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收购及重组-第二章读书笔记

兼并-收购及重组-第二章读书笔记
兼并-收购及重组-第二章读书笔记

兼并-收购及重组-第二章读书笔记

第二章读书笔记

1897-1904年的以横向整合为标志的第一次浪潮、1916-1929年的纵向整合浪潮、1963-1970年的混合多元化并购浪潮、1981-1989年的杠杆收购浪潮和1991-2000年的战略性并购浪潮。几次并购浪潮具有周期性特点,第二章主要讲述几次并购浪潮始末,以及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次并购浪潮

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883年经济大萧条之后,伴随着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经济复苏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形成生产大垄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这是众多大公司面对疲软的经济环境对美国国内很多业绩不佳的企业做出的回应。

美国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在1890年开始实施,它是美国以后通过的一系列反垄断法律的基础,该法作出的最重要的规定有两点:一是禁止妨碍贸易或商业的任何合约、联合以及共谋行为,二是禁止意在垄断某一特定行业的任何企图或合谋行为。但第一次并购浪潮恰好发生在1897--1904年间,即恰好发生在谢尔曼法通过后不久,这就是说,美国的第一个反垄断法并没有阻止美国第一次并购浪潮带来的同行业大规模合并。原因是谢尔曼法的用语问题。譬如,该法指出任何妨碍贸易的合约都是非法的。从早期的理解来看,它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合约都不合法,因此法院完全有理由拒绝实施这一部分法律。但是,法院也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替代法律。在这种情况下,法院的实际判决,如最高法院在1895年判定美国食糖精炼公司不是一个妨碍了商业发展的垄断组织,使得谢尔曼法在它通过之后的十多年的时间里只是一纸空文。另外美国一些州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获得资本的限制,使得公司在进行收购活动时更易于筹集资金;同时允许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票则使得公司能够通过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来完成收购,这些都大大刺激了收购行为。

美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是促成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另一个主要因素。许多公司认为市场潜力不再受狭义概念上的市场界限限制,开始大幅扩张以充分利用现在更为广阔的市场。本地的企业面对来自远方的竞争者,也会选择与同地区的竞争对手合并以维持市场份额。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使企业可以方便的以较低的成本向远方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1882-1900年,铁路运输成本平均每年下降3.7%。

第一次并购浪潮结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初造船信用的崩溃引发了银行的融资风险,银行风险陡增,最终导致1907年美国的银行倒闭风潮;其次,更为重要的是1904年美国股市的崩溃。下滑的股票市场和脆弱的银行体系造成并购的融资来源严重缺乏,紧接着1907年的银行业恐慌,这终于导致了第一次并购浪潮的结束。

另外,还有两个原因可以一提。一是第一次并购浪潮中多数都是横向并购,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即公司通过并购扩大规模,减少单位成本,从而提高效率。但是,多数并购以失败告终,这也许对许多公司打消收购的念头起了不小的作用。二是在1901-1908年老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反托拉斯法的执行逐渐严厉起来,政府最初在反托拉斯诉讼中常败诉,但在老罗斯福执政后期,政府在法庭上开始越来越多地赢得诉讼的胜利。这对大公司大肆收购以控制市场的垄断计划亦有不小的打击作用。在老罗斯福的继任者塔夫脱的任内,他将一些大公司成功地进行了分拆,但是,由大企业分拆而成的企业有许多最终变

成了大垄断公司。例如,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成多家公司,其中的新泽西州标准石油最后演变成埃克森公司,纽约标准石油演变成美孚公司,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演变成安然公司,印地安纳州标准石油则演变成阿莫科。

第二次并购浪潮

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16年至1929年之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复苏使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为美国证券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投资资本。许多不同的行业互相合并,最后形成寡头而不是垄断的行业格局。同时,第一次并购时期形成的合并模式继续存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反托拉斯环境比第一次并购浪潮还要严格。到1910年,过会更加关注市场和垄断权力的滥用,谢尔曼法不能有效制止垄断的缺点越来越明显。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克莱顿法案,加强了谢尔曼法的反垄断条款,这部法律成为阻止垄断形成的重要工具。这个时期,政府广泛的实施价格限定政策,在反托拉斯法的执行上更为有效。

第二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征是纵向并购,即很多并购案例是通过并购将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零部件厂商都整合到一个公司里,各个工序相互结合、连续生产、形成一个统一运行的联合体。这样的并购有助于生产的连续性,减少零部件的流转环节,节省交易费用,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譬如,这样的联合可以更好地利用各个工序产生的副产品,可以综合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更好地分配原料、动力,并解决原材料的后顾之忧。大量的纵向并购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整合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美国工业的效率。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收购了众多的各类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产联合体。福特公司拥有生产焦炭、生铁、钢材、铸件、锻造、汽车零部件以及汽车用冰箱、皮革、玻璃、塑料、橡胶、轴承、发电器、蓄电池等有关汽车的无所不包的下属企业,它还有完整的运输体系和全国的销售网。当时福特公司拥有6亿吨煤炭储量,50万英亩木材,它生产的车用冰箱比全国家用冰箱总量都多,它的皮革厂每天生产8

万码皮革,玻璃厂每天生产1万平方英尺的玻璃。

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美国出现了金字塔式的控股公司,即一家控股公司控制第一层子公司,第一层子公司又控制第二层子公司,第二层控制第三层,第三层控制第四层,有的母公司控制达六层之多。控股公司的特点是每一层子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至少是股份公司,所有子公司都由上一层母公司控股。控股公司的出现既是并购的结果,也大大促进了并购,因为用较少的资金可以控制较多或较大的公司。在第一与第二次并购浪潮中,少数大投资银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很多并购是通过融资实现的,而融资往往需要通过投资银行作中介,因此,投资银行主导了并购。对符合它们意愿的并购,它们就鼎力相助,否则就通过拒绝帮助融资来阻碍。此时,投资银行之间各有各的客户,相互很少竞争,这与以后的情形很不相同。

公共事业企业的集中化程度得到了尤为显著的提高,其中多数并购涉及到到那些股东数量较少的公共事业控股公司。另一方面,作为战时经济政策之一,联邦政府鼓励企业进行合作以扩大国家生产力,这些促进了并购活动的发展。

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结束了第二次并购浪潮,这是一次之前历史最大的的股票市场危机。尽管这次崩溃并不是大萧条最本质的原因,但起了很多的推动作用。股票市场的危机导致了企业和投资者信心极具下降,生产活动和消

费支出进一步缩减,进而经济衰退更为恶化。这次危机之后,公司并购数量大幅减少,公司不再关注或张,只是力求在需求迅速全面下降的情况之家能够位置债务的偿付能力。

第三次并购浪潮

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65年到1969年,以混合并购为特征,这期间也发生了很多创历史的高水平并购活动,相对较小的公司收购大公司并不是稀罕事。

