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应力测试方法

地应力测试方法
地应力测试方法

地应力主要测试方法总结

摘要:本文总结了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26种地应力测试,并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做了简要介绍。这26种方法按照数据源途径可以分为5大类,分别为基于岩芯的方法、基于钻孔的方法、地质学方法、地球物理学方法以及基于地下空间的方法。最后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对比。

蓄存在岩体内部未受到扰动的应力称之为地应力,地应力可以分为两类,原地应力和诱发应力,而原地应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岩体自重、地质构造活动、万有引力、封闭应力和外部荷载。地应力具有多来源性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壳岩体地应力分布复杂多变。从海姆假说认为“岩体中赋存的应力近似为静水压力状态,且等于上覆岩体自重”到金尼克假说认为“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体自重,水平应力等于岩体泊松效应产生的应力”,人们对岩体应力的认识逐步提高,并利用实测数据否定了以上两种假说。社会发展的需求直接催生了大量地应力测试和估算方法,而这些方法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和能源开发。随着人类对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浅部矿产资源日益减少,国内外矿山都相继进入深部资源开发状态,而深部开采中遇到的“三高”问题(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水压) 将成为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准确确定深部开发空间区域的原地应力状态是解决以上难题的必要途径之一,这就需要进行地应力测试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从地应力概念提出至今,各国科学家提出了数十种地应力测试方法,将其按照数据来源进行归类,大概可以分为五大类:基于岩芯的方法、基于钻孔的方法、地质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 或地震学方法)、基于地下空间的方法。下面将对各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发展的脉络作一些简要介绍,表1包括了目前认可程度和使用范围较广的各种方法.

表1 原地应力测试和估算方法汇总

1 基于岩心的方法

1.1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是通过测量现场从井孔取得的定向岩芯与时间相关的应变松弛变形来反演原地应力场方向和量值的一种方法。岩芯从井孔取出后,由于作用在岩芯上的原地应力场突然消失,岩芯会沿周向产生差别松弛变形,变形包括岩芯从母岩解除下来后立即产生的弹性变形和随岩芯放置时间延长逐步产生的非弹性变形。非弹性应变恢复过程原理如图1-1 所示。这些变形都与原来加载在岩芯上的原地应力场密切相关,因而可以通过测量这些变形量来分析原地应力场。

目前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测试岩芯的非弹性应变量,一种是高精度卡夹,一种是应变片。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深孔和软岩的岩芯应力测量,当岩芯从深孔中取出后,由于原来经受的应力很高,非弹性应变恢复现象会非常明显,对于浅孔和硬岩,由于非弹性应变量较小,使得测试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图1-1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原理示意图

1.2 差应变曲线分析法

差应变曲线分析法(DSCA) 是在实验室内对定向岩样施加围压,观测比较岩样不同方向上的相对应变,进而估算原地应力方向和量值。DSCA 法基于四个重要假设:①岩样内部的微

裂隙是由于岩芯围压消失而产生松弛变形所导致的;②微裂隙基本按照原始应力场的方向排列;③任何方向上微裂隙所产生的体积变化与原地应力场量值成正比;④在静水围压作用下,任一特定方向上的岩样体积收缩与该方向上的岩芯从母岩上解除下来的应力松弛变形过程

是可类比的。在均匀的围压作用下,岩芯不同方向产生的应变是完全不同的,如微裂隙闭合,而这种应变信息可以用来分析原地应力场,测试原理如图1-2(a)所示。

图1-2 DSCA法测试原理及岩样差应变曲线示意图

(a) DSCA 法测试原理;(b)岩样差应变曲线示意

图1-2(b)是岩样在均匀静水围压作用下的应变响应曲线。当施加的围压应力较低时,由于岩样内部存在的张开微裂隙或者半张开微裂隙,岩样表现出高度柔性。随着围压逐步增加,微裂隙开始全部闭合(转换区),过了转换区后,仅有岩样本体的弹性变形。实际上,实验应力-应变曲线的起始段范围内,包括两部分应变量,微裂隙闭合的应变表现和岩样本体的应变,岩样本体的应变可以通过高压段的应变曲线观测获得,在起始段范围内将岩样本体应变剔除,就可以计算出微裂隙闭合所反映的应变量。当然,如果岩样均匀且各向异性,那么可以不必考虑岩样本体的应变。利用DSCA的应变记录曲线可以直接得到原地应力场的方向和三个主应力之比,应力量值还需要通过其它一些假设或者测试数据再结合主应力之比来确定。DSCA 法测试的立方体样品准备及测试设备组成参见图1-3 所示。

图1-3 DSCA 法测试样品准备及测试设备示意图

(a)试样立方块应变计布设方式;(b)测试设备组成示意

但是实际上应力松弛变形过程是不可逆的,已有很多实验证明了这点。但是该方法在很多应用条件下仍然能提供很好的测量结果。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不考虑岩芯放置时间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这一点可以大大弥补ASR法的不足,并可以与非弹性应变恢复法配对使用。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与ASR法类似。

1.3 差波速分析法

差波速分析法(DWVA)与差应变曲线分析法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一致,但是差波速分析法是沿岩样周边测量声波速度。对不同测点( 不同方位) 上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声波速度进行测试比较分析,就可以对原地应力状态进行估算。该方法只能给出地应力方向,不能给出应力量值。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与DSCA 法类似。

1.4 圆周波速各向异性分析法

圆周波速各向异性分析法(CVA) 可以用来确定应力方位并分析岩芯内部结构。由于岩芯内部的微裂隙一般会成组定向分布,如图1-4所示,因此沿岩芯圆周的波速分布呈现出各向异性特征如图1-5所示,岩芯圆周波速会随测试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为每个测试方向所穿过微裂隙数目会不完全相同。在测试过程中,一般会沿着岩芯圆周按照固定角度间隔测试多个点的声波速度,通常最大主应力方向上所产生的张开微裂隙最多,故岩芯波速最低的方位即为最大主应力方向。如果能进一步比较分析岩芯声波速度分布的理论曲线和实测曲线之间的差异,将能揭示更多关于测试岩芯的信息.

图1-4 岩芯微裂隙效应的示意图

(a) 好的CVA 法测试结果 (b) 差的CVA 法测试结果

图1-5 CVA 法测试结果示意图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给CVA测试带来困难。例如有些岩石内部很难发育微裂隙,有时微裂隙或许被其它因素所掩盖或者微裂隙对声波速度影响很小,那么波速各向异性就很小了。最好的例子就是高孔隙率岩石,微裂隙对声波速度各向异性影响很小。当测点声波速度差异小于2% ~3%时,推算的应力方向认为是不可靠的。第二个比较大的因素是岩石结构对速度各向异性的影响,然而岩石结构的波速特征与微裂隙完全不同,特别是利用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对比分析时,这种差异更为明显,而且这种差异也能为岩石结构研究提供定量分析数据。图1-5就展示了一个良好的CVA 测试结果和一个不好的CVA 测试结果,同时也给出了测试时所需要依据的测点布设原则。CVA 方法的好处是如果能拿到定向岩芯,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展,即使是存放时间很久的岩芯,有时也能得到很好的测试结果。与此同时,CVA是一种无损测试方法,因此可以在各种岩样上开展实验而取得丰富的数据。故CVA方法也能作为ASR或者DSCA/DWVA方法一种补充或者验证方法。

1.5 饼状岩芯/岩芯诱发裂纹法

在高应力区开展钻孔施工时,岩芯经常呈现为薄饼状或者片状,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岩芯呈马鞍状,有时岩芯顶面和底面也相互平行,人们一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饼状岩芯。众多研究成果显示,这种饼状岩芯主要是由于当最小主应力方向和岩芯轴线方向平行时钻孔取芯过程中产生的张应力造成的。一般饼状岩芯均出现在深孔钻探过程中,因此可以利用该现象提取应力信息。饼状岩芯的形态可以给出最大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方向,如图1-6 所示,饼状岩芯的鞍状凹面轴线方向即为最大主应力方向,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为中间主应力方向。

图1-6 饼状岩芯鞍状断面以及最大和中间主应力方向示意

在实践中,饼状岩芯现象只能被用作估算岩芯应力状态的一个指标。当出现该种现象时,我们当然可以认为岩石应力集中超过了岩石强度。这样的类似信息在钻探阶段取得,当然对后续的应力确定非常宝贵,也可指导后续应力确定和估算策略的选取。但是由于饼状岩芯出现的几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其使用机会非常少。另外,饼状岩芯的定向和岩石力学参数取得非常困难,这就制约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鉴于以上原因,饼状岩芯所产出的应力信息可靠性相对较低。

