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纺织品及其纤维技术

医用纺织品及其纤维技术
医用纺织品及其纤维技术

医用纺织品及其纤维技术

2010-12-01 来源: 印染在线点击次数:1084

关键字:纺织品纤维技术

随着纤维技术的进步,纺织与纤维制品已进入医用领域。目前,医用纤维材料与制品主要包括:①医用防护纺织品,如手术室用衣、消毒包扎用布和湿巾、面罩、医务人员制装以及医院床单、窗帘、揩布等;②外用医疗纺织用品,如创伤敷料、矫正绷带、矫正袜套、压力服装等;③可植入纤维材料及制品,如缝合线、人工血管、人工结扎线等;④体外制品,如血液过滤、人工肝脏、人工肾等;⑤牙科用敷料,如PTFE丝线等。

医用纤维材料及合成聚合物的种类繁多。天然纤维材料包括棉、真丝、再生纤维素、甲壳素、骨胶原及藻酸纤维等;合成聚合物如PA、 PET、PP、PTFE、PU以及用在缝合线及组织工程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乙交酯(PG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和聚乳酸(PLA)等。

近10年来,医用纤维材料及其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生物材料已用于外科临床移植,以置换危损的组织器官,修补肌体。医用纤维材料及其制品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2006年全球消耗量达31.8万t,目前年增长率在3.5 %左右。

据统计,世界卫生保健用纺织品的市场约为750亿美元,北美占33 %左右,欧洲市场约占30 %;外部医用纺织品如用于创伤处理的纺织品约为50亿美元,北美、欧洲各占35 %,年增长率为6 %~ 8 %,其中,高性能创伤处理纺织品的年增长率有望达到10 %~ 12 %,生物医用制品增速则高达25 %~ 30 %。

纳米纤维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规模化生产,给组织工程、可移植材料、医药制剂控制与释放等医用领域提供了高性能纤维材料。

1 医用纺织品的技术现状

1.1 外部医用纤维制品

传统的创伤医用敷料面临着革新和发展,如纤维素/聚酯纤维非织造产品制成的医用纱布可明显改进纱布的导液性能,并减少使用中可能产生的纤维屑。

对传统的创伤包扎敷料进行铜/银表面处理,可赋予产品抗微生物功能。美国Cupron(卡普诺)公司成功添加氧化铜制剂于成纤聚合物中,制得的PET、PE、PU和PA包扎敷料已投放市场。

高性能创伤处理敷料要求具有融入伤口愈合过程或直接进行创伤治理的功能,并形成一个湿润的环境条件以支持伤口自然愈合。如美国Johnson & Johnson(强生)公司采用纤维素和胶原加工的双组分纤维具有明显的伤口愈合效果。

另一类创伤处理产品具有三维结构,当伤口愈合或再生时,可提供一个生物细胞附着于表面,形成组织支架。瑞士Tissupore公司开发的此类产品为多层结构织物。外部是质地密实的防护层,复合层为非织造布,具有吸收渗出物的功能。

1.2 可移植材料

完美的人工移植材料要求具有如下生物特性,即:①多孔性:孔隙度要求利于组织生长和被包容;②纤维直径:要求纤维直径小且呈圆形截面,比纤度粗,不规则截面的植入材料更易于人体组织封合;③无毒性:聚合物或成型加工过程必须无毒、无污染;④生物可降解性和稳定性:具有该性能的植入材料更适宜与人体细胞相溶合,并随着时间推移趋于稳定。

表1 主要医院用可移植材料的技术特征

资料来源:技术纺织品手册(英国Bolton大学A.R.Horrocks)

(1)缝合线与结扎线

结扎线用于血管或其他部位的结扎处理,缝合线是外科手术后影响伤口定位和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20世纪40年代末,PA、PET、聚烯烃长丝开始用于创伤缝合,至70年代中叶,生物可降解缝合线如PHA、聚乙醇酸(PGA)等纷纷投入使用。目前PHA缝合线已进入临床阶段。

缝合线可使用单丝或复丝纱线。缝合线要求具有柔软的外表面,能顺利通过皮肤而不出现阻断,并易于扎紧成扣。理想的缝合线性能和使用拟编入电脑程序,包括缝合线可溶性范围5 ~ 100天、强力可从数克至50 kg、手感要满足外科医生的临床要求等。此外,缝合线成圈结扣的稳定性、伸长和弹性的可选择性及其他技术要求也纳入程序,便于科学使用。

目前,临床使用的缝合线主要采用PGA、PGA/PLA共聚物、聚己内酯(PCL)等。使用PHA可以制得高强力或低强力缝合线,也可纺制出弹性或无弹性缝合线。PBT缝合线具有适宜的强力及柔软表面,也是使用较广的缝合线之一。直径亚微米级的单丝缝合线通常用在眼科手术中。

缝合线材质可具有生物可降解或非生物可降解的特性,生物可降解缝合线主要用在内创伤缝合,非生物可降解缝合线多用在暴露的外部伤口,便于伤口愈合后进行拆线处理。

缝合线可以使用天然材质或合成聚合物,选择的依据是其具备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特性。如:可吸收缝合肠线的最大优点在于使用中出现的反应平和,而胶原缝合线在强力、纯度和成本方面要优于肠线;可吸收PLA缝合线具有十分好的强力,很小的肌体组织反应和优良的结扣性能,不足之处是临床出现非特异性无菌炎症频率较高,强力损失较大,仅限于15天之内,而采用PLA共聚物制作的缝合线,强力损失要优于PLA,可达4 ~ 6周。常用的不可吸收聚合物缝合线的材料包括PA、PP、PET及PE等。Vicry是全球第一款抗霉菌医用缝合线,具有抑制和降低霉菌生长的特征。

