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理论》课程

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概念解释题(20%)

1.课程:课程是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当代教育学一般认为,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指导的学习内容及其进程。但各家各派众说纷纭,但学习者在阅读与应用课程概念时,要确立并保持自己相对稳定的“课程”定义。

2.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我国原有的教育话语体系中,系指进一步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所赖以发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今天,它一般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联系,指为人的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指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3. 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发展新阶段,最初由美国学者哈钦斯提出。它超越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限制,从整个社会建立促进人的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构建和终身学习的权力的保障。

4. 教学:是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发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5. 教育目的:植根于社会的需求和可能,对教育对象提出的应有教养的预期。在具体教育过程中,不同的(受)教育主体往往怀有自己的教育母的。

6.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系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7. 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

8. 终身教育: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基本发展趋势之一。系指人的一生发展过程需要进行的教育和所享有的教育权力。人的自我教育的愿望、能力、权力和可能成为教育理论思考的核心和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学习化社会”是它的最新发展形态。

9. 德育:道德教育。一般包括私德教育、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我国,也被称为“思想品德教育”。

10. 教学设计:是指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育者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活动中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以及“何以能如此教”设计的一种操作预案。

11. 终身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植兴趣、培养能力与提供物质与制度保证的教育。它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以学习化社会特征、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是当代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12. 学生:教育活动的三要素之一,指教学过程中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与涵养品德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二、填空题(20%)

1. 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教育者(教师)有目的的活动、受教育者(学生)和教育资料。

2. 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3.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有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供的基础和要求方面,也有教育对社会的推动和阻滞的方面,两者相互为用,关系极为复杂。

4. 我国本次中小学学校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体制上上,实行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其中,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是赋予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和管理权力,为学校特色化发展提供保障。

5. 学校课程目标的撰写,从着意于“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到现在既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维度,又重视“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表明狭隘的“知识中心的”课程观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

6. 我国教育界长期信守的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是对极为复杂的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简单化、口号化的处理,严重误导着中小学教育实践。事实上,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即有“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有“社会交往”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后一维度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协作关系。

7. 学习心理学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百年来,根据其发展的基本特征或范式,可将其分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8. 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德育课程,包括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中学阶段的思想品德以及“历史与社会”等形式。

9. 课程内容组织,一般可以从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考虑。也要从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考虑。具体组织形态,有直线式的,也有螺旋式的。

10. 教育活动过程中,所指的“教育物资”,包括教育活动的场所、设施、教育媒体和教育辅助工具。

11.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一般既有适合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有违背社会发展的影响,其判断的标准,主要视其对社会是产生“促进”还是“阻滞”作用。

12. 中小学学校课程课程,根据其实施方式,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程度,又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13. 学校课程目标的撰写,一般比“教育目的”具体,但是又比“教学目标”抽象。因为,“课程”是连接这两者的纽带或曰桥梁。

14. 课程,根据其制定、实施和运作的过程,可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等五种形态。

15. 终身教育要求中小学教育的学校要成为终身教育的起点、学习化社会的中心,成为学习化社会网络中一个有机的节点。

16. 中小学德育方法,一般包括说服、示范、讨论与角色扮演。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20%)

( B )1.标志着“学习化社会”真正概念化和体系化开始,是著作的问世。

A. 保罗·朗格朗;

B. 罗伯特·哈钦斯;

C. 埃德加·富尔;

D. 雅克·德洛尔

( D )2. 目前正在进行的我国课程改革,它的基本诉求包括超越了过去“以社会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为学生有个性的终身发展服务,并将“创新精神和”作为人才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出人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A. 逻辑思考能力;

B. 理性精神;

C. 冒险精神;

D. 实践

( C )3. 认为“课程即儿童经验”的观点,是的教育观在课程领域的反映。

A.“知识中心”;

B.“社会中心”;

C.“学生中心”;

D.“教师中心”

(D )4. 课程实施的取向,在课程理论上一般区分为“忠实取向、创生取向和”。

A. 目标取向;

B.过程取向;

C. 结果取向;

D. 相互适应取向

( c )5.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在当代国际教育的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是。

A. 对立的;

B. 不相干的;

C. 一致的;

D. 随意取舍的

( D )6. 最早将“德育”一词引进中国的我国著名学者,先生,将“德育”、“智育”与“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对,构成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涵。

A. 谭嗣同;

B. 康有为;

C. 王国维;

D. 梁启超

( C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

A. 学会分享;

B. 学会做人;

C. 学会合作;

D. 学会奉献

( D )8. 在现代课程论中,有人根据教育活动过程中一些“虽非刻意安排,但却产生实实在在的教育作用的环境因素和行为方式”纳入“”,表现课程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泛化。

A. 活动课程;

B. 综合课程;

C. 广域课程;

D. 隐蔽课程

( C )9. 有人认为,“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最终诉求和努力方向,因此,即便在复杂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目的”总是昭然若揭,一目了然的。你认为这一看法。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B. 在有些国家是正确的;

