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制作中的传统细金工艺

金银器制作中的传统细金工艺
金银器制作中的传统细金工艺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大全及优缺点对比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大全及优缺点对比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 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 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 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 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内循环) 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 齐东方

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 主讲人简介: 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的考古、历史、文物、美术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等三部,发表各种论著百余篇,主要包括吐谷浑余部历史的研究、三国至隋唐时期墓葬制度的研究、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古代马具的研究、古代玻璃器研究、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目前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重大课题“汉唐陵墓制度研究”、“边疆考古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等课题。 专业:中国考古学、美术史。主从事三国至隋唐(三至十世纪)考古和中西交通考古、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 内容简介: 灿烂辉煌的黄金、白银,自古以来被视为珍贵财富的象征。中国古代金银器富丽华美、格调高雅。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传世之作,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与灵感。透视出一个朝代的繁华与发展。黄金、白银的自然魅力和永恒价值,使古今中外的人们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现代考古学挖掘的大量实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金银器的制造和使用,曾出现过变幻莫测,叠宕起伏的变化。在古代社会中,金银器还担负着多种社会功能。它们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全文: 今天我讲这个题目是金银器,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叫汉唐盛世。那么这个汉唐盛世出土的文物也是最精彩的,在这些最精彩的文物当中,金银器又是最灿烂辉煌的,所以今天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和鉴赏汉唐时期的金银器。金银器,由于它这种自然的属性,使它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所以每一个人,古今中外,都和金银器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联系,经济学家曾经把金银作为一种价值的尺度,商人把金银作为一种财富,艺术家呢,把金银作为一种精美工艺品制作的材料,那么对考古学家和我们在研究历史、研究文物时,金银器意味着什么呢,所以我想从以下这四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个就是神秘与崇拜的象征,第二是艺术创造的新天地,第三个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第四个、社会运转的润滑剂。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看一看汉唐时期的金银器物。 大家知道金银,它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在古代社会,它体现了货币、赋税、赏赐、供奉,赠送、施舍、悬赏、贿赂、赌博等等各种各样的功能,这样它就直接地参与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生活,成为社会运转的润滑剂,而且,金银给我们每一个人,影响都很大,甚至影响到我们汉语的一些词汇上,我们可以从一些成语和俗语当中看到和金银有关的一些东西,比方说在日常用语当中,我们在形容一种承诺的时候,叫“金口玉言”,在形容一种规定的时候,叫做“金科玉律”,形容时间宝贵叫“一刻千金”,形容文章写得好,叫“惜墨如金”,或者叫“点石成金”,我们读书呢,要想读得好,会有一个“书中自有黄金屋”,比如漂亮的小孩,我们叫“金童”,高贵的女孩,我们叫“金枝”,如果一个人从坏变好,就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可见金银的这种价值观念,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现在

智慧人生之传统编织工艺在首饰饰品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编织工艺在首饰饰品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传统编织工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源远流长,如何 把传统的纤维工艺运用在首饰设计中,设计出具有时代感的、现代的、时尚的、富有个性的首饰饰品,需要不断的探索,满足现代消 费者对首饰多元化的需求。 关键词:传统编织工艺;饰品设计;饰品;色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与艺术内涵的首饰作品,一直是现代首饰设计追求的目标。 传统编织工艺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主要是实用性结合 装饰性艺术。传统编织工艺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是中 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 门类、传世佳作蜚声海内外,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 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传统的编织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 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时尚手工在现代都市如 此红火并流行,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有人说这是因为怀旧,是一种对往昔手工岁月的追憶。 饰品设计,在现代各种艺术思潮影响下,饰品设计汲取了现代 艺术广泛的表现形式与造型词汇,同时,也摆脱了陈旧的观念,追 求一种高尚的风格表现,而不像以往一样,仅仅停留在价格昂贵的 材料方面。首饰,成为自我表现的媒介,无论是金、银、珠宝、纸、玉线、绳、塑料、玻璃、都可以用来表现自己独到的构思与造型。 一、编织工艺的种类 编织工艺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分为装饰类、衣物类、家具类等,装饰类主要有门帘、壁挂、壁毯、灯饰及一些小饰品。 二、传统编织工艺的特点 手工编织饰品在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满足人类精神生 活的需要,手工编织饰品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美是材料、造型、装饰、实用、工艺诸因素的统一,有其明显不同于其他艺术的 独特之处。 (一)丰富的创作材料。编织材料丰富多彩,一般常用的饰品 编织是5号玉线,绳、韩国蜡线、珠子、配件等。

