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简易比重计法

实验一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简易比重计法
实验一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简易比重计法

实验一 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简易比重计法

一、方法原理

分散的土粒在静水中由于重力作用而沉降,沉降的速度依土粒粒径的大小而有所差异,

分散后的土壤悬浊液中<0.05mm 粒径可根据Stoke ’s 定律,利用静水沉降方法测定土壤各粒级的含量。

Stoke ’s 定律: 22

()/9

s w v g r ρρη=

?- 式中:v —土粒沉降速度cm s -

1;r —土粒半径cm ;g —重力加速度(981cm s -

2);s ρ—土粒比重(2.65);w ρ—水的密度g cm -

3;η—水的粘带系数g cm -

1. s -

1。

该定律是细小的球形(实际土粒不是球形)颗粒在一定密度和粘滞度的流体中,在重力作用下作匀速沉降运动,其沉降速度与颗粒半径平方成比。水中每一颗粒都受重力-Fg 和方向相反的浮力—F A 之合理所支配,

g s F mg V g ρ== , A w F V g ρ=

式中:m —颗粒质量;V —颗粒体积;g —重力加速度;s ρ——颗粒密度;

w ρ——水密度。

驱使球形颗粒的向下运动的合力F 合应该是:

34

()()3

g A s w s w F F F V g r g ρρπρρ-=-=-合=

沉降的球形颗粒在水中下降时还会受到与重力相反的粘滞阻力F 阻的作用,G.G.Stoke 指出粘滞阻力F 阻等于:

F 6rv πη阻=

式中:η-为水的粘滞系数(Pa ﹒s ),

r -为颗粒的半径(cm ),

v -为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cm s -

1)。

当颗粒作匀速运动时,驱使颗粒向下运动的重力与浮力之合力应与粘滞阻力数值相等,方向相反:

F F =阻合- 3-5

因此有:

3

4()63s w r g rv πρρπη-= 3-6 22

()/9

s w v g r ρρη=?- 3-7

或:r =

3-8 由于颗粒作匀速下降运动,颗粒在t 时间内下降深度为h ,则h

v t

=带入3-7公式中,则:

2

92()s w h t g r η

ρρ=

- 3-9

根据3-9公式可编制成土壤颗粒分析吸取悬液时间t 和深度h 表,便于分析操作。 应用Stoke's 定律有不少假设条件事实上有些是达不到的,但有几个假设条件是实验必须注意的:

①颗粒必须比液体(水)分子大得多,否则颗粒在沉降时会受布朗运动的影响而改变沉降的路径;颗粒太大下沉时不可能是恒速运动,容易引起湍流,故颗粒粒径不应过大。按Stokes 公式计算的各颗粒粒径范围应为0.05~0.001mm 。

②颗粒必须是光滑的、非弹性的球型,虽然不是球形,但是充分分散的土粒可以近似视为球形。

③悬液的密度应当是使颗粒在液体中自由沉降,而彼此互不影响,所以一般土壤悬液的密度以<3%为宜,不能>5%,因此测定时,粘土、壤土一般称10~15g 土,砂土称15~30g 土配制成1000mL 悬浊液。

测定悬浊液中的各级土粒含量的方法有吸管法和比重计法。

具体提取各级细粒的方法,主要于1000mL 量筒中进行提取,吸管法是在量筒中的一定深度,按Stokes 公式计算的各粒径所需时间提取土粒悬浊液,烘干后称重,再计算小于相应粒径的累积量,两次测定的累积量相减,即得某一粒径范围的土粒量。土壤比重计(如鲍氏比重计)法测定各粒级含量是根据Stoke ’s 定律计算出的各粒级沉降一定深度所需要的时间,放入比重计进行快速测量,但其精度远不及吸管法。 二、仪器药品

1.仪器:甲种比重计、沉降筒、搅拌棒、天平、漏斗、温度计、电热板、三角瓶、洗

瓶、带秒针时钟。

2.分散剂:0.5M 氢氧化钠(用于酸性土壤)、0.25M 草酸钠(用于中性土壤)、0.5N 焦磷酸钠(用于碱性土壤)。 三、操作步骤

1.称取土样

用百分之一天平称过20号筛的土样50~100g (如果质地越偏砂则称样量越大),供分散处理用。

2.分散土粒

将称好的土样放在500ml 三角瓶中,加入选定的分散剂20ml 后,再用蒸馏水冲至200~300ml 。摇匀后静置两小时,并每隔15分钟左右摇动一次(因时间问题,试验中不做这一步了)。盖上小漏斗,然后放在电热板上加热煮沸。在未煮沸前应经常摇动三角瓶,以防土粒沉积粘附瓶底,结成硬块或烧焦而影响分散,并可能因冷热不均而发生破裂。煮沸后保持沸腾 60min (因时间问题,试验中只需沸腾10min 即可)。

