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室间质评计划

检验科室间质评计划

2013年检验科室间质评计划

为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按照检验科室间质评管理制度要求,质量小组研究,计划2013年检验科参加一下室间质评活动:

1.山东省临检中心质评活动,参加六项

●常规化学

●临床血液

●凝血试验

●尿液化学分析

●临床免疫学

●HIV抗体

所有质评项目的网上申请、付款、质控品接收、发放工作由质量工作小组负责实施。质评样品的测定、按时上报、结果分析总结由各专业组长实施,质量小组负责督导检查。

检验科质量小组

2013.2.1

检验科第三次室间质评分析总结

2016年检验科第三次室间质评分析报告 2016年检验科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第三次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现将评价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信息 二成绩汇总 临床血液学:参评设备是深圳迈瑞BC-6800(因系统选项所属组无

6800设备,上报时以BC-5300报告)。报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共5个项目,25个数据,合格数25个,合格率100%。不合格0个,不合格率0%。 凝血试验:参评设备是Sysmex-CA1500。报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5个项目,25个数据,合格数25个,合格率100%。不合格0个,不合格率0%。尿液化学:参评设备是优利特Uritest-500B和日本京都AX-4030。报告亚硝酸盐、白细胞、尿蛋白、尿胆素原、尿酮体、隐血、尿糖、尿胆红素、比重、PH共10个项目,100个数据,合格数100个,合格率100%。 临床细胞学:血细胞形态学7个批次样本,寄生虫、微生物形态学2个批次标本,穿刺脱落细胞、尿沉渣形态学1个批次标本,共报告10个项目,10个数据,合格数10个,合格率100%。不合格0个,不合格率0%。 临床化学:参评设备是美国雅培公司ARCHITECT c8000(因系统选项所属组无雅培ARCHITECT c16000设备,故采用原设备名称上报,下次上报应注意,无该选项即为缺省组)。共报告钾、钠、氯、钙、磷、葡萄糖、尿素、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α淀粉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25个项目,125个数据,合格数124个,合格率%。不合格1个,不合格率%。其中直接胆红素5个数据中一个检验结果超出允许范围,不合格。 临床微生物学:参评设备是西门子WALKAWAY96PLUS全自动微生物细菌检定仪。鉴定5个样本,每次从5个样本中抽取2个样本进行药敏分析。共报告5个鉴定结果,10个药敏结果。鉴定合格率100%,药敏合格率100%。

科室质控小组工作计划书范文(最新)

科室质控小组工作计划书范文(一) 一、脊柱烧伤科质控小组组成 组长:沈宏达(科主任)、王英(护士长)质控员:朱劲松(医生)、郑俊珂(护士)。 二、科室质控小组职责 1、科室质控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以及质控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3-6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质量第一责任人;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部和护理部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护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抓好科内诊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文件书写质量; 4、做好科室的质量自测自评,分析科室医疗质量数据、病人投诉情况、质量缺陷问题,自我查找医疗隐患,自评工作优劣。 三、科室质控小组工作计划 1、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开展每日质控、每月质控; 2、质控小组的活动应至少每个月一次,每次应认真分析评判本科室质量动态,总结归纳、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做好质控活动记录; 3、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通过具体的诊疗示范操作、每月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4、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进行检查(病历、处方、申请单、护理文件),对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 科室质控小组工作计划书范文(二) 为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工作,特作如下工作计划: 一、组长负责全科检验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评比、奖惩。 二、审查标准化操作程序并加以改进,组织全科工作人员学习SOP文件。

三、每月不定期抽查检验质量,内容包括检验报告单书写质量,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开展情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试剂和仪器使用情况等。 四、每月组织一次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当月室内质控检验结果并加以评价。 五、完成省临检中心组织的每年两次的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并进行总结评价并加以改进。 六、对在质量控制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作出突出成绩的实验室或个人提出奖励并表扬,对出现质量差错事故的提出严肃的批评和经济惩罚。 七、经常到临床科室听取其对检验科各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加强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科室质控小组工作计划书范文(三) 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确保提高我科医疗质量和安全、保证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及医疗指标的完成,拟定本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一、强化思想认识,持续发展 科主任、护士长继续抓好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每月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病历质控小组会议、院感小组会议,护理管理小组会议,医疗安全小组会议等,规范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使我科每个工作岗位都能努力工作,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科室持续发展。 二、明确科室医疗、主要工作指标,努力完成 1、病床使用率≥92% 2、平均住院日≤14天 3、入院三日确诊率≥90% 4、术前平均住院日≤3 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8、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输血科室间质评质控程序

