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法规

植物检疫法规
植物检疫法规

植物检疫法规:是指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由国外传入和国内传播蔓延,保护农业和环境,维护对内,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的法令对进出口和国家地区间调运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检验与监督处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植物检疫学: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植物有严重为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

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使它在官方控制下的一切活动

有害生物:对植物或产品有害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系、或生物型.

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或环境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且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泛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机体危险性有害生物: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尚未发生,或虽发生,但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限定有害生物:是指在一个国家和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分布未广,且官方正在积极控制中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植物检疫所关注的有害生物.

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是已经广泛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有些是日常生物中常见的,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 危险性有害生物:包括已经被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和可能被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多种有害生物,相当于“限定的有害生物” .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对于进口国而言,那些存在于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定殖:当一种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预见的将来能长期生存.

铲除: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以从一个地区消除某种有害生物.

除害处理: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中的有害生物的过程.主要包括熏蒸处理、辐照处理、热处理、冷处理及气调处理等.

熏蒸除害:密闭场合采用熏蒸剂杀死害虫、病菌或其他有害生物的技术措施.

疫区:存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

非疫区: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区.

保护区: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对一个危险地区进行有效保护的最小区域.

检疫区:由官方划定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于危害,并由官方防治地区.

缓冲区:特定有害生物未发生或发生率低并防治且已采取检疫措施地区.

有害生物低度发生区:指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测、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

非疫产地: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发生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

非疫生产点:指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产地内作为一个单独单位以非疫产地相同方式加以管理的限定部分.

低度流行区:是指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经采取了有效的监测、控制和根除措施的地区.

受威胁地区:生态因素适合一种有害生物的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

控制区:专指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为防止特定有害生物从疫区扩散所必需的最小的限定区域.

保护区:是指国家植物保护组织为有效保护受威胁地区而确定的必需的最小的限定区域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评价和选择方案以减少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风险.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评估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的可能性以及潜在后果

SPS协定:指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的协定,是WTO针对动植物安全与检疫问题而专门制订和实施的一个国际准则. 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种子、卵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种: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外来种.

检疫许可:在调运、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须向当地植物检疫机关预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经过审批做出是否批准引进的法定程序.

检疫申报:有关检疫物进出境或过境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现场检验: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应检物进行检查、抽样,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检疫出证:检疫机关根据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检疫和除害处理结果,签发相关单证并决定是否准予调运的法定程序.

检疫处理: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中有害生物的法定程序.

检疫处理方法:除害处理(熏蒸/消毒/冷/热处理);退回或销毁处理 ;禁止出口处理

植检基本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与出证、检疫监管

检疫监管:是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

产地检疫: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出境或调运前,输出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其调运检疫:充分发挥检疫检查站、木材检查站的作用,严格查验检疫单证和调运货物,发现检疫对象,要严格进行除害处理.

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预检: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入境前,输入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或加工包装场所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隔离检疫:主要针对风险极高的进境繁殖材料,是将拟引进的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于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在隔离条件下进行试种,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和处理的检疫过程.

疫情监测:ISPM 6号标准为“监测准则”,要求国家植物保护组织建立一个信息收集系统来收集、证实或汇编需要注意的有害生物的有关信息.

中国植检发展史:孕育/初建/发展/停滞/昌盛时期

1878年,欧洲6国签《防治葡萄根瘤蚜国际公约》1880法国波尔多爆发葡萄霜霉病. 植物检疫基本属性强制性、预防性.根据分布区域分为内检、外检.

植物检疫目的意义:促进国际、国内种质资源贸易及交流基础上,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或传出,保障农业生产、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植物检疫学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新兴学科.

植保基本原理:预防或杜绝、免疫、保护、铲除、治疗.

植检对象:真菌、细菌、病毒、线虫

第一部口岸动植物检疫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商品/动植物/卫生检疫三个机构合并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国家技术质量标准监督局合并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负责我国对外植物检疫的部门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务院颁布-植物检疫条例.

新侵入和定殖的病原物与其它有害生物,利用一切防治手段,尽快扑灭.

产地检疫是国际和国内检疫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一项措施.

风险分析包括:危险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起点/评估/管理

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入和定殖.

针对商品中是否带:有害生物、能否传播与危害,及对商品、预定用途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类:一类是不必限制的无风险商品;二类是仍有风险的商品;三类是可作繁殖材料且风险极大的商品.

WTO和SPS协定对科学证据充分性的要求定量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定性分析具有较强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难于处理贸易冲突双方存在的分歧.

农业项目风险种类:、自然/经济/政治/行为/技术/评估/其他风险

农产品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除非彻底除害并绝对安全,否则不允许进口.

贸易客观存在传播植物有害生物的危险,可以通过检疫措施来进行管理.

转基因植物的风险评估利用重组DNA技术、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把重组DNA分子导入植物体并在其中整合、表达和稳定遗传.

植物病原物:真菌、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病毒、类病毒、线虫等.

植检主要措施:禁止进境;限制进境;调运检疫;国外引种检疫;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疫、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疫;紧急防治

植物检疫性真菌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Wheat dwarf bunt,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Wheat karnal bunt,烟草霜霉病-Tobacco blue mold 马铃薯癌肿病-Potato wart ,榆树枯萎病-Dutch elm disease

检疫性细菌病害:梨火疫病-Fire Blight,玉米细菌性枯萎病-Stewart’s bacterial wilt of corn,柑橘黄龙病-Citrus Yellow shoot,椰子致死黄化病-Coconut Lethal Yellowing

植检性真菌常见检疫检验技术:直接/染色/洗涤/保湿萌芽/分离培养检验

植物病原细菌检疫检验技术:直接检测:直观/生长检验;间接检测:活菌/血清学/非活菌检测、免疫吸附分离法、噬菌体检验、

植物病毒检验方法: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

植物病毒鉴别寄主谱:系统/局部/不受侵染的寄主

检疫性植物寄生线虫:马铃薯孢囊/香蕉穿孔/松材线虫

菌丝可潜伏种苗组织中远距离传播.菌核常混于植物种子中作远距离传播.

