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知识点和题型归纳

四边形知识点和题型归纳
四边形知识点和题型归纳

对行为一一为一四边形

组边平

个内角R t ∠一个内角为Rt ∠, 一组邻边相等组邻

边相等

对边平

且另一组对边

不平

个内角R t ∠组邻

边相等

四边形知识与题型总结

一.本章知识要求和结构

1.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

间的内在关系. (1)演变关系图:

(2)从属关系

(依据演变关系图,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填入下面的从属关系图中,其中每一个圆代表

一种图形)

平行四边形

F

E D C

B

A E

D

C

B

A

2.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名称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定 义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性 质 边

对角线

称性

角 对角线

面 积

周 长

3.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该底上的高的积.

如图1, ABCD S =BC·AE=CD·BF

30?

60?

60?

(2)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如图2,

ABCD S =B C F E S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定义: 叫做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分);

定理: 作用: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线段的相等或倍分. 拓展: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 的小三角形,其面积和周长分别为原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的 和 ;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5.正方形:

(1)对角线: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对角线的长为

2a ;

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的

一半.

周长相等的四边形中, 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 ※梯形的中位线

(1)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2)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梯形的面积S=1

2

×(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7.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对角线

① 矩形对角线交角为60?(120?)时,可得:

等边三角形和含30?角直角三角形 (①

图)

② 菱形有一个角为60?时, 可得: ③ 正方形中可得: 含30?角的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四大四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C

F

B

E

D A

60?

60?

A

D

C

B

F

E

(②图) (③图)

④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 ⑤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

平移腰可得:双垂图 可得:等腰直角三角形

(④图) (⑤图)

8. 中点四边形: (顶点为各边的中点,需讨论对角线&中位线) (1) 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_____ (2) 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 构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

(3) 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

(4) 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 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 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

顺次连结直角梯形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 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

二.典型题型归纳

(一)概念题

1.

A B C D

中,∠A 的平分线分BC 成4cm 和3cm 两条线段, 则A B C D 的周长为 .

2.在

A B C D

中,∠C=60o,DE ⊥AB 于E,DF ⊥BC 于F .

(1)则∠EDF= ; (2)如图,若AE=4,CF=7,

则A B C D

周长= ;

(3) 若AE=3,CF=7,请作出对应图形,并求A B C D

周长.

A B

C

D

C

B

E

A

F

D

3.(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C=∠B+∠D ,则∠A= . (2)已知在A B C D

,∠A 比∠B 小20o,则∠C 的度数是 .

(3)在

A B C D

中,周长为100cm ,AB-BC=20cm ,则AB= ,

BC= . (4)在

A B C D

中,周长为30cm ,且AB :BC=3:2,则AB= cm. (5)(2007河北省)如图,若□ABCD 与

□EBCF 关于BC 所在直线对称,

∠ABE =90°,则∠F = °.

4.(2007福建福州)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D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5.(2007浙江义乌)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C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6.(2007甘肃陇南)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一定是 ( )

A .平行四边形

B .菱形

C .矩形

D .正方形 7.(2007四川眉山)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C .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 .一组对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8.(2007四川成都)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9.(2007浙江嘉兴)如图,在菱形ABCD 中,不一定成立的( ) A.

A B C D

B.AC ⊥BD C.等边△ABD D.∠CAB =∠CAD

(二)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1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分别过A 、C 两点作1 //2 ,作BM ⊥2 于M ,DN ⊥2 于N ,直线MB 、ND 分别交1 、2 于Q 、P ,试判断四边形PQMN 的形状.

1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为正方形边上的点,而且AE=BF=CG=DH ,求证: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

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CD 边上一点,

AE=AB ,AB=2AD ,求∠EBC 的度数 \

l 2

l 1

Q

B

A

M

N

D

C P E

H

G

D

A

E

C

D

A

B

(三)转化的思想——将梯形问题通过化归、分割、拼接转化成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

形问题. 如

图所示:

13.填空

(1)等腰梯

形上底长为3cm,腰长为4cm,其中锐角等于60o,

则下底长是.

(2)等腰梯形一个底角是60o,它的上、下底分别是8和18,则这梯形的

腰长是,高是,面积是.(3)在直角梯形中,垂直于底的腰长5cm,上底长3cm,另一腰与下底的

夹角为30o,则另一腰长为,下底长

为.

(4)等腰梯形两对角线互相垂直,一条对角线长为6,则高为,面积为.

