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记叙文阅读

四川省成都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记叙文阅读
四川省成都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借物感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红高粱

程中学

①红高粱是迎接秋天的一份最美好的礼物。刚一立秋,高粱就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像一把把迎风怒放的火炬。火红的高粱剪裁出山的裙裾。山风一来,就见火红的裙裾飞扬,飘摇出惹眼的美丽。高梁不是花,但很美;高粱脱粒晒干后只是一种商品粮,却有着善良朴实的品性,它在特殊的年月里挽救了了无数人的生命。

②刚抽穗时的高粱就像一个青涩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般清纯动人。还记得小时候,成片的高粱地是我们儿童的乐园。背着大人,躲过生产队“看青”的人,我们常到高粱地找寻高粱“乌米”。乌米是一种生长在农作物顶部的真菌,颜色多为黑色,幼嫩时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它外表虽不起眼,却是我们童年记忆中不可多得的美味。采摘下来,剥开裹着的那层高粱皮,只见乌米外白里黑,圆胖可爱。小心翼翼咬上一口,有一种绵绵软软的甜味,吃完一颗,白白的小牙立马变黑。不一会,我们的脸蛋上、衣服上都沾上了乌米的颜色,成了一个个“大花猫”。至今想起,那种美好的感觉仍然让我回味不已。

③将熟未熟时的高粱就像画中的古典美人,娇面含羞,风情万种,令人怦然心动。每当这时候,我就要缠着奶奶给我做高粱粑了。割一捆高粱回家,在干净的院坝里用手将高粱粒搓下来,清水淘净,再沥干水分。这时的高粱,圆润饱满,只是里面的浆还未熟透。用石磨一碾,青红相间的高粱皮儿裹着奶白色的浆汁聚集在磨槽里,散发出一种清甜的味道。舀一勺磨好的高粱浆放入烧热的锅里,再化入一小坨猪油,随着高粱浆遇热凝固,再轻轻按扁、翻动,煎至两面金黄。此时的火候不能太大,否则易焦变糊;也不能太小,不易煎熟。每次做高粱粑我都自告奋勇帮奶奶烧火,很认真地将火候掌握得刚刚好,奶奶便笑我是被馋虫勾的,平时也没见干活这么积极。煎好的高粱粑,蘸上白糖吃,软糯香甜,味道独特,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是我童年印象最深刻的美味。高粱做成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最低,因而蛋白质的质量也最差。高粱的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却更能为人体所吸收。常听奶奶说起,在自

然灾害那几年,稀稀拉拉的高粱羹拌上山间田里的各种野菜,救活了当地的很多人。但奶奶却不许我多吃高粱粑,说它是“粗粮”,小孩子吃多了消化不好。

④当高粱红遍满山坡时,父亲的笑容也被高粱染红了。熟透的高粱,像小山一样堆在晒场上,将人们的生活也装扮得红红火火。这时,各大小酒厂收购高粱的广告贴出来了,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在我国,以高粱为原料蒸馏白酒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正如俗语所说,“好酒离不开红粮”,驰名中外的中国名酒多是以高粱为主料或重要辅料配制而成。种植高粱的人有了收益,生活有了希望;酿酒师挥动着臂膀,将浓郁的酒香洒满大街小巷。父亲呷一口自家高粱做的纯粮酒,脸上就有了微醺的神采。在浓郁的高粱酒香里品味生活,日子虽然还不算富足,却也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⑤又是一年秋风起,高粱又红了。勤劳、节俭、淳朴、热情的人们,就像田野里熟透的红高粱,让人亲近,让人热爱,让人向往。

(《散文百家》2017年11期,有改动)

1.文章围绕红高粱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2.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将熟未熟时的高粱就像画中的古典美人,娇面含羞,风情万种,令人怦然心动。

3.“红高粱”在文中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请结合选文,谈谈红高粱给你的感悟。

1.①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到高粱地寻找“乌米”;②高粱将成熟未成熟时,奶奶给我做高粱粑;③收获的季节,高粱给人们带来了收益,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高粱将熟未熟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红高粱的喜爱,自然引出后文奶奶给我做高粱粑的情节。

3.表面写了红高粱具有善良朴实的品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作者借“红高粱”赞美了勤劳、节俭、淳朴、热情的人们。

4.示例:红高粱淳朴、善良,它象征着勤劳、节俭、淳朴、热情的人们,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努力做到勤劳、节俭、淳朴、热情,像红高粱那样。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窗外的泡桐树

梅桑榆

①在我书房的窗外,挺立着七株泡桐树,高大、繁茂,交错的枝杈和那阔阔的叶子,织成一道绿色的屏障,遮住了一片灰蒙蒙的屋海。

②这七株泡桐树已陪伴我多年,不经意间,它们的高度便超过了我位于三楼的窗口,看那树顶,已须仰视。它们树干粗壮,已逾合围,从根至上七八米,笔直圆挺,绝无枝杈,树皮光滑,几无疤痕,树冠繁茂,可庇荫两百多平方米的地面。那蓬勃之状,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在人生旅途中蒸蒸日上的青年。

③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泡桐树也繁花满枝,宛如披了一身霓裳,又好像从天而落的淡紫色云霞。我窗前那冬日残留的一丝肃杀之气,便随着泡桐花的开放悄然散去。当繁花落尽,它们便为我托出一片恬静、平和的新绿。我临窗伏案,读书或写作,当眼睛被满纸的“黑蝌蚪”胀满,或大脑因长时间的思索而疲劳时,便把目光停在这片绿色上,让眼睛得以歇息,大脑得以放松。晨昏之际,那绿荫里常有鸟儿的呖呖鸣啭;到了夏日,还有蝉那声如金属般的聒噪

..。这悦耳的天籁,迥异于闹市的喧嚣,闻之如置身于幽静的山林——泡桐树,好像有心把一丝大自然的情趣移来这闹市,丰富我单调的日常生活。

④晴日的傍晚,天光渐暗,树冠变成凝重的墨绿,在湖蓝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娴静而又端庄,仿佛温柔的满怀着母爱的女人伫立在我的窗前。而工作了一天的我,则爱在这宁静的氛围里,对着深幽的树影独坐遐思,或看着树顶上那片纯净的天空,耐心等待上帝的仆人点亮万千天灯。

⑤这七株泡桐树,是我夜读的忠实陪伴者。月白风清之夜,我凭窗而立,可以看它们披一身月华,绘一地倩影,树的枝叶将月光剪开,揉碎,化作一地繁星,衬托出夜的静谧;暴风雨之夜,我借着闪电的蓝光,可以看见它们一改往日的温和静穆,愤怒地摇动着巨大的树冠,抵抗狂风暴雨的袭击。霹雳在它们上空炸响,万千雨箭射在叶子上,其声如惊涛拍岸。巨雷盘空,撼人心魄,我真担心它们中的某一株会被雷霆劈折。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翌日清晨,风息雨霁,它们却缀着晶亮的水珠,裹着淡淡的晨雾,安然而立,姿影越发显得伟岸、挺拔。

⑥尽管在严寒的冬季,它们也并不衰败颓丧,虽无一身绿裳,但遒劲的枝杈昂然向上,托着天宇,显示出一种傲然、超拔的气度。若逢降雪,它们便化作玉树琼枝,平添了一种难以描绘的妩媚,于苍劲中显出几分巧夺天工的娇美。

⑦这七株泡桐树,行距和株距并无规律,显然是人们随手栽在那里。而据我所知,也从无园丁为它们浇水施肥,修枝打杈,从未受到谁的呵护,但是它们却于默默中不知经历了多少风刀霜剑、严寒酷暑,成长得如此壮大,如此葳蕤,成了栋梁之材!它们那卓绝的生存能力和自强的精神,实在令人赞叹。

⑧由于建楼,这七株泡桐树已被伐去多年。但是,它们的姿影,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10月12日)1.文章第③段加点词语“聒噪”有何妙处?

