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现实主义

19世纪现实主义
19世纪现实主义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绪论

1、思想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把研究分析社会为重要使命,把广阔真实地反映社会时代生活风俗作为创作的最高理想,通过文学再现社会历史的重大变化。

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的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控诉社会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且提倡社会改良。

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于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和异化;发掘探讨人性的弊病。

2、艺术特征:

追求艺术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描写生活;竭力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客观真实精确,自我退隐。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描写,刻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创造出一大批不朽的典型形象。

现实主义的两种类型:内倾性作家侧重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性;外倾性作家侧重于描写外部社会形态。

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长篇小说走向成熟与繁荣。

法国

1、特点:

最早自觉地产生,具有理论的指导。

与后期浪漫主义共同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其思想内容突出描写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冲突,也反映一层层人民在多重压迫之下的艰难生存状况。

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反抗社会的小资产阶级英雄形象。

代表:梅里美《嘉尔曼》小仲马《茶花女》

2、巴黎公社文学:

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物,包括公社诞生前后约二十年间公社战士所创作的诗歌、散文戏剧、杂文等,诗歌成就最高。

基本主题:揭露反动派镇压革命的罪恶、总结公社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号召人民起来为公社理想而斗争,表现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斗争生活和革命的思想情感。

这是一种新颖的现实主义文学,是无产阶级文学。为20世纪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代表:欧仁·鲍狄埃《国际歌》、路易丝·米雪尔。

3、重要作家

(1)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

A美学思想:《拉辛与莎士比亚》文学应当随时代发展而变化,表现现实生活;伟大的作家都应当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表现自己时代的真实以感动同时代的人;莎士比亚的创作不仅描写了当时生活的朴素与真实,还展示了人类激情中最细腻的变化。这此思想为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B《红与黑》

a主题/思想意义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B人物形象

于连Julien Sorel, ,王政复辟时代一个敢于向Bourbon Restoration贵族社会挑战、终而又被社会所吞噬的平民青年的典型。

小说写出人物性格的双重性及其根源;写出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写出了在生活环境的多重影响下人物性格变化发展的全过程。

根据于连生活阶段与环境的变化,性格发展变化分为四个阶段:维立叶尔市时期,双重性格的形成和初次表现;贝尚松神学院时期,在环境压抑下性格发生转折;在巴黎木尔侯爵家,受到巨大诱惑,于连更趋向于野心、虚荣与伪善;监狱囚徒时期,重新回归,恢复了平民青年本色。

其性格的形成变化,始终受到环境的直接影响,其性格中积极因素一再受到压抑,消极因素却得到助长;他因双重性格而实际上一起过着双重性生活,还经常自我欺瞒;他几乎误入歧途,但本性并没有彻底泯灭。

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

于连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不是固定的,他经历反抗——妥协——反抗这样的变化。于连是个“双重性格”的人物。

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有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他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确立自主,又时时表现出屈从和依附。

于连悲剧告诉我们:在复辟时期,一个有进取心的贫民青年,试图通过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却又不愿厚颜无耻地讨好主子,丧尽天良地用他人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肩章,最终只能成为上流社会的“局外人”。

这形象概括了当时一代法国青年的生活命运。通过他的反抗,表达了下层社会对于复辟时期贵族社会的强烈不满。通过他的性格变化和悲剧命运,否定了这个社会的合理性。

(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A《人间喜剧》思想内容

第一主题:贵族衰亡。《人间喜剧》写出了资产阶级以充满铜臭味的金钱为炮弹,在三个战场上,发起对封建阶级的猛攻,使贵族连遭惨败。

第二主题:资产者发迹。《人间喜剧》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第三主题:金钱罪恶。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2.毁灭爱情、败坏家庭。3.毁灭社会、败坏国家。

B分类整理、人物再现法

分类整理,就是将作品按其类别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其中风俗研究最为重要,数量最多,因此又将其分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军事生活、乡村生活等6大场景。

人物再现法,就是将同一个人物,让他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

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比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只是写野心家的雏形

C代表

a欧也妮·葛朗台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台这样一个凶狠残忍、贪财好利而又悭吝成癣的资本家形象,展现出了资本家的无穷贪欲和冷酷无情;揭示了在人的家庭幸福和道德品质上金钱的巨大破坏力量;展现了资产阶级的血腥发迹史和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和人性沦丧。

B高老头

《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

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3)福楼拜

A艺术主张:无动于衷的客观描写,不直接表露作者的观点

(追求真实性,科学态度搜集材料。

追求客观态度,在作品中人隐身不见、无动于衷,不要直接表露自己观点。

追求艺术美,美好思想必须有美好形式的表达,做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象珍珠采集者一样锤炼语句,精雕细刻,使之更加精美。)

B《包法利夫人》思想意义

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青年女子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爱玛悲剧是对平庸卑俗的社会现实的揭露与否定。

“包法利主义”:一种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思想品性,是平庸卑俗的生活现实和

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是当时享乐主义盛行的恶浊社会风气孕育成的一种精神现象。

包法利是逆来顺受窝囊废,是平庸卑俗社会风气代表。

这种社会风气中,一批精华人士堕落成了卑劣角色。药剂师郝麦、商人勒乐、地主罗道耳弗等,他们共同构成了一种作家所抨击的“外省风俗”。

作家通过一个农妇形象揭露了农村资本主义残酷的事实。

英国

1、特点:

最早直接反映劳资矛盾冲突的文学,描写工人群众的斗争与生活。

最常用的是妇女和儿童的题材。

成功地刻划了许多被讽刺揭露的资产阶级反面人物形象;正面的形象多为命运不幸的小人物。

批判现实的力度较弱,大多作家刻意从人道主义角度进行道德劝诫和提出社会改良方案。

代表:萨克雷《名利场》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

2、宪章派文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产生了宪章运动。宪章运动者为鼓动宣传,经常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创办报刊,撰写诗歌、小说、杂文和文艺评论文章。这些构成了丰富的宪章派文学。宪章派文学以诗歌为主体。

