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元宵节习俗介绍-范文

客家人元宵节习俗介绍-范文
客家人元宵节习俗介绍-范文

客家人元宵节习俗介绍

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元宵节庆民俗活动,是闽西客家地区数百年来的一种文化积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客家人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1:迎古事

“迎古事”也是重要项目。“古事”是以孩童化妆成各种古

代人物固定在铁架上抬着巡游。最著名的是连城罗坊“走古事”。它的特点是规模大和有浓厚的竞技性。一棚古事需壮年男子80

余人,轮流一次18人扛抬奔跑。正月十五日上午在陆上抬着竟

跑后,下午又到河水中逆水抬着竟跑,两岸人山人海,在锣鼓、鞭炮、响铳和呐喊声中你追我赶,紧张热烈、撼人心魄,被媒体喻为“客家山村狂欢节”。长汀、永定等县一些乡镇,也多有这种“迎古事”活动,但只是抬着巡游,没有赛跑竞技;还有一种

是“龙载古事”。即头尾是龙头、龙尾,中间节节龙身上坐着扮成各种古装人物的孩童,由数十人抬着巡游;连城城溪村还有骑

在“马”上的“马上古事”;近年在永定坎市、大溪、抚市、陈

东等地又出现了将古事铁架安在板车或汽车上的“车载古事”。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2:闹花灯

“闹花灯”是汉民族最传统的元宵民俗活动,但闽西客家地

区除了常见的在街头房舍悬挂或固定场所展示的花灯外,还有自己独特的闹花灯方式。如连城芷溪的“出案花灯”,一株大花灯,

由近百个各式小花灯组成,造型十分复杂精致,一人擎着,正月初一便由数户人组合出游,到正月十一日“正日”全部花灯汇合出游,争奇斗艳,锣鼓鞭炮不绝于耳,庞大队伍从村头到村尾长达数里,气氛恢宏;再一是永定抚市正月十三至十七日的“故事

花灯”。“故事”由青少年男女扮演,以轿子抬着,随队而行的是花篮灯、采茶灯、鲤鱼灯、狮象灯、蝙蝠灯、龙灯等,也是一路锣鼓、十番、响铳、鞭炮,直到深夜放焰火、“烧架花”后结束;永定下洋的闹花灯完后,还各自将灯迎放到祖宗坟墓前,既

喻添丁,又尽现客家崇宗敬祖尽孝精神;连城坪上的“水上花灯”,则把各式花灯抬到祖祠前池塘里的木排上,四周坐着十番乐队演奏,二小伙撑着游池塘,灯光水影、乐声悠悠,引来岸上观者阵阵掌声,又具另一番风味。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3:舞龙灯

闽西客家民间一如汉族的龙崇拜意识,元宵期间到处都有

“舞龙灯”,如去年仅永定坎市镇和高陂西陂村便集中了20余

条各式龙灯闹元宵。但闽西客家地区除平时所见一般的龙灯之外,还有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如著名的连城姑田游大龙,每节龙高达2米余、长达4米余。正月十五下午四时鸣铳三响,各户抬出“驳桥”,把节节龙身连接成一条长龙。有的达170余节,共长竟达700米,故有“天下第一龙”之称。游走于田野和村落间,家家以香案、火堆、鞭炮迎接,一路锣鼓喧天、铳声撼地,十分奇雄壮观。直至正月十六上午九时,在一庵庙前以一套仪式“烧

龙”。类似的元宵游大龙,连城的林坊、永定的抚市、坎市、陈东等一些乡镇也有,但规模不如姑田;另一种是上杭南阳等地的“花灯龙”。即前后是龙头和龙尾,龙身却是一块块长条木板上固定三至五盏各式花灯或插上花束,然后将木板首尾相连,扛着游行,在观赏龙灯气势的同时,还观赏五花八门的各色精致彩灯;连城北团、四堡的“拔龙”尤具特色。当龙灯游至人家门前时,户主燃放鞭炮并往龙身上丢去,迫使舞龙者闪躲致使龙腰互相推挤拉扯,整个龙身便扭成弯弯曲曲,恍如真龙,十分有趣;再一种是上杭庐丰、中都的秆龙,又称香灯。即以稻草紥制龙头、龙尾和节节龙身,上面插满香火,随着锣鼓点夜晚舞动时,如同点点流星汇成的银河,煞是好看。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4:打船灯

