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第二章解析及答案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第二章解析及答案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第二章解析及答案

第二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2-1 功和功率

一、功

定义:力对质点所做的功为力在质点位移方向的分量与位移大小的乘积。 1、恒力的功

恒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如图2-1,功为

S F S F W

?==αcos 即

S F W ?= 说明:⑴W 为标量

?????????

==<≤<><≤力对物体不做功力对物体做负功力对物体做正功,0,2,0,2

,0,20W W W παπαπ

παα ⑵功是过程量 ⑶功是相对量

⑷功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⑸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其代数和不一定为零。

2、变力的功

设质点做曲线运动,如图2-2。F 为变力,在第i 个位移元i S ?中,i F 看作恒力,i F

物体做功为

i i i i i S F S F W

??=?=?αcos

质点从b a →过程中,F

对质点做的功为

∑∑??≈?=i

i i i i S F W W

功的精确数值为

??∑?=?=??=→?b a

b a

i

i i S r

d F S d F S F W

lim {}[]max

i S S ?=?

即:

?

?=b

a

S d F W

讨论:⑴恒力功

S

F S d F S d F W b a

b a

?=?=?=??

⑵直线运动

设i x F x F )()(=,如图3-10,质点在b a →中,功为

曲线下面积代数和

==?=?=???

b a

b a

b

a

Fdx i

dx i F x d F W

⑶合力功

设质点受n 个力,1F

,2F ,…,n F ,合力功为 ???+???++=?=b a n b a

r

d F F F r d F W

)(21

n

b a

n b a

b a

W W W r d F r d F r d F +???++=?+???+?+?=???

2121

各分力功代数和=

二、功率

定义:力在t t t ?+-内对物体做功为W ?,下式

t W P ??=

称为在t t t ?+-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功率。下式

V

F dt r d F dt dW t W lim P lim P 0t t

?=?==??==→?→?

称为瞬时功率,即

V F P

?=

§2-2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动能

定义:

221mv E k =

式中,m 、v 分别为物体质量和速率。称k E 为质点的动能。

说明:(1)k E 为标量;

(2)k E 为瞬时量; (3)

k E 为相对量。

质点的动能定理

恒力,直线运动

)

v v (m cos FS S F A 212221

-==?=α

k k k E E E A ?=-=12

变力,曲线运动

)

v v (m dS cos F S d F A a b b a b

a 2221

-==?=??α

k E A ?=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 讨论:

1、 221mv E k = 为状态量,??=b a S d F A 为过程量;

2、

k E ,A 的数值与参照系有关,但动能定理形式不变。

§2-3 势能

一、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如果力F

对物体做的功只与物体始末二位置有关而与物体所经路径无关,则

该力称为保守力,否则称为非保守力。数学表达依次为:?=?l

l d F 0

及 ?≠?l

l d F 0

由上可知,重力、弹性力、万有引力均为保守力,而摩擦力、汽车的牵引力等都是非保守力。 二、势能

对任何保守力,则它的功都可以用相应的势能增量的负值来表示,即:

)E E (W pa pb --=

结论:保守力功=相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

[*从理论上讲,∵?=?l l d F 0 ∴0=??F

即F 是无旋的,

∵0=??F

∴F 与p E ?有对应关系,p E 可定义为与F 相应的势能。也就是说,保守

力场中才能引进势能的概念。可见,引进势能概念是有条件的。注意:势能是相对的,属于系统的。]

)势能零点取在无限远处万有引力势能:(r

mM

G

E p -= 面上)

势能零点取在某一水平重力势能:(mgh E p = 处)势能零点取在弹簧原长弹性势能:(2

1

2kx E p =

说明: (1)能概念保守力场中才能引进势 (2)势能是属于系统的 (3)势能是相对的

§2-4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功能原理

作用在质点上的力可分为保守力和非保守力,把保守力的受力与施力者都划在系统中,则保守力就为内力了,因此,内力可分为保守内力和非保守内力,内力功可分为保守内力功和非保守内力功。 由质点动能定理

1

k 2k E E W W -=+内外

1

k 2k E E W W (W -=++)非保守保守内外

()[]

势能增量负值)保守力功保守内非保守外=----=--=+?(E E E E W E E W W 1p 2p 1k 2k 1k 2k ()()

1122p k p k E E E E +-+=

()()

1p 1k 2p 2k E E E E W W +-+=+非保守外

结论:合外力功+非保守内力功=系统机械能(动能+势能)的增量。称此为功能原理。 说明:⑴功能原理中,功不含有保守内力的功,而动能定理中含有保守内力的功。

⑵功是能量变化或转化的量度 ⑶能量是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由功能原理知,当0W W =+非保守外时,有

1122p k p k E E E E +=+

结论:当0W W =+非保守外时,系统机械能=常量,这为机械能守恒定律。(注意守恒条件)

例 如图3-18,在计算上抛物体最大高度H 时,有人列出了方程(不计空气阻力)

2

022021cos 21mv mv mgH -=

列出方程时此人用了质点的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的

那一个?

解:⑴动能定理为

合力功=质点动能增量

()

202

02

1cos 2

1

mv v m mgH -

=

-?θ ⑵功能原理为

外力功+非保守内力功=系统机械能增量 (取m 、地为系统)

()

??

? ??+-??????+=+?021cos 2

1

00202

0mv mgH v m θ

⑶机械能守恒定律

∵0=+非保内外W W

∴1122p k p k E E E E +=+

即 ()

02

1cos 212

020+=+?

mv mgH v m θ 可见,此人用的是质点的动能定理。

[物理学2章习题解答]

2-1 处于一斜面上的物体,在沿斜面方向的力f 作用下,向上滑动。已知斜面长为5.6 m ,顶端的高度为3.2 m ,f 的大小为100 n ,物体的质量为12 kg ,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动的距离为4.0 m ,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4。求物体在滑动过程中,力f 、摩擦力、重力和斜面对物体支撑力各作了多少功?这些力的合力作了多少功?将这些力所作功的代数和与这些力的合力所作的功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解 物体受力情形如图2-3所示。力f 所作的功

摩擦力

,

摩擦力所作的功

重力所作的功

;

支撑力n 与物体的位移相垂直,不作功,即

; 这些功的代数和为

.

物体所受合力为

,

合力的功为

. 这表明,物体所受诸力的合力所作的功必定等于各分力所作功的代数和。

图2-3

2-3物体在一机械手的推动下沿水平地面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49 m?s-2 。若动力机械的功率有50%用于克服摩擦力,有50%用于增加速度,求物体与地面的摩擦系数。

解设机械手的推力为f沿水平方向,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在这些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在上式两边同乘以v,得

,

上式左边第一项是推力的功率()。按题意,推力的功率p是摩擦力功率fv的二倍,于是有

.

