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食品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罐头食品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罐头食品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罐头食品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长久以来,罐头食品都是市场中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备严格的杀菌程序以及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满足食品长时间储存的需求。作为食品加工中的核心技术,杀菌技术能够真正的保证罐头食品在存储的过程中不被细菌以及病虫等损害,并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我国罐头食品的杀菌技术也取得了全新的进展。文章便对罐头食品中的热杀菌技术、罐头食品中的冷杀菌技术以及罐头食品中的栅栏杀菌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罐头食品行业中的杀菌技术。并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一些适合于罐头类食品的杀菌技术, 阐述了各种杀菌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 展望了新型杀菌技术在罐头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罐头食品;热杀菌技术;冷杀菌技术;栅栏杀菌;杀菌技术;最新进展

1 罐头食品中的热杀菌技术

1.1 含气调理杀菌技术

这种技术是针对传统的高温高压杀菌以及真空包装杀菌等杀菌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而开发出的一种新技术,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对原材料产品进行完预处理后,将食品装在高阻氧的软包装袋中并抽出袋内的空气,同时注入不活泼的气体,同时对其密封然后将食品放入到多阶段升温和两阶段冷却的调理杀菌锅内进行温和式的灭菌操作。一般情况下,多阶段的升温过程主要分为预热期、调理期以及杀菌期三大阶段,而每一个阶段杀菌的时间以及温度都是要满足食品的种类以及调理的实际需求的。由于第三个阶段杀菌期的高温区域是很窄的,因此就会降低高温高压杀菌锅高温高压的时长,也就有效的防止了食品被高温高压损伤以及出现糊味和蒸馏味的情况出现。

1.2 微波杀菌技术

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对罐头食品进行微波处理,从而使罐头中的微生物丧失活性或是死亡,从而延长罐头食品的保存期。采用这种技术杀菌时,食品本身就是加热体,同时对食品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加热,不需要传热介质也不会出现对流传热了。与传统的热杀菌技术相比,微波杀菌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如升温速度快、耗时间少、杀菌均匀以及罐头食品中的影响成分损失少等。微波杀菌技术主要包括热效应和非热生化效应两个阶段。当微波作用于食品时,食品中微生物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都会被极化并且产生高频振荡,温度的迅速升高就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微生物就会丧失活性甚至是死亡,无法继续繁殖。非热力效应也叫生物效应,就是指在温度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细胞在其功能以及生理和生化方面所发生变化,目前这种非热力效应的杀菌效果还没有被准确的量化,而采用这种方法杀菌的安全性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我们只考虑热力效应。现阶段,我国很多学者对微杀菌技术在罐头食品中的应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荔枝等水果罐头中也有了应用。

1.3 欧姆杀菌技术

这种技术也叫做直接电阻加热技术,其是借助于电流在食品内部产生热量以起到杀菌作用的新型技术,对于带颗粒的罐头食品,采用欧姆加热杀菌技术不但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加工时间,同时也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杀菌效果。然而,限制这种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其还不能较好的处理较大尺寸的食品颗粒,食品物料的导电性直接决定着欧姆加热技术的适用性,所以对于一些非离子化的食品是不适宜采用欧姆加热杀菌技术的,如脂肪、酒精、纯净水以及油、骨等,但是对于水果和蔬菜等罐头食品来说,这种技却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的。

2 罐头食品中的冷杀菌技术

如今的人们对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食品中微生物的绝对安全,更要保证食品中材料的原汁原味以及营养成分的不流失。冷杀菌技术就是指在杀菌的过程中保持食品的温度不产生较大的变化的一类杀菌技术,不但保证了食品中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同时也保证了食品材料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其色、味、香都不会有大的流失。最近几年,我国已经相继研究出了多种冷杀菌技术,如超高压杀菌技术、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辐射杀菌技术、紫外杀菌技术以及脉冲强光杀菌技术等。而目前应用的最广泛的冷杀菌技术是超高压杀菌技术,其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果汁类的罐头食品的杀菌工作中了。从广义上讲,超高压杀菌技术是属于物理杀菌技术的,其工作原理为利用压煤在食品中产生的超高压力,食品在超高的压力下就会出现微生物灭活、蛋白质变性、生物酶失活以及淀粉糊化等生物效应和物理化学反应,从而起到改性和灭菌的物理杀菌作用。超高压杀菌技术不但能够在常温下起到良好的杀菌作用,同时也能够延长罐头食品的食用有效期,也保证了罐头食品具有良好的色泽、口感和食用品质。在罐头食品行业中,超高压杀菌技术大都都是应用在果汁类以及果酱类的罐头食品的加工工作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高压食品的研究工作已相对成熟,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而我国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了超高压杀菌技术在水果类罐头中的应用研究工作。

3 罐头食品中的栅栏杀菌技术

与传统的热杀菌技术相比,新型的冷杀菌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其不但有效的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很好的保证了食品中的原有营养和品质特性。但是也有很多研究工作表明了,虽然新型冷杀菌技术能够抑制甚至是杀灭绝大部分的腐败微生物,但是其对极个别的酶和细菌孢子却还是不适用的,因此这也限制了冷杀菌技术的应用性。所以,很多研究人员就开始研究栅栏杀菌技术了,即结合不同的冷杀菌技术,在低强度的作用下使各类栅栏杀菌方式有效作用,从而取得更好的杀菌效果。栅栏技术的最早提出是由德国的研究人员在研究肉类罐头食品时所提出来的,他们认为食品防腐的过程应是低温冷藏、高温处理、氧化还原、竞争性菌群、降低水分活度、防腐剂、辐射以及酸化等多种因素而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而这些不同的因素就是栅栏因子。在罐头食品存储的过程中,由于多个栅栏因子的共同作用,也就形成了一类特殊的防止食品变质的栅栏,罐头食品中的所有微生物都无法跨越此道栅栏,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而在存储罐头食品时所结合的各类技术也就是栅栏技术。

现阶段,我国也已经开始了利用栅栏技术对罐头食品进行杀菌的研究工作,为了有效的莴笋以及豆芽等蔬菜罐头在高温杀菌过程中所出现的过度酸化以及组织软烂等问题,从而导致罐头食品的质量下降,我国的相关人员就利用防腐剂、杀菌以及酸化等中等强度的栅栏因子进行罐头食品的杀菌工作。另外,在鱼类软罐头食品的杀菌研究工作中,也采用了将PH 值、杀菌时间、杀菌温度以及水分活度等作为主要的栅栏因子,然后在利用栅栏杀菌技术,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罐头食品中的热杀菌技术、罐头食品中的冷杀菌技术以及罐头食品中的栅栏杀菌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长久以来,怎样提高肉类罐头食品的质量和风味以及怎样提高水果和蔬菜罐头食品的保质期和色泽、质地,是罐头食品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各种新型冷杀菌技术的出现,就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有力的支撑,现阶段已有很多冷杀菌技术应用到了水果罐头的杀菌工作中了,不但大幅度的提升了罐头食品的杀菌效果,也保证了罐头食品的食用质量。

【1】齐海涛.浅谈罐头食品杀菌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2】费斐.薛峰照.王学辉.罐头食品杀菌技术研究进展【J】.海军医学杂志,2010.

