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7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7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7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7

(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教育学与心理学背离的时期是

(分数:2.00)

A.1900—1920年

B.1920—1960年√

C.1960—1980年

D.1980一现在

解析:解析:这一时期心理学家进入实验室从事学习过程与学习实质的研究,没有关注教育实践。教育学家没有依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教育实践。因此,答案为B。

3.在维果茨基看来,下面的心理机能属于高级心理机能的是

(分数:2.00)

A.感觉

B.直观性思维

C.知觉

D.随意注意√

解析: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两类心理机能,即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高级心理机能是指随意注意、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和意志等。因此,答案为D。

4.在科尔伯格使用《海因茨偷药》这个故事研究道德认知发展时,如果一个儿童认为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这样妻子得救,他们将来还会重聚,那么该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分数:2.00)

A.好孩子定向阶段

B.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C.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解析:解析:题中儿童判断海因茨是否应该偷药考虑的是海因茨的行为对他有无好处,这符合前习俗水平第二阶段——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的特点。因此,答案为B。

5.下面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分数:2.00)

A.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B.图式改变

C.形成条件反射

D.视觉适应√

解析:解析: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经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起了个体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了。图式改变来自于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的变化。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

6.钱能够起到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与其他条件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能够对此进行解释的是

(分数:2.00)

A.条件反射的建立

B.条件反射的分化

C.高级条件作用√

D.条件反射的自发恢复

解析:解析:钱实质上不是无条件刺激,但由于无条件刺激与它进行过反复配对,它也可以起到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与其他中性刺激伴随出现,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是高级条件反射。

7.妈妈对孩子说:“你只有完成作业才能去打篮球”。妈妈运用的原理或技术是

(分数:2.00)

A.行为塑造技术

B.行为矫正技术

C.渐退技术

D.普雷马克原理√

解析:解析: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Principle)强调用活动作为强化物,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因此,答案为D。

8.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

(分数:2.00)

A.图式

B.认知地图

C.学科基本结构

D.认知结构√

解析:解析:虽然图式、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具有相同的内涵,但布鲁纳明确提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是学科基本结构,通过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发展认知结构。

9.可以解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的理论是

(分数:2.00)

A.认知建构主义√

B.格式塔学习理论

C.社会建构主义

D.社会学习理论

解析:解析: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人与人的互动在意义获得中的作用。

10.宋钦宗赵恒曾赋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诗中没有涉及的学习动机是

(分数:2.00)

A.内在动机√

B.远景动机

C.外部动机

D.成就动机

解析:解析:宋钦宗以此诗激励天下读书人刻苦读书、博取功名。读书之目的不是当下的快乐,而是未来的生活富足、社会地位,因此,涉及远景动机、外部动机和成就动机。

11.某学生认为努力学习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但却认为自己无法努力学习,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表明该生

(分数:2.00)

A.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

B.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

C.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

D.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

解析:解析:班杜拉不同于其他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期待因素影响人的行为。他认为有两种期待,一种是结果期待,一种是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某个行为能否导致某个结果的期待,效能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种行为的期待。效能期待和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是一致的。因此,答案为C。

12.幼儿在家中和学校里看到了大量的桌子,掌握了“桌子”的概念,幼儿对于“桌子”这个概念学习的方式是

(分数:2.00)

A.概念转变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整合

解析:解析:概念学习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概念的同化指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以定义的方式直接传授概念的特征。

13.“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中蕴含的学习心理是

(分数:2.00)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迁移√

D.学习过程

解析:解析:当学习者能够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的时候,学习迁移就发生了。

14.下列选项中,属于认知技能的是

(分数:2.00)

A.跳绳

B.系鞋带

C.眨眼

D.使用纸笔计算√

解析:解析:技能分为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认知技能是对头脑中的信息进行操作的技能,动作技能是对骨骼和肌肉进行操作的技能。但需注意的是,动作技能一定通过肌肉和骨骼的操作表现出来,有肌肉和骨骼反应的技能未必是动作技能。使用纸笔计算虽有手指运动,但属于认知技能。因此,答案为D。

15.某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发现有一个段落无法读懂,又重新阅读前面的段落,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分数:2.00)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力加工策略

解析: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本题中所涉及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监控自己是否读懂文章,并在无法读懂的情况下采取调节策略,使自己能够理解文章内容。

16.下面各项中不属于“问题解决”特点的是

(分数:2.00)