“打船灯”是闽西客家特有的节庆活动形式。闽粤边境的上杭、武平、永定多为双人船灯,闽赣边境的长汀、连城多为单人船灯。表演双人船灯时,一人藏身船舱以挎带扛起船灯,船头船尾一艄公、一艄婆,持桨边划船边行边说唱,接着表演各种船灯小戏;单人船灯船体较小无船篷,由演员一人挂在肩上,边划边唱边舞蹈。双人船灯队只一艘船,单人船灯队则多艘船同时表演;另一种是“船板灯”,如同众人抬着一艘龙舟,舟中坐着化妆的孩童,仅是抬着巡游。

此外,还有一些个别地方才独有的元宵民俗活动。如连城新泉和长汀涂坊等地以数万响长鞭炮盘圈在地板上组成各种图案

燃放的“烧炮”,连城隔田以舞青狮黄狮开始然后表演各式拳术和刀枪棍戟术的“天川胜会”,连城新泉每年立春日举行的“犁春牛”,永定坎市正月十五由长辈手执红布包裹、上书“早生贵子、白头偕老”的圆木棒对着当年新婚后生肩背辗打的“打新婚”,长汀童坊正月十四日十余青年抬着关公塑像在烂泥田里旋转冲撞卷起泥浆并互丢烂泥的“甩泥巴”,长汀四都鱼溪村以红绸扎紧的长竹打压石头的“打菩萨”,以及踩马灯、踩高跷、打狮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元宵节庆民俗活动,是闽西客家地区数百年来的一种文化积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客家人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成为客家传统精神得以世代传承的一种载体,是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之进行继承、发展与弘扬,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客家风情元宵节习俗之魁星点斗“正月里来闹元宵”。要说元宵节上哪儿看民俗活动最带劲,当数龙岩客家村:上杭游火龙;连城游大龙、走古事;永定坎市打新婚等等都是地道的百年民俗活动,意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添丁添财。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5:烧火龙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年头一个月圆之夜,它象征着幸福美满。元宵夜丰顺县埔寨烧火龙。有埔尾下(远和)、树德堂、二房(龙2条)。还有埔尾下、二房烧烟架各1架。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6:魁星点斗

魁星,客家民间信奉的神明。传说他聪明智慧,才气过人,

客家人把信奉魁星作为勉励后代崇尚知识、勤奋读书的传统习俗。

每年正月十五晌午,闽西抚市社前村热闹非凡,已有300多

年历史的古事花轿队伍绕村而游。在长达1公里的古事队伍前面,由本村一人装扮魁星坐在大轿上,手持斗笔;当队伍到达庵堂、

宗祠前,魁星用斗笔写上风调雨顺、四季发财、五谷丰登、万事如意之类的吉祥话。

古事花轿由众人簇拥,挨家挨户巡游,以庆贺旧岁丰收,祈

愿来年万事如意。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7:烧炮

闽西新泉乡有东南、西、北三个村,每逢正月十四,家家购1万至10万响鞭炮,用一块门板作垫,将爆竹圈成三角形,像一

面旗子,悬挂在屋前空坪上。次日凌晨1时许,村民用轿抬着"

三太祖师",举着狮、豹、龙、凤旗,敲锣打鼓,自北村、西村

至东南村游行一日。每到一家门前,村民就烧香点烛,拱手祭拜,燃放悬挂在屋前的鞭炮。只听一声声炸响,震耳欲聋,顷刻之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炮团"烧而非放,故名"烧炮",取一年大发吉利之兆。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8:游大龙