不同的应力条件下开展钻探取芯,钻探过程会对岩芯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上面提到的饼状岩芯只是其中的一种现象。在有些情况下,会在岩芯上产生花瓣状裂纹或者中心线花瓣裂纹。通常花瓣状裂纹均匀分布,从岩芯外沿向岩芯中心延伸,花瓣状裂纹弯曲方向与岩芯轴线平行。中心线花瓣裂纹一般会延伸至岩芯的中心部位或者接近岩芯中心的部位,并沿与

钻孔轴线或者平行于钻孔轴线延伸传播一段距离。花瓣状裂纹的几何形状平行于钻头下部的主应力迹线,如图1-7(a)所示。花瓣状裂纹沿σ1和σ2所定义的平面(与σ3垂直)发展,其中σ1是垂直应力、钻头自重和液压加载应力之和σ2是原位最大水平应力σ3为原位最小水平应力,花瓣状裂纹形成的力学示意图如图1-7(a)所示。因此花瓣状裂纹走向与原地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花瓣状裂纹间距通常大于饼状岩芯的厚度,裂纹间距有时呈现出均图1-7(b)岩芯花瓣状裂纹形成的力学示意图。

(a) 岩芯钻头前部的主应力迹线分布示意图 (b)花瓣状裂纹的形成与三向主应力关系示意图

图1-7 岩芯花瓣状裂纹形成的力学示意图

应力状态下,容易出现饼状岩芯现象。岩芯的诱发裂纹检测要求使用定向岩芯,获取花瓣状裂纹和中心线花瓣状裂纹的数据过程中需要认真仔细检查岩芯,并且认真记录花瓣状裂纹的规则间距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例如前面所说的倾向、倾角以及倾角变化等)。记录数据的异常值需与钻探地质志相对照,例如扭矩、贯入度等其它可能影响花瓣状裂纹的因素相对比。花瓣状裂纹的测量主要是测量岩芯上所形成的裂纹数据,并不需要特别专用的设备。饼状岩芯或者岩芯诱发裂纹法主要取决于这两种现象是否会出现,利用两种现象得到的应力方向相对较为准确,应力量值一般误差较大。

1.6 声发射法

凯瑟效应指有应力状态下的材料发射声波的现象,故也称之为声发射(AE),这种现象仅在所受应力超过样品所经受的最大应力时激发。在材料科学领域,约瑟夫·凯瑟是第一位描述受拉金属、岩石和木材材料的这种记忆效应的科学家。图9中展示了理想的实验室凯瑟效应测试图。如果声发射(AE)现象明显发生时的压力(所谓的回放最大应力(RMS),等于PMS(先前经受最大应力)(如图1-8 中所示,RMS=PMS),那么记忆实验室封存应力的凯瑟效应(KE)现象就被完美地证实了。然而如果施加应力越来越接近岩石的破裂强度时(如图1-8(a),第三循环),声发射(AE)现象明显发生时的压力水平会低于先前所施加的最大应力(如图1-8(b)所示,RMS<PMS)。这种现象称之为费利西蒂(Felicity)效应。

图1-8 原始岩芯在实验室内循环加载时的应力—时间曲线(a)

第二和第三个加载循环过程中测量得到的声发射事件和时间或者加载应力关系曲线( b) 概括来讲,单轴凯瑟效应应力测试法是利用从深部取得的主岩芯六个不同方向上钻取得到的小岩芯开展试验室单轴压缩测试确定原地应力张量的方法。单轴凯瑟应力的声发射触发点测试能够给出可信的结果。然而这种方法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不能提供完全可靠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凯瑟效应应力测试与其它基于岩芯的应力测试方法(SAR、DSA、WVA)联合使用

1.7 岩芯二次应力解除法

岩芯的二次应力解除法可以用于确定应力方向,也有可能用于确定应力量值。岩芯二次应力解除法的概念起始于测量岩石的残余应力(或者应变)。在取芯过程中,岩芯通过内部产生微裂隙以及形变释放掉了岩芯所存储的主要能量,但是岩芯内仍存在部分残余应力。成功地利用更小尺寸的应力解除过程也可以释放部分残余能量,这种能量变化可以通过残余应变的测量来获取。测试过程非常简单,在岩芯上粘贴应变花,然后进行二次取芯。在每个方向上在取芯前和取芯后的应变变化即反应了岩芯所存储的残余应变或应力。这种应变一般是与原地应力密切相关的。

存放岩芯的二次应力解除简便易行,并且非常方便用于各种存放岩芯上,因此其潜在的使用价值就十分明显。该方法有两个主要缺陷,第一是并不是所有的岩石都对二次解除呈现出明显的应力解除特性,第二是岩石结构在测量中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1.8 微裂隙岩相分析法

对岩芯开展切片分析或者CT 扫描分析非常有价值,这种分析不仅可以提供应力信息,也可以提供丰富的岩芯结构信息。岩相检测分析通常可以区别应力松弛微裂隙和构造微裂隙。应力松弛微裂隙一般存在于晶粒间,宽度均一或者宽度沿某一方向单调变化。构造微裂隙有可能存在晶粒间也有可能切穿晶粒,宽度变化不稳定,特别是有些构造裂隙经历过溶蚀作用,更容易辨别。当然,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完全可以区分各种微裂隙,因而岩芯的微裂隙岩相分析法完全可以用来确定应力方向和岩芯内部结构。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其它基于岩芯的应力测试方法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在其它因素对测试数据影响较为明显时,用这种方法可以立即判定误差来源。

1.9 轴向点荷载分析法

定向岩芯的强度各向异性也可以用于确定地应力方向。点荷载测试是岩样强度各向异性中较为简单的测试方法。测试过程中,利用半球状压头对饼状岩样顶面和底面进行施压,直至岩样破坏。对岩样的破坏模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岩石的微结构特征。如果微结构主要与松弛微裂隙有关,那么诱发破坏裂缝方位会与实验前的微裂隙分布方位一致,而这一方位与最大主应力垂直。如果微裂隙与构造微裂纹相关,那么诱发破坏裂缝方位与实验前的微裂隙分布方位一致,而这一方位不会与最大主应力方位是垂直相交。

在点荷载测试中,要求准备的岩饼应该有相互平行的端面;如果为了得到最大水平应力,那么在岩饼的端面必须水平面内相互平行。在实验阶段,特别注意的是应该使用中等的加载速率以将动载效应降到最低。因此一般情况下,建议该方法和CVA 法或者微裂隙岩相分析法联合使用。该方法非常大的困难是很难判断点荷载测试所产生的强度各向异性到底是由于应力松弛裂隙造成的,还是由于岩样本身的内部结构特征造成的;因此不建议单独依靠该方法对应力方向进行估算。该方法的优点是测试设备和技术简单便宜,开展大量测试方便快捷,因此在样品数量较大的情况下非常适合进行统计研究。

2 基于钻孔的方法

2.1 水压致裂法

应力测量中的水压致裂法又称微型水压致裂法,微型是相对于油田压裂而言。水压致裂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对封隔器在钻孔中隔离出一段试验段,然后用高压流体将试验段岩体压裂,产生竖直缝,同时记录压力-时间曲线,通过曲线来判断液体压力和原地应力的平衡点,进而得到原地应力状态。

水压致裂法测地应力的优点非常明显,对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测试过程简便迅速,数据处理分析也简便易行。但是水压致裂法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最大水平主应力SH的计算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其次是在深孔测量时,一般系统柔性较大,而且岩体的渗透性也会对测试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深孔测量对水压致裂测试的井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套筒压裂法

如前面所述,传统水压致裂测试中由于压裂液渗透的问题会对原地应力测量中的破裂压力发生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Stephasson提出了套筒压裂法,套筒压裂使用旁压仪的高容量薄膜对围压施加压力,当施加的压力超过岩石的抗拉强度,孔壁围岩上就会产生竖直裂缝,并且沿着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方向传播。由于没有液体渗透进入孔壁围岩岩体,故可以直接通过破裂压力和重张压力获得原地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

套筒压裂法的缺点也较为明显,非常难确定加压过程中的破裂压力和重张压力,而一些能准确确定破裂压力和重张压力的设备又非常复杂,在井下应用困难,这些缺点大大制约了

套筒压裂技术的推广使用。

2.3 原生裂隙水压致裂法

原生裂隙水压致裂法是利用一对封隔器在钻孔中隔离出一条闭合原生裂隙,利用高压流体将闭合原生裂隙张开,通过压力-时间曲线可以得到作用在裂隙面上的法向应力,完成在至少6 个走向和倾角完全不同的闭合原生裂隙上的测试,就可以求解测试点的全应力张量值。