3.制备悬液

将冷却的三角瓶中悬液全部进入沉降筒,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放置于温差变化小的室内平稳桌面上,避免阳光直射,并准备比重计、秒表、温度计(±0.1℃)、记录纸等。

4.测定悬液比重

用搅拌棒搅动悬液1min ,测定液温,记录开始时间(以搅拌棒离开液面的那一时刻记为第0s ),按表1中所列温度、时间和粒径的关系,根据当时的液温和待测的粒级最大直径值,查表2选定测比重计读数的时间。提前30秒钟,将比重计轻轻地、垂直地插入悬液中,放在沉降筒的中心位置,并略为扶住其玻璃杆,使它不上下左右晃动,直到基本稳定为止,到了选定的时间即测记比重计读数。立即取出比重计,洗去土粒,以备下次使用,并测量悬液温度。将读数经必要的校正计算后,即代表直径小于所选定的毫米数的颗粒累积含量。按照上述步骤,就可分别测出<0.05、<0.01、<0.005、<0.001mm 等各级土粒的比重计读数。 四、结果计算

100%?=

烘干土样重

校正后读数

)小于某粒径土粒含量(

分散剂校正值温度校正值比重计读数烘干土样重--= 1000

m /g )加入量(分散剂摩尔质量)分散剂校正值(L L ?=

将相邻两粒径的土粒累积百分数值相减,即为该两粒径范围内的粒级百分含量。 五、讨论

实验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误差的来源讨论等。

附表1 甲种鲍氏比重计温度校正表

附表2 小于某粒径土粒下沉所需要的时间表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测试项目 1、有机质 2、速效磷 3、速效钾 4、碱解氮 5、缓效钾 6、全氮 7、电导与pH 8、植物氮磷钾 9、植物微量元素得测定(Fe、Mn、Cu、Zn、Ca、Mg) 10、土壤中得微量元素(Fe、Mn、Cu、Zn) 11、水中铵态氮得测定(靛酚蓝比色法) 12、土壤有效S得测定 13、硝态氮得测定 一、有机质得测定(重铬酸钾外加热法) 试剂: 1、0、2mol/L得FeSO4溶液:56、0gFeSO4(化学纯)溶于1L水,再加5ml浓硫酸。 2、重铬酸钾-浓硫酸混合液:称39、23g(通常可直接称40g),加1L水溶解,在加1L 浓硫酸.(为防止结晶,经验就是400ml水溶解重铬酸钾,用600ml水稀释浓硫酸,在混合)。 3、邻啡啰啉指示剂:1、485g邻啡啰啉+0、695g FeSO4溶于100ml水里,储存在棕 色瓶中。 4、Ag2SO4:防止氧化物(Cl—)得干扰,约加0、1g左右。(石灰土壤一般不用) 5、重铬酸钾标准液得配制:39、2245g重铬酸钾(分析纯)加400ml水,加热溶解,定 容1L。 设备: 消煮炉、消煮管、万分之一天平、2L大烧杯、大储存瓶、瓶口分液器(10ml)、酸式滴定管、三角瓶、洗瓶 实验步骤: 1、称0、1000-0、5000g(0、25mm)土样至消煮管,加入10ml重铬酸钾-浓硫酸混