A.问题解决是思维过程

B.问题解决是学习过程

C.问题解决是回忆过程√

D.问题解决是探究过程

解析:解析: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或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扫除障碍,从而将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产生一个新答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思维的操作,学习面对从未遇到的困境需要积极地探究,问题解决之后学习者又积累了一种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因此,问题解决是思维过程,也是探究过程和学习过程。仅仅靠回忆学习过的知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17.在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中,成功智力不包括

(分数:2.00)

A.分析性智力

B.社会性智力√

C.创造性智力

D.实践性智力

解析:解析: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因此本题选B。

18.提出的理论能够解释道德情感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

A.班杜拉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弗洛伊德√

解析:解析: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虽未直接关注道德的发展,但其在关于人格结构的划分中提出的超我的概念,涉及了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

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0.皮亚杰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由外向内转化的内化过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皮亚杰提出图式的概念作为认知发展的结果。图式是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并可能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儿童最初的图式是先天的,即皮亚杰所说的“遗传性图式”:它只有少量的几种,如“吸吮图式”“抓握图式”等,正是依靠这种“遗传性图式”,婴儿作出了最初的反应,开始了构造图式的漫长历程。个体后天建构的图式最初源于动作,这种主体和他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构成了皮亚杰理论的核心。具体来说,主体主动地组织图式去同化环境中新的信息,如同化成功,图式得到丰富:如同化失败,则原有图式得到改造或建构新的图式。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进行,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内向外逐渐展开的过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皮亚杰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些固有的先天图式,这些图式经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逐渐发展强大,因此,他强调智慧发展由内向外的过程。

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

21.简述合作学习的要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合作学习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要遵循的技术要点: (1)面对面的互动; (2)良性的内部依赖,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3)每个小组成员要明晰自己的责任; (4)要具备合作技能; (5)要有合作学习的监督机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建构理论的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流于形式的缺陷。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达成教育目标,必须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保证其有效运行。

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

22.必答题(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3.试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是社会规范接受和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社会规范的依从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

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他人意愿,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现象有从众与服从两种表现或类型。从众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 (2)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认同是社会影响内化的心理基础,包括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规范认同属于社会认同的范畴。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行为上与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遵从的现象。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分为偶像认同与价值认同两种基本类型。 (3)社会规范的信奉信奉是内化的高级阶段,是指学习者对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与原有的价值观念一体化。此时,学习者所做出的规范行为是由自己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社会规范学习过程的理解。社会规范学习过程就是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是个体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渐渐将社会规范转化为自己一部分的过程。

2016年度考研《教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教学教材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习题答案 习题 一、填空题 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 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 黄翼 B 孙国华 C陆志伟 D陈鹤琴 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书面调查法 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 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C 《心理发展》 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 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 B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分散观察 三、判断题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

苏州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复试经验

苏州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复试经验 先说一下我的初试成绩吧,政治62,英语54,专业课201,总分317。我是本专业的,考的不好。算是侥幸进的复试。我的初试准备没有什么好的经验,我比较懒,没有刻苦学习,就不列举我的学习过程了。大家还是要在初试努力学习。我重点说说复试。 关于复试 今年苏大发展计划招生12人,保送1人,复试了21个人,也就是说复试时21个刷10个人。很残酷。我12号到苏州后了解了这个情况时也很绝望。我的排名非常不理想,18名。所以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专硕调剂上了。苏州大学的发展方向有6个导师,刘电芝院长、黄辛隐、陈羿君、丁芳、杨双、韦洪涛。前三个老师每人能带4个或3个,后三个老师每人大概只带一个人。 整个流程大体一致,13号报到,14号下午笔试,16号面试,16号下午体检。在笔试那天你就可以第一次看到你全部的竞争对手了,发展这边笔试5个大题。我大概回忆了一下: 1、在网络上,有一个论坛叫“父母皆祸害”试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80后子女和50后父母的亲子关系不好的原因,怎样改善。 2、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试挑一个你熟悉的病症列举完整的矫正过程,越详细越好。 3、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有重要的意义,是列举一个或两个案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4、观察学习和隐性学习有什么异同。 5、在面对挫折时,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越挫越勇,试用心理学理论分析这个问题。

