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几何全套复习讲义

中考数学几何全套复习讲义
中考数学几何全套复习讲义

初中几何全套复习讲义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全等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面积

5.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

6.平行四边形

7.矩形、菱形

8.正方形

9.梯形

10.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11.锐角三角函数

12.解直角三角形

13. 三角函数的综合运用

14.比例线段

15.相似三角形(一)

16.相似三角形(二)

17.相似形的综合运用(一)

18.相似形的综合运用(二)

19.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20.垂径定理

21.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22.与圆有关的角23.圆中成比例的线段

24.圆与圆(一)25.圆与圆(二)26.正多边形和圆

中考数学几何全套复习讲义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知识考点:

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及三角形的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正确理解有关概念,学会概念和定理的运用。应用方程知识求解几何题是这部分知识常用的方法。 精典例题:

【例1】已知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a 、b ,且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L a 33>>

B 、a L b a 2)(2>>+

C 、a b L b a +>>+262

D 、b a L b a 23+>>-

分析:涉及构成三角形三边关系问题时,一定要同时考虑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且小于两边之和。 答案:B

变式与思考:在△ABC 中,AC =5,中线AD =7,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B <29 B 、4<AB <24

C 、5<AB <19

D 、9<AB <19

评注:在解三角形的有关中线问题时,如果不能直接求解,则常将中线延长一倍,借助全等三角形知识求解,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作辅助线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C 中,∠ABC =450,∠ACB =610,延长BC 至E ,使CE =AC ,延长CB 至D ,使DB =AB ,求∠DAE 的度数。

分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D +∠E 的度数,即可求得∠DAE 的度数。

略解:∵AB =DB ,AC =CE

∴∠D =21∠ABC ,∠E =2

1∠ACB ∴∠D +∠E =21(∠ABC +∠ACB )=530 ∴∠DAE =1800-(∠D +∠E )=1270

探索与创新:

【问题一】如图,已知点A 在直线l 外,点B 、C 在直线l 上。

(1)点P 是△ABC 内任一点,求证:∠P >∠A ;

(2)试判断在△ABC 外,又和点A 在直线l 的同侧,是否存在一点Q ,使∠BQC >∠A ,并证明你的结论。 n

m

?l

l 问题一图

C B A

C A 分析与结论:

(1)连结AP ,易证明∠P >∠A ;

(2)存在,怎样的角与∠A 相等呢?利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可考虑构造△ABC 的外接⊙O ,易知弦BC 所对且顶点在弧A m B ,和弧A n C 上的圆周角都与∠A 相等,因此点Q 应在弓形A m B 和A n C 内,利用圆的有关性质易证明(证明略)。

【问题二】如图,已知P 是等边△ABC 的BC 边上任意一点,过P 点分别作AB 、AC 的垂线PE 、PD ,垂足为E 、D 。问:△AED 的周长与四边形EBCD 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结论:

(1)DE 是△AED 与四边形EBCD 的公共边,只须证明AD +AE =BE +BC +CD

(2)既有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就有600的角可以利用;又有垂线,可造成含300角的直角三角形,故本题可借助特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证明。