最新水处理工艺

1.基础知识 1.1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1.1.1废水的处理方法 污水的主要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组合法1.1.2废水的预处理 废水的预处理是以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和悬浮物在废水中的油脂类物质为目的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沉沙、隔油及调节等。 除油方法主要有:加隔板、加斜板。 水质水量的调节可使用调节池。 1.1.3污水的处理级别 一级处理:污水经过简单的物理处理后的水; 二级处理:经一级处理后,在经生化处理后的出水;、 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二级处理后的出水再经过加药、过滤、消毒灯其它技术,使出水达到更高的标准。 1.1.4排水水质等级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将水分为五类,即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于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2基本常用术语、名词 ?SS:悬浮物,是指颗粒物直径在0.45um以下的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微生物等的污染物。 ?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 耗的氧化剂的量。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的污染程度,又可反应 水中有机物的量,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 盐等。 ?CODcr:在强酸性溶液中,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 ?CODmn:高锰酸钾指数,是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 量。 ?TOC: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 ?TOD: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 变成温度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BOD:生化需氧量,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 机物的值。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即在(20±1)℃下,培养五天前后水中溶解 氧了的变化值。

金银器

史前至秦金银器琐谈 一、最早的成套金饰品 金,是一种带有美丽光泽的黄色稀有金属,在强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金在底壳中含量极其稀少,仅占十亿分之一,大都以单质状态存在,较难开采和提取。人类最早使用的黄金,主要是天然金块和江河湖泊中的砂金。就受到人们的青睐和珍视。 在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雕刻艺术品上,人们发现了有“金”的象形文字。字形是水从头巾上或木槽中流过的象形图,反映了古代淘洗砂金的操作形象,人类又利用火,将一粒粒的砂金融结成金块,金块延展性好,可塑性强,易于加工成各种名贵的金制品。 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早在古埃及新王国时代图坦卡蒙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饰品,最引人注目的有金棺和金面罩、金首饰等。 古希腊、罗马人素来通晓贵金属制作术,金银器制作以纹饰精美技艺精湛闻名于世,在今天的雅典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对精美的黄金杯,制作于公元前1580—1450年,属克里特文化。整个杯子纹饰采用浮雕手法,一只杯子展示了一场捕捉野牛的激烈场面,另一只杯子则是一对俯首已获的野牛,一动一静,极富装饰性,洋溢着克里特艺术的现实主义精神。 我国至少在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使用黄金制品,而且金银器艺术几千年来一脉相承,兼容并蓄,形成了自称体系的工艺美术门类。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诗经?大雅》的这句诗句生动的描述了黄金、美玉用于器物装饰的早期功能。这一时期,考古出土的金器以金箔,金片、金叶为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在清理北京琉璃河燕国目的中发现一件木胎漆觚,在喇叭型的觚身上,上下贴有三道金箔,其中下面的两道金箔还嵌有绿松石。漆器在三千年前,是一种新兴的工艺品,非常稀罕和珍贵,专供贵族享用,色彩绚丽的漆器镶嵌上金光灿灿的金箔,相得益彰,华丽无比,显示了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 1977年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金笄(ji)、金耳环、金臂钏(chuan),图1是迄今所发现最早的成套金首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不但器形完整,而且自成系列。金笄,长27.7 厘米,头宽2.9厘米,尾宽0.9厘米,重108.7克。器身两面不一,一面光滑,一面有脊,截断面呈钝三角形,头部宽,尾部逐渐变窄,使广穿插。在其尾端,打一长约o.4厘米的榫sun状结构.可能当时用于镶嵌其它—些装饰品。笄,是古代用丁盘发挽髻的簪,是簪的本名。早在新石器时代,妇女己用骨制的发笄,在中国社会,女子插笄,标志着成年,需举行仪式,称为“弃礼”。《仪礼》记载,周代女子年满十五,梳髻插笄,表示成年.可以许嫁。因此古代时称女子成年“及笄”。 金耳环,通高3.4厘米,坠部直径2.2厘米,重6.8克。环上部弯成半同形,由粗及细,至尾端收束。呈尖锥形,以利于佩戴,耳坠部锤成圆形喇叭口,底部周连有沟漕,可能原有镶嵌物。与比同时的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类似耳环,但己成残件。 金臂钏两件,两件形制相同,重量分别为79.8克、93.7克,直径12.7厘米,12.5厘米。系用直径0.3厘米的金条相对弯成环形,环两端锤扁,呈扇面形。臂钏,是手臂上的 一种饰物,可戴在左手,又可戴在右手,或者两手都戴,最有特色的是双手同时从手腕至臂同时佩戴 制作金器,主要有熔炼范铸、锤探、焊接、抽丝、镶嵌等技法。平谷刘家河南募出土的金笄从断面看,似范铸成型,耳环、臂钏系用锤技揲法,即锤敲击金块,使之延伸展开呈片状,按要求打造成各种器形。经检测,金笄、耳环、臂钏含金量为85%,并杂有少量银和微量 铜,呈色为正黄色.虽历时三干多年,仍金光熠熠。 二、神奇的三星堆金权杖 在富绕的川西平原广汉县有座被称作“三星村”的村庄,村的南边方一条宽达数十米的马牧河由西向东涓涓流道,河的南岸有三个高出地面的黄土堆,人称“三星堆”,像三颗金星一样分布在三星堆的东南面;河的北岸有一个两头尖中间宽的如同一轮新月似的地形,与三

