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学 重点整理(1) (1)

中医养生康复学   重点整理(1) (1)
中医养生康复学   重点整理(1) (1)

养生: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康复:是指对于伤病、残疾者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尽最大可能以减轻病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及生活与工作能力,使其重返社会。

中医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以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的生命质量。

1、康复的要素(选择+简答)

(1)康复的对象(2)康复的领域(3)康复的措施(4)康复的目的(5)康复的提供(1)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病人、慢性病人和老年病人。

(2)康复的领域:包括“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教育康复”(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职业康复”(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社会康复”(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实现以上四个领域的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

(3)康复的措施:一切有用的措施。包括所有能消降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的措施,以及其他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措施,不但使用医学科学的技术,而且也使用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4)康复的目的: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实现全面康复,着重在提高生活素质,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能在家庭和社会上过有意义的生活,重返社会。

(5)康复的提供:提供康复医疗、训练和服务的不仅有专业的康复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区的力量、残疾人及其家属也参与康复工作的计划和实施。康复不仅是训练残疾、残障患者,提高其功能,以适应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要求残疾、患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社会均参与康复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康复的对象(选择)

(1)部分急性伤病患者(2)各类残疾者(3)部分慢性病患者(4)年老体弱者

康复是主要对象:残疾病人

3、康复的基本观点(填空)

整体康复观——“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功能康复观——加强或恢复脏腑功能组织功能,加强或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功能补偿。康复预防观——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4、五个作者的著作:

葛洪、陶弘景、孙思邈、陈直、龚天贤、程钟龄(上课老师直说了这些,应该还有可能没记全)

先秦时期:

管子:《形势篇》老子:《道德经》庄子:《天道篇》孔子:《论语》

孟子:提出“不动心——寡欲——收心”的养生观,以其达到“养浩然之气”的目的。

荀子:《修身篇》韩非子:《解老篇》

《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汉唐时期:

华佗:重视体育锻炼“五禽戏” 晋朝葛洪《抱朴子》《神仙传》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论》唐朝孙思邈:《养性》

宋元时期:

宋·陈直《养老奉亲书》——现存最早的老年养生学专著元·王圭《泰定养生主论》

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元·忽思慧《饮膳正要》——现存比较完整的营养学专著

张从正:“养生当论食补,精血不足当补之以食。”

朱丹溪《养老论》强调保精节欲,提倡晚婚

李东垣:提出节饮食,护养脾胃之元气。刘河间:强调调养元气

明清时期:

明·冷谦《修龄要旨》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明·高濂《遵生八笺》清·曹庭栋《老老恒言》清·石天基《长生秘诀》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5、中医康复学基础理论

(一)中医康复学的生理学基础

(1).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

人体是由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形体官窍、四肢百骸等组织器官构成的有机整体。(2).人体是形与神密切结合的统一体

指形体,神,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形与神的相互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证。形神互根互用,不可分离。形体健全,是精神活动正常的基本保证;乐观舒畅的精神状态又是形体强健的必要条件

(3)人体是体与用协调统一的有机体

体,指形体结构,包括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五体等组织器官,以及构成这些组织器官并维持其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用,指功用,即功能活动,包括肢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呼吸等功能。形体结构的完整为功能活动奠定了基础,正常的运动等功能活动又促进了形体结构的发育和健全。

(4).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人生存在自然界中,必然受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适应性改变。

人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等不断发生变化,因而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中医康复学的残疾学基础

(一)残疾的概念

残疾是人体身心障碍的总称,具体的说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等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残疾不同于疾病,但又与疾病密切相关。残疾可独立存在,也可与疾病共同存在,还可以病后存在。既有疾病固定后遗留的残疾(如小儿麻痹),也有疾病同时存在的残疾(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残疾多种多样,所表现出来的功能障碍亦各有特点。有部分的、也有完全的,有可逆的,也有不可逆的。

残疾对身心整体具有重要影响。

残疾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如脑出血)