到了夏日,还有蝉那声如金属般的聒噪

..。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晴日的傍晚,天光渐暗,树冠变成凝重的墨绿,在湖蓝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娴静而又端庄,仿佛温柔的满怀着母爱的女人伫立在我的窗前。

3.第⑤段描写暴风雨之夜的霹雳与“我”的担心,有何作用?请分别回答。

4.作者笔下的泡桐树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1.聒噪,指声音杂乱;吵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叫的声音。

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晴日傍晚,天光渐暗之时的树冠比作满怀着母爱的女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冠娴静而又端庄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描写霹雳,运用衬托的写法,写出树冠抵抗狂风暴雨袭击的情景,表现出泡桐树坚韧、挺拔的特点。写“我”的担心,表达出“我”对泡桐树的喜爱之情。

4.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都应该保持傲然挺立的姿态,以娴静端庄、温和静穆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要培养自己卓绝的生存能力和自强的精神。乡音乡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那盏煤油灯

徐三保

①最近回老家,陪母亲边闲聊,边收拾那间已经有些破败的老屋。

②突然间,我看见窗台上一盏布满灰尘的煤油灯,瓶身是玻璃的,煤油早已风干,灯芯灰暗。我用抹布小心擦拭着,仔细端详。母亲看了看,笑着说,这个东西早没用了,现在偶尔村里电房跳闸停电,停电时间都不

长,很快就会修好,点根蜡烛或用蓄电池灯凑合一下就行了。我望着手中的煤油灯,心中可谓百味杂陈。

③小时候,煤油灯可是家家户户照明的必需品,它曾陪伴我度过无数个夜晚。

④我刚刚记事的那阵子,只要天一擦黑,大姐就把我喊回家,不再让我和哥哥在外面玩耍。姐姐烧好了饭菜,端放在家中堂屋的大木桌上。我们姐弟三个围坐在木桌旁,守着一盏煤油灯,安静地等待父母回来。我有时会趁姐姐不注意,偷偷夹一筷子菜放到嘴里,然后低下头慢慢咀嚼。如果被姐姐看见,她会假装生气地瞪我一眼,大声地说:“就你好吃,大大(父亲)妈妈还没回噶(家)!”

⑤我做个鬼脸,赶紧跑到门口看看有没有父母的身影。有时是风吹树木的声音,有时是院外路人行走的脚步声。父母常常是在我焦急地等待许久后才出现在家门口。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家人聚在煤油灯下,父亲依旧会悠闲地喝上一杯打来的散装酒,边喝边和母亲闲谈着村里的人和事,我和哥哥姐姐偶尔也会插上几句话。大家坐在大木桌边吃饭,煤油灯的光似乎一下子亮堂了许多,家中也热闹了许多。当年这些有说有笑的场景看似寻常,如今每每从记忆深处反刍一番,却是别样的温馨。

⑥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村子里停电是常有的事。当时我寄宿在伯父家,伯父家也有一盏煤油灯,与我家的那盏几乎一模一样。我就着微弱的灯光做作业,累了,揉一揉眼睛,伸个懒腰,看一看后院。倘若是初秋,村庄旁边稻田里的阵阵蛙声不时地传来,远处还能听见几声狗叫,月光如水洒在后院的地上,院子里的树影在微风中摇曳。伯父在旁边的长凳上编织草鞋陪伴,有时,我正在埋头做作业,精神疲惫,突然电灯亮了,满屋子顿时明亮起来,那一刻,仿佛一下子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精神为之一振,瞌睡虫也跑到爪哇国去了。我把煤油灯熄灭,再小心地放在窗台上,以备下次再用。这时,伯父就会从家中陶罐里拿出几块锅巴,让我垫垫肚子。然后我又回到桌前继续做作业,一切又恢复了先前的那份安静。

⑦我看着陈旧的煤油灯和眼前日渐苍老的母亲,思绪万千。煤油灯曾经照亮了一个孩子顽皮懵懂的日子,也见证了少年时光刻苦学习的身影。如今,它已经慢慢退出了生活的舞台,但是煤油灯下一幅幅充满烟火味的场景,却让我终身难忘。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7年11期)1.文中的“烟火味”具体指什么?文章写了哪些和烟火味有关的场景?请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文章为什么要详写煤油灯下的时光,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3.分析“那盏煤油灯”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否也有同样的经历,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1.“烟火味”指的是具有生活气息的朴素而又熟悉的味道。场景有:①小时候静待父母回家偷菜吃,父母回来一家人有说有笑吃晚饭的场景;②“我”在伯父家伴着煤油灯写作业的场景。

2.详写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煤油灯下吃饭的时光和在伯父家伴着煤油灯写作业的场景,既表现了灯下时光的温馨,又表达了对已逝岁月的追忆和感伤。

3.象征意义:象征的是“我”对孩提时代顽皮懵懂的日子和少年时刻苦学习的时光;结构作用:是全文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情感:表达了“我”对孩提时代顽皮懵懂的日子和少年刻苦学习岁月的追忆;对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气氛的怀念;对姐姐和伯父给“我”的疼爱的感激;对于岁月流逝、煤油灯陈旧、母亲苍老的感伤。

感悟:人都是怀旧的,小时候爷爷送我了一本期待已久的连环画,我非常珍惜,只可惜在后来搬家的时候弄丢了,当时特别难受,很长时间都耿耿于怀。后来我也释然了,虽然书没有了,但是我知道爷爷对我的爱是不会变的。与其对失去的东西念念不忘,倒不如把握好现在的时光,认真过好每一天,珍惜现在拥有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家乡的古水井

黄晓波

①乡愁总是跟童年的记忆紧密相连。

②小时候,在我的家乡,水井几乎随处可见。无论是村口、街头,还是在巷尾,常常都有水井的存在。这些看似并不起眼的水井,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百姓,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一口水井,伴随着我度过了多年难忘的时光。每每想到它,总是那么温馨。

③古井里的水,一年四季都是清澈透明的,不论是从水井里取水当场喝,还是烧开水泡茶喝,总是感觉爽口而有淡淡的甜味。若在冬天取水,还可感受到从井口冒出的暖暖气息,水也是温温的。尽管每天从早到晚前

来提水、挑水、浣洗的人很多,可水似乎取之不尽。不论是住在水井附近

的人,还是南来北往的过客,大家都自觉地护着这口水井。人们在井边淘米、洗菜、洗衣服,但从不会在井边洗刷马桶。我想,这既是对生命之源井水的敬畏,也是对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呵护。

④在水井边常有一道风景,那是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不易看到的:每当天刚蒙蒙亮,早起的男人们提水的提水、挑水的挑水;女人们则叽叽喳喳边说着话,边淘米洗衣。大家互相道个安、问个好。打招呼声、欢笑声和打水时木桶与井沿的碰撞声、提桶时水从桶里泼洒出的哗啦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奏响着一支快乐的生活交响曲

...,让人心情愉悦,也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⑤水井又是一个驿站,由于水井就在马路边,既方便了附近的住户,也给经过此地的人们提供了方便。许多南来北往的路人喜欢在井边歇歇脚,喝口井水解解渴。只要井边有人在取水,想喝口水的路人就会友好地走近井边打声招呼、讨口水喝;而取水的人也都会善意地将打好水的水桶交到

路人手上,大家似乎都有一种默契

..。接过水桶的路人,往往将水桶往井口石上一放,蹲在旁边,双手侧扶着水桶,仰起头咕噜咕噜地喝上一大口,那感觉甚是爽快、惬意。

⑥夏天井台边,尤其是黄昏和夜晚,较往常则要热闹许多,因天气炎热,大家用水多,加上放暑假了,孩子们特别喜欢到井台边凑热闹,因为这里比其它地方都要凉爽许多。不少人家干脆把一些活也搬到井台边来做,洗衣洗碗不用说,还往往把竹床、竹椅、竹席之类都搬到井边来洗,洗了就放在井台旁晾干,晚饭之后许多人顺便就在井台边休息一会儿。这时往往是小孩子们特别开心的时间,先追追打打玩“官兵捉强盗”之类的游戏,然后在井台边用井水简单冲个澡,躺在竹床上,在星光和月光的陪伴下,一边享受井边的凉爽,一边听大人们讲天上人间的故事。忙碌了一天的大人小孩们,有的听着听着便呼呼入睡,不知不觉进入甜蜜的梦乡……

