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品学案.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人教版】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品学案.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人教版】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品学案.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概述花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学习重点:

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学习难点:

受精的过程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花的基本结构式怎样的?

2、什么是传粉?

3、受精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4、果实和种子是如何形成的?

二、预习自测题

1、一朵花是由、、、和等组成的。

2、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从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3、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内部。胚珠里面有,它跟来自花粉管的

结合,形成。

4、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其中子房壁发育成,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

三、预习后你的困惑是:

行课案

一、预习情况检测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学习任务一:花的结构

阅读课本P103观察与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对花进行观察并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的方法:

(1)取一朵桃花对照图3-21观察它的、、、

和。

(2)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下、、和,仔细观察和的特点。

(3)用镊子夹开一个,用放大镜观察其里面的。

(4)用刀片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其里面的。

2、桃花的结构

花的结构

内生

内生

学习任务二、传粉和受精

2019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新版)新人教版

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 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7)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 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2.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古代的蕨类植物成为煤炭。 种子植物 4、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5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6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7、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

(完整word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和答案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学校:铁锁桥初级中学教研组:生物教师:谭德权学生: 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难点:受精的过程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一、课前预习1、一朵花是由、、、和等组成 的。 2、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从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 程,叫做传粉。 3、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 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内部。胚珠里面有,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结合,形成。 4、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其中子房壁发育成,子房 里面的胚珠发育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 二、导入新课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把我们周围的环境装点得五彩缤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开花呢?花朵美丽的色彩和四溢的芳香,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有的植物的花既不艳丽又不芳香? 三、合作探究 (一)花的结构 阅读课本P102观察与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对花进行观察和解剖,并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的方法: (1)取一朵桃花对照图Ⅲ-15观察它的、、、和。 (2)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下、、和,仔细观察和的特点。 (3)用镊子夹开一个,用放大镜观察其里面的。 (4)用刀片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其里面的。 2,桃花的结构 花的结构 内生 内生 (二)传粉和受精 1、阅读课本P103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传粉?有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如桃花、李花、苹果花、油菜花都是靠传粉的花,其特点是、、。(2)如玉米、杨、柳的花是靠传粉的。其特点是、、。 1、描述受精的过程,(受精,双受精,图示)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阅读课本P104并读图Ⅲ—18回答下列问题: 1、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 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所有生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A、所有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D、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2、与动物细胞相比较,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 A、组胞膜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核 3、动物和植物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 A、叶绿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线粒体 D、细胞核 4、下列有关人体构成正确的是() A、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细胞→器官→组织→人体 C、细胞→组织→系统→人体 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5、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只羊 B、一群羊 C、一个池塘 D、草原上所有羊 6、导管的功能是() A、由上向下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B、由下向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C、输导有机物 D、输导各种体内营养物质 7、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青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鹰→蛇→食虫鸟→蚱蜢→青草 C、蛇→鹰→食虫鸟→青草→蚱蜢 D、青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8、在根尖的结构中,有很强分裂能力的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9、绿色开花植物在开花之后,必须要完成哪两项主要过程后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A、开花和传粉 B、传粉和受精 C、开花和受精 D、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10、人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A、23 B、46 C、69 D、108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2、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细胞