合液,摇匀。 2、放入消煮炉(190℃)沸5min。 3、完全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滴定。(橙黄→蓝绿→转红) 注意:滴至快终点时用洗瓶洗壁,减少误差。 每批样3空白。 每天对FeSO4标定一次。(标定方法2:0、2000g重铬酸钾溶于50-70ml 水+5ml浓硫酸+邻啡啰啉指示剂) 计算公式:方法1:C FeSO4=(标准重铬酸钾质量/M重铬酸钾)*6*5/消耗FeSO4体积 5表示每次吸重铬酸钾标准液5ml 方法2:CFeSO4=0、2000/(消耗FeSO4体积*0、04904)ppm 有机质(g/Kg)={CFeSO4*(V0-V)*10-3*3*1、1*1、724*1000}/样重 加Ag2SO4时,校正系数变为1、04.(1、1为氧化校正系数) 有机质(g/Kg)={CFeSO4*(V0-V)*10—3*3*1、1*1、724*1000}/ 样重 2重铬酸钾+3C→ 重铬酸钾+ 6FeSO4→ 滴定平行误差0、5g/kg 二、速效磷(碳酸氢钠浸提—硫酸钼锑抗比色法) 试剂: 1、4mol/L NaOH:4gNaOH+25ml水 2、0、5mol/L NaHCO3浸提剂:42gNaHCO3+1L水,用4mol/L NaOH调p H≈8、 5 3、稀硫酸溶液:153ml浓硫酸+400ml水,待其冷却 4、5g/L酒石酸锑钾溶液:0、5g酒石酸锑钾+100ml水 5、6、5mol/L钼锑抗存储液:10g钼酸铵+300ml水,水浴加热到60℃使其溶解, 冷却后将配好得稀硫酸溶液缓缓到入钼酸铵溶液,在冷却后,加入100ml 5g/L得酒石酸锑钾溶液,总体积定容1L,存储于棕色瓶中,可以长期保存. 6、钼锑抗显色剂:称1、5g抗坏血酸+100ml钼锑抗存储液.(现配现用,24h以内) 7、二硝基酚指示剂:0、2g 2,6—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 8、无磷活性炭:用1:1得盐酸(1L水+1L浓盐酸)浸泡活性炭24h,用NaHCO3淋 洗5次,再用水淋洗5次,检查至无磷为止.(AgNO3检查) 9、1000ppm P标准储存液:取105℃烘干4h得纯磷酸二氢钾(优级纯)0、4390g+水 200ml+5ml浓硫酸,定容1L 10、P标准液:取磷标准储存液准确稀释20倍,其浓度为5mg/L,不易长期保存。 设备: 液枪(1ml、5ml、10ml)、小试管、分光光度计、混匀器、瓶口分液器(50ml)、细口瓶、振荡器、万分之一、百分之一天平、滤纸、烘箱 实验步骤: 1、称 2、50g(1mm)土样至细口瓶(必要时小半勺无磷活性炭)+50ml NaHCO3, 振荡30min 2、过滤,吸2ml待测液至小试管+1ml显色剂,摇匀(除CO2)+7ml水,摇匀,30mi n后在660nm下比色(预热30min左右)。722分光光度计就是880nm,72 1就是700nm。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篇一:三年级观察土壤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学科科学实验名称观察土壤 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 篇二: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 学号:XX5890 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 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 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 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 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 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

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再之,就是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 掌握。 二、实习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一)概述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 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 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 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蛇形取样法(折线取样法)见图1所示 图1 采样点分布 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 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 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

1 试样制备 1.1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 0.01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细筛:孔径0.5mm、2mm。 2洗筛:孔径0.075mm。 3台秤和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5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 5击样器。 6压样器。 7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原状上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

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上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主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据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 4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对非均质土应根据试验项目取足够数量的土样,置于通风处凉干至可碾散为止。对砂土和进行比重试验的土样宜在105~110°C温度下烘干,对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含石膏和硫酸盐的土,应在65~70°C温度下烘干。 3将风干或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对不含砂和砾的土样,可用碎土器碾散(碎土器不得将土粒破碎)。 4对分散后的粗粒土和细粒土,应按要求过筛。对含细粒土的砾质土,

土壤分析实验设计

土壤分析实验设计 设计题目:结构稳定性 专业:资源环境科学 姓名:沈洪飞 学号:03094120 腐殖质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1、研究目的及意义 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其包括结构体和结构性两层含义。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结构性。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以团里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包括水稳定性、生物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在实际生产中,土壤结构的监测、管理、调节,常常是农田土壤管理的主要内容。 2、试验方法及原理 (1)机械稳定性的测定——干筛法 土壤机械组成数据是研究土壤的最基本资料之一。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便可由此确定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性。进而测定土壤的水稳定性、生物稳定性。(2)水稳定性的测定——空白对照、湿筛法 腐殖质是土壤水稳性结构体形成的构成物。通过比较腐殖质含量较多的土壤和腐殖质含量一般的土壤经过湿筛法烘干称量后各粒级占的比例来测定。通常以直径在10~0.25mm 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判别结构好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多的好,少的差。 (3)生物稳定性的测定——比重瓶法、环刀法 良好的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孔隙性,即孔隙的数量(总孔隙度)大而且大、小空隙的分配和分布适当,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土壤容重的测定用环刀法,土壤比重的测定用比重瓶法。 土壤总孔度=1-(容重/比重) 3、实验步骤 (1)土壤样品的称量 用电子天平称取原状风干土壤样品800.00g,放在实验台备用。 (2)机械稳定性的测定——干筛法 将土壤样品放在备用的不同孔径的筛子里,用力均匀的摇动筛子10分钟,然后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由此确定土壤机械稳定性。进而测定土壤的水稳定性、生物稳定性。(3)水稳定性的测定——空白对照、湿筛法 将步骤(2)中的各粒级土样按比例配制成待测土壤样品80.00g,并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用腐殖质提取液浸提后烘干,并称取20.00g用湿筛法计算各粒级占的比例;另一半备用。另一份直接称取20.00g用湿筛法计算各粒级占的比例。通过对比,确定腐殖质对土壤水稳定性的影响。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上传

