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现有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一、现有的大学生科研能力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CNKI数据总库中,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词条进行检索。(并使用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等词条检索)。全文检索共检索出结果8130条,主题检索出结果451条在进行文献检索时,和大学生科研创新有关的词条还包括团队、机制、管理、项目和体系。发表文章的机构相对比较分散,但是浙江大学还是遥遥领先共发表了124篇文章,这可能和浙江大学在1998年就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有关。其次是中南大学和大连理工。由于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所以,项目组主要对和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相关的文章进行了精读,总结出目前已有的主要的评价体系及可借鉴的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一)亓璇璇,周典恩的三维度评价体系

亓璇璇,周典恩(2012),将科研能力划分为三层维度,初层维度:自身科研素质,中层维度:科研活动能力,高层维度: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还将科研能力构成要素划分为三级,可以表示为下表:

一级要素二级要素三级要素

自身科研素质学习能力大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大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

发挥想象力

获得知识的能力大学生的洞察能力

大学生的记忆能力

大学生的注意能力

大学生的知识集成能力

科研活动能力科研选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查阅的能力

文献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选择科研课题的能力

科研认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发表论文数

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

论文收录情况

学位论文情况论文选题的新颖性

理论或方法上的创新性

创新性的成果及效益

科研活动参和情况参和项目数

科研成果奖项

专利情况

(二)黄维模,曹丽华的大学生初步科研能力评价体系

黄维模,曹丽华(2010),主要研究的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参加实习报告、学期论文、毕业论文三方面活动时表现出的科研能力的评价,主要将科研能力分解为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具体评价体系如下图。

(三)孔素然,于景华,张振荣的农科大学生科研能力评价体系

孔素然,于景华,张振荣(2010)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提出了农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四)其他可借鉴的科研能力评价体系

1。阎英、刘伯红的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体系

阎英、刘伯红(2009)认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主要体现在科研项目、学术论文、著作和教材和学术交流四个方面,并对这四个方面相关的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来确定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

2。王彩霞的博士生科研能力评价体系

王彩霞在其博士论文中,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正交投影法等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对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并科学地赋予了权重。

二、构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可采用的方法

在对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定性的过程中,将指标定量化一直是研究中的难题。在已有研究中,学者们提到和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线性加权求和法

线性加权求和法是利用简单的加权求和的方法来综合评价各研究对象,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E

i 是i方案各指标标准数据的线性加权和,W

j

为各指标的权重X,i

为指标值,依据E

i

的值,就可进行方案系统的总排序和择优,线性加权和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二)综合指数评价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是根据指数分析的基本原理,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基本步骤为:

第一,将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的实际水平和标准水平进行对比,得出各项指标的个体评价指数;第二,根据各项指标在总体中的重要程度确定权数;第三,用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即得出综合评价数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k为综合评价指数

K

1

为评价指标的实际水平

K为评价指标的标准水平

K/K为个体评价指数

W为权数

综合指数评价法的特点是概念明确,方法简便易行,既能进行动态比较,又能进行横向比较,可以综合反映研究对象实际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反映和标准水平之间的差异程度。

(三)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于七十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具有系统、简洁、灵活、实用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对具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的复杂事物进行分析。近年来,层次分析法己逐步地被运用于统计分析、经济计划、政策评价等诸多方面。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成有序的递价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总的顺序,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分析步骤如下:(1)建立层次结构的分析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首先应从众多的因素中选取主要因素,按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将其划分为若干层次,各层次因素之间应标明其联系。如图4-1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即针对上一层次某一因素A

i

,下一层次中凡和该因素联系的全部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按标度表赋值后,构建mn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

标度值含义

1 表示因素U

i 和U

j

,比较,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3 表示因素U

i 和U

j

比较,U

i

比U

j

稍微的重要

5 表示因素U

i 和U

j

比较,U

i

比U

j

明显的重要

7 表示因素U

i 和U

j

比较,U

i

比U

j

强烈的重要

9 表示因素U

i 和U

j

比较,U

i

比U

j

极端的重要

2、4、6、8 2,4,6,8分别表示相邻判断1、

3、5、7、9的中值

倒数表示因素从,U

i 和U

j

比较得判断U

ij

,则U

j

和U

i

比较得

判断1/U

ij

对应于图4-1,指标U

1比指标U

2

稍微重要,而比指标U

3

明显重要,指

标U

2比指标U

3

较为重要,则指标U的判断矩阵如图4-2所示。

(3)计算重要性排序(单排序)