(5)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若两底AD、BC的长分别为2、8,两条对角线BD=6,AC=8,则梯形的面积为.(四)推理论证的进一步巩固

14.(2007恩施自治州)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是直线AC上的两点,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直线AB 、CD 的中点,AF 、DE 相交于点G ,CE 、BF 交于点H .求证:四边形GEHF 是平行四边形.

16.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AD 上,且AF=CE ,,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17.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将之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H G

F A D

B

C

E

F

A

D

G E D

H

C F

B 黄

蓝 紫 橙

红 绿 A

18.已知点E 、F 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 (1)若BE=CF ,如图13(1).求证:AE=BF 并且AE ⊥BF ;

(2)若E 、F 分别是BC 、EF 的中点,如图13(2),求证:GD=AD .

19.(2007浙江金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光秀丽,花木

葱茏.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平 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分别 种有红、黄、蓝、绿、橙、紫

6种颜色的花.如果有A B E F D C ∥∥,BC G H AD ∥∥,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红花、绿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B .紫花、橙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C .红花、蓝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D .蓝花、黄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20.(06盐城)已知

A B C D

的面积为4,对角线交于O ,

则S △A OB = .

21.若A,B,C 三点不共线,则以其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2.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10,一条对角线长为6,则它的另一条对角线

a

G F E

D

C

B

A

A

B

C

D E

F

G

E F

A

B C

的取值范围是()

A.4

B.4

C. 12

D.8

23.平行四边形中一边长为10cm,那么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可以是()

A.4cm和6cm B.6cm和8cm

C.8cm和12cm D.20cm和30cm

24.(07北京市23)如图,已知A B C

△.

(1)请你在B C边上分别取两点D E

,(B C的中点除外),连结A D A E

,,

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请你根据使(1)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 B A C A D A E

+>+.25.如图已知A B C

△,过顶点A作∠B、∠C的平分线的垂线,AD⊥BD于D,AE⊥CE于E.求证:ED//BC.

A B C

N M

E

D A

B C

26.如图,已知BD 、CE 是⊿ABC 的两条高,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 求证:(1)EM=DM ;(2)MN ⊥DE .

27.(1)如图27(1),正方形ABCD ,E 、F 分别为BC 、CD 边上一点. ①若∠EAF=45o.求证:EF=BE+DF . ②若⊿AEF 绕A 点旋转,保持∠EAF=45o,

问⊿CEF 的周长是否随⊿AEF 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如图27(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

BC 、CD 上各有一点E 、F ,如果⊿CEF 的周长为2. 求∠EAF 的度数.

F E D C B

A

图27(1) F E D C

B

A

图27(2)

y

x

A 1

O

A

B C

(3)如图27(3),已知正方形ABCD ,F 为BC 中点 E 为CD 边上一点,且满足∠BAF=∠FAE .

求证:AE=BC+CE .

(五)知识的联系与综合

28.已知

A B C D

的顶点A 、B 、C 的坐标为(-2,3),(-5,-4),(1,-4),

则D 点坐标为 29. 如图,已知

A B C D

的两条对角线AC 与BD 交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原点,点A 的坐标为(-2,3),则点C 的坐标为( )

A 、(-3,2)

B 、(-2,-3)

C 、(3,-2)

D 、(2,-3)

第32

题图

O

D

C

B

A

y x

第29题图

θ

B

A

O

O '

β

α

第30题图

图27(3)

F

E

D

C

B

A

第35题图

K N

M Q

P D C

B

A 30.如图,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为θ,入射光线AO 平行于β入射到α,两次反射后的光线O`

B 平行于α,则角θ等于 .

31.已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13,周长为34,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 . 32.(05,潍坊)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长方形OABC 沿OB 对折,使点A 落在A 1处,已知OA=3

,AB=1,则点A 1的坐标是( )

A.(

33

,22

) B.(3,32

) C.(

33,22

) D.(

13,

2

2

(六)面积的问题:各种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和等积变换

33.如图,E 为

A B C D

边CD 上一点,

A B C D

的面积为S ,则△ABE

的面积为( )

A 、S

B 、1

2

S C 、1

3

S D 、

14S

34.如图,在

ABCD 中,AD ⊥BD ,∠A=1

2∠ABC,如果AD=2,

那么ABCD 的周长是 ,面积是 .