面试当天,黄辛隐老师在日本,杨双老师也没有来。只有四位老师在现场。面试时先是英语口语部分,(前几个人还是英文自我介绍,后面的都是直接跟陈羿君老师对话,问一些专业问题)然后会抽一道专业课方面的问题,没有时间思考,直接回答。答完后老师可能会再问你些问题就结束了。2018苏州大学考研复试交流QQ群:167416997我当时抽到的问题是:假如你是一个班主任,班里独生子女居多,你会怎么管理这个班级。 我的经验:在面试时一定要多说一些,老师才能了解你。还有就是要自信,坚定。我当时已经知道自己没什么可能被发展这边的老师录取了,就当是自己的一个展示。所以比较放松不怯场。我本科期间做过不少专业课方面的实践,这些都在面试时或多或少提到了。可能就是我的面试表现打动了老师吧,虽然初试名次不理想,还是被录取了。 苏大还是挺重视面试的,我可能就是在面试时被老师挑中的。我之前联系了她几次都没有理我,最后能被录取也觉得很幸运。所以即便初试成绩好的,也不要放松警惕,今年发展据说就刷了一个第二名,刷了一个第七名。 先想起来这么多。以后想起来了再补充吧。 本文摘自东吴苏大考研网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019心理学考研院校排名及院校推荐

2019心理学考研院校排名及院校推荐 心理学考研院校全国排名前20名院校 目前,心理学考研学术硕士方向,统考依然是一个大趋势,但是也有一大部分比较好的院校开始自主命题,为了让准备2019年考研的同学安心复习,明确自己的目标院校是统考还是自主命题,跨考考研老师为大家汇总了全国前20所院校排名。 2.全国各地区自主命题院校 01东北地区自主命题院校 东北师大(学硕和专硕都有)、吉林大学(学硕和专硕都有)、沈阳师大、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师范大学 02华北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学硕全英文教材、有专硕)、北京大学(目前没有明确书单)中央财经大学(学硕、专硕)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开大学(学硕、专硕)、首都师范大学(学硕、专硕)、首都医科大学(新增专硕)、河北师范大学(学硕、专硕)、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学硕、专硕)、鲁东大学、 03江浙地区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学硕、专硕)、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学硕、专硕)、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扬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 04华南地区 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 06华中地区 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学硕、专硕)、 07西南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3)心理学考研院校难度分析 01浙江大学的强项在于工业心理学等应用取向的心理学专业2017年考研心理学院校排名及优势方向2017年考研心理学院校排名及优势方向。 02北京大学的强项在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03北京师范大学的强项在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 04首都师范大学的强项则在于它曾经辉煌过,很多现在的博导都曾经在这儿接受过林传鼎等人的培训。现在则处于上升时期,钱多、设备还可以,学校相当支持,但是除了动机与情绪这个博士点有特点之外,还没有形成自己更多的特色。 05吉林大学的社会心理学系的强项在于理论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史,向你展示一个全面的心理学。 06南京师范大学的强项则在于理论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史。 西南大学心理学系有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心理学和教育发展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发展理论】 一、发展贯穿人的终身,指的是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P3 二、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P5 三、顶叶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 P12 四、人类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大致体现为: P15 1、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2、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 3、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五、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以一句“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闻名于世。P16 六、行为主义学派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心理发展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华生也有一句充满自信的经典论断:“P16”(知道华生的这句话代表外铄论观点即可) 七、心理发展的特点:P20 (每个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话展开)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关键期 八、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他根据快感区域的不同把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P29 九、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他在《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人生八个发展阶段。P31 十、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语言符号系统。(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P37 十一、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进来,这就是同化,而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P39 【第二章认知发展】 一、在对阶段性发展观点进行比喻时,常用例子“爬楼梯”。P48 二、领域的特殊性:持有领域的特殊性观点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领域发生的,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分别存在一些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P51 三、威廉姆斯综合征是认知领域特殊性的例子。P52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P59 1、感知运动智力阶段的儿童还形成了客体永恒性概念,即能意识到被移出视野的物体仍然存在并试图找到它们。 2、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明显进步,但仍局限于对具体物体进行推理; 出现守恒的概念。 五、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 P62 1、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坚持的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 2、总体上信息加工观点认为存在基础发展个高级发展这样两种认知发展过程。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是心理学本专业的学生,对心理学感兴趣,大二的时候就确定将来从事青少年发展及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或者工作,所以考研成为我的必然选择。我希望自己能去更高的平台去扩展眼界,提高专业素养,丰富充实自己,为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刚开始的时候,我打算考华南师范大学,十一过后我改了主意,决定考华中师范大学,然后开始找书,咨询,利用剩下几个月的时间抓紧复习。因为前面跟着勤思所发的资料和视频,将普遍的东西进行了学习,所以剩下的时间,我就针对华师的考纲来重点复习。我想在考研的过程中,大家都有过迷茫。我曾记得刚开始备考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开展,抓不住重点,就去找各种经验贴;也曾在做英语阅读读不通看不懂时怀疑过自己。我想这是很多人遇到的过的吧。回头去想考研路上的点滴,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后期每天7点多去图书馆,晚上闭馆时回寝室的那段日子吧。每当晚上自己走在校园的路灯下,伴随着从图书馆涌出来的人潮,听着耳机里喜欢的音乐,就会有种莫名的幸福感,一扫一天的疲惫。