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贯穿着国际主义的精神。

(4)代表作家有厄内斯特·琼斯、

3、重要作家

(1)狄更斯

A《艰难时世》

小说基于作者对19世纪中叶英国曼彻斯特工业状况的透彻观察,和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状况的深刻思考,通过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典型刻画,对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辛辣的讽刺。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工业市

镇焦煤镇的生活,反映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尖锐对立,以及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压抑人性摧残少年的腐朽本质,有相当的社会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B《双城记》: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通过一组不同思想性格和命运遭遇的人物形象的刻划,表达了作家对于如何避免社会危机、解决社会矛盾这一重大问题上的深入思考和系统的看法。

也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同情下层;反抗的正义;人民力量;暴政灾难

威廉·詹姆斯·林顿和杰拉尔德·梅西等。

(2)勃朗特姐妹

A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物形象

这是一个坚强勇敢、有独立人格、追求自由爱情理想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形象。她是个出身贫寒,命运不幸的平民女子形象。

她意志坚强,敢于反抗,是一个反抗者形象。

她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预示着欧美19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萌芽。她一直追寻真诚平等的爱情理想。

她与当时势利的英国社会、与传统典雅的淑女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B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

希思克利夫的爱—恨—复仇—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作者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上,寄托了她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思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故事以希思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

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3)哈代

A创作特征及影响:环境、性格

反映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

作品主题一般表现人与社会、性格与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爱情、婚姻等问题的描写,表现个人对抗社会陈规、宗教法律、道德风俗以及神秘力量的悲剧性冲突。

创作中经常把命运观念和神秘因素,及至性格弱点、遗传因素等交织在一起,作品具有深厚的宿命论色彩和悲观主义情绪(客观上消解了维多利亚时代虚假的乐观主义)。

他的作品承上启下,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B《德伯家的苔丝》

a人物形象

在哈代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优秀品质: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和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她有美丽的女人气质,坚强的意志和热烈的感情,同时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实和自然纯朴。

苔丝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却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哈代的观点和社会偏见尖锐对立,他通过苔丝形象对当时虚伪的道德严加抨击。苔丝是世俗谬见的牺牲品。哈代通过苔丝的悲惨遭遇无情结揭示出这种伦理道德的伪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残酷内容暴露出来。

B(苔丝悲剧)

首先是社会悲剧。亚雷和克雷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势力,他们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

悲剧直接原因:她是暴力、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这种暴力、恶势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亚雷·德伯Alec d'Urberville 。

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精神上的摧残,是苔丝悲剧的又一原因。安玑·克莱Angel Clare带给她精神上的毁灭打击。

也是性格悲剧,她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戕害的同时,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使她的悲剧更浓重、更深沉。

还是命运悲剧,来自作者哈代的命运观,哈代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是时代的产物

德国

1、特点:

早期文学以批判封建专制和诸候割据为主,也针砭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普法战争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也走向繁荣。

主要代表作家是海涅。格奥尔格·毕希纳的戏剧作品也重要,以反映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人的《丹东之死》最著名。

出现了德国工人诗歌。

北欧: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比昂松《破产》《挑战的手套》

2、重要作家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思想意义

一篇诗体游记,共27章。海涅通过叙述他在德国土地上的一次旅行,反映了德国的现实。

首先,长诗抨击了德国(普鲁士)的封建制度(检查制度),抒发了诗人对它的刻骨仇恨。

其次,长诗通过封建帝王的幽灵——红胡子大帝的传说,抨击了弥漫于德国社会的反动倒退的逆流,批判了德国的自由主义派别。

第三,长诗通过汉堡守护女神的形象讽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中庸以及对封建势力的妥协。长诗中汉堡守护女神汉莫尼亚的形象,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特点。

第四,诗人批判了德国的消极浪漫主义对人民的欺骗,号召人民起来,自己创造

幸福生活,并且是社会革命的预言。

俄国

1、特点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30年代(普希金是奠基人,同时形成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50-60年代发展,70-80年代鼎盛,20世纪初衰落。

文学的发展与俄国解放运动相关,思想主题相应变化。

文学中主人公形象的发展,早期以“多余人”形象(进步贵族青年)为主,60年代出现“新人”(平民知识分子)形象,后期出现“忏悔贵族”形象。

俄国文学的发展与先进的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的探索形成良性互动,出现了三大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杜勃罗留波夫。代表:契诃夫《套中人》

2、名词解释:

自然派:

俄国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它是由果戈理继承的普希金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形成的流派。

别林斯基对它进行了理论上的阐发:真实地描绘俄国的现实生活,揭露批判俄国农奴制社会的黑暗,注重描写下层社会人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疾苦,表达他们的愿望。

具有真实性、批判性、典型性、人民性和独创性。确立了俄国文学的发展方向,适应了俄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代表: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过好日子》、奥斯特罗夫斯基《大雷雨》等。

多余人:

俄国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出现的主人公形象,是当时进步贵族青年的典型。共同特征:出身贵族却厌倦了贵族社会生活;从贵族社会游离出来,却自视清高而不可能走向民众;想有所作为又无能为力、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陷于忧郁、苦闷、空虚、彷徨,从而成了社会中“多余的人”。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还有生活的追求;莱蒙托夫的毕巧林只能在无聊中恶作剧,害已害人;赫尔岑的别里托夫空怀抱负却连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无法应付而

酿成悲剧;屠格涅夫的罗亭则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是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的寄生虫,成了最后一个多余的人。

3、重要作家

(1)普希金

A重要性:俄罗斯民族文学之父

文学风格继承发展了18世纪俄国文学成果,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文学的因素,将书面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

曾先后参加《文学报》《现代人》的创办工作,留下许多文艺批评著作、政论文及书信。其文学创作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

在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B《叶甫盖尼·奥涅金》

a思想意义

全诗以青年贵族奥涅金和女地主拉林娜的长女达吉雅娜、诗人连斯基和拉林娜的次女奥尔加的恋爱故事为主线,广泛地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现实生活的图画,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小说成功地刻划了一个患有时代忧郁病的进步贵族青年“多余人”典型,由此提出了当时俄国解放运动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贵族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关系问题。客观上回答了十二月党人失败的原因。