真菌的鉴定方法:形态鉴定、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方法

PCR技术特点: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检测材料要求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共计检疫性有害生物435,检疫性害虫146,检疫性病害(真菌125、原核生物58、病毒及类病毒39、线虫20种),检疫性杂草41,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6.

植检除害处理方法:除害处理、退回、销毁处理、禁止出口处理.

植检除害处理常用熏蒸剂:磷化铝、硫酰氟、溴甲烷、环氧乙烷等.

植物检疫方式:产地/现场/实验室/隔离/国际邮包检疫.

现场检验方法:X光机/检疫犬/肉眼/过筛检查

实验室检疫方法:比重/染色/软X光透视/洗涤/保湿萌芽/分离培养/鉴别寄主/血清学/显微镜检测

植物检疫处理基本类型:除害处理、退回或销毁处理、禁止出口处理

禁止进境物包括:动植物病原体、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动植物疫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动物尸体;土壤

报检员办理检疫申报手续时应将:报检单、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等单证一并交检疫机关.

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危害性、经济重要性,

有害生物分:限定性有害生物、非限定性有害生物.

限定的有害生物分: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植物检疫效益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实施检疫方法:全面/针对性检疫. 植物检疫的法规按照制定权力机构和法规所起作用的地理范围,分国际性/国家级/地方性法规,内容从形式上分为综合性/单项法规 .

FAO颁布-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SPS: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我国第一部正式对外动植物检疫《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

我国外检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是1991年颁布的.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症状弱系统斑驳.其病毒粒体为对称球体

蚕豆染色病毒只侵染豆科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通过种子传播.

松材线虫通过天牛传播.柑橘黄龙病通过柑橘木虱传播.

香蕉穿孔线虫危害芭蕉属,造成植物减产/死亡.危害寄主的根部位.

梨火疫病最初在美国发现.

植物有害生物包括:害虫、病原真菌、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毒、杂草、病原线虫、软体动物和其他有害动物等.

植物害虫检疫工作的特点:预见/全局长远/管理综合/法制/国际性

植检特点:法律法规与技术、管理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铲除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

植检任务和目的:阻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封锁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不使其向没有发生的地区传播;对已传入新区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紧急措施,就地彻底消灭

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关系不同:工作对象不同:危险性的检疫对象;在农业生产中发生的有害生物;工作方法不同;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同:分析研究危险性有害生物情报资料,拟定防止策略和措施,论证和立法;研究农业生产上发生的有害生物,提出防治方法;要求不同:防止蔓延传播,铲除有害生物;把防治对象危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植物检疫的意义: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部分,是保护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重要措施;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

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关系关系:预防或杜绝、长处、免疫、保护、治疗等五个方面.植检是植保领域中重要部分,包括植保中的预防、杜绝或铲除的各个方面,最有效、最经济、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方法,是某一有害生物综合防止计划中的唯一具体措施.

确定为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依据:危险性大的病害、害虫、杂草;局部地区发生;人为传播;经过风险分析评估确认.

疫情铲除原则是:铲除对象是新发现重大植物有害生物,面积不大,有扑灭可能的;铲除应及早、及时;铲除措施应科学有效,管理措施应依法从严;铲除后应跟踪监测,确保彻底铲除.

有害生物在原产地危害性一般,进入新区猖獗危害:新区气候条件比原产地优越;新区有比原产地更适合的寄主、传播媒介等;新区寄主对有害生物的抗(耐)性差;4.有害生物在新区的生态选择压下发生有利于自身生存的变异;5.新区缺乏有效天敌的控制.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协议》基本原则:协调一致原则;等同对待原则;透明度原则;科学依据原则.

产地检疫预检的意义: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简化现场检疫的手续,加快商品流通;避免货主的经济损失

检疫许可意义:通过检疫许可能够向出口国家或地区提出相关的检疫要求,从而有效地预防有害生物,特别是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通过检疫许可能够避免盲目进口,并且有助于进行合理索赔.

检疫申报意义:防止出现在货物运抵口岸后、实施检疫前,从提货单中发现原报检内容与实际货物不相符; 出境货物已报检,但原申报的输出货物品种、数量或输出国家需做改动;出境货物已报检,并经检疫或出具了检疫证书,货主又需做改动.

隔离检疫基本步骤: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加快商品流通;避免货主的经济损失.

小麦矮腥黑穗病:症状:系统侵染性,表现:病株特矮,分孽特多,病穗特密,病粒特硬,有鱼腥臭味.形态特征: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发病规律:侵染期长,长时间3~8 ℃低温利于侵染.流行因素:大面积感病品种、足够菌源.适生区域:西北高原冬麦区和新疆、青藏高原晚播冬麦区极为适宜病害的发生,属高度危险区;江淮流域及华北、东北冬麦区基本适合病害发生,属危险区;西南高海拔地区有时也具备病菌入侵条件,也可能受害;春麦区不发病.检疫检验方法:直接检查、洗涤检查、冬孢子鉴定、冬孢子自发荧光实验、冬孢子萌发试验、PCR技术

梨火疫病:分布:北美洲于西北欧,中欧、地中海、东南欧及大洋州和亚洲.症状:花:侵染后枯萎.叶片:先呈水浸状,后黑褐色.嫩稍:向下弯曲鱼钩状.果实:病部褐色凹陷,后红褐色.病枝:叶片凋萎,幼果僵化,但病叶病果不脱落,远望似火烧状,故称火疫病.危害:严重时,病害从嫩稍很快扩展到枝条、主干,直至根部,全株死亡.检验方法:产地检验,症状观察,分离培养,致病性实验,血清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方法

检疫和防治:,严格检疫,禁止从疫区引入蔷薇科仁果类果树树苗;剪除病梢病枝;药剂防治;种植抗病品种;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定植.