我国传统手工艺

景德镇的瓷器、北京景泰蓝、福州脱胎漆器。三大传统手工艺 陶瓷 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 我国陶瓷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釉色、饰纹、造型均具高度的艺术价值,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绛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均闻名于世。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玉雕艺术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制作可能已发展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 琉璃艺术 中国琉璃制作技术源远流长,已有千年的文化,是从两河流域经中亚传入甘肃的,在平凉、天水等地,就出土了战国时代的铅钡玻璃珠。中国的琉璃每一件作品都是巧匠的杰作,技术的结晶以延续中国琉璃精美的风格;透过层层细腻的手工技艺,传达中国深遂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琉璃材质的光泽、多彩、柔媚、神秘的特性,使琉璃艺术获得更加本质的语言,反映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渴求。 竹编艺术 中国竹编艺术的根源在中国大西南的青神,青神的主编艺术经几代编制大师的研究、发展与创新,赋予了新的生命,与艺术、文化、品牌相结合,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百子图》、《百帝图》、《清明上河图》、《隐形观音》、《颂伟人》等等,都是旷世杰作,一幅精细竹编徐悲鸿《八骏图》挂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厅、“艺术中的艺术”、“竹编史上的奇迹”、“了不起的艺术”… 中国结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交、结缘、结盟、团结、结合、结亲、结发、结婚、结果、结局,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同心结”自古以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 布艺 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如头巾、香袋、扇带、荷包等)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民间布艺多用一些象征性的图形。花卉、虫鸟、植物等表达作者祈盼吉祥,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禄、寿”题材,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儿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图案,以取避邪镇恶。新婚夫妇用品喜欢用鸳鸯戏水,莲(连)

几种常用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及优缺点比较

几种常用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及优缺点 比较 汉赢创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日

目录 第一章污水处理常见工艺 (1) 1.1概述 (1) 1.2污水处理工艺分类 (1) 1.2.1 物理法 (1) 1.2.2 化学法 (1) 1.2.3 物理化学法 (2) 1.2.4 生物法 (2) 第二章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比 (3) 2.1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业简介 (3) 2.1.1 氧化沟工艺 (3) 2.1.2 A/O法 (4) 2.1.3 SBR法 (7) 2.1.4 曝气生物滤池 (7) 2.1.5 MBR工艺 (8) 2.2各种工艺之比较 (9) 2.2.1 在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9) 2.2.2 占地面积与总池容 (10) 2.2.3 投资费用 (10) 2.2.4 运行成本及管理 (10) 2.2.5 出水水质 (10) 2.3结论 (10)

第一章污水处理常见工艺 1.1 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2 污水处理工艺分类 目前,污水处理行业,常用的工艺有以下几种: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1.2.1 物理法 (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 1.2.2 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微SS; (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唐代金银器的鉴赏