原生裂隙水压致裂法(HTPF)优点很明显,测试过程只需要测试作用在闭合裂隙面上的法向应力和裂隙面方位角,不需要测试其它岩石力学参数,方法原理假设很少,测试过程和测试参数可靠。同时HTPF法中,仅有精度较高的关闭压力Ps参与计算,测量精度提高。HTP法在实际计算中,由于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仅以6 段原生裂隙进行计算,有可能造成计算机计算无法收敛,所得到的各应力量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很大差距。HTPF 法测量过程较经典水压致裂法复杂许多,测量过程中需要对每条裂隙进行精确定位,且对原生裂隙的赋存状态要求很高。在同一个钻孔内寻找不同产状的原生裂隙难度非常高,原生裂隙附近可能存在其他裂隙,对原生裂隙的封隔加压很难保证将该裂隙独立分隔开来;同时保证测量过程中没有液体渗入裂隙内亦很困难。

2.4 套芯解除法

套芯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和第一节提到的基于岩芯的方法有些类似,通过监测岩芯从母岩解除下来过程中的应变和变形,进而反演原地应力场。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是基于平面应变解除法发展起来的。

根据测量元件安装和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套芯应力解除测量法又可分为钻孔孔壁应变测量法、钻孔孔底应变测量法和钻孔孔径变形测量法三种分别通过监测解除过程中孔壁应变、孔底应变和孔径变形来计算原地应力场。一般来说,孔径变形仪只能测量平面应力状态;而孔底应变仪和孔壁应变仪则能单孔测试全应力张量,使用相对较为方便;孔底应变仪测量操作相对孔壁应变仪困难些,因此到目前为止,空心包体式孔壁应变仪使用相对更为广泛。

套芯解除法最大的缺陷是测试过程相对其它方法较为复杂,测试成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故对现场测试的要求较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套芯应力解除所反应的是应变计周边的岩石应力状态,故其测试数据所代表的岩石体量较小。

2.5 钻孔崩落

每个钻孔都相当于在地壳岩体上开展的一次岩石力学实验,因此钻孔孔壁对造孔取芯的响应深刻反映了原位的应力状态和岩体属性特征。由于地壳岩体中的应力状态不是均一的,当钻孔成形后,在钻孔孔壁形成应力集中,在最小主应力方向上为压应力集中最强的点,而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上易形成张应力集中点。当压应力集中强度超过孔壁岩石强度,孔壁开始发生破坏,当孔壁周边的二次应力状态再次达到平衡后,钻孔孔壁的破坏停止,这就形成了新的钻孔形态,这种现象称之为钻孔崩落。一般钻孔崩落的长轴方向为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地应力量值可以通过钻孔崩落破坏区角度范围结合孔壁围岩强度属性的研究参数进行估算。

井孔内的钻孔崩落现象可以通过光学(照相机),机械式测井仪(井径仪),超声波测井仪(钻孔电视)或者电阻测井仪(地层微扫描器,简称FMS)观测。超声波钻孔电视(BHTV)能够提供井孔壁连续且定向的超声波图像。当测井工具沿钻孔逐步上移时,BHTV 能按照螺旋线的方式以细窄的脉冲式超声波射束扫描钻孔壁。高级设备如FMS(斯伦贝谢)能够产出高精度的钻孔壁电阻率图像,这种测井图像可以用于确定水压致裂裂缝、钻井诱发张裂缝和钻孔崩落方位。钻孔崩落可以帮助准确确定区域应力场方向,但是对于应力量值,需要针对钻孔围岩的强度、围岩的破裂条件进行相关测定和假设,进而限定应力量值的范围。钻孔崩落的应用

依赖于该现象是否出现,一般在深度超过1000m的钻孔中,可以考虑采用该种方法,浅孔(<1000m)中该现象一般不会出现。

2.6 孔壁诱发张裂缝

如前面所述,如果钻孔孔壁形成张应力集中或者钻井液压力过大,就会在钻孔孔壁上产生张裂缝。孔壁诱发裂缝走向一般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孔壁诱发张裂缝的基本原理与前面提到的水压致裂法类似。一般情况下,钻孔孔壁出现诱发张裂缝意味着① Sh是最小主应力;②水平主应力SHmax与Shmin之间的差值很大)。有时候钻孔孔壁张裂缝也与高泥浆密度和钻孔孔壁冷却有关。地应力量值估算则需要结合钻井液参数、孔壁围岩强度属性的参数进行估算。孔壁诱发裂缝现象一般可在高应力区和深孔中观察到,孔壁诱发张裂缝一般均限制在距离井壁很近的范围内,穿透深度一般为几毫米或者几厘米,可以利用前面所述图像测井技术(BHTV、FMS)以及一些其它精度较高的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进行观测。井孔孔壁张裂缝的优缺点与钻孔崩落类似,属于一种现象分析的方法。

2.7 钻孔变形

当钻孔孔壁的应力集中不足以导致岩壁破坏时,钻孔孔壁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钻孔变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特别是超过特定深度后(>100m)。由于各种测试条件、要求和精度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测试这一变形值。如果钻孔孔壁光滑规则,通过高精度的仪器还是能观测到钻孔变形程度,钻孔的长轴方向为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短轴方向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

钻孔变形法目前仍在研发中,未来的推广应用情况仍然有待检验。目前能想到的该方法的问题包括:①钻孔孔壁岩石的蠕变变形;②在测试过程中消除由于钻探原因所造成的钻孔扩径现象;③如何将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数据与钻孔孔壁的岩体数据建立联系。

2.8 钻孔渗漏实验

钻孔渗漏实验测试地应力原理与微型水压致裂测试法原理相同,但是该方法主要在油田上使用较为广泛,通过渗漏实验的压力—时间曲线估算最小水平主应力。

3 地质学方法

3.1 地倾斜调查

地倾斜调查主要用于油田区域应力场分析,在进行油井压裂的过程中,地表会发生形变,地表的这种形变与地下的油井压裂裂缝扩散和分布密切相关。在油井区域的地表布置地表倾斜仪,通过测量地表形变及其分布特征,可以得到地下压裂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而得到区域应力场的方向特征。一般情况下,这种地表倾斜仪的精度能够检测到水平距离400km长度上

2mm的地表变形所产生的角度变化,或者更高的精度。理想条件下,需要在井下水压致裂前几个周就将地表倾斜仪埋入地下3 ~5m的预设孔内,一方面可以让仪器获得一定的稳定时间,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得到研究区的环境背景地倾斜噪声,这种噪声包括日月潮汐,地表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热弹性变形以及其它如风力、降水、地下水位变化、地表人类活动等所造成的地表变形。当基于钻孔或者基于岩芯的方法不能足以提供可靠的区域应力数据时,就可以开展这种地倾斜观测,但是压裂深度不能超过1500m,同时这种方法费时、花费高而且需要足够好的后勤保障。

地震预测研究中也使用了相应的跨断层地倾斜仪,常见的有水管仪、摆式倾斜仪和伸缩仪,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中长期的地壳中的地应力场变化趋势,但是到目前为止仅见到利用其进行地震预报的报道,未见到相关的利用其进行反演区域应力场的报道,或许这在今

后也是一项值得开展的研究工作,因为地震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地形变观测资料。

3.2 断层滑动反演

断层运动是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是地壳岩石中构造应力直接作用的产物。岩石中存在的大量断面构造(擦痕、阶步等) 真实地记录了断层受构造应力作用而产生滑动的方向特征。该方法的实质是用计算出的断面上的剪应力方向拟合断面上的滑动方向,也称滑动方向拟合法。该方法基本原理如图3-1所示,其中假定①在一定的研究区域范围构造应力场是均匀的,这种均匀性包括了构造事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对稳定和持续;②断层运动相互独立,即断层的存在不改变应力场的均匀性;③断层沿断面剪应力方向(L)滑动,即断层擦痕方向(S)与断面剪应力方向(τ)一致;④断层所在岩体为各向同性体。在野外测量过程中,需要认真测量擦痕所在断面的产状,包括走向、倾角、倾向三个参数,以及断层面上的擦痕侧伏角、侧伏向和动向。该方法的一个很大的缺陷是非常难确定断层滑动擦痕发生的具体时间或者年代。

图3-1 断层面上擦痕有关数据测量及计算的结果表示

3.3 新构造运动节理测绘

新构造运动节理测绘的统计结果可以估算新构造运动发生年代的区域应力场方向,其所基于的主要原理是安德森理论。安德森理论认为主要的断层类型可以分为三类,正断层、走滑断层和逆断层,三种断层类型所对应的应力状态分别为SV>SH>Sh,SH>SV>Sh和SH>Sh >SV,而三种断层的走向与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夹角也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统计规律就可以用来分析区域应力场方向。拜尔利总结了众多岩石力学实验的结果,认为地壳岩石的内摩擦系数为0.6~0.85,少数岩石除外,这就是著名的拜尔利定律或拜尔利范围。其它一些研究成果表明,绝大多数岩石的摩擦系数在0.5~1.0之间(。研究人员进行的原地应力实测证明实验室测得的摩擦系数适用于上地壳,且限定了上地壳的应力水平。由拜尔利定律可知,符合安德森理论的断层(以下简称安德森断层),中间主应力与断层面共面,当断层面上的摩擦系数为0. 6~1.0之间,最大主应力与断层面的夹角较小,一般为23°~30°。