食品加工行业常用的清洗、消毒方法.

常用的清洗、消毒方法 一、清洗剂和消毒药物 (一水:水是基本清洗剂,用量大,使用广泛。使用水进行清洗时,同时利用热能或 搅拌,流动摩擦以及压力喷射等物理能量,可大大提高水的洗涤效果。 (二硷水溶液(NaOH:适当组份的硷水溶液脱脂洗涤力极强,适当加热再辅以喷射 力洗涤效果更好。广泛使用机器、设备、管道等的清洁洗涤。 (三表面活性剂:又称为人工合成洗净剂,具有促进液体渗透、融化、发泡等作用。 多种洗涤剂、消毒剂广泛用于生产和生产经营场所的清洁消毒。 (四含氯消毒剂:这类药物有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含氯消毒剂的消毒 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的有效氯的含量,有效氯的含量愈高,消毒能力愈强。 (五75%乙醇是目前医药卫生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消毒剂,主要应用于皮肤和器 具、容器的消毒。是一种良好的皮肤消毒剂。 二、清洗、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使用物理方法杀灭法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称为 物理消毒法。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 1、机械除菌:是用机械的方法从生产经营场所和机械设备、容器具、管道等除去 污染的有害微生物,减少食品被污染的机会。常用的方法有干式或湿式清洗,通过冲 洗、刷、擦、抹、扫、铲除、通风、过滤等达到清除有害微生物和去污目的。具有简单、方便、实用廉价的优点。 2、热力消毒:热力消毒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取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包括煮 沸、流通蒸汽、巴氏低温消毒(62~65℃.30min、红外线消毒等。 3、辐射消毒:包括紫外线消毒和电离辐射消毒。 (1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5电伏的电磁辐射波,在短波段(240.0-

280.0mm附近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力。目前紫外线杀菌多用253.7nm紫外线波长进行杀菌。利用紫外线杀菌是用人工制造的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的。 (2电离辐射消毒:电离辐射消毒是指利用r射线电子辐射能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所进行的低温灭菌方法,因为该消毒方法不升高被照射物品的温度而达到消 毒灭菌目的,而称之为“冷”灭菌。电子辐射能穿爱被辐射物品,不受物品包装、形态的限制,因此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二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称为化学消毒法。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可在较低温度下应用,不易受酸、硷、有机物等因素影响,无色、无味、消毒后易于除去残留药物,毒性低,使用无危险,价格低廉,对物品无腐蚀性等条件,目前应用于食品加工经营 的消毒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含氯化合物:用于消毒的含氯化合物种类很多,主要有:漂白粉、次氯酸钙、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2、醇类:75%乙醇消毒。 3、酸类:常用的有乳酸。 4、过氧化物类: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臭氧等。 三、食品从业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食品加工经营过程中从业人员的手与食品接触最多,是食品污染的重要途径。手 部皮肤上存在的细菌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较身体其他部位要多。并以皮肤皱褶处及指尖为多。在皮肤的汁腺、毛囊和皮脂腺内,根据细菌寄生深度的不同,通常将皮肤上的细分为暂住菌和常驻菌两类。暂驻菌位于皮肤表面,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定,暂驻菌和常驻菌可以互相转化,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暂驻菌就会进入毛发、汁腺和 皮脂腺内,变成常驻菌。一般说经常注意手部皮肤清洁的人,其皮肤上细菌数量和种 类要比不注意者少得多。污染手指的细菌严重有碍食品卫生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

冷杀菌技术

冷杀菌技术 杀菌是保证食品安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基本手段。冷杀菌技术也称为非热杀菌技术。它与通常的加热杀菌技术相比,在杀菌过程中食品温度不升高或温升很小,可以避免高温对食品的营养、风味、质地、色泽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热敏性较强的果品、蔬菜制品的杀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冷杀菌技术主要包括超高压杀菌、辐照杀菌、高强度脉冲电场杀菌、微波杀菌、脉冲强光杀菌、超声波杀菌、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等,在食品加工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里介绍用于果蔬加工的几种冷杀菌技术。 一、超高压杀菌 超高压技术(ultra-high pressure processing,UHP)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项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的杀菌。常用的压力范围是100~1000MPa。其杀菌原理是强大的压力导致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化学反应、基因机制以及细胞壁、膜发生多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原有的生理活动机能,甚至使原有功能破坏或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一般来说,细菌、霉菌、酵母菌在300 MPa下可致死,细菌的芽孢在600MPa以上的压力下可致死,酶在400 MPa以上的压力下可被钝化。在杀菌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持食品固有的色香味、质构特点和营养品质。高压对食品中营养成分和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蛋白质的影响:蛋白质在高压下会凝固变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压力凝固。压力凝固的蛋白质消化性与热力凝固的相同。 2、对淀粉、糖的影响:常温下加压到400~600MPa,可使淀粉糊化,吸水量增加,形成不透明的粘稠糊状物。高压对糖类几乎没有影响。 3、对油脂的影响:常温下加压到100~200MPa,油脂就会凝 固,解压后能恢复原状。 4、由于超高压杀菌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因此食品中维生素、色素、香气、风味损失很小。酶作为一种蛋白质,在高压下变性失活,有利于保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 日本、美国、欧洲在高压食品的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1990年4月日本的Meidi-Ya公司生产了第一个高压食品——果酱。目前这些国家已有研究和生产超高压的果汁、果冻、果味酸奶、贝类、蛋制品等的报道。超高压处理的果汁,其色泽、风味、营养与未经加压处理的新鲜果汁几乎无差别。日本小川浩史等人分别对柑橘类果汁(pH2.5~3.7)进行 100~600 MPa、5~10min的高压灭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酵母菌、霉菌数随压力的提高而减少。酵母菌、霉菌、无芽孢细菌可以被完全杀死,但棒杆菌属等枯草杆菌能形成耐热性强的芽孢而有残留。但如果加压至600MPa,再结合适当的低温加热(47~57℃),则可达到完全灭菌的要求。经过超高压处理的果汁达到商业无菌状态,同时果汁风味、组成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在室温下可保持数月。所以超高压杀菌是