输血科室间质评质控程序 【目的】 1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以及对实验室质量进行持续监控的能力; 2.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涉及诸如个别人员的行为或仪器的校准等; 3.确定新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相应的监控; 4.增加实验室用户的信心; 5.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 6.确定某种检测方法的性能特征。 【适用范围】 输血科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及贵州省临检中心的血型室间质评。 【职责】 1.科主任负责批准室间质量评价的计划和项目。 2.输血科人员负责质评标本的接收、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告的总结。 【室间质评工作程序】 1.输血科质控员根据本科室工作情况,确定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并制定质评计划,报 科主任批准。 2. 室间质评申请:输血科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有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及贵州省临检中心的血型检测。每年按规定时限(9月)由质控员向分别向卫生部临检中心贵州省临检中心提出申请。 3.输血科主任要在室间质评规定的时间内,组织人员进行室间质评检测工作,并协助 检测人员按常规标本检测方法进行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经审核后,填写报告并签名, 再进行网络直报,原始结果由科主任负责保存。严禁向外单位泄露和询问室间质评检测 结果。 4.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输血科具体经办人员进行,室间质评小结、总结经验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的处理措施,交科室主任签字确认后存档。 【室间质评样本的接收、处理及保存】 输血科工作人员接收到室间质评样本时, 1.立即报告科主任; 2.核对样本标号; 3.按照要求冰箱保存。 4.交班给室间质评具体经办人。 1 / 2

室间质评成绩汇总表例表

2013年贵州省第一次室间质评成绩汇总表 橙色表示该县级服务机构在本次室间质评活动中8个项目全部合格 市 / 州/地区实验室 编码 实验室名称 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 各市/州 室间质 评全部 通过实 验室比 例数 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血糖 (GLU) 肌酐 (Cr) 谷丙转氨 酶(ALT) 十个小项 总成绩合格率95.4(83/87) 92.0(80/87) 93.1(81/87) 97.7(85/87) 80.0(68/85) 72.9(62/85) 83.3(70/84) 93.1(81/87) 20% 贵阳市41802001贵阳市人口计生指导所100100100100806010096 41802002白云区生殖妇幼保健中心1001001001004010010090 41802003花溪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00010010001002098 41802004云岩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院10010010010092 41802005观山湖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 41802006修文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0010010010010010010098 41802007乌当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001001001004008094 41802008息烽计生生殖保健中心10010010010080608096 41802009清镇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站10010010010010010010098 41802010南明区妇幼保健院100100100100608010096 41802011开阳县计划生育服务站8010010010020402094 遵义市41803001 红花岗区计划生育服务站100 100 100 100 100 20 60 68 71.40% 41803002 汇川计划生育妇幼保健中心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76 41803003 桐梓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院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1803004 仁怀市计生妇幼保健中心100 100 100 100 80 100 100 90 41803005 赤水市计生妇幼保健中心100 100 100 100 100 80 100 98 41803006 习水县计生妇幼保健中心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1803007 湄潭县计生妇幼保健中心100 100 100 100 100 100 80 88 41803008 凤冈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站100 100 80 100 100 100 100 90 41803009 余庆县计生妇幼保健中心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86

检验科2017年质控计划

检验科2017年质控计划 本年度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我科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本检验科将根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从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 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已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控小组和科室负责人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 二. 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生物安全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要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三. 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检验科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科外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局面。 四. 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实际上许多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与标本的质量有关,并不是检测过程的原因。因此,对检验前过程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检验前过程大多发生在检验科外,容易被忽视且不易控制,这造成了该阶段成为三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检验科可利用全院的业务学习、邀请医护人员参加科内学习、检验通讯、印制发放原始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的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此外,还应对标本运输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避免送检不及时、不规范影响检验质量。 2 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检验中指标本在实验室检测的过程,包括标本的接收过程。(1)重视标本的接收。 检验科要建立专门的标本接收和拒收登记,由检验人员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核查签收。核查内容应包括:申请单填写是否正确齐全、申请单与标本的唯一性标识是否一致、标本质量是否满足申请项目需要、标本是否及时送检等方面。对不合格标本拒收,并向送检者说明拒收原因,必要时可直接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要求重送标本。对接收和拒收标本均应记录并保存。

