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开头

读书报告开头
读书报告开头

1、仔细体会本文的结构。

2、你认为这篇报告好在哪里?给出理由。

3,与你的初稿做个比较,确定你的读书报告的结构。

我设计这三个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luo同学的读书报告,在结构上问题较大,而且阅读时过于纠缠细节,缺乏整体的把握。这点我在此前的通信中已经指出,我希望他能从陈先生的书评中,体会到如何有层次地展开写作的技艺。第二,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关注他人的优点,并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最好落实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luo同学很快给了我一个回复,尽管这个回复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但整体上理解还算准确,而且能够把握这篇书评的优点,并结合自己的写作,有针对性地反思,提出合理的写作计划,我以为非常不错,所以转载在下面,供其他同学参考。同时我也希望有志于学习的同学,也能够多做一些这样的工作,即有意识地向优秀的作者和作品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

以下是luo同学的回答。粗体字是我认为写得不错的部分,括号内是我的一些看法。

1、本文的论证结构。

首先在第一部分作者由一个大背景引出这本书,以及本书要讨论的主题。作者在主题方面做了简要的概括。其次,第二部分作者就本书的章节做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回顾,梳理了每一章的大意,每一章作者的论证所体现出来的“洞见”。第三部分作者开始综合评价此书,提出这本书的美中不足之处,并加深论证予以补充(原著作者集中于讨论英美法系的法治,作者认为视野还应该更广阔,故补充了德国法治建设的过程)。最后再对比德国的情况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里的把握不够准确,作者最后介绍了国内学者的一些看法,但在此之前,作者对法治为何能够作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理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算是对前文的一个概括和反思,并基于这一看法重新反思了法治的“中国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最后一个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升华之类的说法过于含糊,应该具体说明升华的“内容”)作者的讨论不再仅仅停留在欧美法治的层面上,提出了将中华文化与法治相结合的思路。(这句说明也不准确,可以重写。不准确是因为读得不深入,尚未把握作者的论证要旨,而这一部分正是本文最精要的地方。)

2、你认为这篇报告好在哪里?给出理由。

a. 先说整体的感觉。结构非常清楚,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什么,第二部分说什么,第三部分说什么都交代得非常明了,而且是层层递进的思路,读者读起来就很有一气呵成的畅快感觉。我觉得我那篇就读起来很喘气,读一会儿长篇大论一下,读一会儿又长篇大论一下,读到最后,作者写作的线条都串丢了。

b. 第一部分:开头很好。背景介绍得很清楚。问题引出得也很直接。读这里的时候想起老师上次发给我的您的《法学方法论》短评。我觉得那个开头就特别好。您一开篇马上就提出了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个论证思路我觉得就十分典型,应该可以作为模板的一种。对比我之前写的,就发现我的开头就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缺乏对问题的背景介绍,缺乏对本书核心问题的引出;其次一读起来就是“就书读书”的感觉,开头非常生硬,没有那种“带着问题读书,尝试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点我会再好好改进。

c. 第二部分:作者对全书的介绍一气呵成,对作者论证结构的梳理简明扼要,而且都写到了点上,重点突出,安排也很合理。我记得老师的那篇短评也是这样的,最后梳理作者观点时都只是纯粹地介绍作者的论证思路与结构,不会在这个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读起来我就一点梗的感觉都没有,很顺畅。对比我自己的读书报告,就发现我把对作者论证的总结和自己的观点全部杂糅在一起了,显得非常杂乱,没有章法。我在想,一篇优秀的读书报告里,对作者观点的把握和概括应该算比较核心的一部分吧,即便读者本人读完此书,没

有产生任何自己的观点,只要能够把作者的论证思路阐述明白,这样的读书报告也能算是完整的了吧。我觉得我当时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想明白,总想着要提出所有值得讨论的问题,到时候写论文时就可做挑选了…其实这样反而显得杂乱无章,找不到重点,执迷于细节,忽视了核心与方向。这点也是我该改正的地方。

d. 第三部分:作者在这个部分主要论述自己的读后感。他用辩证的态度指出了本书美中不足的地方,但又不流于无力的批判,并写出了大概的作者认为可以作为弥补的部分。我觉得这点十分可贵。很多人写批判的文章,仅仅是批判,说别人哪里哪里不好,但是却不会进一步来解决问题。我觉得这篇文章作者的态度就很好。批判也批判得十分有底气。他认为作者的书没有讨论德国法治的部分比较遗憾,所以他就对这方面进行了补充,进而结合我国的法治历史与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与倡议,即我国的法治国家构建应该与我国的法治文

(这部分要结合作者对法治的理解来谈,化和历史相结合,寻找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法治思路来。

注意,作者对法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是基于这一看法,他才能顺利过渡到后面的论证。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应该反思自己为何会漏掉了这一点。)

3、与你的初稿做个比较,确定你的读书报告的结构。

这个我在上一部分也粗略说了些,这里总结一下我的读书报告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本书的主题缺乏一个有背景有力度的引论。开头十分干瘪。

再次,写作层次与结构十分混乱。一篇优秀的读书报告应该是一气呵成的。但我的过于执迷于细节,忽略了对整本书整体的体系化的把握。开头部分本来就没有开好,到第二部分的写作时又将作者的论述总结与自己的随意观点杂糅在一起,感觉完全没有重点,写作太随意,结构太松散,没有凝聚力。另外,即便是写自己观点的地方的论证也都十分弱。当然,我了解得不多本身也是个原因,还需要深入阅读,形成比较体系化的观点和概念体系。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我的读书报告还需要做以下修改:

其一,开头重新写。按照老师的短评的方法,或者陈的这篇读书报告的方法。思路是以背景提出问题。重点在于将问题提出来,然后用最简练的方法总结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其二,把第二部分中作者的论证与自己的观点剥离开。第二部分整体只介绍作者的论证思路与结构。把作者的观点提炼出来。这部分的介绍一定要有重点,简练,有力,这部分十分考验自己对本书的理解以及自己对问题的概括能力。所以一定要好好写。