C. 在某一特定时代是正确的;

D.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

(A)10. 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因其依然将“”作为自己的基本功能,因而被有些学者认为它依然停留在“近代学校”的范畴之内。

A. 知识传授;

B. 能力培养;

C. 情感教育;

D. 价值观教育

(A)11.标志着“终身教育”真正概念化和体系化开始,是著作的问世。

A.《终身教育引论》;

B.《学习化社会》;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 D )12. 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一般包括“对学生的研究”和对“”。

A. 对社会的研究;

B. 学校的研究;

C. 考试的研究;

D. 学科知识的研究

(A)13. 认为“课程内容即教材”的观点,是的教育观在课程领域的反映。

A.“知识中心”;

B.“社会中心”;

C.“学生中心”;

D.“教师中心”

( C )14. 教学过程,就是的过程。

A. 教师“教”;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发生;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依存,相互推动;

D.学生自主的“学”

(A)15.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

A. 基础;

B. 结果;

C. 障碍;

D. 全部意义

( C )16. 教育活动中,学生的遗传素质是教育可能性的基础,在学生不变的情况下,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

A. 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

B. 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C. 教师水平;

D. 设备齐全的实验室

(A)17.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维持者和促进者。

A. 组织者;

B. 发起者;

C. 监控者

D. 旁观者

(B)18. 现代教学论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

A. 跟随教师的“学习者”;

B. 知识的接受者;

C. 在教师指导下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D. 技能的练习者

( B )19. 教育研究揭示,在复杂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同一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上“教育目的”的主体,他们所秉持的“教育目的”是。

B.对立的; B. 基本价值一致情况下,具有差异;

C. C. 一致的;

D. 基本价值不同情况下,具有相同

( B )20.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教案”,应该,否则教案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枷锁和镣铐。

A. 忠实地执行;

B. 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进行必要调整;

C. 完全不必在乎设计的教案;

D. 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调整

四、判断题(在认为正确的小题前的括号内,填入T,反之,填F。每小题1分,10%)

(T )1. 学习化社会的提出,标志着终身教育的理念和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T )2.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一般包括“说服”、“示范”、“讨论”和“角色扮演”。

( F )3. 当代教育的发展,并未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实质性变化的新要求。

( F )4. 活动课程,也被称为经验课程,或者儿童中心课程,主要特点是“放任儿童按照他自己的无指导的自发性去发展”。

( F )5. 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其政治地位。也就是说,政治地位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就提高了。(T )6. 行为主义目标是课程目标表述的重要形式之一,与表现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共同组成课程目标的各种类型。

(T )7. 学校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

(T )8. 培养“主动发展的人”,促进人的主动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进入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经济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T )9. 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出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内涵,以“人的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T )10. 现代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及市场调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聚焦于学生的“智力教育”,即越来越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而疏于关注学生品德发展、人格养育,这是现代教育病的根源。

( F )11. 终身教育的发展,对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T )12. 中小学德育内容,一般既包括“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也包括“私德教育”。

(T )13. 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对我国原有的中小学课程目的、内容和结构都进行了系统的改造,使我国中小学课程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 F )14. 学科课程,因其将学科知识的逻辑作为课程组织的基本维度,必然不顾学生的差异、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必然要将其从中小学课程体系中铲除出去,才能保证学生个性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F )15. 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其政治地位。也就是说,政治地位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就提高了。( F )16. 学生心理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因此,教育应该按照心理学研究成果,选择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 F )17. 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限制,因此,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是无能为力的。

(T )18. 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她)不仅具有智力的差异,还有“非智力的差异”。换句话说,人的最终发展及其取得成就的大小,不能仅仅由智商高低决定,还要取决于自身的动机、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甚至还取决于“命运”——即人生发展过程中不可测的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因为,环境对人的发展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T )19. 有人认为高考失败不能简单作为个人聪明与否的标准,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尺。用“完整的人”的观点看待学生,在终身教育理念下看待学生,高考的成败,只是学生接受的某一次、某一方面的检验,如此而已。

( F )20. 中国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和生物等学科竞赛中,我国中学生屡屡夺冠。因此,中国基础教育中提出的“课程改革”,完全是多此一举。

五、论述题(30%)

说明:本大题共2小题,考生只需从中选择1题论述。多选答,不另外给分,且以考生论述得分最低的小题的得分计算总分。

1.举例论述中小学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区别?