小说描写了一个高贵优雅美丽的具有“俄罗斯灵魂”的理想的俄罗斯女性形象,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小说描写了一些地主形象,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农奴制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b奥涅金:第一个多余人

普希金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奥涅金。这是19世纪

20年代俄国进步贵族青年的典型。

奥涅金厌倦贵族上流社会,却又是这一社会的产物,无法根本摆脱贵族偏见;他渴望有所作为,却缺乏办事的能力方式和恒心;他想寻求出路,却远离人民而无路可走。他忧郁彷徨,精神空虚,生活缺乏目的,成了自己所处环境中的多余的人。

以此概括了一代贵族青年思想性格、否定了贵族社会生活方式、揭示了俄国解放运动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开创了文学中这类形象描写的先例。

(2)果戈理:自然派批判性小人物

A《钦差大臣》

以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刻画了老奸巨猾的市长、玩忽职守的法官、不顾病人死活的慈善医院院长、愚昧的督学、偷拆信件的邮政局长——所有这些形象都异常真实地反映出俄国官僚阶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等本质特征。

赫列斯达科夫是一身染上彼得堡贵族官僚习气的外省青年,轻浮浅薄,爱慕虚荣,自吹自擂,厚颜无耻,在当时俄国社会具有典型意义。

“笑”的意义。

对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死魂灵》

a地主形象

“死魂灵”的本义是指死了的农奴,由于俄语中“魂灵”和“农奴”属于一词多义,也可以理解成死了的魂灵,从而让人产生联想。在作品中实际上是指那些虽生犹死的地主形象。

玛尼科夫是个丧失实际生活能力、被惰性和幻想吞噬的活尸型地主;科罗皤契加,愚昧闭塞、务实浅薄的小地主形象;罗士特莱夫:厚颜无耻的流氓加恶棍式的地主;索巴凯维奇,最顽固最凶狠的地主形象;泼留希金是个极度卑琐贪婪的吝啬鬼形象。

通过这些寄生、腐朽和卑劣的地主形象刻划,生动了揭示了这一点:滋生这些真正“死魂灵”的专制制度将灭亡。

B乞乞科夫形象(简略,参考课本)

乞乞科夫是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社会中从小贵族地主向新兴资产者过渡的典

型形象。他在官场中混迹多年,练就了投机钻营、招摇撞骗的“天才”。当时俄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登记,而在两次登记之间死去的农奴在法律上仍被当做活人,有的地主曾经拿他们做抵押品向国家银行借款。乞乞科夫决计到偏僻省份,收购“死魂灵”来谋取暴利。

(3)屠格涅夫

A《猎人笔记》:反奴隶制

主题是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议。众多人物可分为截然对立的两大类:一类是作者“从以前没有任何人这样接近过的”视角去描写的农民形象,另一类则是作者怀着憎恶之情加以刻画的地主形象,通过对两类人物的不同态度和评价清楚显示了作者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作品对大自然诗意的描写和叙述的抒情笔调,增添其艺术魅力。

B《罗亭》:多余人

罗亭最显著特征中言语与行动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为宣传家,他是成功的,其语言思想点燃了青年人的热情和希望。作为行动者,却是失败者,不知如何行动,几乎未能做成一件事。

C《父与子》:

a巴扎罗夫——新人形象

《父与子》中心人物是平民知识分子巴扎洛夫。巴扎洛夫是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是“新人”的形象,他性格的突出特征是具有鲜明的革命色彩。

他激烈地否定现存制度,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其弱点是虚无主义,过分崇尚感觉,贬低理论和艺术。

蔑视贵族阶级。这是平民觉醒的一个重要特征。巴扎洛夫确信真理在自己手中,确信自己是时代英雄,有权蔑视贵族阶级。巴扎罗夫是精神上的强者。充满自信,生气勃勃,具有锐利的批判眼光

以平民身份自豪,跟人民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巴扎罗夫是行动的巨人,他抨击贵族的泛泛空谈,自己首先从小事做起。他具有实践能力,注重自然科学研究。。

b思想意义(略)

(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

陀氏笔下的人,是破碎的完整体。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是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层层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每个声音都是主体,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的功能,还被当作是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但并不对象化,不囿于自身,不变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

陀氏的世界,根本上是属于个人的世界。小说具有对话性。

(5)列夫·托尔斯泰

A心灵辩证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托尔斯泰“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作家从体悟解剖自己心理入手,推己及人地在作品中表现人物心理;通过描写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演变;关注人物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描述一些心理和感情如何演变为另一些心理和感情、展现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

B《复活》思想意义

小说通过地主家的养女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受辱、堕落以及被下狱、被流放的悲剧,和聂赫留道夫生活经历及其思想转变后为玛丝洛娃进行上诉而到处奔走的过程,表现了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对沙皇俄国的专制国家机器、官僚制度、教会、法庭、监狱以及土地私有制等等的无情嘲讽、揭露和批判;体现了托尔斯泰“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同时也宣扬了他的思想主张,即托尔斯泰主义。

由于托尔斯泰在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中真实地生动地反映了1861年至1905年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历史特征,广泛地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揭示了俄国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并且表达了宗法制农民的愿望、力量和弱点,因此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C《安娜·卡列尼娜》形象

一个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真诚、善良、赋予生命激

情、生命力强盛。身上总流露出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得热切向往之情。

一个具有生活理想的新女性,这理想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生根发芽。她的不同凡响首先在于她不屈从于不合理的环境,勇敢的追求和保卫向往的幸福生活。

一个矛盾群体的代表:一方面向往自己已经得到的幸福和理想生活,并奋力地保卫和战斗,另一方面又在内心时时升腾出一种“犯罪”的恐惧感,这在她和伏伦斯基相处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种罪恶感牵绊着她最终限于自己的死亡陷阱中,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的悲剧。

这个资产阶级妇女解放的先锋,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真诚的爱情。由于制度的桎梏,她的悲剧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

作家对她的态度是矛盾的。

美国

1、特点:

