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批准号:JCJYC1707174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驻马店市基础教学研究室

刘永谦(主持人);赵莉娜;陈燕红;潘艳;姚芳;李向辉摘要:高中化学学科内容主要由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观念组成。化学学科知识主要包含了:化学事实性知识、化学概念性知识、化学过程性知识和基础理论性知识。高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直接目标就是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这需要通过学科方法的有效实践和学科观念的建构来实现;同时化学学科知识认知是学生形成化学学科观念和形成化学学科方法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这一切化学学科内容学习的纲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盯着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学到了哪些具体知识,而且关注化学学科方法的培养和化学学科观念的建构,提出最终通过化学学科学习留存给学生的关键素养有哪些,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用,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针对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定义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2017年修订版考试大纲中强调的“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认为高中化学教学需要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围绕课程标准内容的变化,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策略。而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形成化学科学核心素养,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教学,因此我们课题组在选题上商讨许久,最终敲定有关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案集合”,是由教育者制定、采用的具体教学环节的计划和设想,合理的教学策略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以上为基础,我们研究课题本着希望通过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进行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试着研究总结出适合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有助于高中化学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效率,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希望能在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选择制定和实施中给予大家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高效;教学策略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1.1.2化学学科教育的要求

1.2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概念界定

1.3.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1.3.2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2.1研究目标

2.2研究方法

第三章.有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第四章.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3.1课前准备策略

3.1.1明确教学目的

3.1.2概括教学内容

3.2教学过程策略

3.2.1有效设计问题串

3.2.2有效利用化学实验手段

3.2.3有效形成探究意识

3.2.4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3.2.5有效利用化学史教育

3.2.6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第五章.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承载着国家的根本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是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学思想的关键。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2014 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其中的关键环节即为研究制定教育各阶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于 2016 年 9月 13 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框架,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核心素养作为国家对教育的顶层设计,需要凸显它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连贯性。核心素养是跨领域、跨学科和多功能的。而课程和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对学校课程有限的核心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素养,通过这些素养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我们课题组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将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融合,与学科课程的开展融合,是为了从教育实践层面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实践路径。

1.1.2化学学科教育的要求

化学作为基础自然学科,是科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化学教育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其在科学素养中独特的价值,不能只看到具体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价值,还要关注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物质世界,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高中学生正处在个人发展成长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育承载着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特殊任务。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养教育、弘扬科学思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针对于化学学科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巧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希望在高位的教育方针和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搭建一个桥梁,让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时刻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核心素养对照,让核心素养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应其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3]

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价值不仅是化学知识、技能、方法的获得,也包括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化学作为重要的自然科学,与历史、物理、生物、材料、环境、医学等其他学科互相交叉,联系密切,在不同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价值。通过跨学科整合,既将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学习化学的重要支撑,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知识,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获取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从而更好地适应其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要求。

而现在的化学,正在被社会误读,被人们误解。

你所理解的化学是什么?

是一条条被染色的河流,

是高耸的烟囱里冒出的黄烟,

还是天津港口爆炸时漫天飞溅的火星?

在公众媒体里,似乎“化学”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各种问题画上了等号。似乎“一切都是化学惹的祸”。

2015年7月,一家化妆品品牌推出一条长达15秒的所谓创意广告,在地方卫视和CCTV8进行投放。广告中重复出现呼喊“我们恨化学”这5个字的广告词,意在强调自家品牌的“天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虽然很快停播,但也在提醒着我们,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该怎么让我们的学生正面看待接受并喜爱这一重要的自然学科。

是不是只看到污染物的危害,而忽略了化学和化学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离开化学而生活吗?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莱恩这样说到:“一个没有化学的世界将没有合成材料,这意味着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没有电影院、没有合成布料。那也将是一个没有阿司匹林、肥皂、洗发水、牙膏,没有化妆品、纸张(因此也就没有报纸和书籍),没有胶水和油漆的世界。”[4]

社会对化学的认知误解也直接影响了高中学生在校的化学学习的状况,在2017年全面推进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在已经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中,学生“弃学化学”、“弃考化学”的报道屡见不鲜,化学作为重要的自然学科,对我国科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基础学科,但是学生选考的比例一直较低,甚至在江苏省已经出现了化学选考比例低于25%的超低数据。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试着做出改变,首先学生的乐于接受化学,愿意在高中继续进行化学学习,这也是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因此我们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上,是不是该多考虑一些,引导学生建立对化学学科的正确认知,相信学好化学、用好化学是可以造福法人类社会的。我们的教学中要从化学的发展、化学与社会、化学与工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等多方面展示化学之美,展示化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学生能够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工作中,科学理性的认识化学,拥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成为合格的未来公民。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化学课程理念重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倡导“在人

