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类型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诊断价值_徐丽莹

特殊类型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诊断价值_徐丽莹
特殊类型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诊断价值_徐丽莹

收稿日期:2004-03-02;修回日期:2004-08-26

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WJ01528)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放射科

特殊类型乳腺癌动态增强M RI 诊断价值

徐丽莹,孔祥泉,徐海波,刘定西,于 群,曾 军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ynamic Enhanced MR Imaging for Special Types of Breast Cancer

X U Li -ying ,KO NG Xiang -quan ,XU Hai -bo ,LI U Ding -x i ,YU Qun ,ZENG Jun

Depart ment of Radiology ,T he A f filiated Xiehe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ology ,Wuhan 430022,China

A bstract :Objective T o assess the diag nostic value of dy namic enhanced mag 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 RI )in special types of breast cancers .Methods T he dynamic enhanced M RI features of 13patients w ith histo pathologically verified special types of breast cancers were reviewed .Results Characteristic M RI repre -sentations were found in 6cases of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 ,4cases of multifocal breast cancer and 2cases of occult breast cancer .Ex tensive and multifo rm lesions without characteristic w ere found in one case of inflam -matory breast cancer .C onclusion Dynamic enhanced M RI of the breast is of great value for diag nosing of o c -cult breast cancer ,multicentric and multifocal breast cancers .T he diagnosis of inflammato ry breast cancer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linic info rma tio ns and be differentiated w ith the acute mastitis .

Key words :M 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 ;M ultifocal breast cancer ;Occult breast cancer ;Inflammatory breast can -cer ;M 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摘 要:目的 评价乳腺动态增强M RI 诊断特殊类型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几种特殊类型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 RI 表现特征。结果 6例多中心性乳腺癌、4例多灶性乳腺癌及2例隐匿型乳腺癌具有特征性M RI 表现,1例炎性乳腺癌病变广泛且形态多样,缺乏特征性。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M RI 对多中心性、多灶性乳腺癌及隐匿型乳腺癌有重要诊断价值,对炎性乳腺癌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与急性乳腺炎鉴别。

关键词:多中心性乳腺癌;多灶性乳腺癌;隐匿型乳腺癌;炎性乳腺癌;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78(2004)10-0611-03

特殊类型乳腺癌种类较多,发病率低,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报导较少。本文报道13例经M RI 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特殊类型乳腺癌,讨论动态增强M RI 显示特殊类型乳腺癌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13例,均为女性,年龄38~70岁,平均52.5岁。其中多中心性乳腺癌6例,多灶性乳腺癌4例,隐匿型乳腺癌2例,炎性乳腺癌1例。病理类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8例,导管内癌2例,髓样癌1例,导管内重度乳头状瘤部分癌变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乳腺M RI 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并获得病理证实。1.2 扫描方法 使用Siemens M ag netom Vision 1.5T 超导磁共振仪进行扫描。常规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定位扫描后,采用反转恢复序列T 2WI (TR 9128ms ,TE 60ms ,TI 150m s ,翻转角180°,层

厚3mm ,矩阵256×242)扫描;然后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fast low angle shot 3D ,FLASH 3D )行动

态增强扫描(TR 8.1ms ,TE 4ms ,翻转角20°,有效层厚3.0mm ,矩阵192×256),9组无间隔扫描,于第一组最后15秒内快速推注对比剂Gd -DTPA 0.1mmol /kg 。

1.3 图像后处理 取增强后的8组图像分别与第一组图像进行减影,对每一个强化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 )置于病灶最高强化区、最低强化区及邻近乳腺实质,采用相应软件描绘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即Sig nal Intensity -Time 曲线),将曲

线进行分型:Ⅰ、Ⅱ、Ⅲ型曲线[1]

(I 型为缓慢上升型,Ⅱ型为平台型,Ⅲ型为快进快出型),并取强化最明显的减影后图像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 axi -mum Intensity Pro jection ,M IP )重建。2 结果