其三,可以集中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但切记不可流于对某些问题的逐一评论。最好是能够按照作者写作本书的思路来串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写出串起来的感觉,要使这部分的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可松散。也不要仅仅提出问题,切记不要用自己朴素的正义观来论述,这是外行人的做法。最好有理有据。

最后,最好做一个升华。可以结合大陆的实践谈一谈发展方向。毕竟法学之理论探讨到最后也是为法律之实践服务。若能结合一下,应该能使此读书报告的写作显得更有价值一些。(如何写好这部分,还要多思考和揣摩。读书报告可以沿着作者的思路往下谈,但不必一定要落实到如何为实践服务。把理论问题谈清楚了也是一种重要贡献。)

另外想补充的是,看完老师的批改后,我觉得我的读书报告估计得全盘推翻…加上本身对法学方法论的东西了解得也不多,我在想,我是再将杨的《法学方法论》精读一遍再理出一份专门针对此书的读书报告呢(这样我觉得论证有些干瘪,因为老师提到的那些名字还有他们写的书我都没看过,比如什么阿列可西啦,拉伦茨的那本书我也没读过),还是先大致了解一下其他关于法学方法论的著作,结合这些了解再深入地重写读书报告?这样视野会不会就宽一点?写作也不至于流于无力的讨论?(此点我在信件中会有所建议,略)突然想起我准备学术十星答辩的事儿。那时候文章已经写完了,但是答辩要求花5分钟左右介绍自己的论证结构与思路。当时我的方法就是画图。拿出一张白纸开始一点一点缕思路,理结构。从哪一步到哪一步之间的逻辑纽带是什么,论证的理由够不够充分,整篇文章

的体系有没有偏离轨道,是不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作的…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后来我觉得这个方法对我的写作来说十分有用。每一次的反思都促进了我进一步完善论文,本来有一些没理清楚的地方因为自己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发问也理清楚了。跟老师说这个,是想问老师,这样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运用在所有的写作中呢。或者说,或许也可以用在阅读中,读书的时候也边读边画图,在每一个画箭头的地方都写上,从论点a到论点b的逻辑思路。额,只是突然想到的。或许这个方法能融到整个阅读,思考,论证,写作的过程中去呢。(这是一个好方法,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提炼和升华,转化成自觉的技能)

感谢老师的批改和指导!!

祝开心。

luo篇二:读书报告写作格式规范整理

读书报告写作规范(资料来源何海波)

本写作规范包括“内容要求”、“排版格式”、“引注体例”三个部分。内容要求:

1、体裁:全篇报告应该思维连贯、结构完整,不能仅仅是零碎资料

的堆砌,内容应该基本覆盖相关主题的基本问题,可以有侧重点,也可以发展为专题讲述或论文。

2、附加信息:在文章标题前面应该注明“第几讲”,标题下面分两

行表明作者信息(姓名、学号)和报告时间(年月日),靠右。不要求写摘要和关键词。篇尾应当注明主要参考文献。

3、结构:文章结构不宜过于繁复。需要区分的依次用一、二、三……

(一)、(二)、(三)……1、2、3……(1)、(2)、(3)……

4、引注:尊重学术规范,引注重要观点和资料来源应予注明。但不

必繁琐,一句一注。证引前人观点,不遗漏重要的观点,不曲解原作的观点。同一观点有多人表述的,应引注最早的著作,或者引注其他有代表性的著作。证引资料来源,原则上应当引注原始资料;引注第二手资料的,应当引注比较权威的来源。

5、字数:每篇读书报告正文不超过两万字。

排版格式:

1、文件格式:排版统一用word格式。文件应当著名“第几讲”、

标题及作者名字,例如“第八讲。。。。。(某某某)”。

2、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每段开头缩进两个字。

标题:主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主标题下的一级标题,即“一、二、三……”,使用宋体四号字,

加粗,与正文对齐(缩进两个小四字符)。一级标题上面,空一行。

主标题下的二级标题,即“(一)、(二)、(三)……”,使

用宋体小四,加粗,与正文对齐。二级标题上面,空一行。

主标题下的三级标题,使用宋体小四号字,不加粗,与正文对齐。

注释:注释用宋体小五号字,一倍行距,开头缩进两个字。

特殊情况:案例或者引证文字超过三行字的,缩格,并变换字体排版(建议用仿宋体)。正文中的图表,可根据排版需要变换字号。

引注体例:1、引注方式引注采用页下脚注,连续编码。

2、引注符号

引注符号直接用阿拉伯数字,不加圆圈或括号。对整句话的引注,引注符号置于句后标点符号外;其余情形,引注符号一般放在句中标点符号前。例如:

在行政诉讼法起草过程中,关于受案范围问题曾有激烈的争论。1……比起此前各个单行

法,《行政诉讼法》第二章对受案范围“有所扩大”2,但与概括式规定的主张还相距很远。

3、引注已经发表的著述文献

引注已经发表的著述文献,在保证提供必要信息的前提下,力求文字简略、意思连贯。下面先提供3个范例,然后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例示。

例1:张春生《对全国人大专属立法权的理论思考》,《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

例2: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四章“行政法的法律渊源”,尤其是55、64-68页;

例3:俞梅荪、孙林《行政诉讼法草案修改意见综述》,《法制日报》1989年3月15日。

(1)信息顺序与间隔

引用专著的信息顺序为:作者及书名,出版社及出版年份、版次,页码或章节。

引用文章的信息顺序为:作者及文章名,刊物名及卷次;作者及文章名,编者及书名,出版社及出版年份、版次,页码或章节;作者及文章名,报纸名及日期。

引注翻译作品,还应在原作者和书名(文章名)之后,加翻译者名字。作者与书名、文章名之间不加逗号、冒号等标点;出版社与出版年份、版次之间不用标点隔断;刊物名与卷次、报纸名与年月日之间,不用标点隔断。

(2)引领词

直接引用文献的,省略引领词“见”;间接引用的,引注前加引领词“参见”。如显示其他支持性文献,可用“另参见”;其他不同见解或者否定性文献,则加说明性字句,诸如“不同的观点,参见??”。