这时期形成的综合性企业不只是在生产线上实现了多元化。多元化公司通常指在其他行业有一些子公司,但大多数产品属于一个行业的公司,与多元化公司不同,综合性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都有大量的生产活动。LTV公司、Litton 产业公司和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就是很好的例子。ITT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收购了一些公司,如华国汽车租赁公司、喜来登酒店、大陆银行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性不大的企业。第三次并购浪潮中许多著名的综合性企业都实施了多元化战略。

当拥有融资资源的公司寻求扩张的时候,他们面临更为严格的反托拉斯监管。1950年塞勒—凯弗维尔法增强了1914年克莱顿法的反并购规定,他的通过使得60年代的反托拉斯气氛更为浓重。克莱顿法规定,如果收购其他公司的股票导致行业竞争明显下降,这样的收购是违法的,但是法案有一个重要的漏洞:不阻止对公司资产实施的反竞争性并购,塞勒—凯弗维尔法弥补了这个漏洞。这使得有扩张意图的企业发现形成综合性企业成为了扩张的唯一出路。

管理学科在期间飞速的发展加快了综合企业的步伐,管理科学发展称为一种促进组织管理的方法路,理论上应用于各种组织,包括公司、政府、教育机构等等。

与前两次并购浪潮不同的是投资银行不再为大多数并购融资,扩张型经济中信贷需求的不断增加形成了紧缩的信贷市场和高利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牛市中股票价格越升越高,道琼斯工业股票从1960年的618点,上升到1968年的906,随着股票的飞涨投资者开始关注具有成长性的股票。潜在收购方很快发现,通过股票融资实施收购是在不增加额外税务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每股收益的一种理想“无痛”方法。因此很多公司都开始了市盈率游戏,以证明他们的收购时合理的。市盈率是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普通股股东所得每股收益的比率。市盈率越高,投资者给予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就越高,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股票。这个游戏的关键是把高市盈率公司的市盈率运用与合并后的公司。但是随着公司越来越大,在合并后公司的盈利能力中,目标公司所占的比例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某家公司收购好几家市盈率较低的公司之后,市场将不愿意在使用最初的高市盈率,因此,很难再找到可以不降低收购公司股票价格的目标公司。随着合适公司的减少,收购浪潮逐渐慢下来。

会计操纵也是第三次并购浪潮的特征之一。当时的会计准则规定,如果被收购的公司拥有的一些账面价值远远低于市场价值的资产,收购方有机会获得账面收益。当收购方卖掉这些资产时,收益记入帐中。

综合性企业的衰落可以追溯到1968年,当时司法部长助理理查德﹒麦克拉伦宣布他开始准备制裁综合性公司,因为他认为综合性公司对市场竞争有负面影响。此外69年税制改革法案的通过借宿了会计手段在并购中的滥用。改法案限制使用可转换债券为并购融资。1969年,随着股市下滑,第三次并购浪潮结束,正式因为并购导致证券价值远远超过其所代表的经济基础价值。

第四次并购浪

第四次并购浪潮开始于1981,结束于1989年。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第四次并购浪潮,金融创新对并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力。这次并购浪潮由金融财团推动,其中投资银行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其间最有影响的金融创新就是麦克尔·米尔肯设计的垃圾债券,从而拉开了“杠杆收购”的序幕。“杠杆收购”即小公司通过高负债方式收购较大的公司,而高负债的渠道主要是向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筹到足够资金后,将不被看好而股价较低的大公司股票大量收购取得控制权,再进行分割整理,使财务报表中反映的经营状况好转,待股价上升至一定程度后进行套现。“垃圾债券”、“杠杆收购”等金融工具的创新,使得“小企业并购大企业”成为可能,从而使得并购形式更加多样化。整个20世纪80年代以杠杆收购方式并购的公司总价值达2350亿美元,涉及公司2800多家,由金融机构支持下的杠杆收购成为这次并购浪潮中的主要并购手段。

第四次并购浪潮以创新的并购技术和投资工具为特征,进攻型和防御型的策略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如果收到不欢迎的出价,潜在的目标公司就会设定各种防御性的反收购措施以及加大防御的力度。出价方面对不断增加的更加创新的并购策略,,不得不小心应付。因此繁复的并购给投资银行带来巨额的无风险咨询费,这一时期这些费用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投资银行和律师事务所的并购专家们设计出许多推动或防止并购的创新技术和策略,向潜在的目标公司和收购方施压,以使他们雇佣自己。

这一时期,联邦和州政府之间的冲突不断,被收购困扰的企业更多的向州政府群球保护抵御收购,他们通过说服地方立法机构使其通过相关的反收购法案,而这些法案将导致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直接冲突。联邦政府的代表如SEC 认为这些法案青海了各州之间的想也来往;州政府却认为通过这些法案是为了保护本州企业最基本的权益。很明显,一些州政府成为了本地企业的保护者。

另外一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数并购还涉及其他国家公司对美国国内公司的收购。国际性并购除了涉及到国内收购的一般问题,还引发了货币价值的问题。如果美元相对外国货币贬值,美国股票就会下跌,国外货币的购买价值就会上升。美元贬值使美国企业成为日本或欧洲公司理想的收购目标。

1990年经济进入了短暂的相对萧条期,许多高收益杠杆交易被迫终止,除了经济的衰退,垃圾债券市场的崩溃也导致了并购浪潮的结束。

第五次并购浪潮

第五次并购浪潮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敌意收购开始减少,并购动机多元化。此轮并购中,并购动机已不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规模扩张,其他动机还包括新市场寻求、提高市场进入效率和控制力、增强协同效应、融资便利、拓展所有权优势、战略跟随以及经理人的个人愿望等。其中,基于对战略资源掌控和创新能力整合的目标成为并购的主要动因。

与前几次并购浪潮一样,第五次并购浪潮也出现了一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交易类型。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市场开始盛行互补型行业合并交易——这被称之为连环收购。一些彼此之间没有多大联系的行业通过大规模的收购互补型企业而合并在一起。这种做法一开始具有一定价值,但所需时间太长。到90年代末,由于这些交易没有实现预期的收益如低成本和协同效应等,市场对这些交易的观点发生了变化。

1997-2001年间按照并购的美元价值排序的前五个行业分别为传播、金融、广播、计算机软件及设备、石油,在这些行业发生的并购案所涉及的并购金额占并购总价值的49%。同期按照并购的数量排序的前五个行业占总的公告的并购的45%,分别为计算机软件、服务业、经纪与投行(管理咨询业)、传播业与零售业。

