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关爱尊重孩子

理解、关爱尊重孩子
理解、关爱尊重孩子

理解关爱尊重

人们都认为,儿童是不成熟的,需要家庭和教师去教育、去照顾、去为他们安排成长的道路,幼儿教师也是按照主观的意识,去安排自己认为合理的幼儿生活,将一日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几十到几十分钟不等的时间,将同样的课程内容传授给几十位幼儿,比儿童掌握知识的多少之评价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却常常忘记应该留给儿童思考、探索和分享的时间,使他们成为老师手中的一只风筝。在当它们出现一些如:打架、争抢玩具、挑食、不学习的问题时,常常用管、卡、压的办法来处理。而不过多地去了接他们的内心感受。

许多老师认为,如果每个孩子都是自主的,完全按自己的喜好做事,那班上岂不乱了套?所以更多强调的是纪律,统一规律,而牺牲的却是儿童的兴趣,独特的思维方式及创造力。显而易见,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一个好的教师应该会珍视孩子在园的每一天全身心地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保护好孩子的每一次惊奇,并能够在活动中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奇孩子的惊奇,感受孩子的感受,智慧地引导每一个孩子成长。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石子换糖果”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这个小男孩就是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他后来说“ 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一生”。

这位杂货铺的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家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用宽容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这是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看了这个故事,不由地想起了一件我做过的错事。记得刚刚坐进幼儿园的那一年,心里很高兴,面对着这么多幼儿,真是有一种不同的感觉,因为他们会给每一位教师带来快乐。起初,我几乎只是看着幼儿玩玩具,谁有问题就去给他们解决一下。有一次,我却和孩子们一起玩了起来,在娃娃家里,我发现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对其中一个幼儿说:“洋洋你真能干。”我连连夸奖他,洋洋微微一笑,“没什么,呵呵”。“你这么聪明能干,老师平时还真没发现。”“老师,您要是多能参加我们的一些活动,你不就发现了吗?”洋洋似乎是鼓足了勇气说出了这句话。是啊是啊,要是能多参加他们的活动就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了吗?就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让那些调皮的孩子能够与你做朋友不就好了吗?

洋洋的一句话,让我反省了好长时间,为什么我总是看着他们玩游戏,不走到孩子当中去?为什么我有时候不会尊重他们的选择,为什么我就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是一本非常耐读的、不容易读懂的书,要读懂他,就要蹲下来,用自己的智慧,用孩子的眼光去细细阅读。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他们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教师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首先要平等,充分尊重幼儿的自尊心。

尊重是儿童的信任,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也是一种动力,老师的信任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乐于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并积极主动地实施。信任儿童,就是不能把成人的意愿强加于他们,而是鼓励儿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他们的见解,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尊重儿童,教师首先应该是儿童的朋友,与他们建立平等、合作、理解、宽容的氛围,使幼儿在心理上受到安全的放松。能与老师无话不谈。理解不同年龄的幼儿的各种奇思妙想,与他们共同建构一些梦想。平时也要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抚摸教育,就是对儿童关爱、尊重的一种具体表现,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他们要面临多次选择,选择玩具、图书、活动区、同伴等,选择的权利有时在他们自己手里,当儿童被选择尊重时,他们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而当他们的选择被拒绝时,他们表现是消极,甚至产生破坏意识,敌对意识。有些活动,本是尊重幼儿意愿,可老师为了省事,一手包办。假如一个幼儿被分到了图书区,可他想到建筑区,搭积木,向老师提了出来,可老师没有让他去,幼儿失望的来到图书区,把书翻得很快,却没认真看。如果老师尊重了这位幼儿的意愿,那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尊重幼儿的选择,并不是放任自由,不管不问,但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应当尊重幼儿的选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由于家庭和不同环境的影响,儿童会存在着发展差异,这是很正常的。作为教师要正视、尊重儿童之间的差异,正确引导,因材施教,而不要轻易就下这样结论:这孩子真聪明,这孩子真不成,怎么教也不行等。应该认真了解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情况,兴趣爱好,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有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有的特别喜欢绘画,手工做得很精巧,有的身体棒,喜欢运动:有的爱动脑,喜欢提问题。这正是儿童多元智能的体现,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潜能,需要我们不同的去对待,科学合理的去引导、开发,使每个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教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衰,面向新的世纪,全面实施幼儿园素质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这些需要我们每一位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真正做到走进儿童、了解儿童、做儿童的知心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与儿童一起欢喜、悲伤、想象、创造。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美好、欢乐,为他们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请尊重孩子的选择

