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史

20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史
20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史

二Ο一六届本科毕业论文题目:20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史

专业名称:音乐学(流行声乐演唱)

所在系别:艺术学院流行声乐教育系

毕业时间:2016年7月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及职称:

沈阳音乐学院教务处印制

20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史

摘要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可谓是一个时代的印记,由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性,流行音乐在祖国两岸三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征,同时在历史演进、变革中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期间各地流行音乐也是相互影响,交融互补,共同勾画出20世纪9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的波澜壮阔景象。笔者主要通过分析中国两岸三地在20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的创作及演唱风格来阐述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关键词:上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发展史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p music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mark of an era.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China's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thehistory of pop music developing formed their own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Meanwhile, in the evolutionand transformation with their own unique way, the pop music mad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ountry music also influenced and complementary fusion, lays out a common 90s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pop music magnificent scene. The author mainly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p musi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reation and singing style of popular music in the three places of China in 1990s.

Key words: The 90's of last century; Pop music; History of development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香港流行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风格 (3)

(一)创作风格方面 (3)

(二)演唱风格方面 (4)

二、台湾流行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4)

(一)创作风格方面 (4)

(二)演唱风格方面 (5)

三、内地流行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5)

(一)创作风格方面 (5)

(二)演唱风格方面 (6)

结论 (6)

参考文献 (6)

引言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从它的发展史中便能发现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社会生活变化。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文化消费日益增多,流行音乐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大众的审美观念塑造及生活方式形成有着持久及广泛的影响。由于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音乐是当今流行乐的基础,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90年代两岸三地的流行乐的创作及演唱风格进行梳理和研究,把握其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从而阐述中国流行乐在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史。

一、香港流行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风格

在上世纪90年代,香港的政治及经济局势都比较稳定,因此那时是香港流行音乐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一)创作风格方面

90年代的香港流行音乐创作风格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歌词题材从多元走向融合;二是形成了与影视联姻的创作形式。

那时香港的歌词创作题材呈现出从相对单一到多元再到融合的发展轨迹,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引鉴萌发期,这一时期的香港原创音乐作品产量较低,主要是改台湾的国语歌曲为粤语歌并进军香港乐坛。这种引进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其表现形式在内容上以情歌为主,代表性的作品有《耶利亚女郎》、《梦醒时分》等,歌词的表现形式以粤语为主。①然后是多元繁荣期,经历了短期翻唱之后,香港音乐人开始将目光从台湾回归到本土,注重从自身的现实经历和情感变动中寻求灵感。这种创作观念的转变给香港流行音乐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出现了很多以励志、进取、博爱、亲情等内容为题材的歌曲,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最后是融合稳定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香港音乐人的视线开始由香港转向大陆,内地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多元的风土人情为歌词的创作拓展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沾染着台湾音乐风格的香港流行歌曲对大陆的关注终于使两岸三地的歌曲题材在香港这片流行音乐的沃土上实现了第一次融合,从而奠定了香港乐坛歌词题材兼容并蓄风格的基础。

90年代,方兴未艾的电影和电视剧产业为流行歌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也使流行乐形成了与影视联姻的创作形式。②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依托电影和电视剧

①任飞. 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D].山东大学,2012.

出场的。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化生活状态,同时这也是流行歌曲从孕育到成长并最终走向独立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即使是流行音乐产业已经成熟且颇具规模的今天,歌曲和影视的联合也依然成为很多歌曲登台的重要途径。

(二)演唱风格方面

90年代的香港流行乐在演唱风格方面主要表现在演唱技巧发展缓慢和演出形式多样。由于那时的唱片产业发展迅猛,唱片公司为了牟取利润,极力缩短歌曲的产出周期,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装配起来的录音棚弥补歌手演唱中的不足,使得很多歌手依赖录音棚演唱,致使很多歌手忽视了演唱技巧的训练,直接导致了这一时期演唱技巧停滞不前。但仍有为数不多的歌手在演唱技巧方面冲出了藩篱,取得了进步。但是,从整体上看香港流行歌手演唱技巧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这也成为与那一时期乐坛繁荣极不相称的异常现象。

90年代流行歌曲的演出形式纷繁多样,有独唱、对唱、组合、乐队、歌舞一体。其

中最具代表的组合是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组成的“四大天王”。乐队则以BEYOND 居冠。1997年由刘德华与那英演唱的《东方之珠》引领了内地与港台歌手同台演出的新

形式。①

二、台湾流行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与香港不同,早期台湾乐坛并没有依靠外来影响唤醒本土音乐人的嗅觉,而是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基础上逐步走向繁荣的。但由于那时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开放程度很高,致使中后期台湾流行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风格的影响。从整体看,90年代的台湾流行

音乐呈现出从本土化向国际化趋近的发展态势。

(一)创作风格方面

在创作风格方面,台湾流行乐首先表现在歌词本土化上,原住民歌曲谢幕。台湾90

年代早期,取材于台湾本地社会生活的台语歌曲仍占主要地位,歌词文化底蕴浓厚。内容大多反应人间真情,赞颂心灵美德。揭示人生哲理。随后台语歌曲慢慢淡出舞台,但是它的出现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阶段的发展,台湾流行乐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独立创作功底并且技巧娴熟的音乐人,为台湾音乐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国语歌曲登台。

②90年代中后期国语歌曲风靡于流行乐坛。长期以来立足于本土文化的自觉自醒创作模式

报,2011,04:10-13.

①陈霞. 20世纪90年代大陆校园民谣感伤情调论析[D].西南大学,2013.

