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析第一章至第四章复习资料

空间分析第一章至第四章复习资料
空间分析第一章至第四章复习资料

空间分析复习资料

第一章

1.GIS:①A powerful set of tools for collecting, storing, retrieving at will, transforming and displaying spatial data from the real world for a particular set of purposes.②GIS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③GIS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同时GIS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实质上就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的数据,包括数字、文字、图像等形式。空间数据记录地理空间对象的位置、空间关系、几何特征和时间特征。

3.空间数据的名义尺度:描述事物名义上的差异,往往是质的差异。如人可以按民族分为汉、回、藏等。名义尺度不能排序,也不分等级,只区分事物的异同。

4.空间数据的间隔尺度:可以定量的描述事物间差异的大小。可以表示事物的异同,也可以排序、分等级等等。

5.空间数据的有序尺度:表示事物的等级和次序概念,比名义尺度稍具“量”的色彩。如社会经济条件可分为好、中、差。可以反映事物的异同,但可以对数据进行排序,次序具有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6.空间数据的比率尺度:可以明确描述事物间的比率关系。具有间隔尺度描述事物的差异的一切能力,是间隔尺度的一种特殊情况。

7.空间数据的特征:

抽样性:空间物体以连续的模拟方式存在于地理空间,为了能以数字的方式对其进行描述,必须将其离散化,即以有限的抽样数据表述无限的连续物体。

概括性:地图数据处理的一种手段,对地理物体的化简和综合。

空间性:指空间物体的位置、形态及由此产生的系列特性。

时态性:空间事物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

多态性:1)同样地物不同情况下的形态差异如河流单、双线表示。2)不同地物占据同样的空间位置,如社会经济数据与自然环境数据在空间位置上的重叠,长江与省界、县界相重叠不确定性:原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人类认识的模糊性,数据模型的抽样性,测量的不精确性。

8.空间数据的采集方式:

数据源种类:地图、遥感影像数据、统计数据、实测数据、数字数据、各种文字报告和立法文件。

数据采集:属性数据可以采用键盘输入的方法。图形数据的采集就是图形的数字化过程,可以采用扫描数字化与手扶跟踪数字化两种方法。

9.属性数据(Attribute data):分为时间属性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时间属性是指地理实体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专题属性是指地理实体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如河流的名称,河道的宽度,河水的深度,运输量等。

10.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关于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是用于描述数据定义、来源、精度等内容的数据。例如地图中的图例是地图的元数据;一本书的文本内容是书的数据,而书名、作者、版权等信息是书的元数据。

11.矢量数据模型: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将抽象的点、线、面等地理实体较为精确地表达

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存储和处理的格式。

(i)点要素的表达:用一对坐标对(X,Y)表示;

(ii)线要素的表达:用一串有序的坐标对(X1,Y1),…,(Xn,Yn)表示;

(iii)面要素的表达:由一串或几串有序的且首尾坐标相同的坐标对(X1,Y1), …,(Xn,Yn)及面标识表示。

12.空间分析:

空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多义性;日常所说的空间是指事物之间的距离或间隔;天文学认为空间是时空连续体系的一部分;在物理学中认为空间为宇宙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所具有的广延性;数学中一般指某种对象(现象、状况、图形函数等)的任意集合。

欧氏空间是对物理空间的一种数学理解与表达,是对现实空间简单而确切的近似描述。在数学中欧氏空间是对欧几里德所研究的2维和3维空间的一般化,就是把欧几里德对于距离、以及相关的概念长度和角度,转换成任意维数的坐标系。

地理学中,地理空间是上至大气电离层、下至地幔莫霍面区域内物质与能量发生转化的时空载体,是宇宙过程和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区域,被定义为具有空间参考信息的地理实体或现象发生的时空位置集。

GIS中的地理空间是指经过投影变换后,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地球表层特征空间。它由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及其所连接的地理空间特征实体组成。

定义1: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目的是了解空间事物,从而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定义2:The processes of extracting or creating new information about a set of geographic features and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定义3: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空间布局的地理数据分析技术。

13.空间分析的内容包括: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距离、空间方位、空间拓扑、空间相似、空间相关等。

14.空间分析的目的:

(1)描述与认知空间数据分布特征:如点、线、面的空间分异状况

(2)解释空间现象与空间模式的形成机理: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3)调控在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4)预测预报:如洪水的预测预报

15.GIS空间分析的一般方法:①空间查询与检索,②空间量算、③空间插值,④叠置分析,

⑤缓冲区分析,⑥网络分析,⑦DEM分析,⑧统计分析。

第二章

1.空间分布(Spatial Distribution)是从总体的和全局的角度来描述空间变量和空间物体的特征(空间组合、排列以及相互关系)。

2.空间分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分布对象和分布区域。分布对象是指所研究的空间物体和对象;分布区域是指分布对象所占据的空间域和定义域。

3.分布密度:指单位分布区域内的分布对象的数量,是两个比率尺度数据的比值。(分布对象为点、线、面;分布区域为线、面;分布方式为离散、连续。)

4.分布对象的度量:对分布对象发生频数的计算

对分布对象几何度量的计算

①对点状要素以频数计

②对线状要素以长度计

③对面积要素以面积计

对分布对象的某种属性的计算(例如沿河流分布的城市计算其人口)5.分布区域的度量:对线状分布区域按长度计算

对面状分布区域按面积计算

6.均值:针对分布现象或者其属性的,如人口平均密度、城市平均规模、平均气温、平均高程等。

7.分布中心:对于沿面状分布的离散点,分布中心可概略表示分布总体的位置。一般用距离计算的方法描述。

8.算术平均值中心:

算术平均值中心没有考虑点之间的差异。

9.加权平均值中心:

10.中位中心(Median Centre):中位中心到所有点Pi的距离之和最小。

中位中心不能直接计算,必须采用寻优算法计算。

11.中位中心的确定:

(1)采用近似方法确定中位中心(Xm,Ym)

在12个离散点中设置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L1和L2,使得它们都均分12个点位(每侧6个),则L1和L2的交点就是(Xm,Ym)的近似值。这样可以得到若干不同的交点,最后求这些交点的算术平均中心作为(Xm,Ym)的近似值。

(2)也可将分布区格网化,将每个格网点作为(Xm,Ym)的候选点进行计算,从中进行选取。

应用:例如一个商业点的选择应力求使其到附近居民点的距离之和为最小。

中位中心也有权重概念。

12.极值中心:在点群中设置一点,该点到点群中各点最大距离小于任何其他点相对于点群中最远点的距离。

13.分布轴线:离散点群在空间的分布趋势(走向)通过分布轴线来计算。对于离散点群,可以拟合一条直线L:点群相对于L的距离反映了离散点群在点群走向上的离散程度,而L 的走向则描述了点群的总体走向。

