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开题报告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开题报告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开题报告

市级科研课题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黄口镇第二小学王善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

大家好!下面由我代表课题组宣读课题开题报告,请审议。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研究现状

新课标强调: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而信息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交互性等优势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有效提高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重难点为妙趣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行为转变的重要话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突破教学的难点,能使教学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进入课堂,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在学校日常的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但是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的情境不能很好的达到本教学环节的目标,不能突破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有时反而过多的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了对重点内容的思考、掌握;难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缺乏思考性,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思维;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的情境欠层次、欠连贯,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没有起到帮助作用。

二、研究目标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分析、归纳、总结大量的案例,明确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找寻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因素,探究达成有效教学的策略,促使教师能更理性地思考课堂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三、研究内容

(1)研究怎样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教学情境,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有效教学情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总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2)研究教师依据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学习重点、难点,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时机,适度地运用学习情境,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

(3)研究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合理有效恰到好处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敏捷性思维的发展。

(4)研究探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能力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水平首先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根据科学的理念,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够设计制作相关的教案和课件,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归纳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调查研究法:搜集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解剖、反思、总结,从而明确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情境的现状、水平,为创设更有效的学习情境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尊重学生的认识起点,注重学生的

个别差异,教学情情境的设计还要能被全体学生接受,运用信息技术符合学生全体学生的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4)经验总结法:信息技术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有效工具,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并对各种不同的情境达成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创设情境的不同策略。

(5)案例研究法:教师提出一个共性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或自己的教研组中寻找不同的案例,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反思与讨论,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五、研究过程

(1)收集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精彩的片段。

(2)探索并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的课堂优化组合模式。

(3)依据实验研究的经验或困惑,撰写课堂教学实录、做好案例分析、完成研究论文等。

(4)撰写“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六、工作分工

郝淑敏、沈红艳负责语文教研组;

刘兵、李海侠负责数学教研组;

杜广锋、王善平负责艺体教研组及其他学科。

七、预期成果

(一)课题的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情境创设意义的深层认识,掌握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基本方法、策略,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二)课题的最终成果

1.《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调查问卷。

3.优秀教学设计

4.优秀教学反思

5.优秀教学论文

6.优秀课例集锦。

7.课题研究过程图片集锦

8.结题工作报告

八、时间安排

(1)2015.3-2015.9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学习心得体会、调研分析报告各一份。

(2)2015.10-2016.2撰写教学案例、经验文章(或论文)若干篇。

(3)2016.3-2016.7搜集整理优秀案例,以文字、课件、微课的形

式展示成果。

(4)2016.8-2016.9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一篇。

(5)2016.10结题。

2015年4月17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与思考 大丰市三龙镇第二中心小学糜海清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但是,创设情境不是一种时髦,不是盲目使用,我们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一、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 1、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其实,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有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 2、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如教学“元角分”,教者安排了“8角钱可以怎样拿”的开放题,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小明从家乡给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个邮递员。”“需要一个信封。”。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8角钱。”“8角钱怎么拿呢?”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我们看到,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3、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