略解:在等边△ABC 中,∠B =∠C =600 又∵PE ⊥AB 于E ,PD ⊥AC 于D

∴∠BPE =∠CPD =300

不妨设等边△ABC 的边长为1,BE =x ,CD =y ,那么:BP =x 2,PC =y 2,2

1=

+y x ,而AE =x -1,AD =y -1 ∴AE +AD =2

3)(2=+-y x 又∵BE +CD +BC =231)(=++y x ∴AD +AE =BE +BC +CD

从而AD +AE +DE =BE +BC +CD +DE

即△AED 的周长等于四边形EBCD 的周长。

例2图

E

D C B A 问题二图

E D

P C B A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复习

几何专题 题型一考察概念基础知识点型 例1.如图1,等腰△ 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 AB的垂直平分线是DE,则△ BEC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 。 例2?如图2,菱形ABCD 中,~A 60° E、F是AB、AD的中点,若EF 2,菱形边长 ____________ 图1 图2 例3 已知AB是。O的直径,PB是。O的切线,AB = 3cm, PB = 4cm,贝U B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二折叠题型:折叠题要从中找到对就相等的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例4 D, E分别为AC , BC边的中点,沿DE折叠,若CDE 48°则APD等于_______________ 。例5如图4?矩形纸片ABCD的边长AB=4, AD=2 .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使点A与点C 重合,折 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积,侧面积,三角函数计算等。 例6如图3, P为。O外一点,PA切于A, AB是。O的直径,PB交。O于C, P心2cm PO 1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是() 八 5.3 2 5.3 2 5.32 2 23 2 A. cm B cm C cm D cm 2 4 4 2 【题型四】证明题型: 第二轮复习之几何(一)一一三角形全等 【判定方法1: SAS 例1.AC是菱形ABCD勺对角线,点E、F分别在边AB AD上,且AE=AF求证:△ ACE^A ACF

例2正方形ABCD中, AC为对角线,E为AC上一点,连接EB ED. (1)求证:△ BEC^A DEC

2020年中考数学全套总复习备考资料大全(精品)

范文 2020年中考数学全套总复习备考资料大全(精品) 1/ 8

第一章:代数式基础知识点:一、代数式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里的字母,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3、代数式的分类:代数式有理式分整式式多单项项式式无理式 二、整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1、概念(1)单项式:像 x、7、 2x 2 y ,这种数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都叫多项式的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运算(1)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3/ 8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乘除:幂的运算法则:其中 m、n 都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 am an amn ;同底数幂相除: am an amn ;幂的乘方: (a m )n a mn 积的乘方: (ab)n a nbn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用它们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和作为这个字母的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除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 (a b)(a b) a 2 b2 ;完全平方

中考数学专题突破几何综合

2016年北京中考专题突破几何综合 在北京中考试卷中,几何综合题通常出现在后两题,分值为8分或7分.几何综合题主要包含三角形(全等、相似)、四边形、锐角三角函数、圆等知识,主要研究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几何计算以及图形的运动、变换等规律. 求解几何综合题时,关键是抓住“基本图形”,能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辨认、分解出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构造基本图形,或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从而产生基本图形,再根据基本图形的性质,合理运用方程、三角函数的运算等进行推理与计算. 1.[2015·北京] 在正方形ABCD中,BD是一条对角线,点P在射线CD上(与点C,D 不重合),连接AP,平移△ADP,使点D移动到点C,得到△BCQ,过点Q作QH⊥BD于点H,连接AH,PH. (1)若点P在线段CD上,如图Z9-1(a). ①依题意补全图(a); ②判断AH与PH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点P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且∠AHQ=15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请写出求DP长的思路.(可以不写出计算结果 .........) 图Z9-1 2.[2014·北京] 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直线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E,连接BE,DE,其中DE交直线AP于点F. (1)依题意补全图Z9-2①; (2)若∠PAB=20°,求∠ADF的度数; (3)如图②,若45°<∠PAB<90°,用等式表示线段AB,FE,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Z9-2 3.[2013·北京] 在△ABC中,AB=AC,∠BAC=α(0°<α<60°),将线段BC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 D. (1)如图Z9-3①,直接写出∠ABD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如图②,∠BCE=150°,∠ABE=60°,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若∠DEC=45°,求α的值. 图Z9-3 4.[2012·北京] 在△ABC中,BA=BC,∠BAC=α,M是AC的中点,P是线段BM上的动点,将线段PA绕点P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1)若α=60°且点P与点M重合(如图Z9-4①),线段CQ的延长线交射线BM于点D,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的度数; (2)在图②中,点P不与点B,M重合,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猜想∠CDB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 (3)对于适当大小的α,当点P在线段BM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B,M重合)时,能使得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且PQ=DQ,请直接写出α的范围. 图Z9-4

86中考数学几何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训练含答案 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D,与BC交点H.过E作CD的垂线,垂足为CD上的一点F,并与BC交于点G.已知G为CH的中点, 且∠BEH=∠HEG. (1)若HE=HG,求证:△EBH≌△GFC; (2)若CD=4,BH=1,求AD的长. 2、已知,Rt△ABC中,∠ACB=90°,∠CAB=30°.分别以AB、AC为边,向形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 (1)如图1,连接线段BE、CD.求证:BE=CD; (2)如图2,连接DE交AB于点F.求证:F为DE中点.