闽西姑田游大龙,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条龙从90节到150节不等,每节4米,

龙身直径70厘米左右,每节由5个青壮年轮流抬举游动,有“天下第一龙”之誉。

每年正月十三下午,大龙出游前,先由10多个人带上工具"查修龙路"。次日下午4时许,由长者以猪、鸡、鱼等供品祭拜龙头,乐队伴奏,神铳、礼炮齐鸣。祭拜完毕,龙头在一片爆竹声中起驾,开始出游,每一节龙身顺序跟随,到村外指定地点与龙头逐一连接。黄昏时分,一条十分壮观的大龙有如腾云驾雾,缓缓行游。龙游大地,百姓紧随,家家门前燃松明、点灯烛、摆果茶、放炮仗。

正月十六上午,焚烧龙身,但龙头、龙尾上的龙珠不能烧。抬龙板的人最后竞相往家里跑,谁先到家谁最吉利。至此,整个游大龙活动结束。

姑田游大龙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一条大龙有两百多节,每节由五个青壮年轮流抬举,而硕大龙头由三个人擎着,一个人前面看路,四个人用绳子从四方拉住,才可平稳前行。千米多长的大龙,蜿蜒于乡间村野,穿行于大街小巷,一路上男女老少趋之若骛,前后左右相随,所到之处,家家门前燃松香、点香烛、放爆竹,队伍浩浩荡荡,非常热闹。

上海元宵节传统习俗有什么

上海元宵节传统习俗有什么 上海元宵节的习俗1:走三桥 元宵夜,吴淞等地还有“走三桥〃风俗,妇女结伴相行,或拖儿携女,或挟持婴儿衣衫走过三座大桥,认为可实现一年保平安,求生贵子,祈祝幼儿祛病消灾等愿望。 沪地乡村亦有"卜流花〃旧习,炊前,用糯米或玉米等投入煮沸的锅水中,谷物爆开粉碎为末,是大好征兆!据说元宵之夜少女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此时,天空一轮明月、皎洁如玉,地上一片灯火,良辰美时,此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 上海元宵节的习俗2:挂望田灯、串马灯 上海农村农田里挂上一盏灯,称做“望田灯〃,预兆五谷丰登,讨个太平年成。吴淞一带店家挂跑马灯、鱼灯等,乡间各庙宴神,在庙门前立灯塔、架桥灯,饶有情趣。 夜里,高竹竿上挂红灯,走村儿童提彩灯,还有人玩“嘏火球,照田财〃。金山、松江地区元宵夜,有人在田间挥野火,有人把灯笼檐前挂。有人上街舞龙灯,有人出行“串马灯〃。 上海元宵节的习俗3:扛三姑娘 沪郊农家有元宵节“扛三姑娘〃“迎紫姑〃习俗。“紫姑〃俗称"坑三姑娘〃,是传说中的“厕神〃,即用一只淘米勢,勢上插一只银簪,由几个姑娘“通神〃邀请田角姑娘、场角姑娘、坑三姑娘等“三姑娘〃〃降神〃,或用淘勢或畚箕下缚一只筷,由二人扶着,让筷在木屑或糠粧上写字以卜雨水、年成及婚事等,多由妇女参加。询问吉凶祸福,是一种迷信活动。 老上海元宵节食俗

老上海乡村元宵节几段尘封的剪影:上海县农民元宵夜食南瓜、苦草、高粱圆子,黄、绿、红三色兆丰年;或做12只大圆子,用手指在圆子顶端掀出潭卬,蒸熟后看潭中积水多少,以卜当年每月雨水。 川沙居民元宵爱吃谢年的“收心馄饨〃,入夜,寺庙前高悬七层至九层红灯,农人手持火把走在田头“调火龙〃,唱:“花三担,稻六石,赤米绿豆收两石〃,祝祷丰收;他们还点燃田边茅草,俗称“炭茅柴〃。 南汇地方家家做高粱、糯米圆子,中午包馄饨,夜里,孩子们玩〃炭茅荡〃,举着火把绕着自家的田头边跑边喊一些祝愿自己家种的庄稼比别人好的话。宝山的桶形天灯别有情趣,点燃油灯,带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冉冉飘向深邃的夜空……奉贤元宵夜,农家点燃天香蜡烛,祥瑞之光可兆丰年。 此地做的汤圆大不同,花包形称“花包圆〃,稻堆形称“稻堆圆〃,寓意粮棉大丰收。崇明地方糯米茧团形状巧,两头大来中间小,元宵中午,包的馄饨叫“兜财〃,下午,用筷子插上茧团,放置田头,祈求丰收,叫作“斋田头〃。

