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2020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2020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为了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的复习,系统把握知识要点、达到复习目标,提高复习质量,让学生更好把握科学知识重

点,理解科学概念,掌握实验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

论,正确解答科学问题.我将根据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把相关的知识要点、科学概念、科学问题、实验整理如下,供老

师们参考。

一.科学知识要点。

本册的知识要点归纳以下32个点: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

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情况下,轻

的物体容易浮,重的物体容易沉;

重量相同体积不同,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3.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

水底的物体,浮力<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重力)。

5.测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让

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6.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

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

7.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

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

(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8.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说明不同液体

对于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9.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是沉。

10.加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跟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

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11.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重,热水轻;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体积小,热水体积大。

12.大多数固体和液体会热胜冷缩,但是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

热缩冷胀的。

13.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

14.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的控制热量的传递,铜铝钢传热性

能比较:铜>铅>钢。

15.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

失。热的良导体,守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

是一科热的不良导体。

16.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

表示时间流失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

分钟。

17.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天。

18.古埃及人把天空分为三十六个星座,通过观察星座的运动,把夜晚确定为十二个小时,同样白昼已被确定为十二个小时,

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八个小时。

1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咎”

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20.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

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21.单摆由摆绳、摆锤组成,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单摆具有等实性,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

了摆钟、座钟、挂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22.摆的快慢与摆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23.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

的几种假说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

球围着太阳转③太阳不动,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

时自转。

24.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5.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主要观点是:①.地球是个球体②.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转动。

26.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主要观点是:①.地球是球形的②.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③.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等星体绕太阳转动。

27.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28.摆具有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

转的关键性证据。

29.通过英格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注意下面几个点:

(1)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于东经,向西180度属于西经。

(2)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差

1小时。

(3)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4)北京处于东8区,纽约处于西5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30.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3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365天(一年)。

32.四季的成因,: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

导致阳光有规律性的直射或斜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

的变化,形成四季。

二.科学概念。(6个)

1.浮力:把泡沫塑料块等物体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

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热胀冷缩: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

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

热胀冷缩的性…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热传导: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一部分递给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5.良导体:金属等传导热量快,我们把它叫做热的良导体。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

6.不良导体:木头,塑料等传守热量慢,我们把它们叫做热

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三.科学问题。(回答内容是否与问题有关,是否是回答了知

识点)(8个科学问题)

1.为什么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答:是因为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

压载舲里装满海水,潜水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的海水挤出舱外,潜水艇就开始上浮。

2.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造成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是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

的水的体积。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答:把橡皮泥做成空心、船形、碗形花瓶形等都能使橡皮

泥浮起来。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会上浮?

答:因为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浮力远远大于他本

身的重量,所以会上浮。

5.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轻,上浮。

6.为什么架设电线时,不能架得太紧?

答:因为电线在夏天会热胀,冬天会冷缩。如果电线架设

的太紧,冬天受冷收缩就会发生断裂。

7.北极星为什么“不动”?

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北极

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

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8.极昼和极夜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大约23度,导致阳光有规律的直射或斜射南半球或北半球形成了南

极和北极的极昼或极夜的现象。

四.科学实验。(16个)

1.演示实验。(7个)

①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

②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③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④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⑤铜、铝、钢的传热比较。

⑥摆的研究。

⑦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在这7个演示实验中,以①③⑥⑦演示实验为重点。教师

做演示实验时,注意讲清实验的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和实

验结论。让学生知道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2.分组实验。(9个)

①物体的在水中的沉浮。

②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③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④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⑤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⑥液体的热胀冷缩。

⑦空气的热胀冷缩。

⑧铜球的热胀冷缩

⑨滴漏实验

其中①②⑥⑦为重点,④⑤是实验中学的难点。教师在夏习时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搞清楚实验过程与方法,掌握正确计算浮力的方法。引导学生讲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以上整理的内容,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有不足之处,请提出建议,改正。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6、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0、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不同点: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 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

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 1、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3、凸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能使光线 . 4、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 5、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少年儿童一般每分钟呼吸次左右,心跳次左右.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前的括号内画“√”,错的画“×”.)(每题3分,共30分)()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2、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3、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4、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5、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交换的地方. ()6、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7、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8、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9、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10、折射就是光照在物体上返回来的现象.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中.)(每题3分,共24分)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A、一年 B、一周 C、一个月

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变长了 B、铅笔变细了 C、铅笔向下折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亮,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个灯泡 B、一根导线 C、一节电池 7、下面哪些物品中,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A、透明胶带 B、塑料贴片 C、磁带 8、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 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 四、连线题(每个2分,共10分).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柏拉图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亚里士多德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毕达哥拉斯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线混合 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五、实验题.(第一个问题2分,第二个问题4分,共6分) 手电筒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圆孔照到后面的屏幕上吗?为什么?