(四)唐代金银器的鉴赏古代最贵重的金属,无过于金、银。黄金性能稳定,在自然界以游离状态存在,其特性早就被古人掌握,七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黄金制品。白银在自然界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现,需要对硫化银的加工提炼,才能得到,最早的银器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相比之下,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出现,在时间上要比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滞后二千年左右,考古发掘资料证实,至迟在商代,中国出现了黄金制品,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有金箔;郑州商代遗址出有夔凤纹残金饰件;北京市平谷商墓出土了金钏和金耳环。中国古代对银的使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银错铜兵器,而银制品的出现,则要到战国时期,如安徽省寿县出土了有“楚王室客为之”铭文的银匜,河南省洛阳金村也出土有“甘孝子”铭文的银匜。 古代金银器的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三大中心。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的金银器,不但出现时间最早,而且艺术水平也最高。南美洲印第安人安第斯文化、玛雅文化、印加文化创作的金银艺术品,虽然出现最迟,但其艺术成就堪与地中海地区生产的金银器相媲美。这两大区域金银器的辉煌,与金银用作宗教祭祀用品的推动有密切关系,纵观两地出土的极富艺术价值的金银器,都是围绕着神来创造的。中国古代金银器具有自己的发展模式。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古代的琢玉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古人的思想意识中,玉器具有绝地通天,沟通神灵的功用。商周时期,玉器被纳入礼制的规范,或供奉坛庙,成为祭祀天地、祖先的必备之物;或比于品德,佩饰于身,成为身份地位和品行操守的象征物。商周青铜器更是奴隶社会礼制和神权的典范,其辉煌成就,是世界上其他文明所难以比拟的。玉器、青铜器由于被赋予原始宗教和礼义规范的内容,受到王室、贵族的尊崇和提倡,从而得到飞速的发展,而金银器虽然在两汉以前已经出现,但由于缺乏人类意识形态中,观念上的推动力,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此外,汉代漆器、六朝青瓷的迅猛发展,也对金银器的制造有一定的制约。因此,在唐朝以前,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人们较多地注意它们作为稀有、贵重金属的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财富来拥有,制成金质货币“郢瑗”来流通,打成金饼、马蹄

黄金首饰的制作工艺既有传统的制作工艺

黄金首饰的制作工艺既有传统的制作工艺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首饰的制作工艺既有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如花丝工艺、烧蓝工艺、錾花工艺、点翠工艺、打胎工艺、蒙镶工艺、平填工艺等;还有现代机械加工工艺,如浇铸工艺、冲压工艺、电铸工艺等。 一、花工艺 花丝工艺是将黄金加工成丝,再经盘曲、掐花、填丝、堆垒等手段制作首饰的细金工艺。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可制成不同纹样的花丝、拱丝、竹节丝、麦穗丝等,制作方法可分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 1、掐丝就是将用花丝制成的刻槽,掐制成梅花、牡丹花、飞鸟、龙凤、亭台楼阁等各种纹样。 2、填丝是将撮好扎扁的花丝填在设计轮廓内。常用的种类有填拱丝、填花瓣等 3、攒焊是将制成的纹样拼在一起,通过焊接组成完整首饰的工艺过程。

4、堆垒是用堆炭灰的方法将码丝在炭灰形上绕匀,垒出各种形状,并用小筛将药粉筛匀、焊好的过程。 5、织编是将金丝编织边缘纹样和不同形体的底纹,在底纹上再粘以用各种工艺方法制成的不同花形纹样,通过焊接完成。 二、錾花工艺 錾花工艺通常使用钢制的各种形状的錾子,用小锤将钢錾花纹锤在过火后的条块状的表面。錾花工艺用錾、抢等方法雕刻图案花纹,这此致案花纹有深有浅,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烧蓝工艺 烧蓝工艺又称点蓝工艺,与点翠工艺相似,都是景泰蓝工艺。烧蓝工艺不是一种独立的工种,而是作为首饰的辅助工种以点缀、装饰、增加色彩美而出现在首饰行业的。

四、镶嵌工艺 镶嵌工艺又称实镶工艺,以锤锯、钳、锉、削为主,是将一块金经过锤打锻制,锯制成部分纹样,锉光焊接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加工程序如下: 1、制作零部件:通过锯割方法、插花方法、翻卷方法、锉削方法等将经过多次过火的原料制成具有一定案的零部件。 2、焊接:将制作好的各种零部件按照纸的设计要求严丝合缝地拼攒在一起,用焊药焊接起来制成首饰的主形体。 3、鉴定质量:制作好的首饰主形体由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分析成色后打上印签,并附上质量鉴定标签。 4、抛光;制作好的首饰主形体通过用玛瑙刀、酸洗、抛光机等进行抛光。 5、镶嵌宝石:将宝石固定在首饰主形体上,常见的镶嵌方法有爪镶、槽镶、包镶等。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鉴赏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鉴赏 2009年01月06日 15:02:08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金银器历来普遍受人喜爱。古今中外,金银以货币、赋税、赏赐、供奉、观赏等多种功能,直接参与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而且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金银器的制作在中国古代出现过几次高潮,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其器物形制、纹饰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发展情况。 金银器是指以贵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器皿、饰物等,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金银饰品。黄金首先是作为实用器物的装饰出现在陶器上,早在商周遗址或墓葬就出土有金叶、金箔、金饰等。银器的出现略晚。到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器皿已经出现。总体上讲,唐代以前的金银器发现不是太多。到了唐朝,金银器的生产空前发展,工艺水平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唐朝就不一样了,唐朝实际上金银器成为一个独立的制造部门,那么这个独立的制造部门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它纹样有它的独特性,它的造型有它的一套。这些东西一般在陶瓷器里或者在其他器皿里看不见。那么像唐朝的器物呢,常见的杯啊,碗啊,壶啊,还有匜啊,都有。但是,你比如同样是杯,它有好多种杯,比如有高足杯,有带把杯,还有一般我们也可以叫碗