马铃薯金线虫:分布: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大部分国家和亚洲少数国家,是我国外检对象. 症状: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植株生长不良,矮小,茎细弱,叶上生斑点或黄化,后萎蔫或死亡,扒开病根,可见金黄色的马铃薯胞囊线虫雌线虫死后形成的胞囊.侵染规律:完成1代约需40天,一年生1~2代,以胞囊在病薯块、病根及病土中越冬,孵化成熟的适温为16~22℃检验方法:漂浮法和过筛法.刷掉或震掉块茎表面的泥土,将泥土放在10%的硫酸镁溶液中搅动,使飘拂物迅速上浮,静置后过滤,最后将滤纸晾干,镜检有无胞囊.胞囊的检验以形态学为主.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

风险: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分析:通过对不确定事件的识别、衡量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将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的科学管理方法.

PRA: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预与管制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定性PRA:采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对风险进行评价,结果采用风险高、中、低等级指标来描述风险大小.

定量PRA: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定量描述风险,结果用概率值衡量风险大小

PRA重要性: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遵守SPS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风险分析的起点:可能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本身;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随其传入和扩散的传播途径开始分析,通常指进口某种商品;因为检疫政策修订而重新开始做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阶段:传入可能性:主要取决于从出口国到目的地的传播途径及与之相关的有害生物发生频率和数量;定殖可能性将原发生地情况与PRA地区情况进行比较.扩散可能性:包括有害生物的自然扩散能力,与人为环境的适宜性,商品和运输工具的移动,有害生物潜在媒介和天敌等.经济重要性:如损害类型、作物损失、出口市场损失、相应的防治费用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所需的信息:有害生物及其实际或潜在环境事实型信息;解释其分布、行为、潜在损失的信息分析系统及辅助诊断系统;评估其扩散、定殖、经济影响信息预测系统.

风险管理阶段:风险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及其与之相一致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方案设计和评估.

风险分析国际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准则》《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准则》》

转基因植物的风险评估: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并在其中进行表达,从而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主要内容: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可能含有已知或未知的毒素,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可能含有已知或未知的过敏源,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植物检疫知识问答

植物检疫知识问答 1. 什么是植物检疫? 答:国际上将“植物检疫”定义为: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 通俗地说,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有的称其为“危险性植物病、虫、草”、“检疫对象”)的人为传播,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服务农产品贸易的一项措施。 植物检疫是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 2. 为什么要进行植物检疫? 答:植物检疫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外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危害,防止本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服务植物、植物产品贸易。其重要性表现在: 第一,植物检疫是农业生产安全的保障。通过开展检疫,确保引种和调运植物、植物产品的安全,防止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了广大未发生区的安全;通过开展发生区的防治灭杀,有效遏制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第二,植物检疫是农产品对外贸易安全的保障。近年来,植物检疫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不断提升我国植物检疫安全水平,确保出口农产品符合进口国家的植物检疫要求,突破了一些国家的检疫技术壁垒,确保了我国农产品的顺利出口。 第三,植物检疫是生态安全的保障。植物检疫通过预防和控制植物检疫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避免了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未发生区植被的危害,避免了农药等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3. 农业植物检疫法律法规有哪些? 答:我国现行的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年10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发布)、《植物检疫条例》(1983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1992年5月13日国务院修订)、《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1995年2月25日农业部发布,2007年11月8日修订)、《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2010年1月18日农业部发布)等。此外,还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地方性植物检疫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上

植物检疫论文—by 何敏

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摘要:苹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L.)是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本论文在阐述 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检验与防治方面目前的应用进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应用性信息素对它进行监测和诱杀,这些都为苹果蠹蛾的内外检疫 和和田间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苹果蠹蛾;检疫措施; 防治措施;性信息素 Moth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Codling Moth Abstract : Codling moth,Cydia pomonella (L.) (Lepidoptera, Olethreutidae),is the most serious pest of fruit orchards worldwide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arantine pests.In addition, the damage ofapple and other fruits infected by codling moth in fields wer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spraying a granulosisvirus, releasing Trichogramma and use of sex pheromone. Therefore, these methods deserve to be extensively applied in quarantine and control of codling moth in China. Key words: Codling moth (Laspeyresia pomonella), Quarantine methods, Control methods, sex pheromone. 前言:苹果蠹蛾 Laspeyresia pomonella (L.)又名苹果小卷蛾、苹果食心虫,属鳞翅目, 卷蛾科,小卷蛾亚科,是世界性蛀果害虫之一,也是各国重要的检疫对象,常常造成苹果、梨、桃等水果毁灭性危害,引起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苹果蠹蛾所造成的 经济损失和对外贸易壁垒,已被确定为我国重要的对内对外检疫对象。 (一)简史及分布 苹果蠹蛾起源于欧亚大陆南部,其原始寄主为野生的苹果树,以后开始危害苹果栽培品种,并随着苹果栽培品种的分布而扩大适生范围。现已广泛分布于除东亚以外的苹果产区,我国目前仅限于新疆苹果产区和甘肃酒泉地区有发生。 (二)生物生态学特性 1.寄主和为害 苹果蠹蛾寄主范围较窄,主要是蔷薇科的仁果和核果类,主要寄主有苹果、沙果、梨、海棠、胡桃、石榴、李、山楂、桃、杏等。