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 节日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龙灯

校园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

校园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 元宵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校园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必须做好活动的准备,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更好地亲身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1.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3.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5.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开学后举办猜灯谜活动;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助)准备好灯谜(也可使用学生准备好的灯谜),并到总务处领小奖品,让学生猜谜底,猜对者发给小奖品。

元宵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元宵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追溯元宵节的历史,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早在西汉时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开始。而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则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元宵节风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此风俗更是盛极一时。 三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一、观灯,猜灯谜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花灯上悬有谜语,供人猜射,流传甚广。 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而山西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则是挂花灯,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 广东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 二、吃元宵 元宵是元宵节必备的食物,不论南北,不过南北叫法上有区别而已。但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都是各地元宵节的重要风俗之一。 三、舞龙灯 舞龙灯,也称龙舞。在古人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古人希冀得到龙的庇佑,舞龙灯也就成了一项元宵节的活动。 四、踩高跷、舞狮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舞狮,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五、划旱船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相传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 六、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七、逐鼠 主要是旧时养蚕人家进行,据说人们在正月十五熬好粥,放到老鼠出没的'地方,边放嘴里还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八、送孩儿灯 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灯”与“丁”谐音)。 九、迎紫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十、走百病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十一、偷菜 台湾,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菜。 贵州某些地方也有类似习俗。 四川元宵节的“偷”范围更广,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 此外,不少地方还有一些颇具地方色彩的活动。 放焰火,文艺踩街,是山西元宵节的必备。

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_

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2016年元宵节快到了,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圆月夜,象征喜庆团圆,这个传统的节日有的地方叫又称为元夕、元夜,或上元节。 元宵节的风俗很多,无论从活动还是饮食,都具有非常独特的节日气息。吃元宵象征新年全家团团圆圆;赏花灯热闹喜庆,五彩斑斓;猜灯谜趣味多多,广为流传;游龙舞狮技艺高超,锣鼓喧天;百戏歌舞壮观好看,喜庆热闹……除了这些传统的元宵节节目,很多地方还有独具特色的趣味风俗。 来看几个春节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度百厄,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放桔灯 “放桔灯”的风俗,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传说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康王赵构从海上逃走。逃到台州章安,寄宿在祥符寺中。那天正是正月十五,晚上他登金鳌山观海,忽见椒江上无数灯火,如流星飘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在纺罗伞盖的簇拥下,到江边观看。侍从告诉他,这是澄江上漂下来的桔灯。赵构十分高兴地说:“肤看京中的鳌山灯,也没有这么有趣啊!”他要侍从们跟着凑热闹,买了两船桔子,取出桔肉让大家吃了,留下桔壳制作桔灯,放在江上漂浮,玩了个通宵。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偷青节 和偷菜节类似,四川、广东、海南等地都有“偷青”的习俗,在元宵节的晚上可以去偷一点别人菜园里的蔬菜。据说,如果偷菜挨菜园主人诅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则寓意“生财”,有萝卜菜头则寓意“彩头”,有青葱则寓意“人聪明”,有大蒜则寓意“好打算”。宵夜偷青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送瘟船 送瘟船是福建清流县城群众在每年元宵节之夜的一种驱邪逐瘟的活动。是夜,暮色初合,县城东门桥边聚集着众多的男男女女。在岸边泊着一艘用薄木板钉成的船,船的周围用薄薄的竹片扎成船舱,外面再糊上红红绿绿的色纸。船舱四壁