(2)血管移植

目前,血管移植已是相当普遍的医疗程序。血管或动脉局部血管置换,临床使用中已与活体血管相近。

血管疾病外科手术中,人工植入材料引起血栓、结块、堵塞和感染最为敏感。源于蛋白、组织吸收和凝血反应的一系列外科手术问题约占临床手术的10 %,这其中还包括2 %的血管感染病人。

人工动脉或静脉血管移植,主要用于置换人体心脏血管系统的阻力或机能变弱的部分,使用直径在6、8和10 mm,植入阻塞部位并形成旁通,以重建恢复循环。直线和分支型移植器官,可采用经编或纬编工艺。多孔Teflon制品展示了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活性。研究结果表明,Teflon人工血管不可过细,直径应不低于3 mm,同时还需具有血液相容性、适宜的孔结构和可再吸收性,并利于组织生长及避免出现堵塞现象,管材本身可满足强度要求。目前PHA制品在心脏瓣膜、心血管的临床中已有使用。

(3)软组织移植

软组织植入也可与修复结合,涉及皮肤、韧带、肌肉筋腱和软骨等,包括血管组织的血管、心脏瓣膜,器官方面如心脏、胰腺和肾脏等。大多数软组织植入使用合成聚合物材料。作为植入材料需要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容的特性,美国Clemson大学提出一种方法,即赋予植入物膨化结构以形成微细表面,使其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达到最佳,从而避免引起植入部位出现炎症。

生物医学材料可用于相溶性软组织人工修补,即人造皮肤、人造筋以及人造角膜等方面。重要的是可促进细胞与组织生长,因此对生物医学材料的化学结构、电性能、亲水性、疏水性、材料表面粗糙度、品质均一性和材料挠性有十分严格的要求。目前用于软组织植入的可溶性生物聚合物有骨胶原、丝蛋白、纤维素、甲壳质和壳聚糖等,其中人造移植材料包括硅橡胶、PU、水凝胶及碳纤维等。

(4)疝气修复

用于疝气修复和腹内置换的制品对机械强度和挠性指标要求十分严格,且要求制品有一定的空隙度,而结构需保证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通常可采用机织或针织方法制网。

PP网材用于疝气修复临床治疗,显示出具有抗感染和抗过敏功能。在疝气治疗的Gore-Tex软组织修补中,已使用PTFE制品。

(5)硬组织移植

硬组织可相容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硬组织置换用聚合物主要的技术要求在于好的加工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硬组织植入主要涉及人造骨骼、骨粘合制品、人造关节等,整形植入主要包括置换骨骼、关节和固定板以固定断裂的骨骼。有公司开发了一种以石墨和Teflon制成的非织造布纤维网状产品,用其包绕植入物,可促进组织的生长。

纺织品的基础知识

一、纺织纤维 1、 定义:纤维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纺织纤维则是指用来纺 织布的纤维。 2、 纺织纤维特点:纺织纤维具有一定的长度、细度、弹性、强力等良好 物理性能。还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例如:棉花、毛、丝、麻等天然纤维是 理想的纺织纤维。 3、 纺织纤维分类: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①天然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 A 植物纤维 如:棉花、麻、果实纤维。 B 动物纤维 如:羊毛、免毛、蚕丝。 C 矿物纤维 如:石棉。 ②化学纤维包括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 A 再生纤维 如:黏胶纤维等。 B 合成纤维 如:锦纶、涤纶、氨纶等。 C 无机纤维 如: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 4、 常见纺织纤维的纺织性能: ①. 棉花:透气、吸湿、服用性能好、耐虫蛀。 ②. 黏胶纤维: 吸湿性、透气性好、颜色鲜艳、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性 质接近天然纤维。 ③. 涤纶:织物、挺、爽、保形性好、耐磨、尺寸稳定、易洗快干。 ④. 锦纶:耐磨性特别好、透气性差。 ⑤.羊毛:吸湿、弹性、服用性能均好, 二、纤维的鉴别 1、 鉴别方法: ①鉴别的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药品着色法 以及红外光谱法等。在实际鉴别时,常常需要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和研究以 后得出结果。 ②一般的鉴别步骤如下: A. 首先用燃烧法鉴别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B. 如果是天然纤维,则用显微镜(放大镜)观察法鉴别各类植物纤维和动 物纤维。如果是化学纤维,则结合纤维的熔点、比重、折射率、溶解性能等方 面的差异逐一区别出来。 C. 在鉴别混合纤维和混纺纱时,一般可用显微镜(放大镜)观察确认其中 含有几种纤维,然后再用适当方法逐一鉴别。 ③. 常见纤维的燃烧性质: 3、 纱线的重量单位 纤维 近焰现象 在焰中 离焰以后 气味 灰 烬 棉 近焰即燃 燃烧 续燃有余辉 烧纸味 灰烬极少 毛 熔离火焰 熔并燃 难续燃自熄 烧毛味 易碎 脆 蓬松 黑 涤纶 近焰熔缩 滴落 起泡 续燃 弱香味 硬圆 黑淡褐色 锦纶 近焰熔缩 熔并燃 难续燃自熄 刺鼻味 硬圆 淡棕透明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认定