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C=90°,E为CD的中点,EF∥AB交BC于点F (1)求证:BF=AD+CF; (2)当AD=1,BC=7,且BE平分∠ABC时,求EF的长. 4、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AD=CD,∠ABC=60°,延长AD到E,使DE=AD,延长DC到F,使DC=CF,连接BE、BF和EF. ⑴求证:△ABE≌△CFB; ⑵如果AD=6,tan∠EBC的值. A B D E C F

5、已知: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延长CB至E,使CE=CA,F是AE的中点,连接DF、CF 分别交AB于G、H点(1)求证:FG=FH;(2)若∠E=60°,且AE=8时,求梯形AECD的面积. 6、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D=90°,且CD=2AD,tan∠ABC=2,过点D作DE ∥AB,交∠BCD的平分线于点E,连接BE. (1)求证:BC=CD; (2)将△BCE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DCG,连接EG.求证:CD垂直平分EG; (3)延长BE交CD于点P.求证:P是CD的中点.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教案(完整版)

第一课时 实数的有关概念 知识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 大纲要求: 1. 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 2. 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 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4. 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 大小。 考查重点: 1.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 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 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 2、|a|、错误!未定义书签。(a ≥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 关问题。 实数的有关概念 (1)实数的组成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尽小数或无尽循环小数正分数实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尽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 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3)相反数 实数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效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4)绝对值 ?? ???<-=>=)0()0(0)0(||a a a a a a 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5)倒数 实数a(a ≠0)的倒数是a 1(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零没有倒数. 考查题型: 以填空和选择题为主。如 一、考查题型: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全套基础知识复习讲义(精心整理)

范文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全套基础知识复 1/ 6

习讲义(精心整理) 2020 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全套基础知识复习讲义(精心整理)第 1 课时实数的有关概念【知识梳理】 1. 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4. 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 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6.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 7. 大小比较:正数大于 0,负数小于 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 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9.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 1 ◇◇—

为相反数;0 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 0 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 开平方: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a,那么这个正数 x 就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0 的算术平方根是 0. 12. 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 x 的立方等于 a,即 x3=a,那么这个数 x 就叫做 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 的立方根是 0. 13. 开立方:求一个数 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例题精讲】例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 3 B. (1)1 3 C. 9 3 3 例 2. 2 的相反数是() D. 3 27 3 A. 2 B. 2 C. 2 2 D. 2 2 例 3.2 的平方根是() A.4 B. 2 C. 2 D. 2 例 4.《广东省 2009 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显示,港珠澳大桥工程估算总投资 726 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A. 7.261010 元 C. 0.7261011 元 B. 72.6109 元 D. 7.261011 元—◇◇ 2 ◇◇— 3/ 6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汇总.doc

如图 8,在Rt ABC中,CAB 90,AC 3 , AB 4 ,点 P 是边 AB 上任意一点,过点 P 作PQ AB 交BC于点E,截取 PQ AP ,联结 AQ ,线段 AQ 交BC于点D,设 AP x ,DQ y .【2013徐汇】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4 分) (2)如图 9,联结CQ,当CDQ和ADB相似时,求x的值;( 5 分) (3)当以点C为圆心,CQ为半径的⊙C和以点B为圆心,BQ为半径的⊙B相交的另一个交点在边 AB 上时,求 AP 的长.( 5 分) C Q D E A P B (图 8) C Q D E A (图 9) P B C A B (备用图) 【2013 奉贤】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B=8,点C在半径OA上(点C与点O、A不重合),过点 C作 AB的垂线交⊙ O于点 D,联结 OD,过点 B 作 OD的平行线交⊙ O于点 E、交射 线CD于点 F. (1)若 ⌒ ED BE⌒ ,求∠ F 的度数; (2)设CO x, EF y,写出y 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设点 C 关于直线 OD 的对称点为 P ,若△ PBE 为等腰三角形,求 OC 的长. 第 25 题 【 2013 长宁】△ ABC 和△ DEF 的顶点 A 与 D 重合,已知∠ B = 90 . ,∠ BAC = 30 . , BC=6,∠ FDE = 90 , DF=DE=4. (1)如图①, EF 与边 、 分别交于点 ,且 . 设 DF a ,在射线 上取 AC AB G 、H FG=EH DF 一点 P ,记: DP xa ,联结 CP. 设△ DPC 的面积为 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 出定义域; (2)在( 1)的条件下,求当 x 为何值时 PC // AB ; ( 3)如图②,先将△ DEF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使点 E 恰好落在 AC 边上,在保持 DE 边与 AC 边完 全重合的条件下, 使△ DEF 沿着 AC 方向移动 . 当△ DEF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 以线段 AD 、FC 、BC 的长度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图① 图② 【 2013 嘉定】已知 AP 是半圆 O 的直径,点 C 是半圆 O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点 A 、P 重合),联结 AC ,以直线 AC 为对称轴翻折 AO ,将点 O 的对称点记为 O 1 ,射线 AO 1 交半圆 O 于 点 B ,联结 OC . (1)如图 8,求证: AB ∥ OC ; (2)如图 9,当点 B 与点 O 1 重合时,求证: AB CB ;