建设法规教程试题库范文

《建设法规教程》试题库 一、概念题 1、建设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统称。 2、建设行政复议是指在建设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当事人不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的时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有管辖权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议申请,要求变更或撤销原处理决定,复议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后作出裁决的活动。 3、建设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认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依法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并由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4、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有关建设工程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 6、建筑许可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准许、变更和终止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建筑活动的具体行政行为。建筑许可的表现形式为施工许可证、批准证件(开工报告)、资质资格证书等。 7、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制度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依法对建筑工程是否具备施工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者,准许该建筑工程开始施工并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一种制度。 8、从事建筑业单位的资质审查制度是指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9、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发包给其他承包单位的行为。 10、招标是招标人提出招标条件,投标人提出最佳报价和最佳条件,通过竞争而成交的一种交易方式。 11、房地产转让是指房地产权利人通过买卖、赠与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将其房地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这里讲的其他合法方式包括交换、继承等。 12、房地产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的房地产拍卖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13、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14、房地产交易的要式性是指房地产交易双方必须以合法的法律形式将其权利义务完整地固定下来。房地产转让、抵押应当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否则其转让、抵押行为无效。 15、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对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或者集体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6、土地征用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将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

动植物检疫法规完整编辑版

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参考重点 第一章 一、近年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 1.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微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梁(微空飞豚毒假紫互凤) 2.入侵动物:双斑锦天牛,光肩星天牛,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蔗扁蛾,美国白蛾,强大小蠹,非洲大蜗牛,福寿螺 3. 入侵病害:松材线虫病 二、植物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部门: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口岸检疫 2、农业部:国内农业检疫 3、国家林业总局:林业检疫 三、植物检疫执行部门 1、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检疫 2、植保植检站:省际或省内调运检验 3、森林保护站:林业检疫 4、动植物检疫所:检疫技术研究 四、动植物检疫法规的基本内容 1、法规名称:要有名副其实的名称 2、立法宗旨:应开门见山,简单明了 3、执法的主管部门和各级执法机构:应说明这些部门和机构的主要职责,权利和义务

4、名词术语解释:应有明确的定义 5、检疫法规分项和检疫范围分项:应具体说明这些检疫的范围和权限 6、规定禁止进口或限制进口物品:列明禁止进境物或需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 7、检疫程序:说明检疫的步骤(许可,报检,检验与检测,处理和监管) 8、奖惩和法律责任9、法规的公布日期和生效日期10、根据法规制定具体实施规章的办法11、其他规定 (加)国际贸易与动植物检疫的关系 (一)国际贸易需要动植物检疫 1:动植物检疫是农产品对外贸易合同中的重要条款,是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的依据 2:动植物检疫为对外贸易提供了稳定的高质量的出口货源 3:合格的动植物检疫证书,是农产品顺利通关,结汇的重要凭证 4:动植物检疫结果是货主对外进行索赔的依据 5:动植物检疫有助于打破某些国家多年设置的对一些

植物检疫论文

天津农学院 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植物检疫与林业生产的重要关系 课程名称植物检疫学 任课教师梁红春 学生姓名刘晓娟 学号 1002124205 系别园艺系 专业班级林学专业(2)班

Summary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important influence i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in terms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the movement of people in our country is more and more open.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harmful disease or epidemic situation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roduction, it is to be healthy to prot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rming.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影响,我国在进出口贸易和人员流动方 面也越来越开放。为了防止有害性病害或疫情对我国农林生产产生消极影响,植物检 疫对保护农林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我国;植物检疫;农业生产;地位;作用

1 引言 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扩散或用于保障农林业生产安全的一切防治活动,也是避免本国原有的有害生物扩散到别国或地区的国际主义保护措施。 2 植物检疫在中国农林生产中的地位 2.1 国际地位 由于植物的检疫性工作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农业良好健康的发展,所以实施强制的植物检疫已得到国际国内的公众认可,其在理论标准和实践应用中具有普遍性,所以在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2.2 历史地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整体表现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现象。农业生产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紧密相连,如何使一个农业大国在经济发展中壮大成为农业强国,采取植物检疫的方式进行植物保护和病害处理。这一点是必须要考虑的。 我国早期的植物检疫尚不成熟,在1928年我国正式记载了《农产物检查条例》,直到1980年我国的植物检疫才得到了发展。新中国成立后,1981年9月24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局总所,进行统一管理全国口岸动植物检疫工作。【1】可见,我国的植物检疫的机构设立,颁布农业生产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起步都比较晚。所以中国是在农业生产进行植物检疫新起的国家。 2.3 法律地位 中国针对根据中国现行的国情需要,分析并总结国内外的资料,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检疫政策。 植物检疫是依靠植物检疫法律法规,运用先进技术手段,防止危害植物的危险性病、虫、草害随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人为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一项强制性措施,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履行农业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事关农业、生态、贸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2】现在在中国,围绕植物检疫执法和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中国农业部特别重视植物检疫的法律重要性,特别要求强化检疫监管,严防疫情扩散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动植物检疫.