目录 1.总则--------------------------------------------------------- 3 2.术语、符号-------------------------------------------------3 3. 试样制备----------------------------------------------------5 4. 含水率试验-------------------------------------------------7 5. 密度试验----------------------------------------------------8 6. 颗粒分析试验----------------------------------------------8 6.2 粘粒分析移液管法试验----------------------------------10 7. 液塑限含水率试验----------------------------------------12 8 固结/黄土湿陷试验---------------------------------------13 9. 直接剪切试验---------------------------------------------17

土工试验方法 1.总则 1.0.1 为了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为本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参数,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交通等各类工程的地基与填筑土料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1.0.3 土工试验资料的整理,应通过对样本(试验测得的数据)的研究来估计土体单元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使土工试验的成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土性指标,试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应附录A进行。 1.0.4 土工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6采用,并定期按现行有关规程进行检定和校准。 1.0.5土工试验方法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商应符合有关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 2.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和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有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2.1.2 测力计 强度试验时所用的钢环或负荷传感器。 2.1.3 平行测定 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两个以上的试样同时进行试验。 2.1.4 抗剪强度参数 表征土体抗剪切性能的指标,包括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2.1.5 土试样 用于试验的具有代表性的土样。 2.2 符号 2.2.1 尺寸和时间

土壤学实验报告(总共)

) 总共(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

2 1512040006 蒲家庆土壤学实验 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年级:15级 班级:15级土管一班

学号:1512040006 姓名:蒲家庆 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填写日期:201604 教师评分教师签名 日期 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学生班级:15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学生姓名:蒲家庆学号:1512040006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全磷含量的分析测定,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实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流 3 1512040006 蒲家庆土壤学实验 程,领会控制测定精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

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小土铲:任何情况下都可应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它。管形土钻:下部系一圆形开口钢管,上部系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土钻。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管形土钻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取。但它不太是用于沙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但它一般只是用于湿润土壤,不适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

土壤实验报告

篇一:土壤实验报告及方法模板 土壤试验分析技术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授课教师: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制备及土壤水分的测定 1. 意义 分析森林土壤的目的是为森林土壤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土壤样品的制备是对土壤进行分析测试前的前期处理工作。 田间或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的好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测定吸湿水的意义,在于所有土壤分析的结果,都以无水烘干土重为基数来计算,通过吸湿水的测定还可以间接地了解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机械组成、土壤结构等。 2. 土壤样品的制备 2.1. 研磨过筛:取两个风干土样(a12和b3),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的叶片,研磨 使之全部通过2 mm(10目)筛。 2.2. 混合分样:用四分法,两个土样各取三分之一再进行研磨,使之全部通过0.25mm(60 目)筛。 2.3. 用密封塑料袋保存土样。(用记号笔标号:2mma12、0.25mma12、2mmb3、0.25mmb3) 3.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 在已知质量的铝盒中称过2mm风干土样5g,准确称至0.001g放人烘箱内,在温度105℃±2℃下烘8h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室温,立即称重.然后将铝盒置于烘箱中,如前温度烘 2—3h,冷却、称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03g)。计算方法:吸湿水(%)= 风干土质量?烘干土质量 ×100 烘干土质量 表1 土壤吸湿水测定 a12-1 a12-2 b3-1 b3-2 风干土质量/g 5.03 5.01 4.99 5.00 铝盒质量/g 铝盒+土(烘前)/g 铝盒+土(烘后)/g 36.14 23.44 28.10 21.91 烘干土质量/g 4.70 4.64 4.62 4.66 失去水分/g 0.33 0.37 0.37 0.34 吸湿水/% 31.44 18.80 23.48 17.25 36.47 23.81 28.47 22.25 7.02 7.97 8.01 7.30 由于7.97-7.02=0.95<1,8.01-7.30=0.71<1,满足“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不得大于1%”的要求,因此,通过取两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求两个土样的吸湿水/%: 对于土样a12:吸湿水=(7.02+7.97)/2*100%=7.50% 对于土样b3:吸湿水=(8.01+7.30)/2*100%=7.66% 土壤水分换算系数的计算: k2=m/m1,m—烘干土质量(g),m1—风干土质量(g)对于土样a12:k2=(4.70+4.64)/(5.03+5.01)=0.9303 对于土样b3:k2=(4.62+4.66)/(4.99+5.00)=0.9289 对于土样b3:k2=(4.62+4.66)/(4.99+5.00)=0.9289 4. 注意事项 4.1. 分析微量元素、避免用铜丝网筛,而应改用尼龙丝网筛。 4.2. 称土样所用天平精度不够,应用0.001g精度的天平。 4.3. 测重复时,要求土样质量严格一致。 4.4. 枯枝落叶层及有机物质含量>8%的样品不宜在105℃以上烘烤过久。 4. 5. 铝盒不能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试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附件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 筛选技术规定 —6—