中考数学几何部分专题复习

1 / 3 数学几何部分专题复习 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精炼1、点P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一点,PE ⊥AC 于E , PF ⊥BC 于F ,BC=6,AC=8,则线段EF 长的最小值 为________ 二、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 高 精炼: 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2,∠BAD=60°,BD 边上有2013个不同的点 122013,,,p p p ?,过(1,2,i p i =?,2013)作i i PE AB ⊥于i E ,i i PF AD ⊥于i F ,则 111122222013201320132013PE PF P E P F P E P F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三、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距离问题 几何模型: 条件:如图1,A 、B 是直线l 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 上确定一点P ,使PA+PB 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连接A′B 交l 于点P ,则PA+PB=A′B 的值最小(不必证明). 模型应用: (2)如图3,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AB 的中点,P 是AC 上一动点.连接BD ,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 与D 关于直线AC 对称.连接ED 交AC 于P ,则PB+PE 的最小值是 ; (3)如图4,在菱形ABCD 中,AB=10,∠DAB=60°,P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E 、F 分别是线段AB 和BC 上的动点,则PE+PF 的最小值是 . (4)如图5,在菱形ABCD 中,AB=6,∠B=60°,点G 是边CD 边的中点,点E 、F 分别是AG 、AD 上的两个动点,则EF+ED 的最小值是 . (5)如图,菱形ABCD 中,AB=2,∠A=120°,点P ,Q ,K 分别为线段BC ,CD ,BD 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 的最小值为 . 中考名题:1、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3cm ,高为6cm .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 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_____cm ;如果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_____cm . 2、 如图,是一个供滑板爱好者使用的U 型池,该U 型池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半圆柱”而成,中间可供滑行的部分的截面是半径为5m 的半圆,其边缘AB=CD=20cm ,小明要在AB 上选取一点E ,能够使他从点D 滑到点E 再到点C 的滑行距离最短,则他滑行的最短距离为 m .(π取3) 3、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8cm ,在杯内离杯底4cm 的点C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cm . 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2,∠BCD=60°,对角线AC 平分∠BCD,E ,F 分别是底边AD ,BC 的中点,连接EF .点P 是EF 上的任意一点,连接PA ,PB ,则PA+PB 的最小值为 . 四、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精炼1、如图,已知BD 、CE 是ABC V 的两条高,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MN 与DE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证明。 2、如图,在△ABC 中,BF 平分∠ABC,AF⊥BF 于点F ,D 为AB 的中点,连接DF 延长交AC 于点E .若AB=10,BC=16,则线段EF 的长为( ) A .3 B .2 C .4 D .5 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E 为 n 图3 图5 图4 B A 6cm 3cm 1cm 第1题图 第2题图 A B C D O F (第13题) E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必考基础知识全套梳理提纲(精华版)