核心提示:

从目的、内容、手段和评价诸方面论述(应结合示例论述)。

2.试述现代教学论视野中“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核心提示:

从认识论与社会学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并能结合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教育活动的动态过程考察。

3.中小学德育内容,既包括私德教育,又包括公德教育,还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其教育目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核心提示:

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及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学校中私德教育子碍于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养成其在私人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习惯,如系那个花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关心、诚实、忠心和上慈下孝等良好意识与行为习惯。

公德是国家级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通常所谓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学校中的公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国民功德及社会公德意识,养成其符合国民公德、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如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等等。

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养成其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如忠于职守、勤恳工作、诚实劳动、廉洁奉公、团结合作、维护行业声誉等。

学校实施的私德教育、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各有不同的内容,但在一些方面又相互交差、重迭。如“诚实”,既可以是私德,也可以是公德,还可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一般而言,私德是人立身之本,也是公德和职业道德发展的基础。只是在当代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之下,公德在社会生活、乃至个人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4.从课程实施过程的“课程”形态演变,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合理性与问题。

核心提示:

课程,根据其制定、实施和运作的过程,可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等五种形态。这是课程从理论家的思辨、实验和创制的阶段逐步走向学校课堂的课程实践环节的不同形态。

理想的课程,指由一些教育研究机构、课程理论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不同的理想的课程,经过教育管理当局的筛选,选择其中认可的一种“课程”,通过制定正式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各学科教科书”确立下来,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属于正式的课程。“正式的课程”进入学校之后,还要接受任课教师的“筛选”,这一工作,可能不是正式的,有时甚至也不是“合法”的,但是,由于不同教师对正式课程领会总有各种理解和解释方式,因此,各个教师理解的课程与正式课程的距离必然有一段距离,而且各不相同。进一步研究还表明,教师“领悟的课程”与他们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仍然存在距离,这是因为,面临课堂实际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不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最后,同一课堂上不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这既取决于他们的原有认知水平和认识风格,也取决于他们各自学习动机、情感和情绪状态等等。

当前我国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过程性、活动性和体验性,的确反映了新课程对学习者的关注,有利于发挥课程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在促进学生能力形成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发展方面的作用。但是,正如上面分析所示,课程从课程专家到课堂实践和学生体验,是一个多形态不断演变的过程,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存在,都可能对课程实践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带来混乱。

同时必须注意到,课程在演变的过程中,其变化的幅度、节奏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发展的过程,甚至还是一个曲折的回环过程,不但内部人员对这一变化具有重大影响,外部环境同样是课程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忽视这一点,就会把复杂的课程活动简单化,从而课程实践中出现进退维谷的尴尬。

5.试从人际交往角度、社会伦理角度与教学角度分别论述师生关系的特点?

核心提示:

师生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综合体。认识师生关系的特点,就是要全面认识这样的特点,不能只局限于其中一点而不顾其余。一般而言,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师生关系首先是一般的人际交往关系。就人际交往关系而言,现代社会中,师生关系的交往不能不遵从这个时代基本的价值规范与交往准则。相互尊重与平等相待是现代人际交往的核心价值观与基本准则,师生关系自然不能例外。

其次,师生关系也是社会伦理关系。教师是肩负着社会重托、负有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这是社会分工的要求。

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按照社会与时代基本要求,促进新的一代按照这一要求发展成长。学生就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通过学习获得社会时代要求的基本方向发展成长。学生应该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与教师积极的合作中获得自己具有个性化的发展。

最后,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具特色的关系。教学就是教师引起、组织、促进的学生学习的活动。教学实践中,教与学水乳交融,不可分离。但是,作为学理分析,我们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在教的方面,教师是认识的主体,行为的主体,在学的方面,认识与行为的主体必然只能是学生。师生之间围绕“知识(经验)”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建立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关系的性质由社会与时代的总体价值决定,在民主化与终身教育的时代,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促进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与个性化的发展。在此意义上,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主体之间的关系。

6.分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关系,由此论述当前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提示: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教学中的接受学习,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以直接接受

问题解决策略、方法而掌握学习技能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是指在教师提供一些辅助条件情况之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路径,最终学习一种技能的学习方式。

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只是记住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与最终结论,并没有能够将其纳入自己知识结构之中的学习方式。

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将新的知识通过内化或顺应整合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都表明: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也未必就是有意义学习,其间关系是较为复杂的。

7.分析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自的特点。

核心提示:

学科课程的特点:

课程目标非常明确,课程内容体系性强,结构严谨。从学习者知识掌握的效果看,有利于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

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相对忽视学习者个人经验、个人特点,也不太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不利于学习者学习过程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经验课程的特点:

课程目标相对模糊,课程内容体系性弱,结构松散。从学习者知识掌握效果看,不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它的优点,在于强调学习者个人经验、个人特点,强调学习者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有利于学习者个人经验世界与社会生活世界的融通。

8.从终身教育观念出发,现代课堂教学需要进行怎样的改革,试论述之。

终身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是当代教育的基本思潮之一。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学习必要性。在终身教育理念之下,现代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同时更应该促进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体现现代社会、科学发展需要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方法的采纳,也要以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与学会学习为标准。

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形成终身发展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等方面,都应该纳入当代课堂教学的思考范畴之中。