第五次并购浪潮期间金融行业发生了大量的并购案。1991年7月,全美排名第六的化学银行和排名第九的汉华银行合并,合并后资产跃升至135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银行的全美第二大银行,从此,拉开了本次全美金融业并购的序幕。不久,美国第七大银行北卡罗莱纳国民银行兼并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苏夫然(Sovran)银行,使其资产额达1130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三大银行。同年8月,美国第二大银行美洲银行收购了第五大银行太平洋安全银行,使其资产额达到了1900亿美元,仅比花旗银行资产少270亿美元。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国银行界出现了三次大的并购事件,引起了美国管理层和银行界的极大关注,揭开了银行并购的序幕。1995年,大通曼哈顿银行与化学银行合并,资产总额达3000亿美元,产生了当时全美最大的银行,对美国前几名的银行形成了极大的冲击。1997年大大小小的银行并购案就发生了11起,交易额达到创记录的953亿美元。1998年4月6日,花旗银行与美国大型金融集团旅行者公司,创造了总交易额达829亿美元的当时世界最大并购案。此后一周,美国西海岸最大的商业银行美洲银行与全美第三大银行国民银行宣布合并,创造出总资产达5700亿美元、交易金额600亿美元的最大银行。同一天,美国第一银行与芝加哥第一银行也宣布将“合二为一”,使得交易金额为300亿美元、资产总计2400亿美元的并购活动付诸实施。这三起并购案,交易金额近2000亿美元。特别是花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合并组成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超级巨型金融机构。银行业大规模并购的同时也带动了保险业和其他行业并购活动的迅猛发展。列美国第三位的美国再保险被慕尼黑再保险所购买;美国通用再保险公司也完成了对德国科隆再保险的收购;1999年初,美国保险巨霸美国国际集团通过银行和其中介销售商向市场推出新的人寿保险险种,哈特福德和旅行者集团等大型保险公司已为银行准备了销售和支持的一揽子服务组合,以便银行通过“外部采办”进入保险领域。保险、证券等行业相互渗透,相互竞争。尤其是1991年、1995年,1998年和1999年,不仅并购的金融机构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并购的方式不断创新,技术含量不断增多。

第五次并购浪潮还是一次真正的国际化并购浪潮。1995-1999 年,发达国家不论作为跨国并购的母国还是东道国,其并购额均接近或超过了全球并购总额的90%。但近年来,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并购和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的并购也在快速

增长。战略(横向)并购成为跨国并购的主要方式。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于大跨国公司来说,多元化经营已不再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强化核心能力、推进全球战略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在这种大背景下,跨国公司之间围绕着战略资源整合的横向并购个案数和并购金额持续上升,逐步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导方式。1990-1999 年间,横向并购的个案数占跨国并购案总数的比例由54.8%上升到56.2%,横向并购金额占跨国并购总额的比重由55.8%提高到71.2%,而同期混合并购的个案数和并购金额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并购个案总数和跨国并购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由40.2%和40.9%降至37.6%和27.0%。

在全球并购高潮中,跨国银行等中介机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跨国银行的迅速成长(这种成长本身也很大程度上是靠并购实现的)、金融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以及相关融资规则的变动,不仅满足了跨国并购的巨额资金需求,而且还不断提供新的融资方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并购风险。例如,此轮并购浪潮中,在金融自由化和服务创新的推动下,股权置换逐步成为跨国并购特别是大跨国公司之间并购采取的主要交易方式。这种方式并购双方一般不涉及现金交易,而只需相互换取对方股份或折换新公司的股份,不仅减少了交易成本,而且还有助于并购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企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doc 19页)

《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报告 中远并购众城实业 报告目录 1. 引言 (2) 2. 公司背景介绍 (2) 2.1. 中远集团 (2) 2.2. 众城实业 (3) 3. 并购过程 (4) 3.1. 未雨绸缪----制定多元化“登陆”战略 (4) 3.2. 随风而起----抓住机遇 (4) 3.3. 水到渠成----实现并购 (4) 3.4. 生花妙笔----众城获得新生 (5) 4. 并购分析 (5) 4.1. 市场环境 (5) 4.2. 并购目的 (6)

4.3. 目标选择 (7) 4.4. 并购战略 (8) 4.5. 股权交易分析 (9) 4.6. 并购整合 (10) 5. 案例评价 (11) 5.1. 成功的收购,双赢的结果 (11) 5.2. 并购得到了市场的认同 (12) 6. 案例评价 (13) 6.1. 为国企发展提供思路 (13) 6.2. 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发展 (13) 6.3. 制度创新 (13) 6.4. 专业顾问的作用 (13) 7. 结束语 (14) 中远并购众城实业案例分析报告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船王包玉刚在香港证券市场上斥巨资收购了九龙仓,从而“弃舟登陆”,为以后的陆上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时隔十多年,在中国证券市场也发生了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登陆”案件:1997年5月27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旗下的中远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受让了占上海众城实业股份有

限公司总股本28.37%的发起人法人股,成为该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众城实业后来改名为“中远发展”。这一并购重组案例是上海房地产业的第一起“买壳上市”案,同时为大中型国企利用证券市场发展壮大自己探索了一条新道路。中远置业后来又分别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房上海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协议受让共39.67%的股权,这样中远置业共持有众城实业68.37%的股权,成为众城绝对控股方。中远置业增持股份是有着其深远的战略考虑意义,是在中远对众城资产重组工作已取得明显绩效基础上所作的战略性投资行动。中远--众城资产重组案例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比较精彩和具有影响力的经典力作之一。 本文从公司背景、并购过程入手,对并购的目的、战略、目标、股权交易、整合等几方面进行了剖析,并得出了本案例对我们的启示。 2. 公司背景介绍 2.1. 中远集团 中远集团,成立于1961年,是我国名列前茅的战略性特大型国有跨国企业,其资产总值约一千五百多亿元人民币,在全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各个主要港口和航道,都可以见到“COSCO”标志的航船。中远集团的资产除了船只、集装箱以外,在船舶工

《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读后感.

《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读后感 《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这本书从4部分对企业并购重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既有理论的深入阐述,也有大量案例的透彻剖析。在读阅本书的时候,既增强了理论知识,掌握了分析的工具,同时丰富的案例又增强了对枯燥的理论的理解,整本书读起来让人感觉既有深度同时又津津有味。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并购重组的相关背景知识,简单回顾了几次并购浪潮,对并购的相关法律体系、并购的战略进行了介绍。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在西方,对企业并购存在种种理论上的解释。从财务角度来讲,有的理论认为并购中通过有效的财务活动使效率得到提高,并有可能产生超常利益;有的从证券市场信号上分析,认为股票收购传递目标公司被低估的信息,会引起并购方和目标公司股票上涨;还有一些理论认为,并购可能是出于避税因素,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入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当然,还有筹资理论、进入资本市场理论、投机理论等等。在种种原因中,扩大经营规模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公司想进入某个行业或某个地区,收购一家该行业或该地区的企业要比自身扩张快得多。收购一家合适的公司可能会给收购方带来一些协同效益。当然,收购也可能是公司多样化经营进程的一部分,它使公司可以进入其他的行业。