由上式得

,

又有

,

故可解得

.

2-4有一斜面长5.0 m、顶端高3.0 m,今有一机械手将一个质量为1000 kg 的物体以匀速从斜面底部推到顶部,如果机械手推动物体的方向与斜面成30?,斜面与物体的摩擦系数为0.20,求机械手的推力和它对物体所作的功。

解物体受力情况如图2-4所示。取x轴沿斜面向上,y轴垂直于斜面向上。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

,(1)

,(2)

. (3)

根据已知条件

,

.

由式(2)得

.

将上式代入式(3),得

.

将上式代入式(1)得

,

由此解得

.

推力f 所作的功为

.

2-5 有心力是力的方向指向某固定点(称为力心)、力的大小只决定于受力物体到力心的距离的一种力,万有引力就是一种有心力。现有一物体受到有心力

的作用(其中m 和 α都是大于零的常量),从r p 到达r q ,求此有心

力所作的功,其中r p 和r q 是以力心为坐标原点时物体的位置矢量。

解 根据题意,画出物体在有心力场中运动的示意图,即图2-5,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任意点c 处,在有心力f 的作用下作位移元d l ,力所作的元功为

,

所以,在物体从点p (位置矢量为r p )到达点q (位置矢量为r q )的过程中,f 所作的总功为

.

2-6 马拉着质量为100 kg 的雪撬以2.0 m ?s -1 的匀速率上山,山的坡度为0.05(即每100 m 升高5 m),雪撬与雪地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10。求马拉雪撬的功率。

解 设山坡的倾角为α,则

.

2-4

图2-5

可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

.

式中m、f、f和n分别是雪橇的质量、马的拉力、地面对雪橇的摩擦力和地面对雪橇的支撑力。从以上方程式可解得

,

,

.

于是可以求得马拉雪橇的功率为

.

2-7机车的功率为2.0?106 w,在满功率运行的情况下,在100 s内将列车由静止加速到20 m?s-1 。若忽略摩擦力,试求:

(1)列车的质量;

(2)列车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3)机车的拉力与时间的关系;

(4)列车所经过的路程。

(1)将牛顿第二定律写为下面的形式

, (1)

用速度v点乘上式两边,得

.

式中fv = p,是机车的功率,为一定值。对上式积分

,

即可得

,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可求得列车的质量,为

.

(2)利用上面所得到的方程式

,

就可以求得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 (2)

(3)由式(2)得

,

将上式代入式(1),得

,

由上式可以得到机车的拉力与时间的关系

.

(4)列车在这100秒内作复杂运动,因为加速度也在随时间变化。列车所经过的路程可以用第一章的位移公式(1-11)

来求解。对于直线运动,上式可化为标量式,故有

.

2-8 质量为m的固体球在空气中运动将受到空气对它的黏性阻力f的作用,黏性阻力的大小与球相对于空气的运动速率成正比,黏性阻力的方向与球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可表示为f = -β v,其中β是常量。已知球被约束在水平方向上,在空气的黏性阻力作用下作减速运动,初始时刻t0 ,球的速度为v0 ,试求:

(1) t时刻球的运动速度v;

(2)在从t0 到t的时间内,黏性阻力所作的功a。

(1)根据已知条件,可以作下面的运算

,

式中

.

于是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

,

对上式积分可得

. (1)

当t = t0时,v = v0,代入上式可得

.

将上式代入式(1),得

. (2)

(2)在从t0 到t的时间内,黏性阻力所作的功可以由下面的运算中得出

.

2-9一个质量为30 g的子弹以500 m?s-1 的速率沿水平方向射入沙袋内,并到达深度为20 cm处,求沙袋对子弹的平均阻力。

解根据动能定理,平均阻力所作的功应等于子弹动能的增量,即

,

所以

.

2-10 以200 N的水平推力推一个原来静止的小车,使它沿水平路面行驶了5.0 m。若小车的质量为100 kg,小车运动时的摩擦系数为0.10,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两种方法求小车的末速。

解设水平推力为f,摩擦力为f,行驶距离为s,小车的末速为v。

(1)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小车的末速v: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

两式联立求解,解得

,

将已知数值代入上式,得到小车的末速为

.

(2)用动能定理求小车的末速v :根据动能定理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其中摩擦力可以表示为

.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

,

将已知数值代入上式,得小车的末速为

.

2-11 质量m = 100 g 的小球被系在长度l = 50.0 cm 绳子的一端,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点o ,如图2-6所示。若将小球拉到p 处,绳子正好呈水平状,然后将小球释放。求小球运动到绳子与水平方向成θ = 60? 的点q 时,小球的速率v 、绳子的张力t 和小球从p 到q 的过程中重力所作的功a 。

解 取q 点的势能为零,则有

,

,

于是求得小球到达q 点时的速率为

.

设小球到达q 点时绳子的张力为t ,则沿轨道法向

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由此可解的

.

在小球从p 到q 的过程中的任意一点上,沿轨道切向作位移元d s ,重力所作元功可表示为

,

图2-6

式中θ是沿轨道切向所作位移元d s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球从p到q的过程中重力所作的总功可以由对上式的积分求得

.

2-12 一辆重量为19.6?103 n的汽车,由静止开始向山上行驶,山的坡度为0.20,汽车开出100 m后的速率达到36 km?h-1 ,如果摩擦系数为0.10,求汽车牵引力所作的功。

解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沿山坡向上,摩擦力为f,山坡的倾角为α。将汽车自身看为一个系统,根据功能原理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1)

,

.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汽车的

质量以及。从方程(1)可以解得

.

汽车牵引力所作的功为

,

将数值代入,得

.

2-13质量为1000 kg的汽车以36 km?h-1 的速率匀速行驶,摩擦系数为0.10。求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发动机的功率:

(1)在水平路面上行驶;

(2)沿坡度为0.20的路面向上行驶;

(3)沿坡度为0.20的路面向下行驶。

(1)设发动机的牵引力为f1 ,路面的摩擦力为f。因为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故可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

.

解得

.

所以发动机的功率为

.

(2)设汽车沿斜面向上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f2,可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

.

解得

.

发动机的功率为

.

(3)汽车沿斜面向下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f3,其方向与汽车行驶的方向相反。所列的运动方程为

,

所以

,

这时发动机的功率为

.

