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最全总结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萌芽:共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前中期,毛提出农包城,武夺权3.成熟:土革后期抗日时期,毛对新民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4.发展: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毛思想在军事原则、策略,国家政权理论有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在重心转移,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提出思想,也有失误,在挫折中得到发展。11届三中全会后邓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点: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它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探索达到成熟的标志。邓小平理论初步结束了“左”的思想路线对我党事业的干扰和侵害。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国际共运的新时代。

论述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党成立8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实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关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2)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总路线、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意义:历史,知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在世界共运史上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多元化进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思想,创造了马克思

主义同本国实际结合,为马注意创新提供方法。现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深刻意义,立足国情,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充满信心。

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当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条件: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及实现可能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已有强大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土改完成,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调整工商业时,出现了一系列从低到高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引导农民组织起来,互助合作。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分析农村阶级状况,制定正确政策。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长期性原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条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不高,可利用资源短缺;)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经济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同当今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纲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根本立足点,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以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的任务、总的方针、总的政策。

纲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的四大目标:经济建设与改革。民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步走特点: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和实事求是统一;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坚持了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统一;明确提出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和平赎买可能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共党与民族资产阶级保持统一战线,我国对工业原料、粮食统购统销,工人监督资本家,私人资本主义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科学水平,对探索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发展才是硬道理:复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则,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主要地集中反映在毛泽东的论著中。

三大改造意义: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步骤:把我国建设成拥有现代工农业、现代国防和科技的社会主义强国。两步走,三个五年计划和实现工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区别: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人民民主专政还包括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国家制度,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无产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它们是两种手段,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

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尤其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