14.离散度:离散度研究的是面状区域上离散点的分布情况,是对分布中心和分布轴线的补充。不同的离散度反映了不同的分布特性。

15.平均距离:平均距离是所有点与分布中心距离的平均值。以中位中心计算平均距离更为合适。

16.标准距离(分布中心一般为算术平均中心)

17.极值距离:

18.平均邻近距离:

19.空间聚类目的:对空间物体的集群性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子群(类)。

20.系统聚类:首先假定n个点自成一类,再逐步合并,在聚类过程中,分类逐步减少,直至聚至一个适当的分类数目。

基本思想:首先是n个样本自成一类,然后计算类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最小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类,计算新类与其它类的距离,再将距离最小的两类进行合并,每次减少一类,直到达到所需分类数或所有的样本都归为一类。

21.逐步分解:聚类之初假定n个点合为一类,然后逐步分解,在聚类过程中,分类越来越多,直至一个适当的数目。

22.判别聚类:先确定若干聚类中心,然后逐点比较以确定离散点的归属。

基本思想:先确定各子群中心或初步分类,然后将空间点与这些中心或初始类逐一比较,判别点的归属。

典型点法:利用空间点群之间的距离来寻找m个典型点位,将这些点位作为聚类中心,根据空间点与这些典型点的距离,将点划归到最近的一类。

第三章

1.矢量线长度计算:

2.华罗庚直线外推法(作业)

3.伏尔科夫曲线外推法(作业)

4.曲率:曲线切线方向角相对于弧长的转动率,是描述曲线的局部弯曲特征。

5.弯曲度:是曲线长度与曲线两端点定义的线段长度之比值,描述曲线整体弯曲特征:弯曲程度及曲线的迂回特性。(弯曲度的大小可以衡量交通的便利性。)

6.面的一维测度:

7.最大内切圆计算方法:对面状物体A进行栅格化处理,然后通过欧氏距离变换方法。对A进行距离变换,具有最大值的栅格即为最大内切圆圆心,栅格的值为内切圆的半径。内切圆不是唯一的。

8.最小外接圆

(1)多边形的最小外接圆与多边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点,这些交点必为多边形的顶点。

(2)若多边形的一个外接圆与多边形具有两个以上的交点,且这些交点又分布于圆的某个半圆上,则此圆一定不是该多边形的最小外接圆。

(3)外接圆条件:具有两个以上交点,且这些交点分布于任一直径两侧。

9.最小凸包定义:对简单的多边形P,Pc是包含P的最小凸多边形。

多边形的最小凸包与该多边形的顶点集合的最小凸包是一致的。

计算方法——硬币算法。

10.硬币算法:

(1)找出点集中的极限点,不失一般性,以y 值最小的点为极限点,记作P0

(2)以P0为原点,将其余n -1个点按顺时针方向排序,得到序列P0,…,Pn =P0。

(3)在P0,P1,P2上分别设置一枚硬币,标记为“后”、“中”、“前”,则这三枚硬币构成一个“右拐”,即“前”位于从“后”到“中”方向上的右侧。

(4)执行循环:

如果“前”、“中”、“后”构成“右拐”或者三点共线,则:

将“后”挪到序列中“前”的下一点,重新标记硬币:“后”记为“前”, “前” 记为“中”, “中”记为“后”;

否则(3枚硬币构成“左拐”)

将“中”挪到“后‘的后一点(序列中的前一点)

将“中”原先所在的点从序列中删除

重新标记硬币:“中”记为“后”,后记为中;

循环结束条件:“前”到达P 并且3枚硬币构成“右拐”;

(5)依次连接序列中剩余的点,这些点依次相连则构成点集的凸包。

11.破碎度:其中,P 为多边形的周长,A 为多边形的面积,U 为多边形的破碎系数。

12.欧拉函数:破碎度指数描述了多边形的边界特征,对于有内岛或孔的多边形,破碎度指数不能很好反映该多边形的形状。欧拉函数计算多边形孔、内岛和碎片的数目,其结果是一个常数,成为欧拉数,计算公式:

欧拉数=(内岛数)-(破碎片数-1)

其中,内岛数为多边形自身包含的内岛的数目, 破碎片数是整个多边形被分为同质多边形的数目。

空间完整性是空间区域内空洞数量的度量,可以使用欧拉函数量测。例如,大面积的玉米种植区内有几小块大豆种植区,如果在这片区域中由于种植了大豆而使得玉米的种植区完全分离为小片,则称其为碎片区域。 第四章

1.空间关系(Spatial relation):一般是指由空间实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几何特征引起的一种关系,如空间距离关系、空间拓扑关系、空间方向关系、空间相似关系等。

(有些空间关系也可以是由空间实体的几何特征和属性特征引起的,如空间分布现象的统计相关、空间自相关、空间相互作用、空间依赖等。空间关系理论在空间数据库建立、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空间辅助决策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最常见的空间关系有距离(Distance )关系、方向(Direction )关系和拓扑(Topological )关系三种。

2.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作业

3.欧氏距离:在2维平面上,任意两点A (x1,y1)和B (x2,y2)之间的欧氏距离定义如下:

4.曼哈顿距离(街区距离):在2维平面上,任意两点A (x1, y1)和B (x2, y2)之间的曼哈顿距离为:

5.棋盘距离:在2维平面上,任意两点A (x1,y1)和B (x2,y2)之间的棋盘距离为: A P U π2=2

12212E )y y ()x x ()B ,A (d -+-=1

212M y y x x )B ,A (d -+-=

6.时间距离:在2维平面上,任意两点A (x1,y1)和B (x2,y2)之间在x 或者y 方向的距离:

或是

7.球面距离:球面上两点A 和B 之间的距离是指经过这两个点的大圆的弧长,是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设球半径为R ,点A 和B 的球面坐标分别为(1, 1)和(2, 2),则这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为:

8.栅格路径距离:假设栅格为正方形,栅格尺寸为1,

那么栅格平面上两点A (x1, y1)和B (x2, y2)之间的栅格路径距离为:

当︱y2-y1︱>︱x2-x1︱时

当︱y2-y1︱≤︱x2-x1︱时 9.点与线之间的距离:点与线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点与线上的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则点P 与线L 之间的距离可以定义为:

10.点与面之间的距离:

(1)中心距离:中心距离是以点P 与面A 中的某一个特定点P0(几何中心或者重心)之间的距离作为点与面之间的距离,可以直接用点与点之间距离公式计算。

(2)最小距离:最小距离是指点P 与面A 中所有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最小距离一般是点P 与面A 的边界上某一点之间的距离,因此求点与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求点与线之间距离的方法相同。

(3)最大距离:最大距离是指点P 与面A 中所有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设P 到A 的各个顶点P1,P2,…,Pn 的距离分别为d1,d2,…,dn ,则点与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11.线与线之间的距离:

两条线L1和L2之间的距离可以定义为线L1上的点P1与线L2上的点P2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其表达式为:

12.线与面之间的距离:

线L 与面A 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定义为线L 上的点PL 与面A 上的点PA 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其表达式为:

13.面与面之间的距离:

类似于点与面之间的距离,两个面A1与A2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分为三种:

(1) 中心距离 ;(2)最小距离;(3) 最大距离

14.定性距离:将距离分为三个等级近(close )、适中(medium )、远(far );分为四个等级很近(very close )、近(close )、远(far )、很远;五个等级很近(very close )、近(close )、相当(commensurate )、远(far )、很远,等等。

15.方向关系:空间方向关系是描述两个空间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一种度量,表示实体在地理空间中的某种顺序,如左右、东南西北等。影响空间方向关系的因素很多,如空间目标的形态、形状、相互距离、质心、分辨率等,与人类认知习惯也有重要的关系。空间方向关系的表示可以用定量的方法和定性的方法表示。

},max{),(1212y y x x B A d C --=12),(x x B A d T -=12),(y y B A d T -=R )AB (cos )B ,A (d 1G ?=-)cos()90sin()90sin()90cos()90cos()AB cos(212121λ-λ?-??-?+?-??-?=)x x y y (2x x )B ,A (d 121212R ---?+-=)

y y x x (2y y )B ,A (d 121212R ---?+-=)d (min )L ,P (d Px L x PL ∈=}

L P ,L P )P ,P (d min{)L ,L (d 22112121∈∈=}A P ,L P )A ,L (d min{)A ,L (d A L ∈∈=

16.定量方向关系:定量描述的方向常以方位角来表示。在空间分析中,方位的计算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算方向,并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的。

17.平面方位角定义:

18.球面上的方位角定义:

19.主方向模型:在平面上按照四方向描述把平面空间方向分为北(N )、东(E )、南(S )、西(W );八方向描述把空间分为北(N )、东北(NE )、东(E )、东南(SE )、南(S )、西南(SW )、西(W )、西北(NW );还可以细分为16方向。

20.矩形模型:又称为最小约束矩形MBR (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 )模型。矩形模型就是将参考目标(reference object )的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建立的方向描述系统。根据源目标(primary object )所在的区域来判定空间方向关系。

21.锥形模型:

基本思想:用从一个空间目标出发指向另一个空间目标的锥形区域来确定两个目标之间的方向。通常将尺寸较大的一个目标作为参考目标,较小的一个作为源目标,从参考目标质心出发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将平面划分为四个锥形区域,每个锥形顶点角平分线都指向一个主方向。

22.拓扑关系:空间拓扑关系是不考虑度量和方向的空间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在伸缩和旋转变换下保持不变的一种空间关系。如点在线上、点在线外;两条线相离、相交;两个面相接、相离、相交、包含等。

23.4交集模型:对于空间目标A 和B A 和A0分别表示A B 和B0分别表示B 的边界和内部,则称下面的矩阵为4交集矩阵。

(考察各个元素的相交情况,空(Ф)或者非空(?Ф),由于每个元素都有两种情况,因此一共有24=16种可能的关系。实际可以得到8种面面拓扑关系。)

24.9交集模型:9交集模型的矩阵为一个3×3矩阵,它是在4交集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除了考虑两个空间目标A 、B 的内部与边界之外,还考虑到这两个空间目标的外部。其表达矩阵如下:

25.点线关系计算:个点如果在线上,则必满足此线上某直线段的直线方程,并且位于该直线段的端点之间。(x, y )位于直线段(xi ,yi )和(xi+1,yi+1)上的充要条件是:(在地理分析中,某些情况下当点(x ,y )距线段的距离小于某个给定的值时,也可以认为点位于线上)

26.点面关系计算:点与面状物体之间的关系主要在于识别点是位于面域范围之内还是之外。当面状物体表示为多边形时,这种计算就归结为著名的“点在多边形中”的识别问题。

有两种成熟算法:

1)计算过点的垂直线与多边形相交的交点的分布情况。

图中P1和P3两个点两侧的交点数为奇数,因此它们位于多边形内部;P2两侧的交点数都是偶数,因此它位于多边形的外部。

??????????=B A B A B A B A )B ,A (R 0000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R 000000 0111≥--=--≥++i i i i i i x x x x y y y y

(b )

2)计算点与多边形顶点连线的方向角之和。

如果点与多边形顶点连线形成的方向角之和为360度,则点必位于多边形内,否则位于多边形外。

27.线线关系计算:线线关系的判断主要是相交与否的判断。线线相交关系的判断一般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完成,可以先简单判断是否线段相交,然后再计算交点。

设AB 直线方程为ax+by+c=0,C,D 的坐标分别为(x c ,y c )和(x d ,y d ),则如果(ax c +by c +c )(ax d +by d +c)<0,我们就确认有C,D 位于直线AB 的两侧。A,B 对CD 有类似的判断准则。

28.空间相似关系主要体现在形态相似和结构相似两个方面,也有对空间关系相似性的计算。

状态空间分析法的应用与特点

状态空间分析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课程:现代控制工程 教师: 学生: 班级:机电研班 学号:

状态空间分析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机电研班 摘要: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域分析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经典控制理论在多输入多输出方面存在的不足,阐述了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种方法——状态空间分析法。本文以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基础对状态空间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方面作了一些阐述和论证,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论证了此种方法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关键词:现代控制;状态空间分析法;汽轮机;调节系统;动态分析 1引言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以传递函数为基础,采用复域分析方法,由此建立起来的频率特性和根轨迹等图解解析设计法,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极为有效,至今仍在广泛成功地使用。但传递函数只能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的外部特征,并不能反映其全部内部变量变化情况,且忽略了初始条件的影响,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建立在试探的基础之上,通常得不到最优控制。复域分析法对于控制过程来说是间接的。 现代控制理论由于可利用数字计算机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时控制,因此可处理时变、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问题。现代控制理论主要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对于控制过程来说是直接的。它一方面能使设计者针对给定的性能指标设计出最优控制系统;另一方面还可以用更一般的输入函数代替特殊的所谓“典型输入函数”来实现最优控制系统设计。随着控制系统的高性能发展,最优控制、最佳滤波、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等理论都是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 在用状态空间法分析系统时,系统的动态特性是由状态变量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的。已能反映系统的全部独立变量的变化,从而能同时确定系统的全部运动状态,而且可以方便地处理初始条件。