类文化背景下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体现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充分发挥新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形成化学科学核心素养,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教学。在高中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策略,离不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感知和认同。重视教学策略的研究,初步完善对教学策略方式方法的划分,形成教学策略的研究结果,一方面能够提升化学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素养。

1.2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联合国教文组(UNESCO)于 1996 年发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在其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论述了教育的相关问题以及教育的作用,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生存,并将其作为 UNESCO社会背景下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4]2003 年,UNESCO 在前四大支柱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学会改变这一主张,视其为第五大支柱。从终身教育学习思潮的角度来确立的五大支柱强调核心素养为 21 世纪背景下公民生存、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素养。UNESCO 关于核心素养的确立表明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以人为对象,基于时代背景下有助于公民自我提高,社会更好进步而提出与不断发展的。

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即要在哪个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纵观各国家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其体系的构建,核心素养的提出基于其各自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内涵与体系有所不同,但均是在上述区域发展的驱动下,在教育改革的需求之下提出。核心素养对整体教育的改革具有指导作用,故应该是全面的、关键的,其体系与内涵的提出应具有科学的依据,有特定的价值取向。核心素养的提出指向人的培养,故应该是具体的指向个体培养的各个领域、各个阶段,在教育的不同阶段,不同学科均具体指向。要注重素养的整体性、阶段性、全面性与学科素养具体性、特殊性的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依赖于学科课程的学习,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学科课程建设不仅包括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内涵的具体化,还包括学科课程教学的具体设计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各阶段、各学科相应评价指标的制定。从分析核心素养的提出、框架的建立,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再到具体学科的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需要落实到学生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具体学习之中。

在我们国家,教育部于2014年4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要具体落实到各学科各学段中,要根据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达到的程度,研制相关质量标准。[1]教育部研究院以及各学科专家、学者在此文件指导下,在研究国际范围内已有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对我国中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做了研究与思考。辛涛等人在《全球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一文中指出要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课程改革,进行课程标准的修订,开展教育质量的评估。李艺、钟柏昌对国际范围内核心素养的提出、内涵、依据等做出阐述,也对国内学者关于核心素养的认识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基础教育的本质入手来分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培养对象为人,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学科角度着手;并试着对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进行构建:以“双基”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从而达到“学科思维”的形成。[5]钟启泉在《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一文中通过“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学校愿景”三个方向对核心素养作了具体研究,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提出、界定等问题。其中“人格构成及其发展”为界定核心素养提供了“人”的视角;“学力模型”即探索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学校愿景”也即在学校角度对学生学习以及核心素养构建探索合适途径。[6]

通过对国内外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我们课题组一致认同课题主持人刘永谦老师提出的培养化学核心素养就是高中化学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养成习化学科学惯,形成化学科学能力,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念为自我终身发展所用,也为国家、社会所用,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具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合格人才。而这些正是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实现的。

1.3概念界定

1.3.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版中除强调“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之外,特别提出“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

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14]教育部最新颁布的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里,确认和强化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定义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8]

表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内涵

1.3.2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案的集合”。关系到制定或采用策略的施教者认知成份,就是制定者对可能达到的具有一定目标定向的各种过程的系统决策。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指的就是高中化学教师为了顺利的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教学计划和活动。它既包括外在的行为策略,也包括内部的心智策略;既包括各类课堂中普遍使用的共性策略,也包括在特定情境下所使用的特殊策略;[17]既包括教师行为策略,也包括师生互动策略。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是教师的职业特征,是教学的核心和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也是教学系统中最具能动性的部分。[18]教师的教学策略不仅代表着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影响教与学的质量。特别是对于理科教师而言,教师教学策略还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19]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两种活动的统一,目的是完成化学学习任务,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有效率的进行化学学习,并引导学生主动的完成化学学习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和手段。

根据这种对“策略”的理解,结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特点,我们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策略界定如下: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是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案的集合”,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化学教师预设、发起、维持、进行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具体的操作、理念和具体行为,是在帮助学生达成化学学习目标过程中教师所进行的一系列方法和行为的总和。

第二章.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2.1研究目标

我们高中化学教学应该围绕着课程标准的变化开展,跟随最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从而全面展现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策略,认真总结有效教学策略。

据此我们也给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目标:

1.帮助高中化学教师形成教育新观念。教师教学策略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的发展,要培养适合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人才,必须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帮助学生构建学科核心素养。对我国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在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框架深入学习,联系化学学科,总结出适合建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3.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人才。目前我国需要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高中化学教师通过有效的化学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他们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开拓型、创新型人才。

4.我们课题组试着通过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适用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我们课题组的教学策略研究能够给予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参考和帮助。