35.如图,在矩形ABCD 中,过BD 上一点K 分别作矩形两边的平行线MN

和PQ ,那么图中矩形AMKP 的面积S 1与矩形QCNK 的面积S 2的大小关系是S 1 S 2 (填“>”、“=”或“<”)

36.如图,在

A B C D

中,点P 在BC 上,PQ ∥BD 交CD 与Q ,则图中和

△ABP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个,它们分别是: .

37.如图,E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延长线上一点,

DE 交BC 于F .求证:ABF

EFC

S S ??=

E

D

C

B

A

第33题图

C

D

B

A

第34题图

Q

P

D

C

B

A

第36题图

E B

F

C

D

A

第37题图

第39题图2

第39题图1

38.如图,点E 、F 分别在

A B C D

的边DC 、CB 上,

且AE=AF ,DG ⊥AF ,BH ⊥AE ,G 、H 是垂足. 求证:DG=BH .

(七)运动变换的思想在本章中的应用.

39.(希望杯第9届初二第二试)已知

ABCD 的周长为52,自顶点D 作

DE ⊥AB ,DF ⊥BC ,E 、F 为垂足,若DE=5,DF=8,求BE+BF 的值.

F G

H

E

C

B D

A

第38题图

图41(3)

D

A

B C

F

E

40.在矩形ABCD 中,AB=3,AD=4,P 是AD 边上的动点,PE ⊥AC 于E ,PF ⊥BD 于F ,则PE+PF= .

41.(1)如图41(1)(2),已知⊿ABD,⊿BCE,⊿ACF 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41(3),已知⊿ABC,以AB 、AC 为边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D,⊿

ACF ,再以AD 、AF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DEF ,求证:三角

形BCE 是等边三角形.

图41(1)

D

A

B C

F E

图41(2)

D

A

B

C

F

E

第40题图

O

F

E P

D

C

B A

第40题图

O

F

E

P D

C

B

A

E

F

C

B

A

D

图42(4)

(3)如图41(4),已知⊿ABD,⊿BCE 是等边三角形,A,F 是CE ,EB 上一点,且CA=EB ,求证:四边形ADFC 是平行四边形.

42、(2007浙江台州)把正方形A B C D 绕着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 E F G ,边F G 与B C 交于点H (如图).试问线段H G 与线段H B 相等吗?请先观察猜想,然后再证明你的猜想.

D

C A

B G

H

F

E

第42题图

D

C A

B G

H

F E

第42题图

43、如图,正方形A B C 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n 后得到正方形A E F G ,边EF 与C D 交于点O .

(1)以图中已标字母的点为端点连结两条线段(正方形的对角线除外),要求所连结的两条线段相交且互相垂直.......,并说明这两条线段互相垂直的理由;

(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cm ,重叠部分(四边形

A E O D

)的面积为

2

43cm

3

,求旋转的角度n .

44.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 . (1)求证:AE =CG ;

(2)观察图形,猜想AE 与CG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猜想.

第44题图

G

D

O

C F

E

N M

A B C

D

E

F

45.(2007淄博)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 垂足为点D ,AN 是△ABC 外角∠CAM 的平分线,

CE ⊥AN ,垂足为点E ,

(1)求证:四边形ADCE 为矩形; (2)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

ADCE 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

46.(05,青岛)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为AD 、

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BM 、CM 的中点. ⑴求证:△ABM ≌△DCM;

⑵四边形MENF 是什么图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⑶若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则梯形的高与底边

BC 有何数量关系?并请说明理由.

A

B

C

D M

N

E

第45题图

第47题图2

第47题图1

47.(2007四川资阳)如图47(1),已知P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一点(不与A 、C 重合),PE ⊥BC 于点E ,PF ⊥CD 于点F . (1) 求证:BP =DP ; (2) 如图47(2),若四边形

PECF 绕点C 旋转,在旋转过程

中是否总有BP =DP ?若是,请证明之;若不是,请举出反例;

(3) 试选取正方形ABCD 的两个顶点,分别与四边形PECF 的两个顶点连结,使得到的两条线段在旋转的过程中长度始终相等,并证明之.

(八)函数的思想在本章中的运用

48、(2007南充改编)等腰梯形ABCD 中,AB =15,AD =20,∠C =30o. M 、

N 同时以相同速度分别从点A 、点D 开始在AB 、AD (包括端点)上运动.

(1)设ND 为x ,用x 表示出点N 到AB 的距离,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2)设t=10-x ,用t 表示△AMN 的面积.