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这也是人们用来消灾祈健康的一种活动。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在元宵节之夜,很多妇女就会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就样就能祛病延年。元宵节这天单身的朋友利于多走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情感运势。 捏生肖 捏生肖是山东荣城的风俗习惯。一般以黄豆细面作材料,生肖的姿态可以即兴发挥,只是都要配上一些蔬菜的种子和叶子,象征“五谷丰登”。生肖背上都背一个灯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缠着棉絮的小棍儿,俗称为“要捻”。到元宵夜盛在盘子里一齐点燃,大家围着观看,希望爆出灯花,灯花越大越吉利,预示来

年大丰收。并且,谁的生肖灯燃得时间最长,就预示着新的一年将鸿运当头、健康平安。 元宵节的起源和来历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

2021元宵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2021元宵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元宵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1 一、设计考虑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随同大家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经过查询、欣赏、学习和扮演等不一样方式的活动,大学生不只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习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能够经过本身的参加和体现,进一步取得对节日气氛的体会,获取多方面的经历: ①阴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很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厚的习俗习气。 ④“元宵”标志着“团圆”,它有不一样的品种和滋味。 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大家带来了喜气和欢喜。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方针 小班首要方针 (1)晓得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开始了解元宵节大家的活动和格外的食物——元宵; (2)愉快地参加元宵节各种活动,感触节日的高兴气氛。 中班首要方针 (1)晓得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

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触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同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高兴大班首要方针 (1)尝试经过多种路径取得元宵节的相关经历,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习气; (2) 积极参加“闹元宵”的预备和庆祝作业,在和老师、火伴一同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触团圆的含义 三、活动施行概略 活动称号: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方式: 活动时间:20_年3月5日下午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预备:校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主张: 1.欣赏花灯展,赏识花灯的外形、颜色、图画。 2.沟通对灯谜的认知经历,丰厚对灯谜由来、品种和构造的认识。 3.积极参加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恰当的奖赏。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1)师幼共同安置“秀丽的花灯展”,悬挂儿童购买或参加克己的花灯; (2)搜集儿童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相片,安置主题墙饰; (3)在家长园地贴出“致家长的信”,介绍主题活动的设想和配合事

元宵节的点灯习俗

元宵节的点灯习俗 篇一: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 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及文化功能 李成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教授 摘要:本文从古代文学和元宵节民俗文化关系的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祭祀、走桥、张灯、燃灯、观灯、舞灯、猜灯谜等元宵风俗事象,及其元宵节习俗的文化内涵,揭示古代文学中元宵节习俗所体现的文学意义、审美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以及其促进当代年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元宵节古代文学民俗审美文化价值 民俗文化是历代文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古代作家从节日民俗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了各种载体的文学作品,并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影响着历代读者,成为人文精神的载体。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丰富多彩而且就有多方面的文化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 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是年俗春节后大地回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年俗文化春节后的又一个庆祝活动和情感释放狂欢的高潮。沉浸在在喜庆氛围中的人们又团聚在一起共同欢庆,亦称为元夕、上元节,因为这天的食俗是吃“元”宵,故称为元宵节,寓意和象征团园。

节日中人们喜欢张灯结彩庆祝,故又称为“灯节”。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有诗词曲赋和戏曲小说等各种艺术形式对于元宵节的习俗进行了多方位的的艺术描绘,形象的反映了古代人民元宵节日的习俗和人文情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民俗文化与古代文学的角度较为全面的考察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是具有理论价值和民俗学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元宵节习俗的发展历程 云:“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唐欧阳询主编的卷四:“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由此可见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祭祀太一天神,祀神、走桥、张灯等元宵风俗事象。 晋代元宵节己有张灯现象,卷八十引晋习凿齿诗云:“煌煌闲夜灯,修修树间亮。灯随风炜烨,风与灯升降。”描写灯笼挂在树间,随风摇曳,即元宵节的“火树银花”,梁简文帝中说:“何解冻嘉月,值萱荚盛开。草含春而色动,云飞彩以偕来。南油俱满,西漆争燃。”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萱荚是传说中的一种瑞草,从每月初一开始,日长一叶,长至十五日则止。从十六日开始,日落一叶,到三十日落光。所以“值萱荚之盛开”指十五日。梁代元宵张灯的描述。梁代文学家萧纲,即南朝梁简文帝有、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国皇帝陈后主有、隋场帝有。由这些帝王诗可知在隋代以前元宵张灯主要是皇家贵族的雅习。

