、以诵读经典名篇为主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国学基础,增强学生学习古文经典的兴趣,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则要通过学习经典名篇,提高业务能力,加强修身养性。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各专业部每学期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 每日利用早自习时间或者周三、周五下午的自习课,师生共读。教师定期负责适当解读。每周进行一次背诵考核,每月进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轮流上台为其他学生讲解。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电影片段等资料将国学经典形象化、故事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书目:《百家姓》(共568个字)、《千字文》(共1000字)、《三字经》(共1145字)、《弟子规》(共1080 字)、《论语》(共11705)、《道德经》(共5000字)、《孝经》(共2369字),以及部分广为传诵的古代诗词、散文名篇等。 2、重视传统节日教育。 (1)以忠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

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感恩老师、感恩长辈”等关爱师长的道德实践活动。 (2)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故事的普及教育。积极挖掘这些节日中的德育元素,培育学生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3)以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引导广大师生缅怀先烈,了解党和祖国的发展史,不断增进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3、开展礼仪教育。 结合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4、广泛开展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传统文化活动。 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围绕孝父母、守诚信、善待人、好学习等话题,以诗文朗诵、歌咏、辩论、竞赛、快板、情景剧等新颖活泼的形式,把《弟子规》、《论语》、《孝经》等经典美文表现出来。开展感恩教育“百善孝为先”演讲比赛,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诵读经典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表彰活动。成立国学兴趣小组,将传统体育项目、绘画、书法、剪纸等国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 三、基本要求 1、示范性原则。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学习国学经典,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修养自身为本,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2、力行性原则。如学习《弟子规》,重点落在师生“力行”,要联系学校师生实际,对应学习内容,制定出品德、礼仪、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校规班规,师生共同遵守,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小学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小学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8-09-04T09:49:36.0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作者:唐光珍[导读] 德育是小学生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将传统文化和德育相结合具有非常显著的实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弥阳中心校弥东小学652399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即使有些糟粕也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冲洗殆尽,留下许多精华的部分仍在当代熠熠生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提升德育的吸引力和渗透性,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其生活中良好的品行。德育是小学生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将传统文化和德育相结合具有非常显著的实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精神资源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有许多带有深厚的道德色彩,蕴涵着宝贵的德育精神资源。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提取出来,运用到德育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使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得到提高。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德育联系起来,加强德育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学校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加强德育工作,提升德育效果。纵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中蕴涵着丰厚的精神财富,不仅有个人的人格修养、理想与道德情操的内容,也包含着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家国大义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精神元素。我们努力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可以很好地引导和推进德育工作。 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的生活条件相较于过去更加优越,他们不囿于基本的温饱问题,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教育环境也更加完善。本以为学生在这样优良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会更有成效,但随着时代发展也有诸多问题显露出来。许多学生对钱财的看法有偏差,他们对父母的血汗钱不知珍惜,养成了许多生活上的陋习;同时学习上也出现厌学情绪,不思进取的风气弥漫开来。《三字经》对于学习有这样的看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些都在说明人必须努力学习,而且要尽早学习。想想以上几个人的例子,他们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但仍创造学习条件,不断进步。我们要教育学生向他们学习,激起学生积极奋进的心。 近年来外来文化悄无声息的渗透,加上网络媒体对所传播信息的宽容性,使学生受到许多歪风邪气的不良影响,若无良好的德育纠正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可能使其树立不正确的三观,导致其走上歪路。传统文化中有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之”,有何坦的“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孟子》中言“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易经》中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又提醒我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劝戒全书》:“欲不除,如蛾扑火,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为休。”……这些名言警句都是提高我们道德修养、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可以用以警醒学生。 假如有学生不懂得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受到家长们过度的溺爱,不会爱他人、体量别人的感受,我们可以教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或“百善孝为先”,让学生思考:人如果自私自利、只爱自己,不尊重长辈、孝敬父母,也不和同学友好相处,这样的人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由此,引导学生不自高自大,要友善待人,学会尊重他人。 二、德育中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 为促进德育的开展,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中吸取宝贵资源,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德育中,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对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随着“论语”热、“国学”热的兴起,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电视节目,都出现了许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不仅为社会带来了一股正气和新风,也为我们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于丹在百家讲坛的“品《论语》”节目,向大众讲解其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学生可以自行观看并学习,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分享观看后的体会和心得。 在学校开展类似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利用早读时间开展诵读经典文学的活动,学校举办传统文化朗诵大赛、诗词背诵活动等,让学生浸透书香,与古代圣贤对话,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修养,也能提高语文能力。 当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得到切实的德育效果,不光要理解传统文化的字面意义,更要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而有所行动。如在尊重爱护老人方面,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这点呢?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送爱心,陪伴老人,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从而在实践中真正学会关心尊重老人。 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方面,是个人魅力的基础。社会对于人才的品德要求一直很高,而德育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精神财富,是德育的宝贵资源,为提高德育的效果,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入德育中,增强小学生德育的人文底蕴,提高小学生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使其文化视野得到开拓,文化品格得以完善,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促进其成长为一名现代社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重要意义和有效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2,(36),237-237。 [2]王丽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J].南风,2016,(2Z),174-175。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玉潭中学小学部素质教育系列展示之三 在宁乡的各大小区内,经常可以看到爷孙同背《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经典贤文的场景。假若你好奇地询问那些孩子就读哪所学校,他们大都会告诉你是宁乡县玉潭中学小学部。这便是该校六年来开展中华经典文化导读的一个掠影,该校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熏陶了学生的品格性情,走出了一条“生命化育人”特色路子。 点燃传承火种 玉潭中学小学部历来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为了更好的开发学生潜能,该校承接了省十五规划课题——中华经典文化导读实验,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诵读活动,在全县率先进行经典诵读实验。 2003年10月,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经典文化实验课题负责人刘孝听教授前来专题指导,并举行授牌仪式,首批6个班共290名学生参与实验,提供国学经典诵读丛书《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等十种读物给不同学段的学生,让“国学经典大餐”走进课堂,拉开了经典诵读的序幕。 “我们认为让孩子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小学部校长闵时荣表示,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