控制与检测 Testing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中, 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弱化,层出不穷的以法律法规、标准和符合性(合格性)评定程序面貌出现的贸易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绿色壁垒”是近十几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近年来TBT最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有3个主要原因 :一是“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开发对生态和环境以及消费者安全无害的 “绿色产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三是随着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的逐渐弱化,“绿色壁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保护本国利益的主要贸易保护手段。 在纺织品服装领域,“绿色壁垒”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针对纺织品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设置的壁垒;另一类则是由于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的影响所引发的,即要求纺织品服装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环境产生影响。 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绿色纺织品及其消费将主导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新潮流。企业若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忌盲目扩大出口数量,而应积极提高产品质量, 研究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安全的影响, 特别是进行国际通用的一系列认证。 (1)在产品质量方面进行ISO 9002质量体系认证 ; (2)在生产环境方面,清洁生产,注意废弃物的排放和回收利用,企业要进行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在产品方面, 考虑到国际绿色壁垒, 应进行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 获得生态纺织品的证明性标签, 引起市场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购买力; (4)对于出口企业, 产品出口时, 要进行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获得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才有可能顺利到达对方口岸。 伴随“绿色壁垒”在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领域的逐渐盛行,有关生态纺织品的概念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进行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认定成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打破“绿色壁垒”、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 其实,就目前而言,生态纺织品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说法,从完整意义上看应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含义: ● 原料资源的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 ●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 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环境不会受到损害; ● 废弃以后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或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进行生态纺织品服装的国际检测认定将有助于中国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企业跨越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另外,开展生态纺织品服装的国际检测认定,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专家预言,生态型(或称环保型、安全型)的产品将主宰未来的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市场。因此,进行纺织品服装的生态安全检测认定已成为国际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 在国际上,关于生态纺织品的认定标准,目前有两种观点: (1)以欧洲“Eco - Label”为代表的全生态概念。依据该标准,生态纺织品所用纤维在生长或生产过程中应未受污染,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纺织品所用原料采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利用的废弃物,不会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和掠夺性资源开发;生态纺织品在失去使用价值后可回收再利用或在自然条件下可降解消化;生态纺织品应当对人体无害,甚至具有某些保健功能,即所谓的广义生态纺织品的概念。由于这一标准相当严格,目前完整意义上的生态纺织品寥寥无几,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纺织品进行开发探索的追求。 (2)以德国、奥地利、瑞士等欧洲13个国家的13个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认定 作者简介:王建平,男,46岁,教授,上海,201206天祥检验集团 王建平 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 林 源 纺织导报 2002 No.5 192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保证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性 纺织品的安全主要包括制品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产品的结构和附件是否安全和牢固等。主要有: ——甲醛: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 ——PH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上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对皮肤最为有益。如果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异味:一些挥发性物质,特别是一些奇特气味的物质表示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在纺织品上。 ——禁用偶氮染料: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这些染料被皮肤吸收后,在人体的正常代谢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有的纺织晶和服装遇水、遇摩擦就会发生掉色的情况。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以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保证人们的基本安全健康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的一部适用于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的通用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品、装饰用品等,对纺织产品中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唾液)、异味和禁用偶氮染料项目提出A类、B类和C类

三档指标进行控制,其中婴幼儿用品要求符合A类指标,内衣、衬衣、袜子、床单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B类指标,外套、毛衣、床罩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C类指标。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渤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不仅对食品和药品直接入口类产品的安全性严格监控,也对危险性较小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关注,强制引导生产者制造安全的纺织品,并倡导消费者转向对纺织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注重;标志着我们的纺织标准更进一步地与国际接轨,由注重产品的耐用质量和外观质量转向安全质量,提高了行业的生态生产意识。 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营单位积极执行GB18401—2003,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纺织产品。再加上近两年国家对纺织产品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进口,对规范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纺织产品在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各类纺织产品质量的抽查监督结果,可以说商场销售的纺织产品能够让人放心穿着,甲醛含量基本上都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禁用的偶氮染料也很少有检出,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穿着和使用纺织品和服装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时,首先看产品上有无符合性说明,标明“婴幼儿用品”、(GBl8401)A类、B类或C类字样的产品应该是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要求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在进行纺织品异味检测时是靠嗅的。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和服装时,应该首先闻一下产品是否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气味。尤其是一些香味毛巾、香味手帕等,要避免购买。内衣,尤其是婴幼儿用品,量买那些素色、小面积印花图案的产品,所用染料、涂料越少越好,尽量不要买印花摸起来较硬的纺织品。内衣以及婴幼儿服装,穿之前最

纺织材料性能及识别题库汇总

1.腈纶是属于()纺织材料。A A.易燃的 B.可燃的 C.难燃的 D.不燃的 2.纱线名义上的特数,叫()。A A.公称特数 B.设计特数 C.实际特数 D.标准特数 3.随着回潮率的提高,纺织材料的导热系数将(),保暖性将()。B A.减小,上升 B.增大,下降 C.减少,下降 D.增大,上升 4.羊毛、棉、维纶的耐摩擦性能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应为()。B A.棉<羊毛<维纶 B.羊毛<棉<维纶 C.羊毛<维纶<棉 D.棉<维纶<羊毛 5.下列哪种纤维抗弯性能最大()。C A.棉 B.涤纶 C.苎麻 D.锦纶 6.一般把熔点以下()的一段温度范围,叫软化温度。B A.10-30℃ B.20-40℃ C.30-50℃ D.40-60℃ 7.当受热温度超过()时,纺织材料的热稳定性,叫耐高温性。C A.300℃ B.400℃ C.500℃ D.600℃ 8.在同等条件下,成熟差的棉纤维比成熟好的棉纤维吸湿性()。B A.好