元宵节习俗故事阅读

元宵节习俗故事阅读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在这一天,孩子们都跑去看耍龙灯和舞狮,在人群中蹦蹦跳跳;姐姐妹妹拉着手一起去观灯,拍了不少美景;哥哥弟弟在一盏盏灯前驻足思考,竞猜灯谜;父亲母亲在家做花灯,其乐融融;最后,一家人再聚一堂,喝下一碗暖暖的汤圆。 元宵节的传统至今每一年都还在延续,那么这些传统又从何而来呢?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的唯一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 当晚,城门大开,宫外灯火通明直通进宫内,元宵姑娘因此终于见到家人。此后,每到正月十五,为了保平安,便形成了吃元宵的风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节日的佛教礼仪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 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

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完整

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 最新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2017篇一: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展现森达员工风采,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欢度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一次庆元宵猜灯谜文化活动,拟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猜灯谜、庆元宵 二、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农历正月十五)晚6:00 三、活动地点:一楼同仁厅会议室 四、活动准备: 1、2月17日前,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各种灯谜,准备奖励员工的小礼品。 2、场地布置:2月11日上午,设备科协助人力资源部,悬挂好元宵节灯笼;下午下班前在会议室四周拉上红丝带,将灯谜吊在上面;活动期间播放节日音乐,渲染气氛。 3、2月11日晚,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猜谜活动,包括人员通知,谜底核对、奖品发放及宣传拍摄等;保卫科负责维持活动期间的秩序。 五、活动规则: 1、猜谜活动,必须是现场猜谜,不得将谜面揭下带走。 2、每个猜谜者猜一个灯谜,必须先到指定兑奖处核对谜底,确认无误后,由巡视人员取下谜面交兑奖处,猜谜者进行登记,填写所猜中谜面题号、谜底、本人

姓名、部门或车间之后,方可领取奖品。 3、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参与活动,每人次限猜一条。 4、谜语共200条: 第1-60条灯谜到一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61-120条灯谜到二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121-200条灯谜到三号兑奖桌核对答案。 5、奖项设置: 共设置奖品200份,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奖品兑完,活动结束。 六、活动注意事项: 1、猜谜要有秩序,不要大声喧哗。 2、谜底猜出后,员工只需把谜面题号记住,到指定兑奖处核对答案,不能将谜面取下。 3、对答案要排队守秩序,违反者取消猜谜资格。 七、活动费用预算: 1、元宵小灯笼20只,5元 20=100元 2、红丝带两盘,15元 2=30元 3、礼品200份,4元 200=800元 合计费用:约1000元左右。 最新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2017篇二: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 2、能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欢迎查阅!元宵节的传统习俗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2、观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3、情人节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元宵节其他地方的习俗1、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2、淄博市淄川区的元宵节

