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域文化特色

成都地域文化特色
成都地域文化特色

成都地域文化特色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前言

“我们生存的城市环境,不是越来越有差异,而是越来越雷同。……不仅如此,这种情况还愈演愈烈,一个城市在拷贝着另一个城市,而正在城市化的乡镇却拷贝着更加恶俗的城市。……那时,你见不到相同的面貌,你每到一地,都会感受到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关于独特空间的构成。”对于马钦忠在《公共艺术基本理论》一书中所提到的城市问题,吴良镛在《广义建筑学》一书中也同样指出:“现在全世界城市正面临所谓‘特色危机’。几十年来我们一度对巨大的建设量颇为自豪。曾几何时,在全国范围的大兴土木之后,惊然发现,‘南方北方一个样’、‘城市城外一个样’,对清一色的单调的建筑样式,人们越来越不满,并提出了批评。”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我们对公共艺术的需求不是仅限于形式上的基础层面,而应该越来越注重内在的精神。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设计者们也似乎体会到了大众的精神诉求,开始放慢脚步,回望曾经的城市痕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此时开始反复被大众所提及,一方水土孕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孕一座城市,这样的联系也使得快速发展下的公共空间除了其本身的作用外,更肩负起了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精髓、推动城市发展、塑造城市形象的使命。作为城市人流量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公共艺术是传达城市名片,传承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公共空间,为此,把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当中,从而提升城市整体品味,满足市民精神诉求,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由于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公共艺术的形式和载体更加丰富多元,当代公共艺术更加重视文化属性,艺术如何发展、怎样发展重新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城市公共艺术应以地域文化为导向来督促其自身的发展和创新,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原因。

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

1 地域文化的内涵

关于地域文化的概念,学术界对此讨论甚多,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和公认的说法。有人认为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也有人认为地域文化是一种文化模式,是指生活在该地域的成员,在既定的时间、空间,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地域之间相互区别的文化类型。(帮写论文加vx:/加q:7,免费的专业咨询!)对于地域性建筑与环境设计而言,笔者认为,所谓的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空间范围当中特定人群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地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在文化精神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地域当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倡导“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域建筑现代化”的地域主义建筑思潮蓬勃发展的当下,地域文化直接影响到不同城市、不同地域的空间营建,如徽派建筑和岭南建筑就是立足地域文化而形成的独特建筑风格。

城市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也是一个文化的容器。城市生长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当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文化的哺育,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内涵。立足地域文化,对城市当中建筑和景观的营造是延续城市地域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方式。

2 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Pub1ic Art) 是一种大众文化运动,在上世纪 90 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入中国,它是一种外在的、可视的,从物质到非物质层面的艺术运作和存在方式,是社会政治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它主要存在于公共空间中的场所,并以一种越来越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形式发展起来。它既不同于古典艺术也不同于现代艺术,而是一种借用艺术途径传达某种公众意向、价值观念以及审美观的文化现象。

公共的意思是共有的和市民的,公共艺术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公共空间,要求公共艺术必须设置在公共空间之中;另一个是公众参与,要求公共艺术必须服从服务于大众。所以说公共艺术是以大众需求为前提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在政府、部门和创作人员指导下开展的大众文化活动。广义的公共艺术是指艺术创作与美化环境活动;狭义的公共艺术是指设置在公共空间中能符合大众新的视觉艺术。

公共艺术除了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外,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公共性上。其核心包含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以艺术为媒介建构或反省人与环境的新的关系,它不仅超越物质符号本体、提供教化功能,关键的是由人、公共艺术、环境提出新的文化价值和思考。

3 地域文化应用于公共艺术的意义

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公共艺术通过彰显地域文化,让城市以物质的形式保存下来外,还能加强公众对城市的认识和情感。作为城市传承的重要载体,公共艺术在探究地域文化的同时,激活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强调地域特色的多元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价值在于以艺术作品的方式体现公共艺术的社会性。公共艺术是区别于其他形式的艺术而达到艺术与空间的共生,以此营造不同的场所感,带给公众不同的心理体验,展现出它所在地域的文化和价值。公共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体现城市文化,满足公众的文化要求,使城市成为艺术性与个性化的结合并且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记述了城市历史和未来的艺术,参与在空间中,增强艺术与人,人与人的沟通,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公共空间。