(3)作者(及编者、译者)信息

编辑、整理作品的编者(主编)、整理者与书名间,应用括号表明“编”、“主编”或者“整理”,个人著作或者合作著作的作品,作者后省略“著”。翻译作品的译者后加“译”,置于原作者和书名(文章名)之后。

作者姓名后不加“教授”之类的头衔。但如果文章有显示作者身份的特殊需要,可以用括号注明作者身份,例如“李国光(上海市高级法院副院长)《在上海法院第三次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94年3月10日”。

作者、编者、译者两人以上的,应显示全部作者、编者、译者名字。

(4)文章名与书名

文章名和书名,均用书名号标明。

文章名和书名应当完整。名称冗长,而又将反复出现的,可以使用缩略名,但应在第一次出现时说明。

(5)出版时间与地点

书的出版时间只写年份不写月份,除非文章有特殊需要。

出版年份后不写“出版”或“版”;再版的,应予标明,如“翁岳生编《行政法》,2000年第2版”。

出版社地点以及报刊的出版地点,一律省略。千万不要写“北京:××出版社,××××年”。

(6)刊载信息

引注定期出版刊物和报纸上的文章,省略刊物的主编、出版社等信息;文章名与刊物名、报纸名之间,省略“载”或者“载于”字样。

引注学界周知的其他连续出版物(包括各种以书代刊的“论丛”)上的文章,也可省略上述信息。例如,“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法论丛》第1卷”,而不写“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引注其他文集(包括多位作者文章的合集和单个作者的文集)上的文章,除了文章作者

和文章名,还应提供文集的编辑和出版信息,可用“载”或者“载于”标明,例如“叶必丰《公务论研究》,载刘莘、马怀德、杨惠基主编《中国行政法学新理念》,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

(7)页码等具体引注信息

书的页码,用“第**页”,超过第10页的,可以省略“第”字;连续2页以上的,用连字号标注起始页和结束页,如“90-103页”;涉及两处以上的,页码间用顿号标明,例如“8、15、60-88页”。

如果标注章节或者其他顺序标记,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引文在原文中的位置,可以不写页码,只写章节等其他顺序号,例如“最高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2-1999年合订本)〃行政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案例17、18、37、38”。

引用刊物和书上的文章,一般不再标明页码。如果文章篇幅特别长,为查找方便,也可进一步标明引注内容在刊物或书中的页码,例如“参见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法论丛》第1卷,440页”。

引用报纸上的文章,注明报纸名称及年月日后,可以进一步标明版次,例如“《法制日报》2002年8月16日第8版”。

4、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

如果文章已在传统媒体和出版物上发表,原则上应引用传统媒体和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传统媒体和出版物未刊载的,可以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传统媒体和出版物曾经刊载但不易查阅的,可以转引互联网上的文献,但应注明转引。

如果多个网站都有该文献,原则上应当引用最初发表的文献;最初发表情况不易确认的,可以引用性能比较稳定的网站上的文献。

5、引用未发表的文献或者口头讲话

引用未发表的文献或者口头讲话,应征得作者同意(不涉及秘密的官方报告、讲话除外),并适当注明文献产生、保管或者公开之时间、地点和方式,例如“何海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页司法权的实践史(1990-2000)》,2001年行政法年会论文”;“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行政庭《2001年行政庭工作总结》”。

6、引注法律文本和其他官方法律文件

引注法律文本,应加书名号,第一次一般用全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后可以简称,仍加书名号,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但通常不用“处罚条例”、“征管法”之类的缩略语。

引注法规、规章等并非众所周知的法律文本,通常应注明文本的制定机构和年份,以便检索;涉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可能不易轻易查找的官方文件,通常还应注明文件号。例如“《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民基发(1990)25号,1990年9月26日”。

引注司法裁判文书,应标明司法机构、文书类型和文号,例如“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行政裁定书,(2000)一中行终字第45号”。

7、引注外文文献

直接引用外文文献,包括直接翻译并引注外文文献,可以直接使用该外文。外文文献的引注体例,适用各自的引注规范。

8、转引

(c.a.), affirmed (1886), 11 app. cas. 47(h.l.),转引自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法论丛》第1卷”。

9、重复引用

在同一章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献,第一次应全面显示上述信息,以后可以省略出版社及出

版时间、刊物名称及卷次等信息,只写作者(编者)和书名(文章名),前面标注“前引”,

例如“前引应松年主编《行政行为法》,58页”;翻印作品的,还可以省略译者名字,只写原

作者和书名(文章名),例如“参见前引毛雷尔《行政法总论》,155页”;有多位作者(编者

或译者)的,可以只写第一作者(编者或译者),后加“等”,例如“前引刘莘等主编《中国

行政法学新理念》”。篇三:三遍经典名著读书报告--简评

《林徽因传》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孤寂、伤感的印象。

②开头引用书中隽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③文章开头

交待得非常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文章进程:

①文章将“林徽因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写得细致入微,重点突出详略得

当内容具体。

②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林徽因传奇的人生经历”进行。③通过丰富人物的

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④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⑤作者观察阅读缜密叙沭时井然有序。

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宛然置身于梦境一般。⑦以缓慢低沉的语气向

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⑧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文章结尾:

①以感想开关以感想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

感染力极强。

②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③结尾令人饱含期

待与激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夹缝中的历史》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②开头简明扼要

③开头直奔主题,也是一种写法.

★文章进程:①运用比喻,将“屈辱”比作一根皮鞭。比喻贴切用词生动。②不同角

度叙述,选材新颖,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③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④细节刻画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⑤场面和气氛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

⑥过渡自然,每一段交待得很清楚.

⑦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文章结尾:

①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②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③结尾呼应应开头,结构

完整。

④文章边叙事边抒情.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目送》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目”与“送”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②开头直奔主题,让人一目了然。

③开头点题,用词很吸引人。

★文章进程:

①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②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③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④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⑤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⑥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⑦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文章结尾:

①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②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

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③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篇四:

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

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

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一)

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

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史

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

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于是,便像李

白在诗中所写到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二)

书,是那寒冷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书,是那炎热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书,

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无穷;书,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上至高无上的宝座??

