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明确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明确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方向,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作用的发挥以及管理活动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陈秉正在其所著《公司整体化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认为,风险管理的整体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减缓风险给企业价值造成的损失,来增加企业的价值。这一目标实际上也是当今公司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即公司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说是通过使股东财富保值和增值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我国某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手册是指出,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是:建立风险战略清晰、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完善、风险管理职责明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形成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七条指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要努力实现以下风险管理总体目标:

(一)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确保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

(三)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四)确保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

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

(五)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

大损失。

COSO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每一个主体,不管是营利性的、

非营利性的,还是政府机构,存在的目的都是为它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企业风险管理使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机会,从而提高主体创造价值的能力。当管理当局制定战略和目标,去追求增长和报酬目的以及相关的风险之间的最优平衡,并且为了实现主体的目标而高效率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时,价值得以最大化。企业风险管理能够帮助管理当局实现主体的业绩和盈利目标,并防止资源的损失。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确保有效的报告。它还有助于确保主体符合法律和法规,避免对主体声誉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不仅帮助每一个主体达到期望的目的地,还有助于避开前进途中的隐患和意外。简单地说,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增加企业的价值。

并且,COSO 整合框架将主体的目标分为四类:

战略——与高层次的目的相关,协调并支撑主体的目标;

经营——与利用主体资源的有效性和效率相关;

报告——与主体报告的可靠性相关;

合规——与主体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相关。

COSO 的这种分类使我们可以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不同侧面。这些各不相同却又相互交叉的类别——一个特定

的目标可以归入多个类别,反映了不同的主体需要,并且可能成为不同管理者的直接责任。

《3C 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标准》认为,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至少应达

到以下总体目标:控制风险目标。企业风险水平要永远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也就是要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

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这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处理危机目标。企业风险一旦发生就变成危机,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失,这是全面风险管理不

期望看到的结果。处理企业危机,即提供危机处理解决方案,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是全面风险管

理不可忽视的目标。

把握机会目标。企业坐失良机,实际上最大的风险。企业发展,不仅要管理风险,还应抓住机会,促使企业把握发展的良机,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积极目标。

增强风险意识目标。我国企业风险意识不强,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增强风险意识,进而增强全社会的风险意识,是全面风险管理总体上期望达到的一个基本目标。

可见,风险管理的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侧面。既有远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解目标。不同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版块又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各类目标还可以分出等级。

我们根据企业风险管理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关系以及风险管理的作用,将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实现企业总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第二层级:达到控制风险的目标,这是风险管理的直接目标,这个层级的目标可细分为控制风险目标、处理危机目标和把握机会目标。

第三层级:增进企业文化建设。通过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风险管理组织的设置以及风险管理流程的运行,使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使企业建立起与现代经济社会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风险管理的精神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风险管理就是各经济、社会单位在对其生产、生活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期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企业还就是社会,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 一、企业经营中常见风险 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如何化解与减少风险就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瞧主要有七种风险: 1、经济合同风险:就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因

此,企业在进行经营与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 2、债务风险:就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 3、担保风险:就是指为其她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她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汇率风险: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她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5、投资风险:就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与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与论证,不能盲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我们侧重从企业整体层面制定风险战略、完善内控体系、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和组织职能等。我们帮助企业搭建风险管理的综合架构,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标: ·从企业战略出发,统一风险度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 ·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将所有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避免企业重大损失,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使所有企业利益相关人了解企业的风险,满足股东以及监管机构的要求 ·形成一套自我运行、自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 风险评估 系统辨识客户企业面临的风险,将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 ·统一的风险语言 ·确定风险列表和坐标图

·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明确风险的价值 · 风险管理诊断 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诊断对于重大风险管理的应对手段,把握企业了解当前的风险管理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案。 ·评估核心风险的管理状况 ·满足合规的要求 ·找出风险管理现状与最佳管理实践之间的差距 · 风险战略设计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确定风险偏好和承受度,设计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战略。 ·确定风险管理指导方针 ·确定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 ·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模型 ·确定风险预警体系 · 风险文化建设 统一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语言,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责任感,建设与企业风险战略相符合的风险文化。 ·普及风险管理知识 ·强化全员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

