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右翼前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前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前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前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北纬40°41’~41°13’,东经112°48’~113°41’,东接兴和县,南邻丰镇市,西靠卓资县、凉城县,北与察哈尔右翼后旗相连,属乌兰察布市辖旗,东西最长71.5公里,南北最长59.5公里,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其中,全旗总户数78680户,总人口234253人,有蒙、汉、回等8个民族,蒙古族占2%。其中农村人口16万人,镇内人口3.2万人。是国家扶贫重点旗县。

旗人民政府驻土贵乌拉镇,邮编:012200。代码:150927。区号:0474。拼音:Chaha'eryouyiqian Qi。

【行政区划】察哈尔右翼前旗辖4个镇、3个乡:土贵乌拉镇、平地泉镇、玫瑰营镇、巴音塔拉镇、乌拉哈乡、黄茂营乡、三岔口乡。设136个村(居)委会,796个村民小组。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察哈尔右翼前旗前身为察哈尔正黄旗,建于清天聪年间。清太宗将归附的蒙古部落,仿效满州的“八旗制”,编为察哈尔八旗。康熙十四年(1617年),又编为察哈尔左、右翼各四旗,自此察哈尔各旗改设总管制,不立扎萨克,这就是察哈尔正黄旗的由来。1929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将绥、察改省,察哈尔右翼四旗划入绥远省、属于绥东四旗。

解放后,1949年,建立了新的正黄旗,旗人民政府设在八苏木印上。1954年3月,结束绥东旗县并存,取消陶林县和绥东四旗建制,改划为三旗,以原正黄旗为基础,适当调整,改为察哈尔右翼前旗。

1957年集宁县撤消,改为集宁市,原属集宁县的大部分地区划入察哈尔右翼前旗。

【地形地貌】全旗地貌类型多样,基本由低山台地、平原、丘陵、水面四种地貌组成,全旗平均海拔1600米。全旗四周为低山、丘陵、台地、沟谷镶嵌分布,起伏较大,中部为幅员辽阔的冲积平原—黄旗海盆地(面积290平方公里)。整个地形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状,碧波荡漾的黄旗海镶嵌其间。低山台地:主要分布于旗境内四周,占总面积58.9%。主要高山有岱青山、大脑包山、磨子山、灰腾梁、琵琶梁等。山地海拔高度一般在1400~1700米,相对高度为135~435米。山顶浑圆、山坡较陡、冲沟较发育、切割强烈,组成岩性以变质岩、片麻岩、大理岩及花岗岩为主,呈构造剥蚀地形。

【气候资源】察右前旗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短促,秋季冷凉多雨,冬季漫长寒冷,风力较大,

光能资源年日照时数为3000多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9%。植物生长季4~10月的日照时数达1900小时;5~9月日照时数为1400小时,生长季日照长,有效利用率高,对长日照植物可促进早熟,有补偿生长期短的效果,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40千卡/厘米2,生长季4~10月,5~9月总辐射量分别约为99千卡/厘米2,75千卡/厘米2。光合有效辐射总量,约占太阳总辐射量中直接辐射的43%,散射辐射的57%。植物生长季4~10月、5~9月各自有效热能,分别是323百万大卡/亩,244百万大卡/亩,假如水热条件能够满足,增

产的潜力是巨大的。

热量资源全旗年平均气温2~5℃,土贵乌拉镇4.6℃,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零下13.5~15.O℃,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17~20℃。极端最低温度零下34.4℃(1968年12月31日),极端最高温度37.2℃(1961年6月7日),气温年较差33.7℃,日较差冬、夏最小,春秋最大,级端年较差71.6℃。6~8月气温变化最小,相对温差在5%以内,3月、11月气温变化最烈,相对温差均超过5%以上,大陆性气候明显。

热量资源的四季特点是:冬季严寒慢长,时间长达5个半月,其中大寒期2个月;夏

季温凉短促、入春气温回升快,秋温下降迅速。由于变化剧烈,农事适宜播种和收获期过分集中,但秋季气温日较差大,正值大秋作物乳熟、黄熟之时,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对于农业生产是一大有利因素。

全旗无霜期99~113天,终霜在5月22日,初霜在9月13日,无霜期最短79天,最长143天,由于无霜期短,缩短了生长期,限制了热量资源的充分利用。

各级界限温度的活动积温和初终期平均值分别为:≥0℃积温2300~2900℃,初日4月1日到终日10月31日,农作期7个月;≥5℃积温2200~2800℃,初日4月15日到终日10月13日,喜凉作物的生长期可以长达6个月;≥10℃积温1800~2400℃。初日5月8日~终日9月23日,可提供喜温作物生长期5个月。本旗月平均气

温稳定通过O℃、5℃、IO℃界限积温多年平均值,只有50~60%的保证率,热量资源不足而无霜期短,最适宜种植耐寒作物以及喜温作物的早、中熟品种,对喜温作物的晚熟品种热量则不能保证,但是如果水分条件得到充分利用和满足,提高光能利用率,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有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

降水和蒸发雨量少而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降水量340~450毫米,最多年份达560.7毫米,最少年份仅236.1毫米,相差一倍多。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可达246.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6.1%;冬季最少。