设判断矩阵T为:

根据判断矩阵,利用线性代数知识,精确地求出了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

征向量。所求特征向量即为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归一化后,也就是权数分配。可采用方根法求解。

第一步,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W

i

的n次方根。

第二步,计算W

i

第三步,对向量作归一化或正规化处理,即

则,即为所求特征向量。

第四步,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λmax

式中,表示向量的第n个元素。

(4)检验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或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通过所构造的判断矩阵求出的特征向量(权值)是否合理,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和随机性检验,检验公式为:

式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

式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它由下式计算

浅谈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浅谈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共青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创新教育、 实践能力 教育理论界对于素质教育定义争论不休的问题,已得到了科学的解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不仅廓清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且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开发建设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XX想

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教育,并且创新教育比以往提出的创造 教育更具时代特征。众所周知,“创新”(Innovation)是知识经济时 代大力弘扬的观念。“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进 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对“创新”的这种认识,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宽泛,它包容了“创造”,也包容 着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 括“创新”与“创造”的关系,即:“创新=创造+开发”这恰好与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两大重点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谋而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也可以用一个 公式来表述,即:“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由此引出素质 评价观的发展。改变了过去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 评价方式,而是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关注每个学生 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新的评价体系 和评价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成为他们认识自己和教育自 己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为教育者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反馈方式。任 何教育评价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特别是针对学生做出的判断,都必 须依从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我国传统教育对于学生成绩的评

浅谈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使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进而增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及创业能力。 2.有利于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地发展 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是提升高校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进而增强其竞争力。 3.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应把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以满足国家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的发展,加快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二、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 1.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不强 科研意识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科研素养的前提,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求知欲的动力。在高校中,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在科研过程中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今后就业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2.学生自身专业水平有限,且缺乏相關专业指导 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基础理论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再加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时缺乏相关的专业指导。因此,在科研能力上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这也是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很少参与科研活动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应该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浅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浅谈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 庄越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21世纪后,高校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趋势,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种途径,已被社会和高效毕业生广泛认同。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对策分析

目录: 一、绪论: (3) 二、现状分析: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3)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3) 三、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4) (一)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意识不强 (4) (二)大学生创业的素质能力不足 (4) (三)大学生创业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4) 三、想创业的大学生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 (5) (一)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 (5) (二)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5) (三)要充分熟悉政策 (5) (四)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5) 四、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和成功率的对策途径 (5) (一)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 (6) (二)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6) (三)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6) (四)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6) 五、总结 (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素质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素质 院系:学号:姓名: 【摘要】: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素质是循序渐进的培养和分阶段的训练而形成的。因此,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条件和氛围,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文重点探讨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识素质 【正文】: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更新周期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各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而人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创新能力紧密相关。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担负着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什么是创新? 什么是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

的替代、覆盖。 什么是创新意识? 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新颖是创新的必备要素,但并不意味着每次创新都是一种开天辟地式的革命。仅仅通过把一个领域的经验应用到另一个原本不相干的领域,可能就会完成一次伟大的创新。斯宾塞是美国电子管技术专家,二战期间在测试新磁控管技术时,偶然发现口袋里的巧克力会因为接近磁控管而融化。斯宾塞联想到,能否用类似装置给食品快速加热呢?微波炉就这样诞生了。怎样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但目前仍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培养要求整齐划一、单纯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问题。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也不符合现代大学精神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自己创新思想重要性的认识,不断转变观念。同时也要树立信心,自觉将自己的创造潜能与学习及将来的事业结合起来。 究竟该怎样做,才能不断得到最好的创新呢?建议大家思考和实践以下五项创新准则,洞悉未来、打破陈规、追求简约、以人为本和承受风险。 洞悉未来就是要求创新者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结合技术发展规律,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判断。 追求简约也是通向创新的必由之路,只有追求简约才能使得那些不必要的,繁旧不断的变更,不断的发展。

