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共9页

中国影视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共9页
中国影视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共9页

中国影视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一直是我们构建国家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命题。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冶炼,它永远不可能“兑现”其内在能量和价值。因此,传统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够实现它的文化价值。进而言之,国家的软实力并不是一种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能量转化、并且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实现的文化力量。

论文联盟Lwlm论文联盟LWLM编辑。

我们不能够对传统文化资源照单全收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流行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不论是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还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除了通过政府的公共职能机构进行贯彻之外,必须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以感性的、甚至是娱乐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由此建立公众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学者丁言曾说:“文化只有被大众认同并成为全社会行动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才能成为整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够对传统文化资源照单全收。传统戏曲《赵氏孤儿》的原作中贯穿着一种“血亲至上”的传统道德,这曾经是推进全剧情节发展的重要叙事动力。与此相一致的还有一种“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所以,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屠岸贾最后不仅被杀死,而且同样也遭到灭门。现在,如果我们也沿袭这种“你杀了我全家,我也要杀你全家”

的杀戮逻辑,就等于把我们置于古代封建社会,以豺狼的方式对待豺狼,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要以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屠杀方式,把所有的日耳曼人都送进集中营呢?记得美国电影《恶魔军官》在片头曾引用了尼采的名言:“要想战胜恶魔的人,当心不要变成恶魔”,就连“娱乐至上”的好莱坞电影也知道不要采用以恶制恶的方式误导观众,我们今天的电影当然不能再去重复传统文化的杀戮逻辑。

一个在逆境中迎风冒雪艰难前行的孔子比一个在顺境中自鸣得意的孔子更令人敬佩

影片《孔子》在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的时候,还用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观众所接受的电影语言方式,表达了影片对传统文化的由衷敬意。

客观地讲,孔子期望诸流和鸣的大同世界,向往大道畅通、众芳献瑞的和谐时代,追慕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赞赏尊老爱幼的人伦胜境——而这一切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也许,恰恰就是因为它的遥不可及,才更加证明了孔子所向往的是一个伟大的理想王国,它甚至是需要用生命才能够兑现的理想世界。

在影片中我们真正被孔子所感动,恰恰是从他踏上风雪交加的周游列国之路开始的。此时在政治上失意的孔子,在失去了治国安邦的现实可能之后,带着自己的弟子游走四方,讲学传道。这种选择代表的即是孔子对自我价值的一种人生选择,也是其文化责任的一种历史选择。尽管对孔子

至今还存在着许多争论乃至非议,可是一个在风雪中怀才不遇的孔子,比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孔子更让人们感动;一个在逆境中迎风冒雪艰难前行的孔子比一个在顺境中自鸣得意的孔子更令人敬佩。

不论是什么题材,什么类型,随着故事情节不断展开,作者在叙事的链条上建构的一种因果相依的叙事逻辑,能够把一种情节的必然性注入字里行间,观者在对前因的了解与对后果的期待中自然会接受作品情节中潜在的价值判断。

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是来自说教

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并不一致,但是在电影、电视这样的流行文化领域,它们不仅在传播方式上具有相同的规律性,而且在传播的内容上也应当恪守相同的文化观。像《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片把重阳节这样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表现成一个杀戮的日子,在这个节日里满城刀光,鲜血横流,所有的鲜花都被践踏,人像蝼蚁一样被残杀,这是对我们传统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采”,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取向不值得提倡。

我们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在国内曾经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同时还引起了美国人的高度重视。美国三角洲部队的总司令说,他在《士兵突击》这样一部电视剧中,不仅得到了对中国武装力量在编制、装备、作战能力上的判断,而且看到了中国军队内在的精神品质,这就是强调团队的建设和集体的力量,强调士兵之间的集体合作,特别是解放军特种部队的忍耐

力优于美军特种部队,韧劲更强。而这点对于在“逆境中的逆境”作战的特种部队尤为重要,对此美军特种部队应该向中国军队认真学习。我们的电视剧并不是为美国人着意制作的,可是他们为什么会接受我们这样一部书写当代军旅生活的电视剧呢?显然是我们作品中所传达的那种超越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感动了他们,比起好莱坞电影中那种“个人至上”的神话英雄,我们的士兵所信奉与践行的集体主义精神更具有感召力。