②戴嘉枋,张娟.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在新时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中央音乐学院学

使台湾音乐人保持了从自身挖掘题材的惯性,厚重的传统文化则成为继本地资源之后又一块可供耕耘的音乐沃土。在90年代的台湾流行音乐中从传统文化中生发出来的国语影视歌曲占有重要地位。此外,继承了早期台语歌曲真挚纯美风格的国语歌曲也蓬勃发展。

其次创作风格表现在曲风西化,不断融合进来的西方文化对流行音乐的影响,并没有从歌词创作中显现出来,而是在曲风上初现端倪。1991年庾澄庆和黄大炜分别推出了《管不住自己》和《环游地球——世界报道》两张专辑,向人们展示着原汁原味的欧美音乐精髓。

(二)演唱风格方面

在演唱风格方面注重技巧与实力,台湾歌手专注于气息的调整和运用,从而集中地出现了一批高音歌手,如张信哲,林志炫,张惠妹等。同时他们注重借鉴西洋的优秀唱法,如对“关闭”等技巧的运用等。出于对唱功的追求,很多歌手都以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跻身于实力派之中。

其次在演出形式上注重融合多种元素,在主流的演出形式上和其他地区一样,有独唱、重唱、组合等多种形式。①但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演出效果,很多歌手开始将舞蹈、生活场景、有叙事功能的表演等多种元素融合进舞台演出中,使歌曲更具感染力。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虎队”的《爱》,这首作品第一个将手语的流行风潮带入大家的视野。这一时期很多演出突破了单纯靠歌手演唱来展现歌曲的形式。

三、内地流行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内地的流行乐坛长期以来在压抑沉闷中缓慢发展。经历十年的改革开放后,进入90年代,流行歌曲才真正步入人们的视野,一出现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创作风格方面

在创作风格方面首先表现在从社会视角到生活视角的歌词题材上,90年代初期,内地的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的行进,流行歌曲的歌词大体以表现广阔社会背景的变迁和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主。另外,融入情感元素的军旅歌曲从侧面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化。即使爱情歌曲也是描写了大社会下的小场景,歌词含蓄内敛,如杨钰莹的《我不想说》、陈红的《古老的故事》、江珊的《梦里水乡》等。90年代中后期,内地音乐人开始将视线

①熊飞,周晓莹.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特性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

收回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中,表达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歌曲增多,代表作品有《为你朝思暮想》、《牵挂你的人是我》、《那就好好过吧》等。随着香港的回归内地与港台地区的频繁交往,歌曲题材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音乐创作欧美化。

其次表现在类型化的创作形式,内地歌曲出现了多种形式。偶像型歌手与实力歌手在早期泾渭分明,甜歌、城市民谣、校园民谣、重金属摇滚细化歌路,成为各种创作形式的摇篮,内地流行歌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多元风格。

(二)演唱风格方面

首先表现在演唱技巧百花齐放,内地流行乐坛的演唱技巧类型多样,有自然的发声和刚劲深沉的发声。从严肃音乐借鉴中得来的演唱技巧,如真假声的转换、跳音技巧、哑音、喊唱等也广为运用。此外,内地的流行歌手不断借鉴西洋唱法和港台地区精湛的演唱技巧,这些元素也融合进了内地乐坛,独具风格。①演唱技巧还是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型。北方歌手声音趋于刚劲,声音浑厚有力,南方歌手趋于温婉,特点是以自然的发声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歌唱。

结论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在两岸三地表现了各自的风格,通过对两岸三地的发展史研究,发现它们无一例外的受到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制约。流行音乐的繁荣取决于一批优秀的音乐人的自发努力和对外部优秀成果的不断汲取,开放的文化交流总是遵循着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流向,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注定先要走模仿的道路。但20世纪90年代港台、内地流行歌曲在模仿的同时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在有序的发展,而创作和演唱风格的多样化也为新的繁荣创造了可能。90年代流行歌曲发展史虽然只展现了当代流行歌曲的一个侧面,但它所拥有的潜力是巨大的,它的发展在20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史上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飞. 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钱彤,付晓雪. 20世纪90年代港台、内地流行歌曲风格特征浅析[J]. 吉林艺术学院学

报,2011,04:10-13.

[3]陈霞. 20世纪90年代大陆校园民谣感伤情调论析[D].西南大学,2013.

①张丹丹. 试分析20世纪90年代内地流行音乐的特征及形成原因[J]. 大众文艺,2014,17:126.

[4]戴嘉枋,张娟.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在新时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中央音乐学院学

报,2010,01:25-34:40.

[5]熊飞,周晓莹.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特性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

报,2010,06:112-115.

[6]张丹丹. 试分析20世纪90年代内地流行音乐的特征及形成原因[J]. 大众文艺,2014,17:126.