当代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艺术要活的发展,必须让更多的市民欣赏并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提升鉴赏眼光,增进艺术素养。发展公共艺术为普及艺术教育和提高区民艺术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公共艺术加你在大众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人们通过欣赏公共艺术获得什么感受,而获得想象力和创作力。艺术作品能在地域文化中获得长足进步,在于它能够在艺术家与观众之间建立联系的要素。艺术欣赏的过程就是观众与作者情感沟通的过程,公众通过理解作品,不但能获得优异的社会信息,还能够与作者共同分享审美经验和心灵感动。

总之,越来越多的审美因素和艺术享受被公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渗透了出来,并且逐渐剥离了传统艺术领域,以非常朴实、丰富的方式融入了公众的日常生活。对于后者,公共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价值在文化方面和社会的广泛实现,而对于前者来说,则是对当代人类物质生活的提升与完善。公共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在公众的生存空间中注入审美活动。因此,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科学、有效机制和艺术创作平台,是促进公共艺术良性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运作公共艺术时,要妥善处理艺术家、公众参与和协调政府主导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欣赏公共艺术作品,不但有接受和学习的意义,也有参与创造的意义,任何人都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身边待得艺术品,这样才能让生活与艺术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公共艺术对地域文化的价值。

公共艺术中的地域文化特色设计——以成都为例

1 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地域历史文脉

城市的发展记载着人类的文明,影响着社会总体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发作用于城市的发展理念。文化与城市是息息相关的,公共艺术做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最直接的载体。可以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增加城市的记忆,创新城市的文化传统,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愿景。

城市公共艺术中最重要的地方,认为公共艺术作品和显示空间结构之间的对立,注重历史文化背景,古代艺术,与人类共存,传统城市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历史背景的城市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包括重要的日历艺术史,建筑,人,事件,诗歌和历史文物和考古发掘。

成都的历史文脉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巴蜀文化,而这在成都公共艺术设计有充分的表达,如成都市天府广场上展示古代蜀文化的十二根图腾灯柱,设计师巧妙地把灯柱主体设计为金沙遗址中玉琮的形象,呈现出内圆外方的造型。灯柱基座的造型则借用了三星堆出土的顶尊底座的造型元素。图腾灯柱上下两端装饰纹样采用了三星堆中的云纹和金沙遗址中的眼形器纹,灯柱采用主体绿色与顶部金色相间的色彩搭配方案,其中绿色既是内圆外方形玉琮的颜色,又是金沙遗址和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的颜色,而金色则是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太阳神鸟金饰的颜色。同时,十二根图腾灯柱上还刻有不同的金色文字,从各方面诉说着成都的古往今来。这些设计都完美地展示了当地极富地域特色的巴蜀文化,人们在欣赏这些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时,就会联想到三国时期蜀地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和文明发达的生活,深深地体会到成都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再如天府广场中心处的太阳神鸟雕塑。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美轮美奂的文物中,太阳神鸟金饰不仅成为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标志,同时太阳神鸟还“飞”到了国家文物局,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因此在广场中心处设计一个巨大的太阳神鸟雕塑,很好地彰显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整个雕塑配合着周围的灯光视觉效果,在夜里散发着七彩光芒,并给人一种飞旋的视觉效果。太阳神鸟雕塑不仅表现了蜀国先民对太阳和凤鸟的崇拜,也是追求光明、和谐、理想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博

大精深、源远流长。整个天府广场的地面景观公共设施既有独特性又有整体感,在充分展示了成都地区特有的巴蜀文化的基础上,又使游人们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1 天府广场图腾灯柱