临床检验室间质评项目及结果

临床检验室间质评项目及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不断地引进检验工作中,促使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同时对实验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师也越来越多地依靠实验室的帮助来进行诊断和掌握治疗进程,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更直接地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就显的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生物化学的检验质量,保证其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性能的过程中,我科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并积极参加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生物化学室间质评活动。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冻干血清 (2)、参评项目:钾、钠、氯、钙、磷、尿素、肌酐、血糖、总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胆红素十四个项目。 2、检测方法:严格按照仪器检测程序进行检测 3、室间质评成绩要求: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评价方式(PT 方案)。(1)每次活动每一分析项目未能达到至少80%可接受成绩则称为本次活动该分析项目不满意的EQA成绩。(2)每次室间质评所有评价项目未达到至少80%得分称为不满意的EQA成绩。 二、结果 我院每年参加吉林省室间质评2次,每次每个项目做5个批号样本测定,则每个项目共有80个检测结果,PT得分<80为不及格。统计结果见下表: 14个项目室间质评及格率与不及格率 项目名称 平均PT 平均VIS 及格数 及格率% 不及格数 不及格率% (PT≥80%) (PT<80%) 钾 98.8 42.3 79 98.8 1 1.3 钠

检验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

生化检验室间质评(EQA)标准操作程序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质控主管、科主任 【目的】 生化检验室间质量控制。 【操作步骤】 1.室间质评的申请 根据实验室的级别、规模和国家法律法规申请参加相应的室间质评计划,如国际质评计划、卫生部临检中心或省级临检中心质评计划。 2.质控品的接收及登记 实验室在收到质控品时,应有严格的接收及登记制度,具体应包括质控品的种类和质控品的收到时间、收件人签名、质控品测定项目及检测日期、有无破损或漏项等,如有破损或漏项或在规定日期内未收到质控品应及时与室间质评组织者联系,要求重新或及时发放。 3.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 实验室必须按测试病人样本一样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室间质评样本。实验室主任和样本检测人员必须在由室间质评组织者提供的质评表上签字,表明室间质评的标本是按常规标本处理。实验室进行EQA样品检测时,必须将处理、准备、方法、审核、检验的每一步骤和结果的报告文件化。实验室必须保存所有记录的复印件至少2年,包括室间质评结果的记录表格、EQA计划的说明、实验室主任和分析人员的签字、EQA样本与病人样本一样处理的文件等)。 4.室间质评结果的上报 质评标本检测完毕后,应认真填写室间质评上报表并报请科主任签字,室间质评结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格式上报,同时作好登记,包括检测人、检测日期、检测结果上报表复印件、上报日期、上报方式(邮寄或网络)及上报人等。 5.室间质评回报及分析 5.1实验室在收到质评结果回报后,应对回报结果认真分析并作好登记,同时上报科室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室间质评计划的成绩要求: (1)每次活动每一分析项目未能达到80%称为本次活动该分析项目不满意EQA成绩。 (2)每次室间质评所有评价项目未达到80%称为不满意的EQA 成绩。 (3)未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定为不满意的EQA成绩,该次得分为0。 (4)对同一分析项目,连续两次活动或连续三次中的两次活动未能达到满意的成绩称为不成功的EQA成绩。 (5)所有评价的项目连续两次活动或连续三次中的两次活动未能达到满意的成绩称为不成功的EQA成绩。对于不是由于未参加而造成的不满意的EQA