⑦古井的水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这口古井也伴随着我们成长,见证了我们儿时的许多快乐。小些时候,我与哥哥一前一后用一根竹扁担扛着一桶水回家;长大了些,就一个人用手提着大半桶水;后来长成小伙子了,就乐颠颠地挑着一担水回家。高中毕业后,我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伴随我快乐成长的古水井。在外地工作后,许多次回家乡,我都想去古井看看,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⑧多年后,有一次我回到家乡,特别想去看看那口古井,然而,孩时

的同伴告诉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当年那口古井已不存在了。我听后,心里有种莫名的惆怅和伤感。古井虽已不在,但每当我想起家乡,就常常会想起那口古水井,想起那清爽甘甜的井水给我们的滋养,想起我在井台边度过的快乐无忧的少年时光。

(《江西日报》2017年11月24日,有删改)

1.文章围绕“家乡的古水井”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点简要概括。

2.结合全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奏响着一支快乐的生活交响曲

...,让人心情愉悦,也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2“而取水的人也都会善意地将打好水的水桶交到路人手上,大家似乎都

有一种默契

..。

3.分析“古水井”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4.关于文章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古水井的消失,让乡愁渐行渐远,无处寄托。

第二种:表现村里人和睦相处、彼此关爱,民风淳朴。

第三种:反映作者对滋养村民的古水井的感激,对快乐无忧的少年时光的怀念。

1.①家乡水井多;②古水井里水的特点;③古谷水井边的风景;④古水井为附近的住户、往来的人们提供了便利;⑤夏天古水井旁热闹的景象;⑥水井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儿时的欢乐。

2.(1)清晨井边人们活动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交织在一起。(2)井边提水的人和想喝口水的路人彼此心灵相通,配合得很好。

3.象征意义:象征着家乡;象征着快乐无忧、悠闲惬意的时光;象征着淳朴的民风。结构作用:“古水井”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同时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4.示例: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是:文章第一段写“乡愁总是跟童年的记忆紧密相连”然后正文写的就是记忆中的古水井,最后一段又写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当年那口古井已不存在了”,这些内容表明古水井是思念故乡的载体,古水井的消失,让乡愁成了无根的浮萍,渐行渐远。

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是:文章的主体写在古水井边人们的活动,古水井

打水的场面;口渴的路人在这里得到善意的款待,夏天人们在古水井旁休息时的和谐场面。这些都体现了村里人和睦相处、彼此关爱,民风淳朴的特点。

同意第三种说法。理由是:文章用了较多文字写孩子们夏天喜欢到老水井边凑热闹,他们玩游戏,洗澡,听故事,在星光和月光的陪伴下甜蜜无忧地生活着,以及后面写“我”工作后回家想要去看古水井,“每当我想起家乡,就常常会想起那口古水井,想起那清爽甘甜的井水给我们的滋养,想起“我”在井台边度过的快乐无忧的少年时光”,这些都表明作者对滋养村民的古水井的感激,对快乐无忧的少年时光的怀念。

挚爱亲情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父亲满身污泥渍

徐立新

①那年,母亲病情加重,不能再干任何体力活,家中所有的负担都压到父亲的头上,希望则寄托在我的身上,可中考我却考砸了。

②我只能上县城里的一所普高。开学那天,我的心情失落到极点。空中飘着小雨,父亲送我去报名,同去的还有两名学生和他们的父亲,他们考上的都是示范高中,那是一所考入本科率特别高的高中,意味着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大学校门。一路上,他们的父亲都在说笑,骄傲自豪的表情一目了然。

③父亲偶尔也会插上几句,但我能感觉他是出于礼貌,并不是发自真心的。途中要经过一段没有架桥的河道,我的一位表哥正好在那里摆渡,他马上认出了父亲,大声地跟父亲打招呼,问我们要去哪里。父亲说送我去上高中,表哥便说是示范高中吧?恭喜呀!父亲说不是,表哥顿觉失礼了,不再言语。

④到了县城后,一行人便分开了,我要去的普高,位于偏远的北城,需要坐车去,出租车很贵,父亲选择坐打油机(一种烧柴油的小型机动载人助力车)去。他跟人讲好了价格后,便将我的行李和被褥搬上车,车厢很小,我跟父亲紧紧地挤在一起,动一下身体都难。

⑤打油机一路轰鸣地艰难向前,遇到坑坑洼洼处便会激烈地上下左右摇晃,让人心惊胆战。

⑥十多分钟后,我们遇到一段长长的坡。由于路面湿滑,又加上超载,打油机根本爬不上去,尽管马力不断被加大,从发动机里喷发出来的黑烟越来越浓,但依然无济于事

....,只能在原地痛苦地止步不前。

⑦见此状,父亲说,他下去推;我也要,但他不同意,理由是我脚上穿了一双刚买的新球鞋,他怕我推车时弄脏它,去学校时不好看。

⑧于是我便坐在车里,手使劲按住行李和被褥,不让它们掉出去,开车师傅加大油门,父亲则使出浑身力气艰难地推搡着车子,强大的阻力让打油机不停地向后移动、摇晃着,好几次险些就要顶倒父亲,但父亲绝不后退,最终迫使打油机一点点地向前挪动。

⑨父亲的鞋和裤子,很快便被路过的汽车溅起的湿泥和污水弄脏了,他头发和脸上也布满了水滴,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

⑩当驶出最后一道坡后,不再有阻力的打油机猛得向前窜了出去,父亲忽得失去了对抗力和重心,一下子趴倒在地,一身衣服全被弄脏了。

?爬起来后,他将衣服简单地擦了擦,“没关系,回家洗洗就又干净了。”父亲说完便带着满身的污泥渍带我去交学费了。

?我一个刚大学毕业的老乡,在学校当老师,中午父亲请他吃了一顿饭,拜托他对我多加照顾。

?至此,他口袋里的钱已经很少了,去回去的车站,便不能再坐打油机了,只能走过去。我站在校门口,目送父亲远去,他一手拿着一根扁担,一手拿着来时捆被褥的麻绳,头也不回地一步步朝前走。小雨不知何时停了,但天上没有太阳,没能晒干父亲的衣服,他上衣、裤子和鞋上的污泥渍依然清晰可见,我一辈子都忘不掉。也就是从那一刻,我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替父亲争口气。

?3年后,我考上一所很不错的大学,父亲又一次送我去报名。途中,我问他,“还记得送我上高中时的情形吗?”父亲点点头。我又问,“当时您心情失落吗?”“有点。”父亲回应道,“但我觉得只要你不放弃,依然还能赢,就像爬坡推打油机一样,只能卯足劲去推,终究还是能将它推上去的。”

?我要感谢父亲,是他的不妥协和坚持给了我勇气,是他满身的污泥渍给了我雪耻的决心。

(《做人与处事》2017年9月上第17期,有删改)1.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父亲满身污泥渍”的作用。

2.如何理解第?自然段画线句?

但我觉得只要你不放弃,依然还能赢,就像爬坡推打油机一样,只能卯足劲去推,终究还是能将它推上去的。

3.通读全文,至少概括出两件表现父亲“不妥协和坚持”的事件。(6分)

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

1.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2.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努力坚持,最终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3.母亲病重,父亲依然送考砸了的“我”到县城上普高;掩饰失落心情和另两位父亲交谈;表哥唐突恭喜“我”考上示范高中,父亲勇敢回答说不是;父亲咬牙坚持推车,绝不后退;父亲被车子摔倒在地,满身污渍带“我”去交学费。(答到其中三件即可,语言表达意合即可)

4.①肩负家庭的重担。母亲病情加重,家中所有的负担都压到父亲的头上。

②自尊心强。当“我”所考学校不如别人时,心情低落。③勤俭,精打细算。出租车很贵,父亲选择坐打油机。④对“我”充满深沉的爱。让“我”坐在车上,自己下去推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隧道

康斯坦丁·梅利罕

①在火车驶出隧道的一刹那,这位乘客看到了出口外的一座巡道工的小房,而在它小小的窗口后面,站着一位老人。

②这列火车不偏不倚地停在了隧道里。糟糕的是,它的第一节车厢已开出了隧道,而最后一节却还没有进去。出乎意料的停车让许多乘客心中颇为不爽,只有最后一节车厢中的一位乘客不以为然,他心里反而有点暗暗庆幸。因为离这条隧道不远,正好住着他的父亲。每次出差旅行,他都要通过这条隧道,可是和父亲却已是多年没有见面了。

③这里从来没有为火车设置停靠站。他想,借这次意外的机会,说不定能和父亲见上一面。这位乘客从车窗探出身子,叫住一位正沿着铁路闲逛的列车员:“喂,您好,请问出什么事了?”

