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1

将进酒1
将进酒1

将进酒1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朗读,创设情境,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

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

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课堂展示)

①、诗→“酒”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

③、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名、乐、谑、酌、裘、愁。

5、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 )烹羊宰牛且为乐( p ēng )

岑夫子(cén )钟鼓馔玉(zhuàn )斗酒十千恣欢谑(z ìxuù)

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g )千斤散尽还复来(huán )。三、引领探究

㈠、二读品酒兴,读出酒意。

1、诵读指导:

2、分组讨论:

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那些理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借酒浇愁。

㈡、三读赏酒情

1、诵读赏析:

①、播放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

③、吟咏诗韵:在诵读中发现,全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这首诗篇幅不长,而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尤其是音韵、节奏随诗情起伏,缓急高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讨论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

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

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感情主基调:愤慨

2、讨论探究:

①、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要有坚定信念。

②、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③、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

明确:“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

④、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

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慰他。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四、总结升华: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八、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自主学习

引领探究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感情主基调:愤慨

总结升华

九、教学反思: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在诵读中,师生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讨论探究有关问题,理解诗歌主旨及深厚的底蕴,

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如果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也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作为单元的赏析示例也就起不到示例应有的作用。

当然,名家的朗诵很到位,学生诵读很给力,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突出了,但学生的节奏稍显缓慢,以后要做适当调整。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3.1+将进酒+Word版含答案

一、语基落实 W i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饯别(ji rt) 馔玉(zhu a n) 铁栅栏(zh a) 浑身解数(xi 0 B.金樽(z 口n 吱声(z) 和稀泥(h e) 烹羊宰牛(p e n g C. 畜养(xu) 寒噤(jri) 露马脚(I

B.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J5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斗酒十千恣欢谑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钟鼓馔玉不足贵 D.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9题。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1) 起兴手法 诗句:_ 特色:— (2) 夸张手法 诗句:_ 特色:— 参考答案|(1)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从天上而来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之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 (2)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又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展现开阔而旷达的胸襟做了很好的铺垫。

《将进酒》练习及答案

《将进酒》练习 一、基础知识: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朝如青.丝暮成雪.: ②会须 ..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 ..馔玉何足贵: ④径须沽取 ....对君酌: ⑤呼儿将出 ..换美酒: 二、阅读《将进酒》,完成下面题目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诗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颍阳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抒发感情。这种表现方法,在古诗中叫: ^ (2)黄河源远流长,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叫: (3)如果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写什么呢 答: (4)“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诗句悲叹什么(回答不超过5个字) 答:囗囗囗囗囗 (5)从整体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可以看出含有比喻。这比喻的意义是什么(回答不超过6个字) 答:囗囗囗囗囗囗 (6)这两个“君不见”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描写的角度不同。 前者的角度是:后者的角度是: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1)在常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当纵情欢乐。但句中并未直写痛饮狂欢,而是说“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但作者“人生得意”了吗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答: 3、“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钟鼓馔玉何足贵”,显然不是酒后吐狂言,而是酒后吐真言。“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说的是自己的“寂寞”。这里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A、无奈 B、悲哀 C、愤激 D、欢乐 (2)诗人要“但愿长醉不愿醒”,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的例子。作者与他有什么相似之处答: 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完整版)《将进酒》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古诗-赏析

《将进酒》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古诗-赏析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7.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8.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9.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11.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1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13.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参考答案】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5.AB 7.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诗句中,可以揣摩出,这是诗人被赐金放还、出长安之后所作的一首诗。因为这些句子表现出对权贵的透彻了解和由此产生的蔑视和鄙弃,对权贵们嫉贤妒能、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和不满。而这只能在碰壁于朝廷之后。

8.您难道没有看见吗?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9.这一句有比兴的作用,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10.上下句都是这一句的原因和背景。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易逝、渺小脆弱,何必让它浸透在悲观伤感之中?如此旷世奇才,皇天终将不负,区区千金,不足挂怀,正好尽兴开怀。 11.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辞。李白秉拿云之志,抱旷世奇才,常自比于谢安诸葛,希望辅佐君王,成就不世之业,却因君王昏庸、权奸当道、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理想彻底破灭。他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只好逃入酒乡,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12.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他颇有功名事业心,一生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于 13.一,口气甚大,“呼儿”“与尔”,指挥倜傥。二,出手甚大,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三,倒宾为主,

