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处理器的同步串行接口技术研究

基于微处理器的同步串行接口技术研究
基于微处理器的同步串行接口技术研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第1章 1.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解: 把CPU(运算器和控制器)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做在一个芯片上,即为微 处理器。微处理器加上一定数量的存储器和外部设备(或外部设备的接口)构成了 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与管理、维护计算机硬件以及支持应用的软件相结合就形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 1.2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该具备哪些主要功能? 解: CPU主要由起运算器作用的算术逻辑单元、起控制器作用的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可编程逻辑阵列和标志寄存器等一些寄存器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控制计算机按照程序的规定自动运行。 1.3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 解: 采用总线结构,扩大了数据传送的灵活性、减少了连线。而且总线可以标准化,易于兼容和工业化生产。 1.4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 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和数据? 解: 数据总线是双向的(数据既可以读也可以写),而地址总线是单向的。 8086CPU为了减少芯片的引脚数量,采用数据与地址线复用,既作数据总线也作为 地址总线。它们主要靠信号的时序来区分。通常在读写数据时,总是先输出地址(指定要读或写数据的单元),过一段时间再读或写数据。 1.8在给定的模型中,写出用累加器的办法实现15×15的程序。 DEC H JP NZ,LOOP HALT

第2章作业答案 2.1 IA-32结构微处理器直至Pentillm4,有哪几种? 解: 80386、30486、Pentium、Pentium Pro、PeruiumII、PentiumIII、Pentium4。 2.6IA-32结构微处理器有哪几种操作模式? 解: IA一32结构支持3种操作模式:保护模式、实地址模式和系统管理模式。操作模式确定哪些指令和结构特性是可以访问的。 2.8IA-32结构微处理器的地址空间如何形成? 解: 由段寄存器确定的段基地址与各种寻址方式确定的有效地址相加形成了线性地址。若末启用分页机制,线性地址即为物理地址;若启用分页机制,则它把线性地址转为物理地址。 2.15 8086微处理器的总线接口部件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 8086微处理器中的总线接口单元(BIU)负责CPU与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传 送。具体地说,BIU既负责从内存的指定部分取出指令,送至指令队列中排队(8086的指令队列有6个字节,而8088的指令队列只有4个字节);也负责传送执 行指令时所需的操作数。执行单元(EU)负责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 2.16段寄存器CS=120OH,指令指针寄存器IP=FFOOH,此时,指令的物理地址为 多少? 解: 指令的物理地址=12000H+FFOOH=21FOOH 第3章作业答案 3.1分别指出下列指令中的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MOV SI, 30O (2)MOV CX, DATA[DI] (3)ADD AX, [BX][SI] (4)AND AX, CX (5)MOV[BP], AX (6)PUSHF 解: (l)源操作数为立即寻址,目的操作数为寄存器寻址。

微处理器发展史

微处理器发展史 CPU发展史 CPU也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1971年,当时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 它是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含有2300个晶体管。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下面以INTEL公司的80X86系列为例介绍一下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 1978和1979年, INTEL公司先后推出了8086和8088芯片,它们都是16位微处理器, 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 可使用1MB内存。它们的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8088是8位,8086是16位。

1981年 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最早的i8086/8088是采用双列直插(DIP)形式封装, 从i80286开始采用方形BGA扁平封装(焊接), 从i80386开始到Pentiumpro开始采用方形PGA(插脚),1982年, INTEL推出了80286芯片,该芯片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 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80286有两种工作方式:实模式 和保护模式。 1985年 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 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

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4GB内存。 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 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称为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 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 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 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 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 1990年 推出的80386SL和80386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解答 习题1 1.1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方案有哪些特点? 【解答】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方案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有以下5方面特点:(1)用二进制数表示数据和指令; (2)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按顺序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3)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基本硬件系统; (4)由控制器来控制程序和数据的存取及程序的执行; (5)以运算器为核心。 1.2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典型芯片具备哪些特点? 【解答】经历了6代演变,各典型芯片的特点如表1-1所示。 表1-1 微处理器的发展及典型芯片的特点 1.3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有那些? 【解答】除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可自动连续工作等基本特点以外,还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结构灵活、适应性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使用和维护方便等。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与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外部设备以及软件配备等有关。常用的微型计算机性能指标主要有:字长、主频、内存容量、指令数、基本指令执行时间、可靠性、兼容性、性能价格比等。