B.差 C.相同 D.不一定 9.标准重量是指纺织材料在()的重量。B A.标准大气时 B.公定回潮率时 C.平衡回潮率时 D.特定气温 10.粘胶纤维吸湿性比棉纤维()。A A.好 B.差 C.相同 D.不一定 11.纺织材料的公定(标准)重量是()。C A.实际回潮率时的重量 B.标准回潮率时的重量 C.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D.一般回潮率 12.纺织材料的含水率为10%时,其回潮率()10%。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13.同一种纤维从放湿达到平衡的回潮率()从吸湿达到平衡回潮率。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14.纤维回潮率随着温度升高而()。A A.增大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15.维纶缩甲醛主要是为了提高纤维的()。D A.耐热性 B.强度 C.耐晒性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textiles GB/T 18885-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纺织品的分类、要求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附件,皮革制品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化学品、助剂和染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eqv ISO/FDIS 14184.1)GB/T 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eqv ISO 105/X12) GB/T 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eqv ISO 105/E04) GB/T 57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eqv ISO 105/E01) GB/T 7573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idt ISO 3071) GB/T 17592.1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17592.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592.3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 GB/T 17593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8412纺织品有机氯杀虫剂残留量的测定 GB/T 18414.1纺织品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18414.2纺织品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第二部分气相色法 GB/T 1888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 SN 0704出口皮革手套中铬(Ⅵ)含量的检验方法分光光度法 Oeko-Tex200 检测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态纺织品ecological textiles 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 4 产品分类 按照产品(包括生产过程各阶段的中间产品)的最终用途,分为四类。 4.1 婴幼儿用品:供年龄在2岁及以下的婴幼儿使用的产品。 4.2 直接接触皮肤用品:在穿着或使用时,其大部分面积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如衬衫、内衣、毛巾、床单等)。 4.3 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在穿着或使用时,不直接接触皮肤或其小部分面积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如外衣等)。 4.4 装饰材料:用于装饰的产品(如桌布、墙布、窗帘、地毯等)。

纺织行业基本知识要点

纺织纤维基础知识 一、纤维 1、棉纤维 棉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内部有中空管,按生长地区的不同分为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其中海岛棉又称长绒棉,品质最佳,国产长绒棉中以新疆长绒棉最著名。是家用纺织品的主要原料 棉纤维的分类: * 细绒棉:又叫陆地棉。世界上95%以上种植的都是细绒棉,我国大量种植的也是细绒棉。细绒棉的纤维长度在25-31mm之间。 * 长绒棉:也叫埃及棉,又叫海岛棉,棉花又白又细又长,光泽又好,是最优棉。一般用于高档织物。埃及长绒棉和普通棉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比普通棉更细更长,其纤维长度一般都大于33mm,可达60-70mm;比细绒棉更柔软,更滑爽;能纺棉的支数更高。光泽度 好。 ②、棉纤维特征 棉纤维的色泽通常为白色或乳白色、淡黄色,光泽度差。比较耐碱性,抗无机酸能力较弱,耐热。横截面为腰形状,内有很大的空腔。棉纤维是纤维素纤维,纤维上富含油脂。 ③、棉纤维优点 棉吸湿性和透气性好、隔热性好、穿着舒适、坚实耐用、保暖性好、表面光洁、不起静电、易洗涤、手感柔软 棉纤维优点:

* 吸湿性: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在正常的情况下,纤维可向周围的大气中吸收水分,其含水率为8-10%,所以它接触人的皮肤,使人感到柔软而不僵硬。* 保湿性:由于棉纤维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热传导系数极低,又因棉纤维本身具有多孔性,弹性高优点,纤维之间能积存大量空气,所以,纯棉纤维纺织品具有良好的保湿性,使用纯棉织品使人感觉到温暖 * 耐热性:纯棉织品耐热能良好,在摄氏110℃以下时,只会引起织物上水分蒸发,不会损伤纤维,所以纯棉织物在常温下使用、洗涤、印染等对织品都无影响。* 耐碱性: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棉纤维在碱溶液中,纤维不发生破坏现象,该性能有利于使用后对污染的洗涤,消毒除杂质. * 卫生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 ④、棉纤维缺点: 缩水、易皱、湿度过大易发霉、虫蛀、耐碱不耐酸、色牢度低、弹性差 2.麻纤维 ①、优点:吸湿性好、易洗涤、耐磨、强度较大、透气性好、穿着凉爽、不易霉变、无静电、耐水浸浊。 ②、缺点:弹性差,不经过特殊处理,手感硬,无垂感、染色差。 3.蚕丝: 蚕丝为天然蛋白质纤维,其蛋白质和人体皮肤的化学成份组成相近,与皮肤接触时柔软舒适,无异物感。蚕丝光滑柔软,富有光泽,穿着舒适,夏季凉爽,冬季暖和的性能被称为纤维皇后。耐酸性小于羊毛,耐碱性稍强于羊毛,耐光性

生态纺织品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技术 及其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工业产品检测中心纺织室
丁友超

汇报内容
1 2 3 4 5
概述
常规萃取方法
现代萃取方法
净化方法
衍生化处理

样品前处理内容
一般液体样品的处理: (1)液体的转移 (2) 液体的稀释 (3)液体的混合 (4)标准物的添加 浓缩: (1) 旋转蒸发仪 (2) 氮吹仪 (3)真空浓缩仪 (4)离心真空浓缩仪 分离提取等其他处理 (1)液-液萃取 (2)蒸馏 (3)液-固萃取 (4)固相萃取 (5)超声提取 (6)微波法 (7)超临界流体萃取 (8)膜透析法 (9)生物样品水解、蛋白沉淀 )生物样品水解 蛋白沉淀 (10)离心/过滤 (11)消解

化学残留物分析步骤
结果表达 样品采集
数据处理 样品前处理 仪 仪器分析

为什么要样品前处理?
z 浓度太低- 被测物浓度低于定量限 z 样品太“脏”- 基质组分的存在影响样品检测 太“危险” 危险 - 污染物可能成为 污染物可能成为“色谱柱杀手” 色谱柱杀手 z 太