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的定义和风险的定义一样,国内外学术界存有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六大管理功能之一。这种观点来自著名的法国管理理论学家亨利·费尧(Henri Fayol)。费尧在其1949年发表的著作《一般与工业革命》中认为,风险管理活动(也就是他书中所指的“安全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一。只不过,费尧书中的“安全活动”所指的范围远比现在“风险管理活动”所指的范围要小。 美国风险管理学家格理森(J T Gleason)在其所著的《财务风险管理》一书中,强调了风险管理对企业这一组织的重要性并将风险管理的内容概括为以下三个方而:(1)对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做出准确和及时的测量;(2)建立一种过程用以分析企业总风险在生产经营业务范围内如何进行评估;(3)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以控制企业风险和处理企业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 1964年,美国风险管理专家威廉姆斯(Wiliams)和汉斯(Hans)在其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五个要素。并认为,尽管不同企业风险管理在操作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但都有着相同的确定要素。这些共同的风险管理要素是:(1)企业风险任务的确定;(2)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评价;(3)企业风险控制;(4)企业风险融资;(5)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反馈。 著名的风险管理顾问费力克斯·克洛曼(H Felix Kloman)和约维·海门斯(Yacov Y Haimes)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观点是基于企业作为“系统”这一结构的。该观点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该观点是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理论技术运用于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理论界的普遍认识是将公司风险管理看作为各经济主体通过风险识别、度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措施防范控制风险,用合理经济的手段综合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实现保障的科学管理过程。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是在前人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财务风险管理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等环节组成的,其中核心是风险的度量问题。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降低财务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时要处理好成本和效率的关系,应该从最经济合理的角度来处置风险,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的动态性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企业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 一管理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风险管理概念:损失/不确定性等 风险管理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偶然性/可测性/可变性风险的类型:环境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企业做大个人的管理能力显得非常渺小,只有通过科学的控制才有效。 风险可以事先管理,企业时时刻刻承担着风险如同人的一生活着就有风险都可能得病。 二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皆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 内部控制整体架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 内部控制遵循的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五要素a内部环境(治理结构/机构设置/责权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b风险评估(不相容岗位设置:会计与出纳分开,管物与管账分开,采购谈判价格与供应商分开,责权分离。授权审批控制即所有人都有审批权,会计系统控制即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财产保护控制即企业资产盘点,预算控制即全面预算管理)

c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 d信息与沟通(各种信息的收集方式与渠道,电子信息的应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三企业各类风险:a货币资金风险:货币资金即企业现金与银行现金,货币资金的安全必须岗位不相容才能保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好说明公司持续稳定,货币资金应日清或第三人清查或审计清查。对企业预留印鉴专人保管严禁一人保管全部印鉴,经授权人签字后使用印鉴,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库存现金限额制度/规定现金开支范围/专人定期核对银行帐/定期不定期盘点 b应收账款风险:客户到期不付款或无能力付款,前期要正确评估客户的资信程度,如同银行贷款程序,千万别把业务员培养成只会卖货不会收钱的业务员,商务谈判能力决定着应收款。应收账款的监督应每季或半年做应收账款的信用等级风险评估(有表格),应收账款的增长率不能高于主营业务增长率(否则公司吃老本倒闭),超过4年的坏账应放入计提坏账会使企业净资产优良。应收账款如何摊销?账龄法:一年以内提2-5%,二年以内提10-20%,三年以内提30-50%,四年以内提50-80-100% c预收款的内部风险控制:责任分工与授权,销售与发货控制,收款控制。 d存货风险管理:价格变动风险,产品过时风险,自然损

xx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xx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机关、直属机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以下统称“各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战略目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最大限度减少或降低风险损失,为实现公司发展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条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辨识与评估、选择风险管控策略、制定并实施风险管控方案、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实施评价监督与改进等内容。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六条公司董事会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一)人员组成 主任委员:董事长 副主任委员:总经理 委员:董事会成员 (二)主要职能 1.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指导重大风险