五六十年代歌曲

流行的歌曲的歌词与时代变迁 五十年代● 1949-1959年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成为我们父辈脑海里抹不去的印记。那时,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是时代的主旋律,因此,纯净的音符也染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这时期流行的歌曲的歌词绝少儿女情怀,多是抒发对祖国、领袖、英雄、生活的热爱,《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浏阳河》、《克拉玛依之歌》、《新疆好》、《草原之夜》、一支支歌唱社会主义、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美援朝,保家为国,使《英雄赞歌》、《我是一个兵》等“兵歌”广泛流传。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九九艳阳天》、《敖包相会》等部分爱情歌曲纷纷登场,它们穿着“新民歌”的袍子,体现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为当时的少男少女深深喜爱。这时期的著名歌唱家,如贾世骏、马玉涛、王昆、郭兰英、胡松华等,均是通过广播电台向听众传播他们精心修饰的歌声,可以说,所有的声音都经过了官方的认可,这些激情高昂的“红色歌曲”,虽历经时代长河的洗刷,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所透出乐观精神和豪迈气概,使其永葆青春……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这是一个黑暗的年代,经过这个不同寻常的10年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年代难以言说,一场狂热的运动、一声拭血的口号或是一种关于饥饿的回忆。六十年代的词汇:向雷锋同志学习/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反对修正主义/备战、备荒、为人民/以阶级斗争为纲/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踢开党委闹革命/革命委员会好......这一期间的歌曲的歌词多数都是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典型的歌曲有《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唱支山歌给党听》《大海航行靠舵手》等。 ●七十年代● 1970-1980年,这块土地发生了多少大事,家国个体的命运,一会被跌落峰谷,一会又被抛向峰尖,领略着种种的冲击、震动,生成转换的局势一直在此消彼长,而全球化的思潮风云也是前所未有的。70年代是中国人追求幸福征程的最后的黑夜,许多美丽的幻影划过这夜色,映照着人们,被人们纪念和珍藏;70年代涌动着物质和精神的渴望,这是中国非凡变化的前夜,一个多世纪以来沉郁的辛酸代价,终将有所获得。70年代初期,歌曲的创作已稍有转机,抒情歌曲的创作受到欢迎,题材和手法也见多样。如《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1976年,冬天过后醒来的是一个红彤彤的年代。施光南心中流出欢快的《祝酒歌》旋律,堪称为亿万人民倾情的胜利之歌;而抒情歌曲迎来了一个伟大的复兴――这是历史变化、进步的一个折射,从该角度看,这场复兴的确是伟大的。它的力量足可融化十年的坚冰,吹散徘徊不去的乌云。《太阳岛上》、《妹妹找哥泪花流》、《乡恋》、《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开始响彻神州。尤其是李谷一,她运用了“气声”演唱,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但也更加加强了它的吸引力与震撼力。 ●八十年代● 1980-1989是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最为动荡也最为繁荣的10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卡式录音机和电影、电视、广播的普及,港台流行歌曲得天独厚地闯入千家万户,不容分说地叩击人们的耳膜,强烈地刺激了音乐界乃至整个社会,也带来内地通俗抒情歌曲创作的勃兴。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姓名李莹莹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指导教师:葛丹(讲师) 摘要:中国的乐坛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歌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风”正是“中国风”,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红遍了大江南北;也正是“中国风”,让中国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流行音乐。中国流行音乐来源于中国民族音乐,而中国民族音乐又依附于流行音乐的时代性而存在。因而,中国流行音乐必须在汲取中国民族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对其形式进行适当的改变以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才能使中国的音乐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在世界乐坛中大放异彩。所以,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才是我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发展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流行;民族;音乐;融合;发展; Tal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popular music Name: Ying-ying- Li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Music Education,Jilin Siping 136000) Directive Teacher:Dan-Ge(lecture) Abstract:In 1990, a large amount of popular songs that have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ccurred, which is called“Chinese style”. It is the“Chinese style”that makes the expansive and deep Chinese culture become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Also, it is the “Chinese style”that combines Chinese popular music with Chinese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together and forms Chinese popular music with the character of Chinese culture . Chinese popular music comes from Chinese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and Chinese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exists by clinging to the epoch feature of Chinese popular music. Therefore, Chinese popular music must adapt the content for meeting the demands of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contents of Chinese national and folk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摇滚乐世纪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通俗音乐。它是美国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结合,是“二战”以后美国流行音乐占据国际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作为西方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体裁,摇滚乐不仅自身延伸出了众多分支,如民谣摇滚、迷惑摇滚、硬摇滚、艺术摇滚、重金属、朋克等,同时还对其它流行音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索尔、放克、雷鬼音乐、迪斯科、说唱乐等音乐中,都能明显地看到摇滚乐的影子。 在摇滚流行音乐史上,猫王、披头士乐队、和迈克尔、杰克逊是广阔天幕上的三颗熠熠闪耀的巨星,他们以其巨大的音乐魅力产生的影响力影响着流行音乐的发展,给人类心灵中注入了斑斓的色彩和超越时代的灵魂之美。 一. 猫王,披头士,音乐风格的异同及对流行乐发展的影响。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绰号“猫王”。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给世界大众打开了摇滚音乐的大门,使摇滚成为国际化的语言,为流行音乐多样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披头士乐队”表演风格泼辣,放荡不羁。在音乐创作技法上,“披头士”打破传统摇滚乐单一的/节拍,扩充到各种节拍,有时还混合使用:在节奏处理上善于运用各种时值的节奏连音来改变节拍单位固有的时值,使节奏变得更为生动;在曲式结构上,他们创造了由不同段落的对比组合而建立起的庞大的、变化丰富而又高度统一的曲式结构;在和弦运用上,他们突破“自然音和弦”为主的传统,广泛应用了各种类型的“变体和弦”;在音色上善于运用人声的变化,主唱约翰·列农和保罗·麦卡特尼的演唱音色都富于变化,有时还加入各种自然的音响。“披头士”在音乐技法上的创新,对当时和后来的摇滚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公认为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乐队”。 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是一名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歌手、作曲家、作词家、舞蹈家、演员、导演、唱片制作人、慈善家、时尚引领者,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是流行乐和流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是出色的音乐全才,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不仅突破了种族界限,打破了白人垄断流行音乐界,把当时还处于亚文化黑人音乐推向主流。他独特的音色、声音、唱腔、舞蹈,向世界各地延伸,打破了文化、种族、经济、时代的隔阂,激励与影响了无数流行、摇滚、、艺术家。他开创了现代,把音乐视频从宣传工具转换成一种带有音乐故事情节的艺术表达形式。作为现代音乐的创始人与里程碑。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姓名:马欢 分院、系:国际经贸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3级 学号:IBT13086 指导教师:陈嵚崟职称:教师职称 2015年12月30日