范文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必考基础知识全套梳理提 1/ 8

纲(精华版) 2020 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必考基础知识全套梳理提纲(精华版)第一章:实数基础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正整数整数零实数有理数分数负负正分整分数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负正无无理理数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 p 的形式,其中 p、q 是互质 q 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 2 、 3 4 ;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 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sin 45°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 a 的相反数是 -a;(2)a 和 b 互为相反数 a+b=0 2、倒数:(1)实数 a(a≠0)的倒数是 1 ;(2)a 和 b 互为倒数 ab 1;(3) a 注意 0 没有倒数 3、绝对值:(1)一个数 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a, a 0, a, a 0 a0 a0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 a 叫 a 的平方根, a 叫 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 3 a 叫实数 a 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 的立方根是 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 原点、 3/ 8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汇总

如图8,在ABC Rt ?中,?=∠90CAB ,3=AC ,4=AB ,点P 是边AB 上任意一点,过点P 作AB PQ ⊥交BC 于点E ,截取AP PQ =,联结AQ ,线段AQ 交BC 于点D ,设x AP =,y DQ =.【2013徐汇】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4分) (2)如图9,联结CQ ,当CDQ ?和ADB ?相似时,求x 的值; (5分) (3)当以点C 为圆心,CQ 为半径的⊙C 和以点B 为圆心,BQ 为半径的⊙B 相交的另一 个交点在边AB 上时,求AP 的长. (5分) 【2013奉贤】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AB =8, 点C 在半径OA 上(点C 与点O 、A 不重合),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O 于点D ,联结OD ,过点B 作OD 的平行线交⊙O 于点E 、交射线CD 于点F . (1)若 ,求∠F 的度数; (2)设,,y EF x CO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图8) C A B D E P Q C A B D E P Q (图9) (备用图) C A B BE ED =⌒ ⌒

第25题 (3)设点C 关于直线OD 的对称点为P ,若△PBE 为等腰三角形,求OC 的长. 【2013长宁】△ABC 和△DEF 的顶点A 与D 重合,已知∠B =?90. ,∠BAC =?30. ,BC=6,∠ FDE =?90,DF=DE=4. (1)如图①,EF 与边AC 、AB 分别交于点G 、H ,且FG=EH . 设a DF =,在射线DF 上取一点P ,记:a x DP =,联结CP. 设△DPC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2)在(1)的条件下,求当x 为何值时 AB PC //; (3)如图②,先将△DEF 绕点D 逆时针旋转,使点E 恰好落在AC 边上,在保持DE 边与AC 边完全重合的条件下,使△DEF 沿着AC 方向移动. 当△DEF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以线段 AD 、FC 、BC 的长度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013嘉定】已知AP 是半圆O 的直径,点C 是半圆O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P 重合),联结AC ,以直线AC 为对称轴翻折AO ,将点O 的对称点记为1O ,射线1AO 交半圆O 于点B ,联结OC . (1)如图8,求证:AB ∥OC ; (2)如图9,当点B 与点1O 重合时,求证:CB AB =; 图① 图②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圆来如此简单”经典几何模型之隐圆专题(含答案)

经典几何模型之隐圆”“圆来如此简单” 一.名称由来 在中考数学中,有一类高频率考题,几乎每年各地都会出现,明明图形中没有出现“圆”,但是解题中必须用到“圆”的知识点,像这样的题我们称之为“隐圆模型”。 正所谓:有“圆”千里来相会,无“圆”对面不相逢。“隐圆模型”的题的关键突破口就在于能否看出这个“隐藏的圆”。一旦“圆”形毕露,则答案手到擒来! 二.模型建立 【模型一:定弦定角】 【模型二:动点到定点定长(通俗讲究是一个动的点到一个固定的点的距离不变)】 【模型三:直角所对的是直径】 【模型四:四点共圆】 ` 三.模型基本类型图形解读 【模型一:定弦定角的“前世今生”】 【模型二:动点到定点定长】

【模型三:直角所对的是直径】 【模型四:四点共圆】 四.“隐圆”破解策略 牢记口诀:定点定长走圆周,定线定角跑双弧。 直角必有外接圆,对角互补也共圆。五.“隐圆”题型知识储备