1.4 常见的微型计算机硬件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是什么? 【解答】微型计算机硬件一般由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系统总线、接口电路、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 主要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分析如下: (1)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单元ALU、控制单元、寄存器组以及总线接口部件等组成,其功能是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和控制系统中的各个部件有机地工作。 (2)内存储器:用来存放计算机工作过程中需要的操作数据和程序。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RAM存放当前参与运行的各种程序和数据,特点是信息可读可写,存取方便,但信息断电后会丢失;ROM用于存放各种固定的程序和数据,特点是信息固定不变,关机后原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 (3)系统总线:是CPU与其它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道。可分成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 (4)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完成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由寄存器组、专用存储器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5)主机板:由CPU插座、芯片组、内存插槽、系统BIOS、CMOS、总线扩展槽、串行/并行接口、各种跳线和一些辅助电路等硬件组成。 (6)外存储器:使用最多的是磁盘存储器(软盘、硬盘)和光盘存储器。外存储器容量大,保存的信息不会丢失。 (7)输入/输入设备:是微型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进行通信联系的主要装置。常用的有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和扫描仪等。 1.5 什么是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总线?说明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各自的作用。 【解答】系统总线是CPU与其它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道。 (1)数据总线:用来传送数据,主要实现CPU与内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内存储器与I/O设备或外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 (2)地址总线:用来传送地址。主要实现从CPU送地址至内存储器和I/O设备,或从外存储器传送地址至内存储器等。 (3)控制总线:用于传送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等。 1.6 什么是系统的主机板?由哪些部件组成? 【解答】CPU、RAM、ROM、I/O接口电路以及系统总线组成的计算机装置称为“主机”,主机的主体则是主机板。主机板上主要有CPU插座、芯片组、内存插槽、系统BIOS、CMOS、总线扩展槽、串行/并行接口、各种跳线和一些辅助电路等硬件。 1.7 计算机中有哪些常用的数制和码制?如何进行数制之间的转换? 【解答】数值数据经常用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字符数据使用ASCII码;表示十进制数字用BCD码。 (1)十进制到二进制:整数部分连续除以2后“倒取余”,小数部分连续乘以2后“正取整”; (2)二进制到十进制:将二进制数按权展开即可。 (3)二进制到八进制:将3位二进制一组对应1位八进制数码。 (4)八进制到二进制:将1位八进制数码对应3位二进制数码。 十六进制与二进制间转换与八进制与二进制间转换类似,只是比例关系为1位十六进制数码对应4位二进制数码。 1.8 将下列十进制数分别转化为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和压缩BCD码。 (1)15.32 (2)325.16 (3)68.31 (4)214.126

第7章PIC单片机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pdf

第7章PIC18FXX2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教学目标 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串行口及应用 PIC18FXX2与PC机间通信软件的设计

本章知识点概要 ? 1.什么是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有什么优点? ? 2.串行通信协议 ? 3.什么是波特率? ? 4.PIC18FXX2中的串行口工作方式及应用 ? 5.PIC18FXX2点对点通信 ?针对PIC18FXX2串行口而言,概括为以下问题: 1、波特率设计,初始化SPBRG 2、设定通信协议(工作方式选择,SYNC) 3、如何启动PIC18FXX2接收、发送数据? 4、如何检查数据是否接收或发送完毕?

7.1 7.1 串行通信基本知识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的CPU 与外部设备之间常常要进行信息交换,一台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之间也要交换信息,所有这些信息交换均可称为通信。 ?通信方式有两种,即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采用哪种通信方式?----通常根据信息传送的距离决定例如,PC 机与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等)通信时,如果距离小于30 m ,可采用并行通信方式;当距离大于30 m 时,则要采用串行通信方式。PIC18FXX2单片机具有并行和串行二种基本通信方式。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是指数据的各 位同时进行传送(发送 或接收)的通信方式。 ?优点:传送速度快; ?缺点:数据有多少位, 就需要多少根传送线。 ?例如,右图PIC18FXX2 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 的数据传送就属于并行 通信。

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是指数据一位(bit)一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优点:只需一对传输线(利用电话线就可作为传输线),大大降低了传送成本,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缺点:传送速度较低。假设并行传送N位数据所需时间为T,那么串行传送的时间至少为N*T,实际上总是大于N*T。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 D2 D1 D0 D3 D7 D6 D5 D4