样品前处理概念
? 样品前处理(Sample Pretreatment),包括样品采集和分 析样制备。分析样制备是指对样品中待测组分进行提取、净 化、浓缩的过程。 ? 目的:使样品(sample)变为使用与所选分析方法的分析 物(analytes);并消除基质的干扰、保护仪器、提高方法 的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和灵敏度。 ? 纺织品的前处理,除了取样外,主要是指提取和净化步骤。

生态纺织品及检测技术

生态纺织品及检测技术 摘要: 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又称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的安全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对生态纺织品有害物质,如甲醛、禁用偶氮染料、农残、气味及VOC 含量等的测定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检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一、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又称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品。它必须符合四个基本前提: 1.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 2.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 3.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 4.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 源”等特点的纺织品。 狭义的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知识下,经过测试不含有会损害人类健康的物质,且具有相应标志的纺织品。目前生态纺织品的检测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有关内容。 1.生态纺织品内容 1)生产生态性 从生产生态学的角度,控制包括从纤维种植、养殖、生产到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对环境无污染、产品自身不受“污染”; 2)消费生态性 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考察纺织品中残留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处理生态性 从处理生态学的角度,控制纺织品可回收利用、自然降解、废物处理中其释放的有毒物对环境无害。 2.生态纺织品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1)产品不得经过有氯漂白处理。 2)产品不得进行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 3)产品中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 4)产品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气味。有气味,则有残留物存在。 5)产品不得使用分解为有毒芳香胺染料的偶氮染料、可致癌的染料和可能 引起过敏的染料。 6)产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属含量、浸出液PH值、色牢度及杀虫剂留量 均应符合要求。 3.检测对象 1)有关的生态纺织品(和皮革制品)检测对象包括: 2)服装、睡袋、床上用品、毛巾、发饰、假发、帽子、尿片及其它卫生用 品; 3)鞋袜、颈挂式钱袋、手套、表带、手袋、钱包/皮夹子、行李箱、座椅套; 4)纺织品或皮革制成的玩具,包括纺织制品和皮革服装上的玩具; 5)最终将为消费者使用的纤维和织物。 不属生态纺织品检测范围的有: 1)土工布、防水油毡基布等工程用纺织品 2)造纸毛毯、帘子布、过滤布、绝缘纺织品等工业用纺织品 3)无土栽培基布等农业用纺织品 4)防毒、防辐射、耐高温、阻燃等特种防护用纺织品 5)渔网、缆绳、登山用绳索等绳网类产品 6)麻袋、邮包等包装用纺织品 7)医用纱布、绷带等医疗用纺织品

各种生态纺织品标准大全

【标准】各种生态纺织品标准大全 2015-05-15 目前国外许多国家针对纺织品的环境要求除了强制性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外,不同国家、不同机构颁布针对纺织品的环境标志的认证标准作为一种自愿性的环境要求也对纺织品国际贸易有很大潜在影响。针对纺织品的环境标志中,以欧盟成员国颁布的最多,标准也最为严格。这些纺织品环境标志有些是政府颁布的,如欧共体委员会1996年颁布了针对T恤衫和床单的环境标志认证标准,另有一些是由纺织品认证机构颁布的,如OekoTex标准100,Toxproof等,这些环境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 (1)ISO14000标准 ISO14000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ISO14000系列标准,对企业的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产品、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以审核,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经常的检查和评审,使得环境质量有持续的改善。ISO14000目的在于激发企业自觉采取预防措施及持续性改善措施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ISO14000是一种自愿性的标准。目前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正逐步开始。通过ISO14000认证是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重要标志。ISO可能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但另一方面通过ISO14000则可以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2)欧盟生态标志 欧盟生态标志——生命之花 欧盟生态标志建立于1992年。1994年由丹麦负责制定纺织品生态标志认证标准。1996年4月欧共体委员会最后制定了T恤衫和床单生态标志的认证标准。由于认为主要的环境影响是由棉花生长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化纤生产中有毒加工过程以及染色、印花、整理等加工过程中有害物