降水变率大,保证率低,连旱日数长,自然灾害频繁。全旗年降水变率达19.5%,旱灾频率高,有的年份连续无降水可长达3个月以上。根据资料分析,全旗从1960~1983年的24年中,干旱欠收年10年,占42%;正常平收年6年,占25%,大涝平收年4年,占17%;涝丰年4年,占17%,历年干旱出现的频率为每2.5年出现一次,实际上全旗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而干旱又以春旱机率最多,占59%,平均每5年3遇,因此,干旱是造成农牧业生产低而不稳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冰雹、暴雨、霜冻与气象灾害亦常造成农业减产。

雨水集中、水热同季,有利于植物生长,全年植物生长季4~10月、5~9月降水量分别为355.3毫米和318.6毫米,占全年总量的95%和85.3%。

全旗蒸发强烈,湿润度低成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年湿润度(K)值为0.3~0.6,6~8月份为O.63,相对湿度年值54%,年蒸发量1957.7

毫米,是降水量的5.3倍,春季降水偏少而大风盛行,蒸发强烈,气候十分干燥对作物出苗及幼苗生长不利。植物生长季的湿润度分别为O.43和O.49属半干旱季。全年湿润状况为:冬春干旱、夏季半湿润,秋季半干旱状态。

风能资源全旗年平均风速3.4米/秒,年风车运转3717小时,风能密度120千瓦/米2,实际总功率以每平米大小风力机计算为444千瓦,平均风动力1.2千瓦/日米2,按最理想高能利用率0.4计算,年平均风动力可达0.5千瓦/日米2。

全旗历年平均大风日数24天,最多达44天,在乌拉哈伏砂带以及其它易起风地方,风砂常常埋没幼苗或使籽粒裸缮而影响农作物产量。

【水资源】地表水本旗境内有14条较大的河流分属两大水原,其中11条河流属黄旗海内陆水系。即霸王河、泉玉林河、磨子山河、谢家沟河、清水河、乌拉哈河、呼和乌索河、纳令沟河、隆圣庄河、大坝沟河,平地泉河;3条河属永定河外陆水系,即西河、黄茂营河、毛虎沟河。

全旗地表水资源较少,且由于地形四面环山、中部为盆地、年径流深地域差异较大。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0.03亿米3,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0923万米3,其中本旗自产6859万米3,境外流入4064万米3,P=75%时,年径流量为5571万米3,其中本旗自产3498万米3,境外流入2073万米3,可开采利用的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为9851.4万米3。

地下水资源本旗地下水类型主要潜水、承压水等。地下水埋深,水质,水量等要素,随地形降低而呈有规律性变化:即埋藏深度变浅,水量逐渐增大,水质逐渐变劣,矿化度增高。在四周山区,地下水埋藏深、水量小,取水灌溉困难,本旗最大的开采区域为黄旗海盆地和马蓬滩盆地。

全旗境内潜水,承压水总静储量为123675.2万米3,降雨入渗量约17181.6万米3/年,由区外流入202.66万米3/年,流向区外2.613万米3/年,各种自然形式排泄地下水572.97万米3/年,由灌溉和泉等回归地下水总量为1489.41万米3/年,地下水可开采量多年平均为10712.4万米3,最大允许开采量约为14248.59万米3/年。本旗地下水质较好,适宜于人畜饮用及农田灌溉。

【土壤资源】全旗低山台地区土壤类型以薄体暗栗钙土、粗骨栗钙土、砾质暗栗钙土等为主,干旱、瘠薄。草场为山地干草原,覆盖度15~30%,多数地区地下水源贫乏,水土流失较严重。

倾斜平原:位于本旗中部,部分在平地泉至巴音塔拉乡一带,占总面积26.9%。地势平坦开阔,微倾向黄旗海,海拔1280~1350米,主要上更新纪冲洪积物组成。草原为底湿草甸草原,土壤类型有暗栗钙土、草甸栗钙土、沼泽土和盐土等。随地势降低,水源逐渐丰富,地下水储藏变浅,耕地集中,海形平坦,土质较肥沃,有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

丘陵:分布在黄旗海东南部乌拉哈乡、郝家村乡部分地区的为黄土丘陵,海拔1300~1500米,相对高度为35~85米,由上更新纪黄

土及黄土状物组成。地势起伏不平,

沟谷发育,多呈南北向,为垄状丘陵,自然植被稀疏,风蚀沙化严重。

本旗主要有栗钙、黑钙土、草甸土、盐土及沼泽土5个土类、9个亚类18个土属115个土种。

本旗土壤障碍因素主要有旱薄地、盐渍化和风蚀沙化,各类土壤面积占全旗总面积38.17%,其中耕地占总耕地的44.97%。旱薄地分布较广占总面积的26.2%,其中耕地占总耕地38.57%;风蚀沙化土壤主要分布在乌拉哈、郝家村乡一带,占总面积的3.15%,其中耕地占总耕地的2.68%;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于黄旗海周围的地形低洼地带,占总面积的8.82%,其中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72%。

【生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野生药材有黄芪、黄芩、知母、蔡艽、蒲公英、柴胡、甘草、麻黄、百合、防风等百余种;野生编织资源有芨芨草、芦苇、柽柳、蒲草。山榆、。柠条、林榆、虎榛子等;野生果树有山樱桃、山杏、山葡萄等;野生食用菌有蘑菇及少量的发菜。蜜源植物除荞麦、。油菜、向日葵外,野生蜜源有草木樨、苜蓿、百里香、马蔺、野茴香等品种。