第六章罐头杀菌装置及操作要领

第六章罐头杀菌装置及操作要领罐头(热)杀菌技术 罐头加热杀菌的方法很多,根据其原料品种的不同,包装容器的不同等采用不同的杀菌方法。罐头的杀菌可以在装罐前进行,也可以在装罐密封后进行。装罐前进行杀菌,即所谓的无菌装罐,需先将待装罐的食品和容器均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在无菌的环境下装罐,密封。 我国各罐头厂普遍采用的是装罐密封后杀菌。罐头的杀菌根据各种食品对温度的要求分为常压杀菌(杀菌温度不超过100℃)、高温高压杀菌(杀菌温度高于100℃而低于125℃)和超高温杀菌(杀菌温度在125℃以上)三大类,依具体条件确定杀菌工艺,选用杀菌设备, 第一节杀菌装置(锅) 一、静止间歇式杀菌 静止批量式杀菌技术与设备因杀菌压力的不同而分为静止高压杀菌和静止 图2-6-4立式高压蒸汽杀菌锅 1蒸汽管 2水管 3排水管 4溢流管 5排气阀 6安全阀 7压缩空气管 8温度计 9压力表 10温度记录控制仪 常压杀菌两种。 1 静止高压杀菌 静止高压杀菌是肉禽、水产及部分蔬菜等低酸性罐头食品所采用的杀菌方

法,根据其热源的不同又分为高压蒸汽杀菌和高压水浴杀菌。 (1)高压蒸汽杀菌大多数低酸性金属罐头常采用高压蒸汽杀菌。其主要杀菌设备为静止高压杀菌锅,通常是批量式操作,并以不搅动的立式或卧式密闭高压容器进行。这种高压容器一般用厚度为6.5mm以上的钢板制成,其耐压程度至少能达到0.196MPa。 合理的杀菌装置是保证杀菌操作完善的必要条件。对于高压蒸汽杀菌来说,蒸汽供应量应足以使杀菌锅在—定的时间内加热到杀菌温度,并使锅内热分布均匀;空气的排放量应该保证在杀菌锅加热到杀菌温度时能将锅内的空气全部排放干净;在杀菌锅内冷却罐头时,冷却水的供应量应足以使罐头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均匀而又充分的冷却。图2-6-4和图2-6-5分别为常用的立式和卧式高压蒸汽杀菌锅的装置图。 (2)高压水浴杀菌高压水浴杀菌就是将罐头投入水中进行加压杀菌。一般低酸性大直径罐、扁形罐和玻璃罐常采用此法杀菌,因为用此法较易平衡罐内外压力。可防止罐头的变形、跳盖,从而保证产品质量。高压水浴杀菌的主要设备也是高压杀菌锅,其形式虽相似,但它们的装置、方法和操作却有所不同。 图2-6-5卧式高压蒸汽杀菌锅 1,6空气管 2安全阀 3排气阀 4,8水管 5温 度记录控制仪 7蒸汽管 9压力表 10温度计 11溢流管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确定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 一、食品罐藏原理细菌 ㈠.热力杀菌原理:酵母 微生物霉菌 1.引起腐败的原因食品中的酶 其他化学 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当食品被采收或屠宰后往往会分解食品使其不堪食用。但一般这比酶的抗热性不强。通常在装罐前的热处理过程中就失去活性。所以罐头保藏食品的热处理杀菌对象主要是腐败微生物。 2.何为杀菌: 当食品加热到某一高温,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微生物失去生命力,以保藏食品的过程称之杀菌。 3.商业杀菌: 使罐头在一般正常条件下,运输贮藏和分配销售的时候,罐头不再遭受腐败微生物破坏致于腐败,同时也不会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热力杀菌。 要达到商业无菌,必须借助于密封容器,进行密封。防止再污染,达到商业无菌。 ㈡.杀菌条件的科学确定: 1.杀菌条件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食品的特性、粘度、颗粒大小 ②.固体与液体的经例

③.罐头的大小 ④.装罐前预处理过程 ⑤.污染腐败微生物的种类、习性、数量等 2.杀菌条件确定的依据: ⑴.微生物的耐热性及种类: 首先必须对食物对象进行微生物方面的调查,搞清造成污染微生物有哪些?哪些是腐败和致病菌?它们的耐热程度如何?继而进行耐热菌的TDT值、D值、Z值的测定和计算。这对制定杀菌规程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一步。 对于低酸性食品,其主要危害是肉毒杆菌,因此,低酸性食品罐头杀菌的中心目的,就是要彻底杀死肉毒杆菌。 ⑵.食品的传热、速度:fh.j(有些资料称热穿透速度) 随着罐头内容物的不同以及固液比基质的粘稠度,固形物在罐内的排列方式及固形物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它们的传热方式和传热速度也不相同。有的是以对流传热为主,有的是以传导为主,有的是两者兼有。传热方式对杀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忽视。 ⑶.罐内初菌数 基质中的初菌数对杀菌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或死亡都是按照对数规律递增或递减的。因此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如果污染严重,那么要达到一定的安全值,所需的杀菌时间就长,反之则短。 3.确定热力杀菌工艺条件的过程:

实用文库汇编之食品常用杀菌方法

*作者:座殿角* 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食品常用杀菌方法 (1)超高压杀菌技术:食品超高压杀菌(高静水压杀菌)就是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完好后,放人液体介质(通常是食用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100~1000 MPa压力下作用一定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的要求。其灭菌的基本原理就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和影响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来实现的。在400~600 MPa的压力下,可以杀灭细菌、酵母菌、霉菌,避免了一般高温杀菌带来的不良变化,因此,能更好地保持食品固有的色、香、味,达到延长保存期的效果。 (2)低温杀菌:低温杀菌是对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部分杀菌的加热方法。通常使用100℃以下的温度。由于低温杀菌后,食品中的菌残存较多,为了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再使用冷藏、发酵、加入添加剂、脱氧等加工技术。该法主要适用于pH 4.5以下的酸性食品及采用较强加热处理会明显导致品质降低的食品。在近几年,对牛奶及保存期较短的商品也采用该法。