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科研创新平台是提高科研人员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科研机构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研究所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为例,阐述了科研平台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利用科研平台提高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运行水平;强化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科学评价方式;注重人才团队建设,激发创新活力等提升科研平台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为加强我国农业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研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重要作用;展望 为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提出建立创新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响应国家号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这一重要途径实现目标。科研创新平台从广义讲,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和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1]。近年来,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扩大,覆盖领域不断扩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以及增加对科研经费投入的背景下,哈兽研利用科研创新平台聚集先进的实验设备、优秀的科研人员、精湛的创新团队、良好的科研项目、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开放的学术氛围为孕育科学灵感、催生原创成果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条件。研究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本单元,是国家科技创新任务承接和创新成果实现的核心骨干。研究所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基地,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源泉,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是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主要力量[3]。哈兽研作为兽医学科的“国家队”,从战略高度、体制层面统筹布局,促使资源合理建设和布局,实施并建设一系列重大的科研创新平台,在此平台上已向国际、国内不断展示和增强哈兽研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哈兽研实现转型升级,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产生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效益。 1哈兽研科研创新平台发展现状

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调查与研究 院系: 专业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关于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调查与研究的调查报告 前言: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行之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前进的使命,更应不断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崭新的形象来迎接这个新的时代。作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民族的未来,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新时代的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矗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创新就要面临被汰,被消灭的危险。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缺乏创新精神,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所以说,勇于创新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新素质。 创新精神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活动是创新精神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延续。创新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新必须应用于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研究和创造活动中,才能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把创新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再加上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考试,从小学到中学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格局。以旧的教学容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来改变这种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题研究,回应和反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是一个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初步了解现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状,以及做建议性的指导。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关于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 能力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适应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科研与科技创新工作在地质找矿中的重大作用,按照局《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局实际情况,就“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的研究,加强对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科技攻关,提高对地质科学规律的认识,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引进、吸收和推广,产学研相结合,推进地质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科研人才,造就一批能攻坚克难的优秀科研团队。 (二)树立科技兴局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运用成矿新理论、找矿新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勘查开发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地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5年内取得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成果。 (三)围绕地质找矿、重点攻关。对我省的南岭东段、北武夷、长江中下游、九岭及萍乐坳陷带等重要成矿区带,以及省内重大地质问题区,按照多目标、多学科、多技术的要求,统筹布置、重点攻关,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二、重点方向 (四)基础性地质研究。研究重点:全省区域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带时空结构及演化特征,地质填图理

论、方法、技术,地质资料的开发和利用等。 1、钦-杭结合带(江西段)大地构造属性研究;重点解决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问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离散、汇聚、碰撞、走滑等构造演化特征。 2、赣中南地区古洋壳研究:重点研究华夏基底存在与否及其地质特征。 3、江西重要城市立体地质填图方法研究:重点建立城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开放、动态、综合的地学数据库和三维可视化的管理服务系统。 4、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应用研究:重点研究绿色生态农业经济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在环鄱阳湖区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及无公害农业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五)成矿地质作用及地质找矿研究。研究重点: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深部找矿及成矿预测,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专属性等。 1、南岭东段钨、锡、钼、稀有、稀土金属成矿规律研究和南武夷西坡锡金钼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重点研究钨、钼、锡等多金属成矿“第二空间”及稀有稀土元素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开展成矿理论研究及深部找矿勘查及评价。 2、南岭东段及武夷山南段西坡(赣南)地区燕山期控岩控矿构造体系研究和赣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演化及其成矿专属性研究。 3、赣中前寒武纪变质铁矿中深部资源远景预测研究;重点研究新余铁矿田已有的勘查、区调、航地磁测量、科研资料,借鉴国内外变质岩与变质铁矿构造的研究成果,开展矿山调研、构造测量、编图,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和新的思路,实施新一轮大比例尺成矿远景区划预测研究。 4、江西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切实做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众多高校当务之急,不仅可以有效地减缓当前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为社会输送一批真正高端创新型人才。现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诸如创新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的相关实践活动等。高等院校应当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方面入手,结合这种新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该课程教学体系,为国家培育新型创新型人才。接下来本文将从培育方法策略入手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前言: 社会高速发展,随着高等院校持续扩招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诸多社会问题就伴随着大学生的数量的增加而出现,例如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是当下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鼓励促进大学生创业并且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就是一个有效途径。而光鼓励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各个高校应当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融合,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

