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远程教育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远程教育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P321远程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相对独立地的新兴分支学科,是研究远程教育这一新兴教育形态的现象、规律和本质,探讨作为方式或方法的远程教育在人类教育和培训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原理、方法和特点的学问。远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远程教育,即将远程教育这一社会历史现象的各个方面作为研究客体,探讨这类新型教育形态的发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丰富的表现形式。

模块1 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展望(1.1,9.4,9.5)

1.远程教育起源于函授教育(Correspondence Education)函授教育:利用印刷教材和通信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函授教育发源于19C中叶的英国。函授教育的始祖:英.伊萨克·皮特曼(Isaac Pitman)

2.划分远程教育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媒体(媒体的变化).国际上关于DE发展阶段的两个主要流派: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分期表(丁兴富);五代信息技术和五代远程教育(泰勒)

3.三代信息技术与三代远程教育:

第一代信息技术以印刷技术(Print Technology)和邮件通信(Post Communications)为主,对应第一代函授(Conrrespondence)教育

第二代信息技术以大众媒介(Mass Media)和视听技术(Audio-Visual Technology)为主,对应第二代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的开放远程教育(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第三代信息技术以电子信息通信技术(EICT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为主,以计算机多媒体(Multimedia)和互联网(Internet)为主要代表,对应大三代网络远程教育(Networked Tele-education),或直接成为电子/网络教育E-education)、电子/网络学习E-learning)、网络/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

4.现代信息技术是远程教育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远程教育则是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想的实现途径。

5.英国开放大学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教育的4个要素:

第一,高质量的多媒体课程学习材料

第二,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支助服务

第三,良好的教学管理

第四,扎实的研究基础

6.英国开放大学在远程教学上的成功有两条基本经验:一是精心设计的制作高质量的多种多媒体课程材料,二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支助服务

7.远程教育的主流模式:自治的远程教学大学

8.巨型大学的定义:注册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0万的远程教学大学

9.1977年10月19日邓小平在访问英国前首相希思时表示,我们要利用电视手段来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1978年2月6日,邓小平批示同意《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报告》

10.远程教育中是三网合一:第一个是“天网”,即卫星数字电视网;第二个是“地网”,即“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基地在清华),第三个是电信网

11.我国远程教育的体系结构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远程三重体系基本上是一种三重体系;

单一模式的广播电视大学(多种媒体教学)

双重模式的普通高校函授高等教育(函授教育)

准模式的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家庭自学)

自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我国远程教育形成了一种新的三重体系:

单一模式院校的远程教育

双重模式院校的远程教育

联合体举办的远程教育

12.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的分期表

模块2 DE的相关概念(1.2)

13.美国学者穆尔(Moore)在1977年发表的《论独立学习的理论中》论述了教育活动的两大家族:

第一家族:包括各种教育情境,师生处于同一时空,直接面对面的接触;教学是在它被“生产”出来的同一时间和地点被消费的。

第二家族:包括各种教育情境,师生分离,通过电子媒体实现通信,交互存在延迟;教学是在他被“生产”出来的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被消费的。

14.远程教育:教育方式还是教育手段?结合邦克谱系进行分析P125

15.丁兴富在《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中给出了远程教育的如下5个描述:

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有主导地位

有组织的系统工程

自学为主、助学为辅

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

16.狭义的远程教育定义:

狭义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信息通信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学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

17.网络远程教育的相关概念

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各级各类传统学校开设的网络学习、网络课程与网络教育

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指将传统面授与网络远程教学结合起来的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网络学习Web-Based Learning:基于互联网发布与共享学习信息资源、开展师生间或、和同步通信交互实现学习

分布式学习Distributed Learning:指学习者、助学者和学习资源在空间地域上分散分布而没有一个中心,跨越时空通过协作实现的学习。

数字学习Digital Learning:在某种意义上是基于电子信息通信通信技术或数字技术的各类学习的总称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指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使用手持便携设备实现的学习

基于技术的学习Technology-Based Learning:

基于资源的的学习Resource-Based Learning:

计算机媒介学的习Computer-Mediated Learning:

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即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使用手持便携设备实现的学习,狭义的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同义,广义的泛在学习是指具有三无(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包)四A(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物-Anybody,任何事物-Anything特征的基于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数字学习,相当于电子学习与移动学习的总和。

开放学习Open Learning:

灵活学习Flexible Learning

模块3DE的基本理论(8.4~8.6)

18.分析远程教育教与学重组的原因,观点

19.逻辑起点是学科研究全程的关键支点,它是前半程学科研究的终极目标,同时又是后半程研究(著述)的初始起点。师生时空分离的学与教是远程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教(师)与学(生)的时空分离正是远程教育最本质的属性和要素。

20.丁兴富总结的远程教育的主要矛盾:师生时空分离的学与教是远程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而师生时空分离的学与教必然带来革命性(解放性)同致命性(缺失性)之间的矛盾是远程教育的主要矛盾。他认为,远程教育的主要矛盾方面是指在某个特定的远程教育系统(院校、项目、课程)中,远程教育主要矛盾的两个对立面(革命性与解放性、致命性与缺失性)中占主导或控制地位的方面。