GIS空间分析复习提纲及答案

空间分析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要求:基本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做名词解释) 1、空间分析:就是基于地理对象得位置与形态得空间数据得分析技术,其目得在于提取与传输空间信息。 2、空间数据模型:以计算机能够接受与处理得数据形式,为了反映空间实体得某些结构特性与行为功能,按一定得方案建立起来得数据逻辑组织方式,就是对现实世界得抽象表达。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3、叠置分析:就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同一数学基础、不同信息表达得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得图形或数据文件进行叠加,根据各类要素与多边形边界得交点或多边形属性建立多重属性组合得新图层,并对那些结构与属性上既互相重叠,又互相联系得多种现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或者对反映不同时期同一地理现象得多边形图形进行多时相系列分析,从而深入揭示各种现象要素得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得一种 空间分析方法。 4、网络分析:网络分析就是通过研究网络得状态以及模拟与分析资源在网络上得流动与分配情况,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得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得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5、缓冲区分析:即根据分析对象得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得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得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包括点缓冲区、线缓冲区、面缓冲区等。 6、最佳路径分析:也称最优路径分析,以最短路径分析为主,一直就是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交通工程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得研究热点。这里“最佳”包含很多含义,不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得距离最短,还可以就是成本最少、耗费时间最短、资源流量(容量)最大、线路利用率最高等标准。 7、空间插值:空间插值就是指在为采样点估计一个变量值得过程,常用于将离散点得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得数据曲面,它包括内插与外推两种算法。,前者就是通过已知点得数据计算同一区域内其她未知点得数据,后者则就是通过已知区域得数据,求未知区域得数据。 8、空间量算:即空间量测与计算,就是指对GIS数据库中各种空间目标得基本参数进行量算与分析,如空间目标得位置、距离、周长、面积、体积、曲率、空间形态以及空间分布等,空间量算就是GIS获取地理空间信息得基本手段,所获得得基本空间参数就是进行复杂空间分析、模拟与决策制定得基础。 9、克里金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就是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得重要内容之一,它就是建立在半变异函数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有限区域内得区域变化量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得一种方法,不仅考虑了待估点与参估点之 间得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各参估点间得空间相关性,根据样本空间位置不同、样本间相关程度得不同,对每个参估点赋予不同得权,进行滑动加权平均,以估计待估点得属性值。 二、分析类(要求:重点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结合本专业研究方向做比较详细得阐述) 1、空间数据模型得分类? 答:分为三类: ①场模型:用于表述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被瞧作就是连续变化得现象; ②要素模型:有时也称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③网络模型:一种某一数据记录可与任意其她多个数据记录建立联系得有向图结构得数据模型,可以 模拟现实世界中得各种网络。

空间分析试题

空间分析复习资料 空间分析复习资料 (1) 一、名词解释 (2) 2、网络结构模型 (2) 3、空间数据模型: (2) 4、叠置分析 (2) 5、网络分析: (2) 6、栅格数据的聚类分析 (2) 8、坡度 (2) 9、坡向 (3) 12、空间插值 (3) 13、虚拟现实 (3) 16、再分类 (3) 17、空间变换 (3) 18、路径分析 (4) ※20、栅格结构 (4) 21、矢量结构 (4) 二、简答题 (4) 1、空间数据模型的分类 (4) 2、场模型的特征 (5) ※4、试比较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 (5) 5、基于栅格结构的空间变换有哪几种方式? (5) 6、简述空间分析的定义,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6) 7、空间分析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6) 12、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 (6) 13、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7) 14、地理空间数据挖掘典型方法? (7) 15、空间分析的研究对象? (8) 16、空间分析的研究目标? (8) 17、我国常用的坐标系统,有什么区别? (9) 18、地理空间问题可分为哪四类? (10) 19、尺度的涵义? (10) 20、无级比例尺GIS? (11) 21、尺度变换方法有哪几个? (12) 22、阐述邻近度分析、叠加分析和网络分析的用途? (12) 23、网络分析功能有哪六个方面?各个方面有什么用途? (13) 24、常见的克里格插值模型有哪几个? (14) 25、三维景观分析有哪些内容? (15) 三、问答题 (15) ※1、三维GIS所研究的内容以及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15) ※3、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 (16)

空间分析复习重点

空间分析的概念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包括空间数据操作、空间数据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空间建模。 空间数据的类型空间点数据、空间线数据、空间面数据、地统计数据 属性数据的类型名义量、次序量、间隔量、比率量 属性:与空间数据库中一个独立对象(记录)关联的数据项。属性已成为描述一个位置任何可记录特征或性质的术语。 空间统计分析陷阱1)空间自相关:“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是空间相关的,距离近的空间相关性大。空间自相关破坏了经典统计当中的样本独立性假设。避免空间自相关所用的方法称为空间回归模型。2)可变面元问题MAUP:随面积单元定义的不同而变化的问题,就是可变面元问题。其类型分为:①尺度效应:当空间数据经聚合而改变其单元面积的大小、形状和方向时,分析结果也随之变化的现象。②区划效应: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变化的现象。3)边界效应:边界效应指分析中由于实体向一个或多个边界近似时出现的误差。生态谬误在同一粒度或聚合水平上,由于聚合方式的不同或划区方案的不同导致的分析结果的变化。(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 空间数据的性质空间数据与一般的属性数据相比具有特殊的性质如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以及有尺度变化等引起的MAUP效应等。一阶效应:大尺度的趋势,描述某个参数的总体变化性;二阶效应:局部效应,描述空间上邻近位置上的数值相互趋同的倾向。 空间依赖性:空间上距离相近的地理事物的相似性比距离远的事物的相似性大。 空间异质性:也叫空间非稳定性,意味着功能形式和参数在所研究的区域的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区域的局部,其变化是一致的。 ESDA是在一组数据中寻求重要信息的过程,利用EDA技术,分析人员无须借助于先验理论或假设,直接探索隐藏在数据中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等,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和相关知识。 常见EDA方法: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散点图、平行坐标图 主题地图的数据分类问题等间隔分类;分位数分类:自然分割分类。 空间点模式:根据地理实体或者时间的空间位置研究其分布模式的方法。 茎叶图:单变量、小数据集数据分布的图示方法。 优点是容易制作,让阅览者能很快抓住变量分布形状。缺点是无法指定图形组距,对大型资料不适用。 茎叶图制作方法:①选择适当的数字为茎,通常是起首数字,茎之间的间距相等;②每列标出所有可能叶的数字,叶子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③由第一行数据,在对应的茎之列,顺序记录茎后的一位数字为叶,直到最后一行数据,需排列整齐(叶之间的间隔相等)。 箱线图&五数总结 箱线图也称箱须图需要五个数,称为五数总结:①最小值②下四分位数:Q1③中位数④上四分位数:Q3⑤最大值。分位数差:IQR = Q3 - Q1 3密度估计是一个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方法。 应用不同带宽生成的100个服从正态分布随机数的核密度估计。 空间点模式:一般来说,点模式分析可以用来描述任何类型的事件数据。因为每一事件都可以抽象化为空间上的一个位置点。 空间模式的三种基本分布:1)随机分布:任何一点在任何一个位置发生的概率相同,某点的存在不影响其它点的分布。又称泊松分布