CPU的发展历程

CPU的发展历程 CPU也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1971年,当时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它是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含有2300个晶体管。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以INTEL公司的80X86系列为例介绍一下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 1978和1979年,INTEL公司先后推出了8086和8088芯片,它们都是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它们的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8088是8位,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最早的i8086/8088是采用双列直插(DIP)形式封装,从i80286开始采用方形BGA扁平封装(焊接),从i80386开始到Pentiumpro开始采用方形PGA(插脚),1982年,INTEL推出了80286芯片,该芯片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80286有两种工作方式: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称为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 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 1990年推出的80386SL和80386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SL与80386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SMM)。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1989年INTEL推出了80486芯片,这种芯片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其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 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 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续出现了几种类型。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80486DX。

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2012-2013(A)

北京邮电大学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 》期末考试试题(A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 假设AL 中存放二进制数01011101B ,若执行指令NEG AL 后再执行CBW ,则AX 的内容为 ,如果认为结果是补码,则按十进制大小是 。 2. 8086在执行MOV AL ,[2001H] 时,需要一个总线周期,ALE 在该总线周期内要持续 个时钟周期有效,此时BHE 为 ,A 0为 。 3. 某8位数据总线的微处理器系统中由6片16K ×4的芯片组成ROM 内

存,若该内存的末地址为0FFFFFH,则其首地址为(填写物理地址)。 4. 计算机内的堆栈存取采用原则,有一个堆栈区,地址为 1250H:0000H~1250H:0100H,(SP)=0052H,则栈顶的物理地址是,栈底的物理地址是。 5. 已定义“V AR1 DB 01H,10H,00H,02H”,且AX=0210H,则指令“DIV V AR1+1”的源操作数是,执行该指令后(会/不会)发生除法溢出中断。 6. 标志寄存器中,标志没有相应的指令来修改,可以通过以下命 令来对其置位,请补充完整。 PUSHF POP AX PUSH AX POPF 7. D/A转换器的分辨率是指。 8. 8086的INTR中断响应时会发出两个低电平的中断响应周期,其中在第 个中断响应周期,8259会通过数据总线向CPU提供中断类型号,该类型号的低3位由提供。 9. 8253的工作方式中,方式(要填写所有符合条件的方式)要 通过GATE端来触发启动计数,在计数过程中如果需要读取计数值,应该向。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8086的指令执行部件EU负责指令的执行,所以读写存储器的MOV指 令产生的读写控制信号由EU负责产生。()

(完整版)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习题答案)

范文范例学习指导 第1章微机运算基础 习题和思考题 1.请完成以下计算: 174.66D=(10101110.10101)B=(AE. A8)H 10101110101.01011B=(1397.344)D=(575.58)H 4BCH=(010*********)B=()BCD 2.设字长为8位,X=(2A)16,当X分别为原码、补码、反码和无符号数的时候,其真值 是多少? 答:当X表示原码时,其真值为:+101010 当X表示补码时,其真值为:+101010 当X表示反码时,其真值为:+101010 当X表示无符号数数时,其真值为:00101010 3.设字长为8位,用补码形式完成下列计算,要求有运算结果并讨论是否发生溢出? 120+18 -33-37 -90-70 50+84 答:120+18 其补码形式分别为:(120)补=01111000 (18)补=00010010 01111000 + 00010010 10001010 由于C s=0 ,C p=1,因此有溢出,结果错误 -33-37 其补码形式为:(-33)补=11011111 (-37)补=11011011 11011111 +11011011 10111010 由于C s=1, C p=1,所以没有溢出,结果正确 -90-70 其补码形式为:(-90)补=10011100 (-70)补=10111010 10011100 +10111010 01010110 由于C s=1, C p=0,所以有溢出,结果错误 50+84