管控工作; 2.审议并向董事会提交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3.审议年度风险管理工作的计划、风险评估结果、重大风险应对方案等; 4.组织对公司拟进入的行业和产业进行风险评估; 5.审议公司范围内重大决策、投资等项目的风险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为董事会的决策提供依据; 6.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24429 5F6D 彭M33721 83B9 莹-g24706 6082 悂 7.办理董事会授权的有关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风险管理办公室 公司成立风险管理办公室,与审计部合署办公,在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一)人员组成 主任:公司分管领导 副主任:审计部部长 成员: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审计部分管副部长、审计部风险管理专责人员。 (二)主要职能 1.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2.负责拟定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3.负责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重大风险管控情况; 4.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单位专项风险评估工作; 5.负责组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专责人员的业务培训; 6.负责起草年度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7.完成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按照风险管理工作要求,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风险管理专职人员与岗位职责,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第三章风险辨识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风险管理是各经济、社会单位在对其生产、生活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期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企业还是社会,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 一、企业经营中常见风险 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如何化解和减少风险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主要有七种风险: 1.经济合同风险: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

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 2.债务风险: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 3.担保风险:是指为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5.投资风险: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

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定义 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试图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内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和促进组织的整体利益实现。企业风险管理(ERM)框架是由Treadway委员会所属的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在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于2004年9月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概念。ERM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企业风险管理处理影响价值创造或保持的风险和机会,定义如下: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起源 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理论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于5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管理科学。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风险管理先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逐步普及到许多的企业,如企业增设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配备风险管理经理、风险管理顾问,有他们负责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测定和风险处理等工作。 几乎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很好地管理企业各个层次的风险。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能够对企业所有的预期情况进行风险的评估和处理,能够突破模糊企业所面临风险的组织之间的界限,能够对所有潜在的重大风险进行预计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按照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定期的评估企业风险及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断的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进入21世纪,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已形成了特定的概念,它来自于美国全美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人机构(简称COSO委员会)于2004年9月发布的《企业风险整合框架》,它系统地为现代企业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管理层、执行部门和其他员工)提供了一个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逻辑框架,运用于企业战略的多层面、流程化的风险管理过程。它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保证。除此之外,国际标准化

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本办法是公司风险控制的总办法,各业务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专项的风险控制办法,各单位和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和专项办法制定本单位相应业务风险防范细则。 一、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1.建立全面风险管控体系 公司应建立一个包括管理负责人、专业管理人员和非专业管理人员,以及外部人员有效参与的风险管控组织体系,包括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等。根据公司所处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主要风险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影响,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并通过制度明确责、权、利,使全面风险管控体系成为一个有效的有机整体。各业务部门应制定专项风险管控的体系,各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风险管控的体系。 2.建立风险评估系统 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避免或规避风险给企业管理带来负面影响。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即通过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识别、评估,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提醒有关部门和负责人,实施风险反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的办法应对各单位的具体细则具有指导意义。 3.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前提就是对其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识别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 b. 制度化和经常化原则。 4.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评控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风险评估流程: a. 认真分析企业管理现状; b. 明确企业战略目标; c. 了解、掌握行业情况和企业竞争态势、发展状况; d. 公司领导层对风险的分析和判断; e. 向不同部门和不同管理层次的员工了解和收集对企业风险的认识和态度; f. 设定风险调查评估的主要项目和风险点; g. 调查和评估; h. 收集和整理资料; i. 评估风险结果。 5.风险反应 风险反应是对风险评估所采取的对应措施。主要包括: a. 规避风险: 企业对一些风险过大的方案加以回避。 b. 减少风险:对无法避免的风险,设法减少风险。