请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象牙塔,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与其等到那时候让他们茫然无措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如现在就教会他们选择,让他们可以独立自信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无所畏惧。 人生处处是选择,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哈姆雷特的一句“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就成了难以抉择的世纪之问。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暂且不需要考虑如此严肃的问题,但我仍然坚持,从幼时起,就需要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 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已经有了思考的能力,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但现在普遍的情况却是父母在为孩子做选择。就拿大家都关注的课外学习来说,现在在路上随便问一个孩子除了学校课程以外有没有别的课程,十有八九是有的,有些孩子课程已经满到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了,小学阶段就这么忙碌,甚至堪比成年人的工作量,实在令人心疼不已。在这个本该爱玩爱笑、释放天性的年纪,这真的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吗? 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也令人唏嘘。父母为孩子做的这些看似为了他们好的选择,真的对孩子好吗? 江海少年通讯社的报考十分不容易,必须连过三关,才能成为小记者,且一年只有一次机会。有一个孩子在四年级的时候报考通讯社,当时她已经被录取了,但等到通讯社正式开始那一周,却不见她的踪影。后来她辗转报了我们的表达训练,却似乎总带着一种疏离感,活动也都不参加,每次都像完成任务那样匆忙。她的妈妈一开始也并不支持,直到参加了“阿涌叔叔亲子变身大行动”之后,母女俩才对我的体验式教育有了改观,孩子越来越愿意参加活动,成为活跃在表达训练的积极分子。 于是下一年的通讯社小记者招考,自然而然想起她,孩子也向我表示她十分想参加,但临到报考前又出了岔子——由于和妈妈闹别扭,孩子不愿意来报名了!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孩子周日是有补习班的,妈妈希望她补文化课。而更让我震惊的是,去年就是孩子的母亲瞒着孩子,谎称孩子没被通讯社录取,以此断了她想成为江海少年通讯社小记者的念头。 为这事,孩子心里一直有个疙瘩,她对妈妈是有怨气的,甚至在一次文章中提到“这件事就像我心里的一块疤,每次揭开,都疼得我想哭”。因为这一次招考,旧事重提,孩子和妈妈再一次陷入了矛盾。 究其原因,都是父母擅自为孩子做选择而不尊重孩子意愿导致的。强扭的瓜不甜,无论什么课程,只有孩子有兴趣学,才能学得进去,才能学好。不要总觉得孩子年纪小,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更应该有自己的选择。爸爸妈妈在为孩子做选择的时候,说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别人都在学,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别人在尝试的,未必就是值得借鉴的;大家都热衷的,也未必是最好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轨迹,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12篇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1):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就应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榜样,带好头。和孩子一齐读书学习,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偶尔也以向孩子请教的方式培养孩子多读书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的自豪感。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学习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经验,做一个有爱心、包容心的家长。 当今社会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我们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潜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但要怎样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我们每位父母的难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存环境,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与深远。以下便是我平时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问,注重智力的培养。我们一向没有刻意的去教她学习什么,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认真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在她喜欢看的书上方教她认一些字,给她一些她喜欢的书与碟子,让她自我学会放,怎样讲故事,平时在我讲一次故事,然后让她自我再讲一次给我听,使她对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 第二,尊重并引导孩子的思想,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家里,在与孩子在一齐的时候,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引导她在犯了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 第三,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不等于纵容。在平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务必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父母自我遇到同样的问题就应怎样做,是会像孩子那样做吗?我们不能用自我的观念、模式、自我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我的想法与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我的空间,让孩子自我学会涮牙、洗脸、穿衣等,让孩子自我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有自我的潜力与知识。 上述这些只是我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此刻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幼儿教育上,我们也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渐知的过程,在教育子女这方面,家庭环境的区别,造就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期望自我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出类拔萃,值得骄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们必须要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2):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通往社会的一座桥梁,对孩子个性、人格魅力、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80后的家长,以下是我们培养女 儿成长的几点心得: 一、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礼包,他们能让我们在中年的时候回归自然,能让我们浮躁的心宁静下来,同时他们至少有一半像我们自我,给一个让我们看到自我童年缩影的机会,

怎样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别人.