3 六.“隐圆”典型例题 【模型一:定弦定角】 1.(2017 威海)如图 1,△ABC 为等边三角形,AB=2,若P 为△ABC 内一动点,且满足 ∠PAB=∠ACP,则线段P B 长度的最小值为_ 。 简答:因为∠PAB=∠PCA,∠PAB+∠PAC=60°,所以∠PAC+∠PCA=60°,即∠APC=120°。因为A C定长、∠APC=120°定角,故满足“定弦定角模型”,P在圆上,圆周角∠APC=120°,通过简单推导可知圆心角∠AOC=60°,故以AC 为边向下作等边△AOC,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O,P在⊙O 上。当B、P、O三点共线时,BP最短(知识储备一:点圆距离), 此时B P=2 -2 2.如图1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ABC 的原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移动,∠BOD=30°,顶点A 在射线O D 上移动,则顶点C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为。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全套导学案(教师版)

思考与收获第1课时实数的有关概念 【知识梳理】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 有限小数和无限 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 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 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 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 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 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 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 的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 果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

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 开平方: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即x 2=a ,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12. 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 x 的立方等于a,即x 3=a ,那 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 开立方:求一个数 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例题精讲】 例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3--= B .3)3 1 (1-=- C .93=± D .3273-=- 例2.2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22- D .22 例3.2的平方根是( ) A .4 B .2 C .2- D .2± 例4.《广东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显示,港珠澳大桥工程估算总投资726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

2019年中考数学几何综合型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2019年中考数学几何综合型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重庆,11,4分)据报道,重庆主城区私家车拥有量近380000辆.将数38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 【解析】科学记数法的正确写法是:a×。 【答案】×105 【点评】通常易犯的错误是a的整数位数不对。 2.过度包装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据测算,如果全国每年减少10%的过度包装纸用量,那么可减排二氧化碳3120000吨.把数31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05 ×106 ×105 ×107

【解析】3120000是一个7位整数,所以312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1000000=×106,故选B. 【答案】B 【点评】科学记数法是将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学生在学习科学记数法时最不容易掌握的就是n的确定,查准是10的几次方。还有的学生容易把“×10n”忘记而丢失,要明确记清. 其方法是确定a,a是只有一位整数的数;确定n;当原数的绝对值≥10时,n 为正整数,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为负整数,n 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前零的个数. 16. 2011年安徽省棉花产量约378000吨,将378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应是______________. 【解析】科学记数法形式:a×10n 中n的值是易错点,由于378 000有6

位,所以可以确定n=6﹣1=5,所以378 000=×105 【答案】×105 【点评】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n是负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的值. 17.从权威部门获悉,中国海洋面积是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万平方公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平方公里 A. B. C. D. 【解析】∵万平方公里=×106平方公里,且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06平方公里≈ 【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对科学计数法和有效数字的理解,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必考基础知识全套梳理提纲(精华版)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必考基础知识全套梳理提纲 (精华版)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πφ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 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综合复习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本章思维导图 第一节图形初步 考点精要解析 考点一、平面展开图和三视图 1.平面展开图:将立体图形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2.正方体的常见展开图 (1)“1-4-1”型,如图4-1-1所示. (2)“2-3-1”型,如图4-1-2所示.

(3)“3-3”型,如图4-1-3所示(4)“2-2-2”型,如图4-1-4所示 3.三视图 (1)主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2)俯视图: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3)左视图: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注:画三视图时应注意一视图的位置要准确,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即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相等;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 考点二:线与角 1.直线、射线与线段 (1)两个重要公理: 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也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3)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作这条线段的中点. 2.角 (1)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2)角的分类 ①锐角——小于直角的角(0o<α<90o) ②直角——等于90o的角(α=90o). ③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90o<α<180o).

(3)角的换算:1度=60分(1o=60'),1分=60秒(1'60" ). (4)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作这个角的平分线. (5)余角和补角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③补角、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补)角相等. 考点三: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1)相交;(2)平行. 2.相交线 (1)对顶角与邻补角 ①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作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②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作邻补角.邻补角互补. (2)垂线 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②垂线的性质 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③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3.平行线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4.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1)平行公理的推论.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复习