生物学七年级 上册教材练习 参考答案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实验、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练习: 1.机器人和钟乳石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不是生物。 2.(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一节生物圈 资料分析: 1、向日葵生长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无机盐)、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适 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长颈鹿生活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向日葵生活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但它们都需要阳光、 水、营养物质、空气等生活条件。 牛生活在陆地上,海豚生活在海洋中,但它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条件。 3、水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干旱缺水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使粮食减产。 练习: 1、不能绝对分开。例如,水圈中含有空气;岩石圈中有空气,也有水。 2、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3、花的生活需要一定的光、温度、水和无机盐。不同品种的花卉对光、温度、水和无机盐 的要求有所不同,应根据栽培花卉的要求,提供适合它生长的各种条件。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 1、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 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 2、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 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是会增加实验的难度。3、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 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生物开花和结果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课题: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花的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概述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难点: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观察课件上的与花有关的一些画面,感悟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思考:果树在开花季节,若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花的基本结构 1、自学教材p102,结合桃花的结构彩图,对照桃花的实物模型,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花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 3、结合课件,对照桃花模型,认识桃花各部分结构名称,理解各部分的功能,归纳知识点; 4、拓展反思:花的哪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学习任务二: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1、学生自学教材p103“传粉和受精”,结合彩图“受精的过程”,理解传粉的概念和受精的过程;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交流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观看课件,加深理解受精的过程; 4、拓展反思: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若花的传粉和受精受到影响,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习任务三: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课件展示“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的各部分的变化”,增强直观效果; 2、学生结合教材p104“从花到果实的过程”彩图,认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复述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4、拓展反思:花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三、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知识体系。 四、尝试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田里产生的下列现象: (1)玉米果穗常出现空瘪的籽粒; (2)白粒玉米上常出现黄色籽粒; 五、诊断评价: 1、花的主要部分是() A、花柄和花托 B、花萼和花冠 C、雄蕊和雌蕊 D、子房和胚珠 2、若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作处理。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 A、甲不结果实,乙不结果实,丙结果实 B、甲不结果实,乙结果实,丙不结果实 C、甲不结果实,乙结果实,丙结果实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七年级生物上期末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生物试题 1、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进行运动 C.生物能进行呼吸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与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B.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室规则 C.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是人为的,完全可以避免 D.实验中要如实地、及时地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3、对于探究实验中的假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假设是一种随意的猜想 B.假设可以与结果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C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D.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4、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A,b B, d C.q D.p 5、下列有关生物生存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阳光、空气、土壤等是环境中的全部因素 B.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可以直接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因素 C.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构成的因素 D.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和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因素 6、童年时,我们经常唱起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天燕子从南 方飞到北方,主要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了生物间的 A.互助关系 B.捕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8、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蚯蚓的排泄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 A.生物依赖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适应环境 9、下列描述中,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10、探究植被对环境中空气湿度的影响,要用干湿计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进行测量获得的数据中起着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A.棵地 B.草坪 C.灌木丛 D.任意一组 11、生态系统的组成一般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12、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们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 圾带离南极,还要把黄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主要是因为 A.南极缺少必要的生活垃极处理设施 B.南极生态系统中缺少生产者 C.南极生态系统中缺少消费者 D.南极生态系统中缺少分解者 13、素有“地球的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4、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 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15、小麦在子粒形成期间如果遇到连续的阴天,就会造成减产,这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所需的条件是 A,水 B.光照 C.温度 D.空气 16,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将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用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本实验可以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1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七年级上) 1、生物的特征: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特征)能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应激性;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也有种间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合作关系(如蚂蚁等群体生活的动物),寄生、共生。 3、科学探究①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陈述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如何)、表达交流②设置实验时应注意1设置对照实验 2、设置单一变量 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 4、编号(1)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发生矛盾时,应再次“检查实验方案”或“重新进行实验”,不能修改实验数据。(2)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实验”,二是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3)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变量因素”不同以外,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叫做对

照实验。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中,将叶片局部遮光,其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即:有光与无光)。其中的“光”就是该实验的变量。(4)变量:简单地说,在一组实验中,我们所要探究的那个因素,就叫做变量。如: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其“温度”就是变量。(5)对照组:一般都是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实验的因素。(6)实验组:一般只控制探究因素,其他都处于理想状态。如:在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土壤“潮湿”的实验装置为对照组;而土壤“干燥”的实验装置为实验组。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为: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物像的大小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多少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小,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4、物像在视野的位置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一致(抄答案)。 5、视野中的污点判断:在视野出现污点的可能性是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若反光镜上有污点,只能影响视野亮度,不会在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期期末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期期末考试试卷 附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1.答卷前,把答题纸上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项目填写清楚。 2.在答题纸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题目的位置上。 4.必须保持试卷和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同学们,开始答题了,相信自己,你能行!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包括40个小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光B.水C.温度D.湿度 2.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3.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 C.生物圈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5.克隆羊多莉长得像()。 A.供细胞核的母羊B.供无核卵的母羊 C.代孕母羊D.A、B、C三种羊的一部分 6.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蛾类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D.山顶的旗形树 7.我国海南岛,森林植被繁茂,动物种类众多,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和温度B.水分和大气中二氧化碳

C.水分和土壤养分D.阳光和温度 8.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D.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9.草履虫生活在下列哪种环境中()。 A.清彻的小水沟中B.有机物丰富的水池、水沟中 C.潮湿的土壤中D.江河、湖泊中 10.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含有大量的糖分。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液D.细胞核 11.染色体存在于()。 A.细胞质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 12.下列结构不属于组织的是()。 A.番茄果肉B.洋葱表皮C.玉米种子D.黄瓜叶表皮13.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A.液泡B.染色体C.线粒体D.叶绿体 14.已知四台显微镜折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A.5×、10×B.10×、40×C.15×、10×D.20×、35×15.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A.12条B.24条C.12对D.6对 16.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什么方向移动装片()。A.左下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右上方 17.草履虫常集中在培养液表层的原因是()。 A.营养丰富B.氧气较多C.阳光充足D.温度较高 1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耗尽叶片内的淀粉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吸收尽容器中的二氧化碳D.吸收尽容器中的氧气 19.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的()中进行的A.细胞核B.叶绿体C.细胞膜D.线粒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及答案