2.2研究方法

我们课题组借助驻马店基础教研室这个优秀的教研平台,结合市区、县城,重点、非重点等不同层次高中的优秀一线教师,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自身教学实际,通过进入各学校教学一线,进行课堂观察,展开听评课活动,收集优秀教学实例,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从高中化学教育者的角度,开发和选择适合教学实际,符合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素材。并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选以致用,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优化教学效果。

1.文献资料研究法:充分收集关于核心素养和教学策略相关的理论研究,课

题组成员进行整理、分析、归纳,通过多次组内讨论报告会,提升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课堂观察法:主要通过听课、观察、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等教学方式,对教学策略选择和应用的教学实例进行观察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实例,为教学策略的总结和应用研究添砖加瓦。

3.案例分析法:开发或搜集典型案例,采用收集、记录、存储的方法,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真实、立体形象化的描述后,结合相关理论或借鉴他人的经验,归纳、解释、分析问题。

4.调查问卷法:设计调查问卷,利用课题组成员来自多所学校的优势,面向市区、县城多所高中的化学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着重了解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前导和体现,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科学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希望通过调查数据给予课题研究更为明确的方向。

5.本课题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策略,深入分析并提炼出学科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有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不同阶段学生人群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知的真实现状,找到教学策略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切入点,更有效开展教学策略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课题组从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了解、通过化学学习留存于自身有用的化学知识等方面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使调查能反映不同阶段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认知情况,问卷的设计尽量避免价值取向明显的问题,以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可靠性、科学性。我们课题组在开题会议进行后,由李向辉老师设计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问卷”,分“教师版”和“学生版”,并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讨论完善。课题组利用工作之便,调查面向驻马店市3所普通高中、正阳县3所普通高中的在职化学老师和高中学生,各116人,共计332人,他们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工作经历或学习经历,有市区高中,有县城高中,办学条件不一,家庭状况不一。此次调查发放问卷332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及结果统计见下表。

表1.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

从表1中可以看出,65.5%的教师知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58.6%的教师知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但是只有22.4%的教师认为深入的了解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说明新的课程标准被教师广泛接受,并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改变去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但是真正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却又存在着自身矛盾。也就导致实际上教学策略中对于是否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认同分散。如表中数据显示,有67.3%的老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还有65.5%的老师认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策略体现上只有31%的教师在教学策略中非常注重,38.8%的教师在教学策略中有所体现,30.2%的教师没有关注。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内容上,很少有教师深入进行学习并提高到建立学生化学学科科学素养层面;包括大部分的化学教师认为其他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认知一般等。通过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化学教师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上也存在矛盾和认识不清的问题,没有充分挖新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等要素,教学策略的设计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不能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答案就不一定了,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表2.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策略的创设和困惑

从表2中的数据来看,教学策略实施方面,主要依赖于语言叙述或提问和多媒体展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化学实验”和“实物模型”方面素材的使用就有所欠缺,这个主要受到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在情境的呈现方式上,66.4%的化学教师主要以口头叙述为主,调查中发现56.9%的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播放多媒体资料或教学课件,说明随着各个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师将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正在进一步增强。但县城高中办学条件的确存在着种种限制,设施配备与市区高中差别较大。

从表2中能看出,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等各种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因为高中教学评价中,高考成绩仍然是放在首位的,大部分教师担心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其次是我们仍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在教学策略设计和课堂实施中仍沿用习惯性的老做法。说明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应用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在全面展开时一定要对教育评价进行配套改革;同时65.5%的教师缺乏可有效借鉴的案例,71.6%的教师希望提供新课标培训资源的配套,还有丰富核心素养的素材供教师使用,而师资培训部门也要多提供一些关于核心素养和教学策略方面的培训。

表3.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

针对于学生的调查问卷,我们课题组围绕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主要维度开展。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来看,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核心素养的概念,这个可能与我们课题组所在的城市相对不是很发达有关;74.1%的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已经初步具备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只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具备化学实验探究的能力,这说明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参与度低,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亟待提升;67.3%的学生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并且可调控,说明学生大都已经形成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同时绝大数学生认同认为化学能为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保护做出很大贡献,这也是正确的科学态度;“化学科学史”是最为忽略的一种教学素材,这可能是由于化学教师对化学科学史实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或对化学科学史实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认识不够,特别是“给人以智慧”的化学科学史实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功能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包括学生的化学方式也仍然以记忆和练习为主。