1、SPS协定《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2、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3、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4、OIE作为最权威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其他标 准正成为……建立口岸检疫机构和隔离检疫站。 5、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法治性、预防性、国际性、综合性。 6、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 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必须进行检疫。 7、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 施强制免疫。 8、填写《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申请书》及《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 《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单》。引进单位提出申请时,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及要求如实填写《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申请书》和《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单》;引进生产用种苗须同时提供有效的进口种苗权证明材料。 9、出入境货物一律凭报关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和出境货物 通关单通关。 10、供港澳活猪的运输必须由检验检疫机构培训考核合格的押运员负责押 运。 11、国家质检总局自收到初审机构提交的初审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之内 签发检疫许可证或许可证申请未获准通知书。 12、供港澳活动物所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必须来自经检验检疫机构注册的 生产厂,购于经检验检疫机构注册的销售企业。 13、国家质检总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 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机构。 14、输入种用家畜、禽的隔离检疫期为45d,输入鱼的隔离检疫期为40d,输 入蛙的隔离检疫期为60d,其他动物为30d。 15、出入境动物产品,启运地位于口岸检疫检疫机构辖区的,直接向口岸机 构报检。须由内地(启运地)转运到出境口岸的动物产品,均由启运地检验检疫机构检疫。 16、输入种畜及其精液、胚胎的,应当在进境前30日报检;输入其他动物的, 应当在进境前15日报检;输入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应当在进境前7日报检。 17、供港澳活禽饲养场须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检验检疫注册。注 册以饲养场为单位,实行一场一证制度。每一注册饲养场使用一个注册编号。 18、检验检疫机构根据需要可采集动物、动物组织、饲料、药物等样品,进 行动物病原、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和品质、规格鉴定。 19、每批活禽供港澳前须隔离检疫5天。出口企业须在活禽供港澳5天前向 启运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20、出口企业须在供港澳活禽装运前24小时,将装运活禽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通知启运地检验检疫机构。 21、办理出境豆类的报检时,货主或其代理人必须在货物出境前10d办理报 检手续,需要熏蒸处理的、应15d前报检。

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格式

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 各成员: 重申不应阻止各成员采纳或实施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须的措施。只要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在情形相同的成员之间构成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或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的限制; 期望改善各成员的人民健康、动物健康和植物卫生状况; 注意到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通常以双边协议或议定书为基础实施; 期望建立规则和纪律的多边框架,以指导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制定、采用和实施,从而使其对贸易的消极作用降到最小;承认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可以在该领域能作出重大贡献; 期望进一步推动各成员使用以有关国际组织所制定的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为基础的统一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这些国际组织包括国际营养标准委员会,国际兽疫局,以及在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框架下运行的有关国际和区域组织;但不要求各成员改变其合理的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水平; 承认发展中国家成员在遵守进口成员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方面可能遇到特殊的困难,进而在市场准入以及在其制定和实施国内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方面也会遇到困难,期望在这方面给予他们帮助; 期望因此对如何实施1994年关贸总协定中与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有关的条款,特别是第二十条(b)款的实施制定具体规则; 协议如下: 第一条总则 1.本协议适用于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这类措施应按照本协议的条款来制定和实施。 2.为本协议之目的,附件1中规定的定义都适用。 3.各附件是本协议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对不在本协议范围之内的措施,本协议不应影响各成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项下所享有的权利。 第二条基本权利和义务 1.各成员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但这类措施不应违背本协议的规定。 2.各成员应确保任何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实施不超过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程度,并以科学原理为依据,如无充分的科学依据则不再实施,但第五条第7款规定的除外。 3.各成员应确保其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不在情形相同或情形相似的成员之间,包括在成员自己境内和其他成员领土之间构成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实施不应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的限制。 4.符合本协议有关条款规定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应被认为符合各成员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有关采用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义务,特别是第二十条(b)款的规定。 第三条协调一致 1.为尽可能广泛地协调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各成员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应以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为依据,除非本协议,特别是第3款中另有规定。 2.符合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应视为是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并被认为符合本协议和1994年关贸总协定有关条款的规定。 3.各成员可以实施或维持比以有关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为依据的措施所提供的保护水平更高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但要有科学依据,或者一成员根据第五条第1款至第8款中有关条款规定,认为该措施所提供的保护水平是合适的。除上述外,若某措施所产生的动植物卫生保护水平不同于以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为依据制定的措施所提供的保护水平,则一概不可违背本协议中其他任何条款的规定。 4.各成员应尽其所能全面参与有关国际组织及其附属机构,特别是国际营养标准委员会,国际兽疫局,以及在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框架下运行的有关国际和区域组织,以便促进在这些组织中对有关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各个方面的标准、

动植物检验检疫

绪论 第一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概念 1.动植物检验检疫:指借助于立法和法规对来自疫区的可疑动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应检物品,实行强制性的检查和处理,以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证人体健康的活动。 2.缩写 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3 有害生物定义及其分类 指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 有害生物限定的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非限定的有害生 物 —— 1)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签约方不应对这类有害生物采取植物检疫措施。 2)限定的有害生物:指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没有广泛分布,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者正在被官方进行管制的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指一种在供种植的植物上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和地区要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4.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动物疫病。 5.植物:活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 6.植物产品:未经加工的植物产品(包括谷物)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产品本身或在加工它们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的风险。 7.动物: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兽、蛇等。 8.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等。 9.检疫物(限定物):指要求进行检疫措施的任何植物、植物产品、包裹、容器、运输工具、土壤、贮藏地和任何能够隐藏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微生物、物体和材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国际运输的地方。 第三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特点 1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四个基本特征:预防性、法制性、技术性、国际性。 2 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 1)自然环境优越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2)发达国家型:美国、加拿大 3)经济共同体型:欧盟(如法国、意大利、英国等)

动植物检疫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实施条例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27年在( )成立的“农工部毛革肉类检查所”是中国官方最早的动植物检疫机构。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2、国务院决定将动植物检疫从外贸部划归农业部领导,并于( )年在全国27个口岸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所。 A.1963 B.1965 C.1967 D.1969 3、( )年10月30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A.1986 B.1988 C.1989 D.1991 4、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对外信誉,只有对重要的出口商品实施必要的( )检验检疫,才能保证质量、规格、包装等符合进口国法规要求。 A.强制性 B.一般性 C.集中性 D.服务性 5、对国家允许作为原料进口的废物,实施( )检验制度,防止境外有害废物向我国转运。A.装运前 B.装运后 C.报关时 D.加工时 6、对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实行危包出口质量( )制度,危险货物包装容器须经检验检疫机构进行性能鉴定和使用鉴定后,方能生产和使用。 A.许可 B.登记 C.卫生注册 D.卫生登记 7、用船舶和集装箱装运粮油食品、冷冻品等易腐食品出口的,应向( )申请检验船舱和集装箱,经检验符合装运技术条件并发给证书后,方准装运。 A.口岸检验检疫机构 B.运输口岸机构 C.海关