总之,帮助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联系学生生活、差异与经验的教学,应该是当代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免费)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考试试题(B卷)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设S接线器有4条输入复用线和4条输出复用线,复用线的复用度为512。则该S接线器 的控制存贮器有 4 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有512 个。 2.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25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45,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25 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45号单元的内容是25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 3.7号信令系统硬件包括信令数据链路接口、交换网络、信令终端电路和完成7号信令系统第3、4级及高层功能的软件所在的宿主处理机。 4.电话机发出的DTMF 可以通过程控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从而实现某些业务所要求的二次拨号。 5.我国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由DC1 和DC2 两级组成。6.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是指存放在交换机处理机系统中,对交换机的各种业务进行处理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7.基于容量分担的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主要由交换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三部分组成。 8.在程控交换机中主要的中断类型有故障中断、时钟中断、I/0中断三种。 9.按照程控软件中数据存在的时间特性,可分成___暂时性数据_________和半固定性数据,后者又包括___局数据_____和_用户数据________两大类。 10.通过多个T单元的复接,可以扩展T接线器的容量。利用16 个256×256的T 接线器可以得到一个1024×1024的T接线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

括号内。(10分,每小题1分) 1.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的线路信令每秒传送( D )次。 A 8000 B 4000 C 125 D 500 2. 我国的国内7号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D )位二进制数。 A.12 B.14 C.36 D.24 3 TUP和ISUP应配置于(D ) A.独立型HSTP B.独立型STP C.网管中心D汇接局 4. 在程控交换机中,NO.7信令的第三级功能由(D )完成。 A.固件B.硬件C.硬件和软件D.软件 5 (D )不能通过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正确传送。 A.话音B.信号音C.DTMF信令D.振铃信号 6. 与数据驱动程序的规范相对应的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当ABC=111时执行程序( D ) A. R1 B. R2 C. R3 D. R4 7. 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用来确定时钟级程序入口地址的表格是(D ) A.时间计数器B.时间表 C.屏蔽表D.转移表 8. 在( D )时要分析的数据来源是主叫用户的用户数据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题,每空4分,共24分) 1、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3、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精神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其中,人的智力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生产能力”,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4、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与其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之源泉,并且和物质资本相比,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5、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发展需要,达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水平。包括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的现代化。 6、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辨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答: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性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是教育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 第二,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 第三,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是“授之以鱼”方法,重视灌输,以注入式讲授为主;素质教育主张“授之以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教育评价不同。应试教育以考分为尺度来评价学生,以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老师;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简述教育独立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答:代表人物:蔡元培 主要观点: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人才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见效。主张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于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毫不受各派政党和各派宗教的影响。具体内容为:第一,经费独立,专款专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有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评价: 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资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电路设计框图及系统概述 (4) 三、各单元电路的原理及功能说明 (8) 四、波形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 (11) 五、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3) 六、参考文献 (14) 七、元器件列表 (14)

一、设计任务书 1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现代通信网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其中交换设备是整个通信网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将连接到交换设备的所有信号进行汇集、转发和分配,从而完成信息的交换。电路交换是在电话网络中使用的一种交换技术,而数字程控交换机是电路交换机的典型代表。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简易数字交换网络,在通信系统原理实验箱的硬件基础上,完成类似PCM系统有关的时隙内容在时间位置上的搬移,即时隙交换。研究意义 现代交换技术理论课上,我们对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进行了系统学习,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数字交换网络实现时隙的交换,不仅可以让我们从实践中加深对交换思想理论的理解,还能让我们对数字电路和元件以及通信原理的有关内容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通过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我们可以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整合与统一,加强对仿真软件的掌握程度,对我们课程理论学习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培养了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设计原理及设计要求 设计原理 在PCM30/32路数字传输系统中,每个样值均编8位码,一帧分为32个时隙,通常用TS0~TS31来表示,其中30个时隙用于30路话音业务。TS0为帧定位时隙,用于接收分路做帧同步用。TS16时隙用于信令信号传输,完成信令的接续。TS1~TS15以及TS17~TS31s时隙用于话音业务,分别对应第1路到第15路和第16路到第30路话音信号。 在通信系统原理实验箱中,信道传输上采用了类似TDM的传输方式、定长组帧、帧定位码和信息格式。实验电路设计了一帧共含有4个时隙,分别用TS0~TS3表示,每个时隙含8比特码,依次为帧同步时隙、话路时隙、开关信号时隙和M序列时隙。四个时隙复合成一个256kbps数据流,在同一信道上传输。 另一方面,数字交换实质上就是把与PCM系统有关的时隙内容在时间位置上进行搬移,因此数字交换也叫时隙交换。时间接线器可以完成同一条母线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工作方式有输入控制和输出控制方式两种。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数字交换电路,具体要通过设计数字电路,实现对帧同步时隙的定位检测,并通过控制端控制实现话路时隙、开关时隙和