(3)巴氏杀菌法:巴氏杀菌是指温度比较低的热处理方式,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它是一门古老的技术,由19世纪法国医生巴斯德首创,至今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巴氏杀菌是最早的杀菌方法,利用热水作为传热介质。杀菌条件为61~63 ℃,30 min,或72~75 ℃,10~15 min。加热时应注意物料表面温度较内部温度低4~5 ℃;此外,当表面产生气泡时,泡沫部分难以达到杀菌要求。这种杀菌方法,由于所需时间长,生产过程不连续,长时间受热容易使某些热敏成分变化,杀菌也不够理想。目前在大中型食品厂中已很少采用。 (4)超高温瞬间杀菌:超高温杀菌简称UHT杀菌。一般加热温度为125~150 ℃,加热时间2~8 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称为UHT杀菌。这种杀菌方法,能在瞬间达到杀菌目的,杀菌效果特别好,几乎可以达到或接近灭菌要求,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很小。它具有提高处理能力、节约能源、缩小设备体积、稳定产品质量,并可实行设备原地无拆卸循环清洗。 (5)微波杀菌:微波杀菌就是将食品经微波处理后,使食品中的微生物丧失活力或死亡,从而达到延长保存期的目的。一方面,当微波进人食品内部时,食品中的极性

杀菌(冷杀菌与热杀菌)

杀菌(冷杀菌与热杀菌) 冷杀菌技术冷杀菌(物理杀菌)是当代一类崭新的技术,物理杀菌条件易于控制,外界环境影响较小,由于杀菌过程中食品的温度并不升高或升高很低,即有利于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又有利于保持色、香、味及营养成分,所以包装与食品机械的设计与制造上采用冷杀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1.2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是采用高压脉冲器产生的脉冲电场进行杀菌的方法。其基本过程是用瞬时高压处理放置在两极间的低温冷却食品。其机理基于细胞膜穿孔效应、电磁机制模型、粘弹极性形成模型、电解产物效应、臭氧效应等假设。其作用主要有2个:(1)场的作用。脉冲电场产生磁场,细胞膜在脉冲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作用下,通透性增加,振荡加剧,膜强度减弱从而使膜破坏,膜内物质容易流出,膜外物质容易渗入,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减弱甚至消失。(2)电离作用。电极附近物质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与膜内生命物质作用,阻碍了膜内正常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过程等的进行同时,液体介质电离产生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使细胞内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反应。通过场和电离的联合作用,杀灭菌体[3]。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已在实验室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可保持食品的新鲜及其风味,营养损失少。但因其杀菌系统造价高,制约了它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且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在黏性及固体颗粒食品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3强磁场脉冲杀菌 该技术采用强脉冲磁场的生物效应进行杀菌,在输液管外面,套装有螺旋兴线圈,磁脉冲发生器在线圈内产生(2~10)T的磁场强度[4]。当液体物料通过该段输液管时,其中的细菌即被杀死。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杀菌时间短且效率高。杀菌效果好且温升小,能做到既能杀菌,又能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滋味、色香、品质和组分(维生素、氨基酸等)不变,不污染产品,无噪音,适用范围广泛[5]。 1.4脉冲强光杀菌 脉冲强光杀菌是采用脉冲的强烈白光闪照方法进行灭菌。通过惰性气体发出与太阳光谱相反,但强度更强的紫外线至红外线区进行杀菌。使用高强度白光的极短脉冲,杀死食品表面的微生物。该高强度的白光类似阳光,但仅以几分之一秒钟的速度反射出来,比阳光更强能迅速杀死细菌。脉冲强光下使微生物致死作用明显,可进行彻底杀菌。在操作时对不同的食品、不同的菌种,需控制不同的光照强度与时间。可用于延长以透明物料包装的食品的保鲜期[6]。 1.5臭氧杀菌 臭氧氧化力极强,仅次于氟,能迅速分解有害物质,杀菌能力是氯的600~3 000倍,其分解后迅速的还原成氧气。利用其性能的臭氧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就得到广泛应用,是杀菌消毒、污水处理、水质净化、食品贮存、医疗消毒等方面的首选技术。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研究人员发现,臭氧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日本石川岛播麻种工业公司证明,臭氧水有望成为最佳的果树杀菌剂,其杀菌效果明显优于次氯酸钠;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证明,臭氧可以有效地杀灭淋球菌,并且对水中的重金属有分解作用[7]。 试验证明臭氧水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它能在极短时间内有效地杀灭大肠杆菌、蜡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流脑双球菌等一般病菌以及流感病菌、肝炎病毒等多种微生物。可杀死和氧化鱼、肉、瓜果蔬菜、食品表面能产生异变的各种微生物和果蔬脱离母体后继续进行生命活动的微生物,加速成熟乙烯气体,延长保鲜期。 1.6放射线杀菌 放射线同位素放出的射线通常有α、β、γ3种射线,用于食品内部杀菌只有γ射线。

罐头杀菌时间的计算第一章食品罐藏容器

第四章罐头杀菌时间的计算(重点和难点) 先看杀菌锅及操作过程,这是一台立式杀菌锅,拧开柄型螺母,打开锅盖,将装满罐头的杀菌栏吊入锅中,拧紧柄型螺母,开始供应蒸汽。经过三个阶段:首先经过升温阶段、时间为τ1,达到预定杀菌温度t;再经过恒温杀菌阶段、时间为τ2;最后进行降温冷却阶段、时间为τ 3 ;对于高温杀菌的罐头,有的需要通入压缩空气反压冷却P。以上参数时间、温度、反压即为杀菌的工艺条件。 第一节罐头杀菌条件的表示方法 通常排列成公式的形式,因此也叫杀菌公式,也叫杀菌规程。 τ1—τ2—τ3 P t 不是加减乘除的关系。τ 1升温时间min,τ 2 恒温杀菌时间min,τ 3 降温时间min, t杀菌(锅)温度℃、注意不是指罐头的中心温度。P冷却时的反压—。τ 1 一般10 min 左右,τ 3 一般10min —20min,快一些为好,即快速升温和快速降温,有利于食品的色香味形、营养价值。但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如锅炉蒸汽压力不足、延长升温时间; 冷却时罐头易胖听、破损等,不允许过快。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τ 2 、t,最麻烦 就是要确定τ 2 ,要求杀菌公式在防止腐败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杀菌时间。既能防止腐败,又能尽量保护品质。 下面是现有成熟的杀菌公式: 午餐肉:10 min—60 min—10 min /121℃,反压力。 蘑菇罐头:10 min—30 min—10 min /121℃ 桔子罐头:5 min—15 min—5 min /100℃