我喜爱读书,我愿伴着我钟情的书成长。

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三)

读书是人的一大乐趣,书是知识的源泉,里面有我的一方净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书

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我的一大爱好,我爱读书,所以我快乐。

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四)

“天苍苍,野茫茫,读书没有说书忙。”话说某年某月某日,古往今来的社会名流及文坛

上声名显赫的大人物济济一堂,开始了关于读书的讨论。主持人高尔基(以下简称高):书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老高,你也是的,踩着书迈向成功,于心何忍啊!)很荣幸与诸位在此

谈书。

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五)

古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现代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这些>名人名言让我悟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书是我的启蒙老

师;书是我的营养品;书是最美味的晚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有几个>故事可以回答

这个问题。篇五:关于读书作文的开头

关于读书作文的开头

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书,在书的指引下,人类的文

明与智慧得以流传和发扬。书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类的的导师,我爱读书。我爱读书,喜

欢在书的海洋徜徉,因为书给予我力量与智慧,在我成长道路上犹如黑暗中的启明星为我指引方向,给我信心与力量,帮助我到达成功的彼岸,充实我的生活,是我忠实的朋友。

《定位》读书笔记复习课程

《定位》读书笔记

《定位》读书笔记 [美] 艾里斯,杰克特劳特著,谢伟山,苑爱冬译。序一: 定位理论最基本的概念是:胜负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而不是需求或者市场。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米勒的烟酒,人们关注的对象一般为2-7个,也就是说,顾客心智最多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随着竞争加剧,到最后甚至只能容下两个,这就是定位理论中著名的“二元理论”。 定位:为组织准确定义成果的新生产工具,定位的四个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因为所有的品牌都倡导顾客导向时,经营方式变得类同,也就促使经营方式向竞争导向转变;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者是利用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部,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中,而且还要识别企业投入中那些20%的运营产生了80%的绩效,从而通过删除大量不产生绩效的运营并加强有效的运营而大幅提升生产力。 没有心智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等都是成本。 序二:

品类是商业界的物种、是隐藏在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以品牌来表达”,分化诞生新品类,进化提升品类的竞争力。 引言: 由于信息本身存在过量、感情偏误等问题,而沟通作为传播信息方式的一种,其本身可能也会加重问题或者产生新的问题。定位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沟通方法,并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也就是说,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而将产品定位于潜在客户的心智中。第一章:到底何为定位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经存在的关联认知。 人的心智是海量传播的防御物,屏蔽和排斥了大部分信息,一般而言,人的心智只接受与其以前的知识与经验相匹配或温和的信息。因此在传播过度和营销噪音遍布的社会中,选择性的集中目标市场,尤为重要。 不要试图改变心智,而是要简化信息,“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由于你能传递给接收方的信息是那么稀少,因而你应该忽视信息的传播方,聚焦于信息的接收方,你应聚焦于潜在顾客的认知,而非产品的现实。 把焦点集中于潜在顾客而非产品,你就简化了选择过程,也学到了原则与观念,这有助于你大幅提高传播效率。 第二章:心智备受骚扰 在传播上,多就是少。在媒体爆炸、产品爆炸和广告爆炸的先试下,潜在客户的心智会规避复杂,接受简单。

《教育漫话》读书报告

一、背景: 约翰·洛克(John Locke,),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教育漫话》是他的的教育代表作,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教育漫话》,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人浅出、生动感人的书。也是一些学者所推崇的人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二、主要内容: 《教育漫话》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洛克主张严格、慎重地挑选德行、能力好,并且娴于礼仪,精通人情世故的导师,从幼年起就对未来的绅士进行家庭教育。 整本《教育漫话》讲了三个方面的话题: 体育、xx和智育,具体内容如下: (一)体育: 由于洛克先生学医的缘故,本书中首先论述的就是体育,健康教育。“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心的事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气他指出,身体强健的生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 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了,面对中国孩子房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愤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

关于“读书”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料向人们扑面而来。上世纪末至今,随 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阅读对象也 不仅仅是文字,更涵盖了影像、画面等等一切传统阅读并未包含的东西,似乎 我们已经进入了浅阅读的时代。 而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就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 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决方法。现将具体 调研情况做如下报告。 本次调研对象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80名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调研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现在,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阅读的 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 言行文代替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高居畅销排行版前列的现象, 多媒体、博客、电子小说代替纸质图书潜进大学生的生活,种种现象表明,这 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什么是浅阅读?为什么会产生浅阅读?要如何看待浅阅读?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 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 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 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 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研,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考依据。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研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 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 仅占17.65%和 1.9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定位》-特劳特读书笔记

定位.特劳特 1.所有优秀的营销都开始于一个R(Research)调研, 然后是S(segment)细分市场,targeting锁定目标市场,4P之前就必须要进行P(positonting)定位。 2.定位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 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3.定位:就是将产品定位在顾客心中 4.定位的基本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 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例如百事可乐-年轻人与可口可乐-随处可见) 5.人的心智一旦形成,便不可改变 6.不要试图改变人们的心智 7.简化信息的定位观念,例如我们只需50个频道的电 视就够了,你研发500个频道也是没有用的。 8.少就是多,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 心智。 9.把焦点集中于潜在顾客而非产品,你就简化了选择过 程。 10.定位思想的本质在于,把认知当成现实来接受,然后 重构这些认知,并在顾客心智中建立想要的位置。 11.品牌名称和他的定位一样重要 12.事实上,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 13.销售的七个定律 14.新概念英爱参照老概念进行定位