现代交换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交换是通信网的核心 答:因为交换设备主要是为网络中的任意用户之间构建通话连接,主要完成信号的交换,以及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分配,所以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核心。 3、交换性能的差别对业务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交换性能对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业务开放种类、接续速度和接续成功率等方面。 5、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在交换思想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二者有哪些缺点,有哪些可以进行改进的方法 答:(1)电路交换采用面向连接且独占电路的方式,是固定资源分配方式。分组交换对链路的使用时采用统计复用,不是独占的方式,即动态资源分配方式。(2)改进方法:在根据具体的应用兼顾到时延与开销两方面选择分组长度。 第二章1、PCM的时分复用中,随着复用路数的增加,每帧中包含的子支路书增加,其每帧的时间长度是否会随着增加为什么 答:每帧的时间长度不会随之增加,例如,对于语音信号而言,采样频率为8000Hz,则采样周期为1S/8000=125us,这就是一个帧的时间长度,分帧包含的子支路数影响每个时隙的时间长度。 2、利用单向交换网络能否实现用户的双向通信 答:可以,通过分别建两条相互独立的来、去方向通路来实现双向通信。 3、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S连接器即是空间连接器,只能完成不同总线上相同时隙之间的交换,不能满足任意时隙之间的交换要求,T接线器即是时间连接器可以实现在一条复用线上时隙之间交换的基本功能。 4、为什么说TST网络是有阻塞的交换网络 答:因为TST网络中S连接器的出、入线上必须具有相同的、同时空闲的时隙号时方可接通,否则,S接续器某入线上的时隙会由于无对应时隙号而发生阻塞。 第三章1、为什么数字中继中需要做帧同步和复帧同步 答:帧同步可以使收发两端的各个话路时隙保持对齐;复帧同步则可以解决各路标志信令的错路问题。 2、若出现电话机摘机拨号后,其拨号音不能停止的情况,请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 答:(1)发号制式不正确;(2)DTMF收号器发生故障或资源不够、没有接收到用户拨号信息;(3)处理机故障,当收号器收到用户拨出的号码并上交处理机,但处理机故障不能拆除拨号连接;(4)用户接口电路故障。 4、为什么采用多级链表结构存储字冠分析数据比采用顺序表节约空间 答:顺序表针对每个字冠在内存中都会对应有分析字冠并存放分析结果的记录,即使有些字冠前面有些位数的数字是相同的,因此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空间利用效率低,而采用多级链表结构时,对于前面有相同数字的字冠就可以共同分析至不同位数为止,由于相同数字部

《学前教育学》综合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B.主体性活动C.生产性活动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B.教育材料C.教育媒介D.教育环境 3.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A.促进经济建设B.增进社会文明C.促进社会发展D.提高人口素质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生产B.经济发展C.工业革命D.现代农业 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A.先天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后天决定论D.环境决定论6.儿童个体发展遵循 A.从脚到头的顺序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A.人本位儿童观B.家族本位儿童观 C.社会本位儿童观D.自然本位儿童观 8.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A.1827年B.1803年C.1837年D.1823年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 A.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 B.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C.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0.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C.保教性和辅助性D.辅助性和社会性 11.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 A.特殊的B.普通的C.唯一的D.少有的 1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 A.教育材料B.教育内容C.教育环境D.教育信息 13.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促进社会进步B.促进文明进步 C.促进经济建设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4.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发展B.社会人口C.地理环境D.政治制度 15.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 A.父母决定论B.教师决定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16.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 A.家族本位儿童观B.社会本位儿童观

现代教育理论

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没有离开教育的教学”命题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D.布鲁纳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一语出自()。 A.《道德经》B.《孟子》C.《学记》D.《论语》 3、居于整个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是()。 A.教育手段 B.学生C.教材D.教师 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洛克B.斯金纳C.维果斯基D.马卡连科 5、我国古代最早比较系统的总结教育经验的论著是()。 A.《学记》B.《论语》C.《劝学》D.《进学解》 6、教育起源于()。 A.模仿B.本能C.社会生产劳动D.社会生活 7、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无意识的教育影响或学习经验属于()。 A.综合课程B.单一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8、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或原理的教学方式是()。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授 9、对班级教学最先作概括性论述的著作是()。 A.《人的教育》B.《爱弥儿》C.《大教学论》D.《教学与发展》 10、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各科教学B.班会C.社会实践活动D.时政学习 二、名词解释 1、课程 2、德育 3、学制 4、教学方法 5、陶冶教育法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论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试述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6.C 7.D 8.B 9.C 10.A 二、名词解释 1、课程——(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回答广义亦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2、德育——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使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3、学制——即狭义的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5、陶冶教育法——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者在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具有非强制性、隐蔽性,无意识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答:教师是生产劳动力的劳动力,教师的劳动对象、手段、成果,各有其特殊性。教师的劳动特点表现为:(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更突出;(2)教师的劳动手段是“言传身教”,劳动的示范性强;(3)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四、论述题 1、答: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但各自又有相对独立性,分别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是辩证统一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各育并举,和谐发展。 2、答:(l)一方面教育制约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制约教育,这种教育和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某校园专用网设计方案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122103 学号: 姓名:谭君 指导老师:何璘琳 2013年12月13日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校园网的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校园网不仅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而且为学校未来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能够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校园网络的建设及其与Internet的互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假设学校有四个部门: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共100台主机。各部门的计算机分配如表: 部门计算机数量(台)24口交换机(台) 学生宿舍40 2 教师宿舍10 1 办公楼20 1 教学楼10 1 图书馆20 1 二设计分析 校园网不只是涉及技术方面,而是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专业应用、人员素质等众多成份的综合化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因此,在总体上如何筹划、组织网络建设和开发应用的设计思想是校园网建设中的最重要的问题。