(3)求△AMN 的面积的最大值,并判断取最大值时△AMN 的形状.

A

D

C

B

M

N

D

C

B

M

N

A

P

A ''

B ''

D ''

y

y

A '

B '

D '

B

A

D

49.(2006泰州)将一矩形纸片OABC 放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 C 在x 轴上,OA=6,OC=10.

(1)如图1,在OA 上取一点E ,将△EOC 沿EC 折叠,使O 点落在AB 边上的D 点,求E 点的坐标;

(2)如图2,在OA ′、OC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 ′、F ,将△E ′OF 沿E ′F 折叠,使O 点落在A ′B ′ 边上的D ′点,过D ′作D 'G//A ′O 交E ′F 于T 点,交OC ′于G 点,求证:TG=A ′E ′.

(3)在(2)的条件下,设T (x ,y ),探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变量x 的取值范围.

(4)如图3,如果将矩形OABC 变为平行四边形OA "B "C ",使OC "=10, OC "边上的高等于6,其他条件均不变,探求:这时T (x ,y )的坐标y

与 x 之间是否仍然满足(3)中所得的函数关系,若满足,请证明之;若不满足,写出你认为正确的函数关系式.

高考物理西安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知识点训练附答案

高考物理西安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知识点训练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竖直平面的光滑大半圆环,中央有孔的小球A、B间由细绳连接套在环上,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夹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已知B球的质量为0.1kg,取g=l0m/s2,细绳对B球的拉力为F,A球的质量为m A,则 A.F=2N;m A=0.4kg B.F=2N;m A =0. 2kg C.F=4;m A=0.2kg D.F=4N;m A=0.4kg 2.下列关于四项运动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A.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跳高运动员在越杆时处于平衡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铃过头停在最高点时,铃处于超重状态 D.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惯性,以便跳得更远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 拉物体m使其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斜面体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F cosθ 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 (M +m) g C.物体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 D.斜面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4.一轻质弹簧原长为8 cm,在4 N的拉力作用下伸长了2 cm,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40 m/N B.40 N/m C.200 m/N D.200 N/m 5.如图,两个轻环a和b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a和b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b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专题(题型详细分类)精编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讲义 知识点归纳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如下表所示: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性 质 边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 互相平分且相等 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 ·有三个角是直角; ·是平行四边形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是平行四边形且两条对角线相等.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且有一组 邻边相等; ·是平行四边形且两条对 角线互相垂直。 ·是矩形,且有一组邻边相等; ·是菱形,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对称性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专题一:特殊四边形的判定 【知识点】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2.矩形的判定方法: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3.菱形的判定方法: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5.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能够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 A.AB∥CD,AD=BC B.∠A=∠B,∠C=∠D C.AB=CD,AD=BC D.AB=AD,CB=CD 2.具备下列条件的四边形中,不能确定是平行四边形的为(). A.相邻的角互补 B.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C.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D.对角线交点是两对角线中点 3.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 C.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互补 D.一组对边相等,一组邻角相等 4.如下左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AO=OC,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 B.若AC=BD,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 C.若AO=BO,CO=DO,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 D.若AO=OC,BO=OD,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 5.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AB=CD,AD=BC B.AB∥CD,AB=CD C.AB=CD,AD∥BC D.AB∥CD,AD∥BC 6.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能判断它为矩形的题设是() A.AO=CO,BO=DO B.AO=BO=CO=DO C.AB=BC,AO=CO D.AO=CO,BO=DO,AC⊥BD 7.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变为矩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A.AB=CD B.AD=BC C.AB=BC D.AC=BD 8.在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下列条件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A、AC=BD,AB∥CD,AB=CD B、AD∥BC,∠A=∠C C、AO=BO=CO=DO,AC⊥BD D、AC=CO,BO=DO,AB=BC

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已整理)

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1.四边形的基础知识: ①.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画(n-3)条对角线. ②.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公式是:2) 3n (n -条. ③.n 边形内角和是(n-2)*180° ④.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因为ABCD 平行四边形????????????.54321点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 )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ABCD ????? ? ? ? ?? 54321 3.矩形的性质: 因为ABCD 是矩形?????? ????.4.3;2;1有两条对称轴 形,)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图()对角线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有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 矩形的判定: ??? ? ? ?? +四边形)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的(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一个直角 )平行四边形(4321?ABCD 是矩形. 4.菱形的性质: 因为ABCD 是菱形??? ?? ?? ? ??????.)5(24321亦可)(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算面积可用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条对称轴有形)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图 (角)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对()四条边都相等; (有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 菱形的判定: ??? ? ? ?? +四边形)对角线平分且垂直的(边形)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一组邻边相等)平行四边形(4321?ABCD 是菱形. 5.正方形的性质: 因为ABCD 是正方形 ??? ? ??.321分对角)对角线相等垂直且平(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四个 (有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 正方形的判定: ?? ? ? ? ?? ++++对角线互相垂直矩形一组邻边相等矩形一个直角)菱形(对角线相等 )菱形()4()3(21?ABCD 是正方形.