目录 1 前言 (9) 2 编制依据 (9) 3 术语与定义 (9) 3.1 检测实验室 (10) 3.2 质量控制实验室 (10) 4 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10) 4.1 总则 (10) 4.2 检测实验室 (11) 4.3 质量控制实验室 (15) 5 实验室筛选评审程序 (15) 5.1 筛选要求 (15) 5.2 筛选评审程序 (16) 5.3 筛选结果的发布和利用 (17) 附表1 (18) 附表2 (21) —7—

附1 (23) 附2 (25) 附3 (29) —8—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1 前言 为了确保参加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的实验室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加强详查样品分析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筛选详查实验室技术能力审核工作,特制订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提出了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技术要求及筛选评审程序,主要用于申请承担详查分析测试任务的实验室筛选工作。 2 编制依据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2016〕33号)《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GB/T 27043-2012)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3 术语与定义 详查根据实验室职能、工作性质、范围等分为检测实验室和质量控制实验室。 —9—

3.1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负责依据详查有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开展详查样品(包括土壤、农产品和地下水)的制备、分析测试及内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保存留存样品,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统计报表、质控数据和质量评估报告等信息。 3.2 质量控制实验室 质量控制实验室全面负责本省(区、市)详查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按照详查有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组织开展本省(区、市)详查样品采集、制备、保存、流转、分析测试等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编写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参加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详查工作质量管理监督检查。 4 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4.1 总则 4.1.1 实验室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测数据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验室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10—

土壤击实验报告

归档编号:c2-3-2-2 委托日期:年月日试验编号: 发出日期:年月日建设单位: 委托单位:工程名称: 取土位置:土样类型: 检验类别:依据标准: 委托人:见证人: 试验单位:负责人:审核:试验: 篇二:土壤击实试验报告 土壤击实试验报告甘质试—20 单位:负责人:审核:试验: 2006年10月25日甘肃省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编制(版权所有不准翻印)篇三:土击实试验 报告 土击实试验报告 jtj221-98 表g.5.1-2 报告编号:共 页第页 干密度(g/cm3) 含水率(%) 击实曲线 试验单位(章) 批准:审核:试验:篇四:土壤剖 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姓名陈俊霞 学号 20121190102 成绩 日期 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 ................................................................ 3 二、实验器材 ................................................................ 3 三、实验地点: ............................................................... 3 四、实验时间 ................................................................ 3 五、实习内容 ................................................................ 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