2-14一个物体先沿着与水平方向成15?角的斜面由静止下滑,然后继续在水平面上滑动。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相等,试求物体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解设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和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都是l,斜面的倾角α = 15?,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物体所受重力是保守内力,支撑力n不作功,物体所受摩擦力是非保守内力,作负功。以平面为零势能面,根据功能原理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其中

,

, 将它们代入上式,可得

,

所以

.

2-15 有一个劲度系数为1200 n ?m -1 的弹簧被外力压缩了5.6 cm ,当外力撤除时将一个质量为0.42 kg 的物体弹出,使物体沿光滑的曲面上滑,如图2-7所示。求物体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h 。

解 将物体、弹簧和地球划归一个系统,并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没有外力的作用,

同时由于曲面光滑,物体运动也没有摩擦力,即没有非保守内力的作用,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弹簧被压缩状态的弹力势能应等于物体达到最大高度h 时的重力势能,即

,

.

2-16 如图2-8所示,一个质量为m = 1.0 kg 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以v = 3.0 m ?s -1 的速率与一个轻弹簧相碰,并将弹簧从平衡位置压缩了x = 50 cm 。如果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 = 0.25,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 。

解 以木块和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在木块压缩弹簧的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中有重力和摩擦力,重力不作功,只有摩擦力作功。根据功能原理,可列出下面的方程

,

其中

, 代入上式,并解出弹簧的劲度

系数,得

.

2-17 一个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这时平衡位置在点a ,如图2-1所示。现用手把小球沿竖直方向拉伸δx 并达到点b 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后小球向上运动,试求小球第一次经过点a 时的速率。

2-7

图2-8

解 此题的解答和相应的图2-1,见前面[例题分析]中的例题2-1。

若把小球、弹簧、地球看作一个系统,则小球所受弹性力和重力都是保守力。系统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也不存在非保守内力,所以在小球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另外,可以把小球处于点B 时的位置取作系统重力势能零点,而系统的弹性势能零点应取在弹簧未发生形变时的状态,即图中所画的点O 。设由于小球受重力的作用,弹簧伸长了△x 0,而到达了点A 。则根据状态B 和状态A 的机械能守恒,应

有:

220202

1

)()(21)x (21mv x mg x k x k +?+?=?+? 式中v 是小球到达点A 时的速率。因为小球处于点A 时所受的重力mg 和弹性力k(△x 0)相平衡,故有

mg= k(△x 0) (2)

将式(2)代入式(1),即可求得小球到达点A 时的速率 x m

k v ?=

有的读者认为.既然势能零点可以任意选择,那么弹力势能的零点若选在点A 不是更简便吗?

如果将弹力势能零点选择在点A ,则式(1)成为下面的形式:

2221

)()(21mv x mg x k +?=?

由此可以解得 )(2)(2x g x m

k

v ?-?=

这显然与上面的结果不一致。哪个结果正确呢?难道弹力势能零点不能任意选择吗?

势能零点的确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并且如若不指明势能零点,势能的值就没有意义。读者一定还记得,我们在讨论弹力势能时,得到弹力势能表达式E P =kx 2/2的前提是选择物体处于平衡位置(即弹簧无形变)时系统的弹力势能为零。这就是说,在使用公式E P =kx 2/2时,势能零点就已经选定在平衡位置O 点了。若再选择A 点为势能零点,岂不是在一个问题中同时选择了两个弹力势能零点了吗?这显然是不能允许的。所以,在这里读者必须注意,在使用公式E P =kx 2/2时,势能零点必须选在弹簧无形变时的平衡位置。

读者一定会想到.既然公式E P =kx 2/2是在选择了弹簧无形变状态为势能零点的情况下得到的,那么公式E P =mgh 是否也是在选择了某点为势能零点的情况下得到的?显然是这样的,把质量为m 的物体处于高度为h 处的势能写为E P =mgh ,实际上已经选定了势能零点在h=0处。那么。在我们的问题中h=0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呢?显然,我们可以把B 点认为是h=O 的位置,这时A 点的高度就是h=△z(在上面的求解过程中正是这样选择的),也可以把A 点认为是h=0的位置,这时B 点的高度就是h=-△x 。这两种选择都满足:当h=0时,E P =0。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公式E P =kx 2/2和公式E P =mgh 中的x 和h 具有不同的含义。H 是物体所处的高度,只有相对意义,而x 代表弹簧的形变,具有绝对意义。

2-18 一个物体从半径为r 的固定不动的光滑球体的顶点滑下,问物体离开球面时它下落的竖直距离为多大?

解 设物体的质量为m ,离开球面时速度为v ,此时它下落的竖直距离为h 。对于由物体、球体和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没有外力和非保守内力的作用,机械能守恒,故有

. (1)

在物体离开球体之前,物体在球面上的运动

过程中,应满足下面的关系

, (2)

式中n 是球面对物体的支撑力, 是物体所

处位置到球体中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物体离开球体的瞬间,由图2-9可见

,

并且这时应有

,于是式(2)成为

,

.

将上式代入式(1),得

.

图2-9

2-19 已知质量为m 的质点处于某力场中位置矢量为r 的地方,其势能可以表示为

其中k 为常量。 (1)画出势能曲线; (2)求质点所受力的形式;

(3)证明此力是保守力。

(1)势能曲线如图2-10所示。 (2)质点所受力的形式可如下求得

.

可见,质点所受的力是与它到力心的距离r 的n +1次方成反比的斥力。 (3)在这样的力场中,质点沿任意路径从点p 移到点q ,它们的位置矢量分别为r p 和r q ,该力所作的功为

.

这表明,该力所作的功只决定于质点的始末位置,而与中间路径无关,所以此力是保守力。

2-20 已知双原子分子中两原子的相互作用的势能函数可近似表示为

,

其中m 和n 都是大于零的常量,r 是两原子中心的距离。试求: (1) r 为何值时e p (r )等于零?r 为何值时e p (r )为极小值? (2)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3)两原子相互作用为零时其中心的距离(即平衡位置)。 解

图2-10

(1) , 即

,

由此解得

.

e p 为极小值,要求 当

,

,

,

由此可解得

.

(2)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形式为

.

(3)在平衡位置处应有

,

.