风险的管理方法是什么

风险的管理方法是什么 投资风险管理。 它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産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专案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和专案评审组 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专案 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 经济合同风险管理。 它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産 品合同签订後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题。合同签订後还应密切注视其 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 産品市场风险管理。 它是指因市场变化、産品滞销等原因导致跌价或不能及时卖出自己的産品。産生市场风险管理的原因有三个:(1)市场销售不景气, 包括市场疲软和産品産销不对路;(2)商品更新换代快,新産品不能 及时投放市场;(3)国外进口産品挤占国内市场。 存货风险管理。 它是指因价格变动或过时、自然损耗等损失引起存货价值减少。这时企业应马上清理存货,生産时要控制投入、控制采购、按时産出,加强保管。有些观念保守的企业担心存货贬值https://www.360docs.net/doc/fd4415055.html,, 怕影响当前效益,长期不处理,结果造成産品积压,损失越来越大。 债务风险管理。 它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後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了避免企业资産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许多企业因股东投资强 度不够,便以举债扩大生産经营或盲目扩大徵税,结果提高资産负

债率,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还会影响正常地还本付息。最有可能导 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産。 担保风险管理。 它是指爲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後因其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 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汇率风险管理。 它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 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在银行有外币贷款的企业更应如此。 1.设定止损点; 2.始终仅将一部分资产用作投资; 3.根据走势进行交易; 4.控制情绪。 管理风险的方法在开仓之后使用。最主要的控制风险的方法是设定止损点,从而有效控制损失的限度。 Stop-loss(止损)–即在错误估计交易形势的情况下设立的中止 交易或退出交易的底线。在进仓时需要设置止损点,以避免自己遭 受过多的损失。 (1)控制方法包括: a.风险避免:即放弃和不进行可能带来损失的活动和工作。 b.风险防止:即采取预防和抑制等手段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降低损失的严重性。 c.风险分离:即将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进行分离。

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实践过程,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仅是组织开展日常工作的工具。就像一句隽语,即使是理解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的人们,最后还是要理解那几个易于掌握的基本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风险管理是每个人工作的一部分。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不了解如何进行风险管理,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就不可能始终关注工作中的风险,就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职责。 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ERM 专家都认可这些基本原则,即使认可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两个组织即使风险管理起点相同、原则相同、使用术语相同,也不会按照相同的方式实施ERM。事实上,ERM 也没有要求两个组织使用同样的方法,因为风险管理实务在组织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有各种各样的风险管理方法。 深谙风险管理复杂性并接受E R M方法有效地控制风险的需要是风险管理新的推动力。这就是,全球经济衰退使许多包括金融服务行业在内的组织,暴露了自身风险管理的不足,而税收和政府财政压力也促使公共机构和非营利组织重新审视自身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 ISO31000 标准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原则与实施指南 ◆(英)尼尔·贝克 ◆夏青编译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组织打算尽可能地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就要运用风险管理最佳实践的模型,并将其作为基准点。确定风险管理模型是内部审计师对所在组织风险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的第一步。现在,有许多风险管理模型可供考虑,如特恩布尔指南(TheTurnbull Guidance)在英国就非常普遍地使用,COSO 指南也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和其他国家。但要建立一套国际风险管理标准却很困难。2009 年,日内瓦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31000标准(以下简称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原 则和一般性指导方针,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组织的风险管理。 一、ISO31000 应用的广泛性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格兰特·珀迪,参与了ISO31000的编制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这是第一个真正用于全球的标准,在过去的20 多年,风险和风险管理已经在许多标准和法律中有所强调,并且这些标准和法律大多相互关联,具有相似性,但不具有普遍性。ISO31000基于简单原则,为风险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框架,描述了风险管理流程的最佳实践以及流程所体现的特性,具有灵活性。 ISO31000认为,一个组织进行风险管理的最佳方式是组织对于风险应该保持“结构化和持续性”的内部沟通,应该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识别风险,要考虑政治、社会的变化以及商业道德和战略等。 ISO31000 提出,风险应该通过规范的、结构化的流程进行识别;应该有适当的技术,对每一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分析;必须有一种方法,按重要性对风险进行排序,划分出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做出比较合理的处置风险决策。同时,整个流程应得到复核和监控,其中包括对已识别风险所采取的行动跟进。风险管理流程是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组成部分,为设计、实施、监督、复核和持续性改进整个组织 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和组织安排。组织安排是指计划、各种责任关系、资源和活动。 ISO31000 概述了风险管理最佳实务的特性,包括能够明确不确定性;是业务流程和决策的组成部分;依赖最有效并适合组织的信息;充分考虑人类和文化因素,使人们能够在现实世界中予以实施;是动态的、反复的以及适应变化的,并具有透明性和包容性,随着组织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不断改进而进一步加强,创造和保护价值。当然,实现部分目标要比实现全部目标更容易些。 二、ISO31000对内部审计的作用 ISO31000 为内部审计师提供的目标是清晰、明确的,其中,第2100条:风险管理工作的性质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该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第2120 条: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评估组织中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帮助组织不断改进风险管理。ISO31000 对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师在风险管理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2010 年,IIA 将ISO31000 置于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用以评价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并制定了相