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2019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是关键,为了能够使同学们在物理方面有所建树,小编特此整理了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总,以供大家参考。 第三章相互作用 考点一:关于弹力的问题 1.弹力的产出 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 (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1)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 (2)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考点二:关于摩擦力的问题 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 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考点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四边形知识点和题型归纳.

对行 为一一为一四边形 两 组边平 一个 内角R t ∠一个内角为Rt ∠, 一组邻边相等组邻 边相等 组 对边平 行 且另一组对边 不平 行 一 个内角R t ∠组邻 边相等 四边形知识与题型总结 一.本章知识要求和结构 1.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 间的内在关系. (1)演变关系图: (2)从属关系 (依据演变关系图,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填入下面的从属关系图中,其中每一个圆代表 一种图形) 平行四边形

图2 F E D C B A 图1 F E D C B A 2.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名称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定 义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性 质 边 角 对角线 对 称性 判 定 边 角 对角线 面 积 周 长 3.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该底上的高的积. 如图1, ABCD S =BC·AE=CD·BF

30? 60? 60? (2)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如图2, ABCD S =BCFE S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定义: 叫做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分); 定理: 作用: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线段的相等或倍分. 拓展: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 的小三角形,其面积和周长分别为原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的 和 ;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5.正方形: (1)对角线: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对角线的长为2a ; 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的 一半. 周长相等的四边形中, 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 ※梯形的中位线 (1)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2)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梯形的面积S=12 ×(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7.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对角线 ① 矩形对角线交角为60?(120?)时,可得: 等边三角形和含30?角直角三角形 (① 图) ② 菱形有一个角为60?时, 可得: ③ 正方形中可得: 含30?角的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四大四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知识点总结一.正确理解定义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揭示了图形的最本质的属性,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性质,又是一个判定方法. (2)表示方法:用“ABCD记作,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2.熟练掌握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都是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简述的. (1)角: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2)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3)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面积:①S= 底高ah;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 3.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①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方法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方法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方法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方法4:一组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1)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它是研究矩形的基础,它既可以看作是矩形的性质,也可以看作是矩形的判定方法,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①平行四边形;②一个角是直角,两者缺一不可. (2)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它是研究菱形的基础,它既可以看作是菱形的性质,也可以看作是菱形的判定方法,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①平行四边形;②一组邻边相等,两者缺一不可. (3)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它是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既是平行四边形,还是菱形,也是矩形,它兼有这三者的特征,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图形. (4)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①一组对边平行; ②一组对边不平行,同时要注意和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区别,还要注意腰、底、高等概念以及梯形的分类等问题. (5)等腰梯形:是一种特殊的梯形,它是两腰相等的梯形,特殊梯形还有直角梯形. 2.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性质 (1)矩形: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④对称性:轴对称图形(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2条).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考点题型分析: 证明线段相等:①证明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角对等边; 一.平行四边形 1.(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方法: ”表示平行四边形,例如,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 ABCD ,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 2.性质: (1)角: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2)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4)面积:①S ==?底高ah ;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平行四边形的判别及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方法有(5种) ①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②方法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③方法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方法3:对角线互相平分 ⑤方法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二、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 是矩形。 