野生动物资源野生动物有狐狸、獾、黄鼠狼、黄羊、野鸡、野兔、蛇、鹌鹑等。

【农牧业资源】农业用地至2005年全旗拥有耕地73390公顷,播种面积44668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9550公顷,林草地面积140万亩。草原面积12.09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11.29万公顷。

森林资源本旗森林分布不均匀,山区有林面积多于中部平原地

区,而东部山区林地多于西部。全旗仅有玫瑰营、高宏店、弓沟、黄茂营、4个乡有林地超过万亩。而黄家村、礼拜寺、老圈沟、煤窑乡均在千亩左右,最少的大土城乡仅几百亩。

本旗树种较单纯,以小叶杨为主,针叶树有华北落叶松、油松;阔叶树有杨树、白榆、柳、苹果、文冠果、家杏等、多数是人工林,天然林面积占4%,只是些灌木。

林种构成以用材林为主,占有林地52%,蓄积量88360米3;防护林占有林地的44.07%,蓄积量97571米3,此外,有少量经济林和薪炭林。

全旗地域辽阔,据调查有近100多万亩宜林地,是发展林业生产的基础和条件。目前森林覆被率低,而且分布不均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草场资源全旗天然草场占总面积的43.7%,其中可利用草场占草场总面积84%。按草场分类系统可分为2类:

山地干草原草场:分布于全旗东西部山区,海拔1600—1700米的山地上,该类草场的土壤多属暗栗钙土和粗骨栗钙土、暗黑黄土、土壤水分含量低、土层薄,组成植物优势种以克氏针茅、百里香、冷蒿、糙隐子草等为主,植被垂直变化不明显,9~16种植物/米2,草群盖度25~30%。

丘陵干草原草场:分布于大土城、三成局、黄家村、弓沟:乌拉哈、水淖、老圈沟等乡的丘陵地区,属典型的草原地带,该类草场所处地形多为起伏的缓坡丘陵、侵蚀明显,土层薄、地表径流严重,岩

石裸露、均以旱生禾草和小半灌木蒿类属优势,植被组成成分差异不明显。9~13种植物/米2,盖度24~30%。

低湿草甸草场:分布在中部倾斜平原及黄旗海周围,海拔1272~1325米,土壤为壤质栗钙土、草甸土、盐化洪淤土。优势种植物为芦苇、枳芨、碱茅、披碱草等,7~10种植物/米2,盖度30~97.3Z%。

山地干草原和丘陵干草原草场是构成我旗草场的主体,为主要放牧场,这两类草场面积大、草群低矮,牧草品质优良,干物质多、营养成份含量较高,但草场生产力较低。低湿草甸草场植被,土壤,水分条件好,是本旗优良的放牧场和天然打草场。本旗牧草资源种类较多,有饲用植物262种,隶属55科,其中家畜喜食、饲用价值较高的有120余种。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社会经济概况

察哈尔右翼前旗牲畜存栏头数

单位:万头(只)

锡林郭勒盟概况(新)

锡林郭勒盟概况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的正北方,东经111°59′至120°00′,北纬42°32′至46°41′,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全盟总人口101.6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0%,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西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毗邻,东与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具有北开南联、贯通东西的优势。现辖9个旗2个市1个县1个管理区,即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盟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市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古国的国家一类口岸,其中二连浩特是我国最大的对蒙陆路口岸,也是内地通往蒙、俄、东欧最便捷的大陆桥。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

气温1-4℃,无霜期90-130天,年降水量200-400毫米。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平均海拔1000米。 锡林郭勒盟历史悠久。二连盐池恐龙化石群世界罕见,主要有亚洲鸟龙、欧式阿莱龙、姜氏巴克龙、蒙古满洲龙等。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存,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突厥等中国北方民族曾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境内分布有青铜器时代的古岩画群,秦汉时期的长城遗址,以及乌桓山、鲜卑山和突厥石人等遗迹。辽代为上京道所辖,遗有大量古墓。金代曾筑有大量长城,史称金界壕,至今仍有大量遗存。十三世纪中叶,建元代第一都城——元上都,1260年忽必烈皇帝在此继位,元上都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清朝开始在内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一般三年举行一次会盟。1691年,康熙皇帝在多伦淖尔召集蒙古各部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会盟。1743年,在锡林额尔敦敖包山下始建贝子庙,乾隆皇帝赐名崇善寺,经过七代活佛陆续扩建,成为内蒙古喇嘛教四大寺院之一。锡林郭勒盟的形成