13例乳腺癌患者,M RI 共发现病灶29个,病灶最大者约5.5×4.0×3.5cm ,最小者直径约0.6cm 。M RI 表现:6例多中心性乳腺癌,其中1例M R 平扫显示乳晕后偏内侧一较大肿块,动态增强减影还见

到乳腺外象限四个散在小结节影,所有病灶均明显均匀强化,另5例均为两个病灶,各有一个病灶位于胸肌表面或靠近胸肌;4例多灶性乳腺癌均表现为较大肿块周围聚集大小不等小结节病灶,病灶相距近,位于同一象限;2例隐匿型乳腺癌的乳腺原发病灶较小,最大径分别为0.6cm和0.9cm,且M R平扫均未发现病灶,增强减影图像显示病灶为略呈分叶

状的小结节;1例炎性乳腺癌患侧乳腺明显肿大,皮肤增厚、水肿,乳头深部可见一大的斑片状强化的肿块,乳腺内散在分布多个大小不等的小结节,以外上象限显著。所有病例动态增强减影显示病灶数目和形态均优于平扫和增强,MIP重建显示患侧乳腺内微小血管影较健侧增多、增粗。SI-Time曲线类型:2例隐匿型乳腺癌为Ⅱ型,其余病例均为Ⅲ型。

3 讨论

3.1 多灶性和多中心性生长是乳腺癌较常见的两种生物学特性。Holland等研究了264例乳腺癌根治标本,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乳房肿块为小于4cm的孤立性病灶,但对病理标本进行连续切片检查发现, 20%在距原发灶2cm以内的组织中发现癌灶,41%在原发灶2cm以外的组织中发现癌灶。本组13例中M RI显示4例为多灶性乳腺癌,表现为一个较大肿块周围聚集大小不等小结节,平扫主癌灶均得以显示,但难以发现周边小癌灶,动态增强扫描各癌灶均明显强化,尤其减影图像及其MIP像显示周边小癌灶更清晰。6例M R显示为多中心性乳腺癌,表现为分布于乳腺不同象限的多个结节或肿块,其中1例病灶数目多达5个。Uw e等[2]对463例乳腺疾病患者术前行增强M RI,结果发现常规检查未能检出的30例多灶性乳腺癌,24例多中心性乳腺癌以及15例双侧乳腺癌,由此可见,M RI对显示多灶性及多中心性乳腺癌具有不可低估的优势,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3.2 隐匿型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指无乳腺肿块而以转移癌为临床表现的乳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临床特殊表现类型的乳腺癌。OBC 的肿瘤直径多在1cm以下。OBC早期以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较多见。本组2例OBC均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而临床扪诊、X线钼靶和B超均没有发现乳腺肿块,经M RI检查发现同侧乳腺原发灶。其中1例MR平扫T2W I表现为患侧乳腺弥漫性信号增高,未发现肿块,动态增强减影图像显示乳腺外上象限内可见一直径约6mm的早期(1min内)明显强化的小结节,M IP显示病灶周围多支增粗、扭曲血

管影,M R诊断为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病检为导管内癌。另1例MR平扫未发现明显异常,但动态增强减影显示乳腺深部一明显强化的分叶状结节,直径约9mm,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呈Ⅱ型,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Susan等[3]应用动态增强M RI分析22例OBC患者,结果19例发现乳腺原发灶,从而认为增强M RI对于临床和X线检查阴性的OBC有较高的敏感性。

图1 多中心性乳腺癌

A:T1WI平扫示左乳内象限及深部胸肌表面各见一直径约1cm的低信号结节;B:减影图像示两病灶均明显强化

图2 多灶性乳腺癌

A:动态增强示右乳晕下多个大小不等、聚集成团的强化肿块;B:M I P像病灶周边血管影增多,增粗

图3 隐匿型乳腺癌

A:平扫T2W I轴位像示左侧乳腺弥漫性信号增高,乳晕处皮肤增厚,呈高信号,未见肿块;B:动态增强减影图像示乳晕下可见明显强化之小结节病灶,呈分叶状,最大径约0.6cm