的那种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和外国进行这种交往,最后外国的器物输入到中国,中国的工匠学习、模仿、创新,然后呢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这种器物。 宋代金银器的制作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更加华丽、精细,另一类趋于朴素和简洁,适应了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胎体轻薄、制作简洁、小巧玲珑的器物逐渐增多,像端庄秀美的莲花杯、菊花碗、梅花杯等,寓意幸福繁荣和美好吉祥的瑞果、鱼藻、牡丹、童子戏球等纹样颇为盛行,图案更具写实性,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齐东方:当时像汴梁这个京城里面的妓馆酒楼里面都用银器作为食器,而且一般的一个人到那里随便吃一顿饭,他都是用银器给您上来。不过金银的商品化之后,它就导致了器物的制造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有两点:第一与唐朝的器物相比,比较薄,相对粗糙一点。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呢,它既然要作为商品卖,它的纹样和造型就必须要满足大多数人喜爱的要求,所以一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纹样一些造型一下就发展起来了。 元代的金银器继承了宋代的传统,有一些精品的器壁夹层、纹样高浮雕的技法更加精湛。人物故事题材更为广泛,出现了桂花树、玉兔捣药等可能取材于元代戏曲中流行的故事。到了明清,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更加讲究,雕、錾、锤、刻及镶嵌等技术发展到极盛,宫廷内金银器的制作注重华美巧妙。

传统手工编织心得体会

手工编制心得体会 传统手工技艺,手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有别于以大工业机械化方式批量生产规格化日用工艺品的工艺美术。手工艺品指的是纯手工或借助工具制作的产品。可以使用机械工具,但前提是工艺师直接的手工作业仍然为成品的最主要来源。 手工艺是一种创意打扮人们生活的文化,但随着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曾经非常熟悉的手艺活已离我们远去。然而,这些手工艺品是蕴涵人类文明之始的工艺文化。本质上讲,手工艺是一种创意打扮人们生活的文化,是一种满足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需要的造物艺术。正如日本学者柳宗悦所说:“只有工艺的存在我们才能生活。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 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安排饮食,备置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因此,如果工艺是贫弱的,生活也将随之空虚。”面对传统手工艺的衰落,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就开始了范围广泛的“手工艺复兴运动”。虽然手工艺的复兴作为文化上的一种思潮,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产的大趋势,但却充分肯定了手工艺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工业化对社会文化环境带来的危害. 如何保护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遗产以及尊重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20世纪后期以来,保护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已成为各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1986年9月的“乌

拉圭回合”谈判中,法国提出“文化例外”的原则。澳洲地区重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反对外来文化的侵略。新加坡开展“华语运动”以维护东方文化。日本、韩国把传统民间艺人视作国宝,称为“文化财”。我国台湾则实施了“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划”,将民间艺术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由此可见,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体现了人类的一种文化自觉,保护了这种文化就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尊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根基。舍此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民族精神支柱。 传统手工艺的衰落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因而手工艺的复兴必须面对现实,响应时代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第一,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生活相结合,满足和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传统手工艺需要活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将传统的绘画与雕刻工艺应用于传统建筑与装潢,在保持手工艺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使其进入市场流通。 再如刺绣在和服上的应用。和服本身非常讲究织染和刺绣工艺,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直到如今,逢年过节或在婚礼、葬礼、毕业典礼及庆祝会等隆重场合上,和服仍是日本人的首选。可见刺绣和服完全融入了日本的现代社会,成为一种生活文化和生活情境本身。费孝通先生指出:“这些传下来的东西之所以传下来就因为它们能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要。既然能满足当前人的生活需要,它们也就是当前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就还是活着。这也等于说一个器物一种行为方式,之所以成为文化中的传统是在它还发生‘功