D.口岸卫生局 8、进境动物产品检疫审批的有效期为( )。 A.1个月 B.3个月 C.半年 D. 一年 9、下列不属于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卫生注册管理的出口商品是() A.纺织品 B.水产品 C.肉类产品 D.食用油 10、进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审批由( )办理。 A.国家质检总局 B.进境口岸直属检验检疫局 C.加工地直属检验检疫局 D.使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 11、装载出境动物的运输工具,装载前应当在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进行( )。A.清洗处理 B.消毒处理 C.灭害处理 D.以上都对 12、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船舶、飞机、火车,经检疫发现有禁止进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必须进行( )。 A.退回 B.熏蒸、消毒 C.封存或销毁 D.补办检疫审批手续 13、输往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或地区的盆景,报检时应提供( )。 A.出境盆景场/苗木种植场检疫注册证 B.出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C.盆景/苗木允许出境证明 D.栽培介质的特许审批单 14、出境动物产品,应在出境前( )日报检。 A.5 B.7 C.10 D.15 15、对产地检验检疫,口岸报关出境的货物,由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口岸验检疫机构经验证或核查货证合格后,换发( )。 A.出境货物通关单,出境货物换证凭单 B.出境货物换证凭单,出境货物通关单 C.品质证书,出境货物通关单 D.品质证书,出境货物换证凭单 16、()是企业向港务部门办理出口危险货物装运手续的有效证件。

植物检疫复习资料

植物检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检疫申报:是有关检疫物数天、输出以及过境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3、检疫监管:是检疫机构按照检疫法规对应该实施检疫的物品在检疫期间所实行的检疫监督与管理程序,以防止带有限定的有害生物的应检物扩散。 4、检疫许可:是指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某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向植物检疫机关事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经过审查做出是否批准输入或引进的法定程序。 5、饱和式释放(又称淹灭式释放):为了迅速产生效果而释放大量生物防治物或有益生物。 6、保护区:国家植物保护机构为有效保护受威胁地区而必需确定的最小范围的限定区。 7、非疫区: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 区。 8、非疫生产地: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在一定时期保持此状 况的地区。 9、非疫生产点:植物产地内划定的田块,有科学依据证明在那里没发生特定有害生物、生 产者能在一定时期能保持此状况,并且被作为以非疫生产地相同方式管理的单独的田块。 10、缓冲区:为植物检疫目的由官方界定并需采取植物检疫或其他控制措施的一个地区, 以尽可能减少目标有害生物传入或传出该界定区、或毗邻的地区。 11、监控:为核查植物检疫状况而持续进行一项官方程序。 12、检验:对植物、植物产品或其他限定物进行官方的直观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有害生 物和/或是否符合植物检疫法规。 13、检疫:对限定物采取的官方限制,以便观察和研究,或进一步检查、检测和/或处 理。 14、检疫机关:对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的官方机关。 15、检疫区:已经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防治的地区。(原称“疫区”) 16、截获(有害生物的):在入境货物检查时对有害生物的查获。 17、扣留:对货物进行官方扣留或监管以作为一项植物检疫措施(见检疫)。 18、扩散:有害生物在一个地区内地理分布的扩展。 19、拦截(货物的):禁止或限制不符合植物检疫法规的进口货物进入。 20、临时措施:由于目前缺乏充分资料而尚未在技术上充分证明合理的情况下确定的一 项植物检疫措施或程序。临时措施需要定期审查和尽快在技术上证明合理。 21、灭活:使微生物不能生长。 22、受威胁地区:生态因素适合一种有害生物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经 济损失的地区。 23、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一种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它在供种植用植物中存在危及 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的缔约方领土内受到限制。 24、限定的有害生物: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25、限定区: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限定物进入、在其中和/或从其输出须采用植物检 疫法规或程序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或限制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经济影响的地区。 26、熏蒸:用一种以完全或主要呈气态的化学药剂对商品进行的处理。 27、有害生物(pest):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 系、或生物型。 28、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商定的解释):以生物学的或其他科学和经济学证据评价确定

动植物检验检疫论文 精品

学号:20071040123 河北北方学院毕业论文 鸡冠花籽粒枣粉合剂对鸡产蛋及性能方面的影响 Effect of the Mixture of Cockscomb seeds and Jujube powder on Egg laying and Performance 学生:贾会宁 指导教师:吉梅 院系: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系 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 班级:2007级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9日