21.德国的彼得斯是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的倡导者和发展者。

22.福特主义:工业化发展中的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相结合的经济模式。福特主义生产系统在DE中的体现: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的单一模式国家DE机构。突出的工业化特征:垄断性;规模经济;合理性;规范化;标准化等

福特主义生产范式中3个变量:产品更新(Product Innovation)过程变革(Process Variability);劳动职权(labor Responsibility)

23.新福特主义:一种对整个生产哲学的灵活处理方式,将过程变革与小批量、多种产品结合起来,并为专业化生产寻求具有高回报的特定市场,其目标是以更多的品种和更高的质量来抵消规模经济的下降。现代的远程教育一般都是新福特。最好代表可能是一个由中央控制的、跨国的、由当地管理的系统。

特点:生产过程快速;变革产品更新频繁;劳动职权较低。

24.后工业范式:后工业主义与新福特主义一样追求产品的快速更新,生产过程的变革。但工作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等级森严的组织形式被平等的网络形式所替代),劳动者具有充分的职权和高水平的技能。保持了新福特主义中DE课程生产的灵活性,并给教师充分、灵活的开发自主权。代表:计算机会议/计算机媒介沟通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 25.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源自美.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相对灌输式教学,提倡“做中学”。观点: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学,即教师的行为目标只有通过学生的行为活动才能实现。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主动的施教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26.远程学习圈(Learning Group) P149

丁兴富定义的远程学习圈:用来表示构成远程教育微观层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集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于一体的远程学习时空域。该理论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广义的资源:组织和人本资源(DE机构及代表)、课程资源(传递教学内容使用的技术、媒体和材料);狭义的资源:多种媒体形式的课程材料。远程学习环境的洋葱头结构模型(P150)

以学生为本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体制的根基;学生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体制的核心;学生自治(Student Autonomy)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体制的目标;学生学习支助服务(Student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体制的重要条件和保

28.远程学习的三种交互作用理论:第一种是学生和(教学、学习)内容的相互作用,第二种是学生和教师间的相互作用,第三种是学生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29.远程学习的交互层次理论

陈丽将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区分为由低级(具体)到高级(抽象)的3个层次:

操作交互:学生与媒体界面的交互

信息交互:学生与教学三要素的交互(资源、教师和学生)的交互

概念交互:学生新旧概念的交互

30.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模型P359

31.教学交互层次塔模型P359 与P360页的教学交互层次双塔(丁兴富)比较

32.远程学习组织模式:个别学习与班组学习

33.远程学习的写作方式: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autonomous learning):指学习者的学习活动通常是独立规划

设计或独立实施展开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成效也是各自独立、没有或者极少相互影响的。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某特定族群学习者通过协同交互学习活动实现某种预定的共同的学习目标任务。

模块4 DE中的技术媒介远程教学(第2章)

34.知识媒体(knowledge media)/智能媒体(intelligent media):在远程教育界,将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教育称为电子学习或网络学习,对应的数字技术媒体称为知识媒体或智能媒体。分析一下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35.我们将人际面授情境中的技术媒介称为技术环境面授教学,将师生分离情境中的技术媒介教学称为技术媒介远程教学。于是,可以将教学形态分为人际口语面授教学,技术环境面授教学以及技术媒介远程教学三类。

36.在第二代开放与远程教育中,由课程组统一设计、开发、制作、发送的特定包装的多种媒体课程材料称为“教学包(instructional package/teaching package)”或“学习包(learning package)”

37.教学媒体本质的争论

无差异性:美.克拉克:各种媒体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使用任何一种专门的媒体来传播教学都不能因此产生特别的学习效果;好的教学效果在于教学方法,而不在媒体本身。英. 凯依:决定学习成效的主要可变因素是实际学习材料的教学法质量,而不是媒体本身的性质

有差异性:1993,加.贝茨:媒体对知识的表现力不同;(数字、模拟、图形)媒体在建构知识时各不相同;(线性、逻辑、随机等)发展不同的技能;媒体的使用要进行选择;不同媒体在通信交流方面也各不相同。

2001,丁兴富媒体各有优缺点,其优缺是相对的;不存在“超级媒体”,使用中应优化组合。

38.远程教学交互模式:单向发送技术与双向交互技术

39.技术媒介远程教学模式分析框架一级指标:人际直接信息传输面授教学,单向发送技术媒介的基于资源的个别化独立自主学习,双向交互技术媒介的基于通信的师生交互与协作学习P85

模块5 DE中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第3章)

40.P92远程教育各种学派的微观理论和哲学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41.教学要素的扩展和重组是远程教育学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特点

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支助服务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分重点

对远程教与学的创新模式的探索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难点

42.网络DE课程设置类型P97

学校传统教育中的网络教学,面对校园学生的在线课程学习,面对校外学生的网络远程教育,面对成人职前职后网络远程培训,面对社会大众的网络终身学习

43.课程开发的创作模式

1、改造模式:选择系统外资源-〉改造;

2、新建模式:无现有资源可用,从头创建;

☆分立式创作方案:对同一课程材料中的不同模块分开进行设计。

☆一体化创作方案:对同一课程材料中的不同模块由同一组学科专家和课程开发人员实行同期创作和综合一体化设计。

3、更新模式:基于院校自身原有课程材料开发

44.课程开发的组织模式

1、学科专家主导的分工负责模式;适于更新模式,即对原有课程的维持和更新

2、教学设计人员主导的协作模式;适于改造模式和新建分立式创作模式

3、集体创作的课程组模式,适于一体化创作设计方案的课程开发和新建

45.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全过程

46.为什么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发送比较复杂?