注意条件:① 平行四边形; ② 一个角是直角,两者缺一不可. (2)矩形性质: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④对称性:轴对称图形(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2条). (3)矩形的判定及证明四边形是矩形:方法有(3种)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③四个角都相等 三、菱形: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 的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注意把握:① 平行四边形;② 一组邻边相等,两者缺一不可. (2)菱形:①边:四条边都相等;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 ④对称性:轴对称图形(对角线所在 直线,2条). (2)(2)菱形的判定及证明四边形是菱形:方法有(3种)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③四条边都相等. 四、正方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 叫做正方形。它既是平行四边形,还是菱形,也是矩形,它兼有这三者的特征,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图形. (2)正方形性质:①边:四条边都相等; ②角:四角相等;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对角线与边的夹角为450; ④对称性:轴对称图形(4条). (3)正方形的判定及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方法有(5种) ① 有一组邻边相等 且有一个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 ② 有一组邻边相等 的矩形; ③ 对角线互相垂直 的矩形. ④ 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菱形 ⑤ 对角线相等 的菱形; 2.几种特殊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① 设矩形ABCD 的两邻边长分别为a,b ,则S 矩形=ab . ② 设菱形ABCD 的一边长为a ,高为h ,则S 菱形=ah ;若菱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分别为a,b ,则S 菱形=1 2 ab . ③ 设正方形ABCD 的一边长为a ,则S 正方形=2 a ;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a ,则S 正方形=2 12 a . ④ 设梯形ABCD 的上底为a ,下底为 b ,高为h ,则S 梯形= 1 ()2 a b h +. 五、梯形:(选学)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注意把握:①一组对边平行;② 一组对边不平行 (2)等腰梯形:是一种特殊的梯形,它是两腰相等 的梯形,特殊梯形还有直角梯形. (3)等腰梯形性质:①边:上下底平行但不相等,两腰相等; ②角: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对角互补 ③对角线:对角线相等;④对称性:轴对称图形(上下底中点所在直线). (4)等腰梯形的判定: ① 同一底两个底角相等的梯形;②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 4.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常用说理方法与解题思路分析 (1)识别矩形的常用方法 ①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平行四边形ABCD 的任意一个角为直角. ②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等. ③ 说明四边形ABCD 的三个角是直角. (2)识别菱形的常用方法 ①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平行四边形ABCD 的任一组邻边相等. ②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对角线互相垂直. ③ 说明四边形ABCD 的四条相等. (3)识别正方形的常用方法 ①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 ②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③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矩形,再说明矩形的一组邻边相等. ④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菱形,再说明菱形ABCD 的一个角为直角. (4)识别等腰梯形的常用方法 ①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梯形,再说明两腰相等. ②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梯形,再说明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③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梯形,再说明对角线相等.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知识点训练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知识点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物体A 和B 由绕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连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 可能不受摩擦力 B .物体A 可能不受支持力 C .物体B 受到的重力小于轻绳对B 的拉力 D .给物体A 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外力,整个装置一定继续保持静止 2.2018年3月2日上映的《厉害了我的国》的票房和评分都极高。影片中展示了我们中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方方面面的发展与进步。如图是影片中几个场景的截图,则下列说法正的是 A .甲图中火箭点火后加速上升阶段,舱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B .乙图中的光伏电池能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内能 C .丙图中静止站立在电缆上的工作人员受到的合力垂直于倾斜的电线 D .丁图中某根钢索对桥面的拉力和桥面对该钢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已知力F 的一个分力F 1跟F 成30°角,F 1大小未知,如图所示,则另一个分力F 2的最小值为:( ) A . 2F B . 33F C .F D .无法判断 4.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 .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 .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 .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5.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质量为 M 、倾角为 的斜面体上,斜面体置于粗糙的

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 拉物体m使其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斜面体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F cosθ 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 (M +m) g C.物体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 D.斜面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6.已知相互垂直的两个共点力合力的大小为40 N,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20 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A.10 N B.20N C.203 N D.60N 7.某小孩在广场游玩时,将一氢气球系在了水平地面上的砖块上,在水平风力的作用下,处于如图所示的静止状态.若水平风速缓慢增大,不考虑气球体积及空气密度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绳受到拉力逐渐减小 B.砖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砖块一定不可能被绳子拉离地面 D.砖块受到的摩擦力一直不变 8.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顶接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坛的形变 B.头的形变 C.物体受到的重力 D.人受到的重力 9.如图,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绳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记为a1,S1和S2相对原长的伸长分别为?x1和?x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四边形经典题型整理

