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面临污染的不断加剧,生态城市建设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出路。基于生态文明视野,合理开展生态城市建设,保留人类的生存空间,是今后的重点工作。文章以淄博中心城区为例,讨论了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系列建议。

标签:生态文明;视野;城市建设

我国的城市数量众多,大部分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国内目前的情况十分严峻,多个地区出现了严重雾霾天气,自然资源不足以及环境恶化,都对人类生存空间提出了较多挑战,甚至是造成了极大的隐患。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视野是良好的指导方向,在此基础上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改善。

一、影响淄博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因素分析

淄博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和鲁中山区接合部,地处山东省中部,占据山东省总面积的3%以上,淄博市不仅辖有多个市辖区和市辖县,并且辖有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淄博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交通方面,淄博东接潍坊,南接临沂,西接济南,北接东营和滨州,当地交通发达,是省内重点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也是沟通山东半岛以及中原地区的咽喉要道,交通方面的优越性,也大大推动了淄博市的发展和建设。淄博市是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当地冶金、石油化工、医药、轻工、精细化工等领域均比较发达,正因如此,淄博市城市建设速度逐渐加快,近年来随着雾霾等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淄博市也认识到了生态城市建设重要性,各部门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力争将淄博市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城市,然而不得不认识到,淄博市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和难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人们的生态意识有待加强

淄博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展了长久的规划工作,但是就目前来看,淄博市生态城市建设还面临着人们生态意识薄弱的问题,尽管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物质需求还是大部分人的主要需求,因此很多人的生活被“物质化”,这样一来,在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就容易忽视生态问题,例如现在国家和政府提倡绿色交通,可是很多人仍然将私家车看作是物质需求的一部分,也有人为了在物质生活方面讲排场,还是爱好私家车出行,对政府提倡的绿色交通理念视而不见。再比如,目前我国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严加管制,因此多数的工厂和企业都能够遵照政府的要求,对自身的排放情况严加管制,可是目前有很多市民却依然没有认识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2014年4月28日,鲁中网发布一条名为“沿街摊贩路边随意倒泔水雨水井变成污水井”的新闻报道,据报道称,有市民反映临淄城区一些商铺和小摊贩将泔水倒入街头雨水井,致使雨水井出现堵塞问题,而记者也在临淄区城区看到,一些沿街商铺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解读 本文在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进行了解读,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要提升主体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建立有效、合规的制度保障,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 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文明;解读;构建 中共18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对于生态文明而言,这本身就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就本文所关注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来说,则贯穿于生态文明始终。 不可否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这项工程的长期性不仅从自然属性上得到体现,也从社会属性上得到呈现。那么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来理解这两类属性的互动效应,则成为本文感兴趣的问题。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自然物客观存在于人类社会诞生之前,人在实践中将自然物逐渐由自在性转换为打上人类印记的资源。这种资源范围的扩大,却决定于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且在商业社会资本逐利性的推动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已与其本身的存在规律相背离。从而,生态文明问题必然产生。有鉴于此,本文对生态文明的解读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的解析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否包含生态文明思想,这在国际学术界存在争议。我们认为,从劳动主体、劳动要素、劳动对象的三者关系中,实则包含着生态文明的元理论。 1、劳动主体 劳动主体作为健康人的存在形式而呈现出来,他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了人的类本质属性的评价标准。他在参与生产劳动实践中,不断对现实世界进行能动的主观反映,并在自身观念体系下进行着加工。加工后的主观意识借助以往的经验习得,逐渐累积起人类改造自然界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随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也导致人类因资本的逐利性使然而出现了劳动异化问题。劳动异化的直接后果,不仅使得工人的劳动与自身存在的对立,也使得自然资源纳入到了资本追逐利润的范畴之下。 2、劳动要素 劳动要素多为主体与劳动对象接触的中介,客观成为了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体现。以机器大工业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大生产,从一开始就未能充分重视人的需要和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下,这一现状实则忽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与曲折性。规律性直接表现在自然物自身的再生要求上,而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和城市正在兴起一场生态变革。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在城市发展中重塑城市生态文明,是我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保持城市长期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城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是: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的,使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土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避免因认识错位导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入误区。 一、城市农村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包括市域内农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往往更多注重城市区域,轻视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市,社会保障面覆盖城市。而在城市的农村区域,道路基本还没有实现硬化,环卫、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给水排水、消防等设施缺乏,相当一部分农村和农民,长期未享受公共财政的投入,农村社会保障还仅限于试点或起步阶段。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一些城市也大多倾向于将城区部分污染的企业迁到农村区域。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在 眼下,在我们的城市中,还时常听到满口流言和看到乱倒垃圾、乱泼脏水、随地吐痰等行为。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因此,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衔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公德,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大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 生态文明概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生态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方面所包括的有森林保护、土地利用、改善农耕、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物种保护、大气保护和人口控制等八个方面基本内容。林业在协调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1、能够深刻的了解昭苏生态系统主要有哪几大块组成,生长现状及其面临问。 2、今后怎样保护和发展昭苏生态系统。 【教学材料】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它是生物圈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一种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森林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是最丰富的生物群落。森