常用纺织纤维的主要特性

常用纺织纤维的主要特性 腈纶概况:腈纶的为聚丙烯腈纤维,它是用85以上的丙烯腈和少量第二、第三单体共聚,通过湿法或干法纺丝而制得的。腈纶于1950年在美国开始工业化生产,是目前主要的合成纤维品种之一。由于腈纶的性质类似羊毛,所以它又称为“合成羊毛”。腈纶生产以短纤维为主,它可以纯纺,也可以与羊毛或其他纤维混纺,制成衣着用织物,毛线、毛毯和针织品,特别适用于作窗帘。腈也可制长丝束,供加工成腈纶膨体纱。此外,腈纶还是生产碳纤维的主要原料。腈纶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 质 1.形态腈纶的纵面或有少量沟槽,截面随纺丝方法不同而异,干法纺丝的纤维截面呈哑铃形,湿法纺丝的则为圆形。 2.强伸性和弹性腈纶的强度为17.6~30.8cN/tex,比涤纶和锦纶都低,其断裂伸长率为25~46,与涤纶、锦纶相仿。腈纶蓬松、卷曲而柔软,弹性较好,但多次拉伸的剩余变形较大,因此腈纶针织的袖口、领口等易变形。 3.吸湿性和染色性腈纶结构紧密,吸湿性低,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为2左右。此外,腈纶的染色性不够好,但现在可采用阳离子染料染成各种鲜艳的色泽。 4.耐光性腈纶耐光性和耐气候性特别优良,在常见纺织纤维中最好。腈纶放在室外曝晒一年,其强力只下降20,因此腈纶最适宜做室外用织物。 5.耐酸碱性腈纶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耐弱碱、耐氧化剂和有机溶剂。但腈纶在碱液中会发黄,大分子发生断裂。 6.其他性质腈纶的准结晶结构使纤维具有热弹性,所以腈纶可制成各种膨体纱。此外,腈纶耐热性好,不发霉,不怕虫蛀,但耐磨性差,尺寸稳定性差。腈纶相对密度较小。涤纶的染色性差,一般应采用高温高压染色。 4.其他性质涤纶的耐热性很强,耐光性仅次于腈纶,导电性差,易产生静电,织物易吸尘沾污。涤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且不易发霉和虫蛀。 氨纶概况: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在我国的商品名称。氨纶于1959年开始工业化生产,它主要编制有弹性的织物,通常将氨纶丝与其他纤维纺成包芯纱后,供织造使用。它可用于制造各种内衣、游泳衣、紧身衣、牛仔裤、运动服、带类的弹性部分等。氨纶制成的服装,穿着舒适,能适应身体各部分变形的需要,并能减轻服装对身体的束缚感。氨纶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1.形态聚酯型弹性纤维的截面呈蚕豆状,聚醚型弹性纤维的截面呈三角形。 2.强伸性和弹性氨纶的强度很低,其长丝的断裂强度约4~9cN/tex,但氨纶的伸长很大,断裂伸长率达450~800,并且弹性很好。因此高伸长、高弹性是氨纶的最大特点。 3.吸湿性和染色性氨纶吸湿性较差,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为0.8~1左右。但其染色性能较好。 4.其他性质氨纶的密度较好,仅为1~1.3g/cm3。此外,氨纶的耐酸碱性、耐溶剂性、耐光性、耐磨性都较好。 丙纶概况:丙纶是聚丙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由丙烯作原料经聚合、熔体纺丝制得的纤维。丙纶于1957年正式开始工业化生产,是合成纤维中的后起之秀。由于丙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产品价廉,强度高,相对密度轻等优点,所以丙纶发展得很快。目前丙纶是合成纤维的第四大品种。丙纶的生产包括短纤维、长丝和裂膜纤维等。丙纶膜纤维是将聚丙烯先制成薄膜,然后对薄膜进行拉伸,使它分裂成原纤结成的网状而制得的。丙纶大量用于制造工业用织物、非织造织物等。如地毯、工业滤布、绳索、渔网、建筑增强材料、吸油毯以及装饰布等。在民用方面,丙纶可以纯纺或与羊毛、棉或粘纤等混纺来制作各种衣料。此外,丙纶膜纤维可用作包装材料。丙纶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1.形态丙纶的纵面平直光滑,截面呈圆形。 2.密度丙纶最大的优点是质地轻,其密度仅为0.91g/cm3是常见化学纤维中密度最轻的品种,所以同样重量的丙纶可比其他纤维得到的较高的覆盖面积。 3.强伸性丙纶的强度高,伸长大,初始模量较高,弹性优良。所以丙纶耐磨性好。此外,丙纶的湿强基本等于干强,所以它是制作渔网、缆绳的理想材料。 4.吸湿性和染色性丙纶的吸湿性很小,几乎不吸湿,一般大气条件下的回潮率接近于零。但它有芯吸作用,能通过织物中的毛细管传递水蒸气,但本身不起任何吸收作用。丙纶的染色性较差,色谱不全,但可以采用原液着色的方法来弥补不足。 5.耐酸耐碱性丙纶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除了浓硝酸,浓的苛性钠外,丙纶对酸和碱抵抗性能良好,所以适于用作过滤材料和包装材料。 6.耐光性等丙纶耐光性较差,热稳定性也较差,易老化,不耐熨烫。但可

生态纺织品的标准

生态纺织品标准100 据TESTEX瑞士纺织检定北京代表处提供的消息,Oeko-Tex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在2003年初对Oekc-Tex Standard 100标准作如下修改:1.对2~4级别的水洗后产品将不再测试干摩擦牢度,但对1级别的水洗后产品仍将测试耐酸性汗液牢度、耐碱性汗液牢度、 耐水色牢度、耐唾液和汗液色牢度。 2.调整邻苯基苯酚(OPP)的限量值,1级别产品更改为50ppm,2~4级别产品更改为1OOppm。 3.对第4级别产品不再测试锑antimony萃取量 4.在禁用致癌染料名单中增加了分散橙11。 5.将原“有机氯化导染剂(chlorinated organic canrriers)”改名为“氯化苯和甲苯(chlorinated benzenes and toluenes)”。6.在还原条件下染料不允许分离出的芳基胺类名单中增加了4-胺基偶氮苯。其说明为: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能鉴别出 能分离出4-胺基偶氮苯的染料。一旦发现了一种可靠的测试 方法,就会开始使用。 欧洲纺织品生态标准及执行机制

<--资讯内容start--><--开始展示内容--> 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5月15日作出决定(2002/371/EC),对原有的授予某些符合要求的纺织品欧共体生态标志(Eco-label)的生态标准进行修订,并发布新的生态纺织品标准。这意味着欧盟在进一步统一、完善纺织品生态标准和倡导、推进全生态的理念方面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 有关生态纺织品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从完整意义上看应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含义:(1)原料资源的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2)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环境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3)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环境不会受到损害;(4)废弃以后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或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由于目前对生态纺织品的认定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各方的做法也千差万别。以生态纺织品标志的发源地欧洲为例,目前通行的纺织品生态标志就达10余个之多,如E-co-label、Oeko-Tex标准100、Milieukeur、White Swan、Toxproof Seal、Eco-Tex、Gut、Clean Fashin和Comitextil等。而推出这些标志的主体除了政府机构之外,更多的则来自于一些民间团体,如国际性的学术团体、消费者组织、环境保护机构、生产商、采购或零售商组织等。因此,这些标志的科学性、权威性、影响力以及被接受的程度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 事实上,目前在生态纺织品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国际通行证”。采用什么标准、是否需要申请某种标志或者必须提供哪家检