(二)残疾的病因病机

(1)外邪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脊髓灰质炎、乙脑。

(2)七情发病:脑中风。

(3)劳逸过度:废用综合征;肌肉筋骨损伤。

(4)痰饮、瘀血:中风后遗症、精神障碍。

(5)外伤:交通事故、烧伤、运动损伤等引起的肢体伤残或颅脑外伤、脊髓损伤等

(6)先天疾病:孕期疾病、遗传、先天发育不良、产伤等原因所导致的肢体残疾或精神障碍

等。

(7)老年病、慢性病:脑血管病、肿瘤、腰椎病、颈椎病等。

(8其他:药物中毒、营养不良等均可致身心功能障碍。

(三)残疾的恢复和功能代偿

中医康复医疗实践证明,人体各部的功能障碍大部分是可逆的。残疾恢复和代偿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除了原发病因的性质以及对组织器官损伤的程度、损伤的部位等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年龄因素

体质因素

康复开始时间:康复治疗开始时间越早越好

并发其他内科杂病

恢复欲望

另外,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听觉能力、视觉能力等对运动功能的康复亦有重要影响。

6、残疾的概念(名解)病因病机(简答)(见上一题)

7、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简答)

一、整体康复原則

(一)顺应和利用自然环境

(1)顺应和利用自然气候的变化

(2)利用自然环境和地域条件

(二)顺应和改造社会环境

首先,个人在社会中的状况发生改变可直接影响其精髓活动,产生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导致机体发生生理变化。

再者,社会能为康复提供的条件和帮助,直接影响着人群和个体的康复。

此外,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观念也在不断地产生变化,不少社会活动给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形神兼顾、全面康复

(1)坚持形神共治

“治形”是摄养脏腑、精气血津液、肢体、五官九窍等有形结构。“治神”主要是安定情志、调摄精神。

(2)注重整体功能

要坚持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康复原则,其中要特别注意形体与精神康复相互统一。

二、辨证康复原则

(一)体质异同,辨质康复

体质的定义,比较公认的是,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机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并认为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以及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再者,在精神康复方面也要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特点。

(二)病证结合,辩证康复

康复辩证中的病证结合,不能局限于辨中医的病,还要辨清西医的病。一般而言,疾病进入中医康复阶段,西医辨病大多已经明确,故临床应在辨病明确的基础上进行辩证,以制定更完善的治疗方案,选择正确的康复治疗方法。

(三)杂合以治。疗养兼顾

“杂合以治”,即要求康复的措施要以辩证论治为基础,针对不同的体质和并且,采取综合

性的康复手段。

“杂合以治”有利于整体康复

“杂合以治”更切合个体实际状态

“杂合以治”最便于疗于养的结合

三、功能原则

功能原则,就是以加强或恢复脏腑组织功能,加强或恢复生活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康复原则。

(一)维护或恢复脏腑组织功能

(二)增强或恢复生活及职业能力

(三)功能补偿——只适用于康复领域。

常用的补偿方法有装配和使用假肢、矫形器、轮椅、手杖和生活辅助器等。这是中医康复技术方面的严重缺陷。

四、社区化、家庭化原则

康复服务社区化、家庭化是中医康复学的优势之一,同时也是人类养生保健、疾病康复所追求的发展趋势。

优点:(一)能充分利用社区及家庭人力资源

(二)能大量节省社会和家庭医疗费用

(三)有利于增强康复的效果

(四)能缓解保健和康复机构不足的矛盾

(五)有利于功能障碍者早期适应社会

五、康复预防原则

中医康复预防原则,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从预防观点出发,通过研究人类健康与病残发生、发展和预后的规律,探索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以预防病残的发生,或将病残减低到最低程度的系统理论。