林具有多层结构,一般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活地被物层以及层外植物,从而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成为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二是森林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显著的生态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90%以上,森林生态系统是具有最大生物量的生态系统。三是森林是一个国家、地区富足和民族繁荣的标志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森林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贮碳库、能源库。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态因子,一片森林同时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或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某些方面的问题,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维护生态运行,从而使得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的林业成为联系生态和经济的纽带和关键。 昭苏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三大版块概况 天山圆柏概况:昭苏县是伊犁河谷乃至新疆天山圆柏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面积约30.56万亩,主要分布在特克斯河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浅山地带。 昭苏县天山圆柏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9年10月,位于昭苏县夏塔乡的国家重点公益林35、36、37、39林班,是伊犁河谷新疆园柏天然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总面积约10万余亩,核心管护区分布密集,面积约4万亩。目前,管理站在依法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护的同时,科研工作也正逐步推进,扦插试验、苗木移栽试验、圆柏种子异地试植及种质资源采集等各项工作正在进行。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3418216.html,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 作者:林若田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03期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如今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城乡规划作为影响环境和社会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生态化改造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的。我们应该积极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低碳社会,完善法律法规,科学设计规划方案,为建设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而努力。本文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角下;城乡规划;策略 1前言 我国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及生态系统退化形势日趋严峻,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而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环境及生态问题各不相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也各有侧重,加强城乡生态关系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科学研究任务。 2我国目前的城乡发展现状 2.1环境污染 由于城市化进程过快,缺少科学规划,一些城市长期面临沙尘暴和雾霾天气,PM2.5也经常“爆表”。工业化不断加剧,一些工厂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到河道,不仅污染了水源,还导致土地“寸草不生”,废水、废气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凶手。另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不仅造成了石油能源的紧缺,能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污染问题。对于农村而言,由于缺少处理垃圾的相关设备和技术,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污染。这都是城乡发展进程中忽略的问题。 2.2资源减少 由于城市的无度扩张,不少土地都用来服务了房地产,耕种面积减少。私家车数量快速增加,石油资源越来越紧缺。我国虽然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广,但是人口多,人均土地比不上其他国家,我国石油资源需要大规模进口,自产的石油资源不足以应付现如今的使用量。另外,水资源的浪费也极其严重。我国东部地区水资源并不缺乏,但是由于城市人口发展速度过快,用水量大、浪费严重,有的城市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严重时甚至出现了海水倒灌的现象。另外,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水质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3生态文明视角下城乡规划的策略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其中包括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途径。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 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既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三、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的文化。在企业文化上,强化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绿色管理观、生态人格的培育,从而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和环境伦理基础。集团企业文化提出的“强基精管”管理观和“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做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念,做好高耗能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的提升,切实做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做好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技术更新改造替代传统工艺和落后产能,节约有限的城市土地、能源,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其次,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通过政策时势导向、企业文化渲染、职工群众向好意愿,倡导和创造科学发展、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和工作环境,实现企业与社会、人与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发展。再者,形成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制度方面建设与完善,保持和延续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生命力。 (四)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领导和运行机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加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形成包含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创新技术等企业经济、环境管理和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做好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 (五)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通过形势分析、决策诠释、动态报道、典型宣传、深度报道等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主体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企业行为