总体设计是校园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程蓝图,是搞好校园网建设的核心任务。进行校园网总体设计,首先是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弄清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发展的特点,对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明确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其次,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校Intranet服务类型,进而确定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标;第三是确定网络拓朴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第四,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第五,规划安排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步骤。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四详细步骤 1 拓扑图如上 2 设备选型 路由器:3台 交换机:8台 PC机:100台 电缆线:若干米 网钳:一把 测网器:一个 3 综合布线系统 布线系统是网络实现的基础,选择时应主要以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为衡量标准,同时考虑其发展余地、投资费用、安装质量及二次开发成本。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它由许多部件组成,主要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由这些部件构造各种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布线系统,它应该能支持话音、图形、图像、数据多媒体、安全监控、传感等各种信息的传输,支持UTP、光纤、STP、同轴电缆等各种传输载体,支持多用户、多类型产品的应用,支持高速网络的应用,为校园网通信系统提供有力支撑系统硬件。 另外校园网硬件设备中还包括服务器、PC机、大容量存储设备和投影仪、电视墙、摄像机等。在建设校园网的过程中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性能与价格的硬件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复习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复习 (A)卷 1. 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和两大类。 2.电话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和。 3.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20的内容B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15,则B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20号单元的内容是。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呼叫建立时由控制写入。 4.No.7信令系统中,消息信号单元的SIF字段用来运载,通过__________字段来指明该消息所属的用户部分(业务种类)。 5.设时间表有12行,8列,则该时间表,可调度的最大程序数为________________个,可提供的最大不同周期数有________________个。 6.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是:,,适应性强,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高。 7.ISUP消息中的路由标记由目的地信令点编码(DPC)、源信令点编码(OPC)和链路选择码(SLS)组成。路由标记的作用是。电路识别码(CIC)用来。 8.在SP A发送给SP B的信令单元中的后向序号BSN的值为25,这表示SP A已正确接收到了SP B发送给SP A的的信令单元。 9.在交换系统中,去话分析利用主叫的作为索引来检索主叫用户数据。 10.下一代网络在功能上可分为、核心媒体层、和业务/应用层四层。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每小题1分) 1.指出下列错误的长途区号: ( ) A. 10 B. 32 C. 22 D. 510 2. 在64kb/s的信令链路上传输时,信令单元为消息信令单元, 消息信令单元的SIF和SIO字段的长度为2100字节,此时信令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LI=( ) A. 0 B 63 C. 2 D. 200 3. 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128,A-B方向选取的内部时隙为TS72,B-A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 A、TS16 B、TS8 C、TS136 D、TS68 4.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话路时隙为TS21,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中传送。A.TS0 B.TS21 C.TSl6 D.以上均可 5 TUP和ISUP应配置于() A.独立型HSTP B..市话汇接局C.网管中心 D 独立型STP 6. 消息传递部分的寻址能力是根据( )将消息传送到指定的目的地信令点 A. 目的地信令点编码DPC B. 全局码GT C. 子系统号码SSN D. 业务表示语SI 7. 设S接线器有8条输入、输出复用线,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输入、输出复用线的复用度为512,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个观点就是亚里士多德得思想?() A、美德就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得与谐发展与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得教育目得观。 A、教育无目得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得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得()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得形式,使该事物得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得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6、当一个人得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得瞧法都就是不一样得”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7、“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得课程理念就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得收获 B、关注学生得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得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得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 8、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9、我们常说得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就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得哪一层得标准?()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1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得三种途径就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11、抵抗外界诱惑得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得德育工作有相应得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得德育重点主要就是()。 A、基本道德知识得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得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得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得选择与确立 1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此资料转贴于贵-州、学,习_网利完成得个性心理特征就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4、小学生在识字得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得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5、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得课堂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得就是引起学生得()。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6、进城务工得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她们临时住所附近得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孩子入学。学校与教育局得行为违反了()。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摘挂机检验原理与设计分析 学号:2 学生姓名:刘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指导教师: 2016年12 月17 日

目录 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内容和目的···························································· 四、源代码····································································· 五、结果····································································· 六、心得······································································