3.4 火山口排列调查

火山口排列调查法所依据的力学原理与水压致裂相似,但是这里压裂液为低粘度的熔岩岩浆,所需要调查的参数包括: ①火山口的形状( 圆形或者椭圆形);②火山口周边或者火山

岩侵入围岩所形成岩脉的分布方式;③同期次火山口的排列方式;④火山附近的断层活动分布特征(展布和活动)。通常情况下,火山口排列或者岩浆岩岩脉的延伸方向与火山爆发时的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平行,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垂直,如图3-2所示,该方法对于古应力场分析研究非常有用。在实际运用该方法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辨别不同期次火山形成过程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条件、同时需要利用DEM或者遥感手段对火山口的地貌性态进行细致分析。该方法给出的古应力方向可靠度较高,但是对于一些古火山和复杂形态和多成因火山,需要开展更为细致的研究工作来确定形成时的古应力方向。

图3-2 地表火山裂隙出露形态示意及其与应力场方向的关系

4 地球物理学方法

4.1 震源机制解

震源机制解的求解,主要是通过假定震源模型参数,计算得到给定地震波速度结构下各台站产生的波形特征,再将其与各台站实际观测波资料进行对比,得到拟合最好的模型参数。求解震源机制解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初动符号法和波形反演法,初动符号法主要依据波形的初动极性信息来获取震源机制解,而波形反演法则充分利用了波形资料求解矩张量解。目前,美国、日本、欧洲、我国台湾等都建立了实时波形自动反演系统,并将震源机制解的确定纳入了台网的日常工作。震源机制解能较为准确地得到地震发生时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这种相对运动方向反应了当时的区域应力状态,因而可以给出区域应力场方向和三个应力量值之间的比值关系。

4.2 地球物理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确定区域应力场方向主要在石油工业中使用广泛,同时由于测井工作是油田储层分析的一项基础工作,因此应用广泛。但是由于地球物理方法多解性的问题,在使用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开展相应的应力分析时,同时应该对其它影响因素予以考虑以提高获得应力数据的可靠性。

5 基于地下空间的方法

5.1 扁千斤顶法

扁千斤顶法是测量岩壁表面应力的一种方法,也称岩体表面应力恢复法。该方法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试验方法委员会岩石应力测量的推荐方法之一。首先在测量点按照特定规则埋设测量元件,一般埋设在预定测量槽的两侧,埋设完毕后,在预定位置开挖测量槽,同时监

测测量元件所反应的开挖过程中岩体的变形行为(位移或应变量),再在槽中埋设压力钢枕,测量压力钢枕施压引起的变形,直至能抵消由凿槽引起的变形和该压力下的残余变形时,相对应的压力钢枕压力值就是窄缝槽中垂线方向的围岩法向应力值。当拓展到三维地应力测量时,一般需要在洞室断面岩壁上不同部位布置6个测点,测试设备及测点布置如图5-1所示。

(a)扁千斤顶法原地应力测量方法示意图 (b)测量槽的布置示意图

图5-1 扁千斤顶法原地应力测量方法及测量槽布置示意图

扁千斤顶法测量地应力有以下不足:①该方法只能测量地下洞室围岩表面的地应力,而围岩表面的应力容易受到洞室开挖工艺、围岩二次应力场等因素的影响;②围岩表面的结构面和岩体的各向异性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而且不容易消除;③由于加载工艺的问题,千斤顶施加的应力不是理想均匀状态,同时应力加载过程与解除过程可能并不一致;④在一些软岩中开展实验时,切槽过程中的蠕变现象对测试结果影响明显。这种测试方法的优点也很明显: ①可以直接测试地应力,而且无需知道岩石的弹性模量;②测试设备简单、耐用、稳定;

③所测得的应力是基于一个平面的平均应力,同时对岩体的扰动相对较小。

5.2 表面应力解除法

平面应力测量法是最早的应力测量方法,早在20 世纪初就有工程师利用这种方法测量土木结构组件内部的应力。表面应力解除法是在测试点安装变形测量装置,一般采用几组固定的测量元件,成对按照特定形状规则固定,然后在测量元件周边开展。图5-2三种主要表面应力解除法的测点和切割作业布置示意图:(a)小型岩体切割法;(b)平行钻孔法;(c)中心钻孔法。岩体切割或者小型开挖作业,在这一过程中,监测测量元件之间距离的相对变化,进而得到开挖过程中测量点岩体的变形量,同时求得该区域岩体的弹性模量,就可以估算测量点原地应力状态。这种方法在应力测量发展的早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该方法的使用率已经很低了。

(a) 小型岩体切割法 (b)平行钻孔法 (c)中心钻孔法

图5-2 三种主要表面应力解除法的测点和切割作业布置示意图

表面应力解除法在应力测量发展早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包括①测量环境对应变计或者测量柱影响较大,例如湿度、灰尘和地下温度等;②与扁千斤顶法类似,平面应力解除仅能测量地下洞室围岩表面的地应力,而围岩表面的应力容易受到洞室开挖工艺、围岩二次应力场、洞室表面应力集中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围岩表面的结构面和岩体的各向异性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而且不容易消除;③这种方法测出的只是岩石表面的两个主应力,属于平面应力测量。

5.3 反分析法

地下空间开挖后,周边围岩必然会变形,而且这种变形非常明显,只要仔细观测地下空间围岩的变形过程,并求得地下空间围岩的岩体弹性模量或者变形模量,就可以估算工程区的原地应力场状态,通常人们称这种方法为反分析法。这种方法中是首先在岩体中预埋设应变仪、伸缩仪、闭合仪、倾斜仪等位移或者应变观测装置,然后观测后续开挖进行时这些仪器的记录响应,进而利用数值分析法(三维有限元或者三维边界元)来分析区域应力场。在深部高地应力区开挖过程中,基于地下空间变形的反分析法得到的原地应力状态更为准确,但是通常科技人员低估该方法的价值。

6 结语

以上内容对目前所使用的较为常见的应力测试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也有不同的误差范围,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列于表2。

表2 原地应力测试和估算方法对比

参考文献

[1] 康红普,林健,张晓.深部矿井地应力测量方法研究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05:929-933.

[2] 康超.岩体水力致裂估测地应力的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3] 乔彦伟.地应力测量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4] 汪伟.深部三维地应力场混沌反演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4.

[5] 景锋,盛谦,张勇慧,刘元坤.我国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地应力场分析研究进展[J].岩土力

学,2011,S2:51-58.

[6] 张晓.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4.

[7] 戚玉亮.地应力测量与围岩稳定性智能预测[D].山东科技大学,2007.

[8] 黄波.成像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9] 刘允芳,刘元坤.单钻孔中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的新进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2006,S2:3816-3822.

[10] 郝天舒.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的误差分析[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

[11] 刘允芳.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1,03:246-256.

[12] 蔡美峰.地应力测量原理和方法的评述[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3,03:275-283.

[13] 景锋.中国大陆浅层地壳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工程扰动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

力学研究所),2009.

[14] 马凤良,何绍勇,尹向阳.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J].西部探矿工程,2009,01:86-88.

[15] 郑西贵,花锦波,张农,张磊,曹栩.原孔位多次应力解除地应力测试方法与实践[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

报,2013,05:723-727+734.

[16] 郝朋伟.套筒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试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

[17] 景锋,梁合成,边智华,刘元坤.地应力测量方法研究综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02:71-75.