2 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民俗文化

民俗是一个长期的,本色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它包含了人类永恒的文化精神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被称为文化艺术的源泉。渗入民间的艺术往往是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艺术具有了社会审美属性。此外,生活民俗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壮大,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因此,在公共艺术中的民俗主题是设计和艺术的文化资源。

成都人常说“天上晴日少,眼前茶馆多”,茶馆文化正是这个“休闲之都”人民生活方式的最真实写照。旧时的成都城,纵横百余条街,几乎每条街上都有那么几家茶铺,稍大一些的茶铺有几十张甚至几百张桌子,每天来来往往的茶客近千人。成都本地人喝茶,和其他地方的人喝茶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成都人躺着喝茶,经常一个人,坐着一把椅子,一双脚还搭在另外一把椅子上。他们手捧一碗盖碗茶,陶醉得跟神仙似的。“流水作业”也是旧时成都茶馆的一大特色,每家茶铺

不远处都有间公共茅房,它们都是有编号的,光统计它们的编号就能够基本算出成都茶馆的数量。例如位于成都活水公园的盖碗茶雕塑,将成都茶馆文化元素与抽象的人物造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雕塑材料以花岗石为主,造型上,人物呈半蹲姿态,左手端起尽显成都特色的盖碗茶,右手抬起,指向左手中的盖碗茶,并且人物的头部和四肢都进行了抽象化处理,使雕塑看起来不仅符合现代设计“少则多”的审美观念,而且也很好地展示和传承了成都独具特色的茶馆文化。

川剧也是成都的重要民俗元素,位于苏坡立交桥下的川剧长廊,将川剧元素与立交桥雕塑融合在一起。川剧长廊主要由川剧史介绍区、戏台和脸谱长廊区组成,川剧史介绍区中间为一个直径 11 米的圆台,因上面刻有多达百种的川剧剧目,因此又被称为“百戏台”。圆台上3根12米高的通身彩绘立柱以及四周28根立柱都是以川剧脸谱为装饰图案的。一幅幅生动的巨幅川剧脸谱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交融,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艺术空间。而戏台和脸谱长廊区内设有四个小戏台,分别代表着川剧中的“唱、做、念、打”的表演特征。戏台两侧立柱上有着以川剧曲牌、剧目等内容为主的对联,连接南北两端戏台的走道上刻有兰、菊、竹、梅四种植物的浮雕。整个川剧长廊运用了彩绘、雕刻等艺术手法,将川剧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为一体,展现了川剧的发展历史以及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给过往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2 苏坡立交桥的川剧长廊

3 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地域建筑特色

建筑,既彰显着艺术,又体现着文化。城市由建筑组成,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个城市文化最重要最直观的表达方式,每一栋建筑都包含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由于公共设施本身体积小的特点,设计者无法把建筑上的体积空间和形式完全照搬到公共设施的设计上,因此苏坡立交桥下的川剧长廊设计者就需要从地域性建筑特征中抽取和提炼地域元素,将其应用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中,使游人在观赏时能够更好地体验到地域文化的生活氛围,欣赏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

例如,成都展现三国时期蜀汉文化的着名景点武侯祠,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喜欢三国文化的各方游人来成都时都不会错过这个景点。而在武侯祠旁的一些公共设施也极具蜀汉文化色彩,如武侯祠公交站,设计者将具有浓厚蜀汉建筑风情的回廊式造型元素进行提炼和重构,配以武侯祠内建筑常见的红色与灰色的色彩搭配,与武侯祠内的建筑造型相互呼应。同时附近的垃圾桶设计也极具蜀汉风情,设计者把蜀汉建筑的坡顶元素进行抽象和简化,应用在垃圾桶的遮盖设计中,与武侯祠公交站的设计相得益彰。

图3 武侯祠公交站

再如位于成都二环路上的红牌楼公交站,设计者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四川民居穿斗式坡屋顶建筑元素进行提取和简化,应用在公交站台顶棚及护栏中,在基于地域建筑元素设计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站台导视系统、功能照明、监控等现代科技,整体设计既包含了四川民居的地域建筑元素, 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群的功能需

求和审美需求。这些具有地域建筑元素的公共设施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地域建筑文化,也通过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示着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

