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北欧:外国老人生活方式启示录

形象北欧:外国老人生活方式启示录
形象北欧:外国老人生活方式启示录

形象北欧:外国老人生活方式启示录

濒临北极的北欧四国,在许多人眼里,那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那里不仅有神奇的极昼极夜极光现象,还是传奇的圣诞老人的故乡,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诺贝尔、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诞生和成长之地。

在这样一个钟灵毓秀的国度,人们不仅对生活的满意度比较高,幸福感比较强,而且老人也比较长寿。瑞典人的平均寿命正逐年延长,早在1988年该国的男子平均寿命已为74岁,女子为84岁,仅次于号称“长寿之国”的日本,列世界第二位;2001年,挪威的平均寿命为78.7岁;芬兰也是世界上的长寿国之一,近年来,该国的人均寿命为80.5岁;而丹麦,也有“高龄天堂”之美誉。

北欧人缘何如此长寿?因了什么生活得这样和谐与幸福?

北欧四国有完善的社会养老福利制度,可能有人觉得,有这样富裕的生活条件怎么能不感到幸福?我们的国家还处在发展中,生活条件根本无法相比。

幸福真的仅仅来自于丰厚的物质条件吗?答案是什么?

今年5月的夏季,在北欧最美的季节,记者考察了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四国,和四国的老人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分享了各国的民俗风情和地方文化,感受了他们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

走访中,记者深深感到,不同的国情,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许北欧四国的养老模式及生活方式在中国确实没有直接可借用性,但他们的一些生活理念和人生态度却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因为不管是富裕还是非富裕国家,都有着人类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的东西可依托在国民的生活理念、人生态度和生活追求上。优越的生活条件固然可以成为民众幸福的基础,但幸福与快乐不完全是因为物质上的丰富,更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满足。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指数是否高,与它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人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才是生活的核心,幸福、长寿的根源。

许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形态经历了深刻而剧烈的变革,但对于自然简单悠闲生活的回归与不懈追求,却随着世事的变迁,愈发显得更为迫切。

扫描北欧人的现实生活

连日里穿梭在北欧四国的几个主要城市,记者看到了一些最普通又最有代表性的生活画面,这些普通而又典型的生活场景,其实浸润着一个民族的生活观念和理念,透视着这个民族深邃的文化习俗。虽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仍然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但是,简单、悠闲的生活却是北欧四国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共同感受。许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形态经历了深刻而剧烈的变革,但对于自然简单悠闲生活的回归与不懈追求,却随着世事的变迁,愈发显得更为迫切。

——镜头之一:简单、悠闲是北欧人生活的主体

轻松而悠闲的生活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到达赫尔辛基的时候只是当地时间下午三点多钟,可是,从机场到宾馆的路上,记者却没有看见一个行人。路过市中心,只见街上行人稀疏,当街的店铺全都没开门,感觉好像走进了一座“空城”,哪里有记者印象中的首都城市的热闹与繁

华?

这天,刚好是周六。

北欧人重视私人空间,享受轻松悠闲的生活是北欧人心目中不可侵犯的权利。从小在瑞典接受教育的华人陈女士告诉记者,瑞典规定每人每周工作不能超过40小时,工作时间一般为早上8时到下午4时,每年还有25天的带薪假期。按照挪威的法律规定,周末或节假日加班可以领到双工资,但大多数挪威人都不会为之所动,他们宁愿去山上散步、海边钓鱼,去滑雪、晒日光浴。芬兰、丹麦也有类似的相关规定。因此,北欧不少商店下午五点左右关门,周末一般是不开门的。下班后或节假日,他们都尽情地休息或外出度假。只有在上班日,街上才能感受到热闹。但是,会享受生活的他们总能够在忙碌的一天中找出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或到咖啡馆喝喝咖啡,或到码头边喂喂海鸥,体会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旅游是北欧人悠闲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显示,瑞典、丹麦等国已居世界外出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之列。在瑞典,包括旅游在内的娱乐支出通常占一个普通家庭开支的10%以上,是个人所得税和住房费用之外最大的支出。