1.远程教育的教育资源开发基地与远程学生的学习基地在时空上是分离的

2.远程教育系统的规模巨大、学生数量众多且又分散

3.远程教育通常要设法利用社会上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而这些资源和基础设施也常常是多样和分散的

47.DE课程资源的发送方式:1. 院校或系统内部发送2. 依靠社会公共发送系统

48.关于媒体选择的ACTIONS方法(贝茨,1995)

可获得性(Access)学习者及其所在学习环境对媒体的可获得性。

成本(Cost)制作成本、设备成本、发送成本;单向传播媒体,学习者越多,成本利用率越高;双向传播媒体,更适用于学习者较少的教学情况

教与学(Teaching and Learning)媒体选择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教学问题;每种媒体对信息都有一定表现力(技术、教学策略);不同媒体对开发学习者技能有不同作用。-表现力、可控性强的媒体更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技能

交互性和用户友好(Interactivity and user-friendliness)媒体交互性人机交互界面:简洁、透明、可控;交互方式:单向传播、双向传播,同步交互、异步交互;学习者控制的双向交互;计算机会议实现生生、师生、专家之间的同、异步交流

组织问题(Organizational Issues)媒体技术应用;组建技术队伍,教师培训,重构教师组织;创新(Novelty)新媒体引入;支付能力:初始投入、传送补助、维持费用;

速度(Speed)教学内容变化->修正的速度;媒体制作周期,更新材料的成本

49.7种远程学习材料在网络远程学习中的应用P122

各种媒体远程学习材料教学设计与开发,参照P122进行了解

50.远程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教育形态,主要是看网络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1.传统的面授教学课程(网络远程教学比例为0%)2.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网络远程教学比例为1%~29%)3.混合教学课程(30%~79%)4.网络在线教学课程(网络远程教学比例为80+%)结合P125邦克谱系进行分析,与14点是一致的

模块6 远程学习和学生支持(第4章)

51.分析我国用远程学习者的特点对我国远程教育实践的影响P157

52.学生自治是对学生持续挂心和支助服务的结果,不是起点

53.学生学习支助服务涵义:学生学习支助服务是远程教学院校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生生之间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人员和设施的支助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丁兴富,2001)

54.学生学习支助服务核心:人际交互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

55.远程学习的障碍:

1. 学习问题:指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学习进程中学术、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困难。

2.交流问题:原因:1)DE中师生分离,人机交流和信息交流主要通过通信媒体和技术实现;2)学习者多是在职成人,时间精力有限,希望充分利用有限学习时间,而忽视与同学或老师的交流。交流问题不解决将会引发各种学习问题

3.个人问题:原因:远程教育对象主要是在职成人。

56.影响学生支助服务系统和师生双向通信机制总体构建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需要的服务和通信方式;学生数量和地域分布;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学习目标;

DE院校所能担负的初期投资和运行经费;学生及其家庭经济承受力

57.学习中心,是远程教学院校在各地社区建设的学生学习支助服务体系的基层组织机构,是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活动基地,是远程教育教学信息分双向交互通道和教学资源的集散地,是远程教育洗洗基础设施想社区辐射延伸的节点和终端。

58.网络教学平台(Web-Teaching-Learning-Managing Platform)实质上是一个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它是网络课程开发、网络教学支持、网络教学管理三大软件系统以及众多工具软件的整合和集成。

模块7 远程教育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管理(5.4,)

59.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转换:从传统教育中的讲授者、教导者和权威的角色变成了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者、学习辅导者和朋友的角色,简言之,变成了助学者。

课堂讲授者->教学设计者:为学习者创设学习环境、开发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服务等;

完备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导者->导学者: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和求知探索;

学术权威->朋友:帮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

60.DE教师的7种知识结构和能力

1.学科:应是学术人员、某个领域的专家

2.教学:应是一名教师,具有面授教学的实践经验

3.远程教学:具备开展基于技术媒体的DT基本知识

4.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

5.研究和评估:学术研究;应用技术进行DT的研究

6.开拓和创新:在实践中探索DE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7.管理:对课程和学生进行教学管理

61.在世界各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远程教学院校在编的专职教师和外聘的兼职教师。

模块8 DE质量保证与评估(6.1,6.2,6.4)

62.英国判断高等教育质量较好的传统观念:建校历史悠久;入学政策具有高选择性;教学过程提供较多的人际交流;拥有多的教育资源(丹尼尔,1997)

63.挑战:两位“暴君”的统治:距离(Distance)亲近(Intimacy)

时空分离对DE的三重意义:分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新型的教育形态;解放,成为一种开放、灵活、虚拟、分布式的教育形态;压力,面临教与学的时空分离给教学及质量带来的挑战。

较少“亲近”而带来的影响:压力:DE存在合理性和教学质量受到质疑;引力:DE倾向于传统教育,丧失自己的特色

64.如何进行远程教育质量观念的革新?