目录 引言 (3) 1.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配方原则 (3) 1.2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优势 (3) 1.2.1天然性 (3) 1.2.2耐药性 (3) 1.2.3营养作用 (4) 1.2.4增强免疫 (4) 1.2.5抑(杀)菌性 (5) 1.2.6激素样作用 (5) 1.2.7抗应激 (5) 1.2.8双向调节 (5) 1.2.9复合作用 (6) 1.3蛋鸡的营养特点 (6) 材料和方法 (6) 2.1 实验动物 (6) 2.2实验材料 (6) 2.3 试验设计和日粮组成 (6) 2.3.1试验设计 (6) 2.3.2 日粮组成 (7) 2.3.3药方组分 (7) 2.4 饲养管理 (7) 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7) 2.5.1生产性能指标 (7) 2.5.2鸡蛋品质指标 (8) 2.6所用仪器 (8) 2.7统计方法 (8) 结果与分析 (9) 3.1中草药添加剂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9) 3.2中草药添加剂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9) 3.3 经济效益 (9) 讨论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鸡冠花籽粒枣粉合剂对鸡产蛋及性能方面的影响 贾会宁 (动物科技学院2007级动植物检疫) 指导教师:吉梅 摘要:目的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鸡产蛋率、产蛋性能及蛋鸡本身的影响,从而为运用鸡冠花籽粒、枣粉配伍组成的中草药添加剂合理进行蛋鸡养殖、降低养鸡饲料成本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观察并记录分析蛋鸡产蛋性能(产蛋率、产蛋数、蛋总量、耗料总量、料蛋比)及鸡蛋品质(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白高度、蛋黄比色等)。结果由鸡冠花籽粒、枣粉按一定比例配伍组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蛋鸡产蛋率及产蛋性能,对鸡蛋品质无影响。并且日粮中添加4%的添加剂比添加2%更有效。结论由鸡冠花籽粒、枣粉按一定比例配伍组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蛋鸡产蛋率及产蛋性能,对鸡蛋品质无影响。 关键词:鸡冠花籽粒;枣粉;合剂;产蛋性能;鸡蛋品质

动植物检疫答案_题目

选择: 1、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类别不包括(D) A检疫性植物病原物B检疫性动物C检疫性杂草D检疫性林木 2、检疫性甲虫的种类数占进境植物检疫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的___A___ A 70% B 50% C 30 % D 10% 3、下列是进境植物检疫性甲虫一类(C) A、双钩异翅长蠹 B、椰心叶甲 C、棕榈象甲 D、稻水象甲 4、甘薯黑斑病,1937年从日本传入辽宁(c),至1945年该病已蔓延到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等甘薯产区,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这种病害至今仍在各省、市为害。 A沈阳B鞍山C盖平县 D 徐州 5、(A)的成虫把卵产在果实上,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为害,可引起细菌等感染,造成落果或整个果实腐烂。该虫以其分布和寄主之广,繁殖力之高,危害程度之大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农业害虫之一 A地中海实蝇B菜豆象C稻水象甲D椰心叶甲 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英文缩写(c) A、FAO B、IPPC C、PRA D、SPS 6、下列关于动植物检疫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动植物检疫具有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综合性。 B.动植物检疫是卫生检疫中的一种。 C.我国的动植物检疫类型是发展中国家大陆型。 D.检疫会阻碍对外经济贸易。 7、以下不属于检疫对象的是(C) A.赠送给台湾的大熊猫。 B.从俄罗斯运过来的原木。 C.美国进口的玻璃杯。 D.荷兰进口的鲜花。 8、下列不属于动植物检疫基本属性的是(D) A.法制性 B.预防性 C.国际性 D.强制性 9、外来入侵种的入侵过程是(C ) A.传入→潜伏→定殖→扩散→暴发 B.入侵→定殖→潜伏→扩散→暴发 C.传入→定殖→潜伏→扩散→暴发 D.潜伏→定殖→扩散→暴发→衰败 10、下列不属于外来入侵种危害的是(B) A.破坏生态平衡 B.增加物种丰富度 C.加速物种灭绝 D.影响国际贸易

动植物检验检疫

第一章 1、什么是动植物检疫及目的? 是指在防止检疫性动物检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目的:⑴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⑵保护农渔林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⑶出尽国际及国内的经济贸易的发展 2、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 ⑴自然环境优越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 ⑵发达国家型:美国和加拿大 ⑶经济共同体型:欧盟 ⑷发展中国家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美洲和非洲 ⑸工商业城市型:新加坡和香港 3、检疫操作规程: 报检、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结果评定、证书签发 4、进境动物风险分析原则 以科学为根据;执行或者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透明公开和非歧视原则;、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性限制 5、进境动物检疫程序 ①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②境外产地检疫③报检④进境现场检疫⑤隔离检疫⑥实验室检疫⑦检疫结果的判定和出证⑧检疫处理⑨资料的收集与保存 第二章动物检验检疫技术 1、病料采集:⑴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 ⑵采取病料的所用容器:均需灭菌后使用,无菌操作 ⑶解剖前检查: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剖检 ⑷取材时间要早,最好不超过6小时 ⑸为了提高病原微生物的阳性分离率,应根据不同疫病,相应的采取其脏器内容物。在无法估计是某种疫病时,可进行全面的采取。 2、病毒采集原则: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容易死亡,故采德捡材应尽快送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4℃/-2℃ 3、病毒分离培养:动物接种培养、鸡胚培养、组织细胞培养 4、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聚物。 5、琼扩试验: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凝胶内扩散二者相遇。在此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 6、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第三章检疫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虫对宿主的严重侵袭而引起的疾病。 3、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建设法规课程英文名称:Constructiom laws and regulations 课程代码:01B50505 学时/学分:24/1.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 考核性质:考查课适用专业:工程管理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运筹学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开课单位: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开课学期:7 课程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 2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模块必修课,介绍建设法规体系与立法原则、建设工程招投标法规、建设工程合同法规、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建设工程其他法规。本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熟悉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树立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具备懂法、守法和运用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2.1 知识目标: 1、熟悉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 2、掌握施工许可法律制度。 3、熟悉建设工程发承包法律制度。 4、掌握建设工程安全法律制度。 5、掌握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 6、掌握建设工程监理法律制度。 7、熟悉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制度。 2.2 能力、素质目标:

1、能正确运用所学习的建筑法规指导实际工作,具备解决工程建设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遵守建筑法规的规定; 2、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理论知识; 3、具备具有追求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工程建设的法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各教学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贡献 注:1、用☆☆☆、☆☆、☆分别表示该项教学环节的贡献度为大、中等、小。2、教学环节可以是讲课、实验、课堂讨论、习题、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环节。