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摘要】nbsp;目的nbsp;通过对1995~2003年四川省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生化检验质量。方法nbsp;将1995~2003年36次临床生化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采用年平均变异指数得分(MVIS)及单项平均变异指数(VIS)表示。结果nbs 陈春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12月第2卷第12期【摘要】目的通过对1995~2003年四川省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生化检验质量。方法将1995~2003年36次临床生化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采用年平均变异指数得分(MVIS)及单项平均变异指数(VIS)表示。结果 9年的总MVIS为48(29~77),各项总VIS为46(27~71)。按我国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评价标准,结果为优秀。结论我们应坚持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各级临检中心组办的室间质评工作,努力学习理解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概念,促进体系建立,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临床生化室间质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简称质控),作为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质量保证体系理论和实践的成熟,已发展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已成为等级评审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目前,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在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跨出国界,形成了国际性交流。检验质量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为了完善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我科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对本实验室1995~2003年参加四川省临检中心组织的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质控物由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统一发给的冻干质控血清。 1.2 仪器日本岛津CL-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全自动电解质分仪等。 1.3 试剂电解质试剂由美国贝克曼公司提供。P、Glu、UREA、TP、ALB试剂由上海长征公司提供。CRE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提 供。 1.4 评价方式和标准原则上采用上海定值血清定值作为靶值,采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的选定变异系数CCV和生化质评VI计算公式。一律直接以VIS为表达方式。VIS≤80为优秀,80150为不合格[1]。 1.5 方法将1995~2003年36次室间质评结果按MVIS,单项VIS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995~2003年每年MVIS及总MVIS 见表1。 2.2 1995~2003年各个项目逐年VIS及总VIS得分见表 2。表1 1995~2003年每年MVIS及总MVIS(略)注:从表1中可见,每年的平均变异指数(MVIS)得分均<80,总MVIS为 48<80 表2 各个项目逐年VIS及总VIS(略) 2.3 按我国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评价标准各项目结果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的VIS分布频率见表3。 表3 各项目VIS分布频数(略) 3 讨论

检验科2016年质控计划

质控计划 本年度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我科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了“管理年”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本检验科将根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从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 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各实验室严格执行已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小组和各实验室组长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 二. 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质量监督员,生物安全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三. 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各实验室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

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科外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局面。 四. 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实际上许多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与标本的质量有关,并不是检测过程的原因。因此,对检验前过程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检验前过程大多发生在检验科外,容易被忽视且不易控制,这造成了该阶段成为三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检验科可利用全院的业务学习、邀请医护人员参加科内学习、检验通讯、印制发放原始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的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此外,还应对标

2019年检验科质控工作计划

精品文档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从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努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1.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各实验室严格执行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小组和质控组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 2.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应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3.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各实验室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 4.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由于检验前过程大多发生 在检验科外,容易被忽视且不易控制,这造成了该阶段成为三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检验科可利用全院的业务学习、进行全院培训、印制发放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此外,还应对标本运输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避免送检不及时、不规范影响检验质量。 (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检验中指标本在实验室检测的过程,包括标本的接收过程。 1)重视标本的接收:检验科要建立专门的标本接收和拒收登记,由检验人员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核查签收。 核查内容应包括:申请单填写是否正确齐全、申请单与标本的唯一性标识是否一致、标本质量是否满足申请项目需要、标本是否及时送检等方面。对不合格标本拒收,并向送检者说明拒收原因,必要时可直接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要求重送标本。对接收和拒收标本均应记录并保存。 2)把好仪器、试剂关:合格的设备和试剂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检验科将对试剂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 管理、试剂采购及出入库、保存条件、试剂的使用记录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不合格试剂进入检验科,杜绝不合格试剂和过期试剂应用于检测。在检测仪器方面,也应制定标准化设备管理文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专人保管,对仪器设备考察、购买、使用、校准、保养、维护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确保仪器设备的运行条件与使用手册要求一致。 3)严格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我科将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仪器、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对所有的 仪器设备和检测项目编写标准化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使操作过程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操作误差。 4)做好室内质控:通过室内质控可发现仪器、试剂误差波动规律并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从而保证检验结 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检验科将建立室内质控的标准化文件( SOP,开展除大便常规外 的所有项目室内质控、建立质控原绐记录,质控图,每月有质控小结。 (3)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检验后过程指检验结果的审核、发出、临床应用、标本保存的过程。 1)检验结果的审核:建立双审核制度,先由操作者作为报告人进行初审,然后由经授权的负责人进行复审。 如发现漏检、错检、书写不规范、病人资料不符合等情况,及时查对或与报告人联系,及时纠正。对有疑问或较异常的结果可经复查后才发出。