50年代的废奴文学(以反对南方蓄奴制、反映黑人悲惨生活为内容)中已经蕴含现实主义因素。希尔德烈斯:《白奴》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60年代西部出现的“乡土小说”(真实地描写该地区风土民情)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马克·吐温是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作家,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繁荣贡献卓著,是文学中的林肯。

19世纪后期美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有弗兰克·诺里斯《章鱼》欧·亨利、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2、代表作家

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思想主题

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表现了反对种族歧视、主张种族平等的基本主题。

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挪威

易卜生

A社会问题剧

按照题材分类的一种戏剧类别。主要指反映社会矛盾、提出社会问题的戏剧作品。有广义(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和雨果的创作)或狭义的不同解释。狭义社会问题剧专指易卜生及其继承者的某些剧作。19世纪70和80年代,易卜生创作了《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为代表的系列作品,后人称之为社会问题剧。

这些剧本涉及当时社会存在的政治、宗教、道德、家庭婚姻、妇女教育、法律各种社会问题,让剧中人物直接讨论这些问题,对于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堕落、婚姻不合理、家庭生活虚伪、思想庸俗狭隘、民主政治破产等提出尖锐批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

英国的萧伯纳、J.高尔斯华绥,美国的C.奥德兹,都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直接继承者。

B《玩偶之家》

娜拉形象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一个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其可贵的品质就是倔强,不肯向恶势力屈服。

娜拉毅然决然地同海尔茂决裂,是有她的思想基础。现实生活教育了她,她不仅认清了海尔茂的丑恶灵魂,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道德、宗教、法律等问题的看法,跟资产阶级庸人海尔茂之流是不相同的。娜拉从幼稚的和谐到复杂的矛盾、从耽于幻想到幻想破灭、从安于玩偶之家到坚决出走的过程,是妇女觉醒的苦难的历程。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 (二)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试简述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人物刻画方面,现实主义作家不但善于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而且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力求深入细致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一、法国文学 司汤达——《红与黑》(副标题:《1830年纪事》,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山之作) 梅里美——《卡门》(小说特点:简介、含蓄、浪漫激情)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中短篇)《羊脂球》(长篇)《漂亮朋友》 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于连的形象分析: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意思。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同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在贝尚松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

外国文学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九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一、历史文化背景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联的出现; ★20、3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的经济危机;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促成了20世纪文化观念的急速变化。 ★哲学流派非常活跃,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另外,文艺批评新流派如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等所尊奉的思想观念也造成了广泛影响。 二、基本特征 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 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 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 三、发展概况 1、英国: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地直面人生的特点。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高尔斯华绥:(1867—1933)代表作长河小说《福尔赛世家》(1932) 萧伯纳:(1856—1950)英国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代表作《巴巴拉少校》(1925) 戈尔丁:(1911—1993)“寓言编撰家”,代表作《蝇王》(1983) 20世纪上半叶最有创作个性也最有争议的作家:劳伦斯(1885—1930) 跨越两个世纪:康德拉(1857—1924):“航海小说” 毛姆(1878—1965):《人生的枷锁》“英国的漠泊桑” 福斯特(1879—1970):《小说面面观》 讽刺小说:乔治·奥维尔《一九八四》 赫胥黎《奇妙的新世界》 20世纪下半叶新一代作家:格林、艾米斯、戈尔丁 2、法国: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1915 法郎士:《诸神渴了》1921 马丁·杜伽尔:长河小说《蒂博一家》1937 安德烈·纪德:《伪币制造者》1947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心理现实主义大师《蝮蛇结》1952 20世纪下半叶:玛格丽特·杜拉斯:《琴声如诉》、《情人》