图2-11(a)和(b)分别画出了双原子分子中两原子的相互作用的势能函数和作用力的函数的示意图。

图2-11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第章

[第1章习题解答] 1-3 如题1-3图所示,汽车从A地出发,向北行驶60 km到达B地,然后向东行驶60 km到达c地,最后向东北行驶50km到达D地。求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总位移。 解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S=AB十BC十CD=(60十60十50)km=170 km; 汽车的总位移的大小为 Δr=AB/Cos45°十CD=(84.9十50)km=135km, 位移的方向沿东北方向,与方向一致。 1-4 现有一矢量R是时阃t 在一般情况下是否相等? 为什么? 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相等的。因为前者是对矢量R的绝对值(大小或长度)求导,表示矢量R的太小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后者是对矢量R的大小和方向两者同时求导,再取绝对值,表示矢量R大小随时问的变化和矢量方向随时同的变化两部分的绝对值。如果矢量方向不变,只是大小变化,那么这两个表示式是相等的。 1-5 一质点沿直线L运动,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为r =6t2-2t3,r和t的单位分别是米和秒。求: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2)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速度, (3)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加速度。

解:取直线L 的正方向为x 轴,以下所求得的速度和加速度,若为正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若为负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 轴的反方向。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11121220.41 2) 26()1624(--?=?----=--= s m s m t t x x v ; (2)第三秒末的速度 因为2612t t dt dx v -== ,将t=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速度为 v 3=18m ·s -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第口秒末的速度为 V 4=48m s -1; (3)第三秒末的加速度 因为t dt x d 1212a 22-==,将 t=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加速度为 a 3= -24m ·s -2; 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第四秒末的加速度为 a 4= -36m ·s -2 1-6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dt d v s =和dt d v a =,试证明: (1)vdv=ads : (2)当a 为常量时,式v 2=v 02+2a(s-s 0)成立。 解 (1) ads ds dt dv dv dt ds vdv === ; (2)对上式积分,等号左边为: )(2 1)(212 02200 v v v d vdv v v v v -==??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物理学6章习题解答] 6-1 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水库,长200 m ,宽150 m , 水深10 m ,求水对水库底面和侧面的压力。 解 水对水库底面的压力为 侧面的压力应如下求得:在侧面上建立如图5-9所示的坐标系,在y 处取侧面窄条d y ,此侧面窄条所受的压力为 , 整个侧面所受的压力可以表示为 . 对于h = 10 m 、l = 200 m 的侧面: . 对于h = 10 m 、l = 150 m 的侧面: . 侧面的总压力为 . 6-3 在5.0?103 s 的时间内通过管子截面的二氧化碳气体(看作为理想流体)的质量为0.51 kg 。已知该气体的密度为7.5 kg ?m -3 ,管子的直径为2.0 cm ,求二氧化碳气体在管子里的平均流速。 解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子截面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即流量为 , 平均流速为 . 图5-9

6-4 当水从水笼头缓慢流出而自由下落时,水流随位置的下 降而变细,何故?如果水笼头管口的内直径为d ,水流出的速率 为v 0 ,求在水笼头出口以下h 处水流的直径。 解 当水从水笼头缓慢流出时,可以认为是定常流动,遵从 连续性方程,即流速与流管的截面积成反比,所以水流随位置的 下降而变细,如图5-10所示。 可以认为水从笼头流出后各处都是大气压,伯努利方程可以 写为 , 改写为 , (1) . 这表示水流随位置的下降,流速逐渐增大。整个水流可以认为是一个大流管,h 1处的流量应等于h 2处的流量,即 . (2) 由于 , 所以必定有 , 这表示水流随位置的下降而变细。 根据题意, , ,h 2处的流速为v 2,代入式(1),得 , 即 .(3) 将式(3)代入式(2),得 , 式中d 1 = d ,d 2就是在水笼头出口以下h 处水流的直径。上式可化为 . 图5-10

最新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及解析((全套))

1.质点运动学单元练习(一)答案 1.B 2.D 3.D 4.B 5.3.0m ;5.0m (提示:首先分析质点的运动规律,在t <2.0s 时质点沿x 轴正方向运动;在t =2.0s 时质点的速率为零;,在t >2.0s 时质点沿x 轴反方向运动;由位移和路程的定义可以求得答案。) 6.135m (提示:质点作变加速运动,可由加速度对时间t 的两次积分求得质点运动方程。) 7.解:(1))()2(22 SI j t i t r -+= )(21m j i r += )(242m j i r -= )(3212m j i r r r -=-=? )/(32s m j i t r v -=??= (2))(22SI j t i dt r d v -== )(2SI j dt v d a -== )/(422s m j i v -= )/(222--=s m j a 8.解: t A tdt A adt v t o t o ωω-=ωω-== ?? sin cos 2

t A tdt A A vdt A x t o t o ω=ωω-=+=??cos sin 9.解:(1)设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为ω s rad /1027.73600 *62 /5-?=π= ω s m t h dt ds v /1094.1cos 3 2 -?=ωω== (2)当旗杆与投影等长时,4/π=ωt h s t 0.31008.144=?=ω π = 10.解: ky y v v t y y v t dv a -==== d d d d d d d -k =y v d v / d y ??+=- =-C v ky v v y ky 2 22 121, d d 已知y =y o ,v =v o 则2020 2 121ky v C --= )(22 22y y k v v o o -+=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物理学11章习题解答] 11-1 如果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8.2 a ,问在15 s 内有多少电子通过导线的横截面? 解 设在t 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子数为n ,则电流可以表示为 , 所以 . 11-2 在玻璃管内充有适量的某种气体,并在其两端封有两个电极,构成一个气体放电管。当两极之间所施加的电势差足够高时,管中的气体分子就被电离,电子和负离子向正极运动,正离子向负极运动,形成电流。在一个氢气放电管中,如果在3 s 内有2.8?1018 个电子和1.0?1018 个质子通过放电管的横截面,求管中电流的流向和这段时间内电流的平均值。 解 放电管中的电流是由电子和质子共同提供的,所以 . 电流的流向与质子运动的方向相同。 11-3 两段横截面不同的同种导体串联在一起,如图11-7所示,两端施加的电势差为u 。问: (1)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是否相同? (2)两导体内的电流密度是否相同? (3)两导体内的电场强度是否相同? (4)如果两导体的长度相同,两导体的电阻之比等于什么? (5)如果两导体横截面积之比为1: 9,求以上四个问题中各量的比例关系,以及两导体有相同电阻时的长度之比。 解 (1)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同, 。 (2)两导体的电流密度不相同,因为 , 又因为 , 所以 . 这表示截面积较小的导体电流密度较大。 图11-7

(3)根据电导率的定义 , 在两种导体内的电场强度之比为 . 上面已经得到,故有 . 这表示截面积较小的导体中电场强度较大。 (4)根据公式 , 可以得到 , 这表示,两导体的电阻与它们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5)已知,容易得到其他各量的比例关系 , , , . 若,则两导体的长度之比为 . 11-4两个同心金属球壳的半径分别为a和b(>a),其间充满电导率为σ的材料。已知σ是随电场而变化的,且可以表示为σ = ke,其中k为常量。现在两球壳之间维持电压u,求两球壳间的电流。 解在两球壳之间作一半径为r的同心球面,若通过该球面的电流为i,则 . 又因为 , 所以