检验科季度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及分析已修改

目录 一、第3季度医学检验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及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项目指标趋势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医学装备管理落实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院感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总结及工作安排.................................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件:科室医疗质量PDCA案例分析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第3季度医学检验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及分析 检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8年)

二、项目指标趋势分析 1.标本采集量错误率(逐步下降) 通过医护之间沟通和护理部督导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明显下降。 2.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逐步降低) 科室重新制定质控目标,对各项目统一梳理,质控人员进行培训,质控标准化。 3.实验室间比对率(室间质评未开展项目)(逐步增加) 4.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逐步降低) 通过LIS 系统设定TAT 时限,报警监控,对检验试验室内TAT 优化,缩短出报告时间。 5.危急值通报及时率(逐步升高) 系统状态稳定,人员工作责任心强,危急值通报率逐步升高。9月通报及时率达到100%。 三、呈不良趋势的指标分析 (一)抗凝标本凝集率 1.抗凝标本凝集率升高原因分析 范 25 危急值管理 危急值通报率 100% 100% 100% 26 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99% 99.77% 99.8% 0.1% 10% 2小时 80%

临床尿液检验室间质评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_11-8 临床尿液检验室间质评(EQA)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 临床尿液检验室间质量控制。 【SOP文件的更改】 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操作步骤】 1.室间质评的申请 根据实验室的级别、规模和国家法律法规申请参加相应的室间质评计划,如国际质评计划、卫生部临检中心或省级临检中心质评计划。 2.质控品的接收及登记 实验室在收到质控品时,应有严格的接收及登记制度,具体应包括质控品的种类、数量和质控品的收到时间、收件人签名、质控品测定项目及检测日期、有无破损或漏项等,如有破损或漏项或在规定日期内未收到质控品应及时与室间质评组织者联系,要求重新或及时发放。 3.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 实验室必须按测试病人样本一样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室间质评样本。实验室主任和样本检测人员必须在由室间质评组织者提供的质评表上签字,表明室间质评的标本是按常规标本处理。实验室进行EQA样品检测时,必须将处理、准备、方法、审核、检验的每一步骤和结果的报告文件化。实验室必须保存所有记录的复印件至少2年,包括室间质评结果的记录表格、实验室主任和分析人员的签字、EQA样本与病人样本一样处理的文件等。 4.室间质评结果的上报 质评标本检测完毕后,应认真填写室间质评上报表并报请科主任签字,室间质评结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格式上报,同时作好登记,包括检测人、检测日期、检测结果上报表复印件、上报日期、上报方式(邮寄或网络)及上报人等。 5.室间质评回报及分析 实验室在收到质评结果回报后,应对回报结果认真分析并作好登记,同时上报科室主管及科主任签字。 室间质评计划的成绩要求: (1)每次活动每一分析项目未能达到80%称为本次活动该分析项目不满意EQA成绩。 (2)每次室间质评所有评价项目未达到80%称为不满意的EQA成绩。 (3)未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定为不满意的EQA成绩,该次得分为0。

2015年检验科室间质评分析总结 - 副本

2015年检验科室间质评分析总报告 2015年检验科参加山东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现将评价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信息 二成绩汇总