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标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摘要】所谓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内容朴实直白、真挚表达、朗朗上口,被广为传唱欣赏,流传很久的器乐曲和歌曲。中国的流行音乐出现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左右,流行于少数的发展城市中,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深入群众,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了,可以称的上是百姓的精神寄托和真实的写照.在国内得到迅速的传播,被广大人民接受和认同,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趋于写实。所以流行音乐很容易和群众联系在一起,易于大众接受。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大众生活创作与发展邓丽君音乐

Thesis Title [Abstract]The so-called pop music: popular music. Is refers to the content of the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sincere expression, catchy, was widely sung appreciate, spread long instrumental music and songs. Chinese pop music appears in the 30s of the last century, popular in a few urban development, and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masses, that time is not only an art, can be called is people's spiritual sustenance and realistic portrayal. Spread quickly in the domestic,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by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also tends to be more and more realistic. So pop music is easy to link with the masses, easy to accept the masses. [Keywords]Chinese pop music,Public life,Creation and development,Teresa Teng music

内地90年代流行音乐之总结

内地90年代流行音乐之总结 内地90年代流行音乐之总结 1990年 摇滚乐的兴起,亚运歌曲的创作,是当年内地的音乐主流,在内地已经逐步形成了民歌、摇滚乐、早期原创流行乐三足鼎立的形式。 1990年,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 亚运歌曲的创作亦成为1989~1990年间流行音乐界的重要活动。亚运歌曲经过多次征集。第一次较成功的作品是《走近我,走近你》(徐思萱词、士心曲);第二次有《亚洲雄风》(张藜词、徐沛东曲)、《亚洲的太阳》(陈哲词、侯牧人曲),《黑头发,飘起来》(剑兵词、孟庆云曲);第三次有《光荣与梦想》(晓光词、刘青曲)等。 大家现在熟悉的孙楠在90年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集《弯弯的月亮》,但是我们真正开始喜爱他还是从他以后的《红旗飘飘》和《不见不散》开始。 总体来说这一年,女歌手除了在亚运歌曲中有所建树以外,这一年的唱片成绩并不是非常理想。 这一年,可以称之为亚运之年。 · 年度推荐歌曲:《亚洲雄风》《黑头发,飘起来》 1991年 91年的内地歌坛稍显沉寂,屠洪刚在91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专集《感觉自己》。九十年代初期的歌手在出道开始都并没有受到相当的关注,倒是他们在几年后支撑起了内地流行音乐的一片天。比如屠洪刚后来的《精忠报国》、《孔雀东南飞》、《霸王别姬》。 黑豹乐队首先在香港、台湾发表了初次问世的专辑《黑豹》。 · 年度推荐歌曲因为当年度的歌曲我们并不是非常熟悉,也并没有多少流传到现在。所以选取一些他们成名后的歌曲作为推荐。 屠洪刚《你》《霸王别姬》《精忠报国》 黑豹乐队《don’t break my heart 》《无地自容》 1992年 经过一年的沉寂,内地歌坛在92年开始走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三十年代流行音乐史

三十年代流行音乐的传播 随着时光的逝去,时代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社会稳定,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更多元化,对文化历史的认识也更成熟。比如对30年代的文化历史,更多的人表现出骄傲和肯定,甚至一直有个说法,说3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些都应是理论家们研究的事情,从我个人理解看,我认为一是时世造英雄,推翻帝制、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带来对外来文化营养的汲取和民族文化的提高。二是传媒的发展,如无线电台、留声机的诞生,特别是电影业的发展,大大加速了歌曲的传播,再加上同时应时运而生的几位有天分的音乐大家,中国的流行歌曲才几乎是刹那间诞生而又转瞬间达到非常高的高度。那时创作出来的歌曲,往往简练而动听。有的有着欧美歌曲的印记,如《教我如何不想她》(确切讲这首应该划归艺术歌曲类)、满场飞、桃花江等。不久前在青歌赛上还听徐沛东评委提到,陈歌辛创作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在当时传入美国时,马上得到流传,有意思的是,大多数美国人都以为是他们自己国家的歌曲;有的歌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如《街头月》、《拷红等》。最近我在央视的一个节目广告中听到,《卖相思》也被用在一部即将播出的连续剧中,这首歌也颇有地方小调的风格。我觉得无论是哪种风格都能当作现在音乐人创作的典范。 三十年代后的歌曲走向以及三十年代流行音乐被允许的存在 在以往,三十年代(及随后的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常被斥为靡靡之音,这或许和当时历史条件有关。和随后的流亡歌曲、抗战歌曲等等比,流行歌曲似乎“惭愧”些。但退一步讲,在任何情况下,民众也有享受生活、憧憬美好或哪怕是苦中求乐的权利和需求,那么流行歌曲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合理的了。记得我小时听我妈说,我的姐姐们那时都是流行歌曲的爱好者,她们也并没有被“麻醉”,解放后都工作了,工作中也都很优秀。我还记得一件小事:我有一天在小摊上卖到一张很小的印有周旋头像的歌片《拷红》,看到的大人们都很兴奋。据说这歌是电影《西厢记》的插曲,那时当电影里开始唱这首歌时,几乎现场观众都齐声随着演唱。流行歌曲伴随了他们的年轻时代。 三十年代的歌曲,从音乐的角度讲也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它们被传唱至今就是证明。如果进行调查,我相信《何日君再来》必定是华人世界里,传唱最久最广、会唱的人最多的中国流行歌曲。现在音像商店里可以看到成套的录有上百首的三十年代歌曲合辑。其实历代的歌唱家都没有忘记它们。从张权、周小燕到邓丽君、叶丽仪、罗文等等。现在,以演唱细腻著称的崔光岩、费玉清也都出了这方面的专辑。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将流传到永远 而“文革”前被判“十足”色情的《桃花江》,则是“十足”的蒙冤,这是黎锦晖及歌舞社被困马来西亚时,与夫人徐来在海边思念湖南家乡风景如画的桃花江,有感而作。