第二节 罐头杀菌条件的确定(难点和重点) 首先了解几个概念。 1、实际杀菌F 值:指某一杀菌条件下的总的杀菌效果。 实际杀菌F 值:把不同温度下的杀菌时间折算成121℃的杀菌时间,相当于121℃的杀菌时间,用F 实表示。特别注意:它不是指工人实际操作所花时间,它是一个理论上折算过的时间。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请看我为大家设计的例题。 例:某罐头110℃杀菌10 min ,115℃杀菌20 min ,121℃杀菌30 min 。 工人实际杀菌操作时间等于50 min ,实际杀菌F 值并不等于50 min 。 F 实=10×L 1+15×L 2+30×L 3, L 我把它叫做折算系数。 L 1 肯定小于L 2,二者均小于1。请问同学们L 3=? F 实肯定小于50 min , 由此可见,实际杀菌F 值不是工厂杀菌过程的总时间之和。 例:100℃杀菌90分钟,120℃杀菌10分钟,哪个杀菌强度大? 折算成相当于121℃的杀菌时间,再比较! 90×L 100和10×L 120比较!只要找到折算系数就好比较。 2、安全杀菌F 值 在某一恒定温度(121℃)下杀灭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或者芽孢所需的加热时间。它被作为判别某一杀菌条件合理性的标准值,也称标准F 值,用F 安表示。“杀灭”具有商业杀菌的含义,允许活菌存在。F 安表示满足罐头腐败率要求所需的杀菌时间(121℃),每种罐头要求的标准杀菌时间(通常 121℃为标准温度),就象其它食品标准一样,拿

冷杀菌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冷杀菌技术在食品中的 应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食品科学冷杀菌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冷杀菌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既能杀灭食品中微生物,又能最大限度保持食品色泽、香味及营养成分。依据冷杀菌作用原理不同并研究了冷杀菌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冷杀菌技术;应用 1 概述 微生物代谢活动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因此杀菌成了食品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广大消费者对食品中营养与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食品新鲜问题,还要求食品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因此会不同程度地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天然特性。为了更大限度保持食品本身的固有品质,一些新型的灭菌技术—冷杀菌应运而生,如超高压杀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脉冲强光杀菌、放射线杀菌等。 2 超高压杀菌 超高压杀菌(UHP,ultra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sterilization)又称为高压技术或高静水压技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完好后,放入液体介质(通常是食用水、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在100~1 000MPa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达到灭菌要求。其基本原理就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和影响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来实现的。Buts等证明高压处理不会使果蔬中有益成分丢失,采用超高压这种冷杀菌技术,既可给消费者提供新鲜水果产品同时又能钝化病原菌及酵母。

超高压杀菌是高压、常温,既具有高效杀菌性,又能完好保留食品营养,口感好,安全高,保存期长等优点。在国外此技术已应用于果蔬、乳制品、蛋制品等加工过程中。其味道和原来一样,色泽更新鲜,具有很大发展利用潜力。尤其是超高压杀菌结合其它杀菌处理方法,用以提高其杀菌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3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是采用高压脉冲器产生的脉冲电场进行杀菌的方法。其基本过程是用瞬时高压处理放置在两极间的低温冷却食品。其机理基于细胞膜穿孔效应、电磁机制模型、粘弹极性形成模型、电解产物效应、臭氧效应等假设。其作用主要有2个:(1)场的作用。脉冲电场产生磁场,细胞膜在脉冲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作用下,通透性增加,振荡加剧,膜强度减弱,从而使膜破坏,膜内物质容易流出,膜外物质容易渗入,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减弱甚至消失。(2)电离作用。电极附近物质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与膜内生命物质作用,阻碍了膜内正常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过程等的进行。同时,液体介质电离产生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使细胞内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反应。通过场和电离的联合作用,杀灭菌体。 但是食品中微生物的失活与磁场强度的关系,磁场与食品营养成分变性的关系,磁场能量效率与延长食品货架期的关系, 磁场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和微生物失活机理等等,目前尚不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利用磁场杀菌技术要求食品材料有较高的电阻率,一般大于10欧姆,以防材料内部产生涡流效应而导致磁屏蔽。金属

第四章罐头杀菌时间的计算第一章食品罐藏容器

第四章 罐头杀菌时间的计算(重点和难点) 先看杀菌锅及操作过程,这是一台立式杀菌锅,拧开柄型螺母,打开锅盖,将装满罐头的杀菌栏吊入锅中,拧紧柄型螺母,开始供应蒸汽。经过三个阶段:首先经过升温阶段、时间为τ1,达到预定杀菌温度t ;再经过恒温杀菌阶段、时间为τ2;最后进行降温冷却阶段、时间为τ3;对于高温杀菌的罐头,有的需要通入压缩空气反压冷却P 。以上参数时间、温度、反压即为杀菌的工艺条件。 第一节 罐头杀菌条件的表示方法 20 4060801001200 10 20 30 40 50 通常排列成公式的形式,因此也叫杀菌公式,也叫杀菌规程。 τ1—τ2—τ3 P t 不是加减乘除的关系。 τ1升温时间min , τ2恒温杀菌时间min ,τ3降温时间min ,t 杀菌(锅)温度℃ 、注意不是指罐头的中心温度。P 冷却时的反压—。τ 1 一般10 min 左右,τ3一般10min —20min ,快一些为好,即快速升温和快速降 温,有利于食品的色香味形、营养价值。但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如锅炉蒸汽压力不足、延长升温时间;冷却时罐头易胖听、破损等,不允许过快。目前的主要

任务就是要确定τ2、t,最麻烦就是要确定τ2,要求杀菌公式在防止腐败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杀菌时间。既能防止腐败,又能尽量保护品质。 下面是现有成熟的杀菌公式: 午餐肉:10 min—60 min—10 min /121℃,反压力。 图2-6-4立式高压蒸汽杀菌锅 1蒸汽管 2水管 3排水管 4溢流管 5排气阀 6安全阀 7压缩空气管 8温度计 9压力表 10温度记录控制仪 蘑菇罐头:10 min—30 min—10 min /121℃ 桔子罐头:5 min—15 min—5 min /100℃ 第二节罐头杀菌条件的确定(难点和重点) 首先了解几个概念。 1、实际杀菌F值:指某一杀菌条件下的总的杀菌效果。