空间分析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七选五) 1、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是指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象等的总称。 2、空间插值 空间插值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以便与其他空间现象的分布模式进行比较。 3、TIN 根据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等的三角面网络,能按地形特征点表示数字高程。 4、重分类 即基于原有数值,对原有数值重新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得到一组新值并输出。 5、DEM 数字高程模型。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以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 6、泰森多边形 用多边形内所包含的惟一一个气象站的降雨强度来表示这个多边形区域内的降雨强度,该多边形称为泰森多边形。 7、分类区统计 分类区统计即以一个数据集为基础在它所包含的不同类别中对另一个被分类的数据进行统计。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方法,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

2、矢量数据叠置分析的概念,在ArcGIS软件里有哪些操作? 叠加分析是指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同一数学基础,不同信息表达的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的图形或数据文件进行叠加,根据各类要素与边界的交点或属性建立具有多重属性组合的新图层,并对在结构和属性相互重叠,相互联系的多种现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深入揭示各种现象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叠加分析操作包括擦除、标识、相交、空间连接、交集取反、联合、更新。 3、什么是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其主要应用是什么? 是利用统计学原理和图形图表相结合对空间数据的性质进行分析、鉴别,用以引导确定性模型的结构和解法的一种技术。包括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获得数据的分布特征、对数据规律的初步考察。 4、什么是邻域分析,分析窗口的类型有哪些? 是通过空间点周围的邻点,或某特定位置及方向范围内的邻点,对其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提供了4种窗口:长方形、环形、即圆形、即楔形。 5、什么是邻近度?缓冲区分析的概念? 邻近度:是表示地理空间中两个目标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 缓冲区分析:是对一组或一类地物按缓冲的距离条件,建立缓冲区多边形,然后将这一图层与需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6、什么是网络分析?网络分析的分类,分别应用在什么方面? 网络分析:是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网络分析分为效用网络分析和交通网络分析。 功能:(1)路径分析(2)连通分析(3)资源分配(4)流分析(5)动态分段(6)地址匹配。 7、空间插值的方法有哪些,分别描述其插值特点? A.确定性插值法:是使用数学函数进行插值,以研究区域内部的相似性。

状态空间分析法

第9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重点与难点 一、基本概念 1.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状态空间概念 状态 反映系统运动状况,并可用以确定系统未来行为的信息集合。 状态变量 确定系统状态的一组独立(数目最少)变量,它对于确定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必需的,也是充分的。 状态向量 以状态变量为元素构成的向量。 状态空间 以状态变量为坐标所张成的空间。系统某时刻的状态可用状态空间上的点来表示。 状态方程 状态变量的一阶导数与状态变量、输入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一般是关于系统的一阶微分(或差分)方程组。 输出方程 输出变量与状态变量、输入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合称为状态空间描述或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一般用矩阵形式表示: ???+=+=Du Cx y Bu Ax x & (9.1) (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可以由系统微分方程、结构图、传递函数等其他形式的数学模型导出。 (3)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线性变换及规范化。描述某一系统的状态变量个数(维数)是确定的,但状态变量的选择并不唯一。某一状态向量经任意满秩线性变换后,仍可作为状态向量来描述系统。状态变量选择不同,状态空间表达式形式也不一样。利用线性变换的目的在于使系统矩阵A 规范化,以便于揭示系统特性,利于分析计算。满秩线性变换不改变系统的固有特性。 根据矩阵A 的特征根及相应的独立特征向量情况,可将矩阵A 化为三种规范形式:对角形、约当形和模式矩阵。 (4)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解。状态转移矩阵)(t φ(即矩阵指数At e )及其性质:

i . I =)0(φ ii .A t t A t )()()(φφφ ==& iii. )()()()()(122121t t t t t t φφφφφ±=±=+ iv. )()(1 t t -=-φφ v. )()]([kt t k φφ= vi. )( ])exp[()exp()exp(BA AB t B A Bt At =+= vii. )( )ex p()ex p(11非奇异P P At P APt P --= 求状态转移矩阵)(t φ的常用方法: 拉氏变换法 =)(t φL -1])[(1--A sI (9.2) 级数展开法 ΛΛ++++ +=k k At t A k t A At I e ! 12122 (9.3) 齐次状态方程求解 )0()()(x t t x φ= (9.4) 非齐次状态方程式(9.1)求解 ?-+=t Bu t x t t x 0d )()()0()()(τττφφ (9.5) (5)传递函数矩阵及其实现 传递函数矩阵)(s G :输出向量拉氏变换式与输入向量拉氏变换式之间的传递关系 D B A sI C s G +-=-1)()( (9.6)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已知传递函数矩阵)(s G ,找一个系统},,,{D C B A 使式(9.6)成立,则将系统},,,{D C B A 称为)(s G 的一个实现。当系统阶数等于传递函数矩阵阶数时,称该系统为)(s G 的最小实现。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并不唯一。实现的常用标准形式有可控标准形实现、可观测标准形实现、对角形实现和约当形实现等。 (6)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及其求解 对式(9.1)表示的线性定常数连续系统进行离散化,导出的系统离散状态空间描述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绪论 1.空间分析概念 GIS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刘湘南等, 2008)。 2.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3.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空间分析的理论性和技术性 第二章GIS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 1.空间分析有哪些理论? 空间关系理论;地理空间认知理论;地理空间推论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 2.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 GIS空间关系主要分为顺序关系、度量关系和拓扑关系三大类型。 顺序关系描述目标在空间中的某种排序,主要是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如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度量关系是用某种度量空间中的度量来描述的目标间的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3.简述拓扑空间关系的特点?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 拓扑所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它们在图形被弯曲、拉大、缩小或任意的变形下保持不变,只要在变形过程中不使原来不同的点重合为同一个点,又不产生新点。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 拓扑关系表达的代表性模型:4元组模型、9元组模型、基于V oronoi图的V91模型、RCC模型、空间代数模型 4.简述方向空间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方向关系是顺序关系中的最主要的关系。方向关系的描述方式包括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两种。一般方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使用的是绝对方向关系参考。 ??Y(pi)=Y(qi) X(pi)>X(qi)九种方向关系:正东:restricted-east(pi,qi)5.简述距离关系的类型和计算方法? 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明氏距离P21 6.简述空间关系描述模型的评价准则? 一般从完备性、严密性、唯一性、通用性 空间关系表达是否是形式化的、无歧义的1. 2.表达的完备性 3.表达的可靠性