2012年第8期山东社会科学No.8 总第20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4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企业行为 冯常生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进化的一个新阶段,是工业文明之后的高级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现代经济社会 发展中出现的大多数环境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同企业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建设 生态文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企业行为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工艺技术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企业发展观念,提高企业环 境责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等。 [关键词]生态文明;企业行为;生态环境;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8-0176-0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进化的一个新阶段,是工业文明之后的高级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即经济增长同环境保护的关系。作为现代国民经济的细胞和现代社会基础单位的企业,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的生态效益,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对企业行为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行为研究综述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大多数环境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同企业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用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来获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用最小的经济成本来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企业行为中什么样的行为合理呢?孙祈祥在《中国企业行为分析》中认为,企业行为合理应该符合两个标准:从微观标准来说,企业的消费行为、生产行为有利于它的生存发展;从宏观标准来说,企业行为要有助于整个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地增长。王忠武(2003)认为,企业行为必须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如果企业利用资源不当,就会浪费资源甚至造成物种灭绝;若排放过度,则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及损害公众利益。在企业行为中如何做到行为合理性呢?陈柳钦(2000)指出,我国企业行为要实现合理性的选择,必须转变单一的经济目标为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复合目标,确立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绿色营销的经营理念,树立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生态观念。刘佳(2005)认为,企业在实行经济利益时必须把自身的行为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清洁生产,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来引导企业行为。牛桂敏(2006)则认为,传统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生态缺陷,因而要从创新观、创新模式等方面,真正实现由效益型向生态型的转化,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使技术创新能够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二、企业行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其一,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企业作为我国的主要生产者,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上是最大的。其中,工业 收稿日期:2012-04-12 作者简介:冯常生,男,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促进河南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研究”(112400450320)、2012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研究”(2012B146)的部分成果。 671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转型。从国内来看,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生态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实施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城市。 一、生态文明 首先,生态它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存在着有规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且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 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和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与人们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所以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

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遵循自然界动植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说,人类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生态学的方法去解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对教育的反思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对教育的反思 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教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 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十八大报告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生态文明的兴起也对教育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大学生作为广大青年中最关心政治局势的特殊群体,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高校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教育,首先,我觉得应该先了解现状。哪些地方做的不足,知道了才能改正和完善。 一.当代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欠缺的主要表现 1.主体意识淡薄 生态文明要求人们不断深化对自己同自然界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的认识,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法则,协调控制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继续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然而,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比较淡薄。回顾过去,人类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掌握了变革自然的强大能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文明和物质文明,人类也由自在阶段转变为自为阶段。“现代性”工业文明意识在发挥着巨大进步作用的同时,也使人类逐渐习惯把自己凌驾于包括一切其他生命形式在内的大自然之上。人类在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使各种资源将消耗殆尽。高校师生都是高学历人群,他们大都懂得可持续发展的大道理,问题是由于受整个社会氛围的影响和体制的缺失,他们对生态文明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生态意识淡薄,更没有固化为行为习惯,节约与环保变成了一句空话。目前高校已经成为社会上三大浪费大户之一。 2.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的缺失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机制是各类高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本位,充分利用已有环境和社会条件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态文明培养和影响,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教育保障制度。目前,高校还没有健全的教育机制以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首先,在当前的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而忽视学生对白然的情感体验和判断。因此大学生对生态道德活动就没有深刻的认识,也就没有兴趣积极的参与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其次,高校的教育模式还比较传统。当前,高校在让学生接触并亲自体验人与自然环境的重要关系方面还没有更多的有效途径。 3.大学生过度的消费行为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为了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消费。必要消费是对资源有价值的利用和合理开发,它不仅能处理好生产、分配和交换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能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是重要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和自然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思维活跃、观念新潮、追求时尚、最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又有认知能力差、辨别力弱、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等特点的大学生这—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严重冲击。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