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摘要:当下企业管理方针不能脱离风险管理,在企业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伴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怎样企业管理过程中有效、合理的避开分先或是降低风险的指数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险,企业应该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行政机构,使各个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工作,领导基层的智慧方针、制定的合理制度会有效控制风险,从而达到企业风险的降低、抑制风险的产生的目的,使企业能够达到长时间蓬勃发展。 关键词:企业风险经济收益控制风险 一、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状况 1、企业战略风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只浮于风险的表象,不能从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思考怎样应对。而对于是否应该建立健全企业制度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着眼,管理人员只知风险来了就躲,不会用心、用脑、用策略去发现风险、审视风险、评估风险。某些企业,因为忽视了企业发展的战略风险,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被风险重重不利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所困,以致最终被成为其他企业的盘中餐,被优秀企业并购。此外有一些企业在制定和规划企业战略发展时,由于对企业经营现状研究不足,没能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缺乏准确定位,加之战略方针缺乏更加详尽的战略方针,战略目标不清晰。 2、人力资源风险。一个拥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最核心的力量来自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持续开发。因此,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在诸如研发、生产、市场、管理等重要岗位的人员空缺或者是胜任力差的员工从事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用人方面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方向偏差、与岗位文化格格不入、企业用人成本加大等负面效果。例如,有些在企业存在基层管理职位长期空缺,导致了部门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管理,部门人员工作懒散,工作安排不到位,管理机能不完善等。另外一些企业,既想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又想突出企业的人情味,对于一些元老级的高层员工,不舍得换岗、开除,而他们身上固有的阶层概念、旧的发展理念,不仅严重阻碍了他们向上的步伐,也成为了企业前进的阻力。与企业发展严重脱节,甚至起到消极不良的影响。由于企业中曾经的管理者的念旧之情,导致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此外,企业现有管理者没能建立良好的吸引人才、运用人才、鼓舞人才的用人制度,导致大量的优秀人才流失到其他企业,这给企业的发展制造了极大的竞争隐患。 3、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时限性。一方面,企业不能因地制宜的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例如,国家政策方针、行业信息互通、政府支持力度、经济管理结构等各方面的有效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充分利用,错失发展良机。此外,现代管理不同于传统管理,现代管理是将目标当做一个开放的对象,对其进行一种系统性、动态性、整体性的认识与处理;而传统管理则是将目标当做一个相对封闭的对象,对其进行一种静态性的认识与处理。但是二者并不是对立的,现代管理并没有抛弃传统管理,而是建立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的,是对传统管理的完善与改进。如果说现代管理是“上层建筑”,那么传统管理就是“基础结构”,实行现代管理并不是对传统管理的否定,如果没有成熟的传统管理的实行,那么现代管理就不可能成功的开展。现代企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需要强化企业管理的适时性和战略性。企业主体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很多国内企业在学习国外企业现金管理经验的时候,不注重去其糟粕,认为先进的都是精华的,但是很多企业管理模式并不适合国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一味的照搬照抄让企业不仅不能从中得到帮助和启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办法

XXX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规范公司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有关文件