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解答_第四章知识讲解

第四章判别分析 4.1 简述欧几里得距离与马氏距离的区别和联系。 答:设p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两点X=和Y=。则欧几里得距离为 。欧几里得距离的局限有①在多元数据分析中,其度量不合理。②会受到实际问题中量纲的影响。 设X,Y是来自均值向量为,协方差为 的总体G中的p维样本。则马氏距离为D(X,Y)= 。当 即单位阵时, D(X,Y)==即欧几里得距离。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欧几里得距离是马氏距离的特殊情况,马氏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的推广。 4.2 试述判别分析的实质。

答:判别分析就是希望利用已经测得的变量数据,找出一种判别函数,使得这一函数具有某种最优性质,能把属于不同类别的样本点尽可能地区别开来。设R1,R2,…,Rk 是p 维空 间R p 的k 个子集,如果它们互不相交,且它们的和集为,则称为的一 个划分。判别分析问题实质上就是在某种意义上,以最优的性质对p 维空间构造一个“划 分”,这个“划分”就构成了一个判别规则。 4.3 简述距离判别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答:距离判别问题分为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和②多个总体的判别问题。其基本思想都是分别计算样本与各个总体的距离(马氏距离),将距离近的判别为一类。 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 设有协方差矩阵∑相等的两个总体G 1和G 2,其均值分别是μ1和μ 2,对于一个新的样品X , 要判断它来自哪个总体。计算新样品X 到两个总体的马氏距离D 2(X ,G 1)和D 2 (X ,G 2),则 X ,D 2 (X ,G 1) D 2(X ,G 2) X ,D 2(X ,G 1)> D 2 (X ,G 2, 具体分析, 2212(,)(,) D G D G -X X 111122111111 111222********* ()()()() 2(2)2()-----------''=-----''''''=-+--+'''=-+-X μΣX μX μΣX μX ΣX X ΣμμΣμX ΣX X ΣμμΣμX ΣμμμΣμμΣμ11211212112122()()()2() 22()2() ---''=-++-' +? ?=--- ?? ?''=--=--X ΣμμμμΣμμμμX ΣμμX μααX μ 记()()W '=-X αX μ 则判别规则为

空间分析复习重点

空间分析复习重点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空间分析的概念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包括空间数据操作、空间数据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空间建模。空间数据的类型空间点数据、空间线数据、空间面数据、地统计数据 属性数据的类型名义量、次序量、间隔量、比率量 属性:与空间数据库中一个独立对象(记录)关联的数据项。属性已成为描述一个位置任何可记录特征或性质的术语。 空间统计分析陷阱1)空间自相关:“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是空间相关的,距离近的空间相关性大。空间自相关破坏了经典统计当中的样本独立性假设。避免空间自相关所用的方法称为空间回归模型。2)可变面元问题MAUP:随面积单元定义的不同而变化的问题,就是可变面元问题。其类型分为:①尺度效应:当空间数据经聚合而改变其单元面积的大小、形状和方向时,分析结果也随之变化的现象。②区划效应: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变化的现象。3)边界效应:边界效应指分析中由于实体向一个或多个边界近似时出现的误差。 生态谬误在同一粒度或聚合水平上,由于聚合方式的不同或划区方案的不同导致的分析结果的变化。(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 空间数据的性质空间数据与一般的属性数据相比具有特殊的性质如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以及有尺度变化等引起的MAUP效应等。一阶效应:大尺度的趋势,描述某个参数的总体变化性;二阶效应:局部效应,描述空间上邻近位置上的数值相互趋同的倾向。 空间依赖性:空间上距离相近的地理事物的相似性比距离远的事物的相似性大。空间异质性:也叫空间非稳定性,意味着功能形式和参数在所研究的区域的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区域的局部,其变化是一致的。

状态空间分析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状态空间法分析及其应用的特点 摘要 基于为寻求便于分析系统的性能的相应状态变量以及探究状态空间变量线性变换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来阐述状态空间分析法的特点。通过应用状态空间法到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隔震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中来进一步阐述其特点,将结构控制理论中的结构状态空间法应用到该复合支座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中。建立了普通框架、安装叠层橡胶支座和安装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框架的结构状态方程,应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建立结构仿真模型,得出不同条件下框架结构的时程反应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能很好地改变结构的隔震效果,应用状态空间法进行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简单准确。 关键词:系统、传递函数、线性变换、状态空间变量

一、引言 状态空间分析从实质上说并不是什么新颖的东西,其关键思想起源予19世纪到拉格朗日、哈密顿等人在研究经典力学时提出的广义坐标与变分法。当然,由高斯等人奠定的古典概率、估计理论以及线性代数等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上世纪40年代以来,布利斯、庞德里亚金和别尔曼关于极大值原理,卡尔曼、布西与巴丁等人提出的卡尔曼滤波理论,以及许许多多的学者完成的并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积累起来却对算法及分析结果产生了决定性意义的贡献。这些便是状态空间方法发展的历史概况。状态空间分析是对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变分法、随机过程以及控制理论等应用数学各学科的综台。对动态系统的性能分析,特别是对扰动的响应、稳定性的特性、估计与误差分析以及对控制律的设计及性能评估,这些便构成状态空间分析的内容。这主要表现在利用向量、矩阵等一整套数学符合,把大量资料加以整理与综合,形成了观念上统一的体系——60年代中期之后出现了现代控制理论。 状态空间分析随着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维数的增加(其中包括坐标、敏感器、执行机构以及其它装置的数量)而越发显得重要。另一方面亦由于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完善,特别在可靠性及用户接口方面的改善与进展,使得计算工作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易于进行,使状态空间分析越发显得有生命力。它具有的特性使得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在只局限于输入量、输出量和误差量,为提高系统性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加之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设计及实时控制,因而可以应用于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以及随机过程等。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空间分析复习要点整理

1、请介绍国内外的某个空间分析研究组的研究工作,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什么是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郭仁忠, 1997)。 3、分别从理论、算法和应用三个方面介绍空间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 空间分析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空间关系理论、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推理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等。 空间分析的方法包括: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三维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属性数据的空间统计方法。 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领域有:卫生健康、水利、城市管理、地质灾害、交通、电力、环保、气候变化等领域。 4、请分别介绍地理学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 第一语言为文字,第二语言为地图,第三语为GIS。 5、简述空间分析的第一个著名应用(霍乱病发病原因分析)如何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完成具 体应用? 1854年8月到9月,英国伦敦霍乱病流行,政府始终找不到患者的发病原因,后来斯诺博士在绘有霍乱流行地区所有道路、房屋、饮用水机井等内容的1:6500的城区地图上,标出了每个霍乱病死者的居住位置,发现死者都集中在饮用布洛多斯托井水的地区和周围,从而得出发病原因为死者饮用了利用“布洛多斯托水泵吸水的井水。 6、简述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系: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地位与作用: 1、空间分析是GIS的理论核心。空间分析作为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分支,是提升GIS的理论性的重要突破口。 2、空间分析是GIS的功能核心。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为空间分析提供数据基础,而空间数据的描述是空间分析结果的表达。 7、简述空间分析与空间应用模型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应用模型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补充了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分析是基本的、解决一般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空间模型是复杂(合)的、解决专门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两者应该区别开来。 8、拓扑空间关系和拓扑变换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 拓扑变换是指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的情况下,对图形进行的弯曲、拉伸、缩小等任意变形。 9、简述V9I模型及其特点? 用空间目标的Voronoi区域作为其外部,对原9元组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一种基于Voronoi 的新9元组模型,简称为V9I模型。 V9I模型既考虑了空间实体的内部和边界,又将Voronoi区域看作一个整体,能够克服原9元组模型的一些缺点,包括无法区分相离关系、难以计算目标的补等。 10、Voronoi图 Voronoi图:又叫泰森多边形或Dirichelet图,它由一组连接两邻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组成的连续多边形组成。N个在平面上有区别的点,按照最邻近原则划分平面;每个点与它的最近邻区域相关联。