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一、基本情况 赤峰市处于东北与华北地区的结合部,距北京、沈阳均不到500公里,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总人口460万人。全市三面环山,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横贯东西,境内山、坡、平、谷俱全。全市气候特征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1750-2000毫米,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6倍,十年九旱,多风沙。受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我市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易于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特点使赤峰成为松辽平原的水源供给地和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二、生态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建国60年来,我市各族群众同荒山、沙地展开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并取得了生态建设的显著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不断加快治沙步伐,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使全市林业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防沙治沙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多年来,我们在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历届市委、政府和沙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大力开展了防沙治沙工作,使沙化面积逐年减少。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使林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全市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47.5亿元,年均5.94亿元,完成治理面积1500.78万亩,年均18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97.38万亩,飞播造林95.9万亩,退耕还林307万亩,农田林网46.5万亩,封山(沙)育林554万亩,无论是在投资规模上,还是在建设任务上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在防沙治沙工程布局上,全市基本形成了按山系、流域规模治理,做到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通过采取人工造林、种草、飞播、封山封沙育林育草和合理调配生态用水等措施,恢复和增加了植被。目前,全市已治理万亩以上流域22条,形成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示范区20处,治理区草原植被达到80%以上。据2008年底统计,我市森林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682万亩增加到42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3.07%,活立木蓄积达到5723万立方米,保持了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全市有5个旗县区实现了平原绿化,平川地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全市防沙治沙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等光荣称号,曾被国家林业局领导誉为“在祖国万里风沙线上,为我国林业建设树起的一面红旗”。赤峰市敖汉旗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 通过实施造林种草、封育禁牧、流域治理、水源工程配套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土壤肥力,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区域性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的频数。全市特别是北部旗县沙尘暴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农田、草牧场沙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据国家1994年第一次和2004年第三次沙漠化普查结果显示,我市沙化土地面积10年减少了112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12.3万亩,从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全市沙地治理呈现出“总体控制,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治区级保护区7个,市级自然保护区4个。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从今年开始,我市准备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二)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近年来,全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走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木材加工与综合利用、特色养殖、森林沙漠旅游、森林食品采集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底,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为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黄羊洼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黄羊洼镇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二〇一八年四月一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表 一、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表 四、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五、部门收入预算总表 六、部门支出预算总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八、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部门职能 1、在上级和镇党委领导下,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根据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2、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管理全镇的农业、工业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及镇区、新农村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等行政工作 3、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4、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 5、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6、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部门主要职责 1、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和最基本的独立行政单元,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调节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分;根据乡村社会的需要,组织制定和推动落实经农民认可的乡

赤峰市自然概况

赤峰市自然概况 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之间。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2005年总人口439.30万人。有蒙、汉、回、满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16.4%。 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邮编:024000。代码:150400。区号:0476。拼音:Chifeng Shi。 ?行政区划?赤峰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7个旗。即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氏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历史沿革?赤峰市古称松州,谓之“平地松林”、“千里松林”。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的意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赤峰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赤峰”。 1953年4月,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受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领导。1954年5月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1954年12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将赤峰县、乌丹县、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58年设赤峰市。1958年9月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个,年底并为168个。 1962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赤峰县建制,从原赤峰市划给

3.1自然资源概况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教学重点 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 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分析。 教学准备 1 授课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查阅我国的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有关知识。 2教师制作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 方案二:播放一段我国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的视频,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54自然资源概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4页第一框什么是自然资源,解决以下问题 (1)结合我们身边的实例,说一说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主要类型有哪些? (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天然宝石皮革羊毛衫东北虎煤油水泥农村沼气阳光 (4)图3-1塔里木油田和图3-2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的关键是什么呢? (2)闪电将会成为自然资源,你认为有可能吗? 教师点拨: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入手 探究结论: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必须同时具备2个条件: 1、必须是自然界的; 2、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卫生计生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卫生计生系统 2018年部门预算 二〇一八年四月四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卫生局和计生局自2015年末由卫生局和计划生育局合并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主要职能有: 1.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关于卫生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负责疾病控制预防控制工作,干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

共问题; 3.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4.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全旗基层卫生、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5.制定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6.组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 7.负责全旗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的行业准入监督管理工作; 8.负责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实施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规定的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目录; 9.负责研究制定全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 10.负责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规划,推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综合扩信息建设工作; 11.负责监测全旗人口发展动态,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分析工作; 12.负责实施计划生育的生殖健康,家庭健康促进计划,提高人口素质工作等等,并承办旗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敖汉旗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预算包括局本级预算和局属事业单位预算。 (一)敖汉旗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部门机构及人员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四道湾子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道湾子镇人民政府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二〇一八年四月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表 一、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表 四、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五、部门收入预算总表 六、部门支出预算总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八、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部门职能 一、社会管理职能。 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和最基本的独立行政单元,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是政府的首要职能,包括: 1.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 2.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调节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分; 二、发展经济职能。 1.组织制定本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地域产业特色; 2.组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硬件环境、社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通过推动和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指导农村生产,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 4.加强信息服务,密切本地农产品的市场衔接,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三、公共服务职能。 普及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等,组织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 四、基层建设职能。 1.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包括乡镇党委、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推荐与选配,农村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自然概况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自然概况 苏尼特右旗位于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是锡盟的西大门,东邻苏尼特左旗、镶黄旗;南靠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商都县;西接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东北与本盟二连浩特市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8.15公里。地理位臵为东经111°08′~114°16′,北纬41°55′~43°39′。总面积22461平方公里,总人口68402万人,由蒙、汉、回、满等11个民族组成。 旗人民政府驻赛汉塔拉镇,邮编:011200。代码:152524。区号:0479。拼音:Suniteyou Qi。 【行政区划】苏尼特右旗辖3个镇、3个苏木:赛汉塔拉镇、朱日和镇、乌日根塔拉镇、赛罕乌力吉苏木、桑宝拉格苏木、额仁淖尔苏木。 【历史沿革】苏尼特,系蒙古族部落名。蒙语称西为右。清初设旗。 2000年,苏尼特右旗辖2个镇、1个乡、14个苏木:赛汗塔拉镇、朱日和镇、乌日根塔拉苏木、巴彦朱日和苏木、布图木吉苏木、吉呼朗图苏木、阿其图乌拉苏木、格日勒图敖都苏木、阿尔善图苏木、脑干诺如苏木、都呼木苏木、都仁乌力吉苏木、桑宝拉嘎苏木、赛罕乌力吉苏木、额仁淖尔苏木、锡林诺如苏木、新民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7688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赛汉塔拉镇 38060 朱日和镇 1989 巴彦朱日和苏木 2841 都仁乌力吉苏木 2013 布图木吉苏木 2916 赛罕乌力吉苏木 2583 瑙干诺如苏木 1596