的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第四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第五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 第二章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审计监察室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董事会为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 第八条公司各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公司各部门]按照公司内控部门]制定的风险评估的总体方案,根据业务分工,配合内控项目组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应方案。(二)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反应方案,按照公司确定的控制设计方法和描述工具,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修改完善控制设计。包括:建立控制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工具描述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等。 (三)组织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收集、分析控制缺陷,提出控制缺陷改进意见并予以实施。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除向部门分管领导汇报情况外,还应向公司董事会反馈情况,以便公司监控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 (四)配合财务部等部门对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一、导言 中航油巨亏事件,对国内外相关各方都产生了重大冲击和深远影响。由于中航油的国企背景,该事件对我国的国家信用以及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前景都产生了负面作用。与中航油事件几乎同期发生在国内的伊利股份高管被拘风波、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被捕以及金正数码和深圳石化原董事长被捕等事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就在此时,国际著名的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即Treaday委员会)于2004年年底,针对国际企业界频繁发生的高层管理人员舞弊现象,废除了沿用很久的企业内部控制报告,颁布了一个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此报告虽然保留了部分传统内部控制的某些概念,但不论在框架上、还是在要素方面,均有相当大的突破。 在如此赞誉之下的新内部控制框架,它出台的背景与动机又是什么?其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它能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改善带来什么意义?这是我们需要分析的内容。 二、COSO委员会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解读 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企业内控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储稀梁,2004)。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财务经理协会(FEI)、国际内部审计

师协会(IIA)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五大学会共同组成的Treadway 委员会,于1992年发表,并于1994年修订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入了整体框架的新阶段,并被世 界上许多企业所采用。尽管如此,理论界和实务界还是认为该内部控制框架有些局限性,如对风险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与企业的 风险管理相结合(朱荣恩,贺欣,2003)。2004年10月份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框架就是在1992年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一奥克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相关要求扩展研究得到的。与传统内部控制内容相比,新框架有了较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内涵的发展 1992年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一个受到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过程,该过程的设计是为了提供实现以下三类目标的合理保证: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内部控制的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1)是一个过程;(2)受人为影响;(3)为了达到三个目标;(4)合理保证。 这个定义尽管非常宽,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又比较模糊,存在某些片面性。故原COSO报告1992年出版后不久,就有声音批评该报告缺乏保障资产的概念。例如美国审计总署(GAO)认为,这个文件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强调还不够,它丧失了提高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估的机会。美国前总审计长查尔斯.鲍雪(Charles Bowsher)曾经说:“对有效控制的最大需求可能是在信贷组合领域。……一份没有丝毫谈及信

关于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思考 摘要: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于完善内部管理、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顺利实现组织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具有不可忽 视的作用。如何保证企业财会信息真实可靠,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当前企业高管层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 1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含义 企业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 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 涵盖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 框架的实质8 个方面要素。它们一环扣一环,反复地相互影响,渗透和隐藏在管理层经营企 业的方式之中。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 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 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5 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是为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提供一种合理的保证。 2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与联系 2.1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第一,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目的不同。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及时地发现风险、预 测风险以及防止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设法把这种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的程度上。风 险管理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危害,同时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采取的 风险管理流程规范,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实施的遵循性控制活动,它无法防范管理层非理性风险和凌驾于管理制度以上的决策风险。第二,企业风险管理 与内部控制的范围不一致。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是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在综合 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情况下,把风险管理的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而内部 控制则是在内部环境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风险管理是以应有的风险意识开展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内部控制是开展各项工作应遵循的 操作规范。第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对目标的阐述不一致。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 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 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 证的过程和方法。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 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2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第一,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观念下,风险管理将成为组织发展的关键。随着风险管理 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内部控制除了关注传统 的内审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 观念下,风险管理成为组织发展的关键,使得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不仅包括测试控制,而且 还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的自身特点,其参与风险管理拥有一 定的优势。内部控制机构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部控制机构 和人员是企业内部成员,其利益同企业发展、兴衰密切相关,对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 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使其不同于其他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高层次 的监督部门,其风险评估意见直接报告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足以引起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内部控制的独立地位还便于其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政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短期计 划的调节、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各种风险因素增多,内部控制工作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企业治理机构等方面将发挥更 加积极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和使命。第二,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3篇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3篇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一:风险管理方案计划书 一,风险内容 一)项目成立企业管理方面的风险 1,决策风险:决策过程是一个既能够体现企业团队成员能力的过程,又能够体现企业团队成员人品的过程。一类是能力不足不能把问题剖析清楚,或不能把问题阐述的足够深刻引起重视,这一类成员通常具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并成为人际焦点,发表想法时通常不经过调研和思考而是迎合大家习惯性想法,非但没有参考价值,常常是信口雌黄,哗众取宠,但常常被采纳;另一类是为了突出自己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人的想法,先否定然后再根据对自己利益要求提出看似合理的想法,表面上是畅所欲言,实际上在搞驳论,逐步树立自己强势的言论地位,这是一种利用别人在众人面前惧怕出丑的心理搞权术,通常经历了多次这样的自我形象“加工”后,没有警觉能力的和天性没有决断能力的人以及另一些有派别意识的人就会不自觉的人不自觉的被这一类人在精神方面进行领导。 2,决策程序