为孩子什么能做的都做了,可是一旦有什么没做到,孩子就心生怨恨,并且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家长。这件事让这位母亲很警觉,她说虽然孩子学习好,虽然为孩子做了很多,但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母子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她感到以前都抓错了!没有从根本上抓,教育孩子花很大精力却教错了。 教育孩子根本是教什么?这是现在我们做家长的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当一个孩子怀着一份感恩心去学习,怀着一份感恩心去生活、去报答父母的时候,他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与你每天拿着鞭子催逼着,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有个门门功课成绩都很好的高中生,由母亲陪着学习书法,有一次母亲在一边睡着了,看到身旁母亲疲惫的身影,她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她说:"我所以会努力学习,都 是因为感受到父母为我付出太多!"一个孩子带着这样的心境去学习时,她能学 习不好吗?绝对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教育孩子时,若抓住最根本的就没那么辛苦,而根本要从孝道抓起,所以教孩子懂得感恩特别重要。 首先要让孩子懂得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现在我们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成为了家庭的核心,物质生活的充裕,让孩子感到生活很轻松,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更不会体会到他自己能够享受生活是因为父母甚至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为他付出了金钱、精力、健康甚至是生命力换来的。他缺什么了只会向我们要,并不知道这些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高档的名牌服装等等都是买来的,钱是家长的脑力、体力工作挣来的,挣钱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而我们对孩子的照顾付出的是心血而不是金钱,因此要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其实,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错,那就是对别人给予的小恩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恩情视而不见,这可以说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遗憾。由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所有事情都不让孩子亲自去做,在孩子潜意识里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回报,因此他们也就不懂得感激父母。 所以感恩的心也需要经过教导才会产生。爱孩子,就应该要在你忙的时候,让孩子帮你做些家务;在你累的时候,让孩子为你捶捶背;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从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也因此而爱父母,在爱中领略被爱。孩子渐渐长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导孩子懂得感恩的生活态度是从小就要养成的,因为习惯会成为性格,而性格又可能决定命运。在这里我们都是为人父母或是即将为人父母,都会面临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都曾给孩子勾勒出一幅美好的人生蓝图,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孩子制定的种种要求,比如尊老爱幼、努力上进、懂礼貌等等,父母反而做不到,父母应该给孩子做表率,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是作为孩子最直接的行为影响者,父母的人格素养是孩子成长的钙质支撑,内在的是心灵源泉所在的蓄养,外在的是为人处事的状态。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只有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她才会学会感恩,对父母的感恩、对老师的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对祖国的感恩等等。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善待的人会去善待别人吗?会感恩社会、热爱祖国吗?这就要求我们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告诉孩子这件衣服是爸爸妈妈给你买的,你要感谢爸爸妈妈;这本书是爷爷奶奶送你的,你

关爱、尊重每一个孩子

关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是人的本能,但所有人爱的对象不同,作为教师的爱,我认为就是对学生的尊 重、理解与宽容。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在十 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清楚的意识到尊重与关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要走进 学生的心灵,从爱护出发,宽容待人,加强疏导,把更多的爱赋予学生,才能有效的 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作为教师不应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人,而应该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既是他们的 良师又是他们的益友。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她叫齐爽的学生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她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她品学兼优,工作能力也很强,还有舞蹈方面的特长,现已被北大附中所录取。然而,在这背后还有一些并不为人所知的情况。 我刚刚接触这个孩子的时候是四年级,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连小队长都不是,在学习上并不是很用心,还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记得那时,因此请她家长不止一次。但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很有潜力。有一回,她的数学作业做得很差,我与她很深入的谈了一次,从讲题谈到了自己的理想和今后奋斗的目标。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触动,从此我们交上了朋友。在一次中队会中,我给了她一次发挥她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她出色的完成了主持的任务。从这以后,她看上去像变了一个人,越来越有自信,进步也越来越明显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也能积极发言了,从不热心班集体活动到成为了一名学校的大队长。在这期间她的每一个进步,哪怕是很小的,我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而她不论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问题都会第一个找到我。 通过与齐爽的交往,使我感到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而这些正是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去挖掘和培养的。 尊重使我走进学生的内心,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期待着有人去聆听他

尊重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天性 孩子们的世界不是我们大人所能理解的,他们时而天真烂漫,时而活泼好动,小脑袋瓜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些就是他们的天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天性,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说不定你就能从他们身上挖掘无尽的宝藏。 班上有个孩子叫文文,非常活泼;也非常聪明;但同时也非常淘气。正因为如此,老师们都对他“又爱又恨”。“爱”的是:他聪明能干,上课回答问题时清脆响亮的声音和清晰条理的表达能力;“恨”的是:他的不遵守纪律,和一刻也闲不住的小屁股。有次上课,他一如往常的动来动去,不停地在椅子上扭动着小屁股,我提醒了多次仍是如此。于是下课时我狠狠地批评了他。可是他的反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只见他委屈的低着小脑袋,一脸无辜的对我说,“老师,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吗?”这一刻,我不禁反思,是啊,都说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好动也是孩子的天性啊,他们喜欢在玩中学,从游戏中获得知识。而不是真的要拍拍小手坐坐好,一板一眼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偶尔根据老师的思路被动的回答几个问题,这样真的就是成功的教育了吗?不,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知道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们根据你的要求变成一个学习的机器人,你要他动他就动,你要他说话他才说话。对于孩子们的不当行为我们应该慢慢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否决,这样效果说不定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不再刻意要求文文的坐姿,也不再纠正他偶尔的小动作,而是用鼓励的语气去提醒他,希望他能自己改善自己的行为。虽然现在还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期待着。 文文的天性比较好动,如果我们用强制性的手段制止他的一些行为,那么可以预见我们永无止境得不到效果的批评和文文满脸无辜的屡教不改。因此,我们还是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吧,给他们自由成长发展的空间。