④“哎,隧道出口的铁轨坏啦。”

⑤“啊,那我们需要在这里等多长时间?”

⑥“起码得四个钟头吧。”列车员说完,返身朝隧道的另一头走去。

⑦这位乘客心中立刻有了底,他张望了一下周围,发现在最后一节车厢的对面,正好有一個电话亭。这位乘客便下了火车,给父亲打电话。可电话那头的人告诉他,他的父亲正在工地值班,于是,他又往工地打过去。

⑧“是儿子吗?”不知为什么,父亲立刻听出了他的声音。

⑨“是我,老爸!我有整整四个小时会在这里。”

⑩“啊,太可惜啦!”父亲失望地说,“我干完这点活正好要四个小时。”

11“你不能请假提前走一会儿吗?”

12“不行,”父亲回答。“这是个急活儿。让我想办法……”

13乘客挂上电话,点上一根烟,开始焦急地等待。

14这时,那个列车员正好从隧道里返回来。“过两个钟头我们就能走○

啦。”他向乘客宣布。

15“什么?过两个钟头?”乘客惊叫一声,“您刚才不是说,要四个○

小时吗?”

16“那个修理工刚才以为修好坏铁轨起码要四个钟头,可现在他又说,两个钟头就能搞定。”列车员解释道。

17乘客忙奔向电话机,匆匆地按下号码:“爸!你知道吗,我不能等○

四个小时,只能等两个小时!”

18“真糟糕!”父亲有些气恼,但马上又说:“哦,没关系,我再加○

把劲儿,说不定一个钟头就能把活干完。”

19乘客挂上了话筒。这时,那个列车员吹着口哨从隧道里走了出来:○

“我们今天真走运,碰上这么一个好修理工!一个钟头,他说,一个钟头就能搞定。”

20这位乘客忙又奔向电话。“爸!对不起!不是两个小时,而是一个○

小时!”

21“怎么这么倒霉!”父亲很生气,“好吧,那我用半个钟头,我不○

会再往后拖了。”

22乘客挂上了话筒,把烟头扔到地上,使劲地用脚踩灭。这时,那个○

列车员又正好从隧道里返回来:“哈哈,简直是笑话!那些活儿,修理工说半个钟头就能搞定了。”

23“他这不是在耍弄我们玩吗?”

24乘客叫喊着又奔向了电话:“爸,十分钟内你能把活干完吗?”

25“没问题,能干完,孩子!我就是累散了架,也要尽快把活干完。”

26乘客挂上电话,抬起手腕看着手表。这时,那个列车员手中摆弄着一根小树枝儿,嘴里哼着小调,从隧道里钻了出来:“嘿,这个修理工真会瞎扯,嘴里喊着‘这么多活儿,这么多活儿,可现在他又说,十分钟就能干完。”

27“真是混蛋!”乘客心中暗骂,又抓起话筒:“爸,听见了吗?我○

们已经来不及了。开始,那个混蛋答应要停四个小时,可如今他又说,只能停十分钟。”

28“不错,他确实是个混蛋,”父亲说,“但不要失望,孩子,我马上就完事儿!”

29突然,隧道里传出那个列车员洪亮的喊叫声:“请大家赶快上车!”

30“再见了,爸!”乘客向话筒最后叫了一声,“他们没能让我和你○

见上一面!”

31“等一等,孩子!”父亲气喘吁吁、声音嘶哑地喊着,“我已经没○

事儿啦!你别挂电话!”

32然而,这位乘客已经跳进了车厢,列车徐徐开动。

33在火车驶出隧道的一刹那,这位乘客看到了出口外的一座巡道工的○

小房,而在它小小的窗口后面,站着一位老人。他一边用帽子擦拭着满脸的汗水,一边高兴地冲着话筒大声喊着:“我终于脱身了,孩子!我完事儿啦!”然而,车轮与铁轨撞击的轰鸣淹没了他的声音……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7年10期)1.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

2.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乘客挂上了话筒,把烟头扔到地上,使劲地用脚踩灭。

3.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体会材料和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思想。

【链接材料】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1.一个小时半小时十分钟马上父亲的工作就是修理“我”所乘的火车经过的铁轨。

2.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挂”“扔”“踩”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乘客打完电话时的动作,表达了他因为父亲的时间和自己的不同步而感到无奈和伤感。

3.结构上与文章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那个修理工就是乘客想要见的父亲。

4.两篇文章都是为了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人性光辉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梦想已经出发

杜卫东

①柳婳人如其名,明眸皓齿,一笑两个酒窝,特别是她略带羞涩的神态和像鸽哨掠过天空一样的笑声,让你觉得即使用春梅绽雪形容她也不过分。然而我印象中的售楼小姐一般善于揣摩购房人的心理,谈笑之间,便把你兜里捂出汗的钱赚走了。

②柳婳在楼下等我和太太,去看新开的一个楼盘。我将我的新作《吐火女神》送给她,她表情略显夸张地“呀”了一声:“您是作家?我可喜欢读小说了。”我明白这是一句奉承话,这年头,碎片式阅读已成潮流,有几个女孩儿能认真看完一本纸质版的小说?很快,她开始了游说,介绍这个新开的楼盘。我告诉她,这次是代战友购房,战友只是一个工薪族,授权是100万元以内。

③到达目的地,小区景致和她描绘的基本一致,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叠石为山,池水环绕,观景台对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售楼大厅里人挨着人,像是刚从网里撒到甲板上的无数条鱼,一个个亢奋并焦虑着。柳婳在人群中找到楼盘的置业顾问时,已满头大汗。看了样板间,我很满意,拍了视频发给战友,他也认可,只是希望在价格上最好不要超过100万。

④当置业顾问告诉我们说我们看上的那套房子已经售出。太太慌了,

我把太太拉到一边,说沉住气,这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柳婳和置业顾问交涉了很长时间,最后精疲力竭地说,“101万”,置业顾问适时地举起手机问她:“还要不要?”柳婳略一沉吟,仿佛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要!把房留住。”又扭头对我们说:“保证不超过100万,去打定金吧。”我看了太太一眼,得意地笑了,一切在我的预判之中,狐狸终究没有斗过猎手。

⑤10天以后,我们陪着战友去交房款才得知,那日房价并没有降,柳婳把她自己的一万元佣金舍弃了。我听了心头一震。

⑥柳婳很忙,每天要穿梭于三亚的多个楼盘之间。太太告诉我,她是长春郊区的一个女孩儿,带着梦想来到这座海滨城市打拼。她的梦想并非是得到一双灰姑娘的水晶鞋,它平凡而简单,就是在三亚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她和一位同事合租了一间只有10平方米的平房,一个正值花季的女孩儿给自己设定的生活消费标准是每月2000元——包括房租和化妆品。有时候,一包方便面、一碗抱罗粉便是她的中餐或者晚餐。人海茫茫,也许我们就此擦肩而过,但是我们会把这一份感动留在心里。

⑦回到北京的我们几乎忘记了她。傍晚,太太突然接到了她从三亚打来的长途,说想和我探讨一下《吐火女神》中女主人公的命运走向。我有些愕然,接过手机。

⑧柳婳对我说,“女主人公辛怡之死源于内心的自我迷失,具有很强的警世作用,对人性弱点和社会病象的批判也深刻而有力。只是,能不能让她以实际行动完成一次内心的自我救赎?悲剧的意义固然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世人看,但是在命运的重重雾霾中,难道不可以射进一束希望的亮光吗?哪怕一灯如豆。”