热爱阳光的民族北欧,地处高纬度,芬兰、挪威均有1/3,瑞典也有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在这些国家的最北部,每年都有极昼极夜现象。也许正因为冬季过于漫长,每到阳光明媚的夏季,都是让他们感到欢欣无比的好季节。其实,早在春日第一缕阳光初照大地之时,北欧人便迫不及待地全家大小外出郊游。一到夏天,北欧的许多城市便成了一座“空城”,游走在城市里的大都是外国人,北欧本地人纷纷放假到国外享受“阳光之旅”去了。陈女士告诉记者,有不少北欧人在泰国、土耳其等国家买了房子,就是为了享受夏日的阳光。

眼下正是初夏,阳光灿烂,记者不时可以看到这样一道特殊的风景:海边、公园里,甚至是街边的长椅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不少正怡然自得地晒太阳的人。有的是三点式,有的干脆脱掉上衣,旁若无人地躺在草地上。

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亲近自然这种和谐的一景其实在北欧随处可见。大街上,记者一次次地看到坐在海边或公园里喂鸟的人,这已是很普通却又深入他们生活骨髓里的一幕。

在芬兰的西贝柳斯公园,记者就和这样的一个老人聊过。老人已经78岁高龄,他全身穿着黑衣服,戴着一顶黑帽子,背着一个黑背囊,手提着一个黑袋子。老人一边缓慢地走着,一边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他在干什么呢?记者好奇地迎了上去。老人告诉记者:“鸟是我的好朋友。”所以他常常带着面包或鸟食到公园或海边喂鸟。听说我们来自中国,老人笑称他从来没有去过中国,说:“中国是个很遥远的国家。”

喜欢自然,亲近自然,是北欧人乐此不疲的生活方式。北欧人绝大部分住的都是木房子。他们将一幢幢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别致木质别墅建在树木密集的地方,以致在城市的高处鸟瞰,记者不由地生出只见树木不见城市的感叹。北欧人热爱自然,这当中,是有其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

北欧四国,森林资源都极其丰富。芬兰的森林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素有千湖之国的芬兰

从空中鸟瞰,是一幅森林和湖泊构成的美妙图画。平坦的地面上森林密布,遮天蔽日,湖泊则如一颗颗闪烁的明珠镶钳在其中。挪威是个三面环海的小国,境内多山多峡湾,交通闭塞,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从贫到富,无论是芬兰、挪威还是瑞典、丹麦,他们崇尚大自然的习性并没有受到现代“灯红酒绿”生活的绝对冲击,仍然保留以农为本的传统生活色彩,冬天扛着雪橇去冰天雪地里滑雪,夏天赤身露体地享受日光浴。很多生活富足的人,除了享受别墅洋房、汽车游艇的现代文明之外还以在深山老林建一幢原始形态的木房子为荣,希望也喜欢体验更原始的生活。相对来说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乡下生活更加情有独钟,他们即使已移居城市也跟乡村“藕断丝连”。

这样一些生活表象,其实是透露了北欧人崇尚自然简单的生活内核。

——镜头之二:喜欢运动、注重环保的民族

北欧四国经济发达,都是福利型国家:挪威的人均国民收入为4万美元,富裕程度位列世界第三位;2001年10月22日瑞典《每日新闻》曾经报道,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新调查数字显示,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丹麦人对生活状况最为满意。报道说,丹麦人中,对生活非常满意的人所占比例高达62%,比较满意的人占35%,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的仅占3%。

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固然可以带来幸福生活。然而,金钱与幸福从来就不是绝对划等号的,这点已成了众人的共识。生活态度、人生追求同样也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相比于金钱,这种幸福感或许更容易把握,来得更真实。

富而不奢,注重实效,是北欧人显著的特点。

热爱运动的民族挪威人爱海,喜欢海上运动,许多人都是户外运动俱乐部或协会的成员。每到夏季,在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在海上游泳和从事帆船运动的人。挪威人尤其擅长滑雪,挪威人不论男女老幼,几乎都会滑雪。

瑞典作为欧洲乒乓球大国在世界体坛有一席之位,瑞典老人也热爱乒乓球运动,但那里的乒乓球运动和我们常见的不一样。乒乓球网略高一些,所用的球较大。原来这样击球时所花的力气就要多一些,而“多花点力气”,正是老年人打乒乓球要达到的目的。