本书第二部分主要讲了敌意收购与反收购措施。敌意收购,又称恶意收购,是指收购公司(又称黑衣骑士)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随着公司的敌意收购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新的高潮,目标公司反收购措施也日益变得精细且难以攻破。在反收购措施中,主要分为毒丸计划、修改公司章程和金色降落伞。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毒丸计划。毒丸计划又分为弹出毒丸和弹入毒丸,在收购方已该买目标公司100%的股票的情况下,弹出毒丸计划允许目标公司的股东以通常高达50%的折扣购买对方的股票;而在收购方购买目标公司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或某个标准的情况下,弹入毒丸计划允许目标公司的股东以折价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毒丸计划是比较有效的防御措施之一,尽管如此,在一份极具吸引力的收购报价下,毒丸计划仍然可能会归于无效。因为这类报价向董事会施加了撤销毒丸的压力,否则股东将会因其不履行代理人职责而提出诉讼。 毒丸计划、修改公司章程和金色降落伞属于预防性反收购措施,如果这些预防性反收购措施不能成功阻击敌意收购,目标公司还可以采用主动性防御措施。主动性防御措施包括绿票讹诈和中止协议。绿票讹诈是指用高价回收收购方持有的股票的方法,由于税法的改变,这种方法已经不太常见。绿票讹诈通常伴随着中止协议,即收购方承诺购买的目标公司的股份数不超过协议中规定的某个标准,以换取一定的酬金。目标公司还可以采取更激进的主动性反收购措施,包括改变资本结构、实施资产重组或者改变公司的注册地等。

大学生毕业当收银员工作心得体会

大学生毕业当收银员工作心得体会大学生毕业当收银员工作心得体会 进入XXX快五个月了,我从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一步步变为了一名合格的收银员,这期间感触良多,刚进收银部课长会安排给新员工一名师傅带五天,五天后考试合格就开始独立上机。这五天时间自己必须把上机的一切操作熟悉并铭记并对于放损部的考试内容要牢记。刚开始自己独立上机很紧张,怕自己出错,速度很慢,有些顾客会不耐烦在旁边不停的埋怨,这时候也只能微笑着向顾客说抱歉请他稍等。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操作也越来越熟练,也相应学的很多。 在工作中,时刻都要认真仔细,在工作中绝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把情绪带到工作中,作为服务行业这是决不允许的,这样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与顾客的关系恶化。进入收银部,我们主管在培训时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的我们是多么的张扬个性,但当穿上红马甲,踏入XXX,站在收银台旁边为顾客服务时就必须以一名服务人员的姿态面对顾客,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 正确定位自己,工作中不可手高眼低。在工作不管多么简单的工

作都需要用心去完成,多寻找工作技巧,多向老同事学习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在工作中遇到不懂得要虚心请教别的同事,决不能不懂装懂,这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正常进行。在工作中要与同事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在对待不同的顾客时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对待顾客要热情、大方,尽可能去帮助顾客,让顾客认同你的服务,把平凡的工作干出色! 学会调节心情。在工作中随时可能受到委屈,或许自己没做错,可对于服务行业来说,顾客就是上帝,上帝怎么会错?所以只能自己忍着,自己不可能和顾客一较高下,除非是不想干了或是想要处分了。从每次的事件中也要总结经验,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顾客就要学会对待,对于不同的人要学会不同的接待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让他认同你的服务,愉快的度过那1-2分钟就0K! 学会充实的生活。离开学校那个大集体,独自一个人生活,每天上下班很容易觉得无聊。并且作息时间也不像学校那样有规律了,这就需要自己学会调节,在生活上会照顾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谈得上工作。曾经的梦想要努力去实现,或许现实很不尽人意,可我们不能

企业并购与重组的论文

一、绪论 下面从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阐述。(一)研究背景 企业的并购与重组是企业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加快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资本运作形式,可以说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形式之一。我国企业并购经历了启动、沉寂、蓄势待发和蓬勃发展进入高潮的发展轨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第六次企业并购浪潮迭起,我国企业并购也逐渐进入高潮,会同全球化的经济背景深刻推动我国的企业深度重组和产业整合。企业并购、重组所涉及的会计、税务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并购与重组在交易对象、主体、价格、结果等方面与传统商品交易的差别影响着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使得现代财务会计模式受到巨大冲击,涉税问题随之繁复。 (二)研究意义 纵观有关并购、重组的科研论著与学术论文,对并购、重组的税务筹划问题的论述为数不多。税务安排能节约税金支出,是企业并购、重组增值的重要来源之一。 所以,如何在现行的会计与税法制度下合理的进行税务筹划,也引起了众多企业的关注。我们以并购与重组的税务筹划为研究对象,是对该领域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三)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将从国际、国内关于税务筹划的研究评述及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税务筹划的研究述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国际上关于税务筹划的研究述评 早在19世纪中叶,意大利就出现了包含有税务筹划行为的税务咨询业务,但税务筹划真正从法律上得到认可并为社会所关注,要追溯到20

世纪30年代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在判决过程中,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针对此案发表了有关税收筹划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11]汤姆林爵士的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至此,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涉税案件的判决中仍常常引用到这一原则精神。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于税收筹划的文献资料才开始大量涌现。当时以税收筹划为主题的财经杂志有《会计师税务》、《税收筹划》、《税收顾问》、《财务规划》、《财务世界》、《会计工作》等。[9]近年来税收筹划的新发展主要有两种趋势:一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税收筹划进行研究分析。即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如LISREL模型),采集相关数据,或从政府角度出发,分析政府如何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征收更多的税款;或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利用税务筹划达到真正节税的目的。二是有效税收筹划与无效税收筹划的讨论。[10] 2、国内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现状 税务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企业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筹资、经营、投资、利润分配等一系列的涉税业务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优惠政策及可选择条款,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以达到企业税负得以减少或延缓,获得最大的税后收益为目的的一系列谋划活动。[1] 在我国,税务筹划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以后,其功能和作用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所重视,已经成为有关中介机构一项特别有前景的业务。 3、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税务筹划的研究述评 我国对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税务筹划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不多。较早谈及并购行为税收因素是陈共、周升业等《公司并购原理与案例》一文中,是从目标公司、目标公司股东、兼并公司三个角度

第10章 公司并购与重组习题答案

第十章《公司并购与重组》习题答案 思考题 1、案例分析: 反击盛大新浪启动毒丸计划 新浪公司2005年2月22日宣布,其董事会已采纳了股东购股权计划,以保障公司所有股东的最大利益。按照该计划,于股权确认日(预计为2005年3月7日)当日记录在册的每位股东,均将按其所持的每股普通股而获得一份购股权。 购股权由普通股股票代表,不能于普通股之外单独交易,在购股权计划实施的初期,股东也不能行使该权利。 只有在某个人或团体获得10%或以上的新浪普通股或是达成对新浪的收购协议时,该购股权才可以行使,即股东可以按其拥有的每份购股权购买等量的额外普通股。盛大及其某些关联方目前的持股已超过新浪普通股的10%,而购股权计划允许其再购买不超过0.5%的新浪普通股。 一旦新浪10%或以上的普通股被收购(就盛大及其某些关联方而言,再收购新浪0.5%或以上的股权),购股权的持有人(收购人除外)将有权以半价购买新浪公司的普通股。如新浪其后被收购,购股权的持有人将有权以半价购买收购方的股票。每一份购股权的行使价格是150美元。 在一般情况下,新浪可以每份购股权0.001美元或经调整的价格赎回购股权,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内)终止该购股权计划。 新浪将就该购股权计划向美国证监会提交8-K表备案,该表将包括关于购股权计划具体条款更为详尽的信息,公众可以在美国证监会的网站上查阅。在购股权计划中的股权确认日之后,新浪将向每位股东发送一封信函,进一步详述购股权计划的细节。新浪董事会已经聘请了美国摩根士丹利担任公司的财务顾问,美国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和开曼群岛梅波克德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协助公司实施购股权计划。 (资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d17656160.html,/chinese/news/792769.htm) 问题: ⑴本案例中的收购方和被收购方分别是谁?被收购方启动了什么反收购措施?