GIS空间分析复习总结

第一早 空间分析概念:GIS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 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 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与作用: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也是核心功能,是GIS领域的理 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分支,是提升GIS的理论性十分重要的突破口,空间 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第■早 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空间关系理论,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推理理论,空间数据模型理论, 地理信息机理理论,地理信息不确定性理论 空间关系分类:顺序关系:主要指目标间的方向关系, 度量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拓扑关系: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 度量关系对空间数据的约束最强烈;顺序关系次之;拓扑关系最弱。 空间度量关系:分为定量度量(空间指标量算,距离度量)和定性度量 定量度量空间关系分析包括空间指标量算(距离、面积、坡度、人口密度等)和距离度量 (距离)两大类 拓扑空间关系: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 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方向空间关系:源目标相对于参考目标的顺序关系(方位) 度量空间关系描述: 欧氏距离:直线距离d(A B) = x j -x22■ M - y2)2 切比雪夫距离:最大距离d(A B) = max(|X j「x2 I M「y2 I) 马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垂直距离 大地测量距离:即球面上两点间的大圆距离 曼哈顿距离:纬度差加上经度差 拓扑空间关系描述: 4元组模型:该模型将简单空间实体看作是边界点和内部点。构成的集合,4元组模型为由 两个简单空间实体点集的边界与边界的交集、边界与内部的交集、内部与边界的交集、内部 与内部的交集构成的2X 2矩阵。 9元组模型:9元组在4元组的基础上,在空间描述框架中引入空间实体的“补”的概念,将空间目标A表示为边界、内部和外部三个部分的集合。通过比较目标A与 B的边界、内部、外部之交集(空或非空),分析确定A、B间的空间拓扑关系。 V9I模型:针对9元组模型中“补”的概念存在的重叠太大、空间实体定义方面的不足、不能描述空间邻近关系等缺陷。 陈军等用Voronoi多边形取代9元组中的“补”重新定义9元组模型,并将其

状态空间分解法计算公式分析

同批工件间同时到达的耦合关系? 工件本来是一个个到达,如C-C+1-C+2,但考虑为批次同时到达,C 可以直接到C+2; 基于更新过程的关键更新定理,将小车与B2、B4间的耦合关系用节点间的批量到达速率、批量离开速率变化替代?B2的输出与B4的输入之间相互依赖 节点二: 两次小车装载之间通常会有多个工件到达B2,在小车两次到达的间隔中B2内的工件数量曲线是单调非减的。因此,实际上小车回到B2时B2拥有的工件数量的期望(锯齿的上尖点)远远比稳态后(稳态后不变,中间水平线)计算的期望要大 节点四: 实际上小车来到B4时B4拥有的工件数量的期望远远比稳态后计算的期望要小,当小车容量C 越大、小车速度越慢(保持当量运载能力不变)的时候这个偏差越明显,这样将提高小车由于阻塞停留在B4处的计算概率(实际堵塞概率比计算值要小),降低前环节的处理能力。 平均在制品数量: ()()()() ()121112223331122334444444441112123 ,,,01 01 11 11C 4,,201 1 WIP=; N N C S w b S w b S w b b w b w b w N i S w b S w b w w P w P w P w P w P N +======+===?+?+?+?+?∑∑∑∑∑∑∑ ∑∑ 第4项改为乘以W4;第五项(节点四在制品数期望)就是小车阻塞的概率乘以节点4的个数 (N4+1) 状态之间的转换速率:存在概率路径,则用概率路径乘以速率,不存在概率路径,则直接用速率。实际上概率路径之和一定=1 1 i b =-0 i b =1 i b =2 i b = B2 B4 节点3:2C+2个状态对应2C+2个方程 右边第一项:上标为W3,漏了V ,第二项是只可能是从小车上只有一个变为空车返回状态

空间分析复习重点

空间分析复习重点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空间分析的概念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包括空间数据操作、空间数据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空间建模。空间数据的类型空间点数据、空间线数据、空间面数据、地统计数据 属性数据的类型名义量、次序量、间隔量、比率量 属性:与空间数据库中一个独立对象(记录)关联的数据项。属性已成为描述一个位置任何可记录特征或性质的术语。 空间统计分析陷阱1)空间自相关:“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是空间相关的,距离近的空间相关性大。空间自相关破坏了经典统计当中的样本独立性假设。避免空间自相关所用的方法称为空间回归模型。2)可变面元问题MAUP:随面积单元定义的不同而变化的问题,就是可变面元问题。其类型分为:①尺度效应:当空间数据经聚合而改变其单元面积的大小、形状和方向时,分析结果也随之变化的现象。②区划效应: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变化的现象。3)边界效应:边界效应指分析中由于实体向一个或多个边界近似时出现的误差。 生态谬误在同一粒度或聚合水平上,由于聚合方式的不同或划区方案的不同导致的分析结果的变化。(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 空间数据的性质空间数据与一般的属性数据相比具有特殊的性质如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以及有尺度变化等引起的MAUP效应等。一阶效应:大尺度的趋势,描述某个参数的总体变化性;二阶效应:局部效应,描述空间上邻近位置上的数值相互趋同的倾向。 空间依赖性:空间上距离相近的地理事物的相似性比距离远的事物的相似性大。空间异质性:也叫空间非稳定性,意味着功能形式和参数在所研究的区域的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区域的局部,其变化是一致的。