第四章.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高中化学学科内容主要由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观念组成。学科方法的掌握和学科观念的建构离不开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因此化学学科知识是建构化学学科观念和形成化学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15]化学学科知识主要包含了:化学事实性知识、化学概念性知识、化学过程性知识和基础理论性知识。[15]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这一切化学学科内容学习的纲领,从教育部最新颁定的课程标准来看,学科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盯着学生学到哪些学科知识,而是要关注该学科教育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针对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定义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中强调的“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8]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应该围绕考试内容的变化,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以上为基础,我们课题组本着希望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程度,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备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质方面在教学上给予参考和帮助的目的,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总结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4.1课前准备策略

4.1.1明确教学目的

高中化学教师要明确化学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要明确、直观,并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将相关的学科内容归纳出来告知学生,让学生有一个知识准备,而去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例如,进行“氨气”教学时,教师就要先明确“氨气”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氨气的性质和制备,告知学生“氨气”的教学过程中会进行“喷泉实验”,并且该实验现象形成喷泉,实验时要特别注意操作和观察。

4.1.2概括教学内容

教师要在课前全面概括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避免因为无指向性及知识太陌生而导致学生失去学化学的兴趣。教师概述的

内容包括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原理及、实验、事例等。概括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借助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及相关内容和实验素材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都能够直观地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及要进行的实验。[9] 4.1.3善于挖掘和整理教材中的课程资源

高中化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即要根据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一节课可以让出一半或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对于化学教学中的实验部分,教师即不能按部就班地模仿教材上的实验内容及步骤,也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而要在教材古板的实验内容上添加与学生兴趣相符的实验内容,并手把手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要不断挖掘和整理化学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引进小组教学法,即实验部分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合作能力。

例如,进行“二价铁与三价铁”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预习和学习,并记录下不懂的知识点以及自己认为的重难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理论教学,最后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回顾或实验,如进行二价铁与三价铁之间的转化实验。

4.2教学过程策略

4.2.1有效设计问题串

问题串是教师给学生所搭设的“脚手架”,同时也是课题教学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设计问题串一定围绕教学目标,深入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通过教学过程策略的实施,将化学学科知识、化学技能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转换为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系列问题。问题串是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以链状结构环环相扣,体现问题间的能级増益和学科思维的推进深化。

例如,对于“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一课,我们设计“递进问题串”为主的问题串(见图1),实施过程中将“宏微结合”“分类转化”“变化守恒”“模型认知”和“实验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合理融合进来,有效引导学生建立和发展化学核心观念,促进其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注重总结并揭示所学知识的重要意义。

4.2.2有效利用化学实验手段

我们教师要发挥化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充分的利用实验资源,结合多种媒体手段,直观展现,化抽象于具体,高中化学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实验资源,不能机械的照搬教材实验,而是要基于教师自身的知识认知,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15]

1.对于化学教材中的复杂实验,教师要提前对其进行深度研究,找出复杂实验的重点部分,然后剔除并改造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实验。

2.教师根据自己改造实验的经验及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复杂化学实验进行改造,将简约性、环保性、安全性等化学实验思想融入到化学教学中。

3.化学实验改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中的化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通过相关资料及文献确定改造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和试剂,然后进行化学实验演示,最后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比如在原电池这一节的教学中,课堂组成员赵莉娜老师对原电池的构成实验就引导学生做了如下改造:

并布置课余趣味实验任务,利用水果,锌片,石墨,导线,电流计等身边的物品设计原电池。

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改造教材中低端实验,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钻研教材和阅读资料,进而扩展和巩固其化学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2.3有效形成探究意识

化学学科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化学思维、实验操作技能和探宄方法,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建立起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维度之一就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观察模型和实验范例批判性地分析、评价相关科学证据;探究并开展个人或集体的科学研究活动;分享发展与达成共识,打破学科边界,分享科学探究的经验;基于证据的科学推理等。

比如课题组成员李向辉老师在氢键的教学设计中展示的:

根据提供的情境素材,告诉学生物质的客观性质,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性质的联系,建立起模型认知和证据推理的学习理念。

4.2.4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化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听、说、看、动手等),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引导促进自主学习。善于将多种教学手段配合使用是有效教学策略顺利实施的物质保障。

丰富的网络资源带给我们学习的多样性,通过图片、动画、音乐、视频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是传统语言化描述难以实现的,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神奇美丽的魅力,认同化学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坚定学好化学、用好化学是能够改变生活,造福人类社会的理念。