临床血液学:参评设备是深圳迈瑞BC-5300。共参加2次质评活动5个批次样本,报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5个项目,50个数据,合格数50个,合格率100%。不合格0个,不合格率0%。 凝血试验:参评设备是Sysex-ca1500。共参加2次质评活动5个批次样本,报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5个项目,50个数据,合格数50个,合格率100%。不合格0个,不合格率0%。 临床体液学:参评设备干化学是优利特Uritest-500B和日本京都AX-4030。2次质评活动5个批次样本,共报告亚硝酸盐、白细胞、尿蛋白、尿胆素原、尿酮体、隐血、尿糖、尿胆红素、比重、PH10个项目,100个数据,合格数97个,合格率97%。不合格3个,不合格率3%。 临床细胞学:2次质评活动,血细胞形态学5个批次样本,寄生虫、微生物形态学2个批次标本,穿刺脱落细胞、尿沉渣形态学2个批次标本,共报告10个项目,20个数据,合格数20个,合格率100%。不合格0个,不合格率0%。 临床化学:参评设备是美国DADE德灵公司DADE RxL。3次质评活动5个批次样本,共报告钾、钠、氯、钙、磷、葡萄糖、尿素、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α淀粉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21个项目,315个数据,合格数315个,合格率100%。不合格0个,不合格率0%。 临床微生物学:参评设备是西门子W ALKAW AY96PLUS全自动微生物细菌检定仪。鉴定10个样本,测定次数2次,每次活动鉴定5个样本,每次从5个样本中抽取2个样本进行药敏分析。共报告10个鉴定结果,4个药敏结果。第一次鉴定合格率100%,药敏合格率100%。

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室间质评SOP

妇幼保健院检验室间质评(EQA)的标准操作程序 【目的】 参加室间质评的各项检验室间质量控制。 【操作步骤】 1.室间质评的申请 根据实验室的级别、规模和国家法律法规申请参加贵州省临检中心质评计划。 2.质控品的接收及登记 实验室在收到质控品时,应有严格的接收及登记制度,具体应包括质控品的种类和质控品的收到时间、收件人签名、质控品测定项目及检测日期、有无破损或漏项等,如有破损或漏项或在规定日期内未收到质控品应及时与室间质评组织者联系,要求重新或及时发放。 3.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 实验室必须按测试病人样本一样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室间质评样本。实验室主任和样本检测人员必须在由室间质评组织者提供的质评表上签字,表明室间质评的标本是按常规标本处理。实验室进行EQA样品检测时,必须将处理、准备、方法、审核、检验的每一步骤和结果的报告文件化。实验室必须保存所有记录的复印件至少2年,包括室间质评结果的记录表格、EQA计划的说明、实验室主任和分析人员的签字、EQA样本与病人样本一样处理的文件等)。 4.室间质评结果的上报 质评标本检测完毕后,应认真填写室间质评上报表并报请科主任签字,室间质评结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格式上报,同时作好登记,包括检测人、检测日期、检测结果上报表复印件、上报日期、上报方式(网络)及上报人等。 5.室间质评回报及分析 5.1实验室在收到质评结果回报后,应对回报结果认真分析并作好登记,同时上报科室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室间质评计划的成绩要求: (1)每次活动每一分析项目未能达到80%称为本次活动该分析项目不满意EQA成绩。 (2)每次室间质评所有评价项目未达到80%称为不满意的EQA成绩。 (3)未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定为不满意的EQA成绩,该次得分为0。 (4)对同一分析项目,连续两次活动或连续三次中的两次活动未能达到满意的成绩称为不成功的EQA成绩。 (5)所有评价的项目连续两次活动或连续三次中的两次活动未能达到满意的成绩称为不成功的EQA成绩。对于不是由于未参加而造成的不满意的EQA成绩,实验室必须进行适当的培训及采取纠正措施并有文件化的记录,同时实验室对文件记录必须保存两年以上。 5.2室间质量评价未能通过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校准和系统维护计划失败; (2)室内质量控制失控; (3)实验人员的能力欠缺; (4)结果的评价、计算和抄写错误; (5)室间质评样本处理不当,如冻干质控物的复溶、混合、移液和储存不当等; (6)室间质评样本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7)室间质评组织者公议值或靶值定值不准等。 如果在室间质量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得不到确认和改正,那么检测过程出现的差错可能再次发生。室间质评未能通过,实验室应有一个综合检查发现错误可能出现的原因以避免类似的错误不再发生。实验室管理者有责任保证以上措施的落实。