苏教版五年级上科学全册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科学全册答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一、太阳和影子问题解答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长--- 短--长。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二、太阳钟问题解答 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答: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的知识。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制作简单的太阳钟 实验准备:卡纸、指南针、硬纸板等 实验过程: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数值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3、根据三角 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三、昼夜交替问题解答 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 答:逆时针转动。 2、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一6;美国:-18 ――-12 ;澳大利亚+1.30或+2或+2.30。让学生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 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如食物关系等。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第二单元光 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 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有时候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4、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光强热量就大,光弱热量就低。 5、物体吸收太阳光和热的多少和物体材料的特性、接受光的位置、角度有关。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类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获得更多的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就是一些成功的事例。 7、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手将水面上的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4、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比较液体体积轻重的仪器叫比重计。 8、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热传导。 10、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_。 11、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12、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 1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_长短_和__方向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7、日晷利用光影计时,水钟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摆钟的出现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18、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 19、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 20、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膨胀_,受冷时体积__收缩_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_热胀冷缩_。 23、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4、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2牛__。 25、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 0度经线。 二、判断题: 1、沉在游泳池水底的实心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 学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3.地地心说(希腊)托勒密 1.地球是球体 球的2.太阳每天绕地球转一周 运动: 3.地球是中心,不动 4.傅日心说(波兰)哥白尼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科摆 3.太阳不动,是中心 的基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础:方向自西向东 摆具周期 24小时一年 特点地轴倾斜有摆证据 1.傅科摆 1.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动方尔) 2.天体的东升西落 2.一年的四季变化向保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 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 / 6 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10. 线。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答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1.1 什么叫机械 1、举例说明什么叫机械? 答: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2、举例说明机械的作用有哪些? 答:羊角锤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拔钉子,啤酒起子可以帮助我们起啤酒瓶盖,刀可以切菜等。总之,它们或者降低工作难度,或者省力。 1.2 怎样移动重物 1、什么叫杠杆? 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2、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只要以分为哪几类? 答:使用杠杆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杠杆按省力情况可分为:省力杠杆:如钳子、铡刀。压水井杆、撬棍、指甲刀等;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等臂杠杆:如天平。 3、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答:生活中的费力杠杆有:镊子、理发用的剪刀、赛艇的桨、钉书机、钓鱼杆等。生活中的省力杠杆有:钳子、小推车、羊角锤、啤酒起子、指甲刀等。生活中的等臂杠杆有:天平,它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 答:他说得有道理。条件是需要找到一个支点,并且杠杆要足够长,正所谓“四两拔千斤”。 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作用 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细线、刻度尺、钩码。 实验步骤:1、把实验器材安装好。2、把重物挂在杠杆左侧,并固定在右侧不同位置上,挂上钩码,做三次,并记下每次距离支点的距离。3、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实验结论:在物重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在另一侧的距离支点越远越省力,距离支点越近越费力。 1.3 斜坡的启示 1、斜坡是一种简单机械吗? 答: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简单直观的斜面:如,助残通道、立交桥、锛和凿、斧子、向汽车上推东西所用的直板等;斜面的变形之一:楔子和斜面的曲折,如,拉链、台阶等;斜面的变形之二:螺旋,如开瓶器、螺丝钉、螺旋楼梯、盘山公路等。 3、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 答:为了减缓陡坡的程度,骑自行车上陡坡时可以走螺旋形,这样就能比较容易的上陡坡,但这样也增加了行走的距离。 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器材准备:小车、木板、弹簧测力计、书本若干等 实验步骤:1、提出假设: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2、进行猜想: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设计实验;(1)保持不变的量有小车的重力、斜面的粗糙程度;(2)改变的量有:斜面的坡度。 4、进行实验:⑴第一次垫3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⑵第二次垫上6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66个问答题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机械? 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问题2、举例说明机械的作用有哪些? 答:羊角锤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拔钉子,啤酒起子可以帮助我们起啤酒瓶盖,刀可以切菜等。总之,它们或者降低工作难度,或者省力。 2、怎样移动重物 一、问题解答 问题3、什么叫杠杆? 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问题4、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只要以分为哪几类? 答:使用杠杆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杠杆按省力情况可分为: 省力杠杆:如钳子、铡刀、压水井杆、撬棍、指甲刀等; 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杆:如天平。