15.不做第一就做第二,但不能和定义正面冲突,要和第 一关联,必须由自己独特的一面,也就是蓝海站 16.定位:你必须要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去找 17.只有第一才最具有营销战略 18.企业的实力来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潜在客户心智 中所占据的定位 19.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居领先地位的品牌名称,如雷克 萨斯,而不是高级丰田,超级丰田… 20.所以说多品牌的战略就是单一定位战略,以不变应万 变的战略 21.使公司强大不是规模,是品牌在心智中的地位 22.必须用真正的高价支撑差异化 23.可以将价格定位在低、中、高3个档次24.可以根据产品的名称定外在低中高的价格,例如林肯、 水星、福特。 25.公司在做战略时的最大错误就是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要定位对自己产品有需求的客户群 26.产品的名字十分重要,好的名字能增加销售收入,通 常用得最多的字母是S\C\P\A\T(长盛集团CS) 例如:大豆黄油替代“人造黄油”;有色人种替代“黑人、黑鬼。 27.实际上打入人们心智的根本不是产品,而是该产品的 “名字” 28.品牌的延伸会稀释掉原来品牌的地位,甚至毁灭。 29.品牌延伸有害利润 30.做产品就做一个,并且要把他做到第一,永远的第一,

大学生读书报告模板

大学生读书报告模板 篇一:大学读书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书报告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大学》读书报告 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 专业班级物流131 学号学生姓名任课教师余龙进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编制 2 3 读后感范文 读《美德书》所想到的 摘要:威廉·贝内特从圣经、哲学、寓言、童话、历史、诗歌、小说等人类文化资源库中精心遴选美德故事汇编成的《美德书》,是一本指导孩子们向善学习的读物。作者把关于美德的故事分为九类: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实、忠诚、自律。《美德 4 书》从简单通俗的小故事开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由浅入深、形象地对美德作深入的探索。在《美德书》中,德育内容所依托的是故事化的语言,让孩子在故事中受到感染,从故事中榜样人物的身上习得良好品质。《美德书》展

现了在价值多元的浪潮下对德育的审慎的思考,是对德育本真的坚持和对德育发展道路的追寻。 关键词:《美德书》善道德公德私德 一 德称美,而不称善,此译名与西方哲学相合,也与中国古代的人学不矛盾。中国古人称善者,其实指的人的心地:诚实、厚道、仁慈,有道德,是所谓德善;与西方哲人之称善者,颇异其趣。西方哲人所说的善,是good,是好,又定义为快乐、有利、无害,更抽象为理智、理性、智慧,很明显,是所谓智善。如果把智称为善,德则应称为美。 中国自宋代相传至今的《三字经》,起首即曰:“人之初,性本善”,此处的善只能理解为诚实、厚道,显然不能理解为理智、智慧,初生之儿难言有智慧,说诚实或许还差不太多。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的智慧增长了,却很可能变得愈来愈不诚实、不厚道,甚至愈来愈狡猾、奸诈而更不“善”了,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德与善的矛盾:人之初,性本善;人及长,反不善了。还是西方哲人的称智为善,称德为美更贴切:随着岁月增长,智进美退。 按照西方哲理中的进化论的观点看人类历史,人类的智慧的确是愈来愈“善”了,是进化了,但德呢?人类的德是否也随着进化了呢?历史给出的回答似乎不是这样:人类的德并没有进化,甚至还可以说是愈来愈退化了、丧失了。

《教育为人生》读书报告

《教育为人生》读书报告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现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更是示范的榜眼,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到学校极力推荐的《教育为人生》时,看到作者是王开东老师,上网一搜点击率特别高,在京东畅销书上排名前茅。我想它的畅销一定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所以我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慢慢地到了痴迷。看来读书态度决定一切呀!我像一个小学生似的端坐在桌前,听从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教育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教育为人生》这本书是江苏省名师王开东20多年的从教心得及其对当前教育问题思考和探索的精华集萃。从“教师是什么”的职业追问,到“学生记得什么样的教育”的深刻反思;从“教育不会在恐惧中发生”的断言,到“呼唤没有竞争的教育”的呐喊;从“我们的教育缺什么”的剖析,到“思想是可爱的洪水猛兽”的推崇,一直汇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全人之美,完整体现了其“教育为人生”的核心思想,以及要把人当作“人”来培养,把人培养成“人”,为“人”的生命成长奠基的教育观。整本书犀利深刻,寻找问题独具慧眼,剖析问题一针见血,解决问题切中肯綮,是一本既有温度、深度、高度,又有知识、见识、胆识的教育随笔佳作。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度认知和思

考,体现了王开东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 一.“学生记得什么样的教育?”时常有些老师抱怨,学生一旦出了学校门就忘记老师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学生记得呢?(一)和蔼可亲,像朋友一样走到学生中,和他们打成一片。(二)对待好学生与差生一视同仁的老师。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恶语,不讽刺差生。公平的对待优生和差生,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更关心,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三)谈吐幽默,教学形式活泼大方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总是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在其中。课堂效果不错。(四)经常给予学生肯定的老师。任何人都不能生活在否定和非难之中,更何况是心灵脆弱的孩子们,,肯定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和笑脸,清楚自己的有点和潜力何在。作为老师,也请给孩子们一个“面子”。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首先,孩子是敏感的,脆弱的,任何时候,孩子都需要鼓励,赏识教育永远是教师的第一选择。赏识很可能不仅仅是增加孩子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其次,教与学,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而是老师教学生学,甚至也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而只是老师教学生自学。无论如何,学生的学不打折扣。面对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能够自学。 再次,面批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因为耳提面命,耳濡目染,