《岩石力学》地应力及其测量

1. 地壳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变动的?怎样理解岩体的自然平衡状态? 答:地壳是变动的。 自然平衡状态是指:岩体中初始应力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初始应力、二次应力和应力场的概念。 答:未受影响的应力称为初始应力 工程开挖时,受工程开挖影响而形成的应力称为二次应力 地应力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可以用“场”的概念来描述,称之为地应力场。 3. 何谓海姆假说和金尼克假说? 答:海姆首次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并假定地应力是一种静水应力状态,即地壳中 任意一点的应力在各个方向上均相等,且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 ????=???? 金尼克认为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其值应为乘以一个修正系数K。他根据弹性力学理论,认 为这个系数等于?? 1-??,即????=????,???=?? 1-?? ???? 4. 地应力是如何形成的? 答: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 场。 5. 什么是岩体的构造应力?构造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土中有无构造应力?为什么?答:岩体中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 关于构造应力的形成有两种观点:地质力学观点认为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比的结果;大地构造学说则认为是出于地球冷却收缩、扩张、脉动、对流等引起的,如板 块边界作用力。 土中没有构造应力,由于土本身是各向同性介质,不存在地质构造。 6. 试述自重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的区别和特点。 答: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重力应力场,重力应力场是各种应力场中惟一能 够计算的应力场。地壳中任一点的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岩层的重量,即????=????。 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它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 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 均匀扩容、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构造应力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当前的构造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一次的构 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构造应力主要表现为以水平应力为 主,“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分量。” 7. 岩体原始应力状态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地形地貌;岩体结构;岩石力学性质;地下水。 8. 简述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答:1)地应力场的特性 (1)地应力场是一个以水平应力为主的三向不等压应力场 (2)地应力场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 2)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 在深度为25~~2700m的范围内,????呈线性增长,大致相当于按平均容量??γ等于273kN???-3?计算出来的重力????。 3)水平应力的分布规律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地应力,又称原岩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是地应力的主要来源。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而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地应力测量,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的量测来完成的。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的一个前沿性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地应力的测量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随着矿区开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对矿区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查明矿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开采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为深部矿井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更加精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数据,以便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措施,避免和减少灾害的发生,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工程围岩、支架变形和破坏、产生矿井动力现象的根本作用力,在诸多的影响采矿工程稳定性因素中,地应力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准确的地应力资料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实现采矿决策和设计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开采深度的纵深发展,地应力的影响越加严重,不考虑地应力的影响进行设计和施工往往造成露天边坡的失稳、地下巷道和采场的坍塌破坏、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现象的发生,致使矿井生产无法进行,并经常引起

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总结——张念超

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总结从淮南到淮北,地应力测试做了五个孔了,成功率60%。虽然成功率刚刚过半,但这都是我们课题组在没有任何前辈莅临指导的情况下,经过多个井下不眠之夜,独立摸索完成的。虽然做地应力测试比较苦,但是虽苦犹乐,因为我们又掌握了一样新知识,新技术。 现根据我们在朱集矿和孙疃矿做地应力测试的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如下: 1、地质钻打孔。 1.1步骤: (1) 地点选取。选取整体岩性较好区域的巷道,安设测点。测点巷道内应水电方便,地质钻工作时应不影响巷道运输。 (2) 打孔取芯。使用75/105型地质钻机,配直径为42mm/50mm的接长钻杆,并运用特制的取芯套筒(长度为2m和1m,直径为127 mm)及平钻头(直径为127 mm),在所测巷道岩壁上打直径为127 mm的水平钻孔,至巷道跨度的2~3倍深处,以保证应变计安装位置位于原岩应力区。当钻孔至预定长度时,取出岩芯,并编号套袋保护岩芯。 (3)打空心包体孔。利用自备的钻头(直径为127 mm),其上带有长370mm,直径36mm的小钻头,打同心小孔并取岩芯,同时将孔底磨平,并用锥形钻头打出7cm长的喇叭口,小孔深35~40cm。此小孔一杆打到底,钻孔过程中,必须利用2m长岩芯管定向。 (4) 冲洗钻孔。小孔成形后,抽出钻杆5cm,用钻机的水管冲洗。 1.2注意事项 (1) 钻孔要稍向上倾斜,并测量倾斜角度确切数值,一般控制在3°~5°,以便排水并易于清洗钻孔; (2) 打孔要一次用一种钻头,不要先打孔再扩孔,因为孔长度较大,容易导致两钻头轴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而产生台阶,安装时定位器会被卡住,孔就废掉了。 1.3仪器准备 (1) 矿方准备:75/105型地质钻机;42mm/50mm钻杆;长度2m和1m,直径127 mm 取芯套筒;直径127 mm平钻头,岩芯箱:1000mm×500mm×150mm。 (2) 矿大自备:记号笔;记录本;塑料袋;直径127 mm带有直径36mm的小钻头

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0 引言 地应力(in-situ stress),又称原岩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是地应力的主要来源。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雷化南,等译.1976)。而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因此,岩石中的原地应力是由主动施加的力和积蓄的残余应变两者引起的。 地应力测量(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的量测来完成的。地应力测量是一项综合性的测试,可以说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对比使用,才可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即使如此,地应力测量中也往往会出现同一测点测量值分散的情况。 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的一个前沿性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地应力的测量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1 地应力测量在国外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人们最初对地应力概念的认识以及地应力测量技术的发展都源于早期的矿山工程建设,最早的原位地应力测量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2年,美国人劳伦斯(Lieurace)在胡佛坝(HooverDam)下面的一个隧道中采用岩体表面应力解除法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原岩应力的测量。此后,地应力测试技术一直停留在岩体表面应力测量上,发展十分缓慢,在20世纪50年代,哈斯特(Hast)采用应力解

矿山地应力测试方案

- 矿山地应力测试工作方案 省XXXXXX勘察院 2015年4月

目录 1 前言 (2) 2 地应力的基本原理 (2) 2.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 (2) 2.2 地应力的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 (3) 2.3 地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5) 2.4 我国地应力场的区域划分 (8) 3 水压致裂法试验介绍 (9) 3.1 水压致裂法基本原理 (9) 3.2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的主要设备 (14) 3.3 水压致裂法测试步骤 (15) 4 测试结果 (17) 4.1 参数确定 (17) 4.2 现场实测 (18) 5 测试成果综合分析 (21) 5.1 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21) 5.2 最大水平主应力的量级 (21) 5.3 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 (21) 5.4 侧压系数及应力构成分析 (21) 5.5 分析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岩层深度的关系 (22) 6 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23) 6.1 有限元数学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法基本原理 (24) 6.2回归结果分析 (25)

1 前 言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和其他各种地下或露天岩土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前提。 地应力是所有地下工程,包括地下采场、巷道地压显现的根本来源。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天然应力,也称原岩应力。在没有开挖工程扰动的情况下,岩体处于原始平衡状态。地下巷道或采场的开挖,打破了原始平衡状态,导致地应力的释放,从而引起岩体的变形和向自由面的位移,引起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围岩的过量位移和应力集中将导致围岩局部的或整体的失稳和破坏,这就是地压形成的过程和机理。因此,从本质上来定义,地压就是岩体因受开挖扰动而产生的力学效应。它与岩体的受力状态、岩体结构和重量、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时间等因素有关。 2 地应力的基本原理 2.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 蓄存在岩体部未受扰动的应力,称之为地应力(Insitu stress 或Geostress),它是岩体中存在的一种固有力学状态,是岩体区别于其它固体如土体的最基本特征。 地应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士地质学家海姆(Heim ,1905-1912)提出。他认为,岩体中有应力存在,并处于近似静水压力状态。应力的大小等于上覆岩体的自重,即岩体中各个方向的应力均等于H γ(γ为岩体的重度,H 为研究点的深度)。此后,金尼克(1926)又根据弹性理论分析,假定岩体是均匀、连续的弹性介质,提出岩体的铅垂应力为H γ,而水平应力应等于H γμμ -1的假说(μ为岩石的泊松比,μ μ-1为侧压系数)。按照金尼克的理论,海姆假说只是金尼克假说在5.0=μ时的一个特例。 然而,随着地应力现场实测资料的积累,表明在浅层的地应力并不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3.1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地应力,又称原岩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是地应力的主要来源。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而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地应力测量,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的量测来完成的。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的一个前沿性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地应力的测量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随着矿区开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对矿区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查明矿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开采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为深部矿井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更加精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数据,以便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措施,避免和减少灾害的发生,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工程围岩、支架变形和破坏、产生矿井动力现象的根本作用力,在诸多的影响采矿工程稳定性因素中,地应力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准确的地应力资料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实现采矿决策和设计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开采深度的纵深发展,地应力的影响越加严重,不考虑地应力的影响进行设计和施工往往造成露天边坡的失稳、地下巷道和采场的坍塌破坏、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现象的发生,致使矿井生产无法进行,并经常引起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地应力,又称原岩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是地应力的主要来源。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而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地应力测量,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的量测来完成的。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的一个前沿性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地应力的测量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随着矿区开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对矿区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查明矿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开采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为深部矿井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更加精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数据,以便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措施,避免和减少灾害的发生,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工程围岩、支架变形和破坏、产生矿井动力现象的根本作用力,在诸多的影响采矿工程稳定性因素中,地应力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准确的地应力资料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实现采矿决策和设计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开采深度的纵深发展,地应力的影响越加严重,不考虑地应力的影响进行设计和施工往往造成露天边坡的失稳、地下巷道和采场的坍塌破坏、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现象的发生,致使矿井生产无法进行,并经常引起