程翔:《将进酒》教学实录

程翔:《将进酒》教学实录 程翔:《将进酒》教学实录龙旋风 程翔:《将进酒》教学实录 一、导课 师:我想大家以前都读过李白的诗,随便说说。 生:《秋圃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你最喜欢他的那一首,你能不能背一下 生:《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好,好,请坐,还有那位同学? 生:《秋圃歌》 师:好,大家想一下,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生:豪放、浪漫、读了后很痛快 师:对,不像读其他人的诗,读了使人难受,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读后也很痛快,就是李白的《将进酒》(板书)同学们把这首诗先看一遍,一边看书一边看注释,关键的你认为重要的就划一下,圈点勾画。 生看书3分钟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以前没看过的请举手。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吧。 师:你推荐一位同学 生:请我们班长 师:为什么推荐班长 生:他声音洪亮 师:刚才听到了,班长是声音洪亮,你为什么不推荐自己呢? 生:我胆小 师:问题就在这,班长整天发表演说,胆量已经够大了,再大就坏事了,就因为你胆量小,所以要练一练,那么你推荐谁? 生:我自己(学生读诗) 师:这位同学字音读的挺准,声音也算洪亮,他有一个字读的特别准,那一个 生:将(qiang) 师:对,以前学过这个音吗? 生:没有 师:学过的 生:在《诗经》里面 师:对,看这个字有几个读音 生:三个 师:齐读一边这首诗 师:停,你们觉得读的怎么样? 生:太快 师:对。读古诗要注意要舒缓一点,语速放慢一点,这是读古诗的一个基本的语调吧,再来 生:读 师:好,呼儿将出换美酒,读jiang 还是qiang 生:jiang 师:什么意思?

生:拿 师:对,住在课本上,还有一个字“千金散尽还复来”,读hai 还是huan 生:我觉得两个都行,因为意思差不多 师:言之有理,还有谁想说说 生:我决定读huan 师:为什么? 生:这比较符合古人的语言习惯 师:你对古人的语言习惯有研究啊? 生:不是,因为古文里,这个字大多都念huan 师:对啦,我觉得这位同学很细心阿,如果你查古汉语词典是没有hai这个音的,所以读古文,读到这个字读huan ,读了两遍了,我觉得还不够,大家放开再读一遍 生:大声自由读(第三遍读诗) 师:下面同桌或前后桌互相商量一下,看那个句子不好处理,怎样才能读出味道来。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这首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尤其是李白的抒情诗是豪放、飘逸的,因此你读这首诗时要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先请这位女同学把这首诗读一遍,我觉得不能叫“读”啦,应该叫什么? 生:吟诵 师:对,请这位同学吟诵一遍 生读 师:这位同学吟诵的很好,吐字清晰,谁再吟诵一遍 个别读诗第四遍读 师:读的也不错,有一个问题大家想一相,李白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咱们请一位同学发挥想象,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请你来说。 生:李白不得志,很清高 师:你说地是一个大的背景,能不能把这个情景再缩小一下,谁来说一下 生:一次,李白和几个朋友喝酒,谈到人生时,李白很激动,写下了这首诗 师:很好,读这首诗时,你感受到醉意了吗?读李白这首诗要读出酒味来,要带着点儿醉意来读,那位同学不住点头,看来我说的还是有道理的,请你说一说 师:这是出口成章阿。不得了啊!那就请你吟诵一遍 生:吟诵 师:读的怎么样?好不好啊,李白的诗确实是激动人心的,因此读他的诗要做一些技术上的处理,比如那一个字要重读,那个地方需要读的快一点,有的要读的慢一点,那位同学试一下,哪怕读一小段也可以。 生:读 师:好,请坐,我觉得这位同学是用心在读,若是声音再大一些,再放开一些就更好了师:我点一位同学读(可能是教师巡视时,发现的朗读好的同学吧,看来学生读书时,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 生:读“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停,你这不是天上来,而是地上来了,范读 生:继续读 师:关于吟诵,他是需要以生命投入的,同学们,要把李白的诗变成你自己的语言,好像李白就是你,你就是李白,面对那些权贵们,你要发出“千金散尽还复来“”(范读)