土壤有机质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一、方法原理: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之一,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反映一定的成土过程。 测定土壤有机质方法很多,一般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法。此法操作简便,设备简单,速度快,再现性较好,适合大批样品分析和实验室用。 所谓重铬酸钾硫酸法就是在加热条件下,用一定量的标准重铬酸钾溶液,氧化土壤有机碳,多余的重铬酸钾则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以实际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的含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2K2Cr2O7+3C+6H2SO4=2K2SO4+Cr2(SO4)3+3CO2+8H2O K2Cr2O7+6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0 二、操作步骤: (1)准确称取通过60号筛风干土样0.1~0.5克(精确到0.0001克),放入干的硬质试管中,用移液管加入5毫升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再用移液管(或加液器)加入5毫升浓硫酸,小心摇匀,在试管口上加一弯颈小漏斗。 (2)预先将植物油浴锅温度升到185~190度,将试管插入铁丝笼中,并将铁丝笼放入上述油锅中加热,此时温度控制在170~180度,使管内溶液保持沸腾5分钟,然后取出铁丝笼,待试管稍冷后,擦净外部油液。 (3)冷却后将试管内溶液洗入250毫升三角瓶中,使瓶内总体积在60~80毫升,此时酸度约为1.5mol/L,然后加邻啡罗啉指示剂3-5滴,用0.2mol/L硫酸亚铁溶液滴定,溶液颜色由黄色经过绿色突变到棕红色即为终点。 (4)在测定样品时必须做空白实验,可以用纯砂或灼烧土代替样品,以免溅出溶液。其他手续同上。 实验操作时注意事项: (1)此法要求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者,相对误差不超过5%,有机质含量低于2%,绝对误差不超过0.05,因此,必须根据有机质含量多少决定称量,一是有机质在7~15%的土样可称0.1~0.5克。2~4%者可称0.5~0.2克少于2%可0.5克以上,以减少误差。 (2)消化煮沸的时间必须尽量准确一致,否则,对分析结果有较大影响,必须从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1. 实验二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烘干法与酒精燃烧法) 一、目的意义 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一)烘干法 1.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 (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止(C )。 3.结果计算 土壤含水量(%)= 100A C C B ?-- 式中:A — 铝盒重(g ) B — 铝盒加湿土重(g )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 4.注意事项 (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在烘箱中,一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测试项目 1、有机质 2、速效磷 3、速效钾 4、碱解氮 5、缓效钾 6、全氮 7、电导和pH 8、植物氮磷钾 9、植物微量元素的测定(Fe、Mn、Cu、Zn、Ca、Mg) 10、土壤中的微量元素(Fe、Mn、Cu、Zn) 11、水中铵态氮的测定(靛酚蓝比色法) 12、土壤有效S的测定 13、硝态氮的测定

一、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外加热法) 试剂: 1、0.2mol/L的FeSO4溶液:56.0gFeSO4(化学纯)溶于1L水,再加5ml浓硫酸。 2、重铬酸钾-浓硫酸混合液:称39.23g(通常可直接称40g),加1L水溶解,在加1L浓硫酸。(为防止结晶,经验是400ml水溶解重铬酸钾,用600ml水稀释浓硫酸,在混合)。 3、邻啡啰啉指示剂:1.485g邻啡啰啉+0.695g FeSO4溶于100ml水里,储存在棕色瓶中。 4、Ag2SO4:防止氧化物(Cl-)的干扰,约加0.1g左右。(石灰土壤一般不用) 5、重铬酸钾标准液的配制:39.2245g重铬酸钾(分析纯)加400ml水,加热溶解,定容

1L。 设备: 消煮炉、消煮管、万分之一天平、2L大烧杯、大储存瓶、瓶口分液器(10ml)、酸式滴定管、三角瓶、洗瓶 实验步骤: 1、称0.1000-0.5000g(0.25mm)土样至消煮管,加入10ml重铬酸钾-浓硫酸混合液,摇匀。 2、放入消煮炉(190℃)沸5min。 3、完全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滴定。(橙黄→蓝绿→转红) 注意:滴至快终点时用洗瓶洗壁,减少误差。 每批样3空白。 每天对FeSO4标定一次。(标定方法 2:0.2000g重铬酸钾溶于50—70ml 水+5ml浓硫酸+邻啡啰啉指示剂) 计算公式:方法1:C FeSO4=(标准重铬酸钾质量/M重铬酸钾)*6*5/消耗 FeSO4体积 5表示每次吸重铬酸钾标准液5ml

土的压缩性实验报告doc

土的压缩性实验报告 篇一: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小组成员: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试验一含水量试验 一、目的 本试验之目的在于测定土的含水量,借与其它试验相配合计隙比及饱和度等;并查表确定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 二、解释 (1)含水量w是土中水的质量与干土颗粒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本方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不超过干土重5%的土。若土中有机物含量在5~l0%之间,应将烘干温度控制在65-70℃,并在记录中注明)。 三、设备 (1)有盖的称量盒数只;(2)天平,感量0.01克;(3)烘箱(温度100~110℃)(4)干燥器(内有干燥剂CaCl2)。 四、操作步骤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l5-30克(砂土适当多取)