备力量,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就目前各大高校有关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安排来说,大多数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模式归结到课程体系中,另外也不乏校内学生自主创建的有关创业创新的协会或者组织等,这些协会组织通常通过举办比赛等相关活动来培养在校学生的 创新创业能力。再者,校外也有关专门的培训机构,设置了专门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教育。经过许多年的探索发现,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是国内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诸多不足之处,就像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实际操作和技能的培训上,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却是忽视了当今社会相对重视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这是许多高校在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间权衡的脱节之处,导致了诸多大学生只空有一套理论却不能实践运用的现状。近年来虽有些高校在实践环节也开始重视起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究其根本还是远远不够的,不没能取得较大的突破。高校一般都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或者设置实践教学等来强化该能力的,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旧还是实验、实习等老一套方法,课程时间设计也就在一两个学期,然而对于这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摘要: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新的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党和国家大力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石。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

慧升华的表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创新教育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有重要意义。在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研设备、全新的知识和高新技术的高等学校,对新世纪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素质、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胡锦涛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赋予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从优化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等方面,明确阐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欲望和能力。 关键词:创新实践兴趣能力 实践磨炼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锻炼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设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学历+素质+技能”的“适应型”人才。而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前进的使命,更应不断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创新与实践在我们身边是什么样的? 本学期的13周-16周我们对本校以及外校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发放问卷以及与同学的深入交流,更多的了解了我们对创新和实践的理解和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知行反差 1、对创新的认知已相对充分。现代的大学生都认为创新和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同意“创新和实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本研究中,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课外实践,也对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知。这表明当代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在大学生努力创新是有意义的事,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个大学生参与明天竞争的资本。他们都认为大学的学习成绩不代表什么。约80%的同学认为大学更多的是学习能力。普遍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满意。因此,在校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现状相对令人满意。 2、在创新的“知、行”上反差明显。上文说到在校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现状相对令人满意。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贯彻实施上做的尚不尽如人意。我们在调查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性活动的实践情况时发现:表示没有参加过有关创新实践的活动的学生占90%,正在进行中的7%。从此结果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都对科技竞赛缺乏参与。因此可以看出,从不参加的学生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浅谈中国硕士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浅谈中国硕士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王春艳临床六班 2014120249 摘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21世纪的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承担者。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科研创新能力也是高级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提出相应对策略, 即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机制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根本; 课程创新与探究性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 良好的科研资源环境和学术环境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保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多样化培养模式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研究生; 科研能力; 创新能力; 研究生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简言之,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精神和创新思维, 并能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一种综合素质, 不可能作为一种孤立的、单一的能力来培养,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渗透在整个教育培养环节,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实践。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1.1 研究生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局限性 我们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是以考知识为主而不是考能力,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统一考试初选, 然后进行复试后录取。而统考成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考查,很少有反映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测试题种研究生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弊端造成近年来研究生生源整体水平不高, 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一般只需完成在校期间所学课程的考试, 并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 即可获得研究生学位并不需要过的的医学技术考核。毕业论文的形式化导致研究生不重视学位论文的创新点, 以致一些研究生不去关注所研究领域学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这样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1.2. 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不到位 对交叉知识不够重视: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因此必须重视“专”。但是研究生教育同时是一种以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教育,因此又应该强调“博”,因为只有具备较宽厚的知识面,刁一可能厚积而薄发。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不重博的倾向,从而出现了“硕士不通、博士不博”的现象。由于知识面的狭窄、缺乏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必然导致研究生研究视野的局限性,也不善于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进而妨碍了其科研能力的提高。 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实行导师负责制, 这一制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社会发展, 一些弊端开始显现。由于招生数量增长过快, 造成对研究生培养、指导和管理的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最新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 一.前言 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而产业结构从原来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加强对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这造成我国劳动力就业前景不好。同时,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处于饱和状态,毕业生面临毕业时会有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前景的惨淡推进了大学生创业,而这种新型的就业模式为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解决了大学生无法就业的问题。在社会和民众的支持下,国家开始以“创业创新”为改革主题鼓励民众创业,提高经济发展,改革大纲中提到大学生为主要培养的创业对象,学校应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不仅在社会上推出了许多国家扶持创业的政策,大部分高校也设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以及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从行动上鼓励学生多创业。这些政策也引起了教育界对学生的就业前景的思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通过有用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 二.实验调查 2.1实验对象和方法 以在校的大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利用网络平台制定了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大学生平台向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推广问卷,积极邀请他们填写问卷。根据网络问卷推广范围广、份数多,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较高。 2.2数据分析 通过问卷软件数据的汇总和整理,我们从问卷中随机抽取了四百份问卷样本,男女比例接近1:1,样本的对象年级为大一到大四,大三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比例最大。样本的对象涉及专业较多,大致为理工类和艺术类。大学生对于问卷中”你在生活中会参加创新类的活动吗?”“你如何看待创新活动?”等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显示学生对创新活动有一定的积极性,在课余时会合适选择参加学校内开展的一些创新活动,但是除学校开展的创新活动,学生大凡不会主动开展创新行为以及相应的活动。数据显示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喜欢在生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05010158吴礼健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认知发展,忽视情感教育 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4.心理失衡,阻碍了成才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临的一贡重大战略任务。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就要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而担负我国各级各类高级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教育,就应当把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 前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历史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人的创新素质呢?所谓创新素质就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力素质,包括基础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等基本素质。而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应是: 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切忌好高骛远,勿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或是学习上怕吃