4.2.5有效利用化学史教育

利用好化学史,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16T13:41:45.090Z 来源:《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6期作者:范会国[导读] 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并提出初中音乐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261000 摘要:音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能力,初中音乐课堂如何正确对待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会对初中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将音乐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其音乐核心素质。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并提出初中音乐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而言,体现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使其拥有基本的素养及能力,其与传统教育目标相比,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并提出初中音乐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 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其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个体的素质来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与传统的“知识”、“技能”相比,核心素养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知识、技能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学科领域,或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其针对的是学生个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掌握对应的知识或技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或学习生活中的基本问题。而素养并非针对某个特定的学科知识或某项专业技能,而是促使学生可以以更加积极、主动、有效的方法获得知识与技能,其最终指向是学生的生活目标、社会活动及个人发展。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成长为更为健全的个体,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再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基于以上论述,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每个国家在制定宏观的教育决策时,均会从社会需求出发,体现出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核心素养体系中包括信息素养、科学技术素养、创新素养等,针对这一价值定位,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无论哪个国家,对核心素养的遴选均涉及到有利于其终身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细化到具体素质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素养、合作能力等等,这些素养会直接对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价值、个人综合竞争力等产生直接影响。 3.注重生活品质与生存质量。核心素养的培养会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品质、生存质量等产生直接影响,在未来的社会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生存技能,还要注重学生个人品质、文化素养及精神境界,这些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二、音乐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在音乐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在音乐课堂中引入器乐教学。器乐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包括口琴、竖笛、电子琴等,课堂上应用器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其意志品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合适的打击乐器分发给学生,鼓励其为乐曲进行伴奏,要求学生尽量做到音准、节奏准,并有意识地注意到乐曲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乐曲情绪的变化适当调整节奏,手脑并用高度集中,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某种乐器的演奏技能。音乐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2.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音乐课堂上,老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初中阶段学校会组织各种合唱比赛,每个学生参赛要有较强的协作精神,才能保证良好的合唱效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节奏掌握变化的旋律及音量,并统一音色发出和谐的和声,这个过程中要保持音乐的完美性,学生必须互相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素养。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大,音乐可以使其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并且学生的气质、风度、个性等也会受到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此外,音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性格特点选择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矫正学生不良的心理素质,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音乐课堂上学生美德的培养。音乐课堂上的歌曲通常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和声丰富,再配合具有诗情画意的歌词,对情操产生直接影响,以对学生的情感、道德产生影响虽然这种影响不是显性的,是不可量化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音乐作品认识人性、体验情感,感受音乐作品中真、善、美的力量。与乐曲相比,一首歌曲的歌词更易于理解,因此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不同的歌曲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及喜悦,从而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需要精雕细琢的艺术,更是一项具有严谨的课程结构的科学,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策略将这种艺术化的、科学化的音乐课堂转化为具体化、通俗化的教学活动,才会真正提高其指导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8298264.html,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陆绮雯 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7期 摘要: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而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主阵地,肩负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提升的使命,因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一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语言运用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文字运用 小学语文课程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其教学目标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听力,积攒语言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听力练习,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辨别语音、理解语言的意思、评价话语,简而言之就是能够使用听去辨别这个世界,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禁锢下,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语文听力的培养,这与目前义务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存在欠缺,不能够有效的构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我在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语文听力能力进行锻炼。 例如:在进行《棉花姑娘》这节课的时候,我就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这篇文章的朗读磁带,并且请学生们听教师与其他学生的示范朗读,在听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中的意思、体会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且使学生能够在认真听文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住文章的内容,而且,学生在将听得基础打好之后,语文学习当中对于语言的积极性也就提升上来,从而积攒了学习语言的能力;在进行《棉花姑娘》的教学当中,我还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品读其他学生的发言,提升听课过程中听的能力,从而提高上课的专心度,使上课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听的能力进行训练,能够增强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及时提取听到语言当中的有效信息,为语言文字的应用打下基建,同时,将听的基本功打扎实了,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体现。 二、口语,锻炼语言表达

我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精品文档 . 我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新形势下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育人 要求,将化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具体的能力用以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我认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研与创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大方面。这无法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去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从而对物质进行有效分类;旨在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旨在引导学生站在宏观和微观的高度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明白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是基于一定的基础、并遵循相关的规律;旨在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伴随一定的能量转化,从而生成新的物质;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的去分析化学反应,充分利用化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利用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变化提出相关的假设,通过层层分析、逐步推理来证实自己的假设,处理好观点、证据、结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分析推理法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来解释化学现象、解释化学本质与规律。 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意识,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有价值的发现;组织学生去明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并执行探究方案,在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异常”现象,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树立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观念,对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已占据着语文教育教学中核心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科学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形成一些惯有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耐心给予学生必要的培养。 一、融洽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其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知的兴趣,那么课堂效果以

及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二、提升思维品质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中,学习语文,除了达到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应用于学生与人交际的目的以外,我们决不能忽视的是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与品质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语文在诸多学科当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例如,在《海上日出》教学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想象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再让学生说说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最后云理解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爱到美的熏陶。 这样,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这种思考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才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核心,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感知语文的深刻内涵,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三、培养积累习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