3.3 炎性乳腺癌(inflamm ato ry breast cancer,IBC)的组织学类型无特殊,各种类型乳腺癌均可见于IBC,Belli等[4]研究发现炎性乳腺癌和急性乳腺炎动态增强M RI均可表现为斑片状强化,还可伴有一些局部强化病灶,并且SI-Time曲线均可为“快进快出”型(w ash out),认为动态增强M RI对诊断炎性乳腺癌无特异性。Rieber等[5]发现炎性乳腺癌动态增强M RI中第一分钟强化率多超过100%,乳腺炎多超过55%,虽然两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但这种强化程度差别在可疑乳腺炎病例的随访中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评估急性乳腺炎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因此,乳腺动态增强M RI对炎性乳腺癌和急性乳腺炎的鉴别诊断存在局限性,必须结合临床特点加以

 

图4 炎性乳腺癌

A:T2WI示右乳体积增大,皮肤增厚,信号增高,乳腺组织呈弥漫性高信号;B:动态增强减影后M I P像示右侧乳腺弥漫性明显强化,周边散在强化结节,血管影增多、增粗;C:SI-T ime曲线为Ⅲ型

鉴别。本组1例炎性乳腺癌患者,48岁,有乳腺癌家族史,出现一侧乳腺红肿热痛的局部症状,无全身反应及血象升高,动态增强MRI显示为乳头深部可见一大的斑片状强化的肿块,周围散在分布多个卫星结节,SI-Time曲线均为Ⅲ型,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伴多处淋巴管癌栓。

本组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动态增强M RI对于多中心性、多灶性乳腺癌和隐匿型乳腺癌有重要诊断价值,对炎性乳腺癌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与急性乳腺炎鉴别。

参考文献:

[1] Ch ristiance KK,Peter M,S ven K,et al.Dynamic breast M R

imaging:Are s ingnal in tensity time course data useful for differ-

ential diagnos is of enhancing lesions?[J].Radiology,1999,211

(1):101-110.

[2] Uw e Fisher,Lars Kopka,Eck hardt Grabbe.Breast carcinoma:

effect of preoperative contrast-enhanced M R imaging on the ther-

apeutic approach[J].R adiology,1999,213(12):881-888. [3] S us an G,Orel M D,Susan P,et al.Breast M R Imaging in Pa-

tients with Axillary Node M etastases and Unknow n Primary M a-

l ignancy1[J].R adiology,1999,212(8):543-549.

[4] Bell i P,Costantini M,Romani M,et al.Rol e of magnetic reso-

nance imaging in infl amma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R ays,

2002,27(4):299-305.

[5] Rieber A,Tom czak RJ,M ergo PJ,et al.M RI of the breast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 is of mastitis versus inflammatory carcino-

ma and follow-up[J].J Comput As sist Tomogr,1997,21(1): 128-132.

[编辑:张 麟;校对:周永红] 

BI—RADS分类在超声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BI—RADS分类在超声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诊断乳腺癌 中的价值分析。方法:212例乳腺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对发现的254个结节进行常规BI-RADS分类,术后病理结果与BI-RADS对照分析。结果:254个结节中,BI-RADS 3类40个,4a类106个,4b类42个,4c类40个,5类22个,6类4个。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结节162个,恶性结节92个,BI-RADS分类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5.6%(88/92),特异性为82.7%(134/162)。结论:超声BI-RADS分类诊断乳腺癌敏感性较高,具备很好的应用价值。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发病首位[1]。近年来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已成为危害我国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随着超声设备特别是高频超声及检查技术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手段,高频超声对乳腺病灶可以非常清楚地识别,广泛应用于临床[3]。本文对212例乳腺患者,共254个结节行BI-RADS分类,探讨BI-RADS 分类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住院手术患者212例,女211例,男1例,年龄26~65岁,平均(4 2.8± 3.2)岁,患者因乳房胀痛或触及肿块前来超声检查。 1.2 设备使用HITACHI Asc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5~12 MHz。 1.3 方法212例患者手术前应用高频超声常规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按照1~12点钟放射状、多切面连续扫查法,确保检查无盲区,并对所发现肿块重点观察,记录肿块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及衰减,内部有无钙化,腋窝淋巴结有无结构异常,详细记录并工作站留存资料。超声结论包含肿块的物理性质,超声BI-RADS分类,临床建议及随访。 1.4 BI-RADS分类标准及评价参照北美放射学会制定的超声BI-RADS分类标准(第4版)为基础,结合患者年龄等参考因素等进一步细化,进行乳腺超声评估[4]。0类,超声不能有效地评估病变,需结合其他检查(如MRI等)行进一步检查;1类: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每年随访1次;2类,超声提示良性病变,无恶性病变的特征(见图1),每6~12个月随访1次;3类,可能的良性病变(恶性危险度≤2%),建议3~6个月随访1次,无异常则1年随访1次,至少随访2年;4类,可疑异常(恶性可能为3%~94%),建议行穿刺活检;5类,高度可疑恶性(恶性可能≥95%),应积极进行治疗;6类,活检病理已证实为恶性病变。分析BI-RADS分类并对比病理的敏感性、特异性。