⑨我很惊讶,不仅仅是她的意见非常专业,更是因为一个游走于城市边缘,为了小小的梦想而努力打拼的女孩儿,居然能够读完一本和她的谋生完全无关的纸质版长篇小说。这让我感到惭愧,同时也感到温暖。

⑩我说:“谢谢你读完了这部小说,如果有机会重印,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另外,我向她道歉,忙活半天却没有拿到应得的报酬。

?她先是一愣,继而咯咯地笑了:“我失去了这单业务,还有很多业务在等待我,而你的朋友失去了这次机会,也许就很难再有机会在三亚拥有一盏属于他的灯火了,明明是赚了呀。”她又说:“叔叔,你真的不必愧疚,反而应该祝贺我,因为我的梦想已经出发。”

?原来,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公司特别奖励了她一笔钱,现在她已支

付首付,不出几年,她就可以将父母接来三亚过冬了。

?“梦想已经出发”——说得真好。她的梦想光如萤火,然而当无数个这样微小的梦想抵达彼岸时,中国梦自然会摇曳生姿、绚烂辉煌。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4日15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3.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她的梦想光如萤火,然而当无数个这样微小的梦想抵达彼岸时,中国梦自然会摇曳生姿、绚烂辉煌。

4.请简要谈谈你读完本文之后的感受。

1.售楼人员柳婳舍弃自己佣金帮“我”战友在三亚定下房子以及和“我”探讨小说主人公的命运问题的故事,表现了柳婳的敬业精神和为梦想努力的坚定。

2.插叙。通过“我”太太之口补充交代了柳婳的生活经历,表现柳婳的不懈努力,用她的微笑和敬业留给顾客的感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为下文写她有时间读书和我探讨主人公命运作铺垫。

3.柳婳的每一个梦想都是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努力靠自己的敬业精神

实现的,这无数个小梦想的累积就助她实现了在三亚拥有自己的房子并可以照顾父母,每个人的梦想开始出发中国梦就会绚烂。

4.作为一个工作人员应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作为我们学生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不断努力,争取实现。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张假币里的善良

路小远

①中午去菜市场买菜,摊主找钱的时候,竟发现里面有一张假的一元钱。摊主很是意外,拿着那张假钱瞅了好半天,直说奇怪,这年头居然还有假一块的?末了,她问我,要不要收藏一下这一块假钱?我说,不了,你还是给我换一张吧!摊主无所谓地笑了,嗨,就一块钱,瞧你那个紧张劲儿,坐公交车时往里一塞不就行了。我自然不会听她的拿着一元钱假币去坐公交车,可是我也不得不承认,我是真的花过一张假币。

②那是六年前的事了,彼时,我刚到北京的一家书店打工。有一天,店长和别的同事都不在,我就自作主张地做了一回收银员,因为只收了一个客人的钱,所以我一直觉得应该不会有事。可临到晚上店长结账的时候,

发现钱柜里有一张二十元的假币,店长和其他同事一致认为那张假币是我收的。由于之前那位客人的确给了我一张二十元的钱,所以对此我无话可说,只得自掏腰包放进流水里二十元钱。

③起初我是想把那张假币给烧了,可是后来我越想越不甘心,越想越觉得不公平,于是,我决定把它花掉。一天早晨,我特意起得早早的,然后选了个不经常去的早餐店买早点。值得庆幸的是,那天早晨的人并不是很多,我进去以后,假装很随意地点了两个包子。开始我还能假装镇定,但当那个胖胖的男老板拿着那张假币反复查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全身都在发抖,双腿不自觉地打颤,我紧张到不敢抬头看那个老板的眼睛。甚至,我都想把那张假币从他的手里夺过来,可是我又不敢那样做。良久,老板才慢慢地从钱柜里把零钱找给了我,记得当时我跟他说谢谢时声音都在发抖,甚至有没有说出声来,我都忘记了。我将他找给我的零钱紧紧地攥在手里,逃命似的跑出了那个店,直到离店里有一段路,我才敢让自己停下来,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不知道是被吓得还是心里发虚。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平静下来,每每想起那个老板鉴别那张二十元假币时的情景,我都自惭形秽!

④也许是心理原因在作祟,也许是我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愧疚,下意识地想做些什么!总之,那件事过了以后,我便常常去那家店买东西吃,甚至还经常带同事一起过去。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每次看到那个老板的时候,我都想跟他说一声,“请你把那张二十元假钱还给我!”可是,我没有那个勇气!这样持续了一些日子,有一天,我独自去买早点,还是那个男老板收钱,我准备提着东西走的那一瞬间,他叫住了我,说:“姑娘,其实你不用每天都来吃我店里的东西,也不用带你的朋友来,天天吃这些东西都腻了吧!我早就看出你是个善良的姑娘,出门在外谁还不遇到点儿难事儿啊,别总记在心上!”我惊讶地看着他,心里有些不知名的情绪在翻滚!他只是呵呵一笑,自顾自地忙乎去了。

⑤我早就应该猜到的,他从一开始就知道那二十元是张假币,只是他没有当众揭穿,而是选择善意地为我遮掩过去。那天在那个早餐店里,我第一次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流下了既感动又带着点委屈的眼泪,而北京,就是在那一刻,湿润了我的心!

⑥他说的没错,我当时确实遇到了困难,那是我刚到北京的第一个月,还没有领到薪水,全身的钱加起来不足一百元。所以,我才把那张二十元的假币留了又留,所以我才盘算着把它花出去,因为当时那对我来说确实

是一笔巨款!

⑦那个胖胖的老板说我是个善良的姑娘,可是我想说,老板,你才是那个真正善良的人!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11期)

1.选文以“一张假币里的善良”为题,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3.文章第⑤段中“我”为什么既“感动”又“委屈”?

4.说说文中的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

1.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板”在收假币时的善良;含蓄地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了对善良之人的赞美。运用拟人的修辞,新颖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内容上,概括具体内容;结构上,总领下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花假币作铺垫,吸引读者。

3.“我”感动是因为老板从一开始就知道“我”给的那二十元是张假币,只是他没有当众揭穿,而是选择善意地为“我”遮掩过去。委屈是因为“我”刚到北京那段日子,因困窘所迫才花掉了那张假币。

4.心地善良,看“我”经常来店里吃早餐还宽慰“我”不用这么做;善解人意,猜到“我”因遇到难处才用那张假币;保护他人自尊心,早已知道那张二十元是假币却没当面揭穿“我”。

生活感悟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季羡林

①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了。

②然而,一天黄昏,当我乘公共汽车从城里回家的时候,一双长满了老茧的老妇人的手却强烈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像吸铁石一般吸住了我的眼光。我不由得深深地陷入回忆中,几十年前的往事蓦地涌上心头。

③我当时只有五六岁,就喜欢帮助大人在豆子地里干活。在这时候,我的兴致是十分高的。我跟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捉到一只蚱蜢,要拿给她看一看;掐到一朵野花,也要拿给她看一看……总之,这一片豆子地就是我的乐园,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总

想用最高的速度摘下最多的绿豆荚来。但是,一检查成绩,却未免令人气短:母亲的筐子已满了,而自己的呢,连一半还不到哩。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关键就在母亲那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

④这一双手看起来很粗,由于多年劳动,上面长满了老茧,可是摘起豆荚来,却显得十分灵巧迅速。我注视着它,久久不愿意把目光移开。从那以后,这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却在我的心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⑤后来长大了几岁,我离开母亲,到了城里跟叔父去念书,代替母亲照顾我生活的是王妈,她也是一位老人。

⑥每到夏末秋初,正当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也是王妈搓麻线的时候。我转过身来,侧着身子躺在那里,借着从窗子里流出来的微弱的灯光,看着她搓。最令我吃惊的是她那一双手,上面长满了老茧。这一双手看上去拙笨得很,十个指头又短又粗,像是一些老干树的枝子。但是,在这时候,它却显得异常灵巧美丽。这使我感到十分有趣。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

⑦去年秋天,我随着学校里的一些同志到附近乡村里一个人民公社去参加劳动。一位老大娘走上前来,热心地教我们:怎样抓玉米秆,怎样下刀砍。在这时候,我注意到,她也长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我虽然同她素昧平生,但是她这一双手就生动地具体地说明了她的历史。我用不着再探询她的姓名、身世,还有她现在在公社所担负的职务。我一看到这一双手,一想到和母亲、王妈的同样的手,我对她的感情就油然而生,再说什么别的话,似乎都是多余的了。

⑧就这样,在公共汽车行驶声中,我的回忆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连成一条线,从几十年前,一直牵到现在,集中到坐在我眼前的这一位老妇人的手上。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老茧的手,现在似乎重叠起来化成一双手了。它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动,体积愈来愈扩大,形象愈来愈清晰。

(节选自季羡林《朗润集》,有改动)

1.第②段写公交车上见到一位老妇人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它在我眼前不停晃动”的“它”指的是什么?