(工作心得体会)收银员工作心得收获

收银员工作心得收获 大家都认为收银员这个工作就是坐着收收钱,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其实不然,究竟收银员的工作包括写什么呢?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收银员工作心得收获,欢迎大家阅读! 收银员工作心得收获篇一 我是一名入职不久的新员工,虽说是新员工,但在公司已经有将近三个月的工作时间了。转瞬之间已经到年底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有欢喜,也有过失落。自己不但学得了很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对自己来说是十分宝贵的。同时也是自己取得的巨大进步。 也许超市工作对大家来说,都觉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收银员只负责收银,其他员工各司其职,不会有什么难的。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现在看来,等我自己成为一名超市员工的时候,我才感觉到其中很多的困难,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我想说,其实做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困难,没有一项工作是简单易做的,只有努力才能够做好! 通过近三个月的工作和学习,卖场的工作我也可以应付自如了,或许这些话有些自满,但当有状况发生时,组里的人都会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这是我心中不经万分感动。这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自己一直保持着工作室的热情,心态也是一平和为主。我深深的知道,作为一名卖场的工作人员,坚决不可以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顾客永远是对的,这是我们工作的宗旨,所以我们要以会心的微笑去接待每一个顾客,纵然顾客有事无理取闹,我们也要做到沉着冷静,保持好自己的心态,尽量避免与顾客之间发生矛盾。 虽然自己做收银工作时间不是太长,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还待提高,到自己觉得只要用心去做,努力去学习,就能够克服困难。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因为我们不仅仅代表着我们自身,更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在工作期间我们要积极的想老员工请教和学习,能够踏实认真的做好这份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作。这是公司的需要更是自己工作的需要。针对自己在工作遇到的问题,探讨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也算对自己的一个工作总结吧。 在这段工作期间,自己感觉到还有很大的不足,对于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还有待提高,这样才能在方便顾客的同时也方便我们自己的工作,是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当然自己觉得对顾客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我们能做的就是服务顾客,让胡克满意而归。这就要求我们自身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做到热情耐心的接待好每一个顾客,不要在工作中中将自己的小情绪带进来,这样会让你在工作中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防止自己与顾客之间产生矛盾,我们必须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 在工作之余,自己还应该多学习关于商品和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步,才能立足于如今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这也是我们为自

企业兼并重组时期管理沟通问题研究

企业兼并重组时期管理沟通问题研究 摘要:组织管理沟通对组织的重要性犹如组织的生命线,它对于提高组织效率、确保组织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公司在兼并重组时期存在的管理沟通问题,运用管理沟通理论分析了沟通缺乏、沟通不畅、信息过载等问题,并提出改善公司管理沟通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沟通企业兼并非正式沟通 前言 管理沟通是协调组织内部、缓减矛盾、建立信任、解决冲突的必要手段。当企业处于初创、兼并、重组和破产时期,产生的冲突远多于日常。同时,这个时期非正式沟通异常活跃,如何运用管理沟通,有效的管理冲突,保证组织正常运行,非常值得研究。企业兼并重组、重组后的初期,组织成员在企业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才存在巨大差异,由此带来的矛盾和冲突直接影响重组后企业的经营成败。 管理沟通是解决公司面临的重组后的诸多矛盾的重要途径。沟通整合了管理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职能。本文希望通过对组织管理沟通的初步研究,分析公司在企业兼并重组时期管理沟通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1.企业重组过程中面临的沟通问题 1.1文化冲突导致的沟通困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重组的双方一般都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当重组为一个企业时,必然发生文化冲突。 1.2信息过载 企业重组过程中,信息过载是常见的沟通问题。沟通过载主要表现为大量会议、文件泛滥等。沟通过载的主要原因有几方面:

一是在重组没有完全完成,即还没有形成一套新的体制和制度时,容易发生政出多门的现象。每个部门由于职责尚不清晰,同时也不清楚其他部门的职责,因此会产生大量的会议和文件。 二是重组中,组织部门和组织成员急于向管理层传达本部门信息。同时,重组后的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每个部门和成员自然会发出大量的信息,表现出强烈的沟通欲望,由此导致的沟通问题就是信息过载。 1.3防御性沟通氛围 沟通氛围的防御性是指封闭式的沟通。在此氛围下,组织成员变得谨慎和退缩,因为发言者使得听者感到威胁。防御性沟通氛围下,组织成员间的沟通类型一般都是评价性、控制性、中立性、优越感和确定性。 企业重组过程中,尤其是重组前期,重组双方缺乏了解、心怀戒备。在此心理下,组织成员往往会对工作责备、提出异议;而另一方,担心受到评价和责备,则变得畏缩。这样就导致了防御性心理。 1.4非正式沟通的负面影响 企业重组时期,非正式沟通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式沟通。因为在此阶段,一是组织成员信息来源有限,大量的信息没有及时沟通;二是容易产生选择性认知的沟通障碍。重组时期,每个人的利益变化不一样,个体的动机、需要不一样。因而个体会在沟通过程中选择的理解和听取别人的话语。三是过滤。企业重组时期,不同的个体基于不同的原因,会将消息过滤后传播,形成沟通障碍。 此阶段,非正式沟通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滋生谣言、放大传言、不满情绪迅速堆积和蔓延。不满情绪的蔓延加剧了沟通障碍,增加了组织变革的阻力。 2.重组企业沟通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2.1组织文化的冲突 组织文化的管理沟通的影响体现在沟通氛围上。形成防御性沟通氛围的主要原因则是在于组织文化的冲突。