其补码形式为:(50)补=00110010 (84)补=01010100 00110010 +01010100 10000110 由于C s=0, C p=1,所以有溢出,结果错误 4.请写出下列字符串的ASCII码值。 My name is Zhang san. 4D 79 6E 61 6D 65 69 73 5A 68 61 6E 67 73 61 6E 2E 第2章 80X86微机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1.微型计算机主要由哪些基本部件组成?各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微型计算机主要由输入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出设备组成。 各部件的功能分别是:1、输入设备通过输入接口电路将程序和数据输入内存;2、运算器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它是指令的执行部件;3、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负责对指令进行译码,产生出整个指令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操作的控制信号,控制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原始操作数、运算的中间结果数据和最终结果数据; 5、输出设备是CPU通过相应的输出接口电路将程序运行的结果及程序、数据送到的设备; 2.微处理器的发展过程是什么? 答: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是: 第一代(1946~1957)——采用电子管为逻辑部件,以超声波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管、磁芯和磁鼓等为存储手段;软件上采用机器语言,后期采用汇编语言。 第二代(1957~1965)——采用晶体管为逻辑部件,用磁芯、磁盘作内存和外存;软件上广泛采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 第三代(1965~1971)——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以磁芯、磁盘作内存和外存;软件上广泛使用操作系统,产生了分时、实时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四代(1971~至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部件,以半导体存储器和磁盘为内、外存储器;在软件方法上产生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 3.简述80486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 书12页 4.80486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有几种?当CS内容为1000H,IP内容为7896H,求在实地址 模式下的物理地址为多少? 答: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及虚拟8086模式。当CS内容为1000H,IP内容为7896H,在实地

串行通信技术-模拟信号转换接口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6 实验9 串行通信技术 实验10A 模拟信号转换接口 实验报告

实验九串行通信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异步串行通信原理; 2. 掌握MSP430异步串行通信模块及其编程方法; 二、实验任务 1. 了解MSP430G2553实验板USB转串口的通信功能,掌握串口助手的使用 (1)利用PC机的串口助手程序控制串口,实现串口的自发自收功能 为实现PC串口的自发自收功能,须现将实验板上的扩展板去下,并将单片机板上的BRXD和BTXD用杜邦线进行短接,连接图如下所示: 由此可以实现PC串口的自收自发功能。 (2)思考题: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的收/发双方是怎么建立起通信的 首先在异步通信中,要求接收方和发送方具有相同的通信参数,即起始位、停止位、波特率等等。在满足上面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方对于每一帧数据按照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的顺序进行发送,而接收方则一直处于接受状态,当检测到起始位低电平时,看是采集接下来发送方发送过来的数据,这样一帧数据(即一个字符)传送完毕,然后进行下一帧数据的接受。这样两者之间就建立起了通信。 2. 查询方式控制单片机通过板载USB转串口与PC机实现串行通信 (1)硬件连接图

(2)C语言程序 采用SMCLK=1.0MHz时,程序如下:

其中SMCLK=1MHz,波特率采用的是9600,采用低频波特方式,则N=1000000/9600=104.1666…,故UCA0BR1=0,UCA0BR0=104,UCBRS=1; 当采用外部晶振时,时钟采用默认设置即可,程序如下:

也是采用了低频波特率方式,所以关于波特率设置的相关计算和上面是一样的。 (3)思考:如果在两个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应该如何设计连线和编程? 由于在上面的连线中将单片机上的P1.2和BRXD相连,P1.1和BTXD相连,所以若要在两个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首先应该将两个单片机的P1.2和P1.1交叉相连,并根据上面的程序进行相同的关于端口和波特率相关的设置即可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3. (提高)利用PC机RS232通信接口与单片机之间完成串行通信 (1)硬件连接图 在实验时,采用了将PC机的串口com1直接连接至MSP430F149的孔型D9连接器上,G2553单片机的输出引脚P1.1和P1.2分别与F149单片机上的URXD1和UTXD1相连接,连接图如下所示:

《微处理器原理与接口》课案

单片机课程设计密码锁

1.设计内容及意义.........................................................................2. 2.整体设计原理及方案 (2) 3.硬件电路图 (3) 4.程序设计流程图 (6) 5.实验结果及数据 (7) 6.问题及心得 (7) 7.完整程序 (8)