超声在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与分析研究

超声在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与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本文重在探讨超声检测对乳腺的检测价值,尤其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资料与方法:本文采用2010~2014年乳腺恶性肿瘤患者30例,女性28例,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50.3岁;所xuan病例中男性2例,年龄63―66岁,平均年龄64.2岁。医学实践 中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在医学研究中采用仪器Alilent―Sonos4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 频率7.5MI-Iz。检测方法:让患者取常规平卧位或侧卧位。检测中长轴以乳头为中心,以放 射状连续扫查。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的分布:30例患者中单侧病变者27例,双侧病变者1例。其中左乳病变18例,右乳病变14例,乳头下有病变。 【关键词】超声诊断;乳腺癌检查;诊断研究 1.乳腺癌的表现及危害 乳腺癌对女性身体有着非常大的危害,医学上界定为是从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恶性肿瘤中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前几位。乳腺癌 的发病部位通常发于外上象限,其次发生在乳晕区,内上象限。乳腺癌身体危害非常大,但 是在临床表现上却不容易被发现,乳腺癌在发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最初的表现通常是在一 侧的乳房有无痛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多为单发,在肿块处皮肤有凹陷、并且皮肤的颜色 有所改变,一般呈现出呈橘皮式颜色、同时会有乳头凹陷的情况,在肿块存在的乳房同侧的 腋窝下存在有淋巴结,乳腺癌的晚期会有更大的危害,如通过体内的血循环会有所转移,侵 犯身体的肝、肺、骨骼,而且预后差。 临床数据表明,乳腺癌呈现出年龄趋向年轻化的的趋势,这对广大妇女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不但直接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也对下一代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乳腺癌的预 防和科学诊断和治疗工作,尤其是作为乳腺癌的及时诊断是治疗核心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 和临床医学实践,对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出如下重要的特点:(1)在形态上呈不规则形状,在周边上不清,凸凹不平;(2)在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关系上,没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3)在回声方面,回声没有规律、不规则,表现为内回声不均匀或呈低回声或回声粗 糙等症状;(4)检查中会发现后方有声衰减。以上四点是超声对乳腺癌诊断中概括出的重 要特征。 2.研究所采用的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病理分类:浸润性导管癌17例(56.7%);浸润性小叶癌5 例(16.7%);单纯癌1例(3.3%);导管内乳头状瘤并导管内癌3例(10%);髓样癌 2例(6.7%);间质肉瘤1例(3.3%);浸润性小叶癌合并灶性导管癌1例(3.3%)。 3.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实践表明,乳腺恶性肿瘤的声像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边缘:粗糙回声增强,呈强回声晕占74.2%。边缘尚清,似有包膜,见侧方声影占25.8%。(2)内部回声:15 /30例呈实性非均质性回声,14/30例表现均匀的实质性回声,3/30例超声显示囊实混合型。2/30超声显示囊肿样回声。其中1例湿疹样癌仅表现乳晕皮肤表面局限性增厚。(3) 后方衰减仅占21.8%。(4)纵径横径比值大于1,占88.4%。通过对本组30例乳腺恶性 肿瘤观察,a.发病年龄及分布:年龄多见于40岁女性,男女比2:28。乳腺恶性肿瘤好发部位:在外上象限多见,第二发病部位为内上象限次之,再次为外下象限,内下象限少见。b. 病理分类: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发病率依次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单纯癌、 导管内乳头状瘤并导管内癌、髓样癌、其他类型癌较少见。乳腺恶性肿瘤病理的改变与癌组 织浸润及周围纤维反应增生有关。 4.研究结论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王建华 [摘要]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 乳腺钼靶 X线摄影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尤其对脂肪型乳腺,诊断价值较高。 超声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 CT 检查可用于不能扪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MRI 具有较高的对软组织的对比性,它比 X 线、 CT 和 B超能更好的显示肿瘤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使其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学诊断;钼靶 X 线摄影; CT;超声;MRI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少见于男性。 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年增长率为 2%~3%。 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有乳腺钼靶 X 线摄影、超声、 CT、MRI。 几种检查方法各有各自特点及优势,清楚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特点,合理使用检查方法,能早期确诊乳腺癌的诊断,指导手术进行,适当减低患者经济负[1-4]。 1 / 11