l流行歌曲的变迁看价值观的嬗变

从流行歌曲的变迁看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的嬗变 宋娇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 10级思政1班) 摘要:青年是流行歌曲的最大消费团体,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抒发他们的心声是他们最善于的。从港台歌曲到校园民谣再到华氏摇滚所以说流行歌曲代表着青年的价值观,它的变迁也能总体的体现出青年价值观的嬗变。流行歌曲给每个时代刻下了烙印,每个人的年少都是伴着那时候特有的歌曲走过的。一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所有的精神是由能一首歌所体现出来的,它是当时青年的价值观的反映。 关键词:流行音乐;价值观;青年;个人主义;自我意识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里面的作品是来自民间的歌谣,反映着民间百姓的疾苦和欢乐。随着历史的发展诗歌的体裁一直发生着变化,汉代的四言,唐代的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一直到现在的流行歌曲,不管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体会到那时候所发生的事情。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就时势。同样的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流行歌曲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听着一首歌你就能感觉到那时候的历史。流行歌曲映射着历史同时历史铸就流行歌曲。流行歌曲给每个时代刻下了烙印,每个人的年少都是伴着那时候特有的歌曲走过的。一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所有的精神是能由一首歌所体现出来的,它是当时青年的价值观的反映。 一、流行歌曲的变迁 青年是流行歌曲的最大消费团体,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抒发他们的心声是他们最善于的。[1]从港台歌曲到校园民谣再到华氏摇滚所以说流行歌曲代表着青年的价值观,它的变迁也能总体的体现出青年价值观的嬗变。所以我选择用来分析的根据是流行歌曲。本人从1978-2010年的各种流行歌曲年度金曲奖中挑出了三十首流行歌曲从歌曲的主题、所做对象、表达方式、性质和时间点进行了分类。为了清楚的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和变迁,将按照1978-1989年,1990年-1999年,2000-2010年三个阶段,初步探究流行歌曲的变迁和青年价值观的嬗变。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所要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表明的青年的关注视点也是有所不同,从这三十年来歌曲反映青年关注的差异,从下面五份表格的分析可知一二。 1、流行歌曲描写的对象 流行歌曲往往根据表达目的确定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不同的表达目的有不同的描写对象,所以我们可以从歌曲的描写对象来探索青年关注的焦点。那么这

世界流行音乐发展史ppt

?.他包括所有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它是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变化的. ?19世纪随着欧美国家工业文明的兴起,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构成早期的产业工人,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于劳工阶、中下层市民中的新兴文化形式.就是早期的流行音乐.在当时,反映怀念故乡,眷念乡村生活的音乐题材,正好表达了那些远离家乡、亲人来到陌生环境求生存人们的心里状态和纯朴的思想感情. 六[3] 张惟楚

? 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他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Pop Music)翻译过来的.又称“通俗音乐”.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一样,是一种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流行音乐”并不等于“流行的音乐”、“通俗的音乐”.“流行”、“通俗”只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的特征. ?例如:贝多芬的《致艾丽丝》世界流行,但它属于“古典音乐”,而非“流行音乐”;爵士乐在中国并不很流行,但它却是“流行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支系. ?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三者之间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以至于有时候很难将其截然分开,同时在产生的时间上、传承及社会存在的方式上等方面又有许多不同.

?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曲如《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 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这种风格可形容成婉转、轻柔、松弛、甜美.但音量、力度都不大.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代表歌星有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严华、姚敏、张翠红、李丽华、白光、李香兰、张帆、黄飞然、黄源尹、吴莺音、欧阳飞莺、梁萍、逸敏、屈云云、金溢、白云、邓白英、佩妮、张伊雯、韩菁清等. ?作曲家有黎锦光、陈歌辛、姚敏、严华、李厚襄、严折西、严个凡、梁乐音、陈瑞祯、刘如曾、严工上、刘雪庵、贺绿汀、张簧、张昊等. ?词作家有吴村、陈栋荪、李隽青、范烟桥、田

流行音乐世界流行音乐发展史资料全

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教案 静宁二中王倩 一、导入 如今电子科技遍布全球,信息的传递也是飞快,相对来讲,对音乐也形成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那么我们接下里来了解一下究竟是什么推动了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世界流行音乐的分支。 2、了解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世界流行音乐的展史 课前流行音乐是在都市文明中发展起来的。有人认为其源头可上溯至古代希腊、罗马帝国城市中的游吟歌手,但绝大多数的学者还是倾向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工业化城市。 在19世纪上半叶,流行音乐尚未形成独立的体裁形式。当时的流行音乐主要有两种形式:通俗化的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的民间音乐。前者是将古典音乐中的一些篇幅短小、音乐语言通俗易懂的小品或选段加以改编,使之变得简单,然后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使其为更多的人接受。19世纪中出版的许多根据歌剧和交响乐的片段改编的钢琴四手联弹乐谱就是供广大市民家庭在茶余饭后消遣用的。后者是将质朴单