阿其图乌拉苏木 1996 桑宝拉格苏木 1961 锡林努如苏木 609 乌日根塔拉苏木 2562 额仁淖尔苏木 1139 格日勒图敖都苏木 1518 吉呼郎图苏术954 阿尔善图苏木 598 都呼木苏木 1574 新民乡 5282 查干淖尔碱矿虚拟镇 6689。 【地形地貌】地处乌兰察布高平原东侧,阴山山脉之北。地质构造属于古湖盆上升而成的层次剥蚀高平原,海拔900-1400米,最高1670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大致可分三个阶梯.第一阶梯南接阴山山脉北麓,地势最高,海拔l200米以上,山丘起伏较大,河谷侵蚀切割较明显,由变质岩和不同时期的花岗岩组成。第二阶梯为朱日和镇以北至赛乌素,海拔1000-1200米之间,地势较平坦,其间有大小不等的古湖泊及古河道遗迹,表层大部分以第三组和中生代的红色砂岩、泥岩和沙砾岩为基底,上面覆有不厚的第四组残积物和风积物。第三阶梯海拔低于1000米,多在900米左右,为全旗最低点,是著名的二连盆地。区内有面积不大的盐湖、碱湖低地。西北角有一片剥蚀丘陵,由古老的变质岩和火成岩组成,在强烈的剥蚀作用下,岩石裸露,同时由于西北风的搬运作用,沿其东南缘形成一条顺风而下的沙地。 【气候资源】本旗属于中温带亚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的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风大,温差变化剧烈;夏季短促干热,将雨增多而且集中,但热无酷暑;秋天晴朗天增多,凉爽宜人;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慢长。 光能资源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太阳辐射年总量为6204.8兆焦耳/米2,空间分布特征是北部大于南部。牧草生长期(4~9月),太阳辐射总量为4031.80兆焦耳/米2,占年总辐射量的65%。年光照总时数为3205.8小时,日照率达73%,牧草生长期日照时数为1800.6小时,日平均日照数近10个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玛尼罕乡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 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二〇一八年四三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表 一、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表 四、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五、部门收入预算总表 六、部门支出预算总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八、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部门职能:(1)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2)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优化环境。(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维护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正当经济权益,取缔非法经济活动,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4)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5)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6)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部门主要职责 1、人大: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人大工作的政策法规,对本乡人大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 2、党委:主要是政治思想和方针政策的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监督,经济和行政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 3、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正常事务 4、财政:综合管理财政收支,实行财政监督,参与全乡国民经济实现调控的职能部门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以及特征。 2、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 3、通过读图了解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 一、阅读P54“什么是自然资源”,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并举例说明。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哪些? 3、完成P54活动1、2、3题。 二、阅读P54——P58“自然资源特征”,总结自然资源的特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P57“我国矿产资源”总结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 总量较________(资源大国) 人均占有量________(资源小国) 四、读图完成表格。 1、读P55图3-3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布,填写以下表格: ※趣味记忆五大油田:大庆中华胜利辽