临水人家多放河灯。泰安市宁阳县的元宵送灯至祖坟。滨州市博兴县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日照市莒(jǔ)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3、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元宵节十二个风俗习惯(1)吃元宵:始于宋代“元宵”作为食品,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食俗。吃元宵的风俗始于宋代,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核桃仁、果仁、枣泥等食物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2)赏花灯:早前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形成了元宵放灯的习俗,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而到了清代,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并一直延续到今天。(3)猜灯谜:独特的民俗文化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4)耍龙灯:民间娱乐活动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5)舞狮:能驱邪镇妖古人认为舞狮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节日里舞狮的习俗。在漫长的发张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6)送孩儿灯:以求添丁简称送灯,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最新范文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篇一:客家人元宵节风俗习惯 客家人元宵节风俗习惯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客家民间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更是一年中各种民间文艺活动最集中、最丰富多彩的一个节日。在客家地区,闹元宵的习俗也由来已久,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客家人的习惯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地方的特色。如客家人的游大龙、“古事”、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活动起源于中原。 客家人是过了元宵节、吃了汤圆以后,就要送回家过年的亲人出远门,表示祝愿亲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来团圆。在元宵节或早三几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厅的梁上悬挂大红灯笼,并请亲朋好友前来喝酒祝贺,期间户主抱来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向先祖神位参拜,接着参拜长辈,长辈给“利市”表示祝愿,完毕后众人开怀畅饮。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一般是一个儿子挂一个灯笼,哪个围屋挂的灯笼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兴旺。 江西赣州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在元宵节更是别有一番景象,人们用游彩龙、傩舞、唱戏、放添丁炮、舞灯火等方式来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国泰民安。梅州地方的元宵节节庆有迎锣鼓、烧“烟架”、“火龙”,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传统民俗表演。丰顺县埔寨镇元宵之夜以迎锣鼓、烧“烟架”、“火龙”而饮誉海内外。 闽西客家元宵节节庆形式最有代表性的是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等。姑田游大龙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正月十五元宵夜,两百多节、千米长的大龙,蜿蜒于姑田乡间村落,穿行于大街小巷,腾挪起伏,活灵活现;所到之处,家家门前点香烛、摆果茶、放爆竹,迎接”龙游大地,喜到人间”的场面热闹非凡。罗坊走古事是以宗族为单位,以族或以房为一棚古事,每棚古事挑选两名十岁左右的俊童,按戏曲装扮,化装脸谱,身着戏袍,一名扮主角坐上顶,一名扮护将坐轿台。永定县抚市镇“走古事”中常见的故事有魁星点灯、桃园三结义、五虎将、六国拜相、七仙女下凡、八仙过海等。闽西客家元宵节集中 反映了汉民族和畲、黎、瑶族等文化融合而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庆典,它具有原生性、人文性、质朴性、性,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一些个别地方才独有的元宵民俗活动,大家一起欣赏下。 魁星点斗 魁星,客家民间信奉的神明。传说他聪明智慧,才气过人,客家人把信奉魁星作为勉励后代崇尚知识、勤奋读书的传统习俗。 闽西新泉乡烧炮 闽西新泉乡有东南、西、北三个村,每逢正月十四,家家购1万至10万响鞭炮,用一块门板作垫,将爆竹圈成三角形,像一面旗子,悬挂在

公司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

公司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 公司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1 一、活动主题 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业主和员工的生活,增进业主与业主,业主与物业公司的情感交流;体验过节的热闹与欢乐的气氛。 二、活动地点 XX物业公司前XX小区 三、活动时间 正月十五 四、活动负责人 XXX 五、参加人员 各小区业主及公司员工 六、活动安排及布置 1、场地布置:在亭子四周绑上铁丝,将灯谜吊在上面。 2、准备各种奖品。 3、配置节日音乐并拍照留念。 七、猜灯谜活动说明 悬挂300条灯谜;在XX苑悬挂200条灯谜;灯谜按照难易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猜对灯谜后按照三个等级兑换不同的奖品。第1-100条灯谜到1号桌对答案;第101-200条灯谜到2号桌对答案;第

201-300条灯谜到3号桌对答案。 八、兑奖原则 每猜中一灯谜获得一份奖品,猜灯谜者在兑奖处确认答案正确后才能亲自取下灯谜谜题交给兑奖处并填写谜底及签名后方可领取奖品。 九、活动注意事项 1、猜谜要有秩序,不要大声喧哗。 2、谜底未猜中,不得将谜语取下来。 3、对答案要排队守秩序,违反者取消猜谜资格。 公司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2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展现员工风采,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欢度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由制造组织一次“浓情元宵”文化活动,拟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猜灯谜、庆元宵 二、活动时间:20xx年x月xx日晚6:00 三、活动地点:娱乐室及篮球场 四、活动准备: 1、x月xx日前,各车间文员负责收集各种灯谜,总数量400条,负责人:王力宏。 2、场地布置:3月5日上午,悬挂好元宵节灯笼;下午下班前在娱乐室房顶拉上红丝带,将灯谜吊在上面;活动期间播放节日音乐,