与孩子沟通教育心得心得体会-教育心得体会

与孩子沟通教育心得心得体会-教育心得体 会 孩子教育,听谁的都有道理。可是到了具体的事情上,又都对不上号。道理上讲,还是我们学习不够,可是我们的学习短时间里也就这样,能不能有一种方式,让我们只要照做就能基本正确呐。 就我个人的体会,简单一点的方式还是有的。只是照做,一点不用想的方法,当然不现实。还是需要尽量少的理念配合我们的行动的。这些理念是:1.孩子的任何感觉对他来说都是真实的,也就是他认为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你不对来讲道理。2。孩子的许多不对是我们的判断,客观上我们也不一定对。3.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是可以并存的,不需要分个对错的。4.孩子的行为只要: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与环境有大的冲突。都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四条理念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不去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说教,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就是我们虽然不能理解,但我们承认对方有对方的道理,不把自己的理当作是唯一正确的。 尊重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仅有尊重是不够的。虽然孩子的感觉是真实的,但孩子凭感觉成长,不是最有效的成长途径。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就是孩子的最有效的成长途径了。

首先,我理解引导并不是要孩子简单的听我们的,而是要引导出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如果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和家长的一致,那自然就是听了话了,一切没问题。如果孩子的想法、看法和我们的不一致,是不是就要引导孩子像我们的靠拢呢?这其实是明天要说的,这里暂且先用。就是对于那些基本的、普遍的、已有社会认可的对错结论的事情,我们是需要做这样的引导。比如:三种伤害。而那些我们自认为是对是错的事情,可以暂且放一放,不急于将我们的认识通过引导的方式,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因为我们的灌输,会是孩子的认知受到限制,孩子自身适应环境的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就会受限。实际上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回头想想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错的。这种情况不仅孩子成人了回头会发现,就是孩子还小,也时常会有的。所以引导什么,也就要细心选择了。要简化又简化。这样你的引导就会更有效率,又尽可能少的影响孩子的自由空间。 引导的唯一途径是沟通,你要让孩子的所有想法呈现在你面前,尽管这些想法在你看来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就是完整的孩子,你只有让孩子完整的呈现在那里,你才有机会胸有成竹。任何对孩子的训斥、打断、等否定行为,都会让孩子退缩和隐瞒。你对他的了解就会打折,你对他的教育也就是只见一斑了。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要鼓励和肯定孩子,至少他说了就很好。对其中你赞同的,给与鼓励和夸奖。对于你认为不妥的,你不认可的,不能简单的给与批评和否定,更不能训斥和惩罚。下次孩子哪里还敢跟你说啊。这样你就和孩子失去了心灵的联系,你就很多时候看不懂他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的重要性。 2,学会怎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二、教学重点: 学会怎样尊重孩子的自尊性 三、教学时间: 1——2课时 四、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一课时以讲授为主,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 五、教学内容 第一,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父母需要给予小心呵护。例如:多关心孩子内心的冷暖;多给他一些微笑和关怀的眼神;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拥抱他,并说:“孩子,妈妈爱你。” 第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要时刻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给予鼓励,甚至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笑逐颜开,“好孩子、乖孩子”这样叫着,而在他成绩退步的时候,脸一下拉好长,让孩子感觉你爱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绩。 第三,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他感到难堪。 儿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儿童时忽视他们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对他们批评指责、甚至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动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

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隐私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给人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合格的家长、教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启思维教育曾接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对母子关系很僵,妈妈觉得自己管不了这个孩子,同时想让孩子习得一些好习惯,于是把孩子送进一家寄宿家庭,希望借助外力管教孩子。 这个孩子每个星期只回家两天,即使只有两天,妈妈也想跟孩子说说话。但是孩子排斥着、拒绝着,并对妈妈发脾气。妈妈很痛苦,她没想到,花了那么多心血,花了那么多钱“爱”孩子,可孩子连正脸都不看一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着过去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现在孩子对抗妈妈,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妈妈很想走进孩子的内心却找不到方法。 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其实会很失望的。

所以如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到与孩子心与心地交流?启思维家庭教育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用正面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孩子都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父母应该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不要对孩子的表现冷嘲热讽、视而不见,这样孩子会更容易对你敞开心扉,也会变得乐于表现自己。

要尽量避免用负面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因为父母的语气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父母总用负面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孩子的思想也会比较接近负面。 父母要时刻记得,爱和鼓励永远是打开孩子心扉大门的钥匙。 2、避免趁机批评,要耐心倾听 父母都比较喜欢趁机教育孩子,比如孩子犯了错,父母就会借机告诉孩子这么做是错的,并且让孩子做保证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好像没什么毛病。但是有些家长喜欢趁机批评、絮絮叨叨频繁教育,其实这对孩子来说相当于无效沟通,起不到太大的效果。 面对孩子犯错,父母要耐心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另外要做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批评指责、重复唠叨,尽量听孩子把话说完,之后你再告诉孩子你内心的想法,这样的说话方式能帮助你走进孩子内心。 3、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和孩子说话 父母可能都会有所感觉,当你在向对方倾诉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对方用“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这样想/……”这样的说话方式,你会感觉自己很安慰,其实这是因为对方懂得站在你的立场上为你考虑问题,才会让你有这种感觉。