1. 建校新且质量好。例:开放大学;

2. 实行开放、平等的入学政策;

3. 革新人际交流的方式、手段、内容等。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

4. 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建立良好的学习支助服务,创新教与学的模式。

65.英国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4要素:1、高质量的多媒体课程学习材料;2、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支助服务;3、良好的教学管理;4、扎实的研究基础。

66.广播电视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的3阶段机制

1、确定教育目标-调查劳动力和人才市场;

2、实现教育目标-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

3、调整和完善下期教育目标-从教育评估取得反馈。

67.我国高校网络DE质量保证体系共同的基本要素

1、DE的资源设计、开发与发送及其评估;

2、DE的学生学习支助服务;

3、DE的双向通信交互;

4、DE的宽进严出政策及其落实;

5、DE管理;

6、远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

7、DE研究;

8、DE的基础设施建设;

9、DE的财政支持和经费保证。

68.基更和鲁姆勃尔“四维评估体系”

-基于标准的评估:依理想的实际标准对评估对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

-基于常模的评估:替代方案。

1、远程学习实现的数量;

2、远程学习实现的质量;

3、远程学习实现的声誉;

4、远程学习实现的相对成本;

69.丁兴富.DE系统四维评估体系P253

1、DE系统的数量:系统规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系统对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贡献和改善。

2、DE系统的质量:课程、教学人员、教学、质量保证和管理。

3、DE系统的声誉:有关各方的满意程度、学历认可、学分承认、课程采用。

4、DE系统的相对成本:综合指标、单项指标、投入结构、开支结构。

70.远程教育的规模、成本与质量是怎么相互影响的?(三角关系)P269

71.远程教育的成本效益分析P272,P273两个图理解一下

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考点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概述。 1.选择: A管理概念: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有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B主体: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由担任主管工作的人或小组来完成; 管理的对象:一切可调用的资源 管理的目标:有效率地完成组织既定目标,达成期望效果 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或过程) 管理的职能: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 C.评价管理工作有效性指标:效率,效果 D管理的科学与技术之争1.作为科学的管理,客观规律性,可检验性和系统性。2.作为艺术的管理,正是指管理是一门艺术,正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随地制宜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它有很强的技艺和技巧性。3.离不开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又离不开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E.系统组织是(开放式)的 F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1.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消极被动的或者积极主动的适应。 组织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____.一般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一切组织都会发生影响、都会起作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有环境____任务环境,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和经常性的亦即特殊影响和特定环境。 G管理职能的拓展:1.决策是各项管理职能的核心2.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3.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H. pdca循环:提出者:美国戴明。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pdca循环特点:1.大环带小环。2.阶梯式上升 I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三个基本出发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实行重要的精神变革——心理革命 J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报酬(8)集权原则(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合作实质:统一指挥和等级制度 2.简答.A管理的六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 B按组织中所处层级,将管理者划分为: 高级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决策的执行者(执行层),基层管理者(作业层) C管理者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着,资源分配者,判断者) D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最重要)。2.人事技能。(中层管理者)3.概念技能(1思想技能。2设计技能) E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2)近代的“人际关系”——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霍桑试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行为科学” (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罗德3孔茨管理丛林,西蒙决策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权变管理,德鲁克经验管理,数量管理(管理科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 F:泰罗具体方法:1.科学作业管理2.计件付酬原理3.计划与作业分离原理。4.职能组织原理。5例外管理原理。。6.人事管理原则 G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韦伯,组织权力的类型:@@@ 传统的权力形式(效率最低)@@@超凡的权力形式(对某人所持有的非凡性的热爱)@@@ 法理性的权力形式(最理想)

扬州大学基因工程期末试题复习要点整理

基因工程期末试题复习要点整理 基因工程是70年代出现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科学之一,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代表,是生命科学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基因工程概述、重组DNA基本技术及原理、基因克隆、基因的分离及鉴定、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的应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了解该技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方面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生物学教学、生物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或进一步的研究生学习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及专业基础。扬州大学试题纸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基因: 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 定位克隆: 获取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信息,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和克隆 3. 融合基因: 是指应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的一类具有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新型基因。 4. 转化子: 导入外源DNA后获得了新遗传标志的细菌细胞或其他受体细胞,又称重组体。 5. 人工接头: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个或数个特定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和切割序列的双股平端DNA短序列。 6. RT-PCR: 是指以m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第一链为模板进行的PCR。 7. ORF : 起始于AUG、止于UAA、UGA、UAG的连续的密码子区域,是潜在的编码区。 8. MCS: 指载体上人工合成的含有紧密排列的多种限制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DNA片段。 9. gene targeting : 基因工程中利用活细胞染色体DNA可与外源DNA的同源性DNA序列发生重组的性质,来进行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目的基因的技术 10. 5’RACE: 是一种通过PCR进行cDNA末端快速克隆的技术,是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后用PCR技术扩增出某个特异位点到5’端之间未知序列的方法。 四、简答题:共4题,共20分。 1.简述获得目的基因常用的几种方法。(5分)