纯的民间音乐用现代音乐手段加以美化包装,削弱地方色彩,使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流行。如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丹尼男孩)和《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19世纪中经过作曲家的改编后,在欧美各国广为传唱。即便到了今天,这种通俗化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民间音乐依然在流行音乐(尤其是器乐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进入20世纪后,流行音乐逐渐产生了一些独有的体裁形式,如爵士乐、摇滚乐、“叮砰巷”风格的流行曲等,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然而此时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层次和深度上比19世纪更甚。“乡村与西部”(Country and Western)音乐原是一种典型的处于原始状态的美国民间音乐。20年代后,经过广播电台、唱片公司等媒介的发掘推广,很快进入了流行音乐领域,成了美国流行音乐中的一处重要分支。在60年代中美国的“民谣复兴运动”、80年代欧美流行乐坛的“世界音乐”(World Music)潮流乃至中国的“西北风”中都可以看到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还有些民间音乐则与流行音乐完全融和为一体了。像拉美的一些舞蹈音乐(如:控戈、伦巴和桑巴等)就很难确定其窨应归属于民间音乐还是流行音乐的范畴。 本世纪20年代初,以格什温的《布鲁斯狂想曲》为代表的美国“交响爵士”(Symphonic Jazz)运动试图将爵士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120150789 张红健 中国流行音乐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在少数发展城市中,但真正流行音乐的大众化应视为80年代中期。20多年来,流行音乐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冲击着各个音乐欣赏市场并大有发展之势。但正如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决非一帆风顺一样,新时期的中国当代音乐同样也有曲折和坎坷,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不容乐观。 一.流行音乐的现状 中国流行音乐在改革开放后进入真正的繁荣时期。对外开放使国外的流行音乐有了进入中国内地的可能性。中国人思想上的解放与进步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再加上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流行音乐,在度过了80年代与社会话语的磨合期与广大听众的蜜月期之后渐渐步入常态,基本能够按照自身规律独立运行,一个前景广阔的音像娱乐市场渐已形成。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线上升的,流行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经济利益的影响。为了获得足够的利益和回报,流行歌曲的创作陷入了一个怪圈:靠庸俗低下的内容来吸人眼球,依赖所谓时尚却毫无内涵的歌词来哗众取宠。在加上国内对版权立法的不健全,盗版猖獗让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巨大影响。流行音乐需要大众的支持。 从2004年的网络歌曲到2005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再到现在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这些都是中国流行歌曲界的大事。然而中国流行音乐在其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进步了么?仔细想想这些事情,“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固然火爆,观众看起来也大呼过瘾,可实际上这些节目推出的许多歌曲只考虑到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如何可以得到更多金钱上的收益,却忽略了对于音乐本身的关注。这些音乐的确是“流行”极了,可这样的“流行”的背后缺乏真正的音乐态度。粗糙的包装制作早已丧失了音乐的本质,其实质意义只有策划者们才能获得的充足利益。参赛者大多都是翻唱、改编,以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来获得暂时的吸引力,没有自己的风格,只是在学别人。这样做怎么能让流行音乐真正的蓬勃成长。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歌手、创作家,是什么让中国流行音乐萎靡不振?是整个流行音乐界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几乎所有的歌手都渴望创作出新的歌曲来实现名利双收,可大多数却缺乏创作的灵感与耐心。而他们又不肯放弃垂手可得的金钱名气,于是翻唱改编成了他们的捷径。他们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流行音乐却是原地踏步。李宗盛曾谈到了中国流行音乐圈的诸多怪现状,他直言不讳地批评:“现在的流行音乐圈,包括内地、港台在内,都进入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 二.流行音乐的发展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流行音乐失去了希望。不能否认的是,中国流行乐坛还是有一批血液里流淌着单纯音乐的音乐人在默默用功。如天王周杰伦从别人的故事里寻找灵感,才女戴佩妮会记录长途旅行时的随想,情歌王子宇桐非则回味过去。正因为他们,未来的中国流行音乐还有希望。 我们应该怎样来发展中国的流行音乐?可以参考一下欧美国家流行音乐的发展。对比一下中国和欧美的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时间短却迅速,可以说在短短几十年里就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然而这样的发展是站在从欧美流入中国的较成熟的流行音乐的基础上才实现的;而欧美的流行音乐起源于一百多年前,是从无到有,是从较为缓慢的从不成熟渐渐走到成熟的;还有,欧美的流行音乐大都起源于人民对生活的有感而发。从这对比中可

上海老歌(1931-1949)

上海老歌(1931-1949) 《上海老歌(1931-1949)》这歌声,从时代隧道的那一端传来,缭绕着这美酒加咖啡的奇香, 氤氲丰云裳霓虹的异彩,袒露着追求爱情的执着,飘溢着万家灯火的温馨。 这歌声,淀积在历史的回音壁上,谱写出海派文化中一段华丽的乐章, 树立起中国流行歌坛的第一座丰碑。 聆听老上海的歌声,追忆歌声中的老上海,感受世情的变迁和延续。 《上海老歌》——时间创造的永恒的美! 陈志远&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alt="音乐泰斗陈志远 &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src="" width=453 height=84 real_src=""> 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经过4年整理编撰,对数千张制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唱片金属模 版进行梳理、清洗,最终选择了393首在中国原创歌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利用音频工作站对老歌母版进行修复,尽量去除杂音,加以适当修饰,配以详实的文字及照片,

出版发行了《上海老歌》系列唱片。作品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上海乐坛的风貌,介绍了那个时代名流艺人的成名经历。 《上海老歌》——缘起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兴盛的国际都市,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1927年,由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黎锦晖创作、黎锦晖之女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作为中国第一首原创流行歌曲,在上海滩不胫而走,从而开创了这一新音乐潮流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历史时期。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上海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演出、录音制作以及出版发行的大本营。一批才情卓越的音乐家应运而生,众多题材相迥、风格各异的歌曲,自这里问世而在全国传唱与流行。不少佳作,诸如《玫瑰玫瑰我爱你》、《香格里拉》等,当时即已被译成英文而风靡全球;那个时代的经典老歌,诸如《蔷薇处处开》、《何日君再来》、《花样的年华》、《夜上海》、《明月千里寄相思》等,历经后代歌手的翻唱,穿越时光隧道,至今脍炙人口;最为雄辩的例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便是那个时期的左翼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中国唱片业基石的原百代、胜利、大中华等唱片公司,合并为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并继续领跑新中国的唱片行业。而作为老上海流行乐坛真实记录的数千面制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唱片金属模版,则一