问题5、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答:生活中的费力杠杆有:镊子、理发用的剪刀、赛艇的桨、钉书机、钓鱼杆等。生活中的省力杠杆有:钳子、小推车、羊角锤、啤酒起子、指甲刀等。生活中的等臂杠杆有:天平,它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问题6、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 答:他说得有道理。条件是需要找到一个支点,并且杠杆要足够长,正所谓“四两拔千斤”。 3、斜坡的启示 一、问题解答 问题7、斜坡是一种简单机械吗? 答: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问题8、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 简单直观的斜面:如,助残通道、立交桥、锛和凿、斧子、向汽车上推东西所用的直板等;斜面的变形之一:楔子和斜面的曲折,如,拉链、台阶等;斜面的变形之二:螺旋,如开瓶器、螺丝钉、螺旋楼梯、盘山公路等。 问题9、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 答:为了减缓陡坡的程度,骑自行车上陡坡时可以走螺旋形,这样就能比较容易的上陡坡,但这样也增加了行走的距离。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三单元《电和磁》 1. 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 2. 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3. 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4. 只能使用(电池)实验,不能从插座接电。 5. 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 6.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7. 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铝等);酸、碱、盐的 水溶液(硫酸、盐酸等);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盐水;湿木头 8. 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塑料梳子);橡胶(橡皮);玻璃;陶瓷; 干燥的木头;木铅笔等。 9. 避免触电的方法有:(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 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

电源插座上)。 10. 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线是否连着。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11.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 12. 常见的磁铁有(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菱形磁铁)等。 13. 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向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N )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S )表示。 14. 磁铁的性质有:(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 15. (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16. 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指南针)。 17. 消去缝衣针磁性的方法有:(用木棒敲)、(在火上烤)、(与大磁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思路 1、“运动和力”单元: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围绕小车的运动展开的探究和制作活动。 研究不同的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重力、弹力、反冲力) 研究小车载重以及摩擦力 研究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动力大小、小车重量和摩擦力的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设计和制造一辆小车,举办一个赛车会 2、“时间”单元:循着人类计量时间的技术发展史的轨迹,引领学生感受时间 并对不同类型的计时器展开充分的探索。 估算时间活动 探究时钟发明之前人类白天和夜间的计时方法 研究蜡烛钟、水钟、摆钟的计时原理 从摆钟的计时原理深入研究重力摆运动快慢的规律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加深认识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变化来测量时间,还会认识到一些有规律运动和变化的装置也可以计量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时器的计时准确性在不断提高。 3、“生物与环境”单元:侧重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从观察一处花丛开始,从花丛里动物的食物入手,研究生物之间的联系,探讨不同生物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从建造和观察生态瓶、改变生态瓶条件的观察活动,发展到探讨整个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认识。 4、“地球的运动”单元:引领学生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 从不同侧面对昼夜和四季现象进行探究和思考,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和逻辑推理的工具,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了解人类为认识这个客观事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从以上内容看出,本册教材的内容已从前出几册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物质的特性以及变化过渡到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方面。如: 相互关系:小车的运动速度和小车质量、摩擦力、动力大小的关系; 生物和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力摆的摆动快慢和摆线长短的关系; 昼夜和四季变化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 运动规律: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利用; 重力摆运动的规律以及利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二、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影响着物体的运动状态。物质的质量(载重)也影响着运动。