放入称量盒。盖好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 (2)打开盒盖,放入烘箱。在105~110℃下烘至恒重。烘干的时间一般为:粘土、粉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土不得少于6小时。 (3)将烘好的试样连同称量盒一并放入干燥器内,让其冷却至室温。(4)从干燥器内取出试样,称盒加干土质量。 (5)实验称量应准确至0.01克以上并进行2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6)按下式计算含水量: 12 w?2??100% 式中: w——含水量,%; m1——称量盒加湿土质量,g; m2——称量盒加干土质量,g: m——称量盒质量,g(根据盒上标号查表)。 本试验须进行2次平行测定,其平行误差允许值;当含水量w小于5%时,允许平行误差为0.3%; 当含水量w等于或大于5%而小于40%时允许平行误差为l%;当含水量w等于或大于40% 时,允许平行误差为2%。 五、注意事项 (1)称量盒使用前应先检查盒盖与盒体号码是否一致,

土壤CNP测定实验方法

土壤元素分析实验方法汇总1土壤铵态氮(NH4+-N)测定——靛酚蓝比色法 1.1实验药品 (1)浸提剂-2mol/L氯化钾(KCl)溶液。 称取74.55gKCl溶于水中,定容到500mL; (2)苯酚溶液。 5g苯酚+0.05g亚硝基铁氰化钠(又称,硝普钠)→溶于水,定容到500mL,贮存于棕色瓶。 (3)次氯酸钠碱性溶液。 5g氢氧化钠(NaOH)+3.53g七水磷酸氢二钠(NaHPO4·7H2O)+15.9g十二水磷酸钠(Na3PO4·12H2O)+2.5mL次氯酸钠(NaClO,有效氯>10%)→溶于水,定容到500mL容量瓶,贮存于棕色瓶。 (4)掩蔽剂。 A药剂:40g四水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水,定容到100mL容量瓶; B药剂:1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溶于水,定容到100mL容量瓶; C药剂:40g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定容到100mL容量瓶; 掩蔽剂:100mL A药剂+ 100mL B药剂+ 1mL C药剂→混合即可。 (5)铵态氮(NH4+一N)标准贮备液-----100μg·mL-1(4℃冰箱贮存,有效期6个月) 0.4717g硫酸铵((NH4)2SO4,105℃干燥2h)→溶于水,定容到1L容量瓶中。 (6)铵态氮(NH4+一N)标准使用液-----2.5μg·mL-1(使用当天配置) 吸取2.5mL (5)中所配制的溶液,定容到100mL容量瓶中。 1.2实验步骤 1.2.1标准曲线绘制 (1)分别吸取0、1、2、4、6、8、10mL 2.5μg·mL-1的铵态氮标准使用液于50mL比色管中;{其中:对应的铵态氮含量分别为0、2.5、5、10、15、20、25μg} (2)加入5mL苯酚溶液; (3)加入5mL次氯酸钠碱性溶液; (4)摇匀; (5)在20℃左右室温下,放置1h; (6)加入1mL掩蔽剂; (7)加水到50mL刻度,盖塞,摇匀; (8)用1cm玻璃比色皿,在n=625nm处,比色,读取吸光度ABS。 (9)以铵态氮含量为横坐标X(μg),吸光度ABS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

土壤剖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202班 姓名陈俊霞 学号20121190102 成绩 日期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验器材 (3) 三、实验地点: (3) 四、实验时间 (3) 五、实习内容 (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 (四)土壤剖面描述 (5)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 (5) 1.鉴别土壤颜色 (5) 2.湿度 (5) 3.质地 (5) 4.土壤结构 (6) 5.土壤松紧度 (7) 6.孔隙 (8) 7.植物根系 (8) 8.土壤新生体 (8) 9.侵入体 (9)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9)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土壤的剖面形态全面的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的总体特征。它是诊断土壤性状的基础和进行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1.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2.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地点: 我们所选的实验地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25米左右。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实验时间 日期:2014年6月19日经纬度:北纬30.233°东经115.05° 气压:996.2百帕海拔:48.7m 天气:25℃-33℃多云转阵雨 五、实习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2.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指导老师: 谢晓梅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边舒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八、讨论、心得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土壤有机质测定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2. 掌握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有机质是土壤中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水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实验 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利用浓硫酸和重铬酸钾混合时产生的热氧化有机质中的碳,通过测定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来计算得出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分析该土壤肥力水平,并对此提出改良措施。 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过程的化学反应式: 氧化过程:K 2Cr 2O 7+C+H 2SO 4→K 2SO 4+Cr 2(SO 4)3+CO 2+H 2O 滴定过程:K 2Cr 2O 7+FeSO 4+H 2SO 4→K 2SO 4+Cr 2(SO 4)3+Fe 2(SO 4)3+H 2O 土壤有机碳与有机质换算公式: 土壤有机质(g/Kg )=土壤有机碳(g/Kg )×1.724 三、 实验器材与仪器 土样(取于余杭塘路施工旁,风干研磨细后过100目筛);