高一化学必修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号数 课题名称:溴、碘的提取的实验 实验目的: 1、初步认识卤素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练习萃取的实验操作方法; 3.充分认识从海水中提取卤素单质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用品: 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提出问题】从海水中提取溴和从海带等海洋植物中提取碘的化学反应原理? [疑问或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姓名号数 课题名称: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的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1.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来区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2.通过比较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性质上有什么异同 实验用品: 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疑问或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姓名号数 课题名称: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的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用品: 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思考: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不同电解质溶液,其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疑问或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述5项素养立足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上述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释疑的过程。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充分说明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在课堂上了解学生、反馈教与学信息、增进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一环,更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真正走向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教育”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真本、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开展教育性对话。我认为要真正实现以上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上,特别是在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准诊断,敢调整,善引导,勤追问,通过有效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而化学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通常就更少了,且问题的设置存在着:问题公式化,问题的难度控制不当,

问题不明确,启而不发,问题缺乏逻辑性,问题单向、缺少互动性,问题过于收敛,缺乏发散性等缺点。我校教师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课堂教学提问中更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和低效性,严重制约着我校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因此,深入研究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定能促使我校化学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激发我校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化学能力;诱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师生协作构成课堂动态应答链、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利用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积淀,直接影响其知识建构,学生才能真正完成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 2、有效教学理论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合作教学策略培训心得体会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合作教学策略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本次参加江西金太阳教育教科所申洪兵老师的我培训使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分成小组讨论教学。要注重学生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进步教学质量的途径。本人现详细的把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以培养“基础能力”为主,人们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大多是在语文课中学习和发展的。但是,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课程不仅与各学科课程一起承担着学生学科知识、技能的培养任务,还在学科课程结构上,为适应核心素养培养而发生变化,最后要走向跨学科的开放和综合,也就是从最初具有鲜明学科特征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特殊能力学习,发展到包含学科特殊能力的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集思考力、判断力、人格品性、价值追求等多项核心素养要素的综合性学习。所以,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其语文核心的东西没有变,只是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教学行为发生改变。这些变化说明,语文教学仅仅抓住学科素养是不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人未来的发展更为重要,需要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落实,并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 1. 更重“实践”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践过程中各种经验及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合力”,它依托于具体任务和领域的实践,由实践经验反思进而形成适应具体问题情境的实际能

力。因此,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语文学科学习既是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又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课程的“知识技能”维度是外显的,是可检测的,但“过程与方法”维度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却是内隐的,需要以语文实践来训练和培养。教师要转变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行为,不再仅以“授受式”教学,因为单纯关注语文知识、考试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分析、判断、表达、沟通等,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课堂教学要创设更多让学生语言表达与写作的实践。此“实践”,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也是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的标准,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具体呈现。 2. 发展“个性”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需要避免“知识”被异化为“符号”,要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知识产生的过程,既要明确学什么,又要明确怎样学,更要明确学得如何。基于这三个方面,语文教学内容应更为集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应更为宽广,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鼓励更多开放和创意的答案,并分析答案中蕴含的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说,语文教学更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经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经过多次的试验我将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例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清污原理。。。另外对一些网络资料进行了整理,从而了解到我们所不能亲自试验的化学现象。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有收获。请看: 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胶体粒子带不同的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由于互相中和电性,使胶体粒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之聚集成大的颗粒,出现胶体的聚沉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 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如果你家里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尽快催熟,可以把它们与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过几天就成熟了。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 3.为什么用同一种粘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青色有的是红色 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Fe2O3而制得红色的砖瓦。若烧制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喷洒冷水,窑内会因发生化学反应C + H2O = CO+H2而产生大量的CO和H2,它们把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3O4和FeO,从而制得青色的砖瓦 4.洗衣粉是怎样把衣服洗干净的 洗衣粉的成分是合成洗涤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烷基磺酸钠等,从它的分子结构上看,可以分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情况调查问卷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情况调查问卷老师们,您们好!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的积极参与。这是一份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问卷,意在了解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请老师们选出你们最真实的情况和想法,以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结果将有助于老师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化学。请在每题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你的答案。本问卷是不记名的,谢谢合作! 您所在的学校名称:性别:教龄: (1)你认为您班有多少同学喜欢化学实验课() A 全部喜欢 B 大部分同学喜欢 C 一半同学喜欢 D少数同学喜欢 (2)教材上的学生实验您都有在课堂上演示吗?( ) A100% B80% C70% D50% E50% (3)您认为新教材上的实验() A.编排较好,有助于教学实施 B.编排一般,与过去没太大差别 C.编排不好,大多数是探究性的实验,难以实施 (4)您认为按照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是否能按时完成教学任无务()A能按时完成 B基本能按时完成 C不能按时完成 D需补课才能完成 (5)对于什么样的演示实验您会进行改进?() A、效果不明显的 B、条件比较复杂,学校条件无法完成的 C、操作复杂,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 D、污染较大,不环保的 (6)您进行过改进的演示实验主要有哪些?(请填写) (7)您认为学校重视开展化学实验吗()