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河源市2013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河源市源城区公园西小学梁小青 【摘要】人类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符合他们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符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创造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教学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对话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 音乐情境自主情境情感情境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一般是依靠形、色、声、触觉来思考的。”根据少年儿童乐于接受形象化教育的特点,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象、丰富的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再现具体感人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共鸣,接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参与语文课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手段。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现代化教学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关联的对话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教师可借助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与文本内容、教师进行对话,提高他们感知的效应。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静夜思》时,我会先让学生欣赏《静夜思》课件中的朗诵,充分利用古诗朗诵、古典音乐、视频、图片、动态文字等元素,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多媒体提供的写作背景、字词解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静夜思》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配乐朗诵欣赏或对照古诗内容配乐朗诵。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比赛,让学生自由发挥。如此一来,学习效果自然能得到大幅提高。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故事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有趣的故事中融入知识点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所学的知识上。例如,我在教学声母“d t n l”时,会在电脑上播放情境图:小朋友看,老师把谁给请来了“孙悟空!”、“哪咤!”学生抢着答。“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故事,想听吗”“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后,我就按下电脑按钮,播放一段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音频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接着我又播放课件带领学生学习儿歌,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8769265.html,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作者:董艳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8年第15期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有著不容忽视的作用。情境教学能为数学与实际生活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学生为本、联系生活以及有价值是情境创设的主要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需遵循教材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紧密联系生活以及要有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材;认知;生活;价值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情境的创设还能丰富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得更为生动,从而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为了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实效与作用,教师要深挖教材,以学生为本,紧密联系生活,并创设有价值的情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任务。 一、情境创设要遵循教材实际 教材又称之为课本,主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制,并系统反映出学科内容。其不仅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媒介,还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而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服务课堂教学,所以必须严格遵循教材实际,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基于此,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需深挖并认真钻研教材,以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目的;同时要明确该节课的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创设出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以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商的变化规律》教学为例,该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变化规律、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松鼠妈妈分栗子”的情境,如下(多媒体课件演示): 一天,小松鼠妈妈要外出几天,在外出前松鼠妈妈要给5个小松鼠宝宝分栗子,松鼠妈妈说:“现在给你们一人6个栗子,要求吃2天。”小松鼠宝宝们一听,都觉得太少了,有点不开心。松鼠妈妈想了一会,又说:“那我给你们一人12个栗子,但要吃4天。”可是小松鼠宝宝们还是觉得少。随后松鼠妈妈又说:“那我给你们一人24个栗子,一共要吃8天。”小松鼠宝宝们一听到有24个栗子吃,都很开心,就同意了松鼠妈妈。 在学生们看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学生:“你觉得小松鼠宝宝平均每天分到的栗子变多了没有?如果没有,那是为什么呢?而松鼠妈妈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满足小松鼠宝宝们的要求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从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价值导向下,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亮点。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数学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而且有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也有的问题情境创设牵强附会,不能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不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应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地探索。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也就是说,任何知识都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一、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依据 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工具;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计算机作为教学管理工具。 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知识:像物理、化学一样,信息技术科学也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学生应当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构成、程序语言、历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2)学习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学生应当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如开关机器、使用键盘和鼠标、管理磁盘软件等。 (3)学习信息技术对社会的用途和影响: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应当了解信息技术给社会各领域带来的变化及问题,知道信息技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2.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

整合的最低层次,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采用这种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3.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这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交流的工具进入教学,主要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万维网、电子邮件、BBS、聊天室、视频会议等,都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提供支持。同一个学科的教师们可以通过邮件列表或等建立一个讨论组,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学生可以在网上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共同探索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题或者交作业。同时学校和家长之间也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更好的沟通和合作。另外,在进行某个领域的学习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该领域的一流专家或者第一线的实践工作者。比如,学习者可以就遗传问题直接通过电子邮件访问遗传学专家。 4.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李克东)。 2.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 3.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过程的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当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 4.在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

(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或单元)组成,每一节(或课)又可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哪一类别。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包括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 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系统。原有的认知能力是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11-07-07T15:42:27.01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23期供稿作者:廖益辉 [导读] 从教时间不长,却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评价数学: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缺少趣味性,让人昏昏欲睡。 江西省南康市太窝中学廖益辉 从教时间不长,却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评价数学: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缺少趣味性,让人昏昏欲睡。这种观点虽然比较偏激,但至少从侧面反映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消极状态。易地而处,曾几何时,我们不也对数学的实用价值满怀疑惑?反思一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数学未必是有价值的,未必是所有人必需的。其实,生活是美的,而生活中因为有了数学就变得更美。但是为什么学生没有感觉到呢?除了教材的原因外,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教学,我们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将数学应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下面,结合我校的课改情况就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新旧对比,得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入新课,不但巩固了旧知识,而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自己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以生活实例引入 在教学时,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对学生来说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探究的心情与教师一起步入数学的殿堂。如在七年级下册(华师大版)第9章§9.1《生活中的轴对称》的教学中,学生对“照镜子”都很有感触,这一点可以帮助他们初步认识轴对称,要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认识轴对称,光*语言上的表述很难达到目的,这时候就要借助直观教学手段。如图,课件中各种生动的物体可以沿着直线翻折,并最终重合,这样直观的画面给学生很深刻的印象,对于理解“轴对称”这个抽象的概念很有帮助。 以上教学过程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比较自然地引出轴对称,这样使学生感觉到概念的引入不突然,而且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就能学到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反过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三、创设情境建模引入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教学时,出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两幅中国地图间有什么关系(相似)?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等)?”。