生化检验室间质评EQA的标准操作程序

生化检验室间质评EQA的标准操作程序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质控主管、科主任 【目的】 生化检验室间质量控制。 【操作步骤】 1.室间质评的申请 根据实验室的级别、规模和国家法律法规申请参加相应的室间质评计划,如国际质评计划、卫生部临检中心或省级临检中心质评计划。 2.质控品的接收及登记 实验室在收到质控品时,应有严格的接收及登记制度,具体应包括质控品的种类和质控品的收到时间、收件人签名、质控品测定项目及检测日期、有无破损或漏项等,如有破损或漏项或在规定日期内未收到质控品应及时与室间质评组织者联系,要求重新或及时发放。 3.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 实验室必须按测试病人样本一样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室间质评样本。实验室主任和样本检测人员必须在由室间质评组织者提供的质评表上签字,表明室间质评的标本是按

常规标本处理。实验室进行EQA样品检测时,必须将处理、准备、方法、审核、检验的每一步骤和结果的报告文件化。实验室必须保存所有记录的复印件至少2年,包括室间质评结果的记录表格、EQA计划的说明、实验室主任和分析人员的签字、EQA样本与病人样本一样处理的文件等)。 4.室间质评结果的上报 质评标本检测完毕后,应认真填写室间质评上报表并报请科主任签字,室间质评结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格式上报,同时作好登记,包括检测人、检测日期、检测结果上报表复印件、上报日期、上报方式(邮寄或网络)及上报人等。 5.室间质评回报及分析 5.1实验室在收到质评结果回报后,应对回报结果认真分析并作好登记,同时上报科室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室间质评计划的成绩要求: (1)每次活动每一分析项目未能达到80%称为本次活动该分析项目不满意EQA成绩。 (2)每次室间质评所有评价项目未达到80%称为不满意的EQA成绩。 (3)未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定为不满意的EQA成绩,该次得分为0。 (4)对同一分析项目,连续两次活动或连续三次中的两次活

血常规检验室间质评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_09-11 血常规检验室间质评(EQA)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 血常规检验室间质量控制。 【SOP文件的更改】 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操作步骤】 1.室间质评的申请 根据实验室的级别、规模和国家法律法规申请参加相应的室间质评计划,如国际质评计划、卫生部临检中心或省级临检中心质评计划。 2.质控品的接收及登记 实验室在收到质控品时,应有严格的接收及登记制度,具体应包括质控品的种类、数量和质控品的收到时间、收件人签名、质控品测定项目及检测日期、有无破损或漏项等,如有破损或漏项或在规定日期内未收到质控品应及时与室间质评组织者联系,要求重新或及时发放。 3.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 实验室必须按测试病人样本一样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室间质评样本。实验室主任和样本检测人员必须在由室间质评组织者提供的质评表上签字,表明室间质评的标本是按常规标本处理。实验室进行EQA样品检测时,必须将处理、准备、方法、审核、检验的每一步骤和结果的报告文件化。实验室必须保存所有记录的复印件至少2年,包括室间质评结果的记录表格、实验室主任和分析人员的签字、EQA样本与病人样本一样处理的文件等。 4.室间质评结果的上报 质评标本检测完毕后,应认真填写室间质评上报表并报请科主任签字,室间质评结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格式上报,同时作好登记,包括检测人、检测日期、检测结果上报表复印件、上报日期、上报方式(邮寄或网络)及上报人等。 5.室间质评回报及分析 实验室在收到质评结果回报后,应对回报结果认真分析并作好登记,同时上报科室主管及科主任签字。 室间质评计划的成绩要求: (1)每次活动每一分析项目未能达到80%称为本次活动该分析项目不满意EQA成绩。 (2)每次室间质评所有评价项目未达到80%称为不满意的EQA成绩。 (3)未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定为不满意的EQA成绩,该次得分为0。