植物检疫课程论文 经典模板

河南农业大学 植物检疫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我国除害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学期: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植物检疫学 班级:09级植物保护3班 学号:0907101080 姓名:袁向东 2010年12月

我国除害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学号:0907101080 作者:袁向东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09级植物保护专业3班)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海关常用的检疫除害处理技术方法进行了简单综述,并提出了 具有快速、环保、灵敏度高,价格低廉等优点的新型声测检疫方法。随着计算机的 发展和网络的流行,使用高技术检测和远程专家系统评析平台,将是今后我国检疫 除害处理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除害技术;声光检测;检疫前景 检疫除害处理是防止国外有害生物入侵我国和本国检疫病虫害蔓延扩散到其他国家的根本手段。农业有害生物通常会随着动植物以及动植物的深加工产品、填充物、包装材料甚至土壤或排泄物到达另一个地区,如果这些动植物病虫害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便可以进行大量繁殖,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绝收并使本国或外国农产品的出口或进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检疫限制,因此各国都将检疫除害处理技术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陈小帆等,2006;李德山等,2003)。提高检疫技术和除害技术水平愈来愈成为各国努力的焦点。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量急剧增加,其中以农产品和植物种苗的数量尤为突出,其次是林业木材导致农业有害生物迅速扩散并造成严重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抵制国外产品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在世界各国利用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的例子也很多(万方浩等,2010;徐志刚,2003)。例如美国曾因为中国有水稻秧香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等真菌和细菌病害的发生而禁止中国的稻草和稻草制品入境直到我国植物检疫科技人员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处理技术上得到了突破找出了可用于小批量稻草干湿热灭菌的处理方法后,美国国会才同意修改了防疫法,准许中国的稻草及其制品在经过检疫处理后入境,因此加强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检疫学科体系建设提升农业有害生物的早期诊断,监测预警以及疫情防控和拦截等基础理论的创新能力,建设髙效、准确、完善、具有前瞻性的检疫和监管系统与机制,对保障我国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保护环境与生态平衡以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检疫除害处理常用方法 目前在各种检疫除害处理中常用的传统方法有熏蒸法、药剂喷洒法、冷热处理法、微波法等,现代的有声测检疫法。其中有的方法受检疫对象的限制,而不能发挥作用,综合来看其中熏蒸、辐射和冷热处理,药剂喷洒法是现在检疫处理中应用较多的主要处理方法。 1.1传统方法 1.1.1熏蒸处理 熏蒸处理是检疫手段中应用最普遍的化学处理方法,具有适用面广髙效杀虫彻底、价格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木材、粮食、水果、种子、苗木、花卉、树叶、文物等各类害虫真菌、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的除害处理上(付昌斌,1998)。目前检疫用的熏蒸剂主要的杀虫剂是溴甲烷、磷化铝和硫酰氟3种以及用的环氧乙烷(焦懿等,2008)。根据熏蒸压力的不同,熏蒸处理分为真空熏蒸和常压熏

建设法规课后习题答案复习课程

建设法规课后习题答 案

建设法规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第一章建设法规概述 1.简述我国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P1 2.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有哪些P2 3.简述我国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P3 4.我国建设法规的渊源有哪些P8 5.简述我国建设法规的构成体系P11 6.简述我国建设法规的法制统一的原则P13 7.简述我国建设法规实施主要方式P14 8.简述我国建设行政执法必须遵守的原则P13 第二章与建设相关的基本法律制度 1.简述我国行政法的调整对象P22 答:从以上概念中看出,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就是——行政关系。这里所指的“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2.简述我国行政法中行政主体的概念P23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依法能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对外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义务、承担行政责任、担当争讼当事人(包括行政复议当事人、行政诉讼当事人、赔偿义务机关)的组织。此概念有三层含义: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2、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3、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3.我国行政法中规定的行政行为的特征有哪些?P25 4.债产生的根据有哪些?P30 引起债产生的一定法律事实,就是债产生的根据。债产生的根据有以下几种: (1)合同行为,产生约束当事人双方的合同之债,体现了债得相对性,紧约束合同双方当事人; (2)侵权行为,产生侵权之债; (3)无因管理行为,产生无因管理之债; (4)不当得利行为,在当事人之前产生不当得利之债

动植物检疫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动植物检疫毕业论文题目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 动植物检疫毕业论文题目: 转基因产品贸易的国际法问题 欧盟农产品环境标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中国进口货物木质包装传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报告 规避新贸易壁垒 海南岛腐霉属菌物资源调查及种类鉴定 红火蚁入侵对本地蚂蚁多样性的影响及预防药剂在土壤中的迁移 WTO下环境例外措施正当性标准研究 日本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策研究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法律问题研究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正负效应分析及我国应对措施 WTO框架下与转基因产品相关的法律规则研究 我国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壁垒法律对策研究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 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研究 完善我国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研究 进境黑麦草籽实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检验检疫对策研究

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冲突研究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主要大陆法系国家法国、德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框架研究 完善我国绿色壁垒的法律思考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产品出口与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 入世前后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我国出口面临的标准壁垒研究 论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北美自由贸易区环境法律制度探析 论《SPS协议》及《TBT协议》下世贸成员采取与标准有关措施的原则构建中国绿色贸易壁垒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中日贸易措施比较 在对外贸易中政府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措施探讨 检验检疫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研究 非关税壁垒法律问题研究 加拿大SPS管理体系研究及对我国SPS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生物入侵法律问题研究 山东主要出口水产品风险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研究 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研究 GATT第20条环境例外条款研究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检验检疫制度建设与对策研究 WTO框架下的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 农产品贸易保护的演进研究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