感觉上,北欧四国都很注重环保。北欧四国政府都努力倡导绿色环保运动,鼓励国民多以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丹麦也被称为自行车大国,是北欧自行车最多的国家。在首都哥本哈根的街头,记者常常看到成堆成行的自行车,有相当一部分是免费提供给国民或游客使用的。使用者只需用20元丹麦克朗硬币打开锁,用完后可以在任何一个停车点锁好,20元丹麦克朗便自动吐还给用车者。也许正因为有这种强烈的环保意识,大至政府官员,小至普通国民,都喜欢骑自行车上班、出游。华人黄女士便对记者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在丹麦参加一个高规格会议,散会后,她看见一个议员从会场出来,以为他去找车,不想,他却骑上自行车走了。在北欧人眼里,骑自行车是个很好的锻炼,这只是生活模式的一种,与身份没关,与年龄也没关。所以在这些国家,记者能时常看到一些有相当年纪的老人也在骑自行车。

除了骑自行车,北欧街头见得最多的运动还有“健行”。虽然喜欢这种运动的也有年轻人,但最多的还是中老年人。“健行”者每人都会手握两条形同拐杖的棍子,棍子高及手肘,手肘中有一宽如护腕

的凹面,刚好可以护住手肘,凹面有一小横杆,便于用手掌力行走。这种“健行”,可以牵动全身运动,对腰部肌肉更是有特别的锻炼效果。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相当于手握两条拐杖,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所以,北欧老人都十分热衷于这种运动。

有着浓郁异域色彩的芬兰浴要说最奇特的运动,可能还属举世闻名的芬兰浴吧!到芬兰,是不能不了解芬兰浴的。

芬兰浴即俗称的桑拿。芬兰人喜欢桑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桑拿房,芬兰人建房子,最重要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给桑拿房选个最好的位置。在赫尔辛基所住的宾馆,大堂里便设有免费的桑拿房,记者看见浴室的内部是用原木建成的,原木刷上了暗红的油漆,感觉十分温馨、舒适。室内热气腾腾的,呆不了几秒钟便让人汗流浃背的。

对芬兰人来说,芬兰浴有着特殊的意义,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只有500万人的国家,平均不到3人便有一间桑拿室。每个芬兰人,几乎从孩提起,便在母亲的怀里接受桑拿的熏蒸和洗礼。

到酒吧喝酒、洗芬兰浴,成为芬兰人的主要夜生活。

芬兰浴比较讲究,有一道独特的程序。按照当地的习惯,请客人洗芬兰浴是最盛情的款待方式,先由女主人陪女客人洗,然后由男主人陪男客人洗。客人入座后,主人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将冷水泼洒在石块上,一股股炙热的蒸汽便腾空而起,充满整个室内。顷刻间,室内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淋的。大约一刻钟后,主人会带着客人洗个冷水浴,有条件的,主人会带客人到室外的湖上游泳,如此往返3次,整个芬兰浴才算结束。据说,在隆冬季节,当地人会事先在湖上凿个一米见方的窟窿,从浴室里直接跳到冰冷的湖水中浸泡或在雪地里打滚,用雪揉擦全身。虽一冷一热,但芬兰人自幼便接受这种锻炼,不会因此感冒生病。

运动、锻炼固然可以让身体变得更为健康、强壮,但热爱生活、积极生活却似乎显得更为重要。这便是北欧人主动寻找快乐、充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透视北欧人的晚年生活

——镜头之一:北欧人的家庭观念

北欧人都过着老有所养、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些富裕的国家里,老人又是怎样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呢?

这些年,挪威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身家庭、老人独居家庭等小家庭模式越来越普遍。记者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中国人嫁给了挪威人,她的公公80多岁了,一个人住在离首都奥斯陆几十公里的乡下。这位中国女子于心不忍,几次动员公公搬来同住,但老人执意不肯。令这位中国女子深感困惑的是,她不但没有赢得丈夫的赞美,反而被抱怨多管闲事。丈夫的理由是,老人搬过来住,水电费怎么平摊,伙食费怎么安排,老人病了怎么解决?这诸多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父子俩就可能会法庭上见。看上去,这个儿子好像是个斤斤计较、不孝顺的人,其实不是这样。这只是不一样的文化差异的缘故。

西方人有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在挪威人眼里,父母抚养子女是责任,子女却根本没有义务赡养父母。在挪威,经常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背着行囊到郊外远行,自由快乐。但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比较缺少子女的关爱,虽然有车有房,也常常有孤独、寂寞感。