3、完成P58活动1、2、3题。 五、自学疑问:你认为自学中有哪些疑问,请列举: 【合作攻关】 1、解决自学疑问。 2、探究下列问题: ①读P56图3-5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填写以下表格: ②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达标训练】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总量和人均量都多 B.总量大,人均量不足 C.总量不多,但人均量不少 D.总量不多,但人均量也不足()2、内蒙古白云鄂博,除了产铁外,还有丰富的 A.钒、钛 B.稀土 C.铜 D.铅锌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4、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农民生产的稻谷 B.焦化厂生产的焦炭 C.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 D.水电厂生产的电能()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资源的是 A、森林资源 B、草场资源C气候资源D、水产资源()6、随着人口的增长,总量越来越少,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 B、气候资源 C、海洋资源 D、煤炭资源()7、在一定的地区和时间内,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是一定的,说明自然资源具有 A、可拓展性 B、有限性 C、规律性 D、不均匀性()8、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共同特点是 A、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都不污染环境 C、都是能源矿产 D、都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 ()9、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原因是 A.晴天较多 B.阴雨天较多 C.海拔较高 D.纬度较高 ()10、我国已探明的矿产总量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22卷 第1期内 蒙 古 草 业Vol 22,No 1 2010年3月Inner Mo ng olia Prataculture M ar ,2010 文章编号:1009 1866(2010)01 0034 03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乌仁图古苏 (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系,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摘要:论述了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现状和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提出了恢复、建设锡林郭勒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 键 词:草原生态;沙化;治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2 8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它曾以水草丰美而著称于世,可是最近几年草原的旱灾、雪灾,一场场的沙尘暴接连不断,使得锡林郭勒盟这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地区受到了重创,草场退化、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看到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的景象,令人震惊和痛心,这是大自然对我们过去违背自然规律行为的惩罚,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波及到京、津及华北地区,阻碍了草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草原的治理,建设刻不容缓。 2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现状 锡林郭勒草原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形比较平坦、开阔,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18万km2。海拔大800~1200m之间,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间90~120d。年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为150~400m m,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锡林郭勒盟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风多、风大、雨量少。夏季雨量变率较大;秋季天气凉爽,天气晴朗风力不大,气候相对稳定;冬季漫长严寒,总降雪量一般在10~20cm。 锡林郭勒盟草原类型完整而著称于世,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均具备,地上植物达1200多种。境内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生物圈网落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 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在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有重要的位置和明显的国际影响。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位列其中。锡林郭勒草原是绿色资源的宝库,发展畜牧业的基地和北方重要绿色屏障,但是长期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恶化,超载放牧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如违规开矿、开垦、工业污染事件越来越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锡林郭勒草原草地资源及生态状况正面临着逐步退化,沙化,根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全盟风蚀沙化面积达1260 2万km2,占全盟总草原面积的64%,可利用的草地面积日益缩小,草地生态系统不断恶化,植被遭受破坏,植物覆盖率由1984年35 5%降低到1997年的27 2%,水土流失现象也日趋加重,全盟二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达1720万km2,占全盟总土地面积的84 7%,中度以上1207万km2,占到全盟总土地面积的59 5%。生态条件恶化,自然灾害频繁,草地生产力的退化,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构成了草地资源环境质量的退化,已严重影响畜牧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治理锡林郭勒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刻不容缓。 *收稿日期:2010-1-18 作者简介:乌仁图古苏(1964 ),女,(蒙古族),锡盟人,讲师,从事草原教学研究。

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

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 1.1 地理环境 1.1.1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西起97o12′E,东至126o04′E,横跨经度28o52′,直线距离2400km;南起37o24′N,北至53o23′N,纵占纬度15o59′,直线距离1700km;全区总面积1.18×106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21km(图1.1)。东部距海较近,西部则深居内陆。从东向西干旱程度逐渐增加,由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由冷到热的纬度地带性与由湿到干的经度地带性的纵横交织,相互作用,结合地貌条件,形成了内蒙古三大景观类型——草原景观、森林景观和荒漠景观。三大景观类型中,以草原占优势,是我国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兴安岭林区,是内蒙古最冷最湿的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林基地。西部荒漠地带辽阔,戈壁和沙漠分布很广,气候异常干旱。 图1.1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图 内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海洋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因此具有温带高原半干旱、干旱气候的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热,春温骤升,秋温剧降。冬春多大风,降水稀少;夏秋多雨;年、日温差大等。 内蒙古地区大小河流很多,较大的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等,其余多

为流量不大的山川沟溪和季节性河流。黄河由宁夏的惠农进大内蒙古境内,经拉僧庙、磴口、包头、托克托至准格尔旗榆树湾出境,在内蒙古境内河流呈“几”字型。额尔古纳河上游称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古利牙山山麓,河流自东而西横贯呼伦贝尔高原中部,且全部在内蒙古境内,至嵯岗西边折向东北流去,至大司洛夫卡河口这一段称为额尔古纳河。嫩河系松花江的北源,南北纵贯呼伦贝尔市,及兴安盟东部边缘,是内蒙古东部的最大河流。西辽河在通辽市,其上游有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三大水系。内蒙古天然湖泊星罗棋布,是一些主要牧区的天然供水源。内蒙古比较大的湖泊有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的呼伦湖和贝尔湖(一部分),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的达来诺尔,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诲,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的黄旗海,位于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阿巴嘎旗的查干诺尔,位于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简称阿盟)额济纳旗的嘎顺诺尔和苏古诺尔以及阿拉善左旗以北的吉兰泰盐池等。西部沙漠区申还有许多淡水湖泊,可供人畜饮水。内蒙古东部河网密集,西部河流稀疏,分布极不均匀。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现有耕地约1.2亿亩,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天然草场有13.2亿亩。牲畜种类较多,良种资源丰富,牲畜数量居全国之首位,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墓地。林地面积为2.64亿亩,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3.9%,森林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为6.68×1010m3,为全国总水量的2%。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许多鸟兽、名贵特产驰名国内外。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盛产煤、铁、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天然碱等。 1.1.2 山脉走向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km,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一般地区海拔1000~1500m。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阿拉善、巴彦淖尔及鄂尔多斯高原四部分。高原上分布着辽阔的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还分布着一部分沙漠。高原边缘的山峦,主要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这些山脉的位置和走向,构成一条牧业区与农业区的分界线。高原的外沿,分布着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辽嫩平原。这三个地区,除鄂尔多斯高原土质较差和比较干旱以外,其他两个地区均为肥土沃野,是自治区的主要农耕地带。 大兴安岭山脉 又称内兴安岭、西兴安岭。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东北~西南走向,为中国的著名山地。东北起自黑龙江南岸和额尔古纳河,南止于赤峰市境内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长达1400km,宽约200km,海拔1000~1600m,最高可达2000m。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以及内、外流水系的重要分界线,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稳定生态平衡,保证山地两侧农牧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山岭东部陡峻险要,阶梯地形显著,西部和缓,逐渐没入内蒙古高原。山体比较浑圆,山脊不够明显,山顶缓平。山地中有面积较大的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山间冲积一洪积平原、河谷平原等。山地降水较多,蒸发量小,常年保持湿润,利于森林的发育。有兴安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带和白桦为主的阔叶林带,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素有“绿色宝库”之称。大兴安岭以兴安盟境内洮儿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长约770km,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是以兴安落叶松占优势的针叶林地区,山地东西两侧是嫩江右岸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水系的发源地。南段又称苏克斜鲁山,长约600km,是一个中等山地,由森林草原植被占据。西南部山体高而窄。在大板、林东、鲁北、乌兰哈达一线以东的低山带,坡缓谷宽,宽阔的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交错,水草丰美,是优良草牧场。 伊勒呼里山 伊勒呼里为满语,意为松子。大兴安岭支脉。横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县。西与大兴安岭主脉相连,东南与小兴安岭相接,整个山脉呈弧形,由东西走向转为东南