第四章 SPSS基本统计分析

第四章 SPSS基本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做好这第一步是下面进行正确统计推断的先决条件。SPSS的许多模块均可完成描述性分析,但专门为该目的而设计的几个模块则集中在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中,包括: ●Frequencies:频数分析过程,特色是产生频数表(主要针对分类变量) ●Descriptives:数据描述过程,进行一般性的统计描述(主要针对数值型变量) ●Explore:数据探察过程,用于对数据概况不清时的探索性分析 ●Crosstabs:多维频数分布交叉表分析(列联表分析) ●Ratio statistics:比率分析 4.1 频数分析 4.1.1 频数分析的目的和基本任务 1、目的 基本统计分析往往从频数分析开始。通过频数分析能够了解变量取值的状况,对把握数据的分布特征是非常有用的。 2、基本任务 (1)频数分析的第一个基本任务是编制频数分布表。 ●频数(Frequency):即变量值落在某个区间(或某个类别)中的次数 ●百分比(Percent):即各频数占总样本数的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Valid Percent):即各频数占有效样本数的百分比,这里有效样本数 =总样本-缺失样本数 ●累计百分比(Cumulative Percent):即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的结果。最终取值 为100。 (2)频数分析的第二个任务是绘制统计图 ●条形图(Bar Chart):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频数分布变化的图形, 适用于定序和定类变量的分析。 ●饼图(Pie Chart):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频数百分比变化的图形,以利 于研究事物内在结构组成等问题。 ●直方图(Histograms):用矩形的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变化的图形,适用于定距型 变量的分析。 注:变量的计量尺度: a 定类(Category Scale):只能计次 b 定序(Ordinal Scale):计次、排序 c 定距(Interval Scale):计次、排序、加减 d 定比(Ratio Scale):计次、排序、加减、乘除 4.1.2 频数分析的基本操作 ●(1)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 ●(2)将若干频数分析变量选择到Variable(s)框中。 ●(3)单击Chart按钮选择绘制统计图形,在Chart Values框中选择条形图中纵坐标(或 饼图中扇形面积)的含义,其中Frequencies表示频数;Percentages表示百分比。

空间分析与应用复习题

《空间分析与应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空间分析:是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2、空间聚类分析:是将地理空间实体或地理单元集合依照某种相似性度量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类似地理空间实体或地理单元组成的多个类或簇的过程。类中实体或单元彼此间具有较高相似性,类间实体或单元具有较大差异性。 3、坡长:是指在地面上一点沿水流方向到其流向起点间的最大地面距离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因子,水力侵蚀的强度依据坡长来决定,坡面越长,汇集的流量越大,侵蚀力就越强。 4、平面曲率:是过地面上某点的水平面沿水平方向切地形表面所得到曲线在该点的曲率值,它描述的是地表曲面沿水平方向的弯曲、变化情况。 5、地表粗糙度:反映地表的起伏变化和侵蚀程度的指标, 一般定义为地表单元的曲面面积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公式: R = S曲面/S水平,实际应用中, 当分析窗口为3*3时, 可采用近似公式求解: R = 1/cos(S),其中 S-坡度。 6、地理空间分析:是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7、地理空间认知:是指在在日常生活中,人类如何逐步理解地理空间,进行地理分析和决策,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的知觉、编码、存储、以及和解码等一系列心理过程。 8、图论中的路径:一个图的路径是顶点vi和边ei的交替序列μ= v0e1v1e2…vn-1envn如果v0 = vn,称路径是闭合的,否则称为开的;路径中边的数据称为路径的长;若路径μ的边e1,e2…en均不同,则μ称为链;若它的所有顶点都不同,称为路;一条闭合的路称为回路。 9、增广链:设f是一个可行流,μ是从vs到vt的一条链,若μ满足前向弧都是非饱和弧,反向弧都是都是非零流弧,则称μ是(可行流f的)一条增广链。 10、坡度变率:是地面坡度在微分空间的变化率,是依据坡度的求算原理,在所提取的坡度值的基础上对地面每一点再求一次坡度,即坡度之坡度(Slope of Slope,简称SOS)。坡度是地面高程的变化率的求解,因此,坡度变率表征了地面高程相对于水平面变化的二阶导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反映剖面曲率信息。 11、地表切割深度:地面某点的邻域范围的平均高程与该点邻域范围内的最小高程的差。公式:Di = Hmean –Hmin 。其作用是反映地表被侵蚀切割的情况, 是研究水土流失及地表侵蚀发育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12、空间聚类分析的概念:是将地理空间实体或地理单元集合依照某种相似性度量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类似地理空间实体或地理单元组成的多个类或簇的过程。类中实体或单元彼此间具有较高相似性,类间实体或单元具有较大差异性。 13、图论中的树:设T是一个(p,q)图,若T是一个树,则q=p-1;设T是一棵树,如在T中的任何两个不相邻的顶点连一条边e,则T+e恰有一条回路;设G是一个(p,q)图,若G是联通的,且q=p-1,则G 是一棵树 14、图论中的生成树:如果T是连通图G的一个生成子图而且是一棵树,则称T是G的一颗生成树,或称支撑树;一个图的生成树是联通这个图全部顶点的最少边的集合,是极小连通图。

GIS空间分析复习资料提纲及标准答案

空间分析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要求:基本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做名词解释) 1、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2、空间数据模型:以计算机能够接受和处理的数据形式,为了反映空间实体的某些结构特性和行为功能,按一定的方案建立起来的数据逻辑组织方式,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3、叠置分析: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同一数学基础、不同信息表达的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的图形或数据文件进行叠加,根据各类要素与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或多边形属性建立多重属性组合的新图层,并对那些结构和属性上既互相重叠,又互相联系的多种现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或者对反映不同时期同一地理现象的多边形图形进行多时相系列分析,从而深入揭示各种现象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4、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5、缓冲区分析:即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包括点缓冲区、线缓冲区、面缓冲区等。 6、最佳路径分析:也称最优路径分析,以最短路径分析为主,一直是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交通工程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这里“最佳”包含很多含义,不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是成本最少、耗费时间最短、资源流量(容量)最大、线路利用率最高等标准。 7、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指在为采样点估计一个变量值的过程,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它包括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前者是通过已知点的数据计算同一区域内其他未知点的数据,后者则是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求未知区域的数据。 8、空间量算:即空间量测与计算,是指对GIS数据库中各种空间目标的基本参数进行量算与分析,如空间目标的位置、距离、周长、面积、体积、曲率、空间形态以及空间分布等,空间量算是GIS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手段,所获得的基本空间参数是进行复杂空间分析、模拟与决策制定的基础。 9、克里金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是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在半变异函数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有限区域内的区域变化量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不仅考虑了待估点与参估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各参估点间的空间相关性,根据样本空间位置不同、样本间相关程度的不同,对每个参估点赋予不同的权,进行滑动加权平均,以估计待估点的属性值。 二、分析类(要求:重点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结合本专业研究方向做比较详细的阐述) 1、空间数据模型的分类? 答:分为三类: ①场模型:用于表述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被看作是连续变化的现象; ②要素模型:有时也称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③网络模型:一种某一数据记录可与任意其他多个数据记录建立联系的有向图结构的数据模型,可 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