学会尊重心得体会

学会尊重心得体会 参加“三尊重”、“三热爱”师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来,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全校开展了以“三尊重”、“三热爱”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活动要求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对待,认真解剖自己,找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加以落实整改。活动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将职业道德作为自身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既要增强育人的自觉性,更要不断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争做教师的典范。要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和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用具体的要求来反省和规范日常工作行为,努力做一个师德高尚、德才兼备、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开展的形式多样,通过听讲座,自学,教师互学、师生互评等方式,让我在活动中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使我对教育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就学习后的认识谈一点点心得体会。 一、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教师最高的评价。。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诲人不倦,关爱每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努力做到,让每一

位学生都快乐充实的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使他们在获取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学会做人。 二、热爱学校,以校为家。 我们要像热爱自己小家那样热爱学校这个大家庭,要关心学校的成长,真正做到“以校为家”。“以校为家”需要教师有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思想境界;“以校为家”需要教师有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支柱;“以校为家”需要教师有包容之心和容忍之心的大度气质。只有把校当成自己的家,才能感觉到家的温暖,才能感到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 三、热爱教育,奉献教育。 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我们要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将校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来指引我。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不计 名利、乐于献身,有所作为。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把教育看作自己真正热爱的一项事业来耕耘。一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但一个

让孩子学会尊重-善于沟通

让孩子学会尊重-善于沟通 让孩子学会尊重善于沟通 一、“学会尊重,善于沟通”,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 教育是一项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如果父母与孩子说话说不到一块,您说您的,他说他的,怎么谈得上有效的家教呢?根据家教专家的调查,我国中小学生蔑视父母权威的现象比较普遍,一项调查证实,在孩子崇拜的名人、偶像中,父母竟排列到第10和11位;有70%以上 中小学生的父母认为与孩子沟通有困难,有些幼儿的父母也已感到与孩 子交流不畅。世界已经进入了对话与合作的时代,我国加入WTO谈判 了15年之久;家庭教育面对新的挑战,需要更高的起点。其实,家庭教育也是一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称职的父母要善于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从小谈到大,从大谈到老;父母应该通过与孩子的对话,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一条捷径,通向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孩子的心理脉搏,才能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纳自己的父母,便是家教的最大成功。

学会尊重,就是在人际关系中尊敬别人,给别人以重要的地位;在家庭中,就是建立真诚的、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尤其是对于尚不成熟的、似乎还“不值得尊重的”未成年人,父母要做到尊重孩子是很不容易的事。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是需要尊重的,被尊重是孩子的一种权利,尊重孩子是家长的一种责任,尊重也是一种最好的家庭教育。 善于沟通,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进行平等和谐的对话,实现心平气和地相互倾听和理解,通过共同的学习和探讨,缩短两代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代沟障碍。亲子之间善于沟通,可达到某些共识,以便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提高水平,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家庭教育中为什么要“学会尊重,善于沟通” 当前,家教面对网络时代新的挑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父母越来越不了解孩子,孩子看不起父母,也不会轻易服从父母教导;亲子之间共同语言减少,矛盾增多,父母们感到底气不足,办法不多。家教与孩子成长需求之间之所以存在差距,亲子关系中缺乏相互的尊重和沟通,是重要原因之一。在东方的传统教育中,非常缺乏家庭民主和对孩子尊重的观念,自古以来,只讲“师道尊严、父道尊严”;孩子被看作幼稚 无知,完全处在自上而下被“管教”的被动地位。当前家教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主要是因为两代人之间沟通不够: 1)缺乏尊重与沟通的意识,引起家庭暴力。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既 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血缘关系,又是一种靠情感维系的亲情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有话好好说”,善于沟通,是一种善意的对话和商量,是化解

把世界还给孩子 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把世界还给孩子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浅谈幼儿园教与学的转变 玉山县第三幼儿园毛桂玉 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有一首诗《其实有一百》里面写道:儿童,是有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当今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成人化”教育现象严重,部分家长过分注重孩子显性知识的学习,如认字、计算,却忽视孩子情感、能力的培养,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取悦家长,让幼儿在启蒙阶段识字、计算,把孩子自由天真烂漫的天性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严重阻碍影响的是孩子的身心发展,违背的是教育的规律。孩子的世界正被成人悄悄偷走。幼儿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和谐、快乐的发展。新《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幼儿终身发展的高度和视角,不断强化教育质量意识,把提高教育质量看做幼儿园的“生命线”,把世界还给孩子。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一、环境育人,陶冶情操,还孩子一个童真童趣的世界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无声的老师”,