1.设计内容及意义 1.1设计内容 ①密码通过键盘输入,若密码正确,则将锁打开。②报警、锁定键盘功能。密码输入错误数码显示器会出现错误提示,若密码输入错误次数超过 3 次锁定键盘。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4×4 矩阵键盘接口电路、密码锁的控制电路、输出八段显示电路。另外系统还有LED 提示灯。密码锁设计的关键问题是实现密码的输入、清除、更改、开锁等功能:①密码输入功能:按下一个数字键,一个“-”就显示在最右边的数码管上,同时将先前输入的所有“-”向左移动一位。②密码清除功能:当按下清除键时,清除前面输入的所有值,并清除所有显示。③开锁功能:当按下开锁键,系统将输入与密码进行检查核对,如果正确锁打开,否则不打开。 1.2 设计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工作、学习、出行、购物等的各个方面,人们也对现代安全设施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在安全技术防范领域,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的电子密码锁逐渐代替传统,克服了机械式密码锁密码量少、安全性能差的缺点,使密码锁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性能上都大大提高一步。密码锁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功耗低、易操作等优点,同时还引入了智能化管理、专家分析系统等功能,从而使密码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应用日益广泛。 2.整体设计原理及方案 2.1 整体设计原理 本设计主要由单片机、4*4矩阵键盘、LED和密码存储等部分组成。其中矩阵键盘用于输入数字密码和进行各种功能的实现。由用户通过连接单片机的矩阵键盘输入密码,后经过单片机对用户输入的密码与自己保存的密码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密码是否正确,然后控制引脚的高低电平传到开锁电路或者报警电路控制开锁还是报警。 2.2 整体设计方案 在单片机的外围电路外接输入键盘用于密码的输入和一些功能的控制,外接LED数码管用于显示作用,连线时LED1接P1.1,LED2接P1.2,LED3接P1.3。当用户需要开锁时,先按键盘的数字键任意输入密码,密码输完后按下确认键,若输入正确则开门;不正确

微处理器和接口技术复习题.doc

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单片机复位后,SP、PC、I/O 口的内容为()0 A.SP := 60H PC =OOH P0 =Pl =二P2= P3 =FFH B.SP == 00H PC =0000H P0 =Pl ==P2= P3 =OOH C.SP == 07H PC =0000H P0 =Pl =:P2= P3 =FFH D.SP := 00H PC =OOH P0 =Pl =二P2= P3 =OOH 2. 80C51有四个工作寄存器区,由PSW状态字中的RS1和RSO两位的状态来决 定,单片机复位后,若执行SETB RSO指令,此时只能使用()的工作寄 存器。 A. 0区B?1区 C. 2区 D. 3区 3. ATMEL的AT89S51驱动能力最强的并行端口为()。 A. PO B. Pl C? P2 D? P3 4. AT89S51单片机定吋器工作方式0是指()工作方式。 A. 8位 B. 8位自动重装 C. 13位 D. 16位 5. AT89S51单片机外部中断0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是()。 A. 0003 H B. 000BH C. 0013H D. 001BH 6. 下面哪条指令是错误的?()。 A. MOVX @R0, #30H B? MO VC A, @A+PC C? RL A D? POP ACC 7. AT89S51单片机可分为两个屮断优先级别,各屮断源的优先级别设定是利用()寄存器。 A. IE B? PCON C? IP D? SCON & AT89S51单片机响应外部中断1的中断时,程序应转移到地址()o A. 0003H B. 000BH C. 0013H D. 001BH 9. AT89S51单片机的位寻址区位于内部RAM的()单元。 A. 00H ?7FH B? 20H ?7FH C. 00H ?1FH D. 20H ?2FH 10. AT89S51单片机在同一优先级的中断源同时中请中断时,CPU首先响应()。 A.外部中断0 B.外部中断1 C.定吋器0中断 D.定时器1中断 11. 已知:MOV A, #28H MOV RO, #20H MOV @R0, A ANL A, #OFH ORL A, #80H XRL A, @R0 执行结果A的内容为()o A. AOH B? 28H C? 08H D? 88H 12?在80C51中,需要外加电路实现中断撤除的是:()o A. 定时中断 B.脉冲方式的外部屮断 C.外部串行中断 D.电平方式的外部中断 13?80C51的定时器T0,若振荡频率为12 MHz,在方式1下最大定时时间为()。