情景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情景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15T10:33:37.9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7月作者:李菁[导读]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新课改的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一定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李菁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 335400 【摘要】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新课改的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一定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新课改的理念,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经历,谈谈对情境创设的看法。【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7-095-01正文:情境创设指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内化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设计故事内容,提出任务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学生的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在教学《图形的翻转与缩放》一课时,创设了小猪采蘑菇的故事情境:一天,妈妈让小猪拎着一个篮子去采蘑菇,但是蘑菇太大不能装进篮子,这时就把孩子们引入了第一个任务:怎样将蘑菇缩小或者将篮子放大(缩放图片)。接着,小猪在回家的路上走错了方向,遇到了难题。这时身入故事情境中的孩子们会感到要使小猪回到家就必须使它转向正确的方向(图形的翻转)。这样,就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认识并掌握了图形的翻转与缩放。通过故事出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们带入了积极的学习氛围,自然能收到不错的学习效果。 2.扮演故事角色,完成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创设富有情趣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还可以让学生在故事里充当“角色”,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掌握知识,完成任务。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完全融入到故事中,这样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兴趣。 如在教学《蜜蜂采蜜忙》(画图)一课时,我就用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春天到了,花园里到处都开满娇艳的鲜花。但是,花园里只有一只小蜜蜂在采花蜜,花朵们想请同学们帮帮忙,愿意帮它们变出更多的蜜蜂来吗?同学们积极回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最后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与老师、同学的讨论和交流,掌握了复制、旋转和翻转图画的操作方法,帮花朵解决了难题,最后出现了蜜蜂采蜜忙的景色。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还当起了故事里的主人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3.续编故事发展,延伸任务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画图软件的教学中,学生在相应的“故事”中完成任务后,老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孩子们利用学习的结果自己续编故事的发展,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知,同时也延伸了任务,落实了分层教学。 二、创设多样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强调了学习的多样性、灵活性,它力图适应每个学生自我建构学习的需要,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多样性、灵活性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不仅适合地域的差异,也适合让学生从有差别的经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使不同地区、不同经验的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发展。 1.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发展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鼠标的使用时,利用电脑中操作系统自带的游戏(扫雷、纸牌、接龙)帮助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当学生们听到“游戏”两个字时,无不兴致盎然,跃跃欲试,学生在乐此不疲地玩游戏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了“指向”、“单击”、“双击”、“拖动”这些鼠标的基本操作。 又如键盘输入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非常漫长而又重要的过程,如果依靠单纯的练习,学生会因为内容的枯燥而难以保持兴趣、集中注意力,因此我选择了“键盘奏音乐”“金山打字通”等游戏软件作为辅助练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竞赛活动,这些游戏情境的创设都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3.创设协作情境,培养合作意识合作学习被新一轮的课改倡导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记》中就有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由此可见从古至今,合作学习都是被提倡的一种教育观念。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协作情境,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体会到群体中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同时也认识到他人独立存在的价值,进而培养合作意识。 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各种途径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参考文献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研究》下半年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编号:JXKT--XS--04--022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研究》下半年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力图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为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信息技术的介入必将带来教育的革命性变化,教学形式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师生间的交流渠道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老师们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钻研课题研究,在课题的研究中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课题研究中各课题组成员加强交流和合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课题研究工作氛围。 二、阶段研究目标 1.本学期研究重心放研究各类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具体运用,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实际效果; 2.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处理课本主题情境图,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掌握更多的操作技术。 3.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体验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 1.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情境创设的形式和方法

上有所突破; 2.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教学微课研讨,探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模式; 3.组织课题组研讨,探索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不同途径,增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实效性; 4.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四、具体安排 1.2016年9月,召开课题组新学期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研究工作; 2.2016年10月——11月,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教学微课研讨; 3.2016年12月,汇总课题材料,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情境的设置方法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快乐学数学 一、引进生活,“趣”中激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了CCTV “青年歌手大奖赛”比赛情境,出示了2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87、9.90、9.96、9.85、9.85。 先让学生根据比赛成绩,充分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