地应力知识

地应力知识 简介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随着水利水电、矿山、交通与城建等边坡、洞室及深基坑等事故的明显增加从而使人们对地应力引起较为广泛的注意与重视,所以,地应力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地应力的成因 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也是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的问题。30多年来的实测和理论分析表明,地应力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 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它物理化学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其中,构造应力场和重力应力场是现今地应力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 以中国大陆板块为例,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推挤,推挤速度为每年数厘米,同时受到西伯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约束。在这样的边界条件下,包括发生变形,产生水平受压应力场。2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应力场 由硅镁质组成的地幔因温度很高,具有可塑性,并可以上下对流和蠕动。地幔热对流引起地壳下面的水平切向应力,在亚洲形成由孟加拉湾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的最低重力槽。 3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也称为重力场) 重力场,是各种应力场中唯一能够计算的应力场。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

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均匀扩容、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4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 岩浆侵入挤压、冷凝收缩和成岩,均在周围底层中产生相应的应力场,其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熔融状态的岩浆处于静水压力状态,对其周围施加的是各个方向相等均匀压力,但是热的岩浆侵入后逐渐冷凝收缩,并从接触面界面逐渐向内部发展,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及热力学过程会使侵入岩浆自身及其周围岩体应力产生复杂的变化过程。 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是一种局部应力场。 5地温梯度引起的应力场 地层的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一般为a=3℃/100m。由于地温梯度引起地层中不同深度不相同的膨胀,从而引起地层中的压应力,其值可达相同深度自重应力的数分之一。6地表剥蚀产生的应力场 地壳上升部分岩体因为风化、侵蚀和雨水冲刷搬运而产生剥蚀作用。剥蚀后,由于岩体内的颗粒结构的变化和应力松弛赶不上这种变化,导致岩体内仍然存在着比由地层厚度引起的自重应力还要大得多的水平应力值。因此,在某些地区,水平应力除与构造应力有关外,还和地表剥蚀有关。 二地应力的研究观点 对地应力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总的说来,现在主要有三种观点: 1“静水应力式”分布的观点 它最早是海姆(Heim)于1878年提出的“静水压力”假说。 以后(1905~1912年),又提出相应的应力计算公式。1925年,金尼克也提出了弹性理论计算法及相应的公式。但事实表明,它们只能适用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埋深较大的未受到扰动的地层。

地应力及其测试技术

地应力及其测试技术 1、引言 岩体中的应力是岩体稳定性与工程运营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壳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由此引起构造应力。引起岩体的应力除了构造应力,还有上覆岩体的自重应力、气温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地震力以及由于结晶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用、脱水作用所引起的应力等。这些在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就称为地应力或天然应力。 由于岩体中的地应力分布是及其复杂的,特别是岩体遭受地质构造运动之后应力状态更为复杂,分布规律千变万化。因此目前对于岩体中地应力的大小以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尚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成果。尽管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于地应力的现场测量和理论研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要达到能够确切掌握岩体中的初始应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目前还有较大的距离。 虽然目前仍难以对岩体中地应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达到确切的掌握,但是地应力状态与岩体稳定性的关系极大,它不仅是决定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各类岩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在高地应力区所进行的岩体开挖,常常会引起一系列与开挖卸载回弹和应力释放相联系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在高地应力的脆性岩体开挖时,甚至能发生岩爆现象。这些不利现象都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和运营安全,因此,岩体地应力状态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地应力的组成及其特点 2.1 地应力的组成 地应力的组成成分是地应力的来源,它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即岩体自重、地质构造运动、地形势、剥蚀作用和封闭应力。自重应力是地心对岩体的引力。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应力,包括古构造运动应力和新构造运动应力。前者是地质史上由于构造运动残留于岩体内部的应力,也称为构造残余应力;后者是现今正在形成某种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的应力,也是导致当今地震和最新地壳变形的应力。地形势与剥蚀作用引起的应力仅限于局部的应力场受到影响,例如,高山峡谷或者深切河谷底部的应力往往比较集中;地表剥蚀会使该处地应力的铅垂应力分量降低较多,而水平应力基本保持不变等等。封闭应力是地壳经受高温高压引起岩石变形时,由于岩石颗粒的晶体之间发生摩擦,部分变形受到阻碍而将应力积聚封闭于岩石之中,并处于平衡状态,即使卸载,其变形往往不能完全恢复,故称封闭应力。 2.1.1 自重应力

地应力检测(1)

1、地质雷达检测隧道支护情况 包括隧道衬砌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隧道衬砌钢筋布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隧道衬砌钢架布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隧道衬砌的密实情况(包括二衬背后脱空及初支背后空洞、不密实)。 评判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TG F80/1-2004);参考《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33-2004)。 2、地应力检测 我国地应力测量试验和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迄今为止,地应力测量的主要方法虽然很多,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根据测量数据特点的不同,地应力测量大体分为绝对应力测量和相对应力测量.前者主要是确定地壳应力背景值,即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后者则是观测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变化规律,通常也称为地应力监测.根据测量基本原理的不同,绝对应力测量方法又可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所谓直接测量法就是利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量,并由这些应力量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直接换算得到原岩应力值.间接测量法则是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媒介,测量和记录与岩体相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密度、泊松比、弹性波速等变化),然后通过相应的公式换算间接得到原岩应力值.目前,较为常用的绝对应力测量方法主要有水压致裂法、声发射法、钻孔崩落法、套芯应力解除法、应变恢复法等.其中,前3种方法属于直接测量方法,后2种方法属于间接测量方法.相对应力测量方法包括压磁法、压容法、体应变法、分量应变法及差应变法等.我们采用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量存在的问题与展望: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不断向深部发展,地应力测量及监测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首先,在宏观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有:第一,测量和监测深度不足。目前,国际上最大地应力测量深度已达5100m.在德国的KTB深钻及美国的SAFOD计划中,应力测量深度一般达到2000~3000m;日本也建立了数10座深度为1000~3800m的深井观测台站.我国的绝大部分应力测量深度仅数百米,超过1000m的深井观测极为稀少,这严重制约了测量数据在空间上的代表性.第二,缺乏合理系统的地应力监测网络.我国虽然积累了大量的地应力测量数据,但数据分布不均且质量参差不齐,地应力监测台站少、布局不合理,

地应力测量方法共6页

地应力测量方法 1.水压至裂法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是通过在钻孔中封隔一小段钻孔,然后向封隔段注入高压流体,从而确定原位地应力的一种方法。水压致裂法的2种方法试验设备相同,都有封隔器、印模器,使用高压泵泵入高压液体使围岩产生新裂隙或使原生裂隙重张。 常规水压致裂法(HF法) HF法是从射井方法移植而来,假定钻孔轴向为1个主应力方向,岩石均质、各向同性、连续、线弹性,采用抗拉破坏准则,在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出现对称裂缝,其仅能测得垂直于钻孔横截面上的二维应力。在构造作用弱和地形平坦区,垂直孔所测结果可代表2个水平主应力,垂直应力约等于上覆岩体自重,裂缝方位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 HF法测试周期短,不需要岩石力学参数参与计算,适合工程初勘阶段,不需试验洞,可进行大深度测量,是目前惟一一种可直接进行深部地应力测定的方法。通过对HF法的改进,德国大陆科学深钻计划(KTB)在主孔6 000 m和9 000 m处已成功获得了地应力资料。HF法是一种平面应力测量方法,为获得三维应力,YMizutaI和M KuriyagawaE提出3孔交汇地应力测量,我国长江科学院和地壳所也进行了大量的测试。但研究表明,当钻孔轴向偏离主应力方向,其结果就有疑问,要精确获得三维地应力较困难。为此,文献[7]基于最小主应力破坏准则,对3孔交汇HF法测试理论进行了完善,其有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计算精度,但还有待足够的测量数据来验证。

原生裂隙水压致裂法(HTPF法) HTPF法是HF法的发展,其要求在含有原生节理和裂隙的钻孔段进行裂隙重张试验以确定原位应力。HTPF法假定裂隙面是平的,且面上应力一致。对于深孔三维地应力直接测量,HTPF法可进行大尺度的地壳地应力测试,很有发展前途。HTPF法同HF法相比,假设少,不需考虑岩石 破坏准则和孔隙水压力,在单孔中便可获得三维地应力。但用HTPF法测试费时,且裂隙产状和位置的确定误差都可降低计算精度。 2.套钻孔应力解除法 套钻孔应力解除法根据解除方式和传感器的安装部位分为探孔应力解除法、孔底应变解除法和孔壁切割解除法。探孔应力解除法根据传感器的类型可分为孔壁应变法和孔径变形法。 孔壁应变法 孔壁应变法基于岩石各向同性、均质、连续、线弹性的假设,通过孔壁6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应变值来计算岩体的三维地应力。孔壁应变法又可分为直接粘贴方法和包体方法。CSIR型三轴应变计就是将应变元件直接贴到孔壁中。空心包体是将应变元件贴到薄筒壁中,再用胶将薄筒和孔壁粘结。还有一种实心圆柱式包体技术,由于受包体材料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影响大,已基本不用。 孔壁应变法最大的优点是单孔单点可准确测量岩体的三维地应力,缺点是:对岩石的完整性要求高,岩芯解除长度大于40~60 cm,并且在岩芯易饼化时测试很难成功;存在应变元件的粘贴、防潮、全过程测量和定向等问题;受温度变化、岩性差异影响大,测量结果离散性大。