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现代交换原理》课程知识,进行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相关的课题设计研究与分析,掌握现代通信网交换节点所采用的技术,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方法。 2、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出发,在实验室现代程控交换原理实验箱或者计算机上进行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相关的课题设计研究与分析。掌握相关课题的工作原理,深入研究相关课题系统组成及程序设计与分析 (1)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原理分析透彻,技术实现方案合理可靠; (2)按照现代交换原理相关研究课题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组成,完成从理论分析、系统软硬件组成、程序设计,调试及功能分析的全过程。 二、设计目的 摘挂机检测实验用来考查学生对摘挂机检测原理的掌握情况。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设计原理 设用户在挂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0”,用户在摘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1”,摘挂机扫描程序的执行周期为200ms,那么摘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0”到“1”的变化点,挂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1”到“0”的变化点,该原理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现代交换原理题库

一、单选题 1.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是 A.光纤技术 B.终端技术 C.传输技术 D.交换技术 2.人类用电来传递信息最早是 A.电话 B.电报 C.收音机 D.电视 3.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的通信成为 A.电信 B.竹信 C.通信 D.电视 4.将含有信息的消息转换成传输介质能接受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是 A.终端 B.交换机 C.编码器 D.译码器a 5.N个终端采用全互连方式组成的通信网,需要 A.N(N-1)/2条线路 B.N-1条线路 C.N条线路 D.N2条线路 6.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建立连接,通信完成后拆除连接的设备是 A.终端 B.交换机 C.计算机 D.调制解调器 7.由若干交换机按照一定拓扑结构通过通信线路组合在一起实现众多终端互通是 A.计算机网 B.通信网 C.广播电视网 D.电话网 8.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实连接 C.虚连接 D.有线连接 9.下列属于信息的传送方式是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复用、传输和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0.下列属于固定资源分配技术的是 A.程控数字交换 B.分组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1.信道在每帧中固定出现的信道是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物理信道 D.逻辑信道 12.信息网络按业务分为电话网、电报网、有线电视网和 A.计算机网络 B.广播电视网 C.移动网 D.广域网 13.信息网络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 A.支撑网 B.有线网和无线网 C.固定网和移动网 D.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14.通信网的组成包括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 A.交换机 B.路由器 C.集线器 D.网桥 15.交换节点泛指通信网中的各类交换机,包括通信接口、控制单元信令单元和 A.用户电路 B.交换网络 C.中继电路 D.控制系统 16.接口的作用是 A.物理连接 B.逻辑连接 C.转换信号 D.处理信令 17.构成交换网络最基本的部件是 A.交换机 B.继电器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B ?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 ?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B .《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 .教育滞后于政治 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D .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 .想像力C.思维力D .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B .中央C?社会力量D .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B ?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 .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 10.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 .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 .现代课程论 12.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B .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师爱为魂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 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文章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我深深的懂得了“师爱为魂”这四个字的涵义。

企业网络规划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doc

一.工程概况 公司有一栋独立大楼,高4层,每层面积2000平方米。由研发技术部(成员60人,分成硬件(25)和软件(35)2大部门)、生产部(主要产品是手持电子产品,110人,管理人员10人)和市场部(30个销售,10个工程师)组成。还有一般企业都有的后勤部门和财务部门等。公司管理层组成:董事会,1个总经理,3个副总经理。3个总监。 二.需求分析 1. 用户需求 公司网络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层为市场部和后勤部; 2层为生产部; 3层为研发技术部; 4层为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办公室和财务部。 (2). 公司内部的计算机间采用公司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和IM(即时通讯) 系统联系。 (3). 公司内部网络与Interner之间采用100M光纤接入。 (4). 公司内部架设Web服务器,对Internet提供公司的形象和电子商务服 务。 (5). 财务部可以访问财务数据服务器,其他部门不能访问财务数据服务器。 (6). 为保证安全,Internet与公司内部网络间应该采用防护措施,防止外界 对内部网络未经授权的访问。 2.稳定可靠需求 现代企业的网络应具有更全面的可靠性设计,以实现网络通信的实时畅通,保障企业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随着企业各种业务应用逐渐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上来,网络通信的无中断运行已经成为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关键。现代大型企业网络在可靠性设计方面主要应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1)、设备的可靠性设计:不仅要考察网络设备是否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冗余

备份,还要从网络设备整体设计架构、处理引擎种类等多方面去考察。 (2)、业务的可靠性设计:网络设备在故障倒换过程中,是否对业务的正常运行有影响。 (3)、链路的可靠性设计:以太网的链路安全来自于多路径选择,所以在企业网络建设时,要考虑网络设备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链路自愈手段,以及快速重路由协议的支持。 三.网络系统设计规划 1. 网络设计总体要求 灵活性:系统具有较高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当用户的物理位置发生变化时可以在非常简便的调整下重新连接;布线系统且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 实用性:系统具有低成本、使用方便、简单、易扩展的特点。布线系统应在满足各种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材料成本;布线系统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扩展的特点。 可扩展性:网络结构和系统结构模块化,易于扩充,适应未来发展。 高可靠性:网络建设应立足于现有成熟的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并考虑主干设备的备份 2. 网络IP地址规划及VLAN划分 企业网计划使用私有的C类IP地址。IP地址分配原则如下:集团使用IPv4地址方案。