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判断出结果。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6是最高分,9.78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了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二、探究悬疑,“思”中解疑 开放题不受单项知识的约束,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起来,从而能够全面考虑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二年级下册学习完乘法这单元以后,在复习课的最后我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 钢笔文具盒水彩笔蛋糕巧克力 18元27元9元3元6元 (1)兰兰买了水彩笔,芳芳买了蛋糕,兰兰花的钱是芳芳的几倍? (2)月月花的钱是兰兰的3倍,红红花的钱是芳芳的2倍。月月和红红分别买的是什么? (3)老师买了两样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价钱是另一件物品价钱的3倍,猜一猜老师买了什么物品? 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较好地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一个数的几倍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数学课的多见形式,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激活了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现出来.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但只有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后,才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把握课堂.下面本人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和自主学习的问题设计,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1.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1遵循启发诱导原则 在教学中贯切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详尽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1.2遵循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 1.3遵循及时反馈原则 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错误——理解——纠正的循环认知中,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设置疑惑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辩明正误,从而确凿地掌握所学知识. 1.4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 合适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切实际,抽象空洞的问题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的心理狐疑,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应具备以下要素: 2.1具有最近发展区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依原有知识为基础,以新知识为目标,才能收到优良的效果.2.2具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来创设 2.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结论的兴趣,调动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适合的思维意向. 2.4具有连续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能起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作用.问题情境可以具有单一的连续性,也可以具有层层递进的梯度式的连续性. 3.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有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优良的情感体验. 3.1通过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因素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共同开发者和创造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时制宜地根据教学内容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进行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2、实践意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调研,发现:学生不是缺少学习的资源,而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是在老师们的反复组织教学和奖品激励下被动地去学。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认为,只有创设极富童趣和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在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下,在老师逐个递进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因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不断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也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有效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教学情形。 2.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通过创设大量现实、有趣且具有生活化的情境,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和发展了数学综合能力。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7-04-25T16:04:54.9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作者:刘于斌 [导读]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湖北省潜江市张金中学433100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认知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为此,初中数学要创设质疑情境、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操作实践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学会探索,学会学习,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数学能力 一、创设质疑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创设的各种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内部因素,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引起疑问、获得新的发现,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如在一堂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则k应满足什么条件? 某学生回答:因为方程有实数解,所以判别式大于等于0,于是4-4(k-1)≥0,解得k≤2。 另一学生产生疑问:k≠1,否则这个方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答案是k≤2且k≠1。 此时,笔者将题目改为: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则k应满足什么条件? 一学生回答:一样! 此时教室里讨论开了:题目没有说这是一元二次方程,但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怎能用判别式呢?k=1时……经过一番质疑讨论,学生得出这道题目应分类讨论: 当k≠1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由题意得4-4(k-1)≥0,解得k≤2。当k=1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解是x=- ,所以k≤2。 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中,让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唤起求知欲,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善于指出问题。 二、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 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自主参与,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情境:有一铁匠想用一块锐角三角形铁皮余料制成正方形零件,为提高锐角三角形余料的利用率,正方形的边长总希望大一些为好,怎样才能使正方形的边长最大?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内接正方形的边落在三角形的哪边上,正方形的边长最大?学生探索得:对于锐角三角形余料,内接正方形的一边落在锐角三角形最短边上时,边长最大,即加工成的正方形最大。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创设生活情境 在数学新知获得阶段,是由学生现实经验到学科活动经验的过渡,这是抽象的过程、归纳的过程;而在知识综合运用阶段则更多的表现为演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并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的问题情境。因为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成为沟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新知的桥梁,并构成课程目标实现的逻辑起点。为此,要创设再现学生生活事例或生活问题的现实情境,教师必须对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材料进行比较研究,把握两点之间的关联,找准情境创设的切入口,确定问题情境的框架。例如,在分式的运算复习中可提问:往一杯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糖,糖水是否变甜?为什么?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启迪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和探究新知识,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创设操作实践情境 操作实践是发展学生思维和锻炼学生创新技能的重要手段,而且最深刻的新知的获得莫过于用自己的双手从实践中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尤其是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创设能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操作实验而获得新知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听数学。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举措,其创设的策略还有待探究,其关键在于在教学中要结合数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会探索。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特点”,“适合教师自身的特点”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教学中进行情境设计的方法心得。情境设计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如何把握住一个恰当的度,使之发挥最佳 的效能,还将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情境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好的情境设计,不仅能够为一节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应当贯穿于整个课堂,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搭建展示的舞台,而决不应当仅仅成为课堂初始阶段吸引眼球的噱头,在信息技术课中尤其如此。众所周知,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基础,掌握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成为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信息技术课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开设的。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应当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设计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情境,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无目的的操作介绍和单调的技术性说明。 一、情境设计要适合教学内容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更快,受软、硬件的制约也比较多,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这并不是说教材可有可无,相反,这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把握住教材中的知识脉络,归纳出所要教学的知识点,结合所要教授的内容合理地创设情境。 比如,在学习“搜索引擎”这一课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我发现仅仅教给学生搜索引擎的操作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需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到搜索引擎在上网冲浪