食品冷杀菌技术

食品冷杀菌技术 摘要:冷杀菌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既能杀灭食品中微生物,又能最大限度保持食品色泽、香味及营养成分。依据冷杀菌作用原理不同,将其分为物理冷杀菌、化学冷杀菌、生物冷杀菌3大类,并就冷杀菌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食品;冷杀菌;物理;化学;生物 食品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所引起的,因此杀菌工艺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食品杀菌包括热杀菌和冷杀菌,热杀菌可致死微生物、钝化酶及改善其品质,但对食品营养品质方面有较大影响;而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于食用安全、性质稳定和不加添加剂等需求,冷杀菌技术由此诞生。冷杀菌技术不仅杀灭微生物,还能够保证食品营养成分的生理活性、对其固有的风味、色泽等方面的影响较小。冷杀菌技术则包括超高压杀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磁力杀菌、感应电子杀菌、辐照杀菌、微波杀菌、超声波杀菌、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脉冲强光杀菌、酶法杀菌等。而本文则综述了国内外冷杀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主要介绍了超高压杀菌、磁力杀菌和脉冲强光杀菌等技术基本原理和应用。 1.超高压杀菌技术 1.1超高压杀菌技术的原理[1-2] 食品超高压杀菌,即将包装好的食品物料放入液体介质(通常是食用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在100~1000MPa压力下处理一段时间使之达到灭菌要求。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和影响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来实现。 1.2超高压杀菌技术在食品科技中的运用

1986年京都大学林力九教授首次开展高压食品实验,随后日本的Meidi-Ya公司于1990年生产了第一个高压食品—果酱,揭开了超高压技术运用的序幕。明治屋食品公司将草莓、猕猴桃、苹果酱软包装后,在室温下以400~600 MPa的压力处理10~30 min后不仅起到了杀菌作用,还能保证产品原有的风味和色泽,且维生素C含量也大大得到提高。此后在日本市场上随处可以发现许多超高压食品,包括口味像新鲜水果的果酱、果汁、色拉调味料、即食甜点、葡萄柚和具有”即榨”新鲜风味的橘子汁等。而在法国,这些果汁也可在市场上看到。在美国,超高压处理鳄梨占据的市场份额正逐年增加。王雪青(高压对猕猴桃酱质量的影响)等对猕猴桃酱进行了高压处理,经高压处理的猕猴桃酱较传统热处理的酱体色泽翠绿,维生素含量高,而且在700 MPa的高压下杀菌,稳定色泽和防止维生素C氧化的作用最佳。Landl等人[3]发现在20℃下400MPa对苹果酱处理5min,对其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的影响较小、对于其抗氧化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付中民等[4]对蜂蜜进行高压处理,发现效果明显,但对于如何处理好压力对于菌类和酶类、氨基酸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梁彦等[1]发现在400~600MPa的压力下,可以杀灭细菌、酵母菌、霉菌,避免了一般高温杀菌带来的不良变化。冯艳丽等[5]证实了100~600MPa 的高压作用5~10min可以使一般的细菌和酵母菌减少直至杀灭,但孢子对压力有一定的耐受性,当压力达到600MPa,结合一定的温度处理(≦50℃)作用15~20min则可以实现完全灭菌。张晓敏等人[6]利用高压进行牡蛎去壳及延长其货架寿命的研究,结果表明压力207~310

罐头杀菌时间的计算(重要和难点)

第四章罐头杀菌时间的计算(重点和难点)先看杀菌锅及操作过程,这是一台立式杀菌锅,拧开柄型螺母,打开锅盖,将装满罐头的杀菌栏吊入锅中,拧紧柄型螺母,开始供应蒸汽。经过三个阶段:首先经过升温阶段、时间为τ1,达到预定杀菌温度t;再经过恒温杀菌阶段、时间为τ2;最后进行降温冷却阶段、时间为τ3;对于高温杀菌的罐头,有的需要通入压缩空气反压冷却P。以上参数时间、温度、反压即为杀菌的工艺条件。 第一节罐头杀菌条件的表示方法 通常排列成公式的形式,因此也叫杀菌公式,也叫杀菌规程 1—τ2—τ3 t P 不是加减乘除的关系。τ1升温时间min ,τ2 恒温杀菌时间min ,τ3降温时间 min ,t 杀菌(锅)温度℃ 、注意不是指罐头的中心温度。P 冷却时的反压0.12—0.13MPa 。τ1一般10 min 左右,τ3 一般10min —20min ,快一些为好,即快速升温和快速降温,有利于食品的色香味形、营养价值。但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如锅

炉蒸汽压力不足、延长升温时间;冷却时罐头易胖听、破损等,不允许过快。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τ2、t ,最麻烦就是要确定τ2,要求杀菌公式在防止腐败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杀菌时间。既能防止腐败,又能尽量保护品质。 下面是现有成熟的杀菌公式:午餐肉:10 min —60 min —10 min /121 ℃,反压力0.12MPa 。 蘑菇罐头:10 min —30 min —10 min /121 ℃ 图2-6-4 立式高压蒸汽杀菌锅 1 蒸汽管 2 水管 3 排水管 4 溢流管 5 排气阀 6 安全阀 7 压缩空气管 8 温度计 9 压力表10 温度记录控制仪 桔子罐头:5 min —15 min —5 min /100 ℃ 第二节罐头杀菌条件的确定(难点和重点) 首先了解几个概念

(完整版)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现分述如下: 一、湿热消毒和灭菌 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 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

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 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 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 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 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 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总时间包括: 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

食品冷杀菌研究进展

食品冷杀菌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食品冷杀菌技术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超高压杀菌、辐照杀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臭氧杀菌、脉冲强光杀菌、电解食盐水杀菌、超声波杀菌、微波杀菌基本原理、杀菌效果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简要分析了食品冷杀菌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冷杀菌+食品+进展 Research Advance of the Non-thermal Pasteurization Technology Author WangDong Teacher KongLingming Abstract:A review concerning the Non-thermal Pasteuriz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ing advance of food. This article gives an outline of pasteurization using high-pressure, High V oltage Pulsed Electric Fields ,ozone,impulse discharg technological process,electrolyzed salt solution,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Ultrasound and correlation technique and microwave pasteurization. The application on delicatessen industry.Food non-thermal pasteuriz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direction was brief analysed. Keywords:Non-thermal sterilization;delicatessen;Advance