3.第⑧段画线的句子中,“甜蜜而痛苦”与“错乱而清晰”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4.在你的身边是否也有“长满老茧的手”,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

双“长满老茧的手”的感受。

1.第②段交代在公交车上老妇人长满老茧的手,引起了“我”的注意,引出下文;为下文回忆过去生活中遇到的“长满老茧的手”做铺垫。

2.它指“这双手”,也就是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老茧的手,重叠化成的一双手。

3.不矛盾。“甜蜜”是因为母亲、王妈和人民公社老大娘的手带给“我”的是美好的回忆,“痛苦”是因为这些都成了过去;“错乱”是指“我”的回忆跨越了几十年,且包含了对母亲、王妈和人民公社老大娘多个人物的手的回忆;“清晰”是指“我”的回忆一直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并且对每双手的记忆都是非常深刻的。

4.示例:我的身边,也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它温暖而质朴,从小到大呵护着我,那就是奶奶的双手,这双手如文中所说的一样,长满老茧,但异常灵巧,对我来说这就是童年记忆中的温暖。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孙如静

①我七岁之前是没有鞋穿的,我们兄弟三人,只有上学的哥哥有鞋穿。我和弟弟常年都是赤着脚走路,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双脚冻得像两只透明的水晶萝卜一样,也只能在火盆边烤一烤,取取暖。

②七岁那年,我终于上学了,母亲没能给我买上一双新鞋,而是把哥哥的旧鞋洗干净了,补了补。我觉得很委屈,偷偷哭了一个晚上。为了不让母亲难过,第二天,我穿着那双旧布鞋走出了家门。一路上,我看到很多同学踏着五颜六色的鞋,背着各式各样的书包欢欢喜喜地走进学校。我低头看看自己脚上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布鞋,悄悄把它脱了下来,塞进了书包。从那天起,我得了一个外号──赤脚大仙。

③那时候,街上流行白球鞋,家里条件好的同学穿上一双白球鞋特别

让人羡慕。我偷偷去百货商店看过,一双白球鞋要3块8毛钱。这个数字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只能望.“鞋.”兴叹

..了。接着,一条新的制度出来了,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穿上球鞋上体育课。那段时间,母亲生病住院已经花了家里一大笔钱,我实在无法再张嘴要钱了,一双白球鞋让我整天萎靡不振。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

记叙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父亲的车技 林之云 ①记忆中,家里一共有过两辆自行车。第一辆是苏联式,大梁弯下去的那种,刹闸靠脚往回蹬,在我们老家叫倒蹬闸。那车子模样浑圆,结实,座子是皮的,很厚,也很硬。 ②我们兄妹三人,从小在姥姥家长大。父亲出身农村,弟兄四个,做了母亲家的上门女婿。在我们老家,被叫做倒插门儿。一个倒插门儿女婿,骑着那辆倒蹬闸自行车,一骑就是很多年。 ③上世纪60年代末,家里添了辆新自行车,永久牌的,还是托北京的大姨找关系买的。车子从邮局寄过来,得专门请人来安装。那是一个夜晚,一个个纸箱子被拆开,来的人一件一件精心组装着它。全家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那里看着它诞生。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到现在还记得它刚成型时的样子,黝黑锃亮,闪着不一般的光泽。 ④父亲在县城一完小当老师,离家有一段距离。每到周末,父亲才骑车回家,住上一天,算是团聚。家里有什么事儿,父亲就骑着那辆永久牌去办。 ⑤父亲生在农村,上过私塾,后来考上大专,学了师范,踢足球进过市队,写诗登过报纸,还写一手好毛笔字,也算得上多才多艺。可能是熟能生巧,也可能专门练过,反正印象里觉得父亲的车技很不错。 ⑥奶奶的家在另一个县的乡下,离我们生活的县城有30多华里。兄妹三人里,只有我随了父亲的姓,所以每到过年,大都是我跟父亲回老家。 ⑦那时,自行车后座上就会装得满满的,大米、白面、菜籽油,还有猪头和猪下水。面袋子垂在两旁,其他的在座位上摞起来,用绳子来回捆好几道,结结实实的。 ⑧一切准备停当,我就坐到大梁上,跟着父亲,骑行好几个小时,回到老家。现在想想,那么漫长的归程,对父亲的车技是很好的历练。 ⑨平时出门,有哥哥在的时候,坐大梁就成了他的专利。因为两个人都小,上不了后座,哥哥就先在大梁坐好,接着,父亲手持双把,蹲下身子,让我从后面搂住他的脖子,再站起来,我就吊在他的身后。然后,他偏腿上车,我趁势站上后座,再顺着父亲的腰慢慢向下挪,出溜着坐好。下车的时候,完全是上车时的回放。有时候,我先不坐下,就那样站着,看看四周的光景。 ⑩立在自行车上,自然就有了高度,风大的时候,难免有些紧张。有一次,我正站着,一阵风过来,将帽子吹落了。我下意识地伸出双手 ,捂向头顶。父亲感觉到了,惊诧地喊了一声。我赶紧收回手,重新搂紧他。那次历险,父亲后来提起过好多次,每次说完,都开心地轻笑几声。 ?如果出门时再加上母亲,我就只能一直站在自行车上,有了前次的经历,我的手再也没敢离开过父亲的脖子。 ?妹妹比我小5岁,有了她之后,一家人出行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母亲要抱着她坐在后座上。现在想起来,父亲就像一个杂技演员,骑着一辆满载的自行车,行走在故乡的人流里。 ?那时候,父亲的确还很年轻,妹妹出生那年,他不过37岁,比我们现在还要小不少。等我们慢慢长大以后,全家人一辆车出行的情景,就再也没有了。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也渐渐散落了骨架。再后来,父亲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从那之后,就再也没骑过车子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个年轻的父亲,骑在自行车上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兴奋,骄傲,还是幸福?而现在,即使想问,也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我知道,我的父亲肯定不是天下最好的父亲,但他的车技,或许是全世界最少见的。每一次,当我随着他的身子腾空时,都会有一种飞的感觉。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 长宁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父亲的日记本 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父亲买来石灰水泥,将那些破败的地方,一点点地修补起来,又在泥泞的院子里铺了一条红砖小路,还换了一个好看的铁门,让这个收破烂的人都不想租住的院子,现出一点朴实的生机。我们在这个县城的角落里,一住便是五年,而父亲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五年来每一笔疏通下水道的收入,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它们水滴一样,汇成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让我们一家,自此真正地在县城里可以挺直了腰杆生活。 ⑥那个时候的父亲,几乎不再看书,也不写日记了。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记账、写下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没有人与他交流,即便是母亲,也不曾真正地理解过他。生活从那些关于国家、革命的激情思考,彻底地成为简单的数字和账簿。 ⑦而父亲依然将他的口琴和日记本,像存折一样紧紧地锁在抽屉里,就像锁住一个家中所有人都不会告知的秘密。 (选自2018年9月《文汇笔会》,作者安宁,有删改)20、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huī jìn()() 21、第④段写瘦弱男人到我家讨债的目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第⑥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分)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记叙文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及答案汇编 分)题。(共167—102018(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完成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她三年 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 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第二天,她买 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久违 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作者:赵文静。有删改)分)4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分)4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5记叙文阅读专项2抒情散文阅读