将进酒练习题

《将进酒》同步练习及答案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如青丝暮成雪:②会须一饮三百杯:③ 钟鼓馔玉何足贵: ④径须沽取对君酌:⑤呼儿将出换美酒:⑥与尔同销万 古愁: 2、为下列为下列画线的词语注音。 将进酒()金樽()烹羊宰牛()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 3、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朝如青丝暮成雪: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馔玉何足贵:④径须沽取对君酌: ⑤呼儿将出换美酒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2、为下列为下列画线的词语注音。 将进酒()金樽()烹羊宰牛()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5、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6、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 将进酒 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下 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在《必修五》学过了李白 的《蜀道难 》,初步领略了诗仙的才情。著名诗人余光中 先生对李白曾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 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多媒体展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第 一课《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 (板书:将进 酒 李白) 师:这节课有两个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 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 独特韵味。 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 然后细细品 味,最后通过拓展对比深入体味诗人的感情。 (多媒体展示学习过程:浅味→品味→深味) 师: “浅味”有三个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文义, 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 自由的先把全诗朗读一遍, 在读的过程中看看有哪些字音 和词义还把握不准,待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 (“浅味”环节约十分钟) (多媒体展示“浅味”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文义。3、初步把握感 情基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好了,同学们都读完一遍了,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问题? 生:“主人何为言少钱”中的“为”是读 wéi 还是 wèi?
1 / 10

师:我们先看“何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是“为什么”的意思。 师:那“为”是什么词性呢? 生:介词。 师:对,是介词,“为”当介词讲时应怎样读呢? 生:除了表被动时,其余读“wèi”。 生:“宴平乐”中的“乐”是读 lè 还是 yuè? 师:你可以看一下注释。 生:注释上说“宴平乐”是个地名,那应该读 lè 吧。 师: 其他同学还有没有问题?没有了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 请同学们看屏幕。 (多媒体展示重点字音和词义) 将进酒 qiāng 金樽 zūn 岑夫子 cén 钟鼓馔玉 zhuàn 恣欢谑 zì xuè 千金裘 qiú 师:找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并且解释一下这几个词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 (学生读词、释词) 师:字音和词义我们读准了,疏通了,下面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试着读一遍这 首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做好点评的准备,点评时可以从读音是否准确,感 情把握的如何等几方面来考虑。 (一位学生站起来读全诗) 师:哪位同学能给她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她读得太快了。 师:噢,这是节奏的问题,字音读得怎么样? 生:挺准确。 师:感情表达呢? 生:还不错吧。 师:听着挺勉强的。(生笑)那你觉得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读? 生:我感觉应该用很豪放的感觉读,很有气场的样子。 师:其他同学什么意见呢? 生:我觉得应该用一种喝醉酒的感觉去读。 (学生大笑) 师:怎么才能读出喝醉酒的感觉? 生:就是该拖音的要拖音等等。 师:那你能示范一下吗? (学生示范读几句诗) 师:看来这酒量挺大,一时半会儿还喝不醉。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意见? 生:我觉得应该把心中的那种怨愤和怀才不遇的感情读出来。 (学生读最后几句) (学生鼓掌)
2 / 10

李白《将进酒》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白《将进酒》阅读答案及赏析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阅读训练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径须沽取对君酌 D.与尔同消万古愁 3.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4.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莫使/金樽/空对/月 5.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6.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7.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8.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9.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11.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1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13.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14.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参考答案 2.C 3.C 4.C 5.AB 6.B 7.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诗句中,可以揣摩出,这是诗人被赐金放还、出长安之后所作的一首诗。因为这些句子表现出对权贵的透彻了解和由此产生的蔑视和鄙弃,对权贵们嫉贤妒能、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和不满。而这只能在碰壁于朝廷之后。 8.您难道没有看见吗?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

将进酒李白答案

将进酒李白答案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 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阅读训练】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径须沽取对君酌 D.与尔同消万古愁 3.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4.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1/8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莫使/金樽/空对/月 5.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6.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 “夫子”是对人的尊称, “ 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 “生”是对年青 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 是李白根据诗 歌 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 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 鸣钟击鼓作乐。 馔玉, 美好的饮食。 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 “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 兴 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7.从哪些诗句 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8.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9.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 作用?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 系? 11.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1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 单举曹植为例? 13.通过哪些词语 ,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14.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参考答案】
2/8

将进酒习题

1、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4分) 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 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 2、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4分)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②会须一饮三百杯()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5、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将进酒》精选习题及答案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将进酒》精选习 题及答案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五、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六、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进酒

将进酒 李白 学习目标 1、诵其诗。反复诵读,了解李白豪放的诗风。 2、体其情。研读文本,体会李白的丰富情感。 3、想其人。分析评价,探讨把握李白的形象。 4、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其情。研读文本,体会李白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其中复杂矛盾的人物感情。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解题写作背景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识记字音。(见练习册)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范读正音,画出韵脚。 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名、乐、谑、酌、裘、愁。 第二课时 二、讨论探究 1、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提问:“酒逢知己千杯少”,那么李白是怎么劝酒的呢?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将进酒听课记录