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该校多次举行报告会、座谈会,与广大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不同层次的沟通,帮助他们认识经典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形成了推进的合力。 夯实素质根基 6年来,在推进经典诵读实验方面,小学部始终坚持不懈,并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力度。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考查评价方式,对教学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目前已涵盖一至六年级,全校学生全部参与,至今累计已有30多个班近两千名名学生参与实验,接受了系统的培训。 校园里书声琅琅、书香弥漫。每天坚持“一诵、三读”。“一诵”是语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活动;“三读”是中午、放学、晚自习路队进行诵读。与此同时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不拘一格引导学生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唱读等亲近经典活动。学校还定期开展“星级背诵”活动,定期组织诵读比赛,以年级为单位经常开展诗文配乐诵读、名著知识竞赛、故事演讲、诗词演唱、诗配画展示、诗词书法展示等主题活动,表彰奖励参与积极的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校还倡导亲子阅读、课外阅读,把经典诵读进一步延伸,倡议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经典,同享一份天伦之乐”,倡导以书会友,引导学生在选读一本经典读物后,把好词、好句、读书感受记到笔记本上,与同学互换图书,结交好友,让学生的藏书流动起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西向二街小学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案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从《诗经》中“载驰载驱”“我心则忧”的许穆夫人,到《楚辞》中“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日省三身”“君子慎独”的孔子,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对祖国山河“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深沉热爱,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的庄严责任……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她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人文校园,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积极营造文明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规范校园、班级文化建设。 2、规范学生语言,净化校园语言环境;

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

传承经典文化浸润人生美德 —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传统文化的四个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没有文化先行,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的领导者是不可能的”,构建体系性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输出已经到了最紧迫的时候,是中国后续发展的力量源。教育下一代了解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

德行为准则是忠。 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这段话,这不仅仅是对孝文化的认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号召,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重申了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对新时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挑战,必须向我们的老一辈共产党人那样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就教育部门而言,传统文化的实施专家们给出了很多指导和建议: 目前教育存在问题需要传统文化来解决。 长期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差。究其原因,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他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暨迎六一文艺汇演。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感谢演出的师生们,你们辛苦了!同时也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家长的积极参与。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血液里留下了中华民族的烙印。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文峰中心学校翰林苑分校从办学开始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立足乡村语文教学实际,结合我校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我们要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我们要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形成勤学的读书风气,培养富而好礼,爱己爱人之情操,以营建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经典的校本课程体系。我们要通过诵读中华经典,使学生积累精美的语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大步前进!

具体实践中,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口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学校秉承“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宗旨,围绕“德”字做文章,学校教学楼也分别命名为“厚德楼” “崇德楼”和“润德楼”,意喻“教育为本、德育为首”,校园本来就是文化传承的地方,国学经典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和发展的。 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一方面我们组织人员编写了校本教材,从诵读教材的选择到诵读目标的制定,从实施方案的酝酿到课程的落实检查都有专人负责。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内容分为礼仪篇、勤学篇、感恩篇、孝道篇、爱国篇、诚信篇,并将校本教材作为常规读物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另外我们配套的还有〈〈学习手册》、〈〈米蜜本》、《考级证书》等。另一方面,我们成立了“不忘初心、聆听拔尖的旋律一一让吟诵经典植根于学生心灵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学生经典吟诵方法的探讨进行研究。 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上,我们主张教学内容的多元

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尊敬的主法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同修: 大家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祭祖法会。祭祖的目的是缅怀祖德、提倡孝敬、知恩报恩。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最重要的使命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传下去,这是报答祖宗恩德的最佳方法。 欣见国内外各地兴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这是很好的现象。然而,有些传统文化学习班出现一些令人忧心的状况,影响到一般人对传统文化的观感,不能不加以关注。这些问题往往跟传统文化的老师素质有关,所以我想借着这个机会,谈谈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我们一直在谈,最关键的在于老师:老师必须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能教学生。我们发现很多地方的所谓“传统文化班”,办得不如法,问题很大的成分在于老师——老师本身没有真正力行传统文化,没有以传统文化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怎么能把学生教好?不要以为什么人都能来做传统文化的老师,要知道“误人子弟,罪业极重”,比庸医杀人的罪还重,因为你是断人的法身慧命!