关于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书籍阅读的调查报告 关于书籍阅读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话。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的性格成熟起来,敢于直面人生。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普遍的今天,一个人素质的提高仅靠在校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另一重要途径。 从古至今,喜爱阅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新中国以来,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阅读量和阅读效率也有了一定的上升。 我市市民具体的阅读情况怎样呢?为了解徐州市市民的阅读情况并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本人对书籍阅读进入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徐州市市民关于书籍阅读的情况,了解徐州市市民在阅读发面存在的问题。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徐州市市民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大金在6至80岁之间,其中以大概以40岁为中心的正态分布,有阅读能力。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市内随机选择的各街道、居民区随机选择市民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市各证券营业点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并填写完整、答案清晰的192份,回收率达96%;四、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0日――――20XX年8月9日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市民的阅读时间,阅读书籍的数量及内容等。问卷共向市民提出了15个问题。如下: (1—15为单选题16题为多答题) 性别男女喜欢阅读吗 很喜欢较喜欢一般较不喜欢很不喜欢你最喜欢哪类书 籍 人物传记科普书籍散文诗歌中国古典文学中外名著教 辅书籍或作文选网络小说250页的书你能接受的最高价格是多少15元20元25元35元50你平均一天的阅读时间是多 长 0.5小时以下0.5—1小时1—1.5小时1.5—2小时2小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 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 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 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篇二:读书报告模式及范文 1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大学生《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大学尘土飞扬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古旧泛黄的书,是余华的《活着》,很早就听过这本书的大名,却一直没有机会细读,不料,却是这么一本很薄的书,作者余华以近乎冰冷的语调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在我看来并不正常的故事: 主人公福贵曾是一个风光一时的小地主,整天无所事事,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结果一次赌场失利,把家产全部输光,一百多亩地一夜之间成了别人的财产,从此,家道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福贵成了名副其实的败家子,从此,他与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着与以前大相庭径的农民生活。 本来这样也没什么,正如家珍说的:“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母亲也安慰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可是祸不单行,福贵上街去给累倒的母亲抓药,却意外被国名党抓去当壮丁,整天在炮弹中穿梭,爬在死人堆里,两年后才得以辗转回到家乡,家乡此时已物是人非,母亲已经离世,但善良的妻子仍在家中等着他,辛苦把两

个孩子拉扯大。 本以为一家人历经磨难,终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可好景不长,儿子上小学,因抽血救县长老婆失血过多而死,家珍也应劳累过度倒下,可怜的大女儿是个哑巴,却命好嫁了个好人,但生孩子是却难产而死,不久女婿也因意外事故死亡,而唯一相依为命的孙子苦根却因多吃豆子噎死……整个家就像在一夜之间被飓风扫过,只留下了福贵一个人和一头名叫福贵的牛…… 借用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他至亲至爱的人,“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是有时侯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在很多人看来,福贵是最有理由死去的人物,就连作者自己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个人就是福贵”。的确,福贵拥有比别人多

定位读书笔记

《定位》读书笔记 [美] 艾里斯,杰克特劳特着,谢伟山,苑爱冬译。 序一: 定位理论最基本的概念是:胜负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而不是需求或者市场。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米勒的烟酒,人们关注的对象一般为2-7个,也就是说,顾客心智最多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随着竞争加剧,到最后甚至只能容下两个,这就是定位理论中着名的“二元理论”。 定位:为组织准确定义成果的新生产工具,定位的四个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因为所有的品牌都倡导顾客导向时,经营方式变得类同,也就促使经营方式向竞争导向转变;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者是利用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部,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中,而且还要识别企业投入中那些20%的运营产生了80%的绩效,从而通过删除大量不产生绩效的运营并加强有效的运营而大幅提升生产力。 没有心智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等都是成本。 序二: 品类是商业界的物种、是隐藏在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以品牌来表达”,分化诞生新品类,进化提升品类的竞争力。 引言: 由于信息本身存在过量、感情偏误等问题,而沟通作为传播信息方式的一种,其本身可能也会加重问题或者产生新的问题。定位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沟通方法,并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也就是说,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而将产品定位于潜在客户的心智中。 第一章:到底何为定位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经存在的关联认知。 人的心智是海量传播的防御物,屏蔽和排斥了大部分信息,一般而言,人的心智只接受与其以前的知识与经验相匹配或温和的信息。因此在传播过度和营销噪音遍布的社会中,选择性的集中目标市场,尤为重要。 不要试图改变心智,而是要简化信息,“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由于你能传递给接收方的信息是那么稀少,因而你应该忽视信息的传播方,聚焦于信息的接收方,你应聚焦于潜在顾客的认知,而非产品的现实。 把焦点集中于潜在顾客而非产品,你就简化了选择过程,也学到了原则与观念,这有助于你大幅提高传播效率。 第二章:心智备受骚扰 在传播上,多就是少。在媒体爆炸、产品爆炸和广告爆炸的先试下,潜在客户的心智会规避复杂,接受简单。

关于读书总结报告

关于读书总结报告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素养的双翼,双翼的展翅升腾需要广袤的心空。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虽在课外读了不少的书,今天给大家了关于读书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

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定位》读后感800字

《定位》读后感8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定位》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定位》读后感800字: 1969年,《定位》的两位作者有一个预测,就计算机制造业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第二年,RCA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军,直接挑战IBM,最后以失败告终。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行业里的跟随者要利用自己在预期客户头脑里业已占据的地位,将自己与行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钩,只有这样才可能撼动那些行业里的巨头。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曾有那么两个“挑战巨头”的故事,一胜一败,殷鉴不远。金山网络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当时的360杀毒发出正面进攻,在PC端,360是中国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最后金山失败了,改名猎豹移动,专门做国际市场了,放弃了国内的杀毒市场。 金山为什么会失败呢?要知道金山网络是一个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而360在当时只是一个杀毒市场上的后起之秀,靠着免费杀毒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金山的杀毒软件当时在市场上只占据了极小份额,而大部分预期客户头脑里金山是什么呢,是WPS,是中国的OFFICE,这就是当年

金山的尴尬之处。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另一个故事是酒旅预定业的,曾经中国市场上携程、艺龙、同程是行业里的老大,但美团就成功切入了这个行业。为什么美团会成功呢? 我们先想想美团是什么,它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想就四个字:吃喝玩乐。它想要挑战和进入的行业是酒旅,酒店业很大一块是靠旅游收入,所以和“玩”字就挂上了钩。就这样,美团就顺利吃下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又想起一件事,前几年陆奇在百度的改革。陆奇在来百度之前,百度是一个迷失在市场上的巨轮,靠着广告收入躺赢,市值都快被当时的京东超过了。陆奇来了,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百度外卖直接卖给了饿了么,大力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百度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 中国网民聊天时,基本上把百度等同于搜索,虽然中国做搜索的公司也有几家,但百度靠着先发优势在网民头脑中牢牢占据着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百度做外卖,明显是对自身定位的削弱,当你看着满大街百度外卖的送餐员时,你还能把百度与搜索直接挂钩吗?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