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发表时间:2011-10-26T09:13:43.75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朱秀娟[导读] 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朱秀娟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068450 摘要本文简述了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并对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1.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1.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1.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 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1.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 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 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 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2.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2.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2.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参考文献 【1】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2】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 【3】李娜.浅谈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J].民营科技,2008(1):72~73.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的重大意义 近20多年来,由于我国企业大多采取了传统的粗犷性生产方式,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很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致使环境不断恶化,形势空前严峻。其特点是: 污染物成分日趋复杂,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增加,生态系统功能在退化。 1. 我国的土地在持续荒漠化 从我国发射的神州6号卫星上鸟瞰东亚地区,当看到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家园时无不震惊:我国大片国土上的郁郁葱葱,不知不觉地竟然变成了严重的荒漠化(棕黄色)?大面积的沙滩、荒漠和戈壁滩,与周遍国家的颜色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对于地球村的村民而言,必须面对它,正视它,这的的确确就是我们今天的家园现状! 多年来的气候变化和人们漫不经心的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及重用轻养的恶习使草地逐渐退化,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致使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我国沙漠化速度在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整个生态系统在急剧恶化。其中草原沙化很突出,一些牧区牲畜存栏大幅度下降,绵羊的体重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在近50年中,我国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森林覆盖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 近7年来,我国耕地已减少了1亿亩,全国不少省份到2010年的非农建设规划用地指标早已提前用完 多年来,我国向水环境中排放的废水总量年均值约为500亿吨/a,其中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高达约1356亿吨,早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0%。据几年前统计,只有5%的生活污水和17%的工业污水在排放前经过了处理,其它都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迄今为止,全国74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28%的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我国已有90%以上的城市河段、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大部分江河湖海都出现了富营养化,水华和赤潮发生频次在持续增加。 如今,我国的江河湖海污染已经不堪重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北方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现象。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多有不同程度超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表明,目前全球有10多亿人在饮用"脏水"。而我国就有约3.6亿农村人口在饮用不合格的水 在我国的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a ,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

生态文明下的城市规划

生态文明下的城市规划 我国生态城市鸟瞰图 生态城市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也成了世界上建设生态城市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但不同于西方在完成工业化后提出的生态文明,我国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提出的,因此鉴于发展的需求,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要尤其关注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的协调,关注生态产业的结构、组织和运营。 实践证明,生态系统如果不能持续提供充足的资源、能源、清洁的空气和洁净的水,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如果贫富两极分化太大,社会缺少公平,人类文明同样会崩溃。为此,我们不得不调整发展模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社会关系,而最为重要的是要调整思维方式。生态文明,正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环境与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人类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新型世界观和全域伦理观。 不仅仅要改进资源能源的利用技术,制定严苛的环境和生态保护规则,修复重建生态系统,还应基于社会关系调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形成集约、节约、公平、和谐的社会系统,调整生活方式,倡导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这一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探索出一个经济有效,社会公正,生态和谐的新型未来社会。

城市规划 中国已经进入保持高速发展的艰难岁月。新型城镇化,正是在这一形势下推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主导模式,是中国未来20年综合发展结构中顶层设计的核心主题与整合构架之一。生态文明与城镇化的结合,必将形成生态城市建设的高潮。 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探索城市规划的道路,将会出现一大批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生态新城、绿色新城、生态文明小城镇、低碳城市、国际慢城、零碳城市等。 虽然生态城市的发展热潮已经席卷中国大地,但是中国对生态城市的有关概念、内涵和规划技术手段等尚未达成共识,还未形成统一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生态城市建设缺乏示范指引。 生态城市至今还没有公认的明确定义,国内不同学科都从各自角度提出了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生态新城、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目标和理念,但各级政府在规划时都将其概念化,路径单一且理想化,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项目很难落地实施,很多生态城市项目最终成为各级政府的政绩工程。 国内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2000年后相继提出了各种版本的生态城市发展指标。除了国家层面提出生态城市标准外,近年来天津、上海、深圳、贵阳、扬州、合肥、厦门等城市也纷纷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并进行了各自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其中贵阳从宜居城乡、生态经济、友好自然、和谐社会、生态文化、文明制度六方面入手,提出贵阳市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45项指标和检测方法。 如何提出一套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完整性、权威性的生态新城指标体系来指导中国生态新城建设是中国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浅谈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代林业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高效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和多价值为目标,以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前提,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宗旨,以建立“和谐林业”为最高境界。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本文将从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目前的状况和所面临的制约其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重点着手于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的矛盾与促进,制约与依存的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系统现代林业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发展状况,加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对于林业资源的发展要求与当前林业资源的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对林业生态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需求点,在林业建设中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了我们努力的第一任务。 一、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效率影响大 林业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职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维护生态安全中,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全球已出现的森林锐减、湿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气候变暖和水污染、空气污染十大生态危机,有八大危机主要靠林业来治理。林业不仅要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还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不仅要创造大量的生态成果和物质成呆,还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文化成果,努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林业既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同时也要当好生态文化建设的先锋。当前我国在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1)在我国森林的分布面积有限,而且大多都分布在山区,基础比较薄弱,而且人均面积跟世界森林平均面积相差很远,且质量相对较差。还有就是森林的树种较为单一,在一些急需防护林的地区严重缺少,而且滥砍滥伐严重。 (2)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两者之间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行为