GB纺织品检测标准

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服装及服饰产品理化性能检验的取样方法、测试设备、测试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服装及服饰产品的理化性能技术指标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2910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 2911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 2912.1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 3917.1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撕破强力的测定冲击摆锤法 GB/T 3917.2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舌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 3917.3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 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 GB/T 392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 GB/T 392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 5453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GB/T 5455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 GB/T 571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 GB/T 57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洗色牢度 GB/T 615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 7573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 8427 纺织品耐光色牢度试验方法:氙弧 GB/T 8629 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 11048 纺织品保温性能试验方法 GB/T 12704 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透湿杯法 GB/T 14644 纺织品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 GB/T 17592.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17593 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8886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 FZ/T 01026 纺织品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FZ/T 01057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doc

内容简介 《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第3版)》内容简介:纤维和纺织品的生产,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纤维和纺织品日益丰富多彩,品种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改善。穿着用纺织品不但要有外观美感、风格和穿着舒适性,而且要符合生态安全要求。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对纺织品的阻燃、抗静电、隔热等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纺织品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是和组成它的纤维品种、纱线和织物的结构以及织物后整理工艺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了能生产品质优良且符合使用要求的纺织品,研究开发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结构和性能的测试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纺织测试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新的测试方法、新型传感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纺织测试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不少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数 处理能力强以及结构精密的测试设备。由于纤维和纺织品的结构和性能是多方面的,纺织测试仪器的种类十分繁多,同一类型的仪器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果能深入地掌握仪器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技术的基本要求,就能在使用中更好地把握仪器的性能,在科学研究中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纤维和纺织品的测试不仅和纺织、化纤和服装工业有关,还和轻工业、建筑材料等其他工业用纺织材料有关,与农业和畜牧业的培育改良品种有关,与贸易中的商品交换验收和定价有关,与军用被服、特种纺织品以及航天服研究有关,和纺织院校教学科研关系密切。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在编写中,《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第3版附DVD光盘1张)》由浅人深、较系统地阐明了纤维和纺织品测试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发展的新测试方法和典型仪器进行介绍,使其既有理论,又有应用实践;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编写中注意其内容能适合不同类型人员的需要。在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出版基础上,根据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对原书多章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充实。 《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第3版附DVD光盘1张)》是一本内容较为完整的纺织测试技术书籍,是涉及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教科书,可供纺织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也可供生产企业、测试中心、检验机构和研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为了能提高学生使用教材进行学习的直观效果,《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第3版附DVD光盘1张)》第三版开始附加教学光盘,内容除提便 于教师讲课的各章PPT外,重点对反映测试技术发展的以下四部分内容进行实际操作录像:(1)新纤化学纤维测试系统;(2)乌斯特棉纤维测试系统;(3)生态纺织品测试技术;(4)纤维结构分析技术。 编辑推荐 《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第一章测量方法与误差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测量误差 第三节仪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第四节试样误差 第五节异常值处理和试验方法精密度估计 第六节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第二章纤维长度、卷曲和热收缩测试 第一节纤维长度测量概述

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能

纤维()地定义 纤维是纺织品地基本原料,是构成服装功能地基础. 纤维 具有足够地细度(直径≤ ); 足够地长径比(长度/直径>); 具有一定地柔韧性; 纺织纤维 具有可纺性:长度> ; 具有服用性:强度、柔软性、吸湿性、抗皱性; 纺织纤维地分类: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合成纤维 一、纤维地力学性质 宏观上指在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和扭转等作用下所表现出地各种行为;微观上可视为在力场中分子运动地表现.纤维地力学性质是纺织服装加工中选择纤维材料地主要依据之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断裂强度 是指纤维受力被拉伸至断裂时所能承受地最大外力.常用单位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断裂延伸度(断裂伸长率)是指断裂时地伸长与纤维原长之比地百分数即 式中: -纤维地原长; -纤维伸长至断裂时地长度; 、抗弯刚度 是指纤维抵抗弯曲变形地能力.弯曲刚度小地纤维易于弯曲,形成地织物手感柔软,垂感好; 、弹性 是指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消外力后,恢复形变地能力.弹性好地织物做成地服装不易形成折皱,外观保型性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纤维地吸湿性 纺织纤维放置在大气中会不断和大气进行水分地交换,这种吸收和放出水分地性能称为纺织纤维地吸湿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回潮率( ) G G W%100% G ?0 0-回潮率= 、含水率( ) G G M%100%G ?0-含水率= 式中:-表示纤维地湿重; o-表示纤维地干重; )标准回潮率 指在规定地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相对湿度为,将纤 维放置一定时间所测得地回潮率. 实际回潮率 纤维在实际所处环境条件下具有地回潮率.其值和公定回潮率相近. 纤维地细度及其表征方法 长度与细度是衡量纤维品质地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成纱质量和最终产品性能地重要因素. 纤维越长、越细,成纱质量越好,易制作光洁、柔软轻薄地产品;若较短、较粗,不 L L 100%L ?00-断裂伸长率=