A2O工艺的优缺点介绍及改进措施

A2O工艺的优缺点介绍及改进措施 A2O法又称AA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传统A2O工艺的单泥系统中高效地完成脱氮和除磷两个过程,就会发生各种矛盾冲突,比如泥龄的矛盾、碳源竞争、硝酸盐及溶解氧(DO)残余干扰等。 一、传统A2O工艺存在的矛盾1、污泥龄矛盾传统A2O工艺属于单泥系统,聚磷菌(PAOs)、反硝化菌和硝化菌等功能微生物混合生长于同一系统中,而各类微生物实现其功能最大化所需的泥龄不同:1)自养硝化菌与普通异养好氧菌和反硝化菌相比,硝化菌的世代周期较长,欲使其成为优势菌群,需控制系统在长泥龄状态下运行。冬季系统具有良好硝化效果时的污泥龄(SRT)需控制在30d以上;即使夏季,若SRT<5d,系统的硝化效果将显得极其微弱。2)PAOs属短世代周期微生物,甚至其最大世代周期(Gmax)都小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周期(Gmin)。从生物除磷角度分析富磷污泥的排放是实现系统磷减量化的唯一渠道。若排泥不及时,一方面会因PAOs的内源呼吸使胞内糖原消耗殆尽,进而影响厌氧区乙酸盐的吸收及聚-β-羟基烷酸(PHAs)的贮存,系统除磷率下降,严重时甚至造成富磷污泥磷的二次释放;另一方面,SRT也影响到系统内PAOs和聚糖菌(GAOs)的优势生长。在30℃的长泥龄(SRT≈10d)厌氧环境中,GAOs对乙酸盐的吸收速率高于PAOs,使其在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影响PAOs释磷行为的充分发挥。2、碳源竞争及硝酸盐和DO残余干扰在传统A2/O脱氮除磷系统中,碳源主要消耗于释磷、反硝化和异养菌的正常代谢等方面,其中释磷和反硝化速率与进水碳源中易降解部分的含量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要同时完成脱氮和除磷两个过程,进水的碳氮比(BOD5/ρ(TN))>4~5,碳磷比(BOD5/ρ(TP))>20~30。当碳源含量低于此时,因前端厌氧区PAOs吸收进水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及醇类等易降解发酵产物完成其细胞内PHAs的合成,使得后续缺氧区没有足够的优质碳源而抑制反硝化潜力的充分发挥,降低了系统对TN的脱除效率。反硝化菌以内碳源和甲醇或VFAs类为碳源时的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7~48、120~900mg/(g·d)。因反硝化不彻底而残余的硝酸盐随外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反硝化菌将优先于PAOs利用环境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氮,干扰厌氧释磷的正常进行,最终影响系统对磷的高效去除。一般,当厌氧区的NO3-N的质量浓度>1.0mg/L时,会对PAOs释磷产生抑制,当其达到3~4mg/L时,PAOs的释磷行为几乎完全被抑制,释磷(PO43--P)速率降至2.4mg/(g·d)。按照回流位置的不同,溶解氧(DO)残余干扰主要包括:1)从分子态氧(O2)和硝酸盐(NO3-N)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产能数据分析,以O2作为电子受体的产能约为NO3-N的1.5倍,因此当系统中同时存在O2和NO3-N时,反硝化菌及普通异养菌将优先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产能代谢。2)氧的存在破坏了PAOs释磷所需的“厌氧压抑”环境,致使厌氧菌以O2为终电子受体而抑制其发酵产酸作用,妨碍磷的正常释放,同时也将导致好氧异养菌与PAOs进行碳源竞争。一般厌氧区的DO的质量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硝酸盐及DO残余干扰释磷或反硝化过程归根还是功能菌对碳源的竞争问题。二、传统A2O工艺改进策略1、基于SRT矛盾的复合式A2O工艺在传统A2O工艺的好氧区投加浮动载体填料,使载体表面附着生长自养硝化菌,而PAOs和反硝化菌则处于悬浮生长状态,这样附着态的自养硝化菌的SRT相对独立,其硝化速率受短SRT排泥的影响较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强化。悬浮污泥SRT、填料投配比及投配位置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硝化的增强程度,还要考虑悬浮态污泥含量降低对系统反硝化和除磷的负面影响。载体填料的投配并不意味可大幅度增加系统排泥量,缩短悬浮污泥SRT以提高系统除磷效率;相反,SRT的缩短可能降低悬浮态污泥(MLSS)含量,从而影响系统的反硝化效果,甚至造成除磷效果恶化。研究表明,当悬浮污泥SRT控制为5d时,复合式A2O工艺的硝化效果与传统A2O工艺相比,两者的硝化效果无明显差异,复合式A2O工艺的载体填料不能完全独立地发挥其硝化性能;若再降低悬浮污泥SRT则因系统悬浮污泥含量的降低致使