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清洗消毒方法汇总

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清洗消毒方法 一、清洗剂和消毒药物 (一)水:水是基本清洗剂,用量大,使用广泛。使用水进行清洗时,同时利用热能或搅拌,流动摩擦以及压力喷射等物理能量,可大大提高水的洗涤效果。 (二)硷水溶液(NaOH):适当组份的硷水溶液脱脂洗涤力极强,适当加热再辅 以喷射力洗涤效果更好。广泛使用机器、设备、管道等的清洁洗涤。 (三)表面活性剂:又称为人工合成洗净剂,具有促进液体渗透、融化、发泡 等作用。多种洗涤剂、消毒剂广泛用于生产和生产经营场所的清洁消毒。 (四)含氯消毒剂:这类药物有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的有效氯的含量,有效氯的含量愈高,消毒能力愈强。 (五)75%乙醇是目前医药卫生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消毒剂,主要应用于皮肤 和器具、容器的消毒。是一种良好的皮肤消毒剂。 二、清洗、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使用物理方法杀灭法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 称为物理消毒法。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 1、机械除菌:是用机械的方法从生产经营场所和机械设备、容器具、管道等除去污染的有害微生物,减少食品被污染的机会。常用的方法有干式或湿式清洗,通过冲洗、刷、擦、抹、扫、铲除、通风、过滤等达到清除有害微生物和 去污目的。具有简单、方便、实用廉价的优点。

2、热力消毒:热力消毒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取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包括煮沸、流通蒸汽、巴氏低温消毒(62~65℃.30min)、红外线消毒等。 3、辐射消毒:包括紫外线消毒和电离辐射消毒。 (1)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5电伏)的电磁辐射波,在短波段(240.0-280.0mm)附近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力。目前紫外线杀菌多用253.7nm 紫外线波长进行杀菌。 利用紫外线杀菌是用人工制造的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的。 (2)电离辐射消毒:电离辐射消毒是指利用r射线电子辐射能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所进行的低温灭菌方法,因为该消毒方法不升高被照射物品的温度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而称之为“冷”灭菌。电子辐射能穿爱被辐射物品,不受物 品包装、形态的限制,因此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二)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称为化学消毒法。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可在较低温度下应用,不易受酸、硷、有机物等因素影响,无色、无味、消毒后易于除去残留药物,毒性低,使用无危险,价格低廉,对物品无腐蚀性等条件, 目前应用于食品加工经营的消毒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含氯化合物:用于消毒的含氯化合物种类很多,主要有:漂白粉、次氯酸 钙、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2、醇类:75%乙醇消毒。 3、酸类:常用的有乳酸。 4、过氧化物类: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臭氧等。

{时间管理}第四章罐头杀菌时间的计算第一章食品罐藏容器

(时间管理)第四章罐头杀菌时间的计算第一章食品 罐藏容器 20XX年XX月

第四章罐头杀菌时间的计算(重点和难点) 先见杀菌锅及操作过程,这是壹台立式杀菌锅,拧开柄型螺母,打开锅盖, 将装满罐头的杀菌栏吊入锅中,拧紧柄型螺母,开始供应蒸汽。经过三个阶段: 首先经过升温阶段、时间为T1,达到预定杀菌温度t ;再经过恒温杀菌阶段、时间为T2;最后进行降温冷却阶段、时间为T3;对于高温杀菌的罐头,有的需要通入压缩空气反压冷却P。之上参数时间、温度、反压即为杀菌的工艺条件。 第壹节罐头杀菌条件的表示方法 通常排列成公式的形式,因此也叫杀菌公式,也叫杀菌规程。 n — T2 — T3 不是加减乘除的关系。T I升温时间min,T恒温杀菌时间min,T降温时间min,t杀菌(锅)温度C、注意不是指罐头的中心温度。P冷却时的反压0.12 —0.13MPa。 T I壹般10min左右,T3壹般10min —20min,快壹些为好,即快速升温和快速 降温,有利于食品的色香味形、营养价值。但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如锅炉蒸汽压力不足、延长升温时间;冷却时罐头易胖听、破损等,不允许过快。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T 2、t,最麻烦就是要确定T 2,要求杀菌公式于防止腐败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杀菌时间。既能防止腐败,又能尽量保护品质。 下面是现有成熟的杀菌公式: 午餐肉:10min —60min —10min/121 C,反压力0.12MPa。 蘑菇罐头:10mi n —30mi n —10mi n/121 °C

桔子罐头:5mi n —15mi n —5mi n/100 °C 第二节罐头杀菌条件的确定(难点和重点)首先了解几个概 念。 1 、实际杀菌F 值:指某壹杀菌条件下的总的杀菌效果。 实际杀菌F值:把不同温度下的杀菌时间折算成121 C的杀菌时间,相当于121 C的杀菌时间,用F实表示。特别注意:它不是指工人实际操作所花时间,它是壹个理论上折算过的时间。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请见我为大家设计的例题。 例:某罐头110 C杀菌10min , 115 C杀菌20min , 121 C杀菌30min。工人实际杀菌操作时间等于50min ,实际杀菌 F 值且不等于50min 。 F实=10 XL+15 XL+30 XL3, L我把它叫做折算系数。 L1肯定小于1_2,二者均小于1。请问同学们L3= ? F 实肯定小于50min ,由此可见,实际杀菌F 值不是工厂杀菌过程的总时间之 和。 例:100 C杀菌90分钟,120 C杀菌0分钟,哪个杀菌强度大?折算成相当于121 C的杀菌时间,再比较! 90 XL100和10 XL120比较!只要找到折算系数就好比较。 2、安全杀菌F 值 于某壹恒定温度(121 C)下杀灭壹定数量的微生物或者芽抱所需的加热时间。它被作为判别某壹杀菌条件合理性的标准值,也称标准 F 值,用 F 安表示。“杀灭”具有商业杀菌的含义,允许活菌存于。 F 安表示满足罐头腐败率要求所需 的杀菌时间(121 C),每种罐头要求的标准杀菌时间(通常121 C为标准温度),