通常以上两类人把决策本身引向次要地位,而增强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以下给出我在科学决策方面的构想,这也作为本项目未来成立企业决策的基本思想,同时这套思想和我的制度体系里的晋升和激励制度两部分配套出现。将为未来公司提供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和减少决策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a,被决策问题的范畴归类。明确问题类别,属于沟通问题,技术问题,制度问题,销售问题,财务范畴问题等等,有助于将问题交由什么部门进行专业解答,提出深入的解析,而不是开个什么除浪费时间什么作用也没有的会议。相信专业可以提供在深度方面令人满意的方案。 b,配套部门的方案提交。通常情况下专业部门提交的方案可能只能体现部门利益最大化,但通常一项决策涉及很多问题的很多方面。技术支持提交的决策方案通常不考虑财务上线,生产部门的人员素质水平。所以各部门从各自部门能力和利益做同样一个技术方案与技术部门做的专业方案对比能够反映出决策问题的临界点,敏感焦点。这个看似苛刻要求通常真正能够让各个部门认识到全局思考问题的重要性的同时能够保证部门资源竞争状况被企

运营风险管理办法

运营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范、控制和化解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随时可能发生或出现的风险与危机, 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公司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公司法》、《企业内 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 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在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战略及经营目标 的影响。 第四条本办法中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战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 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 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与框架 第五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一)保证经营的合法合规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保证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三)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公司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 遭受重大损失; (四)保证公司内外部,尤其是公司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 靠的财务报告; (五)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使全体员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第六条公司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全面、重要、合理、制衡、独立的原则,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一)全面性:风险管理应当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风险管理的空白或漏洞。 (二)重要性。风险管理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合理性:风险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状 况及公司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风险管理目标。 (四)制衡性:风险管理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

企业风险管理定义

1企业风险管理定义 所有的主体都面临不确定性,对于管理当局的挑战在于确定在追求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同时,准备承受多少不确定性。企业风险管理使管理当局能够识别、评估和管理面对不确定性的风险,它对于价值创造和保持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它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它们与管理当局经营企业的方式密不可分。这些构成要素联系起来,成为确定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 本框架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帮助企业和其他主体的管理当局在实现主体目标的过程中更好地处理风险。但是企业风险管理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和解释,难以形成共同的理解,因而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意味着不同的含义。因此,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把各种不同的风险管理概念整合到一个框架之中,在这个框架中构建一个共同的定义,辨别构成要素,并讲述关键概念。这个框架容纳大多数观点,为各个主体评估和增进企业风险管理、为规则制定团体和教育机构的未来行动提供一个出发点。 不确定性与价值 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每一个主体,不管是营利性的、非营利性的,还是政府机构,存在的目的都是为它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所有的主体都面临不确定性,对于管理当局的挑战在于确定在追求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同时,准备承受多少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潜藏着对价值的破坏或增进,既代表风险,也代表机会。企业风险管理使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机会,从而提高主体创造价值的能力。 在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中,诸如全球化、技术、重组、变化中的市场、竞争和管制等因素都会导致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来源于不能准确地确定事项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不确定性也是主体的战略选择所带来和导致的。举例来说,一个主体采取基于向其他国家拓展业务的增长战略。所选择的这个战略带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