作为幼儿园一种隐性课程,应具有教育、记录的功能,并能不断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上我们应该注重孩子、合作、课程三个意识,把握环境育人这个原则,力争让幼儿园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件物品都富有教育意义。幼儿园所创设的环境必须围绕孩子而展开,孩子是真正的环境主角。每一面墙的布置中心位置都应该以孩子的视线为主,内容都是孩子们看得懂并感兴趣的。例如:在洗手间的墙上,我们以图示法向幼儿展示七步洗手法,在便池的上方,又是以图示让孩子学会观察自己的大小便,以教育孩子们合理饮食。另幼儿园的环境不是教师独立完成的作品,必须有教师的参与、幼儿的参与、家长的参与,体现三者的合作。首先我们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建的教育,在环境上体现了三者合作,让家长、孩子、教师都有了主人翁意识,三者之间联系就会更加紧密,就更有利我们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发展。同时,环境创设必须与课程紧密相连,环境是课程表现的直接载体,通过看环境就能看到教师的教,孩子的学。 二、理念为先、创新教育、给孩子一个开放和谐的世界 据科学家调研分析:人能够记住看到的知识的10%、听到的知识的15%、做过的事情的80%,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当前幼儿教育和一些社会上的早期教育方案具有一定的急功近利倾向。世界教育评估组织指出:“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这里说的虽然是小学生,但幼儿教育也存在类似现象。有的孩子10以内加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 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就 十分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当然并不是单单的教会孩子背几首唐诗,读几首儿歌,认识几 个汉字,而是教育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教会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养成具有健康心理 和健全人格的人。当然,对于只有两岁多的幼儿来说,空泛讲授深奥的道理并不能使他明 白其中的含义,孩子自然就不会理解,所以具体的还是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我。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我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关心体贴陌生人吗?所以,必须要给 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无忧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巨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礼貌尊重他人的时候,能够想想自我是不是这样做到了呢? 记得有一次,涵涵犯了错,我狠狠的训斥了他,还说了一些重话,说你再这样我就打你了。本来没觉出问题,但是之后他居然学会了这句话,动不动就说我打你。这让我很后悔,也 很悲哀,后悔以前不该对孩子这样说话,悲哀的是孩子对妈妈说这样的话,所以趁孩子还 能纠正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要谨言慎行,对自我的一举一动都要三思而行,不管你 是在多么生气的状况下都要想到我这样做这样说会对我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奖罚有度实事求是孩子发脾气冷处理 孩子做对了,我们要用心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我们也要及时的纠正。奖励和惩罚都 要有度,适可而止。虽然此刻教育专家都提倡多称赞孩子赞美孩子,但是我觉得这还要分 什么事情,因为我这是有切身体会的。在涵涵还是一岁多小孩的时候,他玩积木,本来是 搭错了,但是我想他第一次玩就给了他称赞鼓励,本想能促进他进步,结果却恰恰相反, 反而使他每次搭都出错,而且变得还个性固执,我再怎样说他还是不听不理解,这就让我 想到,如果在他第一次搭的时候,我就给他纠正,也许就不会出现此刻这种状况了。所以 我坚持家长在称赞孩子方面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味的盲目的夸奖称赞。当然批评就更 要有度,如果批评过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反叛,当孩子做错的时候还是 坚持以道理说服,而且就事说事,不能翻旧账,最重要的是你说的话能让孩子听懂听进去。以前涵涵做错的时候我都会跟他说一大堆的道理,结果他还是我行我素,之后听了专家的 推荐是让你说的话孩子更能理解,不要说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发脾气的

有尊重的爱孩子

有尊重的爱孩子 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有赏识、有尊重的教育,即爱的教育。而爱又是一个很博大、很具内涵的话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作为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幼儿园教师和父母,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孩子,并使孩子们能在这种健康的、和谐的爱的环境中智慧地发展、快乐地成长。 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公平的去爱 理解、尊重是爱的前提和基础,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源泉和保证。无论家庭、学校,都要竭尽所能地为孩子营造公正、平等、有尊重的教育环境,保证孩子在人格上与成人平等,处在不同生活环境、发展水平和能力的孩子有同等的人格待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种种原因侵犯孩子人格的事无处不在,如:家庭事务中,很少有人去征求孩子的意见,平起平坐与孩子商量着制定规则,民主、科学地寻求解决问题办法者更是凤毛麟角,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长辈的指令,甚至是武力征服;同一个班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教师总是有意无意的偏爱那些聪明的、能力强的、长得漂亮的孩子,忽视或歧视能力差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行为顽劣或有缺陷的学生。 所以,作为家长,要真正地爱孩子,就应该摒弃成人的权威,拥有一颗平等的、尊重的心,拿孩子当“人”看。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在人格上绝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与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需要有同等的待遇,渴望被尊重和关注。 所以,当孩子犯错时,要给于充足的时间,让其冷静反思、自觉改错,训斥和动武是父母最无能的表现;当孩子情绪不佳,焦虑或急躁时,要允许他们有自己发泄的方式,然后耐心疏导,使其情感有所依托;当孩子高兴的时候,要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并适时地给予鼓励和鞭策。 作为教师,承认并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大概是最好的尊重孩子人格的体现。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孩子,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为他们提供发展和展示的平台。工作中能真正以高尚的师德、平等的师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以持久而深厚的职业精神给予每一个孩子多方面的引导、支持和鼓励。对工作不浮躁、不虚华、不功利;对孩子一视同仁、不暴躁、不歧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健康的教育环境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急切需求。 二、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有节制的爱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是指不仅要关注孩子每个年龄段一般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充分重视发展“最佳期”的教育,它是科学施教的开始。 但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当今社会,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孩子被多个长辈争宠,孩子无节制、无约束的向大人提要求、提愿望,成人出于疼爱往往也无选择、无克制的一味满足。这样娇生惯养的孩子生活、学习中,懒散、消极、不懂得珍惜,肆意浪费;行为上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狭隘、妒忌,经受不了挫折和困难;情感上漠视他人的关爱和付出,不知回报,视其为理所当然。其实,所有这些并不是孩子的错,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懒惰的。这就是大人们不尊重孩子年龄特点,漠视教育最佳期,无节制、无原则溺爱的结果。当孩子丫丫学语,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幻想,想亲自试试、做做时,家长们或低估孩子的能力,或漠视孩子的愿望,凡事包办代替,一味盲目满足;当孩子已经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懒于动手时,却焦急、抱怨、训斥,甚至打骂,最终导致孩子在性格上形成无法弥补的缺陷。 有人曾问过专门研究独生子女成长问题的心理专家:“现代父母到底欠孩子什么?”专家的回答耐人寻味:“什么也不欠,就只欠把好的道德品质给子女,把有尊重有节制的爱给孩子。”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善待孩子(修改版)