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颠峰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银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造型别致、纹样丰富多彩,而且制作也极为精美,代表了中国古代金银工艺的最高水平。笔者根据多年研究心得,就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地域纹饰特色等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中唐时期出现仿生金银器 唐代的金银器皿从种类上来说,可分为饮食器、日用器、装饰器、宗教器具、金银货币几大类,每一器类的形制都多种多样。唐代的金银器装饰纹样以动物纹和植物纹为主,动物纹饰姿态多样、劲健有力,植物纹则显得多彩多姿、富丽堂皇。反映社会生活的狩猎、梳妆、乐舞等题材也大量涌现出来。唐代金银器的工艺也极其复杂、精致,已广泛使用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结、錾刻、镂空、镶嵌等工艺。唐代金银器皿的艺术设计是生活化的。其功能是以实用为主,实用和审美相互融合。造型和结构上体现出合理的功能性和先进的科学性,装饰上在保留金银本色的前提下,通过丰富多样的装饰纹样和装饰手法充分展现了金银之美。 唐代金银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初唐时期(公元618-683年),金银器的数量比较少、种类比较单纯,器形和纹饰具有明显的西域、西亚一带风格。盛唐时期(公元684-755年),金银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制作工艺逐渐简化,无论器物的形制还是纹样,外来因素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主要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的铜器、陶瓷器、漆器的器形。与此同时,器物的纹饰由琐碎、纤细转向繁缛绚丽,外来纹样逐渐失去独立的地位,而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融为一体,使金银器的装饰更趋完美、成熟。中唐时期(公元756-820年),金银器的种类主要为饮食器具,但数量较少,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仿生器物的出现。晚唐时期(公元821-907年),金银器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纹饰中宗教色彩浓厚,还出现了儒家经典中的人物故事图案。 饶州是唐代最大的银矿产地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代产贡银的府州有关内道一州、河内道二州府、河东道一州、山南道一州、江南东道五州、江南西道十州、剑南道一州、岭南道四十七州。除关内道、河内道、河东道三地在北方外,其余诸道均在南方。《新唐书·食货志》也载:当时全国共有银矿35处,分布于28个州(府)。但多在南方。又云:"凡银铜铁锡之冶一百六十八,陕、宣、润、饶、衢、信五州,银冶五十八,铜冶九十六,铁山五,锡山二,铅山四"。除陕州外,其余五州均在南方,其中江南西道饶州德兴场(今德兴县银山)是唐代最大的银矿产地。饶州,唐代属江南西道管辖,其地相当于今江西省东北部的上饶地区及景德镇地区,州治在今江西省鄱阳县城。《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饶州德兴县载:"本饶州乐平之地,有银山,出银及铜。总章二年(669年)邓远上列取银之利。初唐时,民间采银较多。上元二年(675年)因置场监,令百姓任便采取,官司什二税之。其场即以邓公为名。"每岁出银达十余万两。从以上可知,唐代的银矿经营分为两大系统,

污水处理工艺:A2O工艺优缺点及改进工艺总结解析

污水处理工艺 A2O工艺优缺点及改进工艺总结解析 A2O法又称AAO法,即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在传统A2/O 工艺的单泥系统中高效地完成脱氮和除磷两个过程,就会发生各种矛盾冲突,比如泥龄的矛盾、碳源竞争、硝酸盐及溶解氧(DO)残余干扰等。 一、传统A2O工艺存在的矛盾: 1、污泥龄矛盾: 传统A2/O 工艺属于单泥系统,聚磷菌(PAOs)、反硝化菌和硝化菌等功能微生物混合生长于同一系统中,而各类微生物实现其功能最大化所需的泥龄不同: 1)自养硝化菌与普通异养好氧菌和反硝化菌相比,硝化菌的世代周期较长,欲使其成为优势菌群,需控制系统在长泥龄状态下运行。 冬季系统具有良好硝化效果时的污泥龄(SRT)需控制在 30d 以上;即使夏季,若 SRT<5 d,系统的硝化效果将显得极其微弱。 2)PAOs 属短周期微生物,甚至其最大周期(Gmax)