察哈尔右翼后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后旗自然概况

————————————————————————————————作者:————————————————————————————————日期:

察哈尔右翼后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位于北纬40°3’~41°59’,东经112°42’~113°30’。东与商都县、兴和县接壤;西和察哈尔右翼中旗、四子王旗交界;南与察哈尔右翼前旗、卓资县为邻;北和苏尼特右旗毗连。集二线铁路贯通全境;集通线铁路在旗境贲红镇分轨;208国道、呼满大通道是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重要国际通道。全旗东西平均宽约50公里,南北平均长约80公里,总面积为3910平方公里。总面积3803平方公里,总人口209355人,少数民族占5.6% 。 旗人民政府驻白音察干镇,邮编:012400。代码:150927。区号:0474。拼音:Chaha'eryouyihou Qi。 【行政区划】察哈尔右翼后旗辖4个镇、3个苏木:土牧尔台镇、红格尔图镇、白音察干镇、贲红镇、当郎忽洞苏木、乌兰哈达苏木、锡勒乡。设179个村委会、648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察哈尔,为蒙古部落名。1954年设旗。 1954年3月17日,在解决绥东地区旗县并存时,察哈尔右翼后旗正式建制,时辖42个乡镇,总人口94 560人。 1955年2月,将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新民区划归察哈尔右翼后旗,1956年1月,又将新民区和土牧尔台区东方乡的苏合少、刘家沟两村划归苏尼特右旗。1957年11月,将集宁县大西沟、大六号、贲红、高茂、曹不汗、高玉梁、黄羊城划归察哈尔右翼后旗。1958年6月,将四子王旗所属海青花、三井泉、大西村、土城、明乐划归

敖汉旗历史文化之最

敖汉历史文化之最 敖汉旗是全国文物大旗,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中心,是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这是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而得出的结论,多项考古之最已载入中国考古年鉴,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华夏第一村”名扬海内外 (著名的兴隆洼遗址距今8000年,由于面积大、时代早、保存好,被学术界誉为华夏第一村) 二、“海内外孤篇”大甸子墓地 (最大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距今4000年,发现1200座墓,清理808座,出土数千件彩绘陶器、玉器、被誉为早期国家出现的实证) 三、“中国北方最大的祭祀中心”城子山遗址 (中心区面积15万平方米,发现234个圆形祭坛,石雕猪首,圆窝石,砺石群等标志性祭礼物) 四、“中国最早的金字塔式建筑”草帽山遗址 (这是一处坛、冢合一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内方外圆,层层叠起,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地上建筑之一) 五、世界旱作农业的发源地“兴隆沟遗址”

(从兴隆沟遗址浮选出来的碳化栗和黍经过社科院考古所试验室和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试验后,同时得出的结论,确认是中国北方最早的小米的种子(人工栽培的标本),比欧洲早2700年。由此被学术界定为是整个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 六、古代遗址数量居全国县级之冠 (通过文物普查,发现各个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址点4000余处,其数量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占全市四分之二,中国文物报刊载“敖汉旗文物普查居全国县级之冠”。 七、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最多 (以敖汉地名发掘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达四种,有近万年的小河西文化,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七千年的赵宝沟文化,4500—5000年的小河沿文化,这些考古学文化的发现命名,添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3000年。 八、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布局,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兴隆洼遗址排列有序的房址188座,2座面积最大的房址位于中心区,每座140平方米,是部落、酋长聚众议事的场所,使我们最早看到了中华文物的曙光) 九、世界最早的玉器,中国玉文化的源头 (距今8000年前先民们用透闪石制作的玦型耳,被学术界