第二版:教师天地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善待孩子 最近几年,幼儿园时有骇人听闻的虐童事件发生。我不禁要问,是什么让那些教师丧失了理智?究其原因,我认为,不仅仅是教师的情绪自我管理能力差,更重要的是教师缺乏爱。正如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幼儿园教师是一个神圣并充满爱的职业,每一个幼小的生命只有得到爱的充分滋润才能茁壮成长。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善待孩子。用爱的正能量,赋予孩子前进的动力,赋予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尊重孩子,从认可开始 在一个美术活动中,我请孩子画自己的小手,大部分孩子勾画出了自己的左手,而且涂上了十分漂亮的颜色。浩浩他一个人是把左手压在白纸上描出轮廓,然后,把整只手涂成了黑色,见此,我蹲下来问他:别的小朋友都画的彩色的手,为啥你要涂成一只黑手呀?多次开导他,他一直不说话,我猜测他是怕老师批评他,不敢说。于是,我继续鼓励他:没事儿,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的?他依然不吭声。我对他说:浩浩,老师猜测你画的是手的影子,对吗?他点点头说:恩,我画的是手在玩儿影子的游戏。我连忙夸他:你的观察真仔细,画得很好,继续加油哦!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我却一直记得。因为,浩浩在我的引导鼓励下,绘画方面表现突出,常常给我和孩子们带来惊喜。后来,他自己创造的作品获得省、市幼儿绘画组一等奖。正是我发自内心的接纳他的想法,认可他的画儿,才培养了他的自信和个性。从那以后,让我更加深刻懂得了,爱一个孩子,就要接受孩子真实的想法,认可他的创造。 在《指南》的艺术领域中强调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是的,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老师要充分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理解孩子,倾听很重要

精选幼儿园育儿心得体会文本

精选幼儿园育儿心得体会文本 1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从育儿书籍上和前辈们那儿借鉴,也 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宝宝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她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感骄傲和自豪。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心得。 一、欣赏教育 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手段。一个孩子,其最可人之处不在于她的聪明活泼, 而在于她的自信。自信有助于她现在与将来勇敢地面对来自学业和其它一切方面的挑战。 培养自信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无形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一声赞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信心,激 发孩子的勇气。 当宝宝当上小排头时、取得小贴画时、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都会奖给她一句 “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着。对于父母亲来说,爱孩子是天性,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但知道怎样爱孩子,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无数 次的育儿实践,使我们懂得了“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欣赏孩子”的道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 远胜斥责和打骂。 二、互相尊重 让孩子懂得尊重老师、尊重父母,有助于孩子自觉矫正自己的日常行为。老师和父母 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人。树立老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使孩子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按照老师和父母的要求矫正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 活习惯,这是小孩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让孩子学会尊重老师, 要求家长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尊重自己的老师。凡是老师要求家长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教育孩子尊重父 母的办法就是守信。让孩子从小遵守诺言,懂得什么是“一诺千金”。一方面有利于树立 家长的威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需要 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 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家长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 供最适合的教育。 三、引导教育 “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者的期望。但如果这种期望超过了孩子 所能承受的,就变成孩子的负担,就妨碍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我们不想让宝宝为父母的 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地发展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始终如一坚持的原则。但自由发展

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现在很多父母会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礼貌,不尊重父母。不尊重他人,似乎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之一。究竟该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呢? 当家长指责孩子不尊重人的言行时,其实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大人是否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习惯,成年人之间是否在互相尊重方面做得够好,父母是否真正做到了尊重孩子等等。 尊重别人,会赢得别人对自己更多的尊重。孩子成长的过程,既是在学习如何尊重别人的过程,也是在体会自己为什么需要被尊重的过程。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对尊重的理解都不同,表达尊重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么,作为家长,我们究竟该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呢? 尊重意识从父母开始 孩子只有受到尊重,才能从中学会尊重别人。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很快就学会用同样的语调回应大人;如果父母喜欢对孩子指手画脚,孩子很容易就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同时,在没有互相尊重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也很难学会尊重别人。当夫妻之间经常出现不尊重的言语和行为,孩子就会耳濡目染,受到很大的影响。培养孩子的尊重意识,首先就得从父母尊重孩子以及夫妻互相尊重做起。