大学物理试题库及答案详解【考试必备】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t 至(t +Δt )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 路程为Δ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Δr |= Δs = Δr (B)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s ≠ d r (C) |Δr |≠ Δr ≠ Δs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D)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v |= v ,|v |= v (B) |v |≠v ,|v |≠ v (C) |v |= v ,|v |≠ v (D) |v |≠v ,|v |= v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 (2) 由于|Δr |≠Δs ,故t s 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 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1)t r d d ; (2)t d d r ; (3)t s d d ; (4)2 2d d d d ?? ? ??+??? ??t y t x .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

物理学第三版 刘克哲12章习题解答

[物理学12章习题解答] 12-7 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0.50 t 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长度为l = 1.5 m 的导体棒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如图12-11所示。如果让此导体棒以既垂直于自身的长度又垂直于磁场的速度v 向右运动,则在导体棒中将产生动生电动势。若棒的运动速率v = 4.0 m ?s -1 ,试求: (1)导体棒内的非静电性电场k ; (2)导体棒内的静电场e ; (3)导体棒内的动生电动势ε的大小和方向; (4)导体棒两端的电势差。 解 (1)根据动生电动势的表达式 , 由于( )的方向沿棒向上,所以上式的积分可取沿棒向上的方向,也就是d l 的方向取沿棒向上的方向。于是可得 . 另外,动生电动势可以用非静电性电场表示为 . 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导体棒内的非静电性电场,为 , 方向沿棒由下向上。 (2)在不形成电流的情况下,导体棒内的静电场与非静电性电场相平衡,即 , 所以,e 的方向沿棒由上向下,大小为 . (3)上面已经得到 , 方向沿棒由下向上。 (4)上述导体棒就相当一个外电路不通的电源,所以导体棒两端的电势差就等于棒的动生电动势,即 , 棒的上端为正,下端为负。 图12-11

12-8 如图12-12所表示,处于匀强磁场中的导体回路 abcd ,其边ab 可以滑动。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 0.5 t ,电 阻为r = 0.2 ω,ab 边长为 l = 0.5 m ,ab 边向右平移的速率为v = 4 m ?s -1 ,求: (1)作用于ab 边上的外力; (2)外力所消耗的功率; (3)感应电流消耗在电阻r 上的功率。 解 (1)当将ab 向右拉动时,ab 中会有电流通过,流向为从b 到a 。ab 中一旦出现电流,就将受到安培力f 的作用,安培力的方向为由右向左。所以,要使ab 向右移动,必须对ab 施加由左向右的力的作用,这就是外力f 外 。 在被拉动时,ab 中产生的动生电动势为 , 电流为 . ab 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 安培力的方向为由右向左。外力的大小为 , 外力的方向为由左向右。 (2)外力所消耗的功率为 . (3)感应电流消耗在电阻r 上的功率为 . 可见,外力对电路消耗的能量全部以热能的方式释放出来。 12-9 有一半径为r 的金属圆环,电阻为r ,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初始时刻环面与b 垂直,后将圆环以匀角速度ω绕通过环心并处于环面内的轴线旋转 π/ 2。求: (1)在旋转过程中环内通过的电量; (2)环中的电流; (3)外力所作的功。 图12-12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习题1.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 x =2t,y =4t 8-。(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x=2t 得, y=4t 2-8 可得: y=x 2 -8 即轨道曲线 (2)质点的位置 : 2 2(48)r ti t j =+- 由d /d v r t =则速度: 28v i tj =+ 由d /d a v t =则加速度: 8a j = 则当t=1s 时,有 24,28,8r i j v i j a j =-=+= 当t=2s 时,有 48,216,8r i j v i j a j =+=+= 2、(习题1.2): 质点沿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kv a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速 度为0v ,求运动方程)(t x x =. 解: kv dt dv -= ??-=t v v kdt dv v 001 t k e v v -=0 t k e v dt dx -=0 dt e v dx t k t x -?? =0 00 )1(0 t k e k v x --=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t d v 4=t d t ? ?=v v 0 d 4d t t t v 2=t 2 v d =x /d t 2=t 2 t t x t x x d 2d 0 20 ?? = x 2= t 3 /3+10 (SI) 4、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 (1)小球的运动方程;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 d d r t ,d d v t ,t v d d . 解:(1) t v x 0= 式(1) 2gt 21h y -= 式(2) 201 ()(h -)2 r t v t i gt j =+ (2)联立式(1)、式(2)得 2 2 v 2gx h y -= (3) 0d -gt d r v i j t = 而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所以 0d -2g h d r v i j t = d d v g j t =- 2 202y 2x )gt (v v v v -+=+= 21 20 212202)2(2])([gh v gh g gt v t g dt dv +=+=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

[物理学10章习题解答] 10-3两个相同的小球质量都是m,并带有等量同号电荷q,各用长为l的丝线悬挂于同一点。由于电荷的斥力作用,使小球处于图10-9所示的位置。如果θ角很小,试证明两个小球的间距x可近似地表示为 . 解小球在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平衡,这三个力分别 是重力m g、绳子的张力t和库仑力f。于是可以列出下面的 方程式 ,(1) 图10-9 ,(2) (3) 因为θ角很小,所以 , . 利用这个近似关系可以得到 ,(4) . (5) 将式(5)代入式(4),得 , 由上式可以解得 . 得证。 10-4在上题中,如果l = 120 cm,m = 0.010 kg,x = 5.0 cm,问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q为多大? 解在上题的结果中,将q解出,再将已知数据代入,可得

. 10-5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根据经典模型,在正常状态下,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轨道半径是r0 = 5.29?10-11m。质子的质量m = 1.67?10-27kg,电子的质量m = 9.11?10-31kg,它们的电量为±e =1.60?10-19c。 (1)求电子所受的库仑力; (2)电子所受库仑力是质子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多少倍? (3)求电子绕核运动的速率。 解 (1)电子与质子之间的库仑力为 . (2)电子与质子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 所以 . (3)质子对电子的高斯引力提供了电子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 , 从上式解出电子绕核运动的速率,为 . 10-6 边长为a的立方体,每一个顶角上放一个电荷q。 (1)证明任一顶角上的电荷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 (2) f的方向如何? 解立方体每个顶角上放一个电荷q,由于对称性,每个 电荷的受力情况均相同。对于任一顶角上的电荷,例如b 角图10-10 上的q b,它所受到的力、和大小也是相等的,即 .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详解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详解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 |r ?|与r ? 有无不同? 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 1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 s d d .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 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 t r 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 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题1-1图 (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 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 r d ?d d ?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 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 2 y x +,然后根据v =t r 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 得结果;又有人 v =2 2 d d d d ?? ? ??+??? ??t y t x 及a = 2 222 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有j y i x r +=,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22 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 2 222 22222 2 2 2d d d d d d d d ? ?? ? ??+???? ??=+=?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 x 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 22d d d d t r a t r v ==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在1-1题中已说明 t r d d 不是速度的模,而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同样,22d d t r 也不是加速

