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完美版面.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第15章:动物运动知识点总结

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陆地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

动物运动的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2)运动系统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3)骨:是一种器官,根据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基本结构:骨膜、骨髓、骨质(骨松质、骨密质)

长骨的基本结构(1):(结合图形记忆)

骨质:骨密质(致密而坚硬,主要分布在骨骺,骨干的内侧)

骨松质(疏松,主要分布在骨干外周)

骨膜:有神经、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

骨髓:骨干:幼年(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骨骺的骨松质里终生存在红骨髓

长骨的基本结构(2):(结合图形记忆)

骨骺:骨松质(终生存在红骨髓),骺端的软骨层与骨的长长有关

骨密质(外):致密而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

骨干:骨松质(内):疏松,使力均匀分布全骨

骨髓:幼年(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骨膜:有神经、血管,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

?总之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5)骨的成分:骨是人体的钙库

有机物:以骨胶蛋白为主,与骨的韧性有关,可以燃烧,成人约三分之一

无机盐:以钙盐为主,与骨的坚硬性有关,溶于酸,成人约三分之二此外还含有:水

(6)骨的成分和特性(注意为什么儿童少年的骨易变形,老人易骨折)

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于2/3,则这种骨的硬度大,易骨折。骨连结:不活动的骨连结、半活动的骨连结、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7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面:包含关节头,关节窝

关节囊(结缔组织)

关节腔:有滑液,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关节的附属结构:韧带:增强关节的牢固性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另外关节头、关节窝多为一凸一凹,这样在运动时关节面也不易发生错位。

脱臼:指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的情况骨折是指骨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断裂的情况(发生骨折要特别注意骨膜的保护)

(8)骨骼:由骨与骨连结构成,例如:手骨、头颅、胸廓、骨盆等

骨骼中轴骨

附肢骨:肢骨和带骨

(9)人体有206块骨,有600多块骨骼肌

(10)骨骼肌是一种器官,人的骨骼肌可以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骨骼肌肌腱:结缔组织,分别附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肌肉组织,骨骼肌收缩的部分

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其中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的形成。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1)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记住特例:一般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但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

1、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先天性行为:一出生就会(如本能)(课本24页)

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形成

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动物行为的意义:动物个各种行为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注意: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3、动物行为的研究: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实验法离不开观察,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而且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对所研究的动物产生影响(观察法没有,实验法有)劳伦斯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要点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同时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生产者:绿色植物;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

2、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写法:草→蝗虫→青蛙→蛇→鹰

3、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依赖→适应→影响→改变。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4、我国特产的珍惜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爬行动物)

5、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动物多样性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而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卧龙—大熊猫、王朗—金丝猴、洋县—朱鹮、斑头雁、棕头鸥—青海湖)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知识要点

1.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2. 微生物的种类:单细胞生物(细菌、酵母菌、蓝藻等)

多细胞生物(霉菌、大型真菌等)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3. 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的原因: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繁殖速度极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