期末复习知识要点归纳若干问

一、力学 1质点的速度, 加速度与运动方程之间的关系? 2 质点作曲线运动, 速率(即速度的大小) 与路程的关系? 切向加速度的大小与速率的关系? 3 质点绕固定点转动时, 角动量守恒的条件? 4 质点的动能定理? 质点组(或质点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万有引力势能、重力势能、弹力势能? 5动量定理? 质点组动量守恒的条件? 6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狭义相对论中动能与总能以及静能之间的关系? 狭义相对论中质速关系?尺缩效应(长度收缩效应)? 二、振动和波动 1 旋转矢量法? 旋转矢量与简谐振动特征量之间的关系? 如何用它求简谐振动的初位相? 2 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如何计算合振幅? 3 如何画振动曲线? 简谐振子的能量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4 如何从振动曲线求振动方程? 如何由振动的特征量求出振动方程? 5 如何画t=0s时刻的波形图(曲线)? 6 如何从t=0s时刻的波形图求波动方程(即波函数)? 7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如何由波的特征量求出波的表达式? 8 如何从波函数(即波动方程或波的表达式) 求出波的特征量? 三、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 1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能均分定理?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 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据此,理想气体的内能还可以由压强和体积表示成?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其中物理量的正号和负号的意义? 4 如何求等压、等体、等温、绝热各个过程中功、热量?以及内能的变化? 5 如何在P-V坐标系表示循环过程?循环过程功的计算?正循环和逆循环?卡诺循环? 6 如何计算正循环过程的效率?卡诺循环的效率?

个人与团队管理各知识点

《个人与团队管理》各章知识点 第一单元自我规划 第1章:思考你的目标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方法,你的工作当中的哪些方面适合应用创造性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头脑风暴法的规则遵循两个独立的阶段,这两个阶段不能同时进行。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比如:制定目标、解决问题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头脑风暴法。 例:培养创造型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一个方面。(对) 2、什么是头脑风暴法?个人和集体使用头脑风暴进行创造性思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为了克服阻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遵从压力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它利用一种思想产生过程,鼓励提出任何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各种方案的任何批评。个人头脑风暴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但是思路狭窄;团队头脑风暴法能够集中很多人的意见,但是人们往往会有所顾虑。3、假如你现在面对职业或工作的选择,你会采用什么手段来面对这些选择?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面对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讲包括: 改变境遇 积极进取——使自己更加适应; 面对其他挑战,如参加训练和培训; 改善工作环境; 授权给其他人,让他们承担一些日常事务。 改变自己 检查自己的真实想法——嘴上说的和心中想的是否一致; 改变行为; 发展在其他领域的技能和能力 改变个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适应工作; 将工作看作达到目标的方法; 通过降低问题的重要性来改变看法——更注重工作之余的生活。 离开 4、请思考你是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的。 制定目标时首先应该分析自己的现状,考虑自己的选择,这种情况可以用个人头脑风暴法来进行,但是一定要遵循头脑风暴法的规则。 制定计划:可以按照计划的时间长短进行,长期计划一般是提纲挈领的;而短期的计划则是详细具体的,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都应该具体详细。当然其他的方法也可以。 第2章:自我认知 1、什么是自我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了解自己和他人的? 自我认知是情感智能框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是了解自己的情感,主要包括:情感自我认知、正确的自我评估、自信等。一般通过测试,视个人情况而定,只要合理即可。 一般来说:与他人沟通,理解他人,换角度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接受各种反馈意见等都能帮助你去理解自己和他人。 例:情感智能框架中的认知包括( D )。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六下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通国:全国。诲:教导。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援:引,拉。俱:一起。弗:不。矣:了。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以:认为。去:离。日中:正午。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决:判断。孰:谁。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

基因工程期末复习总结

一、单选 1、第一个实现DNA重组的实验: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P.Berg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DNA的体外重组。 2、第一次实现重组体转化成功的实验:1973年,科恩(Coher)和博耶(Boyer)建立的基因工程基本模式。 3、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切接转增检。 4、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要素:基因、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 5、DNA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态:染色体DNA、病毒DNA(噬菌体DNA)、质粒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有的以线型存在,有的以环状存在。 6、天然DNA提取的步骤:生物材料的准备、裂解细胞、分离抽提DNA。 7、DNA的分离抽提法:酚-氯仿抽提法(常用、经典)。 8、DNA的保存:温度越低越好,同等条件下,温度越低越不容易降解。 9、为了消除在制备RNA过程中RNA酶的污染,应用0.1% DEPC处理过的水配制试剂。 10、人工合成DNA片段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 11、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核酸样品的纯度(常用),纯净的核酸溶液的0D260/OD280值应为 1.7~2.0,0D260/OD230值应大于 2.0,如果0D260/OD280小于1.7,可能有蛋白质污染,如果0D260/OD280大于2.0