大学生读书报告文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容: (1)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容,包括作者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 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 页码。 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例: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例: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某年某月某日。篇二:读书报告模式及文 1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 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

《教育的本质》读书报告

《教育的本质》读书报告 教育的本质,换言之即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的确是一个十分严肃但却为许多人所忽略的问题。台湾教育家贾馥茗女士在其新著《教育的本质》一书中说,现代的教育顶多是“就事论事”,“多数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把‘为什么教’这个问题视做‘理所当然’,反而忽略了”。这显然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因为如果搞教育的人都只知“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略了“为什么教”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教育不出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就讨论过。《中庸》一文开篇即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因为《中庸》的作者相信人性本善,所以“率”人之性,引领和发展人的善性,使人成为一个有良知、有道德、有完美人格的人。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修道,修“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孔子甚至以嘲讽的口气讽刺那些只懂专业不懂人文的人,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君子不能只懂专业技术,君子当修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就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不懂为人之道,只懂专业技能的人,就称不上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就是有完美人格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因此,教育的本质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和陶冶人,使人有完美人格和心灵,使人有良知和德行。 教育关心的更多的是人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有关人的发展的本身,更谈不上以人为本。 什么是人?人的最重要的社会属性是什么?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实际并不简单。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围绕着这个问题曾有过一场辩论。辩论的中心问题:一曰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二曰人禽究竟有何区别。这场辩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家熟悉的孟子和荀子。孟子曰人性善,说人生下来就具有善端,倘若人没有善根只有恶欲,后天的教育则成为不可能。正因为人有善端所以通过教育人可以将此善端“扩而充之”,以形成善性和善行。孟子的这一发现很了不起,他证明了教育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荀子曰人性恶,是说人生下来就有许多恶欲,但荀子不像法家那样,认为人的恶性是不可改变的,荀子认为,人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而不是“顺人之性,从人之情”,人完全可以“积善成圣”和“化性起伪”。伪即人为之也,在荀子看来,人能否改恶从善,全赖后天人之所为。也就是说,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人才需要教育,通过教育“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这同样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孟子、荀子的辩论看上去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其实他们都想说明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说明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道德才是人最重要的社会属性。 为了进一步阐明道德之于人的重要性,先秦哲学家们不仅进行了人胜辩,还进行了人禽辩,人禽之辩表面上阐述的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但其根本目的是想进一步说明道德才是人的最根本属性。孟子虽没有直接指出人禽到底有何区别,却认为没有恻隐之心,没有羞耻之心,没有辞让之心,没有是非之心的人都“非人也!”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告子上》)换句话说,不懂得仁义礼智的人,不懂得基本道德的人,都不是人,与禽兽无异。对于人禽之别,荀子似乎说得更直截了当,他说,“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 “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荀子·非相》)即人和动物之区别在于人知人伦、人有道德。荀子还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模板

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题目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所在学院软件学院 提交日期二○年月

The Effect Of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 On The System Design Major Subject: Software Engineering Advisor: ××× By ××× Zhejiang University, P.R. China 2009

摘要 本文重点探讨了软件开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软件需求问题。软件开发人员及用户往往容易忽略沟通的重要性,导致软件开发出来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造成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还使软件性能深受影响。所以在软件开发前期对软件需求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软件需求工程的角度并具体从软件需求开发、软件需求管理来阐述需求分析在系统设计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软件需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 the important problem in software development——requirements analysis. Developer and user always ignore the communication, it causes directly the software does not meet the good demands of the user ,and cost a lot of time and money. Moreover, it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ftware. So,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 is important in the early time of th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s influence on the system design from requirements develop, requirement management, requirement program. Keywords:software requirement, requirement analysis, system design

数学读书报告范文

数学读书报告范文 转眼间,数学分析又接近尾声,我不禁问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对数学有没有更高一层的认识,希望通过这次的总结能对以后学习数学乃至将来运用数学提供帮助。 我对数学分析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引子 大体上讲,数学分析就是研究实数范围内微分和积分的数学分支。它是在极限理论基础上,以定义在实数范围内的函数为讨论对象的一门数学专业基础课。追溯历史,早在17世纪,Newton和Lebniz 就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当时是出于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不过,那时的理论很不完善,诸如“无穷小”之类的概念根本没有严格的定义,由此引发出许多问题和矛盾。 后来,Cauchy和Weierstrass等人引入严格的分析语言,为分析学奠定了牢固的根基。他们的工作已经成为经典,成为数学系本科生的入门知识。 二、对书中部分章节的宏观理解 1.实数集与函数 书中以无限小数来引出实数的概念,便于初学者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将有限小数也表示成无限小数的形式,由此,实数与无限小数之间构成一种对应。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实数都可用一个确定的无限小数来表示。

第二节中重点介绍了三角形不等式。需要强调的是,这一不等式贯穿整个数学分析课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在高年级课程中,我们会学习《泛函分析》。正如三角形不等式在数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Minkowski不等式是泛函分析中一系列讨论的出发点。 此版本的《数学分析》中的极限理论是建立在确界原理之上的。 所谓确界原理是说:任一非空有界数集若有上界,则必有上确界。对于下确界有类似的结论。 注:它是实数连续性的体现。 2.数列极限 定理2.8是判定数列发散的有力工具。 Cauchy收敛准则给出了数列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它的优点在于:无需借助数列以外的数,只要根据数列自身的特性就可以鉴别其敛散性。注:它也是实数连续性的体现。 3.关于第三章中的“等价无穷小” 在计算函数极限时,采用“等价无穷小”替换往往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但不可滥用。可归纳为“乘除可用,加减慎用”。 4.关于函数的连续性与一致连续性 后者是比前者更强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一致连续性中的N只与那个任给的小正数有关,与自变量x的位置无关。 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所谓的一致连续性定理给出,不再赘述。 5.关于微分中值定理