外国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条件:现实主义文学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社会基础:19世纪初,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新秩序下,金钱主宰一切的冷酷现实,使欧洲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现实由不安到失望,不满情绪日益加深,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2.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中后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学说都很丰富。哲学有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孔德的实证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自然科学成就则有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和进化论。这些成就从整体上启发人们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并研究世界,探求表现现实的新方法,极大的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艺术特征:1.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人道主义精神 4.现实主义以叙述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欧美各国现实主义特点: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性和揭露性。批判锋芒由强到弱,与浪漫主义共同发展。 英国:产生于30年代,到四五十年代达到繁荣,70年代后逐渐衰落。主要表现了劳资矛盾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浓厚。 俄国: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五六十年代不断发展,70到8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20世纪初逐渐衰落。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锋芒直指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封建农奴制,具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倾向。(普希金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塑造俄国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美国:真正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这和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晚有关。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往往从民主主义理想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具有较强的民主性和人民性。(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开了美国文学史上心理分析的先河) 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 叶的法国,龚古尔兄弟是其倡 导者。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 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 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和决定 论的深刻影响。它的哲学基础 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实证即“实 在、精确”。泰纳提出“种族、 环境、时代”三要素的论点。思 想特点:1它继承了巴尔扎克、 司汤达及福楼拜的现实主义观 点,将写真实和客观性视为文 学创作的首要条件。2接手了巴 X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 个社会的成功经验3机械地将 自然科学理论搬到文学创作 中,从生理角度表现人,特别 是以遗传学观点去解释人行动 的原因。艺术特点:1力图巨 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想象, 给人以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 象2忽略典型的创造,注重群 体写照3开始淡化情节,主张 按“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唯美主义:康德哲学是其理论 基础,他提出“无目的之合目 的性”繁荣美感学说。思想艺 术特点:1认为艺术与政治、道 德无关,超脱一切利害关系, 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2提出 艺术是心灵的故乡3主张艺术 超然于现实,生活应追随模仿 艺术。代表人物:王尔德影响: 在艺术上开拓了美的领域,扩 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对形式 美和美感的独特性的强调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但片面强调美 的超功利性,过分重视形式, 忽略了内容,将艺术与生活割 裂开来 “多余人”:指俄国19世纪前 半期文学中的一组贵族分子形 象。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不满 现实,却又不最初能挺身反抗 社会。想干一番事业,却又没 有实际行动,由此成了整个社 会多余、无用的人。最初见于 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中, 赫尔岑在评价奥涅金时,称他 为“多余人”,以后,这个词就 专指一种人物类型,并形成了 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模式。 俄国小人物:指活在城市底层 的劳动者、小公务员、破产贵 族,平民知识分子等,身份有 马车夫、看门人、妓女等,他 们社会地位卑微,经济状况贫 困,精神压抑,处于被侮辱与 被损害的地位。小人物是贵族 阶级没落,城市兴起和城市贫 困的产物。普希金的《别尔金 小说集》开创了俄国文学写小 人物的传统,形成小人物模式。 司汤达《红与黑》:19世纪现实 主义的奠基作。(他的作品艺术 上,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自觉运 用心理分析的小说家,他的心 理分析被称为心里独白,1以科 学的冷漠态度去分析人物心理 的活动2采取客观的叙述方法 3风格极其纯净、简洁3擅长心 理描写,他的心理描写是显意 识层次的心理思维,只涉及头 脑和感情的理性分析,因而显 得理智,冷静,充满逻辑) 巴尔扎克:人物再现手法(即 在不同的小说中人物反复出 现,以表现他们的不同生活阶 段和侧面,最后构成这个人物 的整体。能使各部作品联结起 来),影响了左拉的《卢贡·马 卡尔家族》的创造。《人间喜剧》 的编年史小说艺术:1最突出的 特点是重现时空结构。从时间 结构看,它所强调的时间是历 史时间,注重交代确认的时间 日期,故事时间与历史真貌相 合2全景描绘 巴X《人间喜剧》是“包罗万 象的社会史”原因:1反映了资 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 家史2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 衰亡史3描写了一幕幕惨剧, 均围绕着争夺金钱展开的(如: 《高布塞克》,夏倍上校等)创 作时法国的历史背景:1贵族日 益没落2资产阶级日益成为社 会的主导阶级3金钱日益成为 社会主宰性力量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农产品 展览会(法国国力的缩影):共 时叙述,效果:双向否定,情 爱对话穿插在颁奖中,是对他 们爱情的否定,也是对当时法 国经济、国力的否定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声部” 小说:作家在小说中提供了多 种声音、音调,使得小说具备 了一种新的品格。在《罪与罚》 中,拉斯科尼科夫的“哲学”, 索尼娅“东正教观念”,卢仁的 极端个人主义等。每一个人物 都成了直抒己见的主体,作品 人物的意识成了一种可称为 “他人意识”的东西。这就是 “复调小说”的内涵和表现形 态。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 尼娜》的心理描写 1.注重于人 物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体 现出“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 点,在描写安娜心理过程中, 侧重于展示其情感与心理矛盾

19世纪现实主义参考文献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参考文献 *《红与黑》:欲望主体与叙事结构张德明国外文学2002年第1期*白日梦、男权思想、女性意识——三个家庭教师形象背后的作家世界观《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 *回归母爱——精神分析《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 宋军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1期 *以系统自组织原理看于连性格的自在性与自主性蒋承勇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第2期 *于连和高加林于洪笙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3期 个人选择和历史境遇中的生存——于连、拉斯蒂涅、高加林形象比较岳斌硕士论文中国知网2007年 *(法)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法)巴尔扎克著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法)马塞尔?普鲁斯特《圣伯夫与巴尔扎克》,《驳圣伯夫》王道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5月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62-463页 *(法)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3月 *高老头和李尔王父爱比较研究易宋江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

期 *巴尔扎克全集(30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钱林森法国作家与中国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蒋芳巴尔扎克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刘白21世纪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述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童真狄更斯与中国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严幸智狄更斯与他的时代博士论文南京大学2002 *罗经国狄更斯的创作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法)莫洛亚著狄更斯评传王人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罗经国编选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任子峰俄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刘文飞阅读普希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张铁夫等普希金新论——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铃译三联书店1988 *格非《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复调》《花城》2010年第3期 *王志耕《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诺斯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实主义美术再认识

现实主义美术再认识 顾丞峰 内容提要 本文对现实主义本义做出辨析,对现实主义概念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转换进行描述,指出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在多数阶段更类似一种新古典主义思潮。今天与其重提含义并不确切的现实主义,不如提倡一种面对现实、面向当代的艺术态度。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去理想化 中国式的现实主义 新古典主义 现实主义问题在中国几乎谈了上百年。如果说它有被“边缘化”的状况,那也是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其中的原因当然有目共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现实主义又被重提,关于它的讨论很多①,给人造成一种印象:现实主义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艺术主流话题中。 这其实是一种假象,在一种希冀取得主流话语的努力中,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似曾相识的话语堆砌。 奢谈现实主义的理论定义已经没有太多意义,还是让我们把问题拉回到规定情境中去。抽象地谈论现实主义既缺乏实证,也是我们多年以来在这一问题上陷入误区的原因所在。虽然思想禁区早已打开,但实际上在人们思想中无形的禁区还是若隐若现。本文试图将现实主义放在两个规定情境中,一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发端的法国,另一个是20世纪风云际会的中国,具体考察现实主义在这些时期中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为什么在欧洲对现实主义 美术的评价不高 关于现实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过程,已经有众多文章加以考证,本文在此仅仅补充以往的叙述中相对缺少的几个方面。 一种思潮出现的合理性通常会被人们从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角度去加以阐释。学术界一般都将库尔贝在1855年的《现实主义宣言》作为现实主义产生的标志。这一点没有错。但富家出身的库尔贝为何在《画室》中热衷于将各色人等杂陈,在《奥尔南的葬礼》中将下层人作为他绘画的主要形象,他的作品又为何会在沙龙中落选并导致他另立山头,以往的论述似乎都语焉不详。 库尔贝是反潮流的,因为他在当时的主导潮流也就是古典主义的强大技巧压力下有些透不过气来。古典主义认为艺术应当体现某种普遍人性,形成人物形象的“类型”,法国的古典主义强调贵族艺术的精神气质,认为悲剧反映上层社会生活,是高级题材;而喜剧反映下层社会生活,是低级题材(布瓦洛《诗的艺术》)。古典主义往往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在宫廷贵族的生活的描画中注重典雅的气质、高贵的风格,而且所要表现的是人性的伟大。这也带来古典主义对艺术规范的讲求。当时执牛耳的安格尔就是典型代表,其画面辉煌明亮,各种质感无与伦比。以库尔贝作品所体现出的技巧能力来看,的确不 — 1 1 —  文章编号:0257-5876(2007)06-0101-08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 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文学的在各国的发展 一、背景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工业化的影响) 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是促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中介环节之一。 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同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哲学和科学有密切的关系。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除了外部因素外,还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内部原因,有其历史承传。 二、思想特征 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三、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四、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一)法国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司汤达(1783-1842) 2、巴尔扎克(1799-1850)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3、梅里美(1807-1870) 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以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作:《高龙巴》、《嘉尔曼》(《卡门》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文学人物画廊中极为鲜明突出的叛逆者形象)。 《嘉尔曼》 唐·何塞:骑兵—下士—中士—盗匪 嘉尔曼:波希米亚姑娘、走私犯、丈夫独眼龙迦奇亚 嘉尔曼的外貌描写:

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油画是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1.现实主义是19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也称写实主义.从技巧、技法上讲是写实主义,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应该是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具体技法上讲是要求写实的,是写实主义而不是抽象主义。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家、艺术家就提出过无边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上、从表意形态上讲可以是无边的,这一提法扩充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 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2.列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达·芬奇发扬了古希腊艺术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提高和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和发展了绘画技法。这一位以发明家自居的天才,十分尊重客观实际,认为"自然是一切大师的最高的指导者";他无视一切恶意的诽谤,反对依赖前人和模仿前人,认为因袭成规是使艺术衰颓的重要原因。即使是对待宗教的题材,他也不被中世纪以来的成规所束缚,不把神当作没有人性的怪物,不把艺术的造形当成某种教义的符号。他反复地观察、研究了现实的人,并辛勤地探求着与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因而创造了真实的艺术的形象,改变了中世纪以来那种垂死的公式主义的创作作风。他的著名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就是使惯用的宗教题材获得了崭新面貌的典型例子,同时也就是使思想、感情与形象取得无间的统一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典范。 3. 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他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其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画家的成名之作。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列宾在油画中塑造了11个纤夫,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表情各不相同,我们从他们身

十九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 第一节现实主义概述 “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初是个哲学概念,和我们后来所说的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可说是毫无关系。照韦勒克的说法,“席勒和弗·施莱格尔大约是第一次把这个术语应用到文学上来”,以后,“这个术语在德国浪漫主义者中间被相当频繁地使用着”,但当时它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既未被用来指称某些作家,更未被用来指称某种文学流派。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现实主义一词被用来指称一个特定的文学艺术运动,成为一个与特定思潮相联系的概念;但是,“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后来在四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著作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当一个术语的意义已经被大大地延伸,在某种意义上已被普遍化的时候,要固守它原来的意义就极为困难,“现实主义”一词的命运就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不得不承认有广义的现实主义和狭义的、即原来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想、态度的现实主义和作为一种文学运动的现实主义之分。我们这里讨论的现实主义是指严主干19世纪30、40年代的,一个声势洁大、影响深远的文学运动。 现实主义一词被用来指称一个文学运动有一个过程。 最初,“现实主义”所指的是法国19世纪中叶以库尔贝为代表的一个艺术运动。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和一些与他待有同样观点的画家、诗人、小说家、批评家经常聚集在一个叫昂德莱的啤洒店里,他们中有尚佛勒里、波特莱尔、杜朗蒂、蒲鲁东等,他们的集会起初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出于志同道合,一起发泄对社会现状和官方学院艺术的不满。库尔贝的画大多是他故乡奥尔南地方的人物与风景,他在画上的签名总是“无理想无宗教的库尔贝”。他的作品一再受到学院派的攻击,被视为“粗俗”、“下流”,特别是1853年展出的(浴女)更招来一片责骂之声,因为他所画的不是在规范化的背景中的体态优美的模特儿,而是现场的普普通通的浴女。 人们攻击它是“现实主义”,在当时,“现实主义”显然被当成是“粗鄙”、“不成体统”的同义词。1855年巴黎开了个规模宏大的体现官方美学趣味的画展,画展的举办者拒绝展出库尔贝最优秀的作品,于是,他在展览馆的旁边办了自己的画展以示对抗,并毫不示弱地在目录上特别加上一篇由尚佛勒里代笔的序言,题目就叫“现实主义”。他说:“我不想摹仿或抄袭这个或那个大师的艺术;摹仿一种东西并且使它尽量达到似真,这不是我的愿望。我也不想追求那种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目的。”“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这篇序言很快被人们看成是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宣言。“现实主义”被用来指称一种艺术运动,这是第一次。意大利著名美术史家利奥奈姆·文杜里说:“事实上,显然再没有—位画家能够像库尔贝那样,不仅在绘画观点方面,而且在文?学观点方面发生过这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远及于法兰西国境以外。库尔贝对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的影响是巨大的”。 结合库尔贝在别的地方的阐述来看,他心目中的现实主义运动应当体现这样一些基本原则: 当代性。“一个时代只能够由它自己的艺术家来再现,我的意思是说只能由活在这个时代里的艺术家来再现。“在这个意义上,我否认描绘过去的历史艺术的存在。历史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当代的。”艺术家应“把个人的能力用来表现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和事物。” 艺术具有社会目的。“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艺术或才能只是一个手段,使他能把个人的能力用来表现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和事物。”“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例的。”库尔贝本人的作品就具有丰富的社会和道德的内容。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说课稿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课着重欣赏对我国美术曾经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以罗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三部分,另有“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重要的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和代表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初步掌握欣赏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按照时间顺序,学生已经对古希腊古罗马美术、中世纪的宗教建筑、文艺复兴美术、巴洛克到浪漫主义美术有了大概的了解,能够记住一些代表作品,了解欧洲美术发展与时代的联系。学生对劳动的艰辛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这对正确认识现实主义绘画很有帮助,在欣赏时,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现实主义画家赞美自然、讴歌劳动的思想情感和现实主义绘画的审美观念。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教学难点: 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法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之后,严酷的社会现实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现实,促使艺术家对社会现实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深刻的认识,对浪漫主义的空幻理想也进行深刻的反思。他们抛弃官方学院派绘画的僵化形式和宫廷绘画的艳俗内容,把赞美自然、讴歌劳动,作为艺术表现的主题,形成了强大的现实主义艺术潮流。(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 1、现实主义 原是指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课文里是指19世纪中期前后欧洲流行的文学艺术思潮。美术中的现实主义(或称“写实主义”),是以法国为中心,影响遍及全欧洲。1850年左右,法国画家库尔贝等人首先使用“现实主义”(也有译成“写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并于1856年创办了一种名为《现实主义》的刊物。刊物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宣言,主张艺术家要“研究现实”,如实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现实”。这种以如实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创作思想,便是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的重要特征。这一艺术思潮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这是因为,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等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得到了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也随之日益显露和激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积极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并未得到实现。这就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用冷静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现实。与此同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开始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浪漫主义一味强调主观情感和主观理想的抒发,忽视以致脱离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表示不满,从而逐渐转向现