食品杀菌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

食品杀菌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2012-11-29 中华食品生意网编者按:传统食品杀菌为热杀菌,与之相比,冷杀菌不仅能杀灭食品中微生物,且能较好保持食品固有营养成分、质构、色泽和新鲜度。食品冷杀菌主要有超高压杀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臭氧杀菌等,对于保持食品更能成分的生理活性起到重大作用。 什么是冷杀菌: 冷杀菌是指在杀菌过程中食品温度不升高或升高很低的一种安全、高效杀菌方法。冷杀菌不仅有利于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且还有利于保持色、香、味及营养成分。 冷杀菌技术兴起的背景: 传统的热力杀菌是在加热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会不同程度地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天然特性。为了更大限度保持食品本身的固有品质,一些新型的灭菌技术———冷杀菌应运而生,如超高压杀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脉冲强光杀菌、放射线杀菌等。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改变,“原汁原味”的食品逐渐成为时尚,因而冷杀菌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食品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冷杀菌技术有哪几种 一、超高压杀菌 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三|、臭氧杀菌 四、微波杀菌 五、脉冲强光杀菌 六、辐射杀菌 七、紫外线杀菌 八、其他杀菌技术列举 1超高压杀菌技术 原理: 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以后,放入液体介质(通常是食用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在100MPa~1000MPa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要求。其

基本原理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其细胞壁,使蛋白质凝固,抑制 酶的活性和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等来实现。 发展现状: 超高压冷杀菌技术的先进性是高压、常温灭菌,采用该项技术对食品进行处理后,不但具备高效杀菌性,而且能完好保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口感佳,色泽天然,安全性高,保质期长,这是传统高温热力杀菌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目前,国外超高压灭菌已在果蔬、酸奶、果酱、乳制品、水产品、蛋制品等生产中有了一定的应用。在每cm2的肉食上施加大约6t重的压力进行高压灭菌。结果,其味跟原来一样,色泽也比原先更好看。日本明治屋食品公司将草莓、苹果和猕猴桃等果酱经软包装后在400~600MPa、10~30min条件下灭菌,产品的色泽和风味不变,并保持了水果原有的口感,VC的保留率较高。 2、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原理: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是采用高压脉冲器产生的脉冲电场进行杀菌的方法。脉冲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作用,使细胞膜透性增加,膜强度减弱,最终膜被破裂,膜内物质外流,膜外物质深入,细胞体死亡。电磁场产生电离作用,阻断了细胞膜的正常生物化学反应和新陈代谢,使细菌体内物质发生变化。 发展现状: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已在实验室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可保持食品的新鲜及其风味,营养损失少。但因其杀菌系统造价高,制约了它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且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在黏性及固体颗粒食品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臭氧杀菌 原理: 臭氧灭菌或抑菌作用,通常是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结果。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 (1)作用于细胞膜、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物质外流,使细胞失去活力; (2)使细胞活动必需的酶失活。这些酶既有基础代谢的酶,也有合成细胞重要成分的酶; (3)破坏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或使其失去功能。臭氧杀灭病毒是通过直接破坏RNA或DNA完成的;而杀灭细菌、霉菌类微生物则是先作用于细胞膜,使其构成受到损伤,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并抑制其生长,臭氧继续渗透破坏膜内组织,直至其死亡

食品杀菌常用方法

食品杀菌常用方法有哪些 食品杀菌技术食品杀菌常用方法有哪些? 食品杀菌就是以食品原料、加工品为对象,通过对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的杀菌及除菌,达到食品品质的稳定化,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因此降低食品中有害细菌在存活数量,避免活菌的摄入引起人体(通常是肠道)感染或预先在食品中产生的细菌毒素导致人类中毒。 1食品杀菌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一列出分析解决,即使种类多而杂,但受污染途径却一样,主要为外界污染及自身污染。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本文仅列出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常用的杀菌技术及解决方案。 2外界污染外界污染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除自身原料、半成品以外的微生物污染,如水中细菌污染,空气中细菌二次污染,员工手部、设备、容器、工具、周转箱等二次交叉感染,包装材料被污染等。 水的杀菌 紫外线消毒利用波长260nm的紫外线照射微生物,可以使其分子内部产生化学反应而致死。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各种食品容器的杀菌,还可以用于畜肉、清凉饮料、啤酒制造用水、蔬菜、鱼贝类及其制成品、冷却水、冰冻鱼的解冻水等的杀菌。 臭氧消毒臭氧的分子量为48,是由三个氧原子以共振结构存在,,是一种强氧化剂及强力的消毒杀菌剂,O3 → O2+ (O) (O)+H2O → 2HO,其氧化力为自然界物质中仅次氟的强烈氧化剂,臭氧对水的溶解度为氧的13倍,能在短时间内大量融入水中,杀菌力可达氯的3000倍,使水中重生菌数显著降低,澄清水质,故臭氧可用来净化水质。 空气中细菌杀灭

食品动态消毒机独立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有柜式、壁挂式、顶棚式等多种形式。一台2000风量的空气动态消毒机在空间的室内开启60min,可以达到消毒要求。这种消毒器本身无毒无害,可以在有人情况下连续使用,有效避免空气中细菌二次污染食品。 等离子体弥漫技术采用将等离子体弥漫到空气中的方式,分解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有害细菌、病毒等,对处理异味效果也非常明显。主要是配到新风系统或层流净化管道配套使用,控制管道系统自身的二次污染,杀灭新回风中的微生物。 手部细菌消毒 手部消毒流程,首先湿手,滴上皂液,两手反复搓洗,然后在感应水龙头下冲洗干净;顺势将放置在自动干手器的出风口,热风会自动吹出将手吹干;最后采用75%乙酸加至自动感应手消毒器内,消毒液会自动喷出对手部消毒,这样就可以直接进入车间。 3内在污染内在污染即食品原料、半成品内自含的细菌。分为烘焙、饮料、水产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啤酒、豆制品、营养品等,需要不同的杀菌设备及技术。 微波杀菌 这是一种由相应电源的微小发生器、波导管理连接器和处理室组成的微波混合系统,它能够以极其微小的温度差异,对巴氏菌进行处理。采用这种混合系统,可以使微波的能量均匀地分布在被处理食品上,加热到72~85℃,并保持数分钟,然后放入温度只有15℃的贮藏室。该技术适用于已经包装的面包片、果酱、香肠和锅饼等食品,经处理的食品保质期可达6个月以上。 基因杀菌 这是一种杀灭假单铜绿菌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设法从该细菌中分离出一种基因,这种基因专门制造一种物质,负责在细菌中传递信息,阻止细菌形成生物膜集合体,使其毒性降低,且易被清洗掉。 电子射线杀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