250mL三角瓶×2,10mL量筒,100mL量筒,5mL移液管,5.00mL移液枪,棕色酸式滴定管; 1mol/L 1/6 K2Cr2O7标准溶液,浓硫酸,领啡啰啉指示剂,0.5021mol/L FeSO4标准溶液。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在500mL三角瓶中加入m=0.5070g土样; 2.用移液管加入1mol/L 1/6 K2Cr2O7标准溶液10mL; 3.混匀后用移液枪移取浓硫酸20mL,旋转摇动1min,之后放置30mL,加水100mL; 4.滴入3滴指示剂后用0.5021mol/L 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暗绿色, 最终以瞬间变为砖红色为终点; 5.用相同方法作空白对照(不加土样)测定。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表1 FeSO4标准溶液消耗体积与土壤有机质(碳)含量 样品 滴定前读 数V1/mL 滴定后读 数V2/mL FeSO4消耗体积 V(V0)/mL 土壤有机碳么 m1(g/Kg) 土壤有机质 m2(g/Kg) 第一组0.00 18.70 18.70 5.255 9.060 空白组 3.32 23.35 20.03 注:m1={[c(V0-V)×10-3×3.0×1.33]/m}×1000;m2=m1×1.724 其中,1.33为氧化校正系数;m为所称量土样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土壤分析实验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决定分析结果能否正确反映土壤特性的关键。因此,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以确保土壤质量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从田间采集来的土壤样品不可直接进行化学分析,需经过筛或风干过筛等处理后方可进行分析。因此,在风干过筛处理中保持最小的误差是同样的重要。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采集具有代表性土壤样品的技能和合理处理样品的技能。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耕层混合土壤样品的采集 1.确定采样单元 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查后,将采样区划分为数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图类型,肥力状况和地形等因素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2.确定采样点数及采样点位置 采样点数的确定,取决于采样区域的大小、地块的复杂程度和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5-20个为宜。采样点位置的确定要遵循随机布点的原则,常采用“S”型布点方式,该方式能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农业措施造成的误差。但在采样单元面积较小,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形布点方式。为从总体上控制采样点的代表性,避免在堆过肥的地方和田埂,沟边以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3.各采样点土样的采集 遵循采样“等量”的原则,即每点所采土样的土体的宽度、厚度及深度均相同。使用采样器采样时应垂直于地面向下至规定的深度。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取土。 4.混合土样的制备 ? 将个点采集的土样集中在一起,尽可能捏碎,混均;如果采集的样品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样弃去,以取1kg为宜。其方法是将混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将其中一对角线的两份弃去,入所剩样品仍很多,可重复上诉方法处理,知道所需数目为止。采集含水较多的土样时(如水稻土),四分法很难使用,可将各样点采集的烂泥状样品搅拌均匀后,再取出所需数量。将采好的土样装袋,土袋最好采用布制的,以保持通气。

土壤含水量实验报告

常州工学院市政工程 检测实习报告 土壤水分的测定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12土一班 姓名申海彬苏磊孙玉鹏王佳男 学号 成绩

日期 2015年10月22日 一、实验目的 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铝盒、烘箱、干燥器、天平、土钻、小刀。 三、实验内容 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烘干法。

1. 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 烘干法是测定土壤含水量的通用方法,测定本身的误差取决于所用天平的精确度和取样的代表性,所以在田间取样时,需要注意取样点的代表性。 测定步骤如下: (一) 用已知重量的铝盒在天平上称取欲测土样15—20克。 (二) 将盛土样的铝盒放入烘箱内,打开盖,在105~110℃温度条件下连续烘6小时,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 (三) 将铝盒盖盖上,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 (四) 称后再将盖打开,放入105~110℃温度的烘箱中烘2小时,取出称重,如此连续烘至恒重(两次差数小于克) 四、实验结果 土壤含水量(%)= 100A C C B ?-- 式中:A — 铝盒重(g ) B — 铝盒加湿土重(g )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 即:土壤含水量%=(湿土重—干土重)/干土重*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