第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七章

[物理学7章习题解答] 7-2 一个运动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m , 其中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试求: (1)周期、角频率、频率、振幅和初相位; (2) t = 2 s时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解 (1)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与简谐振动的一般形式 相比较,可以得到 角频率s 1, 频率, 周期, 振幅, 初相位. (2) t = 2 s时质点的位移 . t = 2 s时质点的速度 . t = 2 s时质点的加速度 . 7-3 一个质量为2.5 kg的物体系于水平放置的轻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被固定。若弹簧受10 n的拉力,其伸长量为5.0 cm,求物体的振动周期。 解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 于是,振动系统的角频率为 . 所以,物体的振动周期为 . 7-4求图7-5所示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两个轻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 和k2。

解 以平衡位置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7-5所示的坐标系。若物体向右移动了x ,则它所受的力为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应有 , 改写为 . 所以 , . 7-5 求图7-6所示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 ,两个轻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 和k 2。 解 以平衡位置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7-6所示的坐标系。当物体由原点o 向右移动x 时,弹簧1伸长了 x 1 ,弹簧2伸长了x 2 ,并有 . 物体所受的力为 , 式中k 是两个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由上式可得 , . 于是,物体所受的力可另写为 , 由上式可得 , 所以 . 图 7-5 图7-6

大学物理习题分析与解答

第八章 恒定磁场 8-1 均匀磁场的磁感强度B 垂直于半径为r 的圆面.今以该圆周为边线,作一半球面S ,则通过S 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为[ ]。 (A) B r 22π (B) B r 2π (C) 0 (D)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根据高斯定理,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穿过圆平面的磁通量与穿过半球面的磁通量相等。正确答案为(B )。 8-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一定没有电流穿过 (B)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穿过电流的代数和必定为零 (C) 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强度必定为零 (D) 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不为零时,回路上任意点的磁感强度必定为零 分析与解 由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强度不一定为零;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为零时,穿过回路的电流代数和一定为零。正确答案为(B )。 8-3 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μ=?n L I 1i i 0d l B 说明稳恒电流的磁场是[ ]。 (A) 无源场 (B) 有旋场 (C) 无旋场 (D) 有源场

分析与解 磁场的高斯定理与安培环路定理是磁场性质的重要表述,在恒定磁场中B 的环流一般不为零,所以磁场是涡旋场;而在恒定磁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磁通量必为零,所以磁场是无源场;静电场中E 的环流等于零,故静电场为保守场;而静电场中,通过任意闭合面的电通量可以不为零,故静电场为有源场。正确答案为(B )。 8-4 一半圆形闭合平面线圈,半径为R ,通有电流I ,放在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平行,则线圈所受磁力矩大小为[ ]。 (A) B R I 2π (B) B R I 221π (C) B R I 24 1π (D) 0 分析与解 对一匝通电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受的磁力矩可表示为B e M ?=n IS ,而且对任意形状的平面线圈都是适用的。正确答案为(B )。 8-5 一长直螺线管是由直径d =0.2mm 的漆包线密绕而成。当它通以I =0.5A 的电流时,其内部的磁感强度B =_____________。(忽略绝缘层厚度,μ0=4π×10-7N/A 2) 分析与解 根据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可求得长直螺线管内部的磁感强度大小为nI B 0μ=,方向由右螺旋关系确定。正确答安为(T 1014.33-?)。 8-6 如图所示,载流导线在平面内分布,电流为I ,则在圆心O 点处的磁感强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方向为 _____________ 。 分析与解 根据圆形电流和长直电 流的磁感强度公式,并作矢量叠加,可得圆心O 点的总

物理学版(刘克哲张承琚)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物理学9章习题解答] 9-3两个相同的小球质量都是m,并带有等量同号电荷q,各用长为l的丝线悬挂于同一点。由于电荷的斥力作用,使小球处于图9-9所示的位置。如果θ角很小,试证明两个小球的间距x可近似地表示为 . 解小球在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平衡,这三个力分别是重力m g、绳子的张力t和库 仑力f。于是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1) ,(2) (3) 因为θ角很小,所以 , . 利用这个近似关系可以得到 ,(4) . (5) 将式(5)代入式(4),得 图9-9

, 由上式可以解得 . 得证。 9-4在上题中,如果l = 120 cm,m = 0.010 kg,x = 5.0 cm,问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q为多大? 解在上题的结果中,将q解出,再将已知数据代入,可得 . 9-5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根据经典模型,在正常状态下,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轨道半径是r0 = 5.29?10-11m。质子的质量m = 1.67?10-27kg,电子的质量m = 9.11?10-31kg,它们的电量为±e =1.60?10-19c。 (1)求电子所受的库仑力; (2)电子所受库仑力是质子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多少倍? (3)求电子绕核运动的速率。 解 (1)电子与质子之间的库仑力为 . (2)电子与质子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 所以

. (3)质子对电子的高斯引力提供了电子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 , 从上式解出电子绕核运动的速率,为 . 9-6 边长为a的立方体,每一个顶角上放一个电荷q。 (1)证明任一顶角上的电荷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 (2) f的方向如何? 解立方体每个顶角上放一个电荷q,由于对称性,每个电荷的受力情 况均相同。对于任一顶角上的电荷,例如b角上的q b ,它所受到的力 、 和 大小也是相等的,即 . 首先让我们来计算 的大小。 由图9-10可见, 、 和 对 的作用力不产生x方向的分量; 对 的作用力f 1 的大小为 图9-10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习题3详解