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与风格 文通学院广告学331238030 郇朝阳中国近代时期的“时代曲” 诞生与发展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由于“海派”的文化传统,上海成为中国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其次,上海外国租界的音乐生活,为中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第三,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使上海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 黎锦晖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黎锦晖转入流行音乐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上海已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乐便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中一个重要团体。中国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严华,流行音乐作家如黎锦光、姚敏都在这个团里。聂耳也是从这里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风格特点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毛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作品格调不高,有的相当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当时即受到广泛批评。聂耳就曾撰文斥责这些作品。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起步之初并没有走一条健康之路。除内容平庸外,音乐上的粗制滥造,演唱上的卖弄风情、嗲声嗲气都为其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香港流行音乐 发展历史

香港流行乐坛三十年(二)电视剧歌曲风行的时代

二、电视剧歌曲风行的时代 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是香港电视剧的黄金时代,香港最经典的电视剧绝大多数是在这期间拍摄的。电视剧的风行捧红了一大批演员,像周润发、郑少秋、汪明荃、无线五虎将等,成为了香港演艺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而随着电视剧的红火,它们的主题曲和插曲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最流行的曲种,一批著名的歌星就是在唱电视歌曲中走红的。 郑少秋 郑少秋以其正气、英俊的形象在电视剧中一直扮演各种英雄和侠客。他在歌曲的代表作是电视剧《楚留香》、《倚天屠龙记》、《轮流转》等的同名主题曲,他不仅是那段时期最红的影星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歌星之一。直到九十年代,他仍以《笑看风云》、《岁月无情》等优秀电视歌曲继续他在歌坛的长青树地位。粤语中有一个词叫“劲秋”(意即非常厉害,有人写作“劲抽”),据说便是典出郑少秋:因他以“劲秋”来命名自己的演唱会而广为流传。 曲名:笑看风云歌手:郑少秋 谁没有一些刻骨铭心事 谁能预计后果 谁没有一些旧恨心魔 一点点无心错 谁没有一些得不到的梦 谁人负你负我多 谁愿意解释为了什么 一笑已经风云过 活得开心心不记恨 为了今天欢笑唱首歌 任心胸吸收新的快乐 在晚风中敞开心锁 水愿记沧桑匆匆往事 谁人是对是错 从没有解释为了什么 一笑看风云过 汪明荃 汪明荃也是一名当红影星,她在电视界的代表作是《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这两部电视剧的同名主题曲同时也是汪明荃歌曲的代表作。汪明荃在香港演艺界被尊称为“阿姐”,是与她的资历分不开的。

和郑少秋一样,她也是以演老粤语片出身,历经了香港艺坛的风云变换。汪明荃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她也经常以节目主持人(香港称“司仪”)的身份出现在艺坛内外各大活动中。 关正杰 关正杰的身份没前两位那么显赫,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并不演戏。但他是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歌手之一,是乐坛颁奖礼上的常客。他的代表作是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两首主题歌《万水千山纵横》、《两忘烟水里》和《天籁…星河传说》及《大地恩情》。在谭咏麟走红之后,关正杰开始淡出歌坛。 叶振棠 叶振棠最为国内人熟悉的是他是《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主唱者。相对于关正杰,他的歌手生涯要长得多,近年他演唱了亚视几部重头戏的主题曲,重新活跃起来。他的代表作还有《苏乞儿》的主题歌《忘尽心中情》及《戏剧人生》的同名主题曲。 叶丽仪 叶丽仪自幼爱唱歌,语言才华超卓,歌唱技巧别殊一格。她在69年参加声宝歌唱比赛获第一名,然后成为第一个签约EMI的香港歌星,那时候唱英文歌曲,不是很红,直到80年凭《上海滩》才正式走红,无人可当!随后的几年没一个歌曲能超过《上海滩》。据调查,在华人中影响最大的歌曲第一是《月亮代表我的心》,第二就是《上海滩》。她继后为《上海滩续集》唱的《万般情》、《上海滩龙虎斗》亦承着《上海滩》的余威而有不错的成绩,而其他歌曲则以《那天将心交给你》、《愿你待我真的好》、《爱是无涯》和无线电视剧主题曲《笑傲江湖》(合唱:叶振棠)较为流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两部港剧曾在全国范围造成“万人空巷”的收视效应,一部是《射雕英雄传》,而另一部就是由周润发、赵雅芝主演的25集连续剧《上海滩》。拍摄于1980年的《上海滩》被称为是香港电视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剧集之一,曾风靡全球华人世界。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剧当年在香港播出以后,不仅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还带出了一股拍摄民国剧热潮。据说在全国不少地方,男生纷纷做“许文强”状,围起了白围巾;女生统统向“冯程程”看齐,梳起了两条小辫儿。《上海滩》的成功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1990年,香港评选20世纪80年代的十大电视剧集,《上海滩》力克83翁黄版《射雕》荣登榜首。2000年,马来西亚传媒界邀请各路人士组织了一次20世纪华语电视剧百强的评选,《上海滩》再登百强之首。 《上海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两个经典片段,一个是冯程程雪地漫步,周润发的高大,冯程程的温柔纯洁成为爱情戏的经典;第二个是教堂婚礼的回眸相对,周润发赵雅芝两位实力派演员将这个百感交集的场面发挥的淋漓尽致。总之,此刻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仿佛都在我的心头流淌!不尽的人生,不尽的伤痛,永远的情爱,永远的悲欢!