Intel微处理器发展史

Intel官方超高清大图:微处理器发展40周年 1971年11月15日,Intel 开发了全球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 4004”,时至今日即将整整40年。为了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Intel 今天放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尤其是历代17款处理器的超高清大图特写(外壳与内核),值得收藏,不容错过。 首先来看一段老祖宗4004与当今最快处理器Sandy Bridge Core i7 的有趣对比: 1、对比晶体管速度,4004就像是蜗牛,每小时前进5米,而现在就是肯尼亚选手帕特里克·马卡乌·穆斯约基今年9月25日在德国柏林创造的马拉松长跑记录:2小时3分38秒,平均时速20.6公里。从频率上对比,二者就分别是蜗牛和闪电博尔特。 2、如今一台笔记本每年的能耗价值约25欧元(¥220),而如果1971年来处理器功耗不变,如今的笔记本每年要在能耗上支出大约10万欧元(¥87万元),没几个人能用得起。 3、4004的内核包含2300个晶体管,Sandy Bridge 则是9.95亿个,就像一个小村落和整个中国的人口对比。如果每颗晶体管都是一粒米,9.95亿颗足够波兰波兹南、德国斯图加特、英国格拉斯哥或者任何56.7万左右人口的大城市的所有人都饱饱地吃上一顿。 4、Sandy Bridge 采用32纳米工艺制造,内核面积216平方毫米,而如果使用4004的10微米工艺,Sandy Bridge 的内核面积将是21平方米,或者说7×3米。感谢摩尔定律。 5、4004的频率为74KHz,Sandy Bridge 则可达4GHz 左右。如果汽车的速度也照此提升,那么今天从旧金山开到纽约,或者从葡萄牙里斯本开到俄罗斯莫斯科,都只需要1秒钟。 6、从4004到Sandy Bridge,晶体管的速度提升了5000倍,功耗只有当初的5000分之一,价格则降低到了50000分之一。 7、贝尔实验室1947年发明的晶体管有一个手掌那么大,而在22nm 三栅极工艺下,一个针头(直径约1.5毫米)的空间就能放下10多亿个晶体管。

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2012-2013

北京邮电大学2012— 2013学年第1学期 《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 》期末考试试题 (A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假设AL 中存放二进制数 01011101B ,若执行指令 NEG AL 后再执行 CBW ,则AX 的内容为 __________ ,如果认为结果是补码, 则按十进制大 小是 __________ 。 2. 8086在执行MOV AL ,[200伯]时,需要一个总线周期, ALE 在该总线 周期内要持续 ________ 个时钟周期有效,此时 BHE 为 ______________ ,A 。 为 __________ 。 3. 某8位数据总线的微处理器系统中由 6片16K X 4的芯片组成ROM 内 :名 姓 :号序内班 : 号学 :

存,若该内存的末地址为OFFFFFH,则其首地址为__________ (填写物理地址)。 4?计算机内的堆栈存取采用_______________ 原则,有一个堆栈区,地址为1250H:0000H~1250H:0100H ,(SP)=0052H ,则栈顶的物理地址 是____________ ,栈底的物理地址是__________________ 。 5.已定义“ VAR1 DB 01H,10H,00H,02H ”,且AX=0210H,则指令“ DIV VAR1+1 ”的源操作数是___________ ,执行该指令后 ______ (会/不会)发生除法溢出中断。 6.标志寄存器中,_________ 标志没有相应的指令来修改,可以通过以下命 令来对其置位,请补充完整。 PUSHF POP AX PUSH AX POPF 7.D/A转换器的分辨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8086的INTR中断响应时会发出两个低电平的中断响应周期,其中在第 ________ 个中断响应周期,8259会通过数据总线向CPU提供中断类型号,该类型号的低3位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 9.8253的工作方式中,方式____________ (要填写所有符合条件的方式)要 通过GATE端来触发启动计数,在计数过程中如果需要读取计数值,应 该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x(每小题2分,共20分) 1.8086的指令执行部件EU负责指令的执行,所以读写存储器的MOV指令产生的