A. 很重视 B 比较重视 C 一般般 D. 不重视 (8)实验室、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够用() A齐全、够用 B基本齐全、够用 C不齐全、不够用 (9)学生化学实验开设情况() A 实验全部做过 B 每周一次 C 几周一次 D 从未做过 (10)学校不具备一些实验条件,作为任课教师您的态度是( ) A不具备条件就不做,在课堂上讲实验内容 B积极写报告,要求学校拨款解决 C自己动手和发动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待用器材解决一些部分实验 D涉及到一些没有条件的实验就回避不讲 (11)对不能开设的学生实验,学校领导的态度是() A.条件限制不能开就不开,在课堂上讲实验就行 B.不过问,只关心老师是否在课堂上讲了有关内容 C.了解情况,但无力解决 D组织教师座谈会,集思广益,寻求解决办法 (12)您对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毕业生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有什么建议?

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 学校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姓名*** 学号********** 班级*级化学*班 指导老师***

目录 一、调查背景 (1) 二、调查时间 (1) 三、调查地点 (1) 四、调查对象 (1) 五、调查方法 (1) 六、调查内容 (1) 七、调查结果 (2) 八、分析结果 (2) 九、建议 (4) 十、附件 (8)

一、调查背景 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因为兴趣是获得只是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先了解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然后再去激发、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二、调查时间 2013年10月18日 三、调查地点 ****中学 四、调查对象 初***班全体学生 五、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六、调查内容 调查了学生对化学是否感兴趣,是什么方面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这种兴趣是刚接触产生的还是会坚持下去等方面的内容。

七、调查结果 发出45份调查问卷,回收45份有效调查问卷,问卷有效率为100%。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八、分析结果 表格一 从大家对化学的兴趣程度来看,100%的学生是对化学感兴趣,其中89%对化学很感兴趣,11%对化学的兴趣程度一般,这也充分说明大家对于化学这一新的课程并不讨厌,我们要保持并激发学生的这种兴趣。 表格二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初学化学的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他们从解决题目中感受到快乐的很少,

说明我们要多给他们接触化学的机会,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大家对实验新发现最感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性。 表格三 表格三的数据充分说明了大家对化学的兴趣度以及对化学的清晰认识,化学离不开实验。 表格四 从表格四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升学为目的学化学的占到了22%,希望这部分同学能够从升学这个出发点中走出来,去真正去体会化学的奇妙,老师要充分利用化学的奇妙来唤醒学生对化学的好奇,从而真正因为化学本身而去对化学感兴趣,去学化学。 表格五

最新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精选】

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 在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国民素养却在逐步的下降。努力提升国民的核心素养,成为摆在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青少年核心素养的提升,更是国家的未来,是强国梦的基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各学段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各种品格和能力。而作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应有怎样的策略?怎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在核心素养下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明确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素养的涵义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目前已经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我国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两文件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核心素养。美国在最新版K-12体育课程国家标准中,提出的新版体育课程标准目标是:“养育有知识、技能和信心的具备体育素养

的个体,使他们享有终身健康的体育活动生活方式”。素养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各学科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涵养,它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1.1 从素质教育到素养培育的转变 素质的人本身具有的和后天培育获得的身体及人格上 的性质特性。是人性之本和能力之源。是应该培养成什么养的人的问题。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开展状况很不乐观。而核心素养是培养一个人的整体修养,是道德品质、外表形象和知识水平及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从素质教育到素养培育的逐步转变,主要是强调知识、态度和能力的统整。是通过规划、设计与培养的课程教学,从而达到素养的“教与学”,建立起符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得出:素养=(知识+能力)态度,态度是知识与能力的乘方。态度是积极的,其知识与能力将会产生倍数的效果,反其则会产生较强的负面效果。素养的外延特质描述相对较容易,而内隐的动机、态度、情感、价值就不容易观察和测评,只有在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相结合下去完善和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简言之它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我以为小学阶段语文素养中“听、说、读、写、思”应是语文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那么,如何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师角色,确认新的身份 新课程体系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学校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发展。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注重角色转换是教师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语文新课程的成长而发生的,是教师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建构。教师要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逐步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就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因而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界定自己的角色。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文修养 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例如:在学习《春晓》和《古朗月行》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饮料