都小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周期(Gmin)。 从生物除磷角度分析富磷污泥的排放是实现系统磷减量化的唯一渠道。 若排泥不及时,一方面会因 PAOs 的内源呼吸使胞内糖原消耗殆尽,进而影响厌氧区乙酸盐的吸收及聚 -β- 羟基烷酸(PHAs)的贮存,系统除磷率下降,严重时甚至造成富磷污泥磷的二次释放;另一方面,SRT 也影响到系统内 PAOs 和聚糖菌(GAOs)的优势生长。 在 30 ℃的长泥龄(SRT≈ 10 d)厌氧环境中,GAOs 对乙酸盐的吸收速率高于PAOs,使其在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影响 PAOs 释磷行为的充分发挥。 2、碳源竞争及硝酸盐和DO残余干扰: 在传统A2/O脱氮除磷系统中,碳源主要消耗于释磷、反硝化和异养菌的正常代谢等方面,其中释磷和反硝化速率与进水碳源中易降解部分的含量有很大关系。 一般而言,要同时完成脱氮和除磷两个过程,进水的碳氮比(BOD5 /ρ(TN))>4~5,碳磷比(BOD5 /ρ(TP))>20~30。 当碳源含量低于此时,因前端厌氧区 PAOs 吸收进水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及醇类等易降解发酵产物完成其细胞内 PHAs 的合成,使得后续缺氧区没有足够的优质碳源而抑制反硝化潜力的充分发挥,降低了系统对 TN 的脱除

中国传统金属工艺浅谈

中国传统金属工艺浅谈 自新石器时代出现青铜器以来,推动了各种金属的发现及冶炼,也促进了不同金属工艺的产生。黄金和白银是古代最贵重的金属,而用金银加工制成的器玩,更是最华美珍贵的质料与最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富丽堂皇,光灿辉耀,具有财富和艺术的双重价值。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发展史与中国古代金银器甚至青铜器的发展史息息相关。可以说,如果没有金银器的出现,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史上必定无法演绎出如此辉煌的成就;而日益精湛的金属制作工艺,也成为中国古代金银器精品涌现的技术支持。单就中国古代金银工艺史而言,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绚丽多彩、华光四射的发展史,每一时代无不以其独特的面貌卓然标举,各领风骚。通观华夏民族金银器发展史,可以将金属制作工艺分为如下几类。 1 失蜡法 失蜡法源于青铜铸造工艺,这种金属铸造的方法是以蜡制成器物模型,内外以泥填充加固,带泥干结后进行加热,使蜡液从事先预留好的蜡口中留出。之后,堵住排蜡口,将金属溶液通过槽道浇铸,待冷却后打去封住的泥,便可以得到与蜡模完全相同的金属器具。

2 锤揲工艺 锤揲法又称为“打作法”,“槌揲法”或者“打胎工艺”。这种方法是用材料多为金银锭、板或厚片材,制作工具是不同形状的锤子和砧垫,通过搂、墩、闪、光等工序完成。在制作中先用锤子(木槌、铁锤等)在金、银锭及片上捶打成胎型。在捶打的过程中先“搂”后“墩”,搂就是用锤子敲打材料成型,墩就是窝出器物所需形状。在一块金、银片上不但要捶打出所需器物的外形,而且在敲打的过程中各部位要薄厚均匀,不能有余料,这就是锤揲工艺的最高境界。一个技艺娴熟的制胎工匠可以用一把锤子在一张银片上锤揲 出曲线优美、光洁平整的碗、盘、壶等各种器皿,它的绝妙之处在于从下料到器物成型,整张银片没有一点浪费,通体无焊药。用锤揲法制造的器物要比铸造耗用材料少,也不像铸造器物是需要多人分工合作,可单人独立完成,故在质地较柔软又十分珍贵的金银制作中极为盛行。 3 錾刻工艺 錾刻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通常是使用小锤锤出各种形状的钢錾,在器物表面留下各种凸凹不一,深浅有致,或光或毛的錾痕,形成不同纹理的图案,在器物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錾刻工艺,需要非常精细准确的刀法,唐代金银器上丰满富丽的纹饰大多是錾刻而成的,图案花纹有深有浅,富有艺术感染

中国金银器各朝代的特点简介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

中国金银器各朝代的特点简介商周金银器:小巧简约 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发现过这一时期的金器。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最迟在西周时期,金银平脱工艺就出现了。 春秋战国金银器:清新活泼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从出土地点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金银器的形制种类增多。其中金银器皿的出现,及相当一部分银器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从金银器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看,南北方差异较大,风格迥异。北方匈奴墓出土的大量金银器及其金细工艺的高度发展,尤令人瞠目。 秦汉金银器:繁荣发展 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极为少见。曾在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陪葬器物中,发现一件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银盘。制作精细,装饰讲究。这种在银器花纹处鎏金的作法,唐代以后十分盛行,金花银盘亦为唐代金银器中很有特色的主要品种。 根据对这些金银配件的研究已能证明,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法、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魏晋南北朝金银器:独具异域风采

各类污水处理工艺及优缺点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 Anoxic/Oxic,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 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 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