如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摘要:硕士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是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国家的科研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重大影响。本文结合自身工科专业的学习及经历,对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途径和方法 引言 做科研工作其实就是在摸索别人没走过的路,有较高的无收益的风险,尤其在充满了物质诱惑的时代,做科研需要一种献身精神。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弥漫着一种浮躁的空气。搞科学、做研究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是仅仅是为了眼前利益,而科研创新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硕士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承担者,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但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缺乏丰厚的知识理论体系,缺乏挑战困难、不具备突破自我的勇气和魄力,于要对付出艰苦努力的科研创新工作望而却步,这些问题屡见不鲜。对于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不足,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危机意识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这是温家宝总理发表的《仰望星空》一诗。从这首诗,我们可以读到一位大国总理的所思所想。全诗平白质朴而又意味深长,诗中所透露的对真理、正义、自由、博爱的思考,对国家民族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令人动容,发人深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没有变,再加之西方社会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西方帝国主义亡我中国之心不死。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努力奋斗以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国家层面的高精尖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人类需要一小部分人站出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点事,我们从前人的身上能够看到,真正的大科学家都是有献身精神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做一个关注天空的人,这样我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其首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与成功比例。而现实是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滞后于急需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迈向社会生活的一道 艰难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并向往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因此得到的理想满足。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的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最后,创业意识强化不够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创业期间产生的内心 矛盾和焦虑现象上。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还在于教师对学生

的引导。教育就是有教有学,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当下被视为高校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创新点,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的步伐,那么引导学生思维开化的主体―教师,正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之一。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现在不少高校教师知识结构趋于陈旧,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强。甚至很多大学中年纪较长的教师对计算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现代新新事物的掌控力还不及年轻人,这就使许多现代工具不能在其教学和引导学生开发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理想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虽然部分当代大学生有创业欲望,但是在自我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使其心存压力,甚至感到前途迷惘。大学生除了迫切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的知识培训、实践活动和能力训练方面多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外,还需要认识到自身因素的不足给创新创业带来的问题。下面主要说明在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大学生自身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