专项二抒情散文阅读 一、A组自然感悟 一、(2018·山东菏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出类拔萃的秘密 厉彦林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深秋时节的那天,宿舍院里的园丁师傅忙着把小竹林四周刨开,逐一斩断竹根,刨出近半米深的沟,用砖垒砌围堵竹根的砖墙。我蹲在一边帮助整理刨出的竹根,听他口里念叨着:“不抓紧围截,明年这周围全是竹子了。” 十年前,我搬进位于城郊的新宿舍时,门外的这片竹子刚栽上,长得干干巴巴的,既无生机,又少 灵气。我真担心栽不活。谁知道,仅几年的工夫,这簇竹子潇洒地长起来了。开春那竹竿由枯黄变 成草绿,冒出淡黄稚嫩的芽尖,盛夏撑一片翠绿,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清晨,我走在院内 的石径小路上,竹林里传出啁啁啾啾的鸟鸣声和麻雀的打闹声,真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 竹子靠蹿根繁育生长,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主要生长在南方。20世纪60年代末,山东等地南 竹北移成功,竹子被移植在山地、水源、沟渠、田边、路旁,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品种多是 早园竹、淡竹、斑竹等。 我见证了这簇竹子的成长过程。栽植的前三年没看出生长,到了第五六年雨季过后,周围的土 皮被拱出了裂缝,地上竟然冒出手指粗黝黑的笋芽,咧开小嘴喝着雨水,每天能蹿半掌高。到秋季竟 然已长到三四米高,成为竹林中的长子。但新竹生长之后,它周围方圆几米内的其他植物好像停止 了生长。我问园丁师傅,原来新栽的竹子前三年不是没长,甚至没少长,只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 觉察的方式在地下长根。根憋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这也是竹子只要栽上大地,很少 枯死的缘由。经过三年多的地下生长,一株还未向上发芽的竹子,根已经在地下伸展了十多米,真可 谓“博大精深”。有时一整片竹林实际上是根连在一起的“一棵竹子”,地下的茎根盘成一个疙瘩,分不清头尾。当新竹开始蹿芽生长时,周围的各类植物都望尘莫及。 我仔细观察竹林里当年冒出的新竹,深秋时大都高过往年的旧竹。那日我问园丁师傅,他擦拭 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告诉我:“竹子扎根三年不起身,憋着劲布根,为后代积蓄能量。笋芽一旦破土, 就底气十足,高过老竹子啦。” 人的成长,也要学习竹子的耐性,先脚踏实地,发达根系,再破土发力,拔节蹿高。 ,你认为文中像竹子一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 ,可以看出竹子,反映到人的身上就是有着顽强的毅力;从竹子第五六年才拱出土皮,可以看出竹 子有耐性、能耐住寂寞;从“根憋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可以看出竹子的脚踏实地、 坚忍不拔;从“为后代积蓄能量”可以看出竹子的无私奉献。竹子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品质,也正是 竹子一样的人所具有的特征。 2.品析词句。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在秋冬时节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 ,直接分析句子的修辞方法即可。 ,然而秋冬时节也在 挥舞着绿手掌,写出了竹子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请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 根憋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 ,不让出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竹子积聚力量、发达根系的坚忍。 ,“憋” ,不让出来。然后结合语境义,紧密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品格分 析:“憋”可以看出它自己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坚忍不拔,只是为了发达根系,给后代积聚力量。

2018年山东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题库--记叙文10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2分) 白发 斯沐 ①我一直以为50多岁的母亲,还有一头乌黑的头发。 ②这个暑假,侄儿满月办酒,虽然在遥远的北京,但我这个当姑姑的没有考虑就买了去北京的机票。一来去看看可爱的小侄儿,二来因为母亲也在北京。 ③因为飞机延误,到达首都机场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原本说好就弟弟一人开车来接我。没想到母亲也来了,我感到很意外。母亲一向晕车,她这一生最受折磨的就是头晕头痛。在儿时记忆里,我最早认识的药就是去痛片,用白色小瓶子装着,药片也是白色的,那是每次母亲头痛必吃的药。这么晚了,还坐上一个多小时的车来接我,母亲的头一定又痛了。 ④母亲见了我,就大步走来牵着我的手。用那双粗糙的手紧紧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都握疼了,就好像我随时会逃走一样。我心疼地说:“妈,这么晚了,你干吗还来接我啊。我这么大一人,弟弟来接就可以了。再说,等下还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你不是会晕车吗?你的头肯定又痛了。”母亲笑着回答:“我也想来看看机场,首都机场可真大!头不痛,不痛。”我知道母亲说来看机场,说头不痛,只是敷衍我,我便不吭声了。 ⑤从机场出来到停车场,要搭自动扶梯。我跟在母亲后面,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我才发现,母亲一头原本乌黑的头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白了一大半,是那么刺眼,一根根直刺我的心。“妈,你头发怎么白了这么多?年初回来时,怎么没看见你有白发。”我吃惊地问道。母亲倒 是很自然,像是问了一个跟她无关的话题,轻描淡写 ....地答道:“是啊,头发白了很多。夏天,要经常剪头发,我就没去染发了。” ⑥染发!我这才恍然大悟。是啊,近三年,我看到母亲都只是过年的时候,她都是特意染了头发回来。我一直以为,她还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我一直以为,我的母亲,还是没老的,我还是可以在她面前耍点小脾气的。 ⑦可时间却是一把利剑,残酷地划开一道道赤裸裸的现实。让我清楚地看到,只是三年的时间没有待在母亲身边,她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大半。是一根根慢慢变白,还是一下子就白了那么多呢?作为她的女儿,一点都不知道。一股强烈的自责感涌上我的心头。

2018年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指导_记叙文写作指导

2018年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指导_ 记叙文写作指导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

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记叙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记叙文阅读理解 (2018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

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含答案) (2018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分)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 一把老钥匙 ⑴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⑵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⑶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⑷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⑸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⑹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⑺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⑻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⑼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⑽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 ⑾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⑿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⒀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2018年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指

2018年xx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指 导_记叙文写作指导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及答案汇编 (2018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