这张是在图书馆阅览室,我记得那时候还没有开暖气,我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洒在桌子上,我侧头顺着阳光看过去,一排排书架,让我欢喜。我喜欢这种氛围,我也喜欢在安静中慢慢成长。 对于学习方法,我自己并无太多心得,学习方法这个东西还是要结合自身,希望所写会有所帮助。对于英语,在前期可以选择背单词,做早年基础题,怎么做看个人习惯,然后分析时对于不会的单词、句子要重点理解,这个时候可以随着题背单词,作总结;后期如果来不及背单词,那就在做题中背单词、长难句的理解。对于英语我觉得做题是一方面,总结和复习也很重要,可以选择在早上时将做题所做的总结读记;政治我是随着老肖的书来复习,自己曾是个文科生,有些基础,主要是理解记忆吧,近代史部分可以用时间轴来记忆,有些知识是可以串起来的;专业课方面,我觉得勤思做得很好了,前期时间较充裕,随着所发资料和视频,有步骤地将知识点过一遍,对于这个过程不理解重点关注;过一遍后可以进行框架复习,对于普心、发展、教育这些科目可以理解背诵记忆,对于实验统计这些要重于理解应用;随后跟着发强化的资料,进行框架回忆复习,整理自己的知识框架,也随着院校的考纲进行重点复习;自命题的话就是做真题,进行分析总结。我就是在勤思所发的真题中进行总结,预测了几道题,两三个小题,一道简答题,真题很重要! 考研是个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过程,其中滋味各有不同。我一直认为比方法重要的是 你的心态。不要浮躁,不要犹豫不决,不妄自菲薄,有目标,踏实前行,平常心对待,从点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心理学考研难度排名

心理学考研难度排名 一、拥有心理学博士点的高校及专业名称(22所): 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2、北京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3、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4、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5、浙江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6、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7、天津师范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8、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9、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0、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1、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2、辽宁师范大学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3、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4、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5、西北师范大学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6、福建师范大学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7、中山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