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

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 * 李善民 陈玉罡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510275) 内容提要:并购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价的变化,因而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变化。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1999—2000年中国证券市场深、沪两市共349起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并购能给收购公司的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而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的并购有不同的财富效应;国家股比重最大和法人股比重最大的收购公司其股东能获得显著的财富增加,而股权种类结构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上市公司 兼并与收购 财富效应 *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172022)的阶段成果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01194)的最终成果。 一、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 最近20年有大量研究北美和欧洲兼并与收购的成果问世。由于美国和英国发生了大量的兼并与收购事件,所以大多数研究又都针对于美国和英国。而公司并购理论中讨论最多、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就是公司并购的财富效应。 金融市场的财富效应(W ealth Effect )是指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持有人的财富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跌而同步增加或减少,进而对消费产生刺激或抑制的影响。金融市场的财富效应侧重于从宏观层面分析整个社会的财富是否与金融市场有关。并购的财富效应指市场对并购的反应导 致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并购的财富效应侧重于从微观层面研究并购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在并购中,究竟谁是最大的赢家?谁是最大的输家?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以Jensen 和Ruback (1983)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在80年代就开始研究公司接管与兼并对股东财富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公告期间,对于成功的并购事件,采用兼并方式时目标公司股东享有20%的超额报酬,而收购公司股东则无法享有显著的超额报酬;采用接管方式时目标公司股东享有30%的超额报酬,而收购公司股东仅享有4%的超额报酬。他们的研究结果引起了经济学家对财富效应的关注与争论。 另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影响着财富效应。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类型、行业、收购方式、并购成功性和并购相关性等方面。Mulherin 和Boone (2000)研究了1990—1999年59个行业中1305家公司的收购和剥离活动,发现收购和剥离有显著的行业集中性,并且财富效应与重组的相对规模直接相关。Shelton (2000)用目标公司股份的供求模型来分析和探讨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收益问题,并对影响目标公司股份供求关系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他认为,目标公司股份的需求和供给是决定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收益的关键因素;而在影响供求的诸多因素中,战略相容性、兼并周期、机构投资者、相对规模、管制和收购方式会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的收益产生明显的影响。 2002年第11期

收银员工作心得

收银员工作心得 收银员工作心得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收银员工作心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工作总结频道与你分享篇一收银员工作心得收银工作总结年度年终工作总结对于这份工作,我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虽然我只充当一个普通的角色,这个角色不单单是收钱这么简单,其中还有很多复杂的程序。在工作期间我吸取了不少的经验,增添了不少见识。 但是作为收银员必需要具备一颗积极、热情、主动、周到的心态去服务每一位顾客。在工作中偶尔会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但是我都必须克服,不能带有负面的情绪,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也会影响到对顾客的态度。 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客人,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脾气,针对不同的顾客我们应提供不同的服务,因为这一行业不变的宗旨是"顾客至上"。面对顾客,脸上始终要面带微笑,提供礼貌的服务,要让顾客体会到亲切感,即使在服务工作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我们仍然以笑脸相迎,那么再无理的客人也没有理由发脾气,所谓"相逢一笑,百事消",这样一来顾客开心自己也舒心。 虽然这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收银员,在别人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可是从中却教会人很多道理,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技巧。"只有学习才能不断磨砺一个人的品行,提高道德修养,提高服务技巧。哪怕是普通的一个收银员,只要不断的向前走,才能走我们自己想要的一片天相信我,我可以把它做的更好,谢谢领导的赏识,我热爱这份工作,我要把它做得最好我是今年四月份到单位工作的,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顺利地通过了试用期,个人的业务基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较好地完成了一名收银员的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肯定和同事们的好评。 一、好的方面1、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洗车行的设施、管理和工作都体现了星级的水准,自己以前也有从事收银工作的经历,但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却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在业务主管和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下,我认真地学习,勤奋地工作,有不懂不会的地方就积极虚心的向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老同事请教,在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很快就胜任本职,完成任务较好。 2、爱岗敬业,个人能力素质得到不断加强。 来到洗车行工作以后,自己对这里的环境和工作内容都非常的喜欢。单位平时注重对员工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学习了礼仪常识、管理课程、安全常识、日常行为道德规范等课程后,我们的能力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大大加强。 3、严于律己,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

企业兼并与重组-复习要点B

并购重组复习题 缺第5、13、14、15章四章的内容。负责这几章的同学请速将任务成果发到我的个人信箱:jx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fd17656160.html, 第1章公司并购的基本概念 远程学院06级会计三四班姚晓楠王俏俏 名词解释 1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公司结合而成一个新公司,在新公司形成的过程中所有参加联合的法人实体都解散。 2收购:收购者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或资产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但目标公司的法人地位仍保留。 简答 1并购的特点:企业并购是一种企业控制权的交易 企业并购是一种产权交易行为 企业并购引起的直接结果是被并购企业的法人地位被取消或法人实体的改变 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 2重组形式:剥离分拆上市分立 论述 1兼并与收购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交易动机相同交易对象相同交易场所相同交易基本特征相同实施效果相同从一定程度看二者是一种从属关系 都反应了市场规律的本质要求 区别:对企业的控制权不同承担的义务不同操作程序不同价值计算不同所处环境不同 2收购的形式 收购者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或资产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但目标公司的法人地位仍保留 收购的两种形式:资产收购和股份收购 资产收购是指一家公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而收购方无须承担被收购方的债券与债券, 股份收购是指一家公司直接或间接购买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成为被收购公司的股东

第2章 名词解释: (一)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兼并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的种种效应,这种效应的取得不是由于效益的提高引起的,而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金钱上的效益。 (二)效率理论:认为公司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能提高各自的效率。 简答题: (一)经营协同效应的来源:1 扩展规模经济。 2 扩大经济范围。 3 节约交易成本。 (二)公司的市场价值被低估的原因: 1 公司的经营管理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潜力。 2 收购公司拥有外部市场所没有的有关目标公司真实价值的内部信息。 3 由于通货膨胀造成了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臵成本的差异,而出现公司价值被低估的 现象。 论述题 1,公司并购的理论有那些? 答案:第1题答案: (一)效率理论,可细分为五个子理论。 1.效率差异化理论 2.非效率管理理论 3.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4.多元化理论 5.策略性结盟理论 (二)信息信号理论 (三)代理理论,包括: 1.一般代理理论 2.管理者主义 3.骄傲假说 4.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四)不完全市场理论,包括: 1.交易费用理论 2.价值低估理论 (五)市场势力理论