生物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课前预习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测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营养②进行呼吸③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长 ⑥繁殖 2.(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 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 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 (2)氧气二氧化碳 (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 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蘑菇能从小 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 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创新 1.(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1)生物能生长(2)生物能繁殖(3)生物能遗传(4)生物能变异(5)生 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五、达标测试 1.D 2.C 3.D 4.B 5、C 6.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夕阳、天涯 7、动物取食————营养 鲸喷出水柱————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阳————应激性 植物开花结果————繁殖 人体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生长 子女与母亲相似————遗传 参考答案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课前预习:调查调查 二、合作探究 (一)1.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案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分析 2、略 (二)1.略 2.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家禽、家畜、作物、宠物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基础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基础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章 1.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才有生物生存,这个圈层叫_________。在这个圈层内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栖息地. 显微镜: (2)能放大物像的是和,它们是显微镜的主要部件。 (3)能升降镜筒的是和,使镜筒升降范围大的是;转换器能;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反光镜有两个面,一个是,一个是。 3. 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实物的,放大的倍数是。 4. 调节光线强弱的两个结构和。 5.高倍镜换成低倍镜后视野变物体数目变物象大小变。 6. 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注视;以防目镜压碎装片。 7. 在视野的右上方看到“P”,这个字母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将字母移动到视野的正中央。 第二章 1 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中,滴的是,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中滴的是,目的 盖盖玻片的方法是,这样做的目的是。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除此之外,洋葱表皮细胞还有、;细胞中被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4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质中有、、等结构。 (2)细胞壁的作用是。细胞膜能。含有遗传物质的是,能够流动的是。 (3)辣椒中感到有辣味的物质存在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和 6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增加。

7.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先,然后到两个子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 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 8.细胞分化是指在作用下,经过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其、和功能 发生定向改变,结果是形成了。 9.动物的基本组织包括、、、。 植物的基本组织包括、、、。 10.细胞分裂受的控制。若失去控制就会只而不,如。 11.植物的器官分两大类,一是与有关的,如、、;一是与有 关的,如、、。 12.植物结构层次可表示为→→→植物体。 13.多细胞动物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 14.哪一个结构层次是植物没有动物有的。 第二单元 第一章 1.科学家在研究绿色植物的过程中,将它们分成了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 _ 、_____ ___、_____ ___等若干个类群。 2.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中,都没有_____、_____、_____的分化,大气中近的 氧气是由提供的。。 3.蕨类植物有真正的_____、_____、_____,而且分化出了能运输水分和养料的________, 4.依靠繁殖后代的植物就属于种子植物,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有些种子 植物只有种子而没有,称为,常见的有; 有些种子植物种子外面有包被。这样的植物称为,又 叫。 5.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6. 观察“叶片的结构模式图”,叶片的结构包括、、三部分。 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是的,而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是的。 7.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________,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的窗口,主要 分布在叶片的。张开和闭合受控制。 8.蒸腾作用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 ____,还能使植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预习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实验步骤:①暗处理:将植物放在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 ____ ______;②控制变量:用把叶片的一部分;然后移 到;③隔水加热:用________脱去叶片中的,直到叶片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生物能进行 ___________、生物能排出体内的_______、生物能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能____________生物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 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和答案

**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七年级生物 说明:本试题(卷)共4页,二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 选择题(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将答案填入对应方框内,每题1分,共20分)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2. 我们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海洋生态系统B .陆地生态系统C .城市生态系统D .生物圈 4.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5.下列各项生命活动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6.植物体内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 A.氮、磷、铁 B.氮、磷、钾 C.氮、硼、钾 D.硼、磷、铁 7. 在实验设计中,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 A. 25℃和0℃ B. 有光和无光 C. 有空气和无空气 D. 温度和水分 8. 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下列能够完整的表示食物链的是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猫头鹰吃田鼠,田鼠吃庄稼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蛇吃田鼠,猫头鹰也吃田鼠 9. 将籽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 ℃~30 ℃下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 A .甲先发芽 B .乙先发芽 C .同时发芽 D .都不发芽 10.剪取一段带有叶的大叶黄杨的茎,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用刀片把茎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被染成红色的是 A .导管 B .筛管 C .形成层 D .表皮 11. 养金鱼的人,总要在鱼缸里放一些新鲜水草,你认为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使鱼缸更富生气 C.供给鱼新鲜食料 D.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12.粮库和种子站的种子贮藏的最佳环境应该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濮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 复习目标:1、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实质和意义及在生产上的作用 2、阐明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实质和意义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3、理解根的吸收作用,茎的运输作用,和叶片的蒸腾作用复习重难点:各节的基础知识 复习导学: 一、知识梳理: 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 条件 2、光合作用反应式: 它实现的两个转化:、 3、叶片由、、组成,其中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表皮上气孔是由 围成的,是和的门户。叶肉由许多叶肉细胞组成,包括,。叶脉是叶片的,具作用。 4、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