同样,在我们国内纷纷播放韩国的历史剧《大长今》的时候,韩国却在播放我们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长征》。是他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成功与否感兴趣吗?我想未必,也许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些在逆境中摆脱艰难困苦的人的命运——因为几乎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人们需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寻求精神和心理上的感悟与启迪。在这种意义上看,《长征》和《士兵突击》都是最好的人生励志教科书,它们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都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这些启示不是来自于说教,而是来自于真切的人生故事,来自于大众媒介现代化的传播方式,这都是我们实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例证。

旅游软实力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指旅游目的地在主客双方的文化对比、形象营销和旅游产品竞争中形成的,使旅游者认同和服膺旅游目的地文化,修正其文化偏好的能力。中国古代有过很好的旅游软实力。西方现有反客为主的单向度旅游文化空间建构模式违反了旅游软实力以主为主,以目的地真实的日常生活为理想景观的文化结构模式,是主客冲突的根源之一。彰显文化主体性是构建我国现代旅游软实力的核心工作。当前应从重建旅游实践美学、重组旅游产业结构、再造旅游管理理论

等方面入手强化我国旅游软实旅游具有招徕远人的力量,是可以产生国际和区际影响力的产业。旅游产业可以利用人的三种深层欲望及其组合来获得元发性的社会、文化与心理影响力,它们分别是脱序的诱惑、怀旧的伤感和追慕的欣喜。一个地方一旦凸显了某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常常会在相应旅游细分市场上自我完形、持续积聚。

旅游软实力并不等同于旅游影响力,尽管它是旅游影响力的来源之一。笔者认为,旅游软实力是旅游目的地在主客双方的文化对比、形象营销和旅游产品竞争中形成的,使旅游者服膺旅游目的地文化,修正其文化偏好的能力,它能对接旅游者的深层欲望,并将其导向旅游目的地充满魅力的日常生活。而旅游影响力还可以来源于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割裂、误读、曲解、污化乃至隔离,这些对旅游者的单向度满足,一旦干预目的地的日常生活,极可能激发主客双方的反感与冲突,导致旅游产业的波动和旅游影响力的崩塌。旅游影响力中,只有旅游软实力使各福利相关方趋向帕累托改善,是多赢协调可持续的一种。长久以来,有经验的旅游目的地领导已经体会到由设置旅游宣传议程和旅游文化言说框架而产生的旅游软实力,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为什么要讨论中国软实力,因为中国在崛起,中国的外交可以影响整个世界。”清华大学哲学系加拿大籍教授贝淡宁首先发言。他认为,中国儒家价值观主要包括贤能政治和和谐价值观两方面。“中国讲究和而不同,中国现在强大了,中国应该敢于用自己的和谐观来区分世界。”

来自《外交评论》的执行主编陈志瑞则不像贝淡宁教授那样乐观。陈志瑞认为,中国文化外交并不太令人满意。“这些年,在海外建了很多孔子学院、把奥运会、世博会也办的漂漂亮亮、风风光光,还不断的向各国伸出援助之手,可是这些并没有化解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敌视,‘中国威胁论’等负面的东西还是层出不穷。”

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认为,“在西方人拿西方社会的价值来衡量中国,所以中国很多事情,他们难以理解。”

陈志瑞则认为,政府在文化外交的作用过于突出,是导致文化外交不太成功的原因。“在实施主体、议程设置、传播渠道等方面,文化外交过于依赖政府,有违文化外交的特性。”

另外,陈志瑞还认为,中国文化外交缺乏明晰的外交伦理支持,也是导致文化外交不太成功的原因。“我们有丰富的外交理念,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韬光养晦、和谐世界等,但是缺乏整合,很难有具体政策,把理念展示出来。”

对于当前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现状,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处长李立言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海外推广中国文化时,要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简单化、符号化,不能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孔子、功夫、杂技,应挖掘中国传统更深层次的东西。”外交部新闻司参赞魏世巍则认为,中国文化大国的地位与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符。“在文化产品贸易中,我们还是逆差。”

网游:凭借巨大用户基数与寓教于乐的形式,网络游戏作为文化传播渠道的强大影响力正在逐渐显现。

文化部《2011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同比增长33%,突破1.6亿;其中移动互联网游戏用户数量同比增长46%,突破5000万人。而2012年,移动游戏已现爆发增长态势,创新模式如电影、PC网游、手机三屏合一将导入更多新用户,用户数量有望实现高速增长。网络游戏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文化类型。据《2011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统计,国产游戏出口规模继续维持稳步扩大的态势,收入达到4.03亿美元,同比增长76%。出口产品数量明显增加,2011年新增66家公司共计92款网络游戏出口海外,总数超过150款。