3.1自然资源概况 学案(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1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并能举例阐明。 2、记住自然资源的特征,理解其应用中呈现的成绩。 3、阅读矿产散布图,记住次要矿产的散布,晓得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应用的次要途径。学习重点 自然资源的特征。 学习难点 次要矿产的散布。 学习方法 资料完整分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模块一,自主学习,夯实根底 自然资源是指___ _____中对人类__ __应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活动: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①自然宝石②煤油③羊毛衫④西南虎⑤沼泽⑥森林 ⑦阳光⑧闪电⑨水泥⑩水稻(11)河流水(12)皮革 归类(填序号): 矿产资源_____. 土地资源_____. 生物资源_____. 水资源_____.气候资源_____ 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 非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 其中最根本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__。 协作探求,交流展现: ①自然资源是固定不变的吗? ②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模块二,自主学习,夯实根底: 1、阅读P54中国次要石油和自然气散布图,判别下列石油和自然气所在的省。 大庆________ 辽河________ 华北________ 中原________ 南阳________ 玉门_______ 冷湖_______ 克拉玛依_________ 江汉_______ 泸州________ 2、阅读P54中国次要煤矿散布图,判别下列煤矿所在的省。 鸡西、鹤岗_________ 伊敏河、霍林河__________ 开滦、峰峰_________ 乌鲁木齐_________ 石嘴山________ 神府_________ 攀枝花________ 六盘水________ 平顶山________ 大同、阳泉、西山__________ 淄博、兖州________ 淮北、淮南__________ 3、阅读上面中国次要金属矿产散布图,判别下列金属所在的省。 ①黑色金属:鞍山、本溪________ 迁安、武安________ 大冶_______ 马鞍山_______ 攀枝花________ 石碌________ 白云鄂博_______ 镜铁山________ ②有色金属: 白云鄂博(稀土)_______ 招远(金)________ 金昌(镍)_______ 攀枝花(钛)________ 东川(铜)_________ 个旧(锡)_________ 铜仁(汞)______ 锡矿山(锑)________ 水口山(铅锌)_______ 德兴(铜)_______ 大余(钨)______ 协作探求,交流展现: 自然资源的根本特征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三,动脑筋: ①自然资源的应用存在哪些成绩? ②结合实践,罗列自然资源存在成绩的事例。 ③我们应如何合理应用和维护自然资源? 小结: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课堂自测: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根本特征的叙说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匮乏 B、自然资源散布平衡 C、自然资源种类单一 D、总量丰厚,但人均占有量少 2、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水泥 B、自然宝石 C、水力 D、自然树林 3、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A、森林水稻煤 B、耕地海水煤矿石 C、石油闪电工矿用地 D、野生植物草地噪声 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说,错误的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宏大,但是无限的 B、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时增多,资源的人均量下降 C、随着消费的开展,某些资源的总量会越来越少 D、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地无差别 5、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绝对贫乏的国度”,次要缘由是() A、矿产品种少 B、矿产总量多,但只集中在多数矿种上 C、矿产埋藏太分散 D、人均矿产资源少 二、填空题: 6、水、石油、森林、土地、铁矿、太阳能、煤等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自然资源的根本特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1

赤峰市敖汉旗白塔村辽代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第1期赤峰市敖汉旗白塔村辽代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8年4月.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白塔村的村民平整坡地时,发现了1座砖室墓。正在白塔村处理非法盗掘辽代白塔事件的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敖汉旗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得知该情况后.对该墓葬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除了已暴露的砖室墓之外。又发现3座墓葬,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随即对这些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位于敖汉旗丰收乡白塔村西北1 —12一公里.东距位于白塔村的辽代白塔约700米。其中1号墓的G PS地理坐标为N42018’33.5”。E120012’54.7”.海拔521米。墓地西面有一条较长的自然冲沟,南临教来河,与辽代武安州古城址隔河相望(图一)。依照发掘顺序。4座墓依次编号为08B TM l~08B T M4 (以下简称M1一M4),其中1号墓早期被盗,其它3座墓保存较好(图二)。 图一赤峰市敖汉旗白塔村辽墓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010来..............J【......一 图二墓葬分布图 M1砖砌单室墓,全长13.5米。方向1400。墓道斜坡式,生土壁,制作规整,长10.3、宽1.1、墓道底距地表深3.3米。甬道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以长条砖平顺砌筑,两壁竖直,单层券顶,1米处开始起券。甬道宽0.9、高1.3、进深0.9米。甬道地面为生土面,上抹有一层厚约3厘米的白灰浆。甬道两壁的砌砖以质地细腻的浅黄色泥浆黏合.白灰勾缝,砖面上也涂刷一层较薄的白灰浆。甬道入口处曾有长条砖和大石块砌成的封门墙,盗掘后已被扰乱,甬道口堆积着一些大石块和砖块。 墓室平面为六角形,长2.7、宽2.6、高2.25米。墓室地面铺砖,砖上涂抹1厘米厚的白灰浆。墓室中部偏北曾有砖砌的尸床,已残。墓室的室壁以上下两层边长42、厚8厘米的蓝色勾线纹方砖立砌。上下层方砖之间隔以长条砖,每层方砖又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方砖与内层方砖的摆放方向和位置完全相同。上层方砖上面平砌长条砖.由下而上的第八层长条砖开始向内收敛。并叠涩砌成圆形穹窿室顶。墓室顶部的长条砖以浅黄色泥作浆黏合,受火候、烧造影响,砖色深浅不一。砖长40、宽20、厚7厘米。墓室顶部外面放置一堆大石块。用作封护墓顶。石头堆直径1.3、高0.5米。 墓室内沿着砖砌的墙壁放置一具六边形木椁。边长由东向西依次为1.52、1.73、2.1、1.66、1.48米。木椁的每一边都由6块长形木板自下而上通过木质铆钉铆接。相邻 一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