应力解除法测试地应力

应力解除法测试地应力 应力测试方法与原理 1测试方法 测试采用应力解除法,测试系统构成主要是YJ—H4静态电阻应变仪和36—2型四分向钢环式钻孔变形计(简称“变形计”),利用变形计测量岩体内某点的空间应变大小和方向。安装在钻孔内的探头上粘贴有4个薄壁钢环(电阻应变片),变形计是通过感应元件的触头与钻孔岩壁紧密接触来接受孔径变形讯号,由应变计 测量变形变化量,然后根据率定曲线换算为孔径变形。此种测量法的突出特点是感应元件安装在变形计的内部,不与钻孔岩壁直接接触,因此变形计可在室内预先安装、设定,不仅在现场操作简便,可以重复使用,而且测量元件具有良好的线性、稳定性及防水性能。 2测试原理 套钻孔径应力解除法的应力测量是建立在弹性理论的基础上,而岩体为裂隙介质,并非理想的弹性体,如果岩体完整或比较完整而应力又不太高时,岩体介质可作线弹性体假设。测量时根据被钻进切割的岩芯的弹性恢复(应变或变形)来计算地应力大小和方向。变形计的结构元件主要是贴有电阻片应变计的圆钢环,4个圆钢环放置在钢环特制架上,4个钢环分别呈45。夹角。试验时每对钢柱塞触头,一端压在钢环上,另一端伸出元件的外套与小孔径钻孔孔壁紧密接触,钢环 受力变形,通过解除岩芯前后的变形或应变差值获取文、晚、是、盈四个变形量,由此可以计算出岩体中钻孔横截面上平面主应力大小和方向。 3现场试验 1主要测试仪器设备及材料的配备 (1)每个测量断面配置不少于5支936~2型变形计; (2)YJ--H4静态电阻应变仪(附预调平衡箱)1套,16芯屏蔽电缆1500m; (3)惠斯登电桥1台; (4)钻孔定向器1套; (5)应变计率定架1套; (6)钻机1部(含若干万36mm、万130ram钻具及钻头); (7)水泵1台; (8)钻孔弹模率定器l套。 在进驻测试现场前,除测试仪器、设备及材料配备齐全外,有关的测试仪器必须进行计量鉴定,鉴定合格后才能进行测试;同时要对各个变形计上的钢环进行位移与应变关系曲线率定。 4 测点布置及要求 测点的位置如图1所示。左洞掌子面里程ZK41+545,右洞掌子面里程 YK41+567。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地应力的测量原理 目前地应力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测量原理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以测定岩体中的应变、变形为依据的力学法,如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及水压致裂法等; 第二类是以测量岩体中声发射、声波传播规律、电阻率或其他物理量的变化为依据的地球物理方法; 第三类是根据地质构造和井下岩体破坏状况提供的信息确定应力方向。其中,应力解除法与水压致裂法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其他几种只能作为辅助方法。 1.应力解除法测试原理和技术 1.1应力解除法测试原理 具有初始应力的岩体,用人为的方法卸去其应力,在岩体恢复变形的过程中测试其应变,然后用弹性力学理论计算出地应力的大小,得出其方向、倾角。目前国内外地应力测量普遍采用空心包体应变计测量技术。KX一81型空心包体应变计由A、B、C 3组共12枚应变片嵌埋在1个壁厚约3 mm的空心环氧树脂圆筒中间,圆筒外表面与钻孔壁用专用环氧树脂胶黏结在一起,其是在澳大利亚CSIRO空心包体应变计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是套钻孔应力解除法的一种,只需1个孔就能测量出某点的三维原岩应力,具有使用方便、安装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1.2完全温度补偿技术 KX一81型空心包体应变计与其他许多应变测量仪器一样,均采用应变计作为敏感元件,并根据惠斯顿电桥的原理13J,将应变的变化转换成电压变化经放大后记录下来。电阻应变计对温度变化是很敏感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应变计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虚假的附加应变值。因此在现场测试中必须采取温度补偿措施。 惠斯顿电桥原理:平衡时,检流计所在支路电流为零,则有,(1)流过R1和R3的电流相同(记作I1),流过R2和R4的电流相同(记作I2)。(2)B,D两点电位相等,即UB=UD。因而有 I1R1=I2R2;个阻值已知,便可求得第四个电阻。测量时,选择适当的电阻作为R1和R2,用一个可变电阻作为R3,令被测电阻充当R4,调节R3使电桥平衡,而且可利用高灵敏度的检流计来测零,故用电桥测电阻比用欧姆表精确。电桥不平衡时,G的电流IG与R1,R2,R3,R4有关。利用这一关系也可根据IG及三个臂的电阻值 求得第四个臂的阻值,因此不平衡电桥原则上也可测量电阻。在不平衡电桥中,G应从“检流计’改称为“电流计”,其作用而不是检查有无电流而是测量电流的大小。可见,不平衡电桥和平衡电桥的测量原理有原则上的区别。利用电桥还可测量一些非电学量。 1)根据惠斯顿电桥的原理自行设计并制成1个应变一电阻一电压转换装置,在每一桥路中,除工作应变桥臂外,其他3个桥臂均为电阻,其温度系数为1×10.6/℃,这样电阻在温度变化1℃时只产生5 X 10~P变化,从而可以忽略不计。 2)增加1个热敏电阻,在应力解除过程中连续不断地测量测点的温度变化。 3)在每一次应力解除完成后,进行温度、应变标定试验,为计算地应力给出正确的测量数据。 测点的布置 测点布置 测点应布置在裂隙、孔隙少且均匀致密的完整岩体中,且不受开采影响的区域,一般选择在开拓巷道或专门硐室内布置测试钻孔。钻孔要施工到巷道或硐室扰动应力场范围之外,避开巷道和采场的弯、叉拐、顶部等应力增高区,保证应力测点处于原岩应力区,钻孔深度一般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综述_3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综述论文导读: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浸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地形地貌对地应力的影响是复杂的,剥蚀作用对地应力也有显著的影响,剥蚀前,岩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剥蚀后,垂直应力降低较多,但有一部分来不及释放,仍保留一部分应力数量,而水平应力却释放很少,基本上保留为原来的应力数量,这就导致了岩体内部存在着比现有地层厚度所引起的自重应力还要大很多的应力数值。应力解除法是岩体应力测量中应用较广的方法。(2)对于地表剥蚀作用对初始地应力反演的影响问题,若不能考虑剥蚀作用,仅考虑自重和构造作用进行回归分析,但重力因子也会大于1,此时,不宜用所有测点去拟合地应力场,用于各部位的分析计算,而应当进行边坡和坝肩分析,宜用近地表测值反演。关键词:地应力,剥蚀作用,应力解除法,重力因子 1 地应力的成因及其分类地应力一般是质地壳岩体处在未经人为扰动的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内应力,或称初始应力,主要是在重力和构造运动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应力,有时也包括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浸入等作用下形成的应力[1]。 1.1 地应力的成因 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

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浸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它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其中,构造应力场和自重应力场为现今地应力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2 地应力的分类 地应力按不同起源分为: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剩余应力和变异应力。值得注意的是剩余应力与残余构造应力是完全不同的:剩余应力不具有方向性,常是σx=σy;而残余应力引起的高水平应力具方向性,σx 与σy相差较大[2]。 2 岩体地应力的影响因素地壳深层岩体地应力分布复杂多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应力的多来源性和多因素影响,但主要还是由岩体自重、地质构造运动和剥蚀决定。水平初始应力随深度的变化并不存在线性增大的变化关系,在地壳浅部与深部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在众多的地应力分布影响因素中,地质构造历史、岩性和河谷切割地貌是主要因素。 2.1岩体自重的影响 岩体应力的大小等于其上覆岩体自重,研究表明[3]:在地球深部的岩体的地应力分布基本一致。但在初始地应力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岩体初始应力场的形成因素众多,剥蚀作用难以合理考虑,在常规的反演分析中,通常只考虑岩体自重和地质构造运动。以重力因子表示反演重度与实测重度的比值,在初始应力场的反演中,重力因子往往大于1,即反演所得岩体重度大于实测重度,这一现象未得到合理解释,