“游戏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游戏出口也是文化输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文睿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涛曾经表示:“游戏的出口和很多文化出口相比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游戏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比如说我们把游戏出口到越南,越南玩家不自觉地就参与游戏的情节,从中体会中国的文化。”

近几年来,王涛在进行研究时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南旅游团的不少游客,来华旅游的重点不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而是峨眉山、武当山。“因为这些游客中有很多的游戏玩家,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旅游的目的就是追寻峨眉派、武当派的发展脉络。”

文化部部长蔡武分析,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速

度更快、内容更丰富。同时,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催生“加强监管将有助于建立规范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我国网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网络文化处处长刘强表示,目前我国网游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问题。

“网游具有双重特性,一是社会性,二是经济性。”刘强表示,网游产业有非常好的产业链和产业模式,并且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但因其受众广、影响大,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其发展市场,将有助于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网游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刘强说。同时,他表示政府对于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游企业将会予以较大的支持

了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样式和业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杨飞101002079 生技2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正积极利用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重大基础性工程纷纷破土动工,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军队战斗力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各项“硬实力”发展水平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奈在他的着作《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对“软实力”作出了进一步规范,他提出“软力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虽然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但事实的情况却是: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首先,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让我们先看看一些发达国家是如何扩张自己的文化实力的,以美国为例近来美国《混合语》杂志不断曝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打压第三世界那些保护和振兴本民族文化的人。 在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的《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实际上,冷战本质上是一场文化战争,就连西方内部,文化冷战也从未断绝。战后美国文化强势进入欧洲,包括西欧和东欧。但是,欧洲文化绝非被动全盘接受文化美国化,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一致致力于维护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尤其以法国为甚。为抵制美国文化的入侵,保护法国文化,针对美国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谈判中提出的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法国坚持“文化例外”政策,反对将视听产品纳入世贸组织贸易规章制度中。法国为此对欧洲各国进行不懈的游说,终于使得1993年欧洲议会采纳了“文化例外”原则。2001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该宣言第五条规定:“文化权利是人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创造多样性的繁荣有赖于文化权利的全面实现。”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他们知道什么是最中国的、最优秀的、最能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知道什么是全球市场;知道谁在消费中国,谁在了解中国,否则很可能将导致文化生产过剩或者错位。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在许多地方都有所表现。长期以来,西方对于中国有定式化的“印象”,将其视为比西方要弱小甚至带有女性气质的“第三世界”,因此尽管中国文化不乏其雄强自信的一方面,但西方很少意识到,中国也很少去展示。张艺谋的《英雄》进入美国后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公映时间推后了40天。因为审片专家组看了电影以后大惑不解,说过去看中国电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大都是以女性为中心。《秋菊打官司》中那位又丑又脏奔跑在黄土高坡、说着宝鸡方言的女性,使西方的男性眼光很容易就能俯视这片黄土地上孤独行走的人。同样,他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让我们先看看一些发达国家是如何扩张自己的文化实力的,以美国为例近来美国《混合语》杂志不断曝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打压第三世界那些保护和振兴本民族文化的人。 在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的《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也是各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弘扬文化创新精神,发挥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考古发掘表明,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黑龙江流域都发现有我国各族先人的文化遗存。东北的红山文化和东南的河姆渡文化都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到了汉唐,我国不仅疆域广大,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其文化的昌明也影响到东方各国,吸引了许多邻国派来大批留学生。到了宋代,尽管其疆域不如汉唐,而其文化却达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程度。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曾经在历史上占据过重要的地位,并且大部分文化通过传教士或者一些贸易往来传入日本、韩国等临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缺失。虽然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传统文化,但现在大部分已经缺失。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而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韩国还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这些现象只是众多文化缺失中的一小部分。传统文化的大量缺失在让我们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是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的认识也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我们主观所忽略,潜在的文化软实力没有被发掘。 最后是文化逆差现象严重。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 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事实上,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我们的文化还存在着科学与民主的缺失,信仰的缺失。中国的学生官本位思想非常的严重,这点从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情况可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试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明确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以及探讨加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途径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关于“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中认为,“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1]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江泽民同志很早就指出,“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2]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3]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从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增速,总体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经济实力越来越增强,在国际方面的影响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知名学者郑永年认为,“中国没有文化上的崛起。经济的崛起还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也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度地消失,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失去文化传统的