或0D260/OD230小于2.0时,核酸溶液中可能存在其他干扰物质。12、工具酶就其用途而言可分为三大类: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修饰酶。 13、 14、通常提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指Ⅱ类酶而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属名+种名。例如:B acillus am ylolique faciens H、 H aemophilus in fluenzae dⅠ→Bam H、Hind 15、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本质:细菌细胞的限制—修饰系统。 17、常用的酶切方法:单酶切、双酶切和部分酶切。

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数学必修1总复习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 整数集合:Z ; 有理数集合:Q ;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 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 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集合A 有n 2-1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 {|,}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 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 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基因工程知识点梳理

生物选修3知识点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赋予生物以,创造出。基因工程是在 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 (1)来源:主要是从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断开,因此具有。(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 和。 2.“分子缝合针”—— (1)两种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键。 ②区别:来源于大肠杆菌,来源于T4噬菌体, 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而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必须需要模板 3.“分子运输车”——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 ②,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 ,它是一 种 。

(3)其它载体: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 1.目的基因是指: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 常用方_ 和_。 3.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基因文库(1)概念: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2)类型: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 (1)原理: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 第二步:冷却到55~60℃,; 第三步:加热至70~75℃,。 第二步:(核心步骤)

管理沟通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管理沟通原理 1 沟通与管理沟通 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 *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激励,创新,交流,联系. *管理沟通是围绕企业经营而进行的信息,知识与情报的分享过程. *沟通过程由各种要素组成:发送―接受者,信息,渠道,噪音,反馈和环境. 发送―接收者:在大多数沟通中,人们是发送―接收者,即在同一时间即发送又接受. 信息是由一个发送―接收者要分享的思想和情感组成的. 渠道是信息经过的路径 反馈是发送―接收者相互间的反应. 噪音是阻止理解和准确解释信息的障碍.它分成种形式:外部噪音,内部噪音和语义噪音. 环境是沟通发生的地方.环境能对沟通产生重大影响 *外部噪音来自于环境,它阻碍听到或理解信息,如天气热,吵闹. *内部噪音发生在发送―接受者的头脑中,这时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集中于在沟通以外的事情上. 2沟通是一种相互作用 沟通的相互作用不仅包括身体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印象是在沟通参与者的头脑中形成的,人们对另一个人的所思所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沟通. 沟通作为一种相互作用,包含三个重要的原理: 1)进行沟通的人连续的,同步的发出信息.即不管你在沟通中是否说话,你都积极地参与到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中. 2)沟通事件由过去,现在和将来.即我们都依据自己的经验,情绪和期望对各种情形做出反应,这些要素使沟通情景复杂化. 3)沟通的参与者扮演相应的角色.即在沟通中我们扮演不同的的角色,无论这个角色是否由个人关系或社会所确立,不同的人会按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影响它们所导致的沟通. 3 管理沟通的种类 自身内沟通人际沟通小组中的沟通公共场合沟通跨文化沟通 *自身内沟通是发生在自身内部的沟通,它包括思想,情感和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跨文化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任何时候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沟通. 4 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网络 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网络,非言语沟通 *正式沟通网络有链式,轮式,环式,全渠道式,Y式. *非正式沟通网络有单串型,饶舌型,机率型,集聚型. *非正式沟通是不受管理层控制的. 5 影响管理沟通的基本因素 1) 外在因素:组织结构;沟通环境.

基因工程期末复习总结.docx

一、单选 1、第一个实现DNA重组的实验: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P.Berg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DNA的体外重组。 2、第一次实现重组体转化成功的实验:1973年,科恩(Coher)和博耶(Boyer)建立的基因工程基本模式。 3、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切接转增检。 4、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要素:基因、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 5、DNA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态:染色体DNA、病毒DNA (噬菌体DNA)、质粒DNA、线粒体DNA利叶绿体DNA,有的以线型存在,有的以环状存在。 6、天然DNA提取的步骤:生物材料的准备、裂解细胞、分离抽提 DNAo 7、DNA的分离抽提法:酚■氯仿抽提法(常用、经典)。 8、DNA的保存:温度越低越好,同等条件下,温度越低越不容易降解。 9、为了消除在制备RNA过程中RNA酶的污染,应用0.1% DEPC处理过的水配制试剂。 10、人工合成DNA片段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 口、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核酸样品的纯度(常用),纯净的核酸溶液的 OD260/OD280值应为1.7-2.0, OD260/OD230值应大于2.0,如果OD260/OD280小于1.7,可能有蛋白质污染,如果OD260/OD280大于2.0

或OD260/OD23O小于2.0时,核酸溶液中可能存在其他干扰物质。 12、工具酶就其用途而言可分为三大类: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修饰酶。 基因工程屮最常用的工具酶 14、通常提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指II类酶而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 属名+种名。例如:Bacillus amylolique faciens H、Haemophilus influenzae d Bam H> Hind I o“属种株序” 15、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本质:细菌细胞的限制一修饰系统。 16、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作用机制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的核昔酸 17、常用的酶切方法:单酶切、双酶切和部分酶切。

期末考试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2019期末考试数学总复习知识点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2019期末考试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与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