担,具有明显的经济及社会效益1 病因及临床表现乳腺癌多发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妇女中,其病因尚未明了。 多数学者认为,与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当卵巢分泌雌激素过多时,长期慢性刺激敏感的乳腺组织,可导致乳腺组织的增殖和癌变。 乳腺癌多表现于无痛性肿块,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而易被忽视。 外上象限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约占 43%。 肿块边界多不清(但髓样癌与黏液癌界清),活动度不大,质较硬。 部分患者乳头可有溢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乳头回缩,皮肤呈橘皮样或酒窝样改变,少数可破溃或增厚。 乳腺癌常见淋巴结转移,可于腋下触及结节,其次是锁骨上、内乳区淋巴结,可沿血行转移至肺、胸膜、骨、肝、脑、肾等部位,部分可直接侵及胸壁周围组织。 2 病理学分型 2. 1 非浸润性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 包括: ①导管内癌;②小叶原位癌;③乳头湿疹样腺癌,不包括伴发浸润性癌者。 2. 2 早期浸润性癌包括①小叶癌早期浸润;②导管癌早期浸润。 2. 3 浸润性特殊型癌包括:

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2例疑诊阑尾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检查阳性率为78.0 %。其中超声直接征象阳性率较低,为70.2%;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直接征象阳性率高,为93.8%;单纯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直接征象阳性率低,为17.2%。结论阑尾炎超声检查阳性率与阑尾炎不同病理类型有关,高频探头对阑尾炎分型有意义。 关键词阑尾炎;超声检查;高频探头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appendicitis. Methods A total of 282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ppendicitis were examined by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results of ultrasonography were 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finding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ultrasonography was 78.0%. The positive rate of direct signs was 70.2%,and positive rate of simple appendicitis and chronic appendicitis direct signs was 93.8%. The positive rate of direct sign was 70.2%,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edematous appendicitis and adrenal appendicitis direct sign was 93.8%.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rate of appendicitis is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appendicitis,and high frequency probe is of significance to the typing of appendicitis. 【Key words】Appendicitis;Ultrasonography;High frequency probe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急腹症之一,因阑尾位置先天变异等诸多因素,易致误诊,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超声识别阑尾炎的能力大大提高。本文对本院282例疑诊阑尾炎患者行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作对照分析,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82 例疑诊阑尾炎患者均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海淀医院住院患者,男189 例,女93例,年龄14~68 岁,平均年龄(47.7±21.8)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其中可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体检示下腹或右下腹不同程度压痛,部分伴肌紧张,反跳痛。血象为白细胞不同程度增高。 1. 2 方法使用AlokaSSD4000,GE-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2.0~5.0 MHz或9.0~14.0 MHz。患者取平卧位、左斜侧卧位,两腿弯曲尽量放松腹肌,先使用凸阵探头于右下腹、右侧腹、中下腹行多方位扫查,重点显示回盲部与升结肠,探头逐渐行至盲肠末端,平放右下腹部,用体表加压法进行多切面交互扫查,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内动、静脉之间可见到肿大的阑尾与盲肠相延续。发现可疑阳性时,再改用高频探头重点扫查可疑