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力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定义,软实力与软权力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基本内涵本文强调文化软实力,更多的强调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对于文化的界定已然不是单纯的文化,而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文化。首先对于文化的界定要明确、分析。奈指出,软力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现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o 1、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联系 2、(大国崛起、软实力、硬实力、巧实力)、物质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 一、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研究路径)从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 1、从国家层面 2、从地区层面 3、从国际层面,全球互动,全球文化 4、战略思维,大国社会性成长规律转变现实与理想两种思维。世界大国地位的 维持的四个方面。成长方式的哲学思维的转变 5、战略结构(权力结构的转变,权力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 6、战略定位与决策(中国崛起应当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文化软实力的 提高不是投资、援助等。) 二、战略和战术的结合提升策略 1、现实与理论的方面 2、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实践。 与现实意义(软实力的双重作用 选题意义 国际文化讲坛上流传着一句名言:19 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 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 世纪要靠文化改变世纪。“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作为人类关照世界的新视角、认识世界的新理念、改变世界的新方式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①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世界核心概念已是不争事实,它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②。国际社会的竞争也反复证明: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文化发展上占据了制高点,获得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该民族或国家也就能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和明显优势。在我国,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觉醒,文化软实力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试图对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作点粗浅的探讨 国际视域下文化软实力的生成性问题与路径依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本文主要强调在国际视域下,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如何转变为文化软实力。

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提升我国软实力,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发挥中华文化的优势,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子。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

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得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再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题目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年级2012级 学号21217059 姓名彭超 任课老师潘于旭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 年10 月31 日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彭超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00 摘要: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国家综合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社会,文化慢慢成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及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整个综合国力相互竞争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让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越来越变成人们的热切愿望,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鼓励整个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综合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1]可见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还是整个国家快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要了解文化软实力,我们先要了解文化的内涵。 1 “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什么是“文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达500多种的定义。各学科对于文化都有不同的定义,现在只列举三个影响较为广泛的定义。 第一个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社会学家在“文化”的定义方面与人类学家比较相近,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分析文化定义时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语言学家所给出的定义是:“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一切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代所共享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会群体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2] H. H. 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等[3]。 Hammerly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本族一般受教育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论文摘要】“软实力”思想源头,公认来自中国的先哲老子,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理论,又被公认是当代西方思想的产物。这种历史吊诡恰好暗喻了中国面对的一种特殊困境:我们究竟是以传统文化为软实力呢,还是要以融入全球社会的价值和规则为软实力?所谓中国的崛起或者说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到底如何呈现?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挑战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本文认为,软实力中的文化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作者:杨红涛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是一个总括了各种要素的、系统的综合国力。而且,和器物层面的硬实力相比,制度和文化所体现的软实力对于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壮大具有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意义。 一、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按照我国学者王蒙的观点,软实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聚拢起来,友好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仇视与分裂。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对于自身的传统的珍爱与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如果说“硬实力”是国力较量中具有强制力的刚性因素,那么“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毋庸置疑,“软实力”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无法想象一个经济、军事和科技都十分落后的国家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摘要】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 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指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按照你的设想行事。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说服力。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他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并且鼓励其他国家依照寻求共存的方式加强界定他们利益的国际制度,那么它无须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化软实力 【正文】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如今,中国开办“孔子学院”宣传中华文明;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日本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扩大日本文化的影响力;印度的文化很早就输出到世界各地。20世纪后期,亚洲各国在经济上、政治上争大国话语权,而且在文化上争首发权成为亚洲文化的新动向。近些年考古学界出现的几个重大问题,表明所谓“远东”各大国在“四大发明”和亚洲历史问题上出现了话语权力之争,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实际上,全球化中的“文化争端”是“文化冲突”的先兆。近年来,韩国申遗“端午祭”以后,一些学者提出若干违反历史的论题:中医乃是韩国人发明,称为“韩医”,老子和孔子据说都是韩国人,甲骨文乃韩国人发明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用韩国高丽纸写的,还要改书法、书道为韩国的书艺,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疯狂掠夺中华原创文化为己有的民族主义成为对中国文化合法性的直接挑战,也让中国文化走向海外面临了更多的危机和障碍。目前世人对印度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似乎强于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这也是许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看到的事实。 东亚崛起的文化格局预示着当今世界文化的重大转折;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或者说那种显现的国家之间的“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我国当前正在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充分说明党中央十分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把我国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它既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新时期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亚洲开始崛起,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在东西方文明相互竞争的同时,亚洲各国之间也开始了文明争夺战。 所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迫在眉睫,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一)必须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任何文化都不是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它贯穿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批判继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结合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开放姿态,借鉴学习并创新。 (二)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精)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人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经不再限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而更多地偏向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 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 而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西方国家的某种钳制 ; 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 ;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 ; 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 ;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 还有许多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也有着一定的不足, 但优势相当明显。 那么,我们怎样应该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 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