萃取技术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

萃取技术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前处理,对应用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萃取技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前处理;萃取 1 引言 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又称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品,它必须符合四个基本前提:(1)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2)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3)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4)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 根据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Oeko-Tex 标准100,生态纺织品必须测试的项目有:pH值、禁用染料、甲醛、色牢度、重金属、气味、氯苯酚、农药残留有机氯载体、PVC增塑剂、有机锡、挥发性物质等。 2 生态纺织品检测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技术对检测分析结果的影响占有很大的比重,有分析表明:检测分析结果的误差近50%来源于样品的准备和处理,而真正来源于分析的还不到30%,而且大部分样品前处理所占用的工作量超过整个分析的70%,因此样品前处理系统是检测体系达到快速而准确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纺织品中致癌染料、致敏染料、杀虫剂的检测技术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待检物质包裹及深埋在纤维及面料中;同时随着纺织品的不断发展,纺织品已经不再是一两种简单的棉、麻或者涤纶等成分了,越来越多的混纺、交织纺织品进入市场并成为主导,这就进一步加大了纺织品检测前处理的难度。现阶段的前处理技术有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多元萃取等。 3 萃取技术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 3.1 溶剂萃取技术 溶剂萃取技术如索氏萃取、超声萃取、快速溶剂萃取技术等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占重要地位。 3.1.1 索氏萃取 索氏萃取是简单实用的经典萃取技术,张伟亚等[1]采用索氏萃取法提取纺织品中残留的烷基酚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回收率符合要求。胡勇杰等[2]采用索氏萃取法建立了测定生态纺织品中含氯有机载体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所需时间长,有机溶剂消耗量大且操作复杂,不易实现自动化,目前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这种方法。

纺织服装技术法规及检测标准(1)

附件:纺织服装技术法规及检测标准(资料性附件) 一、中国国家强制性标准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 《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5296.4-1998 二、美国纺织服装技术法规及检测标准 1. 儿童服装绳带要求 CPSC(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儿童上衣的抽紧带指南》 检测标准:ASTM F1816-97(2009)儿童外套上绳带的安全性要求。 2. 儿童服装小部件要求 危险物品管理和实施规定(16C.F.R.Part 1500:§1500.50-§1500.53,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articles administration and enforcement regulations—Table of contents.) 3. 纺织品燃烧 16C.F.R.Part 1609:易燃织物法(Flammable fabrics act) 16C.F.R.Part 1610:服用纺织品的燃烧性标准(Standard for the flammability of clothing textiles)

16C.F.R.Part 1615:儿童睡衣的燃烧性标准(0-6岁) (Standard for the flammability of children's sleep wear-size from 0-6X 16C.F.R.Part 1616:儿童睡衣的燃烧性标准(7-14岁)(Standard for the flammability of children's sleep wear-size from 7-14X 4. 纺织品中重金属含量 CPSIA消费品安全改进法第101条含铅的儿童产品;铅涂料规定 FHSA:联邦危险物品法案(1500.83—1500.85) 16C.F.R.Part 1303:含铅油漆及某些含油漆的消费品的铅禁令 检测标准:CPSC-CH-E1001-08、CPSC-CH-E1002-08、CPSC-CH-E1003-08 5. 纺织品中邻苯二甲酸盐含量 CPSIA消费品安全改进法第108条禁止销售某些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产品 检测标准:CPSC-CH-C1001-09.3 6. 纤维成分 纺织品标签法规:16 CFR part 303 羊毛产品标签法规:16 CFR part 300 三、欧盟及成员国纺织服装技术法规及检测标准

生态纺织品检验

第十三章生态纺织品测试 第一节概述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和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纺织品中各种有害物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有证据表明: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对人体产生伤害,表现有过敏性、致癌性及造成基因破坏性等。因此,开发对生态、环境以及消费者安全无害的绿色生态产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生态纺织品是指纺织原料的获取、纤维制造、纺织印染等后整理加工、最终使用废弃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中,不产生或最低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无害、有益健康的纺织品。 在国际上,一些行业协会、地区性民间组织、大型生产企业或第三方公证检测机构根据各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标准,推出了各种与生态纺织品有关的标签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及授权使用该标签的审核程序。国外主要的纺织品安全性标准有Oko—Tex Standard 100和Eco—Tex Standard等。Oko—Tex Standard 100是由奥地利纺织研究院在1991年底提出的,并由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该协会在欧盟国家共有十三个独立研究检验结构(实验室),这些会员单位承接送检申请并承担检测工作。Eco—Tex Standard是由欧盟执委会于1994年委托丹麦制定的纺织品生态标准,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可悬挂Eco lable标志。 Oko-Tex Standard 100对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所谓有害物质是指存在于纺织品或附件中并最大限量,或者在通常或按规定使用条件下会对人体产生某种影响,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推断,会损害人类健康的物质。Oko-Tex将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四类: 产品分类I:婴儿用产品。婴儿用产品是指除了皮革服装之外的所有用于制作婴儿或直至两岁的儿童用品的产品、基本材料和辅料。 产品分类11: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是指那些穿着时大面积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如制服、衬衣、内衣等。 产品分类III:不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不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是指那些穿着时只有小部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如充填材料、衬料等。 产品分类IV:装饰材料。标准所述的装饰材料是指包括原材料和辅料在内的所有用于装饰的,如台布、墙面覆盖物、家具布、窗帘、室内装饰织物、地毯和床垫等产品。 Oko-Tex标准200是与Oko-Tex标准100配套的关于检验程序的标准,该标准包括10项测试项目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技术规范,具体有pH值、甲醛、可萃取的重金属、杀虫剂含量、含氯酚含量、对人体生态不利的染料、含氯有机载体、色牢度、挥发性和有臭味化合物发散气味及可感觉气味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