2018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第1页,共10页 第2页,共10页 2018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01 (本试题共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卷在手,中考我有 【一】父 亲(17分) █ 刘永贵 ①苹果红了,熟了,枝头上,继续接受着阳光、风和时间的抚摸。 ②我担心苹果会掉下来,就像担心我的父亲。 ③苹果熟透了,离开了枝头,我伤心地哭。2016年5月5日,父亲走了,身后是九十个岁月的脚印,有的深有的浅。 ④说起父亲的过去,总是有一些让人难忘的事情。先说说他的善良。 ⑤父亲年轻时是挖金湾矿的一名普通工人,一个人住在砟山的一个院子里。院子很小,只有两间平房。母亲和我们四个孩子在左云黄村生活。一个冬天的晚上,三个乞讨的人走进了院子,父亲正在做晚饭。天气很冷,三个乞讨的人很可怜,父亲让他们进家上炕,问寒问暖。一个人变成了四个人,面盆里又加了两碗白面,父亲擀面条。三个人真的饿了,吃光了面条,喝光了面汤。三个人有些不好意思,看着父亲找出中午的剩饭吃。吃完饭,三个人没有地方去,父亲把外间房子的炕收拾干净,烧上火,三个人暖暖和和地睡了一夜。那是一个缺粮的年代,事后母亲说,父亲是个楞铜锤。 ⑥或许父亲真的有些傻,或许天性的善良让他把温暖送给与他毫无关系的三个人。这些年,我也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给一些贫困者捐钱捐物,或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⑦接下来,说说父亲喝酒。 ⑧父亲的一生嗜酒如命。家里最贫困清苦的那些年,父亲一直在喝酒,喝的不是很多,一个星期一斤。父亲退休后,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父亲喝酒的量剧增到每天一斤。孙子们给他起了绰号——老龙潭,因为当时父亲每天喝一瓶老龙潭酒。我不反对父亲喝酒,讨厌他喝完酒骂人,指着电视里的人骂,语言粗俗,很难听。儿女们没办法劝得住父亲喝酒,因为他是父亲。2014年3月,父亲尿不出来,前列腺炎,插了尿管。从医院回家的路上,我编了个谎话,告诉父亲,医生说了,如果他继续喝酒,只能活两三个月,如果戒酒,还能活十来年。父亲说,不喝了,戒酒。父亲真的戒酒了,他还想活十来年,想看见孙子们考上大学,娶上媳妇。 ⑨父亲爱他的儿女们,更爱他的孙子和孙女。几个小家伙喊他爷爷的时候,父亲一脸阳光,一脸自豪,似乎他多么的富有。他的确很富有,他有一个会写诗的儿子——三宝,可惜他不知道,他不懂诗歌,只懂得让三宝多注意身体,不要累着自己。 ⑩我写了很多诗歌,而写到父亲的,只有几首,似乎父亲没有什么可写的。一个油坊里的小伙计,一个锄莜麦的短工,一个朝鲜战场的伙夫,一个煤矿的窑黑子,这是父亲一生的脚印。最后他成了一个熟透的苹果,离开了枝头,回到了大地。 ?父亲回到了黄村,他的出生地。 ?黄村,一个好的再不能好的村庄,父亲总是这样说,我也这样说。 ?我该去黄村走走看看,看看白杨树和沙棘丛,看看莜麦和水稗草,看看那个老院子。我喊一声爹,或许能听到一个亲切的声音:三宝…… 1.选文主要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2分) 2.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3.文段④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说说你对文段⑤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5.选文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一种怎样的情感?(4分) 【二】险 情(19分) █王志宏 ①水泥筒中黑洞洞的,一点光亮也没有,看不见任何东西。 ②水泥筒子埋在河坝的下面,和我差不多高,有一竹篙长,全部淹没在水里,是为了使河坝两边的河水畅通不息而埋的。一般水性好的人,一猛子扎下去,穿越这水泥筒是没有问题的。我和“鼻涕虎”他们几个都穿过好几回了!可要扎猛子进去,再把这里面的河蚌摸出来,并拿上去,对我来说,还是猪八戒入洞房——第一回。 ③“鼻涕虎”不知听谁说的,说这水泥筒下面有河蚌,且很大,但没人敢进去把它摸上来。哼哼,我就不相信他虚张声势的鬼话,偏要摸上去给他看!呵呵,这不,我在水泥筒下面的淤泥中摸索了没多会儿,果然摸到了一只河蚌,一只很大的河蚌!兴奋至极的我,忙扣住河蚌,连拉了几次,想把河蚌拿上去。可是,那河蚌像个大铁砣似的,深深地陷在厚厚的淤泥中,仿佛被巨大的吸铁石吸住一般,无论我怎样使劲,都纹丝不动。 ④怎么办呢?这么大的河蚌,不仅可以让妈妈做一锅味道鲜美的蚌肉豆腐汤,还足以让“鼻涕虎”他们几个对我另眼相看,不拿上去多可惜!我憋足了劲,又连拉了几次,可该死的河蚌仍然纹丝不动;而我,却越来越觉得气不够用了,且觉得心口越来越憋得慌。 ⑤不行,我得先出去透口气,再来收拾这该死的河蚌!主意一拿定,我便丢下河蚌,拼命地往水泥筒子外面划……可连划了几下,我忽然觉得有些奇怪,平时和小伙伴们一起扎猛子就能穿越的这水泥筒,从没觉得有这么长啊!莫非方向错了?不会吧,这水泥筒里面的情形我早已了如指掌了! ⑥顾不了那么多了,还是赶紧继续往前吧。我又连划了几下,总算看见了前面河水里有浑浊的光亮了。我心里清楚,自己已经划出水泥筒了。又是奋不顾身地双脚一蹬,我终于冒出了水面,但还是呛了几口水。我张开双眼,西斜的阳光立即射进了眼里,虽然觉得只是昏黄昏黄的,却有着说不出的刺痛感。 ⑦“鼻涕虎”和几个小伙伴见我爬上了河坝,一下子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当听说我呛了好几口水,一个个面露怯意,“鼻涕虎”还故意冲我使了个眼神,好像在说我也不怎么样。然后,他们都泥猴一样溜走了。 ⑧望着小伙伴们的神情,我的心里越来越觉得不是滋味——太丢面子了,折腾了半天,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8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2018年浙江省记叙文阅读8篇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记叙文阅读5篇

记叙文阅读 5 篇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 题。(20 分) 掠过青春的红榜 ①高三第一个月月考发榜,红红的榜单上竟然有我的名字,“ 137 名”,而且还是第一张红榜。上高中以来,我的成绩从来没有上过榜,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②顾不得学校的校规校纪,我偷偷去超市买了一瓶啤酒,顺便带了一包豆腐干,悄悄地带进宿舍,几口下去,瓶子见底。脑子感觉晕乎乎的,像做梦似的,脑海中浮现出我考第一的画面,我竟然上了985 大学。当我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却被查寝室的老师发现。 ③老师直接把我叫进办公室,问我为什么喝酒。我语无伦次,说了半天才说出祝贺取得好的成绩。老师又问我考到全校多少名。137 名!我脱口而出。老师“嗯”了一声,站起身,指着操场上跑步的一个女同学说,她的成绩全校前十名,她在跑步。又指了一个坐在操场上看书的同学说,他的成绩也一样。 ④老师接着说,这是你新的起点,自己记住就行了。你的人生,还有很多新的起 点,不是拿来庆祝的,而是让你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大的突破。 ⑤我是一个差等生,我不止一次地说,我讨厌读书,但为了以后好找工作,我被动地学习。高一到高二,学校有几十个班,学生上千人,我年级排名五百上下,每次张榜前200 名,我的名字从来没有上去过。 1

⑥我想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状态,该玩就玩,该上课就上课,运气好上个二本学校,运气不好就上专科。不像班上的一些学霸,为了成绩拼死拼活,把人弄得像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高中时光,这么宝贵,一辈子只有3 年,应该好好享受。 ⑦父亲每天在耳边唠叨,在他眼中,只有985 大学才入法眼,其他学校不值一提。我也想考这样的大学,在我所就读的乡镇学校,每年能考上这样大学的学生屈指可数,我叫他认清现实,我不是天才,是普通人,考一般的大学,找一般的工作,永远不可能出人头地。我想给他说这番话,但我没有说出来,我唯一能做的是尽可能编造一个跟985 靠谱的成绩,发给他,让他高兴高兴。 ⑧父亲每天还会发些鸡汤、段子。老实说,我的成绩能够提升,多少受到他的影响。如果不是他发的信息,我不知道985 大学有哪几所,在什么地方。受他的励志鸡汤的影响,我稍微努下力,考了全校137 名,成绩竟.然.上升得这么快。数学成绩从来没有上百分,这次考了121 分。 ⑨跟聪明的同学相比,我发现我不笨,只是我投入太少。我还没有熬到凌晨,周末节假日照常休息,睡到自然醒。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我将考试的真实成绩给父亲看。他没有惊讶,只是叹了一口气。我才想起,以前我总在编故事,我不止一次地将我的成绩提到了百名以内,他在外地打工,每年只回来一次,只要不说第一名,他大概相信。只 2

完整word2019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汇总1推荐文档

2019 年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汇总(1) 2018 年全国中考作文题目(1) 一、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一位学者以前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己国家历史的人,都应该对本国过往的历史心怀敬意。历史不但书写在浩瀚的史籍里,也沉淀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历史文物中。请你任选一处古迹(圆明园除外)或一件文物,将“,让我心生敬意”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请你用上“伙伴”困“境”成“长”这三个词语,以“在幽深的峡谷里”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 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天津卷 “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诗人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一帆

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以前的过往都成为了可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恋”。同学们,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吧?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③有真情实感; ④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⑤很多于600字;⑥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三、上海卷 题目:真的不容易 要求: ①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文章;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③不得抄袭。 四、重庆卷 ★A卷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很多于500 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 专.业资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