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行为 一、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人与环境 人类自己的行为造成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处 于崩溃的边缘。以科学和理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类知行水平却最终 导致人类处于危险的境地,人类文明亦面临崩溃的境地,这不能不说 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但作为万物之灵,人类痛定思痛,在对自己引以 为傲的“智慧”和“理性”行为实行反思的基础上开始探讨生态文明,谋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维护种族的延续和 文明的传承。但必须承认,这种自我救赎始终是站在人类的立场,站 在人的角度思考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人之所以为人无法跃过 的界限,也是现阶段人类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其最终 目的也是为了人,是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2]。环境 行为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当前还未有统一的定义。作者认为,所谓环境 行为是指人对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行为,这种影响能够分成三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当前无法分清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当然 因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处于持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理解的深入,人的环境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积 极还是消极或者中立,判断的标准会变化发展,理解结果也会转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始终处于主动的状态,而动物和自然体因为不 具有人类的理性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法律是千百年来人的理性的总结,是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完美结合,是智慧之光,法律本身就是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质量的高低反映某种文明的完美水准,而 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法治是文明得以维系和延续的根本保障。以人与 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对现行法律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法律和法治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必须反映生态文 明的这个要求。从自然法的角度讲,也就是要对法律的理念和价值追 求实行调整以合乎“公平、正义”,从实证法的角度讲就是要提升立 法质量,充实法律内容。当然从社会法学的角度看,法律不但仅是理 念和法条的集合,写在纸上的法律也并不是法社会学眼中的“法律”,

简述环境美学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简述环境美学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标签:环境美学;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1.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主要研究人类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环境的审美要求,周边景观环境的美感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以及研究这种影响对人的身体和工作所产生的效应。环境美学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它包括艺术学、色彩心理学、声学、生态景观学、造林造园艺术学、建筑学等多种学科。 2.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资源越来越缺乏,我们必须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第一位,只有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够给人创造一个更好地环境,实现现代化的、人与自然协调的和谐社会。 二、环境美学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1.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概述 (1)生态文明城市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生态城市研究应当综合各种学科的精华,这样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来解决城市问题,也能够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注入新的营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参考西方国家的生态城市理论和发展模式,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存在一些缺陷,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生态城市将是一场新的巨大变革。 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设对研究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理论研究能够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型发展,有助于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快我国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也提高了国人在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生态文明素质,生态城市文明的建设又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原则。①统筹全局原则。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能够影响千秋万代,涉及方面较广,只有统筹全局、整体协调,才能够减少矛盾、解决问题,必须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将人、社会、环境等各种资源相互协调,才能够事半功倍。②保护生态自然原则。在进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要调控城市这一人类生态系统,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遵循自然生态的循环原则、共生原则等,为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注意城市生态中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③经济、资源可持续的高效原则。协调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经济之间关系的关键是实现经济的高效运转,注重资源的节约和高效运用。一方面,对不可再生资源实行节约和高效利用原则,延长这类资源的使用期限;另一方面,采用高科技,提高资源利用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低投入高产出。针对可再生资源,紧扣永续利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曾几何时,耳边响起的不再是清脆的鸟鸣,而是隆隆的机械声;曾几何时,眼前显现的不再是蔚蓝的天空,而是灰白的天空翻滚的黑烟;曾几何时,嗅到的不再是清香淡雅,而是令人咳嗽窒息的汽油味。一位美国社会学家说过:“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就是我们自己。”这样,我们为了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肆意地索取资源,污染环境也许若干年以后,碧水蓝天,鸟语花香只有在梦境中才会出现。也许若干年后,当我们的子孙备受生态破坏带来的恶果时,我们才会流下悔恨的泪水;也许若干年后,当最后一只鸟死亡,我们的进步也将戛然而止! 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档要等到灭亡才懂得悔恨,不要等到穷途末路才懂得悬崖勒马,如果肥沃的土地变成荒漠,如果有害物质充满空气,如果河流被污染得连鱼儿都无法生存,那么我们生存的意义何在?我们生存的根基又在哪里? 张正祥,一个平凡的农民,26年单身守护滇池,牺牲家庭,终令33个大中型开矿、采石场胜利封停。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联在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执拗的,是雪峰之颠的傲然寒松,面对贪婪,凶残,他坚持信念,用勇敢和不屈不挠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确,我们没有他的伟大,可是举手之劳,同样可以为环保生态做出许多。爱上环保,仅仅是随手关上通明的电灯,仅仅是将身边的垃圾分类处理,仅仅是更