地应力测量方法

地应力测量方法

地应力测量方法 地应力测量方法 1.水压至裂法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是通过在钻孔中封隔一小段钻孔,然后向封隔段注入高压流体,从而确定原位地应力的一种方法。水压致裂法的2种方法试验设备相同,都有封隔器、印模器,使用高压泵泵入高压液体使围岩产生新裂隙或使原生裂隙重张。 常规水压致裂法(HF法)

HF法是从射井方法移植而来,假定钻孔轴向为1个主应力方向,岩石均质、各向同性、连续、线弹性,采用抗拉破坏准则,在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出现对称裂缝,其仅能测得垂直于钻孔横截面上的二维应力。在构造作用弱和地形平坦区,垂直孔所测结果可代表2个水平主应力,垂直应力约等于上覆岩体自重,裂缝方位为最大水 平主应力方位 HF法测试周期短,不需要岩石力学参数参与计算,适合工程初勘阶段,不需试验洞,可进行大深度测量,是目前惟一一种可直接进行深部地应力测定的方法。通过对HF法的改进,德国大陆科学深钻计划(KTB)在主孔6 000 m和9 000 m 处已成功获得了地应力资料。HF法是一种平面应力测量方法,为获得三维应力,YMizutal和M KuriyagawaE 提出3孔交汇地应力测量,我国长江科学院和地壳所也进行了大量的测试。但研究表明,当钻孔轴向偏离主应力方向,其结果就有疑问,要精确获得三维地应力较困难。为此,文献[7]基于最小主应力破坏准则,对3孔交汇HF法测试理论进行了完善,其有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计算精度,但还有待足够的测量数据来验

证。 原生裂隙水压致裂法(HTPF法) HTPF法是HF法的发展,其要求在含有原生节理和裂隙的钻孔段进行裂隙重张试验以确定原位应力。HTPF法假定裂隙面是平的,且面上应力一致。对于深孔三维地应力直接测量,HTPF法可进行大尺度的地壳地应力测试,很有发展前途。HTPF法同HF法相比,假设少,不需考虑岩石破坏准则和孔隙水压力,在单孔中便可获得三维地应力。但用HTPF法测试费时,且裂隙产状和位置的确定误差都可降低计算精度。 2.套钻孔应力解除法 套钻孔应力解除法根据解除方式和传感器的安装部位分为探孔应力解除法、孔底应变解除法和孔壁切割解除法。探孔应力解除法根据传感器的类型可分为孔壁应变法和孔径变形法。 孔壁应变法 孔壁应变法基于岩石各向同性、均质、连续、线弹性的假设,通过孔壁6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应变值来计算岩体的三维地应力。孔壁应变法又可分为直接粘贴方法和包体方法。CSIR型三轴应变计就是将应变元件直接贴到孔壁中。空心包体是将应变元件

地应力测试

地应力测试 measurement of geo-stress 测定天然状态下岩体内部应力的技术。地球在各种动力运动作用下,在地壳中产生各种应力场,使地壳物质处于其综合作用之下,产生了内应力效应,这种应力即地应力。从岩石工程来说,岩体地应力主要来源于地质构造运动和岩体自重。它对正确认识岩体的力学性质,研究围岩的破坏机制,掌握地应力对岩石工程(如坝基、地下建筑物、岩石边坡等)的影响,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地应力测试方法有应力解除法、应力恢复法和水压致裂法3种。地应力测试的地球物理法(包括声发射率法、声波法、地震波法)和电阻率法也在研究中。应力解除法分为孔壁应力解除法和孔底应力解除法两种。①孔壁应力解除法。从岩石表面向岩体内先钻一测量孔,孔深超过表面松动范围和应力集中区,然后在孔内安设测量元件,如钻孔变形计、压磁应力计或孔壁应变计等。前者按径向以45。间隔布置,后两者以1200间隔布置。在测记初始值后,在测量孔外用同心套钻钻取岩芯,使岩芯与围岩脱离。在套钻过程中同时测记各测量元件的读数,直到作用在岩芯上的应力被解除而产生弹性恢复,各测量元件读数不变时停止套钻。根据应力解除前后测得的变形或应变差值,计算出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孔壁应变计可实现单孔全应力测量,但对应变计的粘贴防潮技术要求高。②孔底应力解除法。将测量元件(以门塞式应变计为代表)安装在磨平的钻孔底部岩石面上,并继续钻进,侧量钻孔端部岩芯应力解除前后的应变变化量,据此计算地应力。与孔壁应力解除法相比较,要求解除的岩芯短且费用较低。应力恢复法先在岩石表面安设测徽计(如钢弦式应变计、电阻片式应变计、千分表等),测记初始值后进行垂直于岩面的切割,以解除岩体中的应力,同时测记测微计读数变化,而后将液压枕插人切槽中,并灌注水泥砂浆填实。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利用液压枕向岩体加压,直到测微计恢复到初始值,此时的压力即为岩体中的地应力值。这种测试方法简便.但只能在岩体表面,且主应力方向为已知时,测量地应力的大小。但应指出该值为应力调整后之应力。水压致裂法目前测量地壳深部地应力的唯一方法。其前提是:①岩石为线弹性各向同性。②岩石是非渗透性的。③岩石中有一主应力分量与钻孔轴线平行。试验时先钻一深孔达所需部位,用可膨胀的橡皮封隔器封隔一段钻孔,泵人液体对这段钻孔加压,同时记录液压随时间的变化。当增压到孔壁岩体破裂时,压力随之下降,经稳压一段时间后停止加压,待压力降到某一定值后结束试验。根据测试结果,绘制压力与时间关系曲线,按弹性力学理论计算出地应力值。如在试验段用印模橡胶套筒向孔壁加压,可在其上印出破裂印痕。印痕方向也可用井下定向仪、钻孔电视或超声波钻孔电视测定。d ly.ngll eeshl 地应j7测试(measurement of geostress)

地应力测量方法.

地应力测量方法 目前,我所地应力测量主要采用四种方法进行,分别为基于钻孔的深孔套芯解除法、深孔水压致裂法和基于岩芯的差应变法、滞弹性恢复法。其中套芯法测试精度最高,水压致裂法次之,但套芯法测试周期长,建议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地段进行测试。几种测试方法可以联合使用,综合比对各种方法的测试结果,最终确定测试钻孔的地应力状态及规律。 一、实验参数 ①深孔套芯解除法 应变、弹性模量 ②深孔水压致裂法 应力 ③岩芯的差应变法 声波波速、应力 ④岩芯的滞弹性恢复法 应变、时间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技术参数 ①深孔套芯解除法 2006型-深孔套芯地应力测量仪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制的深孔专用地应力测量仪(实物见图2和图3),包括井下专用空心包体探头和井下应变记录仪,另外还有配套的井下专用安装工具,在青藏铁路沿线、南水北调西线和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图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2006型-深孔套芯地应力测量仪 a b c 图3 井下应变记录仪(深孔型外壳为无磁不锈钢) a.井下应变记录仪操作面板; b.36Ф全应力测量探头; c. 井下应变记录仪分解图 KB-2006-J型井下专用空心包体探头,是我所获地质部科技成果一等奖的KX-81型空心包体全应力计的基础上改进发展的全应力测量探头,12个120Ω箔式应变片(三组90°、0°、±45°应变花,呈径向120°排列),一次测量即可获

得该点的三维应力。水下胶为丙烯酸树脂或可水下低温固化的双组份环氧树脂两种,下井前配好,适应期2小时。 KB-12-J型深孔应变仪是超小型智能化数字仪器,是我所研制的钻孔专用定时记录式微型应变仪,采用目前最先进的msc1200微处理器芯片和Flash存贮器及独立知识产权的电子开关技术研制开发的技术先进、方便实用的智能数字应变仪。主要特点是:①外壳采用高强度不锈钢和高强度钢化玻璃视窗,端面密封圈防水结构耐静水压40MPa;②独立微功耗电子定时器,可按事先设定的时间定时启动主机,一次充电可在井下定时待机数月,连续采集工作时间>20小时; ③1秒~12小时采集控制时间间隔;④RS232C接口可以实现事后通讯,事后回访主机为PC机或笔记本电脑,简明快捷的人机对话窗口,利用主机或PC双向设置控制;⑤理想实用的PC处理软件--多点曲线实时显示同时生成数据文件,σ-ε曲线自动生成。除此之外为满足不同用户需要还设计了功能丰富的隐含菜单。 主要技术指标 (1)精度:测量值的± 0. 1%±1个字; (2)分辩度:1个με; (3)量程: ±19999με; (4)供桥电压:2.4V或1.2V; (5)灵敏系数:0.001~999.999数字设置; (6)适用电阻应变片阻值:60Ω~1000Ω; (7)平衡方式:自动; (8)平衡范围:±6000με; (9)存贮空间:主机32K字节;当实时通讯时为海量存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