饮料的成分和作用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饮料是指以水为基本原料,由不同的配方和制造工艺生产出来,供人们直接饮用的液体食品,如酒、茶、啤酒、汽水及各种果汁等。饮料除提供水分外,由于在不同品种的饮料中含有不等量的糖、酸、乳以及各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因此有一定的营养。随着社会的交流、发展,饮料发展非常迅速,有大量的不同的品牌、种类、功能、适用范围的饮料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实际饮用时,人们应该具备一定的饮料常识,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饮料。 二.研究价值 研究本课题可以让我们综合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从化学的角度去调查饮料的成分,分析不同的化学成分的作用,明确不同的饮料的功能和价值,对人们日常的饮品选择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饮料品牌、品种、成分; 2.对饮料的分类; 3.饮料中化学成份的作用; 4.饮料选择中的注意事项。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归纳汇总,对比分析; 3.文献资料检索; 4.综合分析。 五.任务分工 1.资料搜集:张鹏飞,张玉春,张俊,赵晗; 2.数据整理:李俊泽,谢晓婷,王胜海; 3.文献资料检索:张鹏飞,朱俊文,管世文; 4.资料信息汇总,撰写研究报告:张鹏飞,李俊泽,朱俊文,张玉春,张俊,赵晗,谢晓婷,王胜海。

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撰写开题报告,明确组员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饮料品牌、品种、成分。 第三阶段:对前期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初步总结成果并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阶段:通过上网搜索、图书室查资料、采访教师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第五阶段:汇总小组成果,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第六阶段:成果展示,与全校师生交流。 实施记录 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 2011.4.27 办公室张鹏飞,李俊泽,朱俊文,管世文, 张玉春,张俊,赵晗,谢晓婷,王 胜海确定课题,开题、任务分工 2011.5.6 超市、 集市张鹏飞,李俊泽,朱俊文,管世文, 张玉春,张俊,赵晗,谢晓婷,王 胜海 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 的主要饮料品牌、品 种、成分 2011.5.15 教室张鹏飞,李俊泽,朱俊文整理资料,确定需要 解决的问题 2011.5.20 微机室张鹏飞,李俊泽,朱俊文,张玉春, 张俊,赵晗,谢晓婷 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5.28 图书室张鹏飞,李俊泽,朱俊文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6.3 教室张鹏飞,李俊泽,朱俊文,管世文, 张玉春,张俊,赵晗,谢晓婷,王 胜海 撰写结题报告 2011.6.15 办公室张鹏飞,李俊泽,朱俊文,管世文, 张玉春,张俊,赵晗,谢晓婷最后修改,完成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docx

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具体表述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科教兴国 1 / 1

高中化学教师述职报告【三篇】

高中化学教师述职报告【三篇】 作为一个热爱教育的教师,我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我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感召学生, 从严治教,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服从 上级和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从工作 中去体味教育工作的崇高,从工作中去发现人生的奋斗意义,也在工作中享受为人师表的乐趣。 二、班主任工作 资料共享平台《高中化学教师20xx年述职报告》。勇于承担公开课和示范课,积极听课,与同行互相切磋学习,互相 提高。20XX年5月开设苏州市区“四市二模化学试卷评讲”公开课,20XX年10月开设苏州市区“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学生调查分析”讲座,获得广泛好评。多次承担学校对外公 开展示活动的开课任务,为来自北京、湖北、宁夏等地来本 校参观、指导的老师开设多节公开课。坚持订阅多种教学期 刊和多跑图书馆,从中吸取最新的知识和教学理念,将其与 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此为基础先后 完成多篇论文:20XX年,撰写《浅谈高三化学复习中工业流 程和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结合》在江苏省教育学会组织的20XX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20XX年,撰写

《化学高考又一新热点——工业流程》在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并在20XX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20XX年,撰写《初高中化学衔接探讨——从一份调查问卷引起的思考》获20XX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并发表于《化学教与学》20XX年第6期;20XX年,撰写《浅谈化学新教材下的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定位》获20XX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20XX年,撰写《几种常见物质在无机反应和有机反应中的区别与探讨》获20XX年苏州市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20XX年,撰写《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在苏州市教育学会20XX年优秀教案评选中获一等奖。 述职人:黄敏,女,出生于20xx年12月20日,20xx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获理学学士学位。20xx年7月至今,一直在南海一中从事教育和化学教学工作,有五年教龄,四年班主任经历,20xx年取得中学化学二级教师资格,现任教于高二年级。根据职务晋升条例,符合申报中学化学一级教师条件。二、申报理由:4.我注意教研与教学相结合,开展专题教学研究。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任现职以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密切注意和追踪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和高考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