3-1 有一半径为R 的水平圆转台,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固定光滑轴转动,转动惯量为J ,开始时转台以匀角速度ω0转动,此时有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转台中心,随后人沿半径向外跑去,当人到达转台边缘时,转台的角速度为 [ ] A. 2ωmR J J + B. 02 )(ωR m J J + C. 02 ωmR J D. 0 ω 答案:A 3-2 如题3-2图所示,圆盘绕O 轴转动。若同时射来两颗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在一直线上运动的子弹,子弹射入圆盘后均留在盘内,则子弹射入后圆盘的角速度ω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题3-2 图 答案: C 3-3 芭蕾舞演员可绕过脚尖的铅直轴旋转,当她伸长两手时的转动惯量为J 0,角速度为ω0,当她突然收臂使转动惯量减小为J 0 / 2时,其角速度应为:[ ] A. 2ω0 . B. ω0 . C. 4ω0 . D. ω 0/2. 答案:A 3-4 如题3-4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与一绳的一端相连结,绳的另一端穿过桌面中心的小孔O . 该物体原以角速度ω 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绕O 旋转,今将绳从小孔缓慢往下拉.则物体:[ ] A. 动量不变,动能改变; 题3-4图 B. 角动量不变,动量不变; C. 角动量改变,动量改变; D. 角动量不变,动能、动量都改变。 答案:D 3-5 在XOY 平面内的三个质点,质量分别为m 1 = 1kg, m 2 = 2kg,和 m 3 = 3kg,位置坐标(以米为单位)分别为m 1 (-3,-2)、m 2 (-2,1)和m 3 (1,2),则这三个质点构成的质点组对Z 轴的转动惯量J z = . 答案: 38kg ·m 2 3-6 如题3-6图所示,一匀质木球固结在一细棒下端,且可绕水平光滑固定轴O 转动,今有一子弹沿着与水平面成一 角度的方向击中木球并嵌于其中,则在此击中过程中,木球、子弹、细棒系统对o 轴的 守恒。木球 被击中后棒和球升高的过程中,对木球、子弹、细棒、地球 题3-6图 v v m m ω O O R

大学物理习题及综合练习答案详解

库仑定律 7-1 把总电荷电量为Q 的同一种电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均匀分布在地球上,另一部分均匀分布在月球上, 使它们之间的库仑力正好抵消万有引力,已知地球的质量M = 5.98l024 kg ,月球的质量m =7.34l022kg 。(1)求 Q 的最小值;(2)如果电荷分配与质量成正比,求Q 的值。 解:(1)设Q 分成q 1、q 2两部分,根据题意有 2 221r Mm G r q q k =,其中041πε=k 即 2221q k q GMm q q Q += +=。求极值,令0'=Q ,得 0122=-k q GMm C 1069.5132?== ∴k GMm q ,C 1069.51321?==k q GMm q ,C 1014.11421?=+=q q Q (2)21q m q M =Θ ,k GMm q q =21 k GMm m q mq Mq ==∴2122 解得C 1032.6122 2?==k Gm q , C 1015.51421?==m Mq q ,C 1021.51421?=+=∴q q Q 7-2 三个电量为 –q 的点电荷各放在边长为 l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电荷Q (Q >0)放在三角形 的重心上。为使每个负电荷受力为零,Q 值应为多大? 解:Q 到顶点的距离为 l r 33= ,Q 与-q 的相互吸引力为 20141r qQ F πε=, 两个-q 间的相互排斥力为 2 2 0241l q F πε= 据题意有 10 230cos 2F F =,即 2 022041300cos 41 2r qQ l q πεπε=?,解得:q Q 33= 电场强度 7-3 如图7-3所示,有一长l 的带电细杆。(1)电荷均匀分布,线密度为+,则杆上距原点x 处的线元 d x 对P 点的点电荷q 0 的电场力为何?q 0受的总电场力为何?(2)若电荷线密度=kx ,k 为正常数,求P 点的电场强度。 解:(1)线元d x 所带电量为x q d d λ=,它对q 0的电场力为 200200)(d 41 )(d 41 d x a l x q x a l q q F -+=-+= λπεπε q 0受的总电场力 )(4)(d 400020 0a l a l q x a l x q F l +=-+= ?πελπελ 00>q 时,其方向水平向右;00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张承琚 第10章

第十章 电荷和静电场 §10-1 电荷和库仑定律 一、电荷 1、电荷 种类 正电荷 负电荷 作用 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 (一般地说:使物体带电就是使它获得多余的电子或从它取出一些电子) 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这称为电荷守恒定律。它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3、电荷量子化 在自然界中所观察到的电荷均为基本电荷e 的整数倍。这也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基本规律,表明电荷是量子化的。直到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实验来否定这个规律。二、库仑定律 点电荷:带电体本身线度比它到其他带电体间的距离小得多时,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可忽略不计,这个带电体称为点电荷。(如同质点一样,是假想模型)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与他们电量乘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距离成反比,方向在他们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叫做库仑定律。它构成全部静电学的基础。 数学表达式:2q 受1q 的作用力: 212 2 112r q q k F = 0> 斥力(同号) 0< 吸引(异号) 采用国际单位制,其中的比例常数2 2 9 /109c m N k ??=。 写成矢量形式: 12312 2112122122112r r q q k r r r q q k F =???? ??= 令0 41πε=k ,2 2120/1085.8m N c ??=-ε ? 123 12 2101241r r q q F πε= 说明:①12F 是1q 对2q 是作用力,12r 是由1q 指到2q 的矢量。 ???????? ??? ? ????

②2q 对1q 的作用力为: ()121212 021213 21210 21441F r r q q r r q q F -=-== πεπε ③库仑定律的形式与万有引力定律形式相似。但前者包含吸力和斥力,后者只是引力,这是区别。 §10-2 电场和电场强度 一、电场:存在于电荷周围空间的一种物质 1.静电场的主要表现 ①对引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②电荷在其中运动时,电场力要对它作功 ③使引入其中的导体或电介质分别产生静电感应现象和极化现象 2.历史上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理解:“超距”, “以太”, “场” 二、电场强度E 1.定义: 0 q f E = 2.物理意义:描述电场中某点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3.单位:m /V C /N 11= 4.量纲:3 1 --T MLI 三、场强叠加原理 ∑ == +++=n i i n E E E E E 1 21 场强的计算 点电荷的场强 q f E = 020 41r r q πε = 点电荷系的场强 i i i i r r q E E 020 41 πε ∑ =∑= 四、任意带电体的场强