苏教版五年级上科学全册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习题解答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一、太阳和影子问题解答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长---短--长。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二、太阳钟问题解答 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答: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的知识。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制作简单的太阳钟 实验准备:卡纸、指南针、硬纸板等 实验过程: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数值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三、昼夜交替问题解答 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 答:逆时针转动。 2、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6;美国:-18——-12;澳大利亚+1.30或+2或+2.30。让学生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夜晚()小时,白昼 ()小时。 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4.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和()两类。 5.()是一种能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6.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的部分, 直到(),这种传热方法叫()。 7.不同物体的传热()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一般是() 材料制成的。比如().()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有()等。 二、我的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能浮起来。() 2.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衫产生的热量多。() 3.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 4.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自由沉浮的。() 6.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8.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 9.“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10.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三.我的选择(每题2,共28分) 1.塑料在()中会沉。 A.清水 B.盐水 C.食用油

2.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3.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4.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图1 图2 图3 A.图1 B.图3 C.图2和图3 5.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 在水中会()。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7.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8.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得速度比较() A.前10毫升水滴得快 B.后10毫升水滴得快 C.滴速一样快 9.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 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0.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无关的。 A.滴漏中的水位 B.漏水孔的大小 C.容器的颜色 1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释

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李玲执教教师:教学内容:解释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解释。 2.能对证据进行解释,能够辨别事实与解释。 3.知道解释不等于事实,许多知识就是科学解释。 教学重点:对证据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材分析: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看、听、触摸等往往不是探究目的的本身,而是通向进一步认识的方式,进一步认识的需要就是解释。解释离不开深入的思考、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等。 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新开单元的第一课,同学们对解释这个概念,起初只有一个很浅显的了解,对于学习这一课需要学生自己理解事实和解释的区别,搞清楚什么才是解释,这对于很多的学生还是有难度的,需要老师合理的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什么是解释。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烧杯、两个鸡蛋、多个腐烂苹果、水。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 1.创设情景,初步了解什么是解释 (教师先用手揉了揉腹部,紧接着紧紧地捧着腹部,蹲下,掏出纸巾擦额头,一脸痛苦状。)

刚才老师表演的这个情节,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同学们所看到的一些现象(板书:看到)。那你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想到老师怎样?根据看到的情况,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板书:想到)。生发言:……大家都观察得很细、说得也很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接下来,老师再让你们看一样东西。 2.出示脚印图,做出合理的解释 (老师挂出脚印图,从右向左逐步展示) 这是雪地上的小动物的脚印图,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说得很好,这图上大脚印和小脚印之间还有点情节呢,大家继续看。(教师继续向左展示脚印图,出现全图)你们又看到了什么?你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吗?你看到大、小动物了吗?那你怎么这样说呢?他是从脚印想象出来的,现在老师要你们将看到的现象说出来,不是说想象,行吗?刚才大家所说的,是大家在图上看到的现象,也就是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事实(板书:事实现象)。那你根据这样的事实想象,这里可能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了?他说得挺象那么回事的,想象力丰富,可能电影看多了。还有吗?大家刚才根据看到的脚印,对这些脚印的关系进行了推理和丰富的想象,说明了这一大一小的动物之间的关系。大家所说的总结起来有一是打斗,二是友爱,三是飞走……那刚才你们观察到的与想到的有什么不同呢?是什么样的联系?你能说说吗?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现象(事实)(板书:现象、事实),如老师捂着腹部,脚印的大小、脚印的疏密。通过对这些观察的现象(事实)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对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原因进行说明,关系进行推理,规律进行说明(板书:推理、说明),如,老师怎么啦、一大一小动物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这就是解释。今天我们就学习《解释》(板书:解释) 二、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 (师出示实验器材,滴管,两只烧杯:一只装有凉水,一只装有温水) 刚才我们观察了,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这是两杯体积相同的水,所不同的是一杯凉水,一杯温水。我们要用两支滴管各向两杯水中滴

(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形木块、A4纸、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手影游戏引入,利用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手影,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影子判断是什么小动物。让也有些会手影的学生上台来表演。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知识构建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不错,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的光源。实际上就是光源就是这两个同学说的。哪个学生再来总结一下光源的概念。 同学3: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知道了光源的概念,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呢? 全班同学一起判断。 三、实验探究 师:将一本书放在投影机和白板(屏)之间,学生能看到影子,书本向投影机方向移动时,会发现什么? 生:影子变大。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 1、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 2、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4、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5、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6、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7、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8、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9、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