其实,这不仅仅是挪威老人的生活现实,在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有强烈的孤独感。北欧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且十分普遍,在丹麦,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65岁以上独居者就占11%。目前,瑞典独居老年人高达40%,每10个老人就有4人独居。北欧老人不仅极少与子女同住,与子女的关系也比较疏淡,这就是北欧老人孤独感强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凡事都有弊有利,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传统的家庭观念,北欧老人大多经济、人格独立,绝少去依赖子女,他们可以自由地安排晚年生活。

——镜头之二:遭遇18岁的疯狂,解读瑞典的生活习俗

陈女士告诉记者,瑞典人也没有养孩子防老的观念,孩子一般满18岁,父母就会让他们离开家去过独立的生活。

18岁,是瑞典人重要的年龄分界线。在哥德堡,记者便有幸亲睹了“18岁的奔放”,“18岁的疯狂”,“18岁的激情”!而这一幕,早已不仅是疯狂、激情的仪式,当中,深含着瑞典深刻的生活和文化背景,涵盖了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

那天,哥德堡大街上好像举行盛大庆典活动一样,热闹非凡。几辆彩车在主街道缓慢地来回游行,身着盛装的青年学生或手拿鲜花、彩旗,或手拎啤酒,嘴叼香烟,在车上狂热地欢呼、舞蹈……那种热烈、狂欢与激情,让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受到强烈的感染。

原来这是哥德堡学生18岁的成年礼。每年五六月间,哥德堡等城市都会举行热烈的庆典活动。刚刚高中毕业、年满18岁的男女学生会由老师或家长带着,一起庆祝人生走进另一个全新阶段。举行完成年礼,他们就要到外面独自生活。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可以喝啤酒,抽香烟,表示他们已拥有成人的权利与自由,需要对自己负责了。

孩子从18岁离开家后,父母很少再将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他们得安排、计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陈女士还说,在瑞典,很多人50多岁就开始做退休前计划。一到退休年龄,一般会先卖掉房子,将卖房子的钱和积蓄用来买基金增值,入住国家安排的安老院。安老院有比较良好和完善的设备、设施。入住安老院的租金50%由政府负责,剩下的50%自己出。

——镜头之三:“我们并不老,而且生活得很快乐!”

北欧的老人很忌讳别人说自己老,他们一般也不会随意认老。

所以黄女士告诉记者,每到冬天,如果在滑雪场地上看见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滑雪你一点都不必惊奇。被挪威誉为“体育之王”的挪威前国王奥拉夫五世,就是年过八旬还坚持滑雪的人。去年国内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82岁瑞典老人玛丽,竟然坐着由孙女驾驶的三轮摩托车,从3000里之外的新疆一路颠簸到兰州。今年初,不少媒体都报道瑞典前首相约兰·佩尔松的一次演讲,他说,他考虑最多的并不是如何发展经济、增加就业,而是怎样应对瑞典的老龄化。此言一出立刻招来一片反对声。不仅正在谋求事业发展的年轻人对首相的讲话不满意,连老人也很不高兴。他们公然宣称:“我们并不老,而且生活

得很快乐。”

瑞典有很多老人退休后又开始“第二次创业”。有家园林设计公司,三个合伙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有68岁了;斯德哥尔摩有家出版公司的校对人员,多数是年近古稀的老人;至于部分商家请退休老人做顾问的就更多了。

或许,从丹麦人的衣着上,更能形象地感受到北欧老人的心态。在丹麦,老年人比年轻人更讲究穿着,男人多半是西装裤,上配衬衣、休闲外套、风衣等。女人普通打扮是下穿长裙,上穿衬衣等,外面再加一件长大衣。老人得体的衣着确实成了丹麦的一道风景。在他们的观念里,人的一生都应该努力保持青春和健美,这种意识在服装穿着上也自然地流露出来,进而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与心态,影响着他们的精神状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欧国家不仅在国家的管理体制、理念上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也与中国迥然而异。这种差异的优劣,于不同的体制,不同的文化而言,可能难以比较。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吸取别人先进、优秀的东西。

我们不仅感性地了解了芬兰的社区生活,重要的是,同时也体味到了心智障碍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悉心贴心的照顾,还有尊重。虽然,他们当中许多人记忆全失已不再懂人事,但他们做人的人格并不因此而彻底消失。

北欧四国养老体系展示

——镜头之一:各国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

作为福利型的发达地方,北欧国家又是怎样应对日益增长的老龄化现象呢?