B超检查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B超检查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B超检查诊断乳腺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超声依据,是提高乳腺癌治愈力、延长生存期的关键。如果不能早期诊断,那么乳腺癌可以侵犯同侧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晚期可以通过血循环转移,侵犯肝、肾及骨骼,预后很差,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标签:乳腺癌;肿块;B超诊断特征;早期诊断 目前乳腺癌已跃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然而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更衣或洗澡时偶然被发现乳房内肿块。临床上除了医生的触诊外,就依赖影像学的检查。笔者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诊断的乳腺癌33例,均经过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3例,乳头状导管癌9例,髓样癌7例,纤维腺瘤4例,B超检查对乳腺癌诊断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筛查率。 1 乳腺癌的病理及临床早期诊断的意义 乳腺癌起源于乳腺上皮组织及末梢导管上皮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起源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的上皮细胞。病因一般认为与雌激素长期作用有关。 由于乳腺癌早期没有典型的症状与特征,如果不能早期诊断,那么乳腺癌可以侵犯同侧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晚期可以通过血循环转移,侵犯肝、肾及骨骼,预后很差,所以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目前,红外线已基本被淘汰,MRI、CT又比较昂贵,那么超声就是诊断乳腺癌最为便捷的实用方法了。 2 B超诊断乳腺癌的优势 因为我国妇女的乳腺组织大多是致密性的组织结构[2],特别是妊娠及哺乳期妇女,B超无放射性,可以避免X射线给身体带来的损害,了解有无肿块及鉴别肿块的性质(囊性或实性),鉴别部分肿块的良恶性,了解恶性肿瘤的大小及侵犯范围,健康人群的普查,良性肿块的随访,恶性肿块的疗效观察,介入性超声运用,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的检查,囊肿及脓肿的穿刺。 3 乳腺癌的二维超声诊断特征 癌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往往不清。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区,分布不均匀,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纵横之比大于1,即“高大于宽”,常见于小乳腺癌。微小钙化,是在组织坏死的基础上产生的钙盐沉积。微小的钙化多为簇状分布、直径范围0.2mm~0.5mm的点状强坏死其后方无声影,癌瘤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癌瘤后方回声衰减,癌瘤向组织或皮肤呈蟹足样浸润,癌瘤中心有液化坏死时可见无回声暗区,

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索運用超声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我院外科医生初诊为早期乳腺癌疑似病例的60例患者,所有疑似病例均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段内在我院超声科完成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后确诊乳腺癌52例(确诊率86.67%),52例确诊患者主要超声表现为不清晰边界、不均匀回声、毛刺状边缘、无明显包膜、不规则形状。声像不典型共4例,存在清晰的边界,有不明显毛刺状;血流分级0 级至Ⅲ级分别为5名、9名、24名、4名,出现钙化灶共6例。结论超声诊断对早期乳腺癌疑似病例确诊较高,超声表现准确而明显,对早期治疗有积极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ultrasonography in early breast cancer.Methods In our hospital 60 cases diagnosed as surgeon suspected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all suspected cases were in January 2015~2016 year in January period in our hospital completed the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early breast cancer,and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in detail.Results After 52 cases of breast cancer after ultrasonic diagnosis (diagnosis rate 86.67%),52 cases of primary ultrasound diagnosed patients showed no clear boundary,uneven echo,spiculate margin,no capsule,irregular shapes were not typical.A total of 4 cases,there are clear boundaries,inconspicuously hairy;flow classification grade 0 to grade III were 5,9,24,4,there were 6 cases of calcification.Conclusion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suspected cases of higher early breast cancer,ultrasonography is accurate and clear,and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early treatment. Key words:Early stage;Breast cancer;Ultrasound diagnosis 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民间称为乳癌,乳腺癌好发生于女性,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首要癌症疾病[1]。虽然乳腺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来说并不像内脏器官那样重要,只要保证癌细胞不向其他器官扩散,早期经过手术治疗治愈率较高[2]。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运用于医学诊断方面也越发成熟,超声技术便是优秀例子[3]。对于早期乳腺癌的及时确诊意义重大。其对于防止癌细胞扩散等有着深远的意义,早期可采取放疗与化疗有效控制病情,手术治疗也是尚佳选择。本研究探讨对初诊为早期乳腺癌疑似病例的60例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的意义,总结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探究样本的选取通过我院外科医生初诊为早期乳腺癌疑似病例的60例患者,所有疑似病例均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超声科完成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患者年龄29~50岁,平均年龄(39.67±3.59)岁;其中两侧乳房大小不一24例,乳房间歇性胀痛18例,触诊明显硬块18例。经过医院伦理委员