图4 红牌楼公交站

公共艺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公共艺术对地域文化的发掘

城市的文化内涵不仅包括传统文化,还包括城市得现代文明,它涵盖了城市政治、经济、人文等众多领域,对于一个城市的来说,特色文化是他的灵魂和基础,是这个城市在城市精神及服务、城市环境、城市历史等方面的城市形象的集中表现,更是一个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区别所在。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且缺乏创新,很难成为城市建设的典范之作。

地域的唯一性,让人们了解和认识了某一区域,使这个城市的每一处风景都透着这个区域的精神。其中,历史文化特色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这个城市的精神支柱,是打造这个城市品牌的关键,历史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经长期历史文化沉淀形成的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基所在。

在近年来兴起的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在缺乏个性化的设计,“脸谱化”倾向突出,一味的抄袭、模仿、复制,导致“千城一面”。由此要合理规划,科学定位。城市建设要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要体现这个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体现这个城市的发展,根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积极将创新思维、现代文明运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通过城市宣传片来展示地域文化的唯一性,选取代表性的活动和文化现象作为挖掘城市独特的文化元素进而展示城市的新的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片纽约时报广场呈现,在短短的一分钟里,直观且立体的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发展的新的中国形象。

2 公共艺术对地域文化的发展

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就它们的美学价值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值得我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传统的公共艺术元素,从而更好的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形成新的发展动力。通俗的讲,中国元素在当下蔚然成风,非常流行,它的炙手可热使其正在被作为一种文化策略、意识形态植入到人们的生活、思维中去。这也使得很多城市盲目跟风,一厢情愿的自我陶醉

在中国元素符号当中,致使城市成为不伦不类、非常尴尬。中国元素符号不可乱用,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适合时宜的巧妙运用这些符号进行装饰设计,可使其更有韵味。

传统装饰元素运用到展示空间设计中时应该注意营造意境美,让地域文化元素的精髓深入其中。意境是一种古老的美学范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追求的一个美学范畴。在中国古典美术作品中,以意境作为审美的核心。在展示设计中也要追求这种意境表达,意境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方法之一。设计师要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创造意境,找到空间设计中能够体现意境的地方,让人达到展品与空间的高度融合,使空间具有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意境是指展示空间设计语言所能够达到的一种情感氛围,而这种氛围是由设计所营造的环境所引起的一种人们的主观感受,在设计中通常通过符号性元素、色彩、材质、造型等来体现。意境的表达一般在于景与情的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意境就是通过展示空间设计的一系列手段和艺术加工,实现情感与空间的融合,让人的情感和环境相通。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起到了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作用。中国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多元并存的,既吸收古建筑典型形态符号,又融合传统吉祥图案纹样,这种多元互补的设计把形式与理念、具象与意象完美的结合了起来,不仅增强了设施的视觉感染力和文化厚重感,而且有助于设计理念的延伸和发展。中国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渗透,既体现了城市公共公共艺术设计的实际功能作用,也增强了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品味与内涵。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久远、非常深奥,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大,经过长年的历史沉积,在创作公共艺术时,既要吸取一切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又要敢于去批判乃至放弃其中的糟粕。公共艺术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需要结合我们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并不断发展创新,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更具有有凝聚力和生命力。所以我们要以现代全新的审美视点去重新审视中国元素,能够揣摩理解传统文化的意境神韵,使中国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得到延伸与拓展,从而也使城市文化内涵得到提升。

总结

地域文化在早期城市建设特别是公共空间中是被遗忘和忽视的部分,随着社会民主化的推进和民众对于公共艺术审美的觉醒,我们可喜的看到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总体是以积极发展的态势在前进。实施期间会有诸多探索性的停滞或实验性的失败,但只要我们尊重地域文化、尊重公共艺术、尊重场域空间,真正挖掘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提升与民众交流互动的能力,俯下身接地气,设身处地关心民众情感和社会诉求,找到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最佳契合点,我国的地铁公共艺术必然在良性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