18、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 19、江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 20、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 2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中心:应用心理学 22、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研究所:应用心理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二、拥有心理学硕士点的高校及专业名称(107所) 1、北京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2、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3、浙江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4、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必备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它是研究个体心里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3》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他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教育心理学更注重解决教育实践领域内的各科具体的心理学问题。4》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的性质有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的学科。5》综上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多面性。即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是自然学科又是社会学科。但从总体来看,它更是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3、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称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同年,他又写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事前结合的典范。 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国外的发展1)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学的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心理学思想基础。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这儿童心理学的诞生。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1927年霍尔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人心理学的著作。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目前,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时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1903年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另一种观点以1877年俄罗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 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探索心理学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2》探索学生学习的心里规律提高其素质。3》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性原则 8、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2》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里活动进行评价。3》聚合式交叉设计。 9、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饭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测试法10、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的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结果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11、观察法的种类:长期观察法和定期观察法;全面观察法和重点观察法。1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13、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4、华生的心理学发展理论:1》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2》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3》华生论人格发展4》华生的儿童教育观15、弗洛伊德论心里发展的动力弗洛医德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其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由原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1》原我受欢乐原则支配,即寻求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原我的核心就是本能。2》自我3》超我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良知,一是自我理想。在人格发展过程中,超我和自我是人格控制系统。但他们控制的成都不一样。超我有是非标准,自我则是控制原我的盲目冲动。以保护机体免受损伤。16、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7、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被世人公认是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梦的解析》。该书竖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诞生。18、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1》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3》主动与内疚阶段(3-6),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4》勤奋与自卑阶段(6-12),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5>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7》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8》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19、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发展认识论的创始人。20、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主要经过4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2》前运动阶段(2-7):第一,自我中心主义。第二,直观形象性。第三,不可逆性。第四,知觉的集中性。3》具体运动阶段(7-12):第一,守恒性;第二,去自我中心主义;第三,进行群集运算;第四,具体逻辑推理。4》形成运算阶段(12岁以后)20、维果斯基是钱苏联心里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21、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1》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角度。3》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角度。22、遗传:遗传是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子代在表现的现象。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23、家谱分析法,就是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数目。高斯顿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观点,这就是著名的遗传决定论。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高斯顿是第一人。24、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身心的成长变化。25、环境: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不仅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而且也指胎儿生活的环境。社会生活环境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条件。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们的生活条件也不同。因此,会导致不同的社会成长的人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狭义的环境主要指教育,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26、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决定性)27、遗传只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社会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28、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教育与心理发展是辨证统一的。第一,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第二,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29、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既讲内外因相互作用又讲发展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30、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第一,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第二,需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第三,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个体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的结果。31、心理发展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32、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所谓的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 33、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于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印刻”。印刻现象最初由斯波丁于1872年提出。 34、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第一,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学习则是如此。第二,印刻是不可逆的。而学习则不会这样。第三,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而大多数学习则需要多次尝试。第四,印刻只会在发展早期的“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35、差异可分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群体差异指的是以热的某种属性相区别的群体之间的差异,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民族差异等。个体差异指的是个体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又称为个别差异。3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智力因素的差异和人格因素的差异。37、荣格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划分人格类型。心理活动的力量如果趋于外部事物,则形成外倾性人格;若倾向于主观内心世界,则形成内倾性人格。37、超常儿童通常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特指在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38、美国特曼用斯丹福-比纳量表、特曼集体测验等方法,得出:在天才儿童中,成就最大者在谨慎、自信、不屈不挠、有进取心、有最后完成任务的坚持性、不自卑及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品质上,显著优于成就最小者。39、超长儿童的元认知特点: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远认识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40、人们都将致力测验作为鉴别智能超常儿童的主要工具,把高智商(IQ在130-140以上)作为鉴别超常儿童的重要指标。41、遗传和环境对智能超常都是重要的:遗传素质是形成超常儿童的基础;良好的早期教育是超常成长的关键。非智力因素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催化剂。42、智力落后儿童:智商(IQ)值在70或70以下的。茅于燕把智力落后的病情划分为轻、中、重三中类型。43、智力落后的预防:1、劝阻近亲结婚。2、避免高龄妊娠。3、加强任期保健和产前检查。4、搞好儿童保健和提高抚养质量。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1、激发学习积极性。2、因材施教。3、加强直观性教育。4、循序渐进。5、多练习。44、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能力的一种变化。(学习是凭借经验在主体身上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45、美国以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于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46、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吧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

北师大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个要素: (1)学生。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2)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起关键因素。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作用。具体体现为: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问题 (2)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1924年我国的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教育 §1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 化。学生心理变化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 新的知识时,那些促进或者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 3、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 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到5岁时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 算阶段(守恒的出现,即认识到客体外形发生变化,特有属性不变)、形式运算阶段(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2、最近发展区由前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和将要达到 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两个邻近发展区间的过度状态。 §3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1、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稳定的区别的综合心理 特征。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影响人格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阅读书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阅读书目(中文) 本阅读书目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点根据最近几年研究生培养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所列书目均为学校图书馆学院资料室能够借阅、目前市面上能够购买得到、学科点教师个人书架所拥有的书籍,主要便于同学们借阅参考,希望本学科师生以此书目为基础,不断充实完善本阅读书目,使之更为合理完善。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沙莲香著:《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周晓虹主编:《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任俊著《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伯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莫雷:《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彭凯平编著《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89年 葛树人著《心理测验学》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黄希庭张志杰主编《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李晓凤佘双好编著《质性研究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佘双好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水延凯等:《社会调查研究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宋林飞:《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报社,1990年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佘双好主编《毕生发展与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吕俊甫著《发展心理与教育》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雷雳:《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孟昭兰著《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桑标主编《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doc

0矗絆範乂孳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学院名称(盖章):心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2012年8月15日

《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2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FI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而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 1.变量与控制 2. 3.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反应时法 4.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 ) 个案法 (四) 1.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3.心理测验的信效度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人格测验

5.智力测验 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心理统计 1.描述统计 2.推论统计 (六)研究屮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知觉 (-)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知觉组织 1.知觉组织原则 2.形状知觉 3.深度知觉 4.运动知觉 (三)错觉 第五节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功能 3.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