2020收银员工作心得体会

我从事超市收银工作的时间不是太长,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离工作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能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端正工作态度,积极的向其他同志请教和学习,能踏实、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为超市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现针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也算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总结吧。 (一)作为与现金直接打交道的收银员,我认为必须遵守超市的作业纪律。收银员在营业时身上不可带有现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可能产生的公款私挪的现象。收银员在进行收银作业时,不可擅离收银台,以免造成钱币损失,或引起等候结算的顾客的不满与抱怨。收银员不可为自己的亲朋好友结算收款,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可能产生的收银员利用收银职务的方便,以低于原价的收款登录至收银机,以企业利益来图利于他人私利,或可能产生的内外勾结的“偷盗现象。在收银台上,收银员不可放置任何私人物品。 因为收银台上随时都可能有顾客退货的商品,或临时决定不购买的商品,如果有私人物品也放在收银台上,容易与这些商品混淆,引起误会。收银员不可任意打开收银机抽屉查看数字和清点现金。随意打开抽屉既会引人注目并引发不安全因素,也会使人产生对收银员营私舞弊的怀疑。不启用的收银通道必须用链条拦住,否则会使个别顾客趁机不结账就将商品带出超市。收银员在营业期间不可看报与谈笑,要随时注意收银台前和视线所见的卖场内的情况,以防止和避免不利于企业的异常现象发生。收银员要熟悉卖场上的商品,尤其是特价商品,以及有关的经营状况,以便顾客提问时随时作出正确的解答。 (2)认真做好商品装袋工作。将结算好的商品替顾客装入袋中是收银工作的一个环节,不要以为该顶工作是最容易不过的,往往由于该项工作做得不好,而使顾客扫兴而归。装袋作业的控制程序是:硬与重的商品垫底装袋;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商品装入包装袋的两例,作为支架;瓶装或罐装的商品放在中间,以免受外来压力而破损;易碎品或轻泡的商品放置在袋中的上方;冷冻品、豆制品等容易出水的商品和肉、菜等易流出汁液的商品,先应用包装袋装好后再放入大的购物袋中,或经顾客同意不放入大购物袋中装入袋中的商品不能高过袋口,以避免顾客提拿时不方便,一个袋中装不下的商品应装入另一个袋中;超市在促销活动中所发的广告页或赠品要确认已放入包装袋中。装袋时要绝对避免不是一个顾客的商品放入同一个袋中的现象;对包装袋装不下的体积过大的商品,要用绳子捆好,以方便顾客提拿;提醒顾客带走所有包装入袋的商品,防止其遗忘商品在收银台上的情况发生。 (3)注意离开收银台时的工作程序。离开收银台时,要将“暂停收款”牌放在收银台上;用链条将收银通道拦住;将现金全部锁入收银机的抽屉里,钥匙必须随身带走或交值班长保管;将离开收银台的原因和回来的时间告知临近的收银员;离开收银机前,如还有顾客等侯结算,不可立即离开,应以礼貌的态度请后采的顾客到其他的收银台结账;并为等侯的顾客结账后方可离开。 上面就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想法,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前台是酒店服务的窗口。我的岗位是前台收银员,主要负责酒店客房、餐饮等各项帐务的结算,为酒店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我想谈谈几年来从事收银工作的心得。 一、对顾客笑脸相迎

兼并收购与重组第二章读书笔记

第二章读书笔记 1897-1904年的以横向整合为标志的第一次浪潮、1916-1929年的纵向整合浪潮、1963-1970年的混合多元化并购浪潮、1981-1989年的杠杆收购浪潮和1991-2000年的战略性并购浪潮。几次并购浪潮具有周期性特点,第二章主要讲述几次并购浪潮始末,以及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次并购浪潮 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883年经济大萧条之后,伴随着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经济复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形成生产大垄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这是众多大公司面对疲软的经济环境对美国国很多业绩不佳的企业做出的回应。 美国第一部反垄断法《尔曼法》在1890年开始实施,它是美国以后通过的一系列反垄断法律的基础,该法作出的最重要的规定有两点:一是禁止妨碍贸易或商业的任何合约、联合以及共谋行为,二是禁止意在垄断某一特定行业的任何企图或合谋行为。但第一次并购浪潮恰好发生在1897--1904年间,即恰好发生在尔曼法通过后不久,这就是说,美国的第一个反垄断法并没有阻止美国第一次并购浪潮带来的同行业大规模合并。原因是尔曼法的用语问题。譬如,该法指出任何妨碍贸易的合约都是非法的。从早期的理解来看,它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合约都不合法,因此法院完全有理由拒绝实施这一部分法律。但是,法院也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替代法律。在这种情况下,法院的实际判决,如最高法院在1895年判定美国食糖精炼公司不是一个妨碍了商业发展的垄断组织,使得尔曼法在它通过之后的十多年的时间里只是一纸空文。另外美国一些州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获得资本的限制,使得公司在进行收购活动时更易于筹集资金;同时允许公司持有

其他公司股票则使得公司能够通过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来完成收购,这些都大大刺激了收购行为。 美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是促成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另一个主要因素。许多公司认为市场潜力不再受狭义概念上的市场界限限制,开始大幅扩以充分利用现在更为广阔的市场。本地的企业面对来自远方的竞争者,也会选择与同地区的竞争对手合并以维持市场份额。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使企业可以方便的以较低的成本向远方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1882-1900年,铁路运输成本平均每年下降3.7%。 第一次并购浪潮结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初造船信用的崩溃引发了银行的融资风险,银行风险陡增,最终导致1907年美国的银行倒闭风潮;其次,更为重要的是1904年美国股市的崩溃。下滑的股票市场和脆弱的银行体系造成并购的融资来源严重缺乏,紧接着1907年的银行业恐慌,这终于导致了第一次并购浪潮的结束。 另外,还有两个原因可以一提。一是第一次并购浪潮中多数都是横向并购,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即公司通过并购扩大规模,减少单位成本,从而提高效率。但是,多数并购以失败告终,这也许对许多公司打消收购的念头起了不小的作用。二是在1901-1908年老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反托拉斯法的执行逐渐严厉起来,政府最初在反托拉斯诉讼中常败诉,但在老罗斯福执政后期,政府在法庭上开始越来越多地赢得诉讼的胜利。这对大公司大肆收购以控制市场的垄断计划亦有不小的打击作用。在老罗斯福的继任者塔夫脱的任,他将一些大公司成功地进行了分拆,但是,由大企业分拆而成的企业有许多最终变成了大垄断公司。例如,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成多家公司,其中的新泽西州标准石油最后演变

超市收银员工作心得体会

超市收银员工作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超市收银员工作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超市收银员工作心得体会(一) 不知不觉,在超市工作也已经一个多月了。从刚开始的生疏到后来慢慢的熟练,也经历了一番磨练,这期间感触颇多,我不仅学会了很多专业知识,而且也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特别是怎样与顾客沟通。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财富,因为曾经我是一个多么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孩子。 在局外人看来,收银是件很容易的事,收银员只负责收银,其他方面不用多考虑。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后来等我成为一名超市员工的时候我才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们不只是收银,每天早上我们来到店里首先要开会,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上岗时我们要做好上岗5部曲,工作时我们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收银,在面对顾客时要真心的为顾客服务,特别是在顾客到收银台的那一刻我们自始至终都要把最美的微笑最好的心情带给顾客,在与顾客交流的过程中礼貌用语更不可少。如:“您好,欢迎光临“请稍等,请拿好”“请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收银过程中,虽然有时会有些失落,不过,也有过很多的欢喜,特别是每次听到顾客说这小女孩的态度真好,我心里就特开心……还有,每次有不懂的问题时,老员工都会积极的告诉