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二、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 你知道神奇的计算机芯片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Intel公司的创始人摩尔曾 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解释:我们需要为芯片寻找一种基质,因此我们考察了地球的基质,它主要是沙粒,所以我们使用了沙粒(硅可由海沙滤取而得)。我们需要为芯片上的线路和开头寻找一种金属导体,我们考察了地球上的所有金属,发现铝是最丰富的,所以我们使用了铝。下面让我们循着Intel公司的发展历程,去探寻中央处理器的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它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同年,第一台使用了4004芯片的微型计算机诞生了。1972年Intel公司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芯片8008,之后的几年中,8位微型计算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打开了一定的市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苹果公司的A pple II。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16位微处理器芯片8086,主频为5~8MHz。随后又有80186、80188、80286等16位芯片出现。这一阶段在微型计算机市场大获成功的是IBM公司的IBM PC。1985年Intel公司推出32位微处理器80386,指令中增加了页式存储管理,加强了图形处理的能力。同一年,Microsoft (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 操作系统,这是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次革命性的进步。1989年Intel公司研制成功80486芯片。微型计算机市场日趋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993年Intel公司公布了新一代的处理器80586,并给它起了个商品名Pentium (奔腾),简称P5,集成度为310万个器件/片,时钟频率为60~133MHz,1995年2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Pro芯片,简称P6,集成度为550万个器件/片,时钟频率为133MHz,1997年1月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片带MMX技术的多功能奔腾处理器。MMX是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体扩展)的缩写,是为加快多媒体操作运算而在CPU内部新增了57条指令。这57条指令是特别为音频信号、视频信号以及影像处理而设计的,从而使得本来由声卡、解压卡、显示卡等支持的部分工作,又可以回到高速的CPU中完成。1997年下半年起,各CPU制造商竞相将MMX技术纳入32位及64位微处理器中。1998年的PentiumII是带有MM X技术的P6级的微处理器,内含750万个晶体管,主频普遍在200MHz以上。19 99年2月Intel公司又推出了PentiumIII,其核心速度在 450MHz以上。Penti umIII是在PentiumII的基础上新增加了70条能够增强音频、视频和3D图形效果的SSE(Streaming SIMI Extensions,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200 0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IV微处理器,主频达到1GMHz以上。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微处理器性能的不断提高是计算机应用得以迅速发展的真正动力,它比历史上任何发明都进展得更为迅速。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1. 微处理器内部包含哪三大部分? 解: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 2. 完成下列数制的转换 ①10101101B=()D=()H 解:10101101B=173D=ADH。 ②0.11B=()D 解:0.11B=0.75D。 ③211.25=( )B =( )H 解:211.25=11010011.01B=D3.4H。 ④ 10111.0101B=( )H=( )BCD 解:10111.0101B=17.5H=23.3125D=(0010 0011.0011 0001 0010 0101)BCD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习题及答案 ·34· 3. 已知X=+1011010B ,Y=–0011011B ,设机器数为8位,分别写出X 、Y 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解: [][][]01011010B 01011010B 01011010B X X X ===原反补 [][][]10011011B 11100100B 11100101B Y Y Y ===原反补 4. 已知X 的真值为32,Y 的真值为–19,求[]?Y X =+补 解:[] 00001101B X Y +=补 5. 已知X=51,Y=–86,用补码完成下列运算,并判断是否产生溢出(设字长为8位)。 ① X +Y ② X -Y ③ –X +Y ④ –X -Y 解: 10100011B ,因为67C C 0⊕=,所以未产生溢出。 ② 11110111B ,因为67C C 1⊕=,所以产生溢出。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习题及答案 ·34· ③ 01110111B ,因为67C C 1⊕=,所以产生溢出。 ④ 00100011B ,因为67C C 0 ⊕=,所以未产生溢出。 6. 若使与门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则各输入端的状态是什么? 解:各输入端为高电平。 7. 若使与非门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则各输入端的状态是什么? 解:各输入端为高电平。 8. 如果74LS138译码器的Y 4端输出低电 平,则C 、B 、A 三个输入端的状态分别是什么? 解:C 、B 、A 三个输入端的状态分别是 ‘1’,‘0’,‘0’。