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基因克隆 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答:对核算分子的分离、纯化、回收、分析和检测、切割、连接和修饰,以及序列测定、诱变、扩增和转移等基因操作技术。 构建基因文库一般使用什么作为载体? 答:一般使用大肠杆菌作为载体 克隆与亚克隆? 答:克隆在一等程度上等同于基因的分离。亚克隆是将目的基因所对应的小段的DNA片段找出来。 PCR对基因克隆有什么作用? 答:现在基因克隆可以不用通过构建基因文库来实现,可以通过理性设计和PCR扩增获得大多数所需要的基因。但是尽管如此,在不知道基因序列的情况下,如相互作用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新基因等,还需要构建基因文库来进行基因克隆。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限制与修饰系统? 答:限制系统可以排除外来DNA。限制的作用实际就是降解外源DNA,维护宿主稳定的保护机制。甲基化是常见的修饰作用,宿主通过甲基化来达到识别自身遗传物质和外来遗传物质的作用。并且能够保证自身的DNA不被降解。 使用最广泛的限制酶? 答:EcoR I是应用最广泛的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答: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序列号。 如:HindIII 限制与修饰系统分类? 答:至少可分为3类。II类所占比例最大,其酶分子为内切酶与甲基化分子不在一起,识别位点为4-6bp的回文序列,切割位点为识别位点中或者靠近识别位点。其限制反应与甲基化反应是分开的反应。不需要ATP的参与。 限制酶识别的序列长度?结构?

答:一般为4-6个bp,即每256和每4096个碱基中存在一个识别位点。回文序列,不对称序列,多种不同序列,间断对称序列 限制酶产生的末端? 答:1、黏末端2、平末端3、非对称突出末端 什么是同裂酶?分类? 答:识别相同序列的限制酶称为同裂酶。但他们的切割位点有可能不同。分为:1、同位同切酶2、同位异切酶3、同工多位酶4、其他 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反酶是什么? 答: 什么是同尾酶? 答:许多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产生的末端是相通的,切实对称的,即他们可产生相同的黏性突出末端。 酶切的缓冲液中一般含有什么?作用是? 答:调控pH的缓冲剂:稳定溶液的pH M g2+:稳定酶的作用,提高酶的活性,提高酶的特异性 DDT(二硫苏糖醇):防止DNA二聚化,影响酶切结果 BSA(小牛血清蛋白):防止了酶的贴壁效应(可使酶变形),同时减少非特异性吸附,对酶有稳定和促进的作用。 酶切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中止酶切的方法? 答:反应温度大多为37℃,时间一般为2-3h。中止的方法是在65℃下反应20min。 什么星星活性?抑制其发生的办法? 答: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限制酶能够切割与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这个改变的特性称为星星活性。抑制星星活性的措施有很多,如减少酶的用量(可避免过分酶切)、减少甘油浓度、保证反应体系中唔有机溶剂或乙醇、提高离子强度到100-150mmol/L(如果不会抑制酶活性的话)和降低反应pH至pH7.0以及保证使用M g2+作为2价阳离子。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答: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外因是可预见的,可控的:反应条件、底物的纯度(是否有杂质、是否有盐离子和苯酚的污染)、何时加酶、操作是否恰当、反应提及的选择以及反应时间的长短等。 内因有:星星活性、底物甲基化和底物构象(线性还是超螺旋) 原核细胞有几种DNA聚合酶?其特点是什么? 答:DNA聚合酶I是单链多肽,可催化单链或者双链DNA的延长;DNA聚合酶II则与低分子脱氧核苷酸链的延长有关;DNA聚合酶III在细胞中存在的数目不多,是促进DNA链延长的主要酶。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全) 一、管理 ■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领导 控制 ■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

■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二、决策 ■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 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 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决策的作用:决策时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决策时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信息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参与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效益原则。 ■决策的制定过程: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5.选择最优方案。 ■决策的主要方法:1.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哥顿法;名义群体法;电子会议法。 2.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 风险型决策法(“决策树”法) 不确定决策方法:冒险法(大中取大,乐观法则);保 守法(小中取大、悲观法则);折中法。 ■预测的程序:确定预测目标;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选择预测方法;评价预测结果;编写预测报告。■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法(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定量预测法(时间序列法;因果预测法) ■决策心理:1.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 2.首因效应(“第一感”)

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更新版)

基因工程 绪论 1、克隆(clone):作名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或含有重组分子的无性繁殖。作动词:基因的分离和重组的过程。 2、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体外将目的基因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中,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掺入到原先没有这些基因的宿主细胞内,且能稳定的遗传。供体、受体和载体是基因工程的三大要素。 3、基因工程诞生的基础 三大理论基础:40年代发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50年代弄清楚DNA 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理;60年代确定遗传信息的遗传方式。以密码方式每三个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三大技术基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DNA连接酶的发现;载体的发现 3、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切:DNA片段的获得;接:DNA片段与载体的连接;转:外源DNA片段进出受体细胞;选:选择基因;表达:目的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1、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2、限制酶的命名:属名(斜体)+种名+株系+序数 3、II型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 4、同裂酶:来源不同,其识别位点与切割位点均相同的限制酶。 5、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靶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的酶形成的新位点不能被原来的酶识别。 6、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在适当反应条件下,1小时内完全酶解1ug特定的DNA 底物,所需要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 7、星号活性:改变反应条件,导致限制酶的专一性和酶活力的改变。 8、DNA连接酶的特点:具有双链特异性,不能连接两条单链DNA分子或闭合单链DNA,连接反应是吸能反应,最适反应温度是4至15度,最常用的是T4连接酶。 9、S1核酸酶:特异性降解单链DNA或RNA。