教育原理读书报告

《教育原理》读书报告 《教育原理》是沛西·能的代表作。沛西·能是20世纪上半期英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英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理论代表。沛西·能学识广博,并长期在中学、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具有杰出的教学才能和良好组织能力,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而且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擅长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都为他后来的著作奠定了基础。 沛西·能针对19世纪中叶以来的重视社会、轻视个人的社会教育思潮,提出了发展个性、尊重个人价值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原理》中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发展个人的本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男女儿童尽其所能达到最高度的个人发展。教育的设施、原则必须遵循个人的自由发展,个性是生活的理想,是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但他脱离英国现实的社会条件,不顾教育和经济、政治、文化间的联系。在我国译者看来,他所说的个人自由发展只是针对当时英国的统治阶级的,自由是统治阶级的自由而非广大平民的自由。这种教育的阶级性主要是受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所决定。19世纪的英国经过完成工业革命,科技发展较快,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英国社会经济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势,必然会在其上层建筑中反应出来。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必然是反应资产阶级的要求,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巩固他的统治,维持社会秩序。因为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要依附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并服务与政治、经济。所以尽管沛西·能的个人自由发展观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在当时的英国社会背景下有其一定的适用性。而且他的一些观点对后世的教育理论产生一定的影响。 沛西·能是教育生物学起源的代表人物,这种观点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所以在其《教育原理》一书中大量引用生物学的材料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就我读的第七章“游戏”,讨论了创造性活动的特点、形式及在教育上的意义。他认为,人类活动的目的是某种积极的新的成就,就是创造性的活动,起典型、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游戏。作者依据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了游戏的产生、效用、种类及特点。 “剩余精力”观点,是说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有机体所能使用的身体的和心理的精力,多于它单纯自我保存或身体发育的需要,并且大都以游戏这种形式来消耗这种剩余精力。根据这个观点,将游戏的儿童用火车头来做比喻,火车从煤取得的能量多于拉车需要,所以需要将剩余能量发泄出来,于是火车可以将这些剩余的能量用于给车厢供暖,但是却不会用于改进机车自身提高其工作效率。但人类有机体可以在发泄这种剩余精力中(主要是游戏)获得自身的发展。比如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发现和锻炼天赋和智力,并且在以后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兴趣爱好,而且在机体游戏中可以发现和立起道德和社会自我。但这种观点不能说明一切问题,比如说学习疲乏了的孩子出去玩耍一会恢复了精神,这不是宣泄剩余精力,而是用新的精力提供给有机体的手段。 游戏的生物效用观。格洛斯将这种观点局限在两种情况下,第一某些动物出生后发育不充分需要享受几个月的游戏;第二,当动物的游戏过程中总是模仿将来成长时的严肃活动,比如,小猫玩毛线球是因为它日后要捕捉老鼠,这说明动物幼年时期的游戏是高等动物获得生活斗争的有效装备的生物学手段。格洛斯考虑的是游戏的预期性。而霍尔的意见是将游戏看做回忆性的,他认为,儿童的游

关于读书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

关于读书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上下载,更少的是与同学之间交流;对设立优秀图书推荐榜感兴趣和一般持平;大多数喜欢读书讲座,主题读书。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每个人对不同的事物的喜爱,兴趣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她对这件事做的好坏程度。我班同学对读书活动大多都是兴趣缺缺,每次活动都要再三提醒,但还是有人不配合,提倡读课外书,看一些可增长见识的读物,但大家的目光仅仅在课本上,对此类活动兴趣不大,这有时候让活动很难进行下去。大家认为读书最大的乐趣是享受,但在日常生活中,又总是被琐事,游戏,逛街,作业等事情所诱惑,做不到每天翻翻课外书。读书没有合理的读书计划或有读书计划但不能坚持。有些同学觉得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和精力去读书,有些同学觉得还有很多别的东西需要自己去学习,大部分的同学玩电子游戏或上网娱乐。读书功利性,多数同学为应付准备作业或考试而读书。对于读书的目的,虽然大家选的是享受,但这仅限于课外读物。这就造成了大家忘了读书的初衷: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但现在却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认为只要能让你开心,长见识,明事理的读书就都是真正的读书。 所以,现在想要继续把活动办下去,就应该首先让大家建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我知道大家都想学习一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同学会选择考试类和小说等书籍来阅读,因为这些书可能很快显示出效果或者比较有意思,“学以致用”这本没错。但为什么学了都一定要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呢?我们对待阅读

不应该太功利,只注重读书对自己的现时作用,却不懂得厚积薄发,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道理;因此,要建立正确的阅读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压力很大,各方面的诱惑也很多,在生活中我们更需要保持一块心灵的净土。哪怕每天读一篇散文,读一首诗,或者读几句话也行,只要养成习惯,阅读就会为你展开一个新的天地。在专业知识书籍阅读的同时,追求一下精神阅读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其次采取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并不是读过就算了,这样对我们没多大作用。在阅读时尽量做笔记,在书上批注虽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如果再写一遍,效果会更好。而且这会增加你对它的兴趣。前提条件有了,活动的形式可以更加的广泛,随意。比如:全班组织看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写100——200字的感想,要求内容在精不在多;每周抽出一个晚上集体讨论半小时,不限题材,目的主要是了解到知识,掌握到技巧即可;班委联系有口才,有见识的老师讲讲所见所闻,办个读书讲座等等。 半年的读书活动的举办,让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受益了。但举办时,活动进展的不是很好,活动办的形式有些单一,有些人不配合,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去准备,配合班委的工作。我班的活动大多数是交流想法,推荐书;目的是锻炼口才,资源共享,同时监督同学们是否看书了。开展活动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经过努力都解决了,如同学不配合,冷场了,班委上去起带头作用,活络气氛。注重同学们的自主读书意愿,增强同学们对各类图书的了解;可以是问答比赛,辩论赛或是网上交流的形式,以自己的读书故事或者主人公的故事作为主线来交流;可以是座谈会,任意的交流;也可以是讲座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