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油画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现实主义油画 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目录 基本简介 1代表画家柯罗(1796~1875) 1米勒(1814~1875) 1库尔贝(1819~1877) 1杜米埃(1808~1879) 流派介绍 1代表作品《画室》 1《奥尔南的葬礼》 意义影响 在中国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这个画派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在距法国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

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其中柯罗是今天最有名的一位。 编辑本段代表画家 柯罗(1796~1875)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风景画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成为19世纪风景画创作所遵循的方向。在他的风景画中追求的是真挚、纯洁的情趣。柯罗的风景画结构严谨,调子轻松,用色巧妙,光与空气表达得充分。他的艺术总是给人一种柔和、高雅的感觉。他能够忠实地描绘大自然,同时又加入柔和的感情,产生出诗一样的韵味。柯罗的风景画极少表现被强烈的光照射下的风景,而大多表现傍晚、早晨、大自然物体带有温和情趣的风景。看他的作品,树木好像在烟雾迷离之中,仿佛在半梦幻般的世界里。画面上流露出一种诗意,使观赏者产生对田园美景的爱。 米勒(1814~1875) 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米勒的画风质朴、凝重,所创造的形象严整、崇高,富有纪念性,有一种雕塑的感觉。为了寻求画面的整体和谐统一,他极力追求浑然一体的效果。他的艺术语言十分平静,造型单纯、情调含蓄、旋律稳健。在油画笔法上朴实沉着,色调处理上浑厚调和,充满真挚的感人力量。欣赏他的作品常常能使人陶醉于一种苍茫沉寂的意境之中。米勒的代表作品是《拾穗者》《晚钟》《牧羊女》等。 库尔贝(1819~1877)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中的重要画家,曾担任巴黎公社革命政府美术委员会主席。库尔贝1819年生在法国东部奥尔良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早年学习过法律,后又进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一直都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艺术家。在艺术上,他反对当时那种脱离社会生活的学院派风气,而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并力图在自己作品中加以实现。库尔贝在他的作品和宣言中确立了以生活真实为创作依据的原则。他曾宣布:“我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在艺术上他倡导反映现实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艺术。《打石工》《筛麦的农妇》是体现他艺术主张的代表作品。库尔贝的画风力求写实,造型明确,色彩沉着,用笔宽畅,不拘细节,画面有庄重厚实感。另外,在油画技法上,库尔贝经常不用画笔,而用调色刀,画出带有彩色大理石般肌理效果的表面。 杜米埃(1808~1879) 19世纪法国具有战斗精神的讽刺艺术的画家,也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像米勒那样避开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是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之中,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讽刺画,嘲讽丑恶,揭露时弊。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第十六讲 一、概述:现实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Realism)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是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是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通常现实主义也称为批判现实主义。西方语汇中并没有“批判现实主义”一词,这个词由高尔基提出。主要是因为现实主义文学对现存秩序具有强烈的揭露性和批判性,所以又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关于批判现实主义的论述 ?1934年,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和青年作家谈话》两篇文章中谈到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论述批判现实主义的错误 第一、抹煞了文学艺术的独立性,使文学依附于政治。 第二、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彻底批判的程度:批判的现实主义是“说明资产阶级的发展和瓦解过程的文献。”这种提法提前了资产阶级的发展阶段,拔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第三、混淆了阶级成份,认为现实主义作家是“资产阶级叛逆者”、“浪子”、“多余的人”、“毁灭了的贵族”等,由此引出批判现实主义是“浪子文学”,“多余人的个人创作”。 ?“批判性”并非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唯一特性,也并非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最根本特性。?用“批判现实主义”概念称呼以司汤达、巴尔扎克为代表的早期现实主义较为科学。 ?以勃朗特、狄更斯为代表的是“理想现实主义”以列夫·托尔斯泰为代表的是“探索的现实主义”。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1、价值观的转变以及务实的社会风气 ?2、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3、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思想特征 ?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 ?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表现上的客观性,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二、题材的现实性。 ?三、细节描写的精确性 ?四、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五、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四、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1、法国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司汤达的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