专题几何专题 题型一考察概念基础知识点型 例1如图1,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是DE ,则△BEC 的周长为。 例2如图2,菱形ABCD 中,60A ∠=°,E 、F 是AB 、AD 的中点,若2EF =,菱形边长是______. D E B C A 图1 图2 图3 例3已知AB 是⊙O 的直径,PB 是⊙O 的切线,AB =3cm ,PB =4cm ,则BC =. 题型二折叠题型:折叠题要从中找到对就相等的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例4D E ,分别为AC ,BC 边的中点,沿DE 折叠,若48CDE ∠=°,则APD ∠等于。 例5如图4.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 =4,AD =2.将矩形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 一面着色(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 A . 8 B . 112 C . 4 D .5 2 E D B C A P 图 4 图5 图6 【题型三】涉及计算题型:常见的有应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求弧长,扇形面积及圆锥体积,侧面积,三角函数计算等。 例6如图3,P 为⊙O 外一点,PA 切⊙O 于A ,AB 是⊙O 的直径,PB 交⊙O 于C , PA =2cm ,PC =1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是 ( ) A. 2235cm π- B 2435cm π- C 24235cm π- D 22 32cm π - 图3 B D G F F

D C B A E F G 【题型四】证明题型: 第二轮复习之几何(一)——三角形全等 【判定方法1:SAS 】 例1如图,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 AE=AF 。 求证:△ACE ≌△ACF 例2 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C 上一点,连接EB 、ED . (1)求证:△BEC ≌△DEC ; (2)延长BE 交AD 于F ,当∠BED =120°时,求∠EFD 的度数. 【判定方法2:AAS (ASA )】 例3 如图,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DE AG ⊥于 E ,BF DE ∥,交 AG 于F ,求证:AF BF EF =+. 例4如图,在□ABCD 中,分别延长BA ,DC 到点E ,使得AE=AB , CH=CD 连接EH ,分别交AD ,BC 于点F,G 。求证:△AEF ≌△CHG. E B D A C F A F D E B C A D F E B C

2020年中考数学全套总复习备考资料大全(精品)

第一章:代数式 基础知识点: 一、代数式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里的字母,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3、代数式的分类: ??? ????????????无理式分式 多项式单项式整式有理式代数式 二、整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1、概念 (1)单项式:像x 、7、y x 22,这种数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都叫多项式的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运算 (1)整式的加减: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乘除: 幂的运算法则: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n m n m a a a +=?;同底数幂相除:n m n m a a a -=÷;幂的乘方:mn n m a a =)(积的乘方:n n n b a ab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用它们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和作为这个字母的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除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2222)(b ab a b a +-=-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 (1)提取公因式法:)(c b a m mc mb ma ++=++ (2)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

几何综合题复习 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 一、几何论证型综合题 例1、()如图,已知:⊙O1与⊙O2是等圆,它们相交于A、B两点,⊙O2在⊙O1上,AC 是⊙O2的直径,直线CB交⊙O1于D,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E。 (1)请你连结AD,证明:AD是⊙O1的直径; (2)若∠E=60°,求证:DE是⊙O1的切线。 分析:解几何综合题,一要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二要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不断地由已知想可知,发展条件,为解题创条件打好基础。 证明: (1)连接AD,∵AC是⊙O2的直径,AB⊥DC Array∴∠ABD=90°, ∴AD是⊙O1的直径 (2)证法一:∵AD是⊙O1的直径, ∴O1为AD中点 连接O1O2, ∵点O2在⊙O1上,⊙O1与⊙O2的半径相等, ∴O1O2=AO1=AO2 ∴△AO1O2是等边三角形, ∴∠AO1O2=60°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O1O2∥DC, ∴∠ADB=∠AO1O2=60° ∵AB⊥DC,∠E=60, ∴∠BDE=30,∠ADE=∠ADB+∠BDE=60°+30°=90° 又AD是直径, ∴DE是⊙O1的切线 证法二:连接O1O2, ∵点O2在⊙O1上,O1与O2的半径相等, ∴点O1在⊙O2 ∴O1O2=AO1=AO2, ∴∠O1AO2=60° ∵AB是公共弦, ∴AB⊥O1O2, ∴∠O1AB=30° ∵∠E=60° ∴∠ADE=180°-(60°+30°)=90° 由(1)知:AD是的⊙O1直径, ∴DE是⊙O1的切线. 说明: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圆有关概念以及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