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小结 1、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此人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 2、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 4、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个性倾向性可划分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描述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清晰地解释发生的事实;客观地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行为的控制。 7、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8、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人文主义心理学。 9、简述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名称+人物+观点 第二章小结 1、脑是心里产生的器官,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 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 3、神经元基本结构,由胞体、轴突、树突三部分组成。 4、大脑皮层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5、大脑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言语中枢在左半球。 6、简答:心理、行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答:客观环境是心理与行为的源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可以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还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去改造环境,指导实践活动。 第三章小结 一、名词解释:A、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B、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填空 1、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根据知觉的对象是否属于人,可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社会知觉。 3、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属于感觉适应;月明星稀属于感觉的对比;看到红色、黄色容易产生温暖的感觉,这属于联觉;以鼻代目,以目代耳属于感觉的补偿。 5、海军衣服天蓝色、陆军衣服草绿色利用知觉的知觉的整体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属于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物体的角度改变,但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标准的物体,属于知觉的整体性。 三、简答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作为两种不同层次的心理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的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2)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如相同的刺激可以引起相同的感觉,但却会引起不同的知觉。(3)分析器是产生感觉、知觉的生理基础,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许多属性。(4)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人的感觉有无

(整理)专题一基因工程.(最新整理)

专题一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A卷 一、选择题(共50分) 1.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是( ) A.只能识别GAATTC序列 B.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和具有特定的酶切位点 C.识别黏性末端 D.切割质粒DNA的标记基因 2.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可以想象这头牛(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发生了基因重组 D.没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3.“工程菌”是指( ) A.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发菌类自身某些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B.用遗传工程的方法,把相同种类不同株系的菌类通过杂交得到的新细胞株系 C.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D.从自然界中选择出的能迅速增殖的菌类 4.基因工程技术也称为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的四个必要条件是( ) A.目的基因限制性内切酶运载体受体细胞 B.重组DNA RNA聚合酶内切酶连接酶 C.模板DNA信使RNA质粒受体细胞 D.工具酶目的基因运载体受体细胞 5.用DNA限制酶切割DNA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和切口是( ) A.一种限制酶只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有专一性酶切位点 B.一种限制酶在DNA双链上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C.一种限制酶在DNA双链上识别的核苷酸序列相同,但酶切位点不同 D.一种限制酶在DNA双链上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和酶切位点都不同 6.根据mRNA的信息推出并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 A.用DNA探针测出目的基因 B.用mRNA探针测出目的基因 C.用mRNA反转录形成目的基因 D.用PCR技术扩增mRNA 7.在人类染色体DNA不表达的碱基对中,有一部分是串联重复的短序列,它们在个体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短序列可用于( ) A.生产基因工程药物 B.侦查罪犯 C.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1_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汇总 年级学习部,一直在为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而努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管理的定义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2.韦伯的理想组织形式特点: (1)存在明确的分工 (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 (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3.定量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也确定的 I.比起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比较容易求解的问题 II.求解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连续型规划、整数规划、单目标规划、多目标规划、目的规划、网络优化 (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这类决策问题被称为不确定型决策 常用的解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I.小中取大法 II.大中取大法 III.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其步骤是: ①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定义为: 后悔值=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 ②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③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3)风险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4.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它不像传统的目标设定——由上级设定目标后分派给下级,而是组织内各级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目标,形成以总目标为中心,上下衔接、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教学文案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 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Ⅲ,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Ⅲ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Ⅰ型酶、Ⅱ型(Ⅱs型)酶和Ⅲ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Ⅰ,Ⅱ,Ⅲ

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1.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人工取火。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六千年,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生活用具:人面鱼纹彩陶盆和纺轮。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 2.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禹建立夏朝,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①周王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调兵。 (3)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 4.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结束时期。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是封建社会开始时期。 5.诸侯争霸影响:积极:有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消极:战争带来巨大灾难。 6. 商鞅变法(前356年)----确立封建制度 ①目的: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内容:政治方面:建立县制(影响最深远),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核心内容,体现地主阶级利益);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军事方面:奖励军功。 ③影响:国力增强,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7. 百家争鸣的背景:战国时期,随着旧制度的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影响: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8.评价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以德治国。办私学,有教无类。其思想被整理成《论语》。孔子的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9.评价秦始皇。是杰出政治家也是暴君。①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开灵渠,修长城等)②暴政(徭役兵役赋税繁重,刑法残酷)。 10.秦朝的制度创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③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11.西汉的制度创新:“推恩令”(主父偃);刺史制度;兴办太学;盐铁官营。 12.对待儒学。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我们应该: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3.汉初政策(汉高祖、文帝、景帝):休养生息政策,以农为本。 汉武帝时期政策:巩固大一统王朝,解决王国问题和匈奴问题。 14.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③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西晋八王之乱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