换掉手中的塑料袋,仅仅是拧紧好还在哭泣的水笼头。爱上环保,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习惯。“爱上环保”让我们学会尊重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爱上环保”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神奇的自然赋予人类无限的智慧,希望人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但人类反而破坏自然,请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丝希望变成绝望,保护生态需要从你我做起,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母亲,也保护人类自己。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在我们的家乡——抚州,处处有绿光,处处有新鲜的空气!我生活在南京这样美丽的城市里,这让我们引以为豪,感到骄傲!大家一定知道,花草树木用处极大,如果没有了树林,人们就会遭遇沙尘暴、龙卷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会受到噪音污染,让我们的身心不健康。每当我们坐上私家车和公共汽车时,都会看见公路旁有一大片绿化带,在公路旁栽树、养花可以减少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让新鲜的空气一路上陪伴我们,直达到目的地。花草盆景也有吸毒的功能,我们会看见许多人家装修房子时,刷碗了油漆后就要放几盆植物,让他们吸掉那些有毒物质——那是我们人类不需要的空气。恰恰相反,我们不需要的空气正是植物们需要的,而它们吸入后,会把人类需要的氧气“吐”出来,让我们茁壮成长!现在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正在逐渐减少,我真担心,没有了森林的世界会是多么恶劣,没有了森林的人类将会是多么无助啊!同学、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中共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一战略的实施,确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地位,从生态文明领域迈上道德高地。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转折点,如何汲取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符合科学发展和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1.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深化。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平等的一部分,影响有限,处在一种原始的、自然的平衡状态。1万年前,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生态特别是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和控制逐步加剧,当然主要通过物理的方式产生影响。300年前,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人类在“征服自然”的梦想中对自然环境、生物种群产生决定性影响,取得一定支配地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和控制越来越大,由于对人地关系规律认识的局限,导致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灾害频发、物种消失、生存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倒逼人类反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产生,并被普遍接受,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进入新的阶段。 我国传统文化中早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主张征服自然,而且强调相生共存,这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但是,到了近代,随着国力衰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思想也受到冷落,一度陷入文化迷茫。即使新中国成立后,受认识局限,我们也曾经违背自然规律,“插秧插到水中央,种田种到山顶上”、“大炼钢铁”、“人定胜天”,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好在我们能够及时认识错误、修正错误,回到实事求是的路线上来。 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目前认识的最高境界。21 世纪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模式改进,全世界各国政府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达成共识,标志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开始。生态文明是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系统,是建立在知识、教育、科技高度发达和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文明,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明确人类社会必须在生态基础上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生态文明不仅吸收人类以前的先进文明成果,也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牺牲环境的高成本代价。为此,生态文明也可称作“绿色文明”。 2.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