微处理器原理与接口技术(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8086属于( )位微处理器。 A 、4 B 、8 C 、16 D 、32 2、 以下8086标志位中,属于状态标志的是( )。 A 、CF B 、DF C 、IF D 、TF 3、 8086最大可访问的I/O 空间为( ) A 、1K B B 、64KB C 、256KB D 、1MB 4、 8086系统中常采用8282芯片作为( )。 A 、数据驱动器 B 、时钟发生器 C 、总线控制器 D 、地址锁存器 5、 8086每次入栈操作后,堆栈指针寄存器SP 都( )。 A 、加1 B 、加2 C 、减1 D 、减2 6、 以下80C51内部RAM 地址中,可按位来寻址的是( )。 A 、00H B 、08H C 、18H D 、28H 7、 下列指令中可对80C51片外RAM 进行写操作的是( )。 A 、MOV @R1, A B 、MOV A ,@R1 C 、MOVX @R1,A D 、MOVX A ,@R1 8、 对80C51而言,若(A )=FFH ,则执行INC A 指令后,进位标志C 将( )。 A 、清零 B 、置1 C 、翻转 D 、不变 9、 以下80C51指令中存在语法错误的是( )。 A 、CPL A B 、CPL C C 、CPL P1 D 、CPL P1.0 10、 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 )接口。 A 、UART B 、SPI C 、I 2 C D 、1-Wire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与访问内存储器不同,8086访问I/O 接口使用___________指令。 2、 对8086而言,若(AH )=10,(AL )=100,则(AX )=_________。 3、 8086 MX MN /引脚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8086系统中逻辑地址1234H:FFFFH 对应的物理地址为_________________。 5、 8086一个总线周期最多可访问_____位内存数据。 6、 80C51复位时程序入口地址为___________。 7、 若希望将80C51 A 累加器中数据入栈保存,应使用指令____________。 8、 80C51 TMOD 寄存器中_______位设为1时,定时/计数器的启动受i T R 位和i INT 引脚共同控制。 9、 直流电机常采用H 桥驱动电路并通过__________方式进行调速。 10、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有时用到固态继电器,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机控制与接口技术_2015_2017年考试卷汇总

微机控制与接口技术作业(二) 一、填空题 1.8086是16 位的微处理器,其内部数据通路为16 位,其对外数据总线为16 位;8088内 部数据通路为16 位, 其对外数据总线为8 位。 2一个微计算机应包含: 微处理器, 存储器, I/O接口电路,系统总线基本功能部件。 3 EU 是8086/8088微处理器的执行部件,BIU 是8086/8088微处理器的总线接口部件。 二、判断下列论述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加以改正。 (1)INT指令执行后,堆栈顶部三个栈单元(SP)、(SP)+2、(SP)+4依次保存FLAGS、断点IP值、断点CS值。不对,堆栈顶部三个栈单元(SP)、(SP)+2、(SP)+4依次保存的应是断点IP值、断点CS 值、FLAGS。 (2)中断类型号是中断向量表中存放相应中断向量的首地址。不对,中断类型号×4才是相应中断向量的首地址。 三、分析以下程序回答问题 XOR A X, AX (1)程序段完成什么工作? MOV BX, M 答:将X数组中的n个元素之和存放在RESULT单元中。

SUB BX, 2 (2)定义一个适合这段程序的数据段。 LOP1: ADD AX , X[BX] DATA SEGMENT SUB BX, 2 X DW n DUP(?) JGE LOP 1 M DW 2n MOV RESULT, AX N DW n RET RESULT DW ? DATA ENDS 四、8086/8088在什么时候及什么条件下可以响应一个外部INTR中断请求?中断向量表在存储器的什么位置?向量表的内容是什么?8086如何将控制转向中断服务程序? 答:(1)8086/8088在当前指令执行完且IF=1的情况下可以响应一个外部INTR中断请求。 (2)中断向量表在存储器的0段0000—03FFH区域,向量表存放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 (3)8086/8088响应INTR中断请求时,首先在连续的两个总线周期中发出INTA#负脉冲,在第二个INTA#信号期间,中断源经数据总线向8086/8088送出一字节中断向量“类型码”。8086/8088收到“类型码”后将其乘4形成中断向量表的入口,从此地址开始的4个单元中读出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IP、CS),取指令执行将控制转向中断服务程序。 五、一个微机系统中包含以下器件:微处理器8088一片,并行接口8255A一片(设备号:A口—40H,B口—41H,C口—42H,控制口—43H),定时器8253一片(设备号:计数器0—50H,计数器1—51H,计数器2—52H,控制口53H),中断控制器8259A一片(设备号:A0H,A1H)。现将8255的A口连接一输入设备,工作在0方式。B口连接一输出设备,也工作在0方式。PC4作为输出设备的选通输出端且低电平有效。8253计数器0工作于“模式0”,计数常数为80H,进行二进制计数。8259A的ICW2给定为60H,工作于电平触发方式,全嵌套中断优先级,数据总线无缓冲,采用中断自动结束方式。请编写初始化程序(注意:控制字中可0可1位选0,8255未用端口设成输入方式)。 答:MOV AL, 91H ; 8255初始化OUT 43H, AL MOV AL,30H ; 8253初始化OUT 53H, AL MOV AL, 80H ;设8253计数初值OUT 50H , AL MOV AL, 00H OUT 50H , 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