我应该怎么做这都使我特别感动。其实做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困难,难免有些失落,不过只要我们能积极的去问努力的去学习,我相信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在工作的这段期间中,我觉得对顾客的服务态度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服务行业中的一员,让顾客满意而归是我们对自身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好良好的情绪,做到热情耐心的对待每一位顾客,在工作中不要将自己的小情绪带进来,特别是当顾客对你发火时,我们一定要面带微笑真诚的向顾客解释。结账过程中,当商品标价与电脑不符时,我们要及时通知课组人员并进行核实,然后要积极向顾客解释并请顾客耐心等待。还有,就是一定要运用微笑服务,微笑是最为迷人的表情,一个微笑不费分文却给予甚多,懂得对生活微笑的人,将会拥有美丽的人生。 在收银的过程中难免我们会遇到一些刁蛮的顾客,记得有一次周末,超市人特别的多,当时我就遇到了这么一位刁蛮的顾客,由于她得态度极其的恶劣,还用脏话骂了我,当时我很气愤也很激动,所以并我没有及时通知主管过来解决问题,而是很无所谓的说了一句“如果你对我有什么不满可以到服务台去投诉我”。就因为这么句话那天我就被顾客投诉了。不过后来在主管的细心指导下我吸取了教训,这不仅让我明白了如果以后遇到这种事就不应该正面和她们发生冲突,而应该找主管及时解决。更懂得了“顾客永远是对的”道理。因为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客人,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脾气,针对不同的顾客我们应提供不同的服务,因为这一行业不变的宗旨是:“顾客至

兼并重组协议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协议 中国·郑州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五日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协议 甲方: 住所: 法定代表人: 乙方: 住所: 法定代表人: 或 乙方:被兼并重组煤矿投资人(代表) 身份证号: 鉴于: 1、甲方与乙方已按照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政策要求签订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框架协议》,由甲方下属的控股子公司兼并重组乙方的煤矿,乙方同意由甲方下属的控股子公司兼并重组其煤矿。 2、甲方在煤矿瓦斯、水害、火灾和煤尘及冲击地压灾害治理与防治方面拥有专利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甲方具有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主体资格和安全监管资质。

为繁荣地方经济,促进河南煤炭工业发展,实现兼并重组煤矿目标,促使被兼并重组煤矿按照国有重点煤矿标准尽快提升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保障煤矿安全、提高经济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若干规定的通知》(豫政〔2010〕1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2010〕32号)和豫煤重组〔2010〕3号、4号文件规定,甲、乙双方经自愿、平等协商,就本次煤矿兼并重组中新公司设立、资产评估、安全技术服务等有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兼并重组涉及主体基本情况 1.1甲方基本情况 1.2乙方基本情况(包含兼并重组煤矿情况) 第二条兼并重组方式 2.1甲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指定下属控股子公司与乙方合作,共同出资成立“*******有限公司(以工商登记管理部门核准的名称为准,以下简称新公司)”,甲方下属的控股子公司对新公司控股51%以上,新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核算;新公司以收购资产和采矿权的形式兼并重组乙方所有的煤矿,将煤矿的实物资产和采矿权等资产重组进入新公司。 2.2新公司接管煤矿后,纳入甲方安全监管体系和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收银员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收银员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入职不久的新员工,虽说是新员工,但在公司已经有将近三个月的工作时间了。转瞬之间已经到年底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有欢喜,也有过失落。自己不但学得了很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对自己来说是十分宝贵的。同时也是自己取得的巨大进步。 也许超市工作对大家来说,都觉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收银员只负责收银,其他员工各司其职,不会有什么难的。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现在看来,等我自己成为一名超市员工的时候,我才感觉到其中很多的困难,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我想说,其实做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困难,没有一项工作是简单易做的,只有努力才能够做好! 通过近三个月的工作和学习,卖场的工作我也可以应付自如了,或许这些话有些自满,但当有状况发生时,组里的人都会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这是我心中不经万分感动。这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自己一直保持着工作室的热情,心态也是一平和为主。我深深的知道,作为一名卖场的工作人员,坚决不可以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顾客永远是对的,这是我们工作的宗旨,所以我们要以会心的微笑去接待每一个顾客,纵然顾客有事无理取闹,我们也要做到沉着冷静,保持

好自己的心态,尽量避免与顾客之间发生矛盾。 虽然自己做收银工作时间不是太长,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还待提高,到自己觉得只要用心去做,努力去学习,就能够克服困难。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因为我们不仅仅代表着我们自身,更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在工作期间我们要积极的想老员工请教和学习,能够踏实认真的做好这份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作。这是公司的需要更是自己工作的需要。针对自己在工作遇到的问题,探讨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也算对自己的一个工作总结吧。 在这段工作期间,自己感觉到还有很大的不足,对于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还有待提高,这样才能在方便顾客的同时也方便我们自己的工作,是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当然自己觉得对顾客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我们能做的就是服务顾客,让胡克满意而归。这就要求我们自身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做到热情耐心的接待好每一个顾客,不要在工作中中将自己的小情绪带进来,这样会让你在工作中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防止自己与顾客之间产生矛盾,我们必须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 在工作之余,自己还应该多学习关于商品和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步,才能立足于如今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这也是我们为自己所做的准备,只有做

公司并购与重组

公司并购与重组 篇一:并购与重组的区别并购与重组有什么区别?资产重组与公司并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产重组侧重资产关系的变化,而并购则侧重于股权、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对于公司来说,即使公司的控股权发生了变化,只要不发生资产的注入或剥离,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未发生变化,只是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发生变化,发生了控股权的转移。例如,A公司收购了B公司的股权,取得了对B公司的控股地位之后,可能用B公司的股权进行抵押融资,或利用B公司进行担保贷款,而B 公司本身并没有重大资产收购或出售行为,那么,对A公司而言,其资产进行了重组,而对B公司而言,仅是更换了股东而已,可以称其被收购了,却与资产重组无关。但是,资产重组与并购常常是交互发生的,先收购后重组,或先重组,再并购,再重组在资本运作中也是经常采用的方式。重组有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内部重组和外部重组之分:当企业规模太大,导致效率不高、效益不佳,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当剥离出部分亏损或成本、效益不匹配的业务;当企业规模太小、业务较单一,导致风险较大,此时就应当通过收购、兼并适时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多种经营,以降低整体风险。重组的方式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资产、资产置换、出售资产、租赁或托管资产、受赠资产,和对企业负债的重组,实现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指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时将原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划分和结构调整,经过合并、分立等方式,将企业资产和组织重新组合和设置。狭义的资产重组仅仅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划分和重组,广义的资产重组还包括企业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与重组、业务机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目前所指的资产重组一般都是指广义的资产重组。资产重组分为内部重组和外部重组。内部重组是指企业(或资产所有者)将其内部资产案优化组合的原则,进行的重新调整和配置,以期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部分和整体效益,从而为经营者或所有者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这一重组过程中,仅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资产配置发生变化,资产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属于企业内部经营和管理行为,因此,不与他人产生任何法律关系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外部重组,使企业或企业之间通过资产的买卖(收购、兼并)、互换等形式,剥离不良资产、配置优良资产,使现有资产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形式的资产重组,企业买进或卖出部分资产、或者企业丧失独立主体资格,其实只是资产的所有权在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