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内要学释迦牟尼佛,放下“贪瞋痴慢疑”这五种烦恼;外要学孔老夫子,表现出“温良恭俭让”这五德。 一、放下贪 传统文化老师如果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这四种当中,只要贪任何一种,就很难把老师做好、很难把学生教好。《礼记·曲礼》说“欲不可从”,告诫人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望。欲望是无底深坑,人一旦被欲望掌控,成为欲望的奴隶,理智就受到了蒙蔽;嘴上仁义道德讲得再好,都是假的,因为他自己根本做不到。这样的人很容易丧失“师德”,失去了为人师表应有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所以《大学》讲明明德,第一步就是要“格物”:革除自己的物欲;至少要做到《曲礼》讲的节制自己的欲望,把精神和时间投注在学习与落实传统文化上;这样才能“致知”,开显自己本有的智慧。然后才谈得上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传统文化老师必须具有承传传统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时时不忘这个崇高的发心,并且时常读诵古圣先贤的经典,具体落

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 什么是道德?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而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即“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而且在那时道德被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综合,而“仁、义、礼、智、信”则使人顺应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刘梦溪认为,整个传统社会的文化都可以叫作传统文化。一般把周秦以来直至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称作传统社会。而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其精神学术层面,应该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而我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传统文化是一种适应、反映、表达、体现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宋明以来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封建的思想文化。它以自然经济、血缘宗族依附关系为根基, 以维护皇权、神权、父权为中心的严酷等级秩序的‘礼’为基本范式,有其内在的同一性和根本价值指向, 有导源于这一中心的本源性的统治与服从关系, 是一种自足的整体性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如今,传统文化吸收、融合了当代社会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取向,广泛影响着我们思想道德和行为品性。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实现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养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绝不可少的。 张海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她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诵读经典品味书香传承文明国旗下讲话稿

诵读经典品味书香传承文明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诵读经典品味书香传承文明》。 说到读书,很多同学会兴奋起来,因为家里就有不少书,每到节假日,总 要父母为自己买书。也有不少同学只要一捧起书,兴许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了。是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共同的营养品。如今的我们又是那么 幸运,老师正在为我们营造一个书香校园,让我们在满是读书气息的校园中、 班级里、家庭里快乐地读书。 上周五我们开展了诵读经典的活动。经典作品博大精深,它承载着民族的 历史和文化,记录了民族的感情和精神,见证了民族的灾难和复兴,它以独特 的教育功能,教育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诸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的教育。“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勤奋好学的教育,,我们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又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 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 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自己达到“要说口吐莲花,要写笔下生花”的境界。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本着“用心诵, 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 言,陶冶情操。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我们的心智,培养我们良好的思想品 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 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 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 己的思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 因为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师,但通过读书,就有 可能。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因为读书会让我们那玩耍激动的心瞬间平静; 读书会让我们举止文明、羞于粗鲁;读书会让我们充满灵性,不屑那些粗俗的 游戏。 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一个爱读书的人,总会有很多知心的朋友, 因为他知书达礼,言谈举止总是那样的赏心悦目。 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 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五一班 2014.10.27

小学生传统文化演讲稿演讲稿五篇_演讲稿

小学生传统文化演讲稿演讲稿五篇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们的美德。以下是橙子整理分享的关于小学生传统文化演讲稿演讲稿,欢迎阅读! 小学生传统文化演讲稿篇一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身上流动着同样的血,学习着同样的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着人类进步,为人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我们中华儿女应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们的美德。 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吗?作为一个像孔融那么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经不错了,这就是中华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孙,所要培育出来的一部分传统美德,难道这不应该让我们学习吗? 一提到中国人雷锋,这可能都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国的军人们,都是具有像雷锋一样的品质,都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头顶一颗闪亮的红五星的军人们,有着时刻关心我们的军人们,难道你没有看过关于我国的军人们的连续剧吗?个个都是那么的严肃、庄严、朴实、勤奋、英勇的人,都是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关爱人民的精神,1 / 10

这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吧! 保护环境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现在我们中国爱护环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国也变得更美丽了,像我们得学校,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们中国这样的传统美德,就像一个有爱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坚强,要诚实,要守信,勇敢,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了。 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爱国英雄为保卫祖国,为国家的荣誉,牺牲自己的利益,贡献祖国。1851年,吉鸿昌将军赴美“考察”。那时候,中国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国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鸿昌将军去邮局寄包裹,邮局的职员知道他是中国人,竟轻蔑地说:“‘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随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该暴露自己是中国人,还说:“只要说‘我是日本人’,就什么事都好办了。”吉鸿昌将军顿时怒不可,当面斥责道:“什么!你要自称日本人?我吉鸿昌决不这样做!我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回到住处,当即制作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道:“我是中国人!”,并把它佩挂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个“我是中国人”,体现出了吉鸿昌的爱国心。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责任是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将来贡献祖国。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祖国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将来,我们不要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培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