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总结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患者 超声声像图,对超声声像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术前根据其声像图特点诊断为乳腺癌者56例,正确诊断率93.3%;误诊为良性病变4例 (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高,可显示肿块的内部结 构和血流特征,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关键词: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价值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增高,在我国 跃居妇女恶性肿瘤的第1位,乳腺癌已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诊 断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0例乳腺癌的声 像图表现与血流形态学特征,旨在探讨彩超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全部为我院住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岁-83岁, 平均年龄50.4岁。全部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日立EUB-8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4MHz。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乳腺病变靠外侧时使用),双臂上举,充分暴露两侧乳房,分4个象限以乳头为中心放射 状多切面扫查乳腺。在病灶位置重点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然后观察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情况,按Adler分级,0 级:病灶内无血流信号;Ⅰ级:病灶内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2条);Ⅱ级:病灶内长条状血流信号(2-4条);Ⅲ级:病灶内血流丰富、血管粗细不一、可见扭曲的血供。测定频谱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VP)、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观察腋下淋巴结情况,所有患者行手术、病理检查。 2结果 2.1 术前彩超检查60例中超声诊断为乳腺癌56例(9 3.3%),误诊4例(6.7%)。全组 病例术中病灶取活检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50例,髓样癌4例,肉瘤2例,单纯癌2例,黏液癌2例。60例中定期随访59例。随访时间4个月~3年,复发6例,其 中肺转移2例,卵巢转移4例。 2.2声像图表现①肿块无包膜,边界不整,内部呈低或中等回声,边界呈“锯齿”或“蟹足”样。②瘤体内有微粒样钙化。③瘤体后方回声减低。④瘤体内有时可见液化坏死。⑤瘤体 纵经/横经>1。⑥瘤体内检出血流信号37例(61.7%),腋窝淋巴结肿大23例(28.3%)。 3讨论 乳腺癌超声声像图不规则,典型病例呈“蟹足”或“锯齿”改变,这种现象是有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的病理基础导致的[2]。本组病例肿瘤的纵经/横经>1,尤其是当>1.5时,应高 度怀疑乳腺癌的可能。超声表现为中强光斑,系由于癌细胞营养供应不足,发生液化坏死进 而钙盐沉积所致,是乳腺癌特征性表现之一。 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标准:①患者体内可能出现散在的恶性钙,其病灶超声表现为微小 的强回声光点,并可见于低回声团块中;②肿块表现为无规则形态与清晰边界,且表现为不 均匀回声及低回声团块;③病灶内部及周围具有动静脉血流信号,且动脉更为明显;④低 回声区后的衰减与低回声团块纵横比均不小于1[3]。 本文研究可知,经超声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确诊正确率高达93.3%,符合国内相关研究的 超声诊断乳腺癌正确率在80%以上的结论,但提示仍有少数患者出现漏诊、误诊现象,因此 病理检查仍为目前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乳腺癌患者大多属于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髓样癌以 及导管原位癌类型。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应对疑似乳腺癌患者进行影像及实验室综合检查,结合患者实际临 床表现,从而确诊病情,使其尽快获得有效治疗措施,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保障其生活质 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