北欧国家都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高税收政策,但它们的两极分化程度比其它西方国家小得多,在那里,一个失业者的收入并不比一个上班工人的收入少多少。

挪威人深感自豪的均富让挪威人最引为自豪的不是它的富足,是它的均富和“无所不含”的社会福利体系。挪威实行全民公共医疗制度,医疗经费来自于税收和国家保险计划。国家保险计划面向所有公民与居民,保险计划为其成员提供退休金以及与工伤事故、普通事故、疾病、怀孕、生育、单亲家庭和丧葬有关的福利费用。“国家保险计划”和“家庭津贴保险计划”以及“幼年子女父母现金补贴制度”共同构成了挪威最重要的总体保险制度。挪威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7岁,每个退休人员都可从“国民保险基金”获得养老金,而每个挪威人都享有最低养老金的权利。

欧盟15个成员国国民对生活最为满意的丹麦丹麦的所得税高达50%。丹麦将税收的40%用于社会福利,包括政府养老金、老弱公民补助、托幼服务、失业救济等。上缴过各种税收的丹麦公民可以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丹麦所有的普通学校都是免费的,丹麦人一生可以免费进入小学、中学、预科学校和大学接受教育。税收的9%用于医疗保健……丹麦实行弹性退休政策,允许就业者在60-67岁之间逐渐减少部分工作时间, 67岁是法定最终退休年龄。减少工作时间后,由政府发放部分养老金作为对工资收入的补偿。

芬兰完善的养老福利制度在芬兰,每个孩子从一出生到年满17岁,每月可领取儿童补贴,单亲

家庭的孩子还可以获得额外补贴。芬兰从小学到博士都是免费教育,大学生不仅不交学费,还能领一笔可以保证基本食宿费(住单身公寓)的津贴!其它学生除了免交学费和书本费,每天还享用一顿免费午餐。所有公民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国家对医品实行补贴,病人每次购药超过50芬兰马克只需付费50%,重病或长期患者购药只需付费25%或享受全额补贴。芬兰男女的正常退休年龄均为65岁,退休后都可以领到退休金。没有退休金收入的老人可领取国家提供的最低养老金-——国民养老金。

瑞典广泛的福利政策瑞典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收入的30%左右。教育几乎普及到所有国民。瑞典把对全体公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作为公民的权利,将人的一生全包下来。孩子年满18岁以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

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公公婆婆从国内移民过来,他们从来没有在瑞典工作过一天,每月每人都可以领到七八千瑞典克朗的养老生活补贴。如果18-65岁在瑞典工作过的国民,根据所缴税情况,退休后最高可领取4万元月薪。

今年68岁的华人钟伯,一家人开了13年的餐馆。他告诉记者,他从印度移民过来在瑞典打了6年工后便自己经营餐馆。他现在每月有1万多元退休金,平时主要是打理生意。

——镜头之二:北欧国家的社区生活

北欧四国,为了应对高龄化的发展,提升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品质,逐渐摸索出很多富有创意性的方案与措施。

在北欧,高龄退休老人担任义工的风气特别兴盛,许多城市都组织提供老人服务他人的平台,鼓励老人力所能及地做些能为他人服务的事,比如帮人推轮椅去听歌剧或看电影、帮助别人做些诸如换换灯泡的小家务等等。在丹麦,就有过86岁的老护士还在安宁病房服务别人的报道;在芬兰,有的老人以每天三小时轮班的方式到二手商店、环保手工产品等商店当店员;还有的老人每天以打电话、唱歌、问安等方式跟比他年纪更大的老人交流与沟通,尽可能帮助老人消除孤独、寂寞感……

瑞典的养老服务有一种“55岁以上居住房”,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房,居住人必须满55岁。也可以住“老年居住中心”,多为一居室公寓,有卫生间和小厨房。这种房子墙上装有警报器,老人身体稍有不适,随时按铃,都会有服务人员上门服务。老年居住中心设有服务统筹中心,老人可以订洗衣服、打扫卫生、送饭、洗澡,甚至做早餐,夜晚换尿布等服务。有些患有老年痴呆症,但身体重要器官尚无严重病患的老年人,可以移居到“老年痴呆中心”。还有一种叫做ASIH的模式,这是瑞典文“先进家庭病房”的缩写。ASIH一般收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或晚期癌症患者。病人在家居住,既节省了医院里的巨额护理费用,又可以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里,在亲人的关爱下安然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丹麦细致而全面的老人服务丹麦的老年服务覆盖面极广,除了基本的医疗护理和家庭服务外,各社区政府重点为老人解决吃饭问题,在各养老院、老人中心和日间照顾中心都有供老人就餐的食堂。还有为老人提供食品专送服务,称为“车轮上的食堂”。此外,老人经常使用的轮椅、拐杖、浴凳等都可以免费租用。目前,哥本哈根67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90%独立地生活在家中,享受市政府提供的家