其实,对孩子的尊重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也一样,我们不能仅仅把“尊重”两个字挂在嘴上,而是需要体现在细节、落实到行动上,最终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和一种能力。 1.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纯真,他们最愿意跟好朋友心贴心地交流。如果从好朋友的角度,他们会分享自己的快乐,也会告诉不好的消息,不会经过筛选和过滤。如果面对的就是一本正经的父母,他们更愿意报喜,而不愿报忧,展现给父母的就是自己好的一面,把不好的地方故意隐藏。 2.蹲下来跟孩子交流。认真倾听孩子,以及跟孩子平等交流,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体现。而要尽可能做到平视孩子,父母就需要养成蹲下来跟孩子讲话和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这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尊重和关爱。 3.不要随意打断孩子。当孩子高兴的时候,总会有很多说不完的话,问不完的问题,这就需要父母能耐心听孩子说完。如果孩子正在滔滔不绝地说话时,父母随意插嘴或打断孩子,一是会干扰孩子的思路,二是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话根本不重要。随意打断孩子说话的后果就是,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跟大人讲话,甚至还有可能模仿父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4.尊重孩子的想法。很多父母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一切都得听父母的安排。其实,无论孩子多小,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被尊重。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千万不要轻易打压他的想法和见解。

对特殊幼儿的责任与关爱

篇一:《关爱特殊儿童、携手共进的活动方案》 “关爱特殊儿童、携手共进”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为学习和生活在学校的特殊儿童们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大学生的朝气和社会的温暖。 2、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家了解社会,关注一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从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3、唤起社会关爱残疾儿童的意识,保护残疾儿童的合法权益。 活动建议 1、活动范围荆门特校、居民区、荆门大学。 2、活动方式以亲身体验为主、以采访、问卷调查、宣传为辅。 3、组织形式小组活动。 4、活动对象荆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全体学生 5、课时分配(共4周) 第一周布置采访任务。 第二周回到学校,宣传、动员、对小组成员分工、制订帮助特殊儿童的计划。 第三周按照计划深入到特校的学生中,与他们进行交流并活动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及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四周总结活动成果并编写报告。 指导要点 1、活动前提示 (1)、我组成员在进入特校调查时不能大声喧哗,见到哪里的学生时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她)们,要带着一颗爱与宽容的心去与她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我组成员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思考怎样去帮助和关爱他们―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的成长,让他们与其他儿童享受同样的爱与关怀。 (3)、我组成员在进入特校时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与学校的老师深层次的交流,向他们学习一些怎样帮助特殊儿童的最佳方法。 2、活动指导 (1)、我组成员进入特校采访、调查时要做好采访记录,并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社会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情况。 (2)、活动结束后在班上开一次以“关爱特殊儿童、携手共进”的主题班会与全班同学交流,让更多的同学更进一步的了解“特殊儿童”。 (3)、大家共同商讨制定合理而又周密的计划,然后在荆楚理工学院开展一次“关爱特殊儿童,情暖与爱同行”的活动,并积极呼吁我校师生以及相关人士加入我们的活动中来。 3、活动总结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特殊儿童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帮助他们,给他们带去更多的爱,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爱与快乐。评价要点 1、情感、态度、方法 (1)、组员从感情上是否积极参与收集资料等活动是否具有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与同学之间是否友好相处,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顽强的意志力及进取心。 (2)、对特殊儿童的观点是否正确,与他们交流时感情是否投入,方法是否的当,正确的价值观,是否看到特殊儿童的价值所在。 篇二:《特殊的爱给特殊的孩子》 特殊的爱给特殊的孩子 案例描述去年我担任小班班主任时,班级中有一个叫蕊蕊的孩子,她个子高高的,喜欢一边走路一边自己笑,见到她的人们都觉得她可爱。可是她却是一个弱智的特殊儿童。刚来时,她对什么也没兴趣,上课时总是胡乱倒玩具,有一次还把自己藏在橱子里,不管老师怎么叫,她就是不答应,也不出来,我发动班上其他孩子们和一些老师到处找,最终竟然在橱子里发现了她。不管我怎么问她,她总是呆呆地瞪大双眼,面无表情的望着我,就是不开口。当她“不听话”,我用埋怨的眼神看着她时,她也是傻傻的笑。午睡时,我们老师如果不及时她,她还会把被子,裤子尿的湿淋淋的。在游戏活动时,她喜欢调皮捣蛋,有一次,六一活动中,我在排舞蹈时,她在孩子们中间张开双臂乱转圈。她完全生活中她自己的世界里,她的一系列行为确实给我带来很大的麻烦,可以说在她一个人身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其他孩子的十几倍。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案例分析教师应该不懈努力,有条不紊地安排弱智儿童的学习任务。即便是比较复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