四边形经典题型 1、下列条件中,能确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一组对边相等 B、一组对角相等 C、两条对角线相等 D、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2、(2017?温州)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正方形ABCD,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作垂线, 围成面积为S的小正方形EFGH.已知AM为Rt△ABM较长直角边,AM=2 EF,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 为() 2题图3题图 A、12S B、10S C、9S D、8S 3、在探索“尺规三等分角”这个数学名题的过程中,曾利用了如图,该图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E是BA 延长线上一点,F是CE上一点,∠ACF=∠AFC,∠FAE=∠FEA。若∠ACB=21°,则∠ECD的度数是() A、7° B、21° C、23° D、24° 4、(2017·嘉兴)一张矩形纸片,已知,,小明按所给图步骤折叠纸片,则线段 长为() A、B、C、D、 5、(2017·嘉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若平移点到点, 使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正确的平移方法是() 5题图6题图 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B、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C、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D、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6、(2017·丽水)如图,在□ABCD中,连结AC,∠ABC=∠CAD=45°,AB=2,则BC的长是() A、B、2 C、2 D、4

7、下列条件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CD,AD∥BC B、AD=BC,AB=CD C、AB∥CD,AD=BC D、∠A=∠C,∠B=∠D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CBD=90°,BC=4,BE=ED=3,AC=10,则四边 形ABCD的面积为() 8题图9题图 A、6 B、12 C、20 D、24 9、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 A、AD=BC,AB∥CD B、∠A=∠B,∠C=∠D C、AB=BC,AD=DC D、AB∥CD,CD=AB 10、已知四边形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AD=BC,AB∥DC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当AD=BC,AB=DC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当AC=BD,AC平分BD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 D、当AC=BD,AC⊥BD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11、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12题图13题图14题图15题图 A、AB∥DC,AD∥BC B、AB=DC,AD=BC C、AO=CO,BO=DO D、AB∥DC,AD=BC 12、(2017?宁波)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点E在边AB上,BE=4,过点E作EF∥BC,分别交BD、CD于G、F两点.若M、N分别是DG、CE的中点,则MN的长为() A、3 B、 C、 D、4 13、(2017·台州)如图,矩形EFGH四个顶点分别在菱形ABCD的四条边上,BE=BF,将△AEH,△CFG分 别沿边EH,FG折叠,当重叠部分为菱形且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时,则为() A、B、2 C、D、4 14、(2017·衢州)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CE 交AD于点F,则DF的长等于()A、B、C、D、 15、如图为某城市部分街道示意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G在对角线BD上,GE⊥CD,GF⊥BC,AD=1500m,小敏行走的路线为B→A→G→E,小聪得行走的路线为B→A→D→E→F.若小敏行走的路程为3100m,则小聪行走的路程为________m.

四边形知识点经典总结

四边形知识点: 一、 关系结构图: 二、知识点讲解: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重点):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 ? ????.54321)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难点): A B D O C

C D A B A B C D O . 3. 矩形的性质: 因为ABCD 是矩形???? ??. 3;2; 1)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4)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4矩形的判定: 矩形的判定方法:(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5. 菱形的性质: 因为ABCD 是菱形???? ??. 321角)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对 ()四个边都相等; (有通性; )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 6. 菱形的判定: ?? ? ?? +边形 )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 ()四个边都相等(一组邻边等 )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 ABCD 是正方形???? ??. 321分对角)对角线相等垂直且平 (角都是直角;)四个边都相等,四个 (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8. 正方形的判定: ?? ? ?? ++++一组邻边等 矩形)(一个直角)菱形(一个直角一组邻边等 )平行四边形 (32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 B D O C A D B C A D B C O C D B A O C D B A O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复习:第三章相互作用 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同时产生一对力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和力的图示 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1)、大小G=mg (2)、方向:竖直向下(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二、弹力 1、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2、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3、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4、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a、k 劲度系数 N/m ;b、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

3、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4、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a、接触面粗糙;b、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静摩擦力分析 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 2、大小 0≤f≤Fmax 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 滑动摩擦力分析 1、接触时粗糙 2、相对滑动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 <θ<π) 4、合力最大值 F=F 1+F 2 最小值 F=|F 1 -F 2 |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 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 1.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

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题型

新天宇教育授课讲义 授课科目初三上册授课时间(2016.9.11)授课内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 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点(概念、公式) 1.菱形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菱形的性质 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 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 矩形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或正方形). 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矩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通过对边中点的直线,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特征) 矩形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矩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4: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2.正方形 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它包含两层意思: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并且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 .......的平行四边形 .....叫做正方形.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正方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边中点的连线和对角线所在直线,共有四条对称轴; 因为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又是菱形,所以它的性质是它们性质的综合,正方形的性质总结如下: 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注意: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是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注意:1、正方形概念的三个要点: (1)是平行四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 (3)有一组邻边相等. 2、要确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应先确定它是菱形或是矩形,然后再加上相应的条件,确定是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行四边形 1.定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1); (2); (3); (4)中心对称图形. 3.面积: 4.判定:边:(1)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角:(4)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要点诠释: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间的距离都;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 要点二、矩形 1.定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1)边:; (2)角:; (3)对角线:; (4)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3.面积: 4.判定:(1)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的四边形是矩形. 要点诠释:由矩形得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2)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高 底 平行四边形 ? = S 宽 =长 矩形 ? S