庭援助和食物供应服务。全社会还主动对老人实行各种优惠政策。比如,老人喝早茶、洗澡半价,免费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电影等。社区更有为老人服务的医疗护理机构,实行24小时昼夜服务。

芬兰的居家生活芬兰政府和社会福利部门将重点放在家庭服务和上门卫生保健等各种辅助性服务上。在首都赫尔辛基,市政社会福利中心家庭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周上门服务1至2次,帮老人洗澡、购物、打扫卫生。卫生保健站的保健护士每周也来巡视探望。对于年迈体弱、行走困难的老人,社会服务部门专门成立了老人食堂,每天把热饭送到家中。社会福利部门还免费对老人的住房进行基本维修。同时,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添置轮椅、助步车等辅助用具。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芬兰开始兴建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集居住、饮食、娱乐、健身和保健为一体的新型住宅楼——老人公寓。每座公寓里都有受雇于住房股份公司的“女主人”,向老人提供各种有偿服务。老人住在这里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有安全感。

——镜头之三:给失智者一个贴心的生活-——看芬兰的社区生活

而对心智健康存在障碍的弱势老人的悉心关怀,更能感觉出北欧国家养老制度管理中富有人性化的一面。

在芬兰赫尔辛基,我们专门参观了一家有一定历史的DIACOR老人院,这家老人院可谓是北欧成千上万老人院的缩影。从中,我们不仅感性地了解了芬兰的社区生活,重要的是,同时也体味到了心智障碍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悉心贴心的照顾,还有尊重。虽然,他们当中许多人记忆全失已不再懂人事,但他们做人的人格并不因此而彻底消失。

DIACOR老人院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分收费和无偿两种,并不是所有老人都能住进这里,主要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等收住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重点是老年痴呆病患者。

DIACOR老人院分为养老部、行动不便部、老年痴呆部等,共有300多个床位。老人院内设医院、饭堂、桑拿浴室、健身房、洗衣房等。

老人院的整个管理工作细致而周全,老人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等人,老人入住前,先由护工与老人或其家属一起制订护理计划。每个护工最多护理3人,有专门的医生为老人服务。管理上,大到房间的设施设备,小到给病人提供的食品、饮料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记者等人参观了老人的住处,老人院有几种规格的房间,每人可以根据各自的爱好布置房间。记者看到,不少老人在屋内摆放鲜花和家人的照片,整个房间看起来温馨而舒适。

老人院有统一的厨房、餐厅和娱乐室,老人可以在饭后一起收看电视,互相沟通。参观的时间正近午餐时间,记者在行动不便部餐厅看到几个老人在等吃饭。见许多人在拍照,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笑容可掬地说:“你们对着我照相,是不是我很漂亮?”老人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她叫玛格,已经96岁了,说话幽默,对人友爱,虽然行动不便但对生活仍然充满热情。

我们还参观了老人院的内设医院,医院不大,但科室及医务人员的配置都齐全,能处理好老人院里老人的常发病症。

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多住单间,这里也设有独立套间,内含厨房、卫生间,套间设有特别的方便装置。比如床上有起身机,一来方便老人的起居,二来也可以让老人自己做些锻炼。这种独立套间的费用也比

较昂贵,每日需150欧元。

这么昂贵的费用老人或其家人能承担得起吗?负责人告诉记者,交费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其服务的方式,政府会从老人的退休金里扣除80%,剩下的20%全部由政府承担。一个长期居住的老人的平均费用是每月3500欧元,但老人的平均退休金每月大约是1500欧元。因为芬兰还规定政府每月必须给老人预留最低生活费,所以政府承担的部分实际远高于20%,对于芬兰政府来说,事实上这也是一个非常重的负担。

这些日子的北欧行,让记者看到了北欧国家的一些生活现实。不同的国情,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富裕的福利型国家,也许北欧四国的养老模式及生活方式在中国没有直接可借用性,但他们的一些生活理念和方式却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