北邮版现代交换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为什么说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接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络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对连接到交换节点的传输链路上的信号进行汇集、转接和分配,实现多点到多点之间的信息转移交互。 1.5 如何理解ATM交换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 1)采用固定长度的ATM信元异步转移复用方式。2)ATM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方式工作。3)在ATM网络内部取消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而将这些工作推到网络的边缘设备上进行。4)ATM信元头部功能降低。 1.7 光交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1)提高节点吞吐量。2)降低交换成本。3)透明性。 第二章 2.1说明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模拟交换和数字交换,布控交换和程控交换的基本概念。 答:书 21 页 2.1.2节 2.2电路交换系统有哪些特点? 1)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2)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占通信资源的方式。3)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业务。 2.3电路交换系统在呼叫处理方面应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书 23页 2.2.2节 2.4电路交换机由哪些基本功能模块组成,并说明各模块作用? 由终端接口功能、连接功能信令功能和控制功能等模块组成,终端接口功能主要作用是适配外部线路传输信号的特性要求,将外部信号传送格式与适合交换机内部连接功能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相互转换,并协同信令功能模块收发信息。信令功能模块的作用是通过终端接口电路监视外部终端的工作状态和接收呼叫信令,并将接收的状态和信令消息转换成适合控制功能进行处理的消息格式。连接功能的作用是在控制功能模块的管理下,为连接在交换机上的所有终端提供可任选的相互连接通路。控制功能的作用是依照用户需求结合交换设备性能指标要求,快捷可靠的实施电路接续操作,并有效地管理交换设备正常运行。 2.5电路交换机有哪些接口?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书 26页——31页 2.3.1节 2.6简述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7项基本功能。 馈电B,保证通话时有馈电电流,过压保护O,为防止雷电等高压损坏交换机,振铃R,通知被叫用户有来话呼叫监视S,监视用户线环路的通断状态,用来识别用户话机的摘机挂机状态编译码器C,混合电路H,完成二四线转换测试T,检测故障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6分) 1、狭义教育 2、多元文化教育 3、教学 4、终身教育 二、判断题(20分) 1、墨翟主张"亲知、说之和闻之"三种途径结合() 2、近代教育出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3、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4、教育是政治的附庸,没有任何独立性() 5、成人感加强、自我关注的加强,摆脱成人束缚的愿望强烈的是少年期() 6、课堂教学应由教师负责一切() 7、拉尔夫·泰勒是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8、布迪厄提出了文化资本、文化专断和符号暴力等概念() 9、教师职业不需要专门训练() 10、全球化引发的教育上的冲突主要是经济上的() 三、简答题(4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的产业化? 2、分析课程内容选择不同取向的特点。 3、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4、全球化对教育的要求。 四、论述题(24分) 1、评述各国终身教育的政策和实践? 答案 一 1、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前提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对自己的文化及其它文化的处理方式和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 3、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培训和教育,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应当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10、错 三 1、"教育产业化"。 的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越来越体现出一定的经济属性某些教育机构也向产业的轨道靠拢。但是要看到教育与其他产业的不同。在目的上,教育产业的赢利是抽象的,主要反映在学校外,教育以育人为己任,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在功能上,教育主要是非生产性功能,如传播知识经验、灌输道德规范等,教育的效益也不能简单的用经济指标衡量。在产品的特殊性上,教育的产出是人的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不直接创造价值,培养出来的人进入生产过程,才能反映出它的经济价值,教育产品也不能作为商品交换。教育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最突出的特点还在于对人身心的直接影响,不能进行产业化。 2、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一种,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认为教材的规定了知识传递的范围、程序和基本要求,知识的传递以教材为依据,所以课程的内容理所当然被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以凯洛夫的影响最大。把重点放在教材上,有利于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据可依,但教材以外在形式强加给学生,会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种,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特别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注重学生的外显活动,无法看到经验是如何发生的,忽视深层次的学习结构,偏离学习本质。 第三种,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强调决定学习的量与质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师和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景,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它一方面突破了外在强加,但由于只有学生自己知道经验的真正结果,故课程编制难度很大。 3、教育评价功能有诊断功能;改进和形成性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等。答题时展开回答。 4、全球化会给教育带来什么变化呢? 第一,全球化的教育规范逐渐会得到确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教育对话会变得经常化。大至教育研究的规范方法,如何进行教育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小到学生学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等都会越来越多的采用国际所公认的一些做法。 第二,教育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育,让人们珍视和平,使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合作共同面对的南北关系、人权、毒品资源短缺等问题。 第三,教育上要求重新确立人才规格和教育目的转向,培养国际人,正在成为各个国家的人才战略和教育目标之一。教育目标在全球化之下,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必须发展尊重自由的能力和面对挑战的技能,尊重人的差异,文化遗产,培养在国家和国际范围内的团结和公平情感。 第四,全球化会引发教育上一系列的冲突。一是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具体为教学手段,教育制度和国际先进思想价值体系与本土的冲突。二是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三是教育内部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矛盾。四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的矛盾。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