19世纪欧洲美术

19世纪的时候,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等等各种派别出现,好多是以宗教为题材,后慢慢出现了反应社会生活和纯粹研究艺术语言等的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无论从技术还是思想观念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与创新。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一度盛行于宫廷的洛可可风格随着封建王朝的动摇而越来越日薄西山,艺术家们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中开始寻求一种复兴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理想(如秩序、明晰和理性等)。他们热衷于用古典的形式来表达自身对勇气、牺牲和爱国等的理悟,往往带有强烈的伦理含义,与社会的观念变化联系在一起。 18世纪后期发展出浪漫主义(到19世纪中叶),特点是强调个性、自发性、主观性、激情、想象、超越性、心灵的真实和自由等等,不屑于古典主义的形式经营(诸如秩序、平静、和谐、理想化以及理性的法则)的束缚,自信于自我,普遍赞美高于理性的情感,高于智性的感受性,重视内心的冲突,崇尚天才、英雄和超人,尽情地挥洒这种自由的精神。 19世纪中期,由库尔贝的一次由于画作落选而作的一次不成功的画展,而引发的写实主义。,画家们描绘和推崇自然,直接关注和评判社会现实本身,体现出特别的执着和勤奋。因为他们,绘画不再局限在学院派的“历史性画面”或浪漫派的“理想”之中,艺术敞开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楼上的巡回展览画派就是属于写实主义) 20世纪60年代,诞生了印象主义(一直延续到20世纪早期),他们强调光线和色彩所形成的视觉的效果,夺人眼目的是绚丽缤纷的色彩,透明的或颤动的空气感,那些变得稀疏、朦胧的事物和人物显现出更加鲜活的气息,将绘画的调子看得高于一切。后印象主义(1880-1905)则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反动,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更加强调心灵世界的表现。而新印象主义(修拉、西涅克)则是把印象主义画家的经验和直觉的再现方式用科学和分析的基础上表现出来。 从艺术本身的发展看, 欧洲上承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下启现代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处于一个过渡性的新旧交替期,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欧洲18 世纪末到19 世纪70 年代,艺术领域里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 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三个主要流派相互斗争、递衍嬗变的过程。 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前半期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崇尚古希腊罗马的美学 传统,讲究主题严峻,形式规范,轻视个性特征和感情,大多选用古代题材。 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领域,新古典主义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首先开创 了艺术的新时代——大众艺术的时代。到了19 世纪中叶,由于新古典主义艺 术过份追求形式上的虚饰和规范,失去了艺术表现自然生命的力量,因而必 然会成为一种僵死的学院式的教条,不得不受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浪潮的 冲击,陷入孤立和衰退的境地。 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中,19 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成为风靡全欧而占据 主导地位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它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 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19 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登上了欧洲艺坛,并且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主导的 艺术思潮和流派。这股潮流因它对现实秩序的强烈批判而被后人称为批判现 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深刻化和明朗化在艺术上的反 映,是社会主义诞生前现实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其作品勇于触及敏感的社 会问题,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扩大了真实反映现实的生活面,揭露和批判了封 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塑造了形形色色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 象,从而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先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兴起,继之以浪漫主义绘画,再继之

36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解析版)

易混易错点34、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 错因归纳:对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产生背景、风格特征、表现手法等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但是从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现实主义美术是 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危机的结果。从表现内容来 看,现实主义美术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现代主义美术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从表现手 法来看,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 真题突破 1. (2017江苏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拾穗者》 B .《格尔尼卡》 【答案】B 【解析】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 《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故 出?印象》是印象派,故 C 项错误 ; C .《日出?印象》D .《自由引导人民》 被称为“跳舞的房子”,脱离常规建筑风格,属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 A 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故 B 项正确;《日 《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故 D 项错误。 2. (2016 ?新课标全国川卷文综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 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 .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解析】图5这四幅图分别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的作品。新古典主义之后是浪 漫主义,然后是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新的美术流派出现,并不是代表传统的美术流派被淘汰, 因而不能说相继被淘汰,故 A 项错误;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而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大都未强 调理性,故B 项错误;现实主义具有批判精神,而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并不具有批判精神,故 C 项错误; 从新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美术的发展演变,故 D 项正确。 3. ( 2015 ?山东文综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一一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一一印象派绘画产生 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 ——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 一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 A 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 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 B 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文学 领域出现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故 C 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繁荣, 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故 D 项错误。 4. ( 2013 ?安徽文综22) “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 一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 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 ) 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现代主义

谈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7045831.html, 谈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特征 作者:曲喻鹏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10期 摘要:现实主义在文学领域指的是一种试图真实反映生活的趋势,不带一点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的主观性,现实主义文学于19世纪在美国掀起了第一次浪潮,并一度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潮。可以说,真正的美国文学是从美国现实主义开始的。自此,美国文学开始自成一体,表达方式和文学特征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韵。 关键词:现实主义主潮特征 19世纪后半期美国文坛出现的现实主义之风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极端浪漫主义的一种反 对,它加速了美国文学民族性的文明进程。美国现实主义反映了1860年以后爱国精神与科学思考的胜利。“作为社会和时代镜子的文学,它的表现形式势必随着社会的重大变迁而变迁,战前那种缅怀过去,耽于理想的浪漫主义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作家们应该正视的是社会、人类和生活,于是现实主义就从这里开始逐步取代了浪漫主义。”此时美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以理智的态度批判地看待美国社会,真实地反映社会状况,严厉地揭露社会现实,掀起了一股现实主义的文学潮流。其中最著名代表作家有布莱特·哈特、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等。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尽管流派繁多,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现实主义作家都主张文学作品要‘写真实’,他们一反过去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力求只反映‘真人真景真事’,并描述‘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他们主张既不夸张、也不隐讳地描写生活,毫不留情地揭去蒙在生活中的面纱,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祸患。”他们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并注重对历史文本的研究。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挑战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抵制浪漫主义的思想,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因此当现实主义成为欧洲、美洲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时,它也加速了美国文学民族性的文明进程,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潮。 “乡土文学”的盛行成为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为独特的一面。各地区风格独特的乡土文学成为美国现实主义的先声,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繁荣。“乡土文学”的作家着重描写本地区人民的生活与劳动,往往带有地方色彩及方言,有时带有幽默笔调。这种文学描绘本乡本土的传说与现实生活,地方色彩浓厚,基调是乐观的、抒情的。布莱特·哈特是美国早期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扑克摊的流浪汉》被誉为乡土小说的主要代表作,莎拉·奥尼·裘维特是与哈特同时代的另一位具有鲜明乡土色彩的小说家,她被称为“当时令人赞美和大众化的小说家”。 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广阔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从而构成一幅丰富深刻的社会史画卷。文学应当服务于现实生活,而现实主义文学恰恰是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文学。现实主义作家努力真实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