2017年第二次室间质评小结

2017年第二次室间质评小结 一、快速C反应蛋白 为服务抗生素合理应用,近年来快速C反应蛋白检测在各医疗机构开展较为普及,临床较关心该项目的检测准确性,因此,开展此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 这是我区第二年针对快速C反应蛋白开展室间质量评价。为全面考察各不同临床意义浓度水平的检测准确性,本次质控品设计浓度范围如下表: 由于C反应蛋白已有国际参考物质,因此所有检测系统均应溯源至该参考物质,因此,评价应该不分方法学。我们经分析各单位去年和本次回报数据后,发现不存在显著的方法学、仪器、试剂组间的差异,因此本次全部参评单位不分组进行统计和评价。 本次质评全区参评实验室总体及格率: 13个实验室五个样本全都明显偏高,2个实验室结果全都偏低,但线性趋势符合,而其他使用相同仪器试剂的同行实验室无此问题,提示不合格可能是未注意校准或校准不正确。本次室间质评发放物中的2号和5号样本是一样的,可是有5个实验室的这两个样本结果相差较大,其中1个实验室2号结果高达22.84 mg/L,与5号样本结果5.27 mg/L相差甚远,是结果填错还是检测系统崩溃?另一些个别结果不合格的实验室应检查是偶然误差还是系统不稳定,找到原因从而及时持续改进。 二、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检测也是配合抗生素合理应用的重要检测项目,开展已普及,因此必须进行室间质量评价。 此次为我区第二年降钙素原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质控品设计浓度考虑了各不

同临床意义浓度水平,如下表: 降钙素原成分单一,已有标准物质,应该统一溯源,评价可以不分方法学。我们经分析各单位本次回报数据,发现罗氏和基蛋系统结果一致性良好,飞测、梅里埃和新产业检测系统之间检测值相差明显,为慎重起见,本次仍按照检测系统分组评价。热景和安图等检测系统由于参评单位数未能达到评价要求,不做评价,可以参考参评单位较多的罗氏和梅里埃组靶值。不过,希望相关仪器试剂商尽快为用户解决溯源和一致性、校准问题并与我中心联系商讨技术细节,经调查完善相关问题后,我们的评价将逐步过渡到“评价不按方法学、仪器、试剂分组”。 罗氏试剂组五个样本的靶值分别是18.01 ng/ml、6 ng/ml、0.58 ng/ml 、44.76 ng/ml、1.66 ng/ml; 梅里埃试剂组五个样本的靶值分别是27.2 ng/ml、9.99 ng/ml、1.02 ng/ml、54.2 ng/ml、3.23 ng/ml。 本次质评全区参评实验室总体及格率 三、粪便隐血 粪便隐血检测尽管是传统检验项目,但其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对于消化系肿瘤、溃疡筛查诊断意义重大,广西三级医院检验结果互认已包含该项目,因此,抓好该项目的检验质量十分必要。 此次为我区第二年进行粪便隐血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质控品设计考虑了化学法与免疫法的差异、两类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质控品设计如下表:

加强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评价doc资料

加强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评价,提高检验质量 检查前要准备的基本资料 1 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表 2 检验科分组室情况 3 检验科检测仪器清单 4 开展检验项目清单 39-01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 1 要求在检验科之外不能再设置实验室。各临床科室的实验室要统一到检 验科。(没做到扣3分)查有无小实验室:查医院有关文件 2 实验室布局及流程要符合感控及生物安全的要求。 查看:实验室的设置布局及流程 39-01建立完善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1)成立检验科质控管理小组 (2)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 (3)有年度质控计划及质控总结 (4)检验科有室内质控程序或方法。 (5)参加省级以上临检中心室间质评。 (三级医院参加卫生部) (6)有检验项目操作规程。 (7)有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8)仪器设备定期校验标准检测。 (9)检验试剂使用管理符合规定。 39-02检验科的各项规章制度(部分) 1 各级人员职责 2 工作制度 3 质量管理制度 4 教育培训制度 5 安全制度 6 急诊检验制度 7 检验仪器管理制度 8 值班制度 9 剧毒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意外事件预案 10 消毒工作制度

11 档案管理制度 12 试剂采购及使用制度 13 感染管理制度 14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5网络管理制度 39-02检测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程规(SOP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1项目名称 2适用仪器 3方法及原理 4样本要求(种类、保存、预处理、样本量) 5试剂及配套品 6校准 7质控 8操作程序 9参考值范围 10 临床意义 11 参考文献 39-02检测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 检查:SOP文件的内容。 SOP文件的数量(要求所有检测项目) (不能用试剂使用说明书来代替) 39-02仪器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程规(SOP文件)的主要内容: 1概述:适用范围,产品持点 2基本资料:生产厂家、型号、购进及使用日期。 3主要技术指标 4基本工作原理 5操作 6校准 7维护 39-02仪器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