元宵节传统习俗

元宵节传统习俗 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节“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 篇一:有关于元宵节的来历50字 有关于元宵节的来历50字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 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篇二:【民间传说(八)】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故事传说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故事传说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

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之末,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亦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 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 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

传统作文之传统习俗三百字作文

传统习俗三百字作文 【篇一: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一)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 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 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 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 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 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 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 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 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 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 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 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 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 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 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二)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 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 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 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 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元宵节策划活动创意方案

元宵节策划活动创意方案 新一年的元宵节又迎来了,元宵节要做的准备了,先把元宵节活动方案做好,才能开始下一步。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元宵节策划活动创意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元宵节策划活动创意方案1 为了让全区人民过一个欢乐、喜庆、祥和的传统节日,根据_市对今年元宵灯会活动的具体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现对_区元宵灯会活动提出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以和谐文化建设为根本,深入贯彻市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会议和区文化名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大力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充分利用节庆各种活动载体,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又能积极参与的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带动、引领广大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群众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新需求,提高人的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文化名区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活动时间 农历正月十二―——正月十六。

三、活动内容 1、文化(体育)中心板块。 元宵期间,将在新建成的文化中心设立主灯区,充分利用文化中心剧院、展览大厅、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开展灯会活动。元宵节前后,在文化中心将分别举办20_年元宵活动开幕式、民间特色彩灯展、中华美食文化大汇展、元宵书画精品展、群众文化成果展、中国实力青年油画展等活动。在_广场将举办元宵文艺戏剧大展演。 2、街道与管委板块。 城区各街道及管委等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在社区、公园、广场、主要道路等因地制宜开展灯展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能赏灯、闹灯。_街道要重点围_公园部署灯会活动,_街道要落实人民广场的灯会布点,_街道主要是布置_公园灯会点,_街道要在_路段开展好灯会活动,管委要部署_路段及_沿岸的灯会布点。除灯展外,城区各街道及湘管委等有关单位要在整个新春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文艺表演、社戏、特色小吃、花卉展示、书刊推介、自制灯笼比赛、文化擂台大家唱、民间艺术及手工艺绝活展示等,努力使我区的新春灯会活动体现出活动范围大、群众参与面广、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气氛喜庆等特点。 3、镇(场)板块。

元宵节的习俗大全

元宵节的习俗大全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 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 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元宵节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 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而各地的习俗也有所不同。一起 来了解吧! 方法/步骤 1北京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 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 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 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 北京城。 2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 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 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 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3安徽省 临近元宵这几天,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的街道社区和乡村田野里,各种民俗文艺表演 一场接着一场。扭花鼓灯、耍龙灯、狮子滚绣球、高跷、抬阁、花棍、花灯、伞灯、旱船、独竿桥等多彩多姿的表演,不仅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而且也让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领 略了独特的淮河风情文化。淮河两岸,旧有“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说法。年初一到初三 的大年三天,人们忙于辞旧迎新、探亲访友,顾不上吃顾不上玩,元宵节才是年味最浓的 时刻。 阜阳人民勤劳聪明,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群 众文化。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曲艺,有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和戏剧。每年的农历 正月十五,这些异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汇聚成独具特色的阜阳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便是 传统的灯会,每到这一天,群众都会自发地把自己扎制的花鸟虫鱼兽灯、十二生肖灯等等 各种不同造型的彩灯悬挂自家门前。元宵佳节灯会期间还要唱一些大戏,有一台戏或两台 以上的戏对唱,又称之为“戏台戏”。同时,各家还燃放各种焰火助兴。

元宵节经典故事及习俗

元宵节经典故事及习俗 元宵节的经典故事 经典故事 1、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2、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 3、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4、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5、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元宵节习俗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