《将进酒》听课记录 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上了变形记这篇课文,主人公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叫什么这也是庄子所说的物化,庄周梦蝶,说到庄子,大家都知道他是道家的代表,提倡修道成仙,说到仙,诗人中谁被成为诗仙。 生:李白。 师:那大家知道李白是诗仙,他还有一个吏称是“酒仙”,现在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初步了解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李白的《将进酒》,大家一起品尝这坛美酒,现在谁先来启封,让学生朗读一下课文。 (二)请一位学生朗读后,老师纠正学生的读错的音,并解释课题,将(qiang),是请的意思,也就是说课题的意思是:请喝酒 (三)请第二位学生再次朗读《将进酒》,老师点评后并指出要注意的字词将(qiang)进酒乐(yue)恣(zi)呼儿将(jiang)出 (四)老师让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并帮助他们理解 学生提出问题:“沽”是什么意思,老师讲解,“沽”是买的意思 (五)老师让全班同学朗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的前半部分 (一)老师指导同学们朗读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句读的时候应该要有气势,应该注意“天”字),然后再让全班一起朗读。 (二)老师启发学生思考,一起探究课文 第二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同学们想一想,这句用了什么手法学生回答夸张的手法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说明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 第三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也同样说明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 第四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老师让同学们好好品读这一句,并让学生谈谈“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必”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诗人没有被重用。 下一句“千金散尽还复来”,老师指导学生,让学生明白这一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豪爽。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更体现出了李白饮酒的豪爽。 (三)学习完前半部分,老师让同学们朗读刚才所学习的前半部分 (四)学习完前半部分,老师让同学们说说李白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引出介绍李白的人生经历(展示ppt) 李白的人生经历: 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里的国是指家,特指故乡) 30岁,初入长安,无功而返(这时他写了一首《行路难》)

《将进酒》习题精选

《将进酒》习题精选 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 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五、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将进酒详细讲解

将进酒赏析 写作背景 李白曾于天宝初年应诏入京为翰林,但无法实现他“以当世之务为负”的志向,且生性高傲,很快遭到了权贵谗毁。天宝三年,唐玄宗“赐金”让他“还山”,李白离开长安。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不以国事为念,官场一片黑暗,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他当时应友人岑勋与元丹丘之邀在颍阳山作客,三人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重点句赏析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长句,如挟天风裹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如此波澜壮阔的景象,是肉眼不能穷极的,作者想落天外,语带夸张,写出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又写出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从空间范畴夸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句为空间范围的夸张,这两句则是时间范围的夸张。把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加短暂。与前两句本来波澜壮阔说得更加壮阔,形成两组反向的夸张。 于是开篇的两组长句既有比喻意,又有反衬作用-----以大江东去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显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板书:人生易逝悲感)这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这种力量感也是有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造成的,读来气势磅礴,丝毫没有低沉阴暗的感觉。

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的性格。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接下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做欢乐。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好像诗人有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似乎得意过:“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句由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了自我。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何其自信!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作者要豪饮一番,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板书:饮酒行乐欢乐) 与“千金散尽”的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二是整头整头的“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绝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欢乐之情趋于高潮,势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惚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将作者的醉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似乎已是忘却是在写诗,后一句更是将诗句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好一个李白!即使是借酒消愁也不失其豪放本色。 我们在读下面几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将进酒试题及答案

《将进酒》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携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C.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4.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且,暂且

将进酒

北师大版选修《唐诗鉴赏》第四单元《将进酒》导学案 临沧市第一中学罗雪芳 【导学目标】 1.我们将通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我们将通过解决探究问题,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我们将在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导学重点】 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导学难点】 背诵这首诗。 【知识(教材)梳理】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长安放还以后所作的这类诗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中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法指导】 1.课时目标: (1)我们将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李白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我们将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疏通诗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3)我们将结合课下注释,勾画并笔记相应文化常识。 (4)我们将用圈点勾画批注的独立方法赏析诗歌,写出感悟和疑问。 2.课时重点:我们将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疏通诗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我们将结合课下注释,勾画并笔记相应文化常识。 3.课时难点:我们将用圈点勾画批注的独立方法赏析诗歌,写出感悟和疑问。 4.易错易混点:各种文化常识。解决措施:独立阅读课下注释,并将相应文化常识摘抄到笔记本中。 5.学法指导:诵读法;缘景明情;圈点勾画批注法;自主学习法。 【自学过程】

《将进酒》练习题(含答案)

将进酒 一、基础知识 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径须沽取对君酌 D.与尔同消万古愁 2.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须 ..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 C.斗酒 ..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莫使/金樽/空对/月 4.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二、阅读理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 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