大学物理答案解析[第三版]汇总

习题七 气体在平衡态时有何特征?气体的平衡态与力学中的平衡态有何不同? 答:气体在平衡态时,系统与外界在宏观上无能量和物质的交换;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力学平衡态与热力学平衡态不同.当系统处于热平衡态时,组成系统的大量粒子仍在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着,大量粒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变,这是一种动态平衡.而个别粒子所受合外力可以不为零.而力学平衡态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为零. 气体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理想气体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各如何? 答:气体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运动论出发,运用力学规律,通过统计平均的办法,求出热运动的宏观结果,再由实验确认的方法. 从宏观看,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大时,实际气体都可近似地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压强越低,温度越高,这种近似的准确度越高.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是把分子看成弹性的自由运动的质点. 何谓微观量?何谓宏观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用来描述个别微观粒子特征的物理量称为微观量.如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的大小、质量、速度、能量等.描述大量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的集体的物理量叫宏观量,如实验中观测得到的气体体积、压强、温度、热容量等都是宏观量. 气体宏观量是微观量统计平均的结果. 7.6 计算下列一组粒子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i N 21 4 6 8 2 )s m (1-?i V 10.0 20.0 30.0 40.0 50.0 解:平均速率 2 8642150 24083062041021++++?+?+?+?+?= =∑∑i i i N V N V 7.2141 890== 1s m -? 方均根速率 2 864215024081062041021223222 2 ++++?+?+?+?+?= = ∑∑i i i N V N V 6.25= 1s m -? 7.7 速率分布函数)(v f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试说明下列各量的物理意义(n 为分子数密度,N 为系统总分子数). (1)v v f d )( (2)v v nf d )( (3)v v Nf d )( (4) ? v v v f 0 d )( (5)?∞ d )(v v f (6)?2 1 d )(v v v v Nf 解:)(v f :表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分布在速率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1) v v 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v d 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物理学8章习题解答] 8-3 已知s'系相对于s系以-0.80c的速度沿公共轴x、x'运动,以两坐标原点相重合时为计时零点。现在s'系中有一闪光装置,位于x'= 10.0 km,y'= 2.5 km,z'= 1.6 km处,在t'= 4.5?10-5 s时发出闪光。求此闪光在s系的时空坐标。 解已知闪光信号发生在s'系的时空坐标,求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所以应该将洛伦兹正变换公式中带撇量换成不带撇量,不带撇量换成带撇量,而成为下面的形式 , , , . 将、和代入以上各式,就可以求得闪光信号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 , , , . 8-4 已知s'系相对于s系以0.60c的速率沿公共轴x、x'运动,以两坐标原点相重合时为计时零点。s系中的观察者测得光信号a的时空坐标为x = 56 m,t = 2.1?10-7 s,s '系的观察者测得光信号b的时空坐标为x'= 31 m,t'= 2.0?10-7 s。试计算这两个光信号分别由观察者s、s '测出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 解在s系中: , 空间间隔为 . ,

时间间隔为 . 在s'系中: , 空间间隔为 . , 时间间隔为 . 8-5 以0.80c的速率相对于地球飞行的火箭,向正前方发射一束光子,试分别按照经典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计算光子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率。 解按照经典理论,光子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率为 . 按照狭义相对论,光子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率为 . 8-6航天飞机以0.60c的速率相对于地球飞行,驾驶员忽然从仪器中发现一火箭正从后方射来,并从仪器中测得火箭接近自己的速率为0.50c。试求: (1)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2)航天飞机相对于火箭的速率。 解 (1)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 (2)航天飞机相对于火箭的速率为-0.50c。 8-7 在以0.50c相对于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上进行某实验,实验时仪器向飞船的正前方发射电子束,同时又向飞船的正后方发射光子束。已知电子相对于飞船的速率为0.70c。试求: (1)电子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2)光子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3)从地球上看电子相对于飞船的速率;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详解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详解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与有无不同?与有无不同? 与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就是位移得模,就是位矢得模得增量,即,; (2)就是速度得模,即、 只就是速度在径向上得分量、 ∵有(式中叫做单位矢),则 式中就就是速度径向上得分量,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题1-1图 (3)表示加速度得模,即,就是加速度在切向上得分量、 ∵有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式中就就是加速度得切向分量、 (得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得运动方程为=(),=(),在计算质点得速度与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然后根据 =,及=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与加速度得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及= 您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就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 故它们得模即为 而前一种方法得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就是概念上得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 其二,可能就是将误作速度与加速度得模。在1-1题中已说明不就是速度得模,而只就是速度在径向上得分量,同样,也不就是加速度得模,它只就是加速度在径向分量中得一部分。或者概括性地说,前一种方法只考虑了位矢在径向(即量值)方面随时间得变化率,而没有考虑位矢及速度得方向随间得变化率对速度、加速度得贡献。 1-3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 =3+5, =2+3-4、 式中以 s计,,以m计.(1)以时间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得表示式;(2)求出=1 s时刻与=2s 时刻得位置矢量,计算这1秒内质点得位移;(3)计算=0 s时刻到=4s时刻内得平均速度;(4)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计算=4 s 时质点得速度;(5)计算=0s 到=4s 内质点得平均加速度;(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得表示式,计算=4s 时 质点得加速度(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得矢量式).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张承琚 第16章

第十六章 量子力学基础 §16-1波函数及其统计诠释 一、经典物理学中的波函数 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称为量子态,是用波函数ψ(r , t )来描述的,这个波函数所反映的微观粒子波动性,就是德布罗意波。 二、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统计意义 1、波函数的归一化 由波函数统计意义知,t 时刻,在()z y x ,,处dxdydz dV =内发现粒子数几率 ()d xd yd z z y x 2 ,,ψ∝如果把波函数乘上适当因子,使t 时刻在()z y x ,,处出现粒子几率()dxdydz t z y x 2 ,,,ψ=,在整个空间内粒子出现几率为 ()1,,,2 =ψ??? V dxdydz t z y x 即 ?=ψψ V dV 1* 上式称为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它表明:粒子在全空间找到的几率=1。满足归一化条件的波函数称为归一化波函数。 下列二式物理意义: (1)()2 ,,,t z y x ψ(或*ψψ)意义:粒子在t 时刻出现在()z y x ,,处单位体积内的 几率(几率连续) (2)()dxdydz t z y x 2 ,,,ψ意义:粒子在t 时刻出现在()z y x ,,附近体积元dxdydz 内的 几率。 2、波函数的标准条件 单值性(几率单值的要求) ()t z y x ,,,ψ 有限性(平方可积的要求) 连续性(几率连续分布连续的要求) 说明:(1)物质波不是机械波,也不是电磁波,而是一种几率波。由波函数的统计 解释可以看出,对微观粒子讨论是无意义的,而决定状态的只能是波函数,从几率的角度去描述。 (2)波函数本身无明显的物理意义,而只有2 ψ(*ψψ=)才有物理意义, 反映了粒子出现的几率。 (3)描写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要满足归一化条件和波函数标准条件。(有时 也可不归一化) (4)波函数是态函数,用几率角度去描述,反映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