时能给他们提供的巨大帮助,才能使他们真正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情境: 首先,演示小动画,通过“电脑小博士”这一虚拟的角色,介绍这节课的活动主题。在动画中,“电脑小博士”把全体同学都带回了唐代。并通过展示学生的古装卡通头像,引起学生的兴趣。继而,“小博士”故意卖弄学问,背诵了杜甫《石壕吏》的前几句,请大家接出下句。由于这首诗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范围,学生肯定无法完成。这时教师鼓励学生不要被“小博士”难倒,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巧妙地提出了本课的第一个任务,在网上查找杜甫的作品《石壕吏》。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网络知识,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才能在网上查到《石壕吏》这首诗。如果班内有的学生已经会使用“搜索引擎”,或者是在前面的课程中自己尝试使用过“搜索引擎”,教师可以请他们先介绍自己的经验,不足的地方再由教师补充。如果班内的学生从未使用过“搜索引擎”,教师要边讲解,边演示,使学生充分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小博士”带领大家来到了科举考场,自己做起了考官,让大家都来考状元。通过这种形式,提出本课的主要任务:在网上查找大量有关唐诗的资料,并利用上单元学过的“录音机”的知识,把自己找到的唐诗录制成声音文件,或者利用上学期学过的Word程序把自己找到的唐诗做成漂亮的文档。通过查找大量资料,使学生积累一些“搜索”的经验,为下节课学习“搜索方法”奠定基础。最后,组织学生评议作品,由“小博士”为大家分别授与“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等称号。 这样,通过贯穿始终的情境引导,完成了本节课的新授,练习与评价诸多环节,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设计要适合学生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以学生为核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接受能力等等,才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1.围绕学生兴趣设计情境 情境设计不能一厢情愿,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契机,设疑解疑,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比如在《我们的街道》一课的教学中,我舍弃了原有的绘制街道的情境,结合学生比较关心的学校附近桥梁改造工程,创设了“桥梁设计大赛”的情境。首先展示即将拆迁的“老红桥”图片,发布拆迁新闻。因为是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等积极探索创设情境法,这样可以让原本枯燥的信息课生动起来。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是“情境”,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得以有效实现的关键。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才有成功的保证。既要备教学目的:即要求学生在本堂课内知道什么、了解什么、理解什么、培养什么能力等。更要备如何突出重点、如何浅析难点。创设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情景、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组织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等等。课前从学生自身的基础出发,斟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上网广泛搜索相关资料、案例等,领会新课堂理念,使自己能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并根据需要

进一步加工制作成网站、课件等形式,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能力。这样,学生听课时才不感到乏味,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很有帮助。 例如,在上《使用搜索引引擎》时,一开始我便叙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也更注重生活品质,旅游也成了人们休闲渡假的选择,假设你一家人准备去旅游但对目的地并不十分了解,为了使旅游进程更加合理,让同学们设计一下旅行的路线。同学们一听这样讲,上课便来了劲,此时,我便提出此次旅游要注意的几个事项,比如旅游费用的数额、旅游时间的限制等等。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以及费用上能设计一个经济实惠旅游路线。然后我将自己课前制定好的自己旅游的路线以及规划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同学们在一目了然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所以同学们听完、看完后,立即投入到设计旅游路线的工作中,上网查资料忙碌开来。这一堂课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凭借它独特的交互性和智能性,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层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具体化,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思维过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和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