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 文化凝结历史、连接未来。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新的历史时代,伴随着经济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如果我们把文化理解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那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既包括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又包括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就构成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任何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谋划。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十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中曾经把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划分为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造就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精神生产力,也就是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文化生产力以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体制改革是清除制约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突破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文化观念的束缚,尽快建立健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文化体制,切实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浅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与发展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其中,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近年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区域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挖掘、对外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2月18日由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我国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做大做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出了诸多思考。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标准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和内在凝聚力,其核心就在于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程度。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和内在精神,因此,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做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和核心。有鉴于此,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等指出,文化软实力内涵中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具体就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培育中国文化魅力;要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创造中国文化价值;要倡导共赢、责任、和谐的理念,提高中国文化的贡献度;要发展良好的国际关系,加大文化传播力度,努力掌握国际话语权。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文化产业严重滞后。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10%以上的水平,而且文化产业本身也存在着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文化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而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至于具体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专家学者建言,要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孵化文化产业方面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要转变观念,大力培育和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要让更多的文化产品通过商业渠道走出国门,扩大国际文化市场占有率;要研究市场,重视市场调研,摸清文化消费市场需求,充分考虑外国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做好市场营销,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扩大文化产品传播的渠道,加大市场宣传力度;要扩大“走出去”的渠道,充分利用通信、网络、软件、直播卫星、影视等技术和产品;要鼓励文化产品的输出,逐步缩小文化产品贸易逆差,使我国从文化产品输入大国转变为文化产品出口大国,让我们的文化产品

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现实文化语境与必然发展趋势,当然也就是我国所处的现 实文化语境与面临的必然趋势,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与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并且暴露出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与其她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政府定位不明确,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约文化发展;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而提升中国的文化力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障碍。一、中国传统文化非现代化的困境。1、中国传统文化储蕴了丰富的内涵,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稳定而成熟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主题、思维方式乃至价值系统,从而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在于其普世性不足,需要作学理上的系统化、跨文化转化,挖掘提炼其普世价值。2、思维方式问题就是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问题。就文化发展过程来瞧,西方文化中那种重视逻辑分析来观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中国表现得很不充分。中国古代传统的整体直观思维只就是一种素朴的辩证思维,具有直观性与模糊性,很难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这正就是造成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方法论原因。3、传统文化典籍中关于“民本”、“人本”思想原本就是异常丰富的。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民主传统,这就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禁锢,民主思想精华几近淹没殆尽了。另外,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集体主义主张对个体采取压抑手段,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中国精英文化的主题之一,其所推崇的家族观念与家国同构观,对中国政治结构负向影响深远。 4、以德治天下,就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征。重视道德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崇尚道德使中国获得了“礼仪之邦”、“温文尔雅”的美誉。但就是,把人世的伦理道德原则绝对化则贬低了真理的意义,影响了自然界的科学探讨,妨碍了科技的发展。这种道德至上意识的结果使中国文化带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僵化性,而现代文化已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道德至上的观念,妨碍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5、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变革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非此即彼、非破即立、两极对立的简单的二元思维,没有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既妨碍了对传统文化较为冷静的反省与扬弃,又妨碍了对近代西方文化的合理吸收,使文化建设方向不明、方式不适,使得中国近代以来没有认真地组织一个完整系统的文化建设过程,文化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远未完成,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西方强势文化殖民化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困境。 三、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困境。文化认同的基础就是强大的文化力量。深厚的人文精神就是任何一个强国都不可或缺的品质,因为这种品质将转化为强大的文化力量并形成文化认同的基础。文化要素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基本构成。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最核心问题之一就就是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的产生,这种危机的产生与西方中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过程直接相关。民族认同不仅仅有一种抵抗优势文化挤压的心理功能,更能为民族的发展方向与生活原则提供正当性依据。 四、经济贸易顺差大国与文化贸易逆差大国不均衡的困境。中国的快速增长可能使它被视为世界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经济体。然而,一个国家与民族强大与否,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新产品出口能力很弱。这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就是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领域存在逆差较大。二就是文化产品出口总量少,占全部出口额的比例低。面对中国经济过热的增长数据,“文化赤字”现象越发凸显。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除继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外,还要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潜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大力扶植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生产力;继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加强文化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亲与力与影响力等都就是可行性的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