简述流行音乐发展史

简述流行音乐发展史 摘要:音乐之美,首在意境。意境之美,崇高第一,童真第二,高贵第三,奋发第四,深情第五,豪放第六,淡雅第七,悲凉第八,绚烂第九,空灵第十,欢娱第十一,哀伤第十二,粗犷第十三,异族情调第十四,描模自然第十五。 关键字:流行音乐;发展史;感想 以前,喜欢听流行音乐,但说不出为什么,也许仅仅是随大众潮流吧,流行什么就喜欢什么。自从选修了《流行音乐解读》这门课后,才知道以前的喜欢是多么肤浅。对音乐的欣赏,不只是听谁的声音有多么的甜美。每一首音乐都有它独特的意境,音乐中的意境之美,要靠心灵去感受;每一首音乐都有各自的故事,等我们去发掘。我们在欣赏当今的流行音乐时,不要忘了去探寻一下它的发展史。 一、流行音乐的起源 流行音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美国流行音乐的三个源头分别是黑人音乐、乡村音乐以及丁班巷音乐。其中美国黑人音乐对流行音乐贡献最大,它源自古老的非洲,节奏感、舞蹈感强。 黑人音乐分为劳动音乐、宗教音乐(音乐和舞蹈在宗教仪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趋于流行化的民间音乐——布鲁斯)二、流行音乐的发展(爵士乐、美国乡村音乐) 爵士乐 爵士乐的起源:爵士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非洲的音乐形式,诞生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洲的新奥尔良。

爵士乐的演变:新奥尔良爵士→摇摆乐→比博普→冷爵士→硬博普→自由爵士→融合爵士→酸爵士 “爵士乐兴起于新奥尔良,后来沿着河流到芝加哥。”新奥尔良并不是爵士乐唯一的诞生地,但是新奥尔良绝对可以在爵士乐的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新奥尔良起初为法国殖民地,后成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期间带有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黑人经历了生离死别,所以兴起了送丧铜管乐队,黑人与克里欧人的互动,促使了爵士乐的萌芽。克里欧人所接受的传统欧洲古典乐曲混合了黑人乐手的blues后,成为了新奥尔良街头乐队所演奏的音乐。这种音乐柔和了blues,舞曲,进行曲,赞美诗,流行歌曲,采用了切分音奏法,展现出一种变奏风味。新奥尔良爵士乐团通常为小型乐团,乐器通常是短号,黑管,Sax,长号,大号,大提琴,小提琴,钢琴,鼓等等,往往营造出一种热闹欢快的气氛。实际上这个时期已经具有了爵士的雏形,以后各种不同的爵士流派都是由此发展,所以新奥尔良爵士可以说是爵士乐发展的基石。 20世纪30年代,一种由大乐队演奏的带有黑人风格,并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摇摆乐开始在纽约发展起来。大乐队就是指10人以上的乐队,摇摆风格是一种带有黑人风格的活力爵士乐,这种乐曲最早是纽约舞厅舞客发展出来的。摇摆乐适合跳舞,其节奏和谐,旋律反复,节奏感很强,所以成为歌舞表演的伴奏乐曲。由于摇摆乐每小节4拍,所以又被成为“4拍子爵士”。摇摆乐在1935年到1946年间达到高峰,代表乐队就是“摇摆之王”Benny Goodman。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不仅给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理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使中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张力。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

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它明显地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2.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

流行音乐《中国流行史上杰出的人物》

中国流行史上杰出的人物教案 静宁二中王倩 一、导入 中国流行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一种音乐文件元素。中国的流行音乐从一首《毛毛雨》中崭露头角,已走过风风雨雨80余年历史。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几位代表性的人物。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了解部分在流行音乐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张国荣:流行乐坛上的奇迹人物 张国荣(1956.9.12-2003.4.1),香港最红流行音乐人,人气超过之前任何一位歌星,人称哥哥。他以扎实的演艺功底立足于香港乃至中国流行乐坛20载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流行音乐之外,他在影视表演方面也有非凡的表现,他主演的影片代表着香港影业的最高成就,(二)、黄家驹:香港摇滚乐先驱者 黄家驹(1962.6.10—1993.6.30),中国原创音乐的奠基人之一、香港乐坛的摇滚先驱者。中国摇滚乐坛上杰出的音乐创作家、作曲家、作词家、爱国主义者、团队领导者,香港著名摇滚乐队Beyond的主唱及吉他手,黄家强的二哥。黄家驹的音乐立意很高,除了男女情爱之外,他更关注的是

人类的发展、和平、贫穷以及亲情和信念。在他死后,Beyond 乐队再也没有超过黄家驹时代的辉煌。 (三)、周璇:中国流行音乐的金字招牌 周璇(1918.8.1-1957.9.22),原名:苏璞,江苏常州人,中国早期电影著名女演员、民国时期著名歌唱家。一代歌后“周璇”的名字可以说是国语流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号称“金嗓子”,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一副名副其实的好歌喉,不仅音色细嫩、音质甜美,而且吐字清晰。她是继姚莉之后上海滩最红的歌手之一。 (四)、雪村:中国网络音乐的领军人 雪村,1969年4月1日生,吉林辽源人,以一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开创了中国网络流行音乐的先河。他以幽默、另类的曲风和表演风格赢得了广大音乐爱好的喜爱,同时,他的音乐评书作品也为当代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五)、刘欢:中国流行乐坛的一面旗帜 当刘欢,1963年8月26日生,中国当代演唱技巧最成熟的流行音乐家,中国主流音乐的教父级人物,他以美声、民族与通俗演唱法合三为一的演唱风格,成为中国流行乐坛的一面旗帜。他大量的作品成为了街知巷闻,人人会唱的百姓歌曲、时代之音。其中《弯弯的月亮》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最具经典意义的作品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