要点三、菱形 1. 定义: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1)边: ; (2)角: ; (3)对角线: ; (4)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3.面积: 4.判定:(1)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 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四、正方形 1. 定义:四条边都 ,四个角都是 的 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1)边: ; (2)角: ; (3)对角线: ; (4)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5) 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面积:=S 正方形边长×边长= 1 2 ×对角线×对角线 4.判定:(1) 的菱形是正方形; (2) 的矩形是正方形; (3) 的菱形是正方形; (4) 的矩形是正方形; (5)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6)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中点四边形(拓展) 原四边形 一般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图示 顺次连接 各边中点 所得的四 边形 平行四边形 菱形 矩形 正方形 2 对角线 对角线高= =底菱形??S M G F E D C B A C D E F M G B A B E A C G M F D A F G M B D E C

四边形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B D 四边形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1、平行四边形定义: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菱形的定义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 菱形=1/2×ab(a 、b 为两条对角线) 4、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5、梯形的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解梯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如图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梳理与常考题型

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梳理与常考题型 总结 知识梳理 (1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 □”来表示。 2. 平行四边形性质:(1)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2) 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①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中位线一一构造平行四边形 (1) 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①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②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C

E 、F 、G 、H 分别是四边形 ABCD 各边中点.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的三边为边向同一侧作等边△ ABD 、△ BCE 、△ ACF ,连接 DE 、EF.求 是平行四边形?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 求证:EF *(AC BD ) 4、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 EAD BAF 。 (1) 说明 CEF 是等腰三角形。 (2) CEF 的哪两边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周长,为什么? E 经典题型 1已知如图, 求证:四边形 2、分别以△ ABC 证:四边形AFED

5. ( 黄冈市中考题)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G H 是对角线BD 上两点,且 DG= BH, DM BE. 求证:四边形 EHFG 是平行四边形? 6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2EC,E, F 在直线 BC 上,且EE =B C =CF .求证:AF 丄DE. 7.(江西省中考题)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E 丄BC, CF 丄BD,垂足分别为 E 、 F , G H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GH 交BD 于点0. 求证:GH 与 EF 互相平分. 能力提咼 ABCD 中, AB = 2BC E 为 AB 中点,DF 丄 BC,垂足 F. 8.(河南省中考题)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 延长线于点 M N,交AB BC 于点P 、Q. 求证:MQ= NP. ABCD 中,对角线 AC 的平行线MN 分别交DA DC 1.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 求证:/ AED=Z EFB. A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分类归纳练习题汇编

初二下数学第18章平行四边形期中复习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定义: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表示方法:用 “□” 表示平行四边形,例如: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 □ ABCD ,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_________; (2)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 ; (3)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_________; (4)面积:①S ==?底高ah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练习题: 1 . 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两邻边的长分别为6和8,那么它的周长为_____. 2.如图,□ABCD 中,BC=BD ,∠C=70°,则∠ADB 的度数是______,∠A 的度数是_____. 3.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且AB=5,△OCD 的周长为23,则平行四边形A BCD 的两条对角线的和是_____.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5种方法) 边: (1) 定义: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角: 角: (4) 两组对角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 (5) 对角线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练习: 1. 点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从①AB//CD ;②AB =CD ;③BC//AD ;④BC =AD 四个条件中任意选两个,不能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 ) A .①② B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A (-2,5),B (-3,-1),C (1,-1),在第一象限内找一点D ,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那么点D 的坐标是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力的相互作用 第1讲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5)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 (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 (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 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 (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 ,可用弹簧秤测量 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 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 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 (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 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 (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 (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1、 K 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 2、 X 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 3、 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5)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 3、摩擦力 (1)产生: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一定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可能相同、还可能成其它任意夹角) (4)方向的判定:由静摩擦力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定;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由动力学规律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5) 作用点 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3)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一定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成其它任意夹角) (4)大小:f=μN (μ是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V = 2 V = 3 f = μm g f = μ(mg +ma) f = μm g cos 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