5、水.无机盐是通过根尖的吸收,是通过茎中内 自下而上运输的。有机物是叶片通过制造的。是通过茎中内自上而下运输的。 6、蒸腾作用的部位是、、 二、巩固提高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包括 A、光 B、无机盐 C、水 D、二氧化碳 2、会养金鱼的人,常在缸内放一些水草,其目的是为了 A、增加美感 B、增加氧气 C、提供饵料 D、增加二氧化碳 3、多数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绿色要深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A、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 B、下表皮气孔分布多 C、海绵组织含叶绿体多 D、栅栏组含叶绿体多 4、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 A、在光下 B、在白天 C、在夜晚 D、白天和夜晚 5、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原因 A、缺少肥料妨碍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吸收 D、缺少氧气妨碍根的吸收 6、环割枝条形成枝瘤的实验证明了 A、有机物的输送管道在树皮里 B、树皮是输导水、无机盐的通道 C、树皮可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没有树皮、植物可正常生活

【新编】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学校姓名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一、选择题the contents or ser vices of thi s arti cle 1、以下属于所有生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A、所有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D、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2、与动物细胞相比较,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 A、组胞膜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核 3、动物和植物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 A、叶绿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线粒体 D、细胞核 4、下列有关人体构成正确的是the cont ents o r serv ices o f this artic le for() A、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细胞→器官→组织→人体 C、细胞→组织→系统→人体 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5、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只羊 B、一群羊 C、一个池塘 D、草原上所有羊 6、导管的功能是() A、由上向下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B、由下向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C、输导有机物 D、输导各种体内营养物质 7、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the contents or ervice s of th is art icle fo() A、青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鹰→蛇→食虫鸟→蚱蜢→青草 C、蛇→鹰→食虫鸟→青草→蚱蜢 D、青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8、在根尖的结构中,有很强分裂能力的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9、绿色开花植物在开花之后,必须要完成哪两项主要过程后才能形成果实和种 子()the contents o r serv ices o f this artic le for A、开花和传粉 B、传粉和受精 C、开花和受精 D、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10、人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A、23 B、46 C、69 D、108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2、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6、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班级:座号:成绩: 亲爱的同学,在中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里,你走进了生物科学的大门,你喜欢这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吗? 在这个世界里,你和同伴们一起积极探索,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 试着考考自己,将自己的收获表现出来吧! 一、单项选择题(30分,给每个选择找一个最佳的答案,每题1分) 1.合作小组讨论“生命基本特征”时,出现下面4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生物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花开花落 B.蜻蜓点水 C.食物腐败 D.涨潮落潮 3.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 4.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5.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你知道青蛙的冬眠和哪一种环境因素有关吗?() A.温度 B.青蛙的天敌 C.阳光 D.与环境因素无关 6.九龙江是厦门母亲河。下面四种说法中,代表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整条九龙江 B.九龙江的水 C.九龙江里所有的鱼 D.九龙江里的所有生物 7.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是正确的做法。 A.尽量将标本撕得薄一些 B.将盖玻片垂直于载玻片后迅速放下 C.若有气泡,则用手轻压赶走 D.盖上盖玻片后可直接将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 8.不论是动物体或是植物体,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9.荔枝汁甜味美,主要是荔枝果肉细胞的()中含有大量糖分。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液泡 10.参天大树的根部吸收的水,能够达到树冠的顶部,主要的动力来自(). A.呼吸作用 B.运输作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张瑜审稿:七年级生物组班级::组别:组号:使用时间: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在体内时怎样运输的? 2、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是怎样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 二、预习自测题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这里生有大量的。 2、导管能自而运输,而筛管能自而运输。 3、叶片的结构包括上下、和, 其中的气孔多于的气孔。 4、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围成的空腔。 5、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增加。 三、预习后你的困惑是: 行课案 一、预习情况检测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学习任务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多媒体展示已生出根毛的幼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你看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了吗?这是什么? 2、根毛着生在什么部位? 3、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拓展: 移栽植物时根部带些土坨,其目的是。 (二)植物对水分的运输 多媒体播放视频《水分进入植物体途径》讨论完成思考题: 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将茎横切、纵切,你看到了什么? 3、阅读课本p110页第一段,观察图片,思考:这些变红的管子叫什么? 它有何特点?学习目标: 1、说出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能描述出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3、能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汽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学习重点: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难点: 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反思与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