(一)预防先天胎病致残

(二)防止后天因病致残

《针灸大成》“中风一二月前或三四月前,不时足胫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

(三)防止残势发展及再次致残

热病患者要防止“食复’、”劳复”;中风偏瘫患者要防止“复中”;骨痹患者要防止“复感于邪,内舍于骨”。

8、针灸大成(中风先兆)+热病(食复、劳复)是一段话(填空)(见上一题)

9、中医养生康复原则:调和阴阳阴阳并重、形神共养养神为先、协调脏腑重在

脾肾、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扶正为主、综合调理因病而异

10、生命规律、女子的生理阶段(取中间3/4/5)(填空)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11、寿限\天年的名解

寿限的含义

世上一切生命都有相对固定的生存极限,用时间作为单位将这种相对固定的生命生存极限表现出来,即为寿限,又称为“天年”、“寿命”

12、影响寿限的因素

(1)、禀赋的作用

(2)社会因素的作用

(3)、非生物环境的影响

(4)、后天的调摄的作用

13、衰老的原因(4点,多选)

(1)脾胃虚弱(2)肾气虚衰(3)其他脏器虚(4)衰阴阳失调

14、中医康复的治疗技术(简答)

(一)针灸(二)推拿(三)中药疗法(四)、情志疗法(五)饮食疗法(六)传统体育疗法(七)传统物理疗法(八)环境疗法

15、推拿的治疗作用:理筋复位解痉止痛消肿散淤松解粘连促进再生

16、推拿的治疗原则:扶正祛邪、治病求本、三因制宜(全选)

17、药膳(选择)

1.补益正气法

?补气——黄芪粥、糯米大枣莲子粥、人参酒、茯苓酒等;

?补血——红枣黑木耳汤、当归黄芪鸡、乌发蜜膏、龙眼羹、花生炖猪蹄、地黄酒等;

?补阴——补肾鳖肉汤、清蒸甲鱼、天门冬膏、红烧鱼肉、乌鸡酒;

?补阳——冬虫夏草鸭、苁蓉羊肉粥、白羊肾羹、海马酒、对虾酒。

2.健脾和胃法:珠玉二宝粥、山药粥、栗子粥、荔枝粥、八珍糕、鲫鱼羹、益脾饼等。

3.养心健脑类:甘麦大枣汤、桂圆莲子粥、玉灵膏、磁石粥、核桃仁粥、玫瑰花烤羊心、黄酒核桃泥汤。

4.生津止渴类:猪胰汤、苦瓜蚌肉汤、五汁饮、清蒸茶鲫鱼等。

5.化湿利水,蠲痹止痛类:鲤鱼汤、泥鳅炖豆腐等;防风粥、木瓜汤、五加皮酒、薏苡仁酒等。

6.行气活血类:桃红粥、山楂粥、桃仁墨鱼、薤白粥、丹参酒、红花酒等。

7.潜阳熄风类:菊花粥、夏枯草煲猪肉、葵花子汁、鲜芹菜汁、荷叶粥等。

8.止咳、祛痰平喘类:川贝酿梨、姜汁杏仁猪肺汤、燕窝汤、银耳羹、五味子汤、枇杷叶粥等。

9.温肾固涩类:芡实粉粥、山萸肉粥、金樱子粥、炒黄面等。

10.润燥通便,导滞除满类:菠菜粥、釜底抽薪蜜、五香槟榔、硝菔通结汤等。

18、情志疗法的治疗方法(多选)情志相胜法说理开导法移精变气法暗示疗法娱乐疗法

19、中医康复的治疗疗法(大标题共8个)

(一)针灸(二)推拿(三)中药疗法(四)、情志疗法(五)饮食疗法(六)传统体育疗法(七)传统物理疗法(八)环境疗法

与第16个相比较,认为应该展开写

20、脑卒中的概念(名解)

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等,是一组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病。因其发病急、变化快、来势凶猛,故称“脑卒中”。

21、脑卒中的分类(简答)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不包括TIA、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2、卒中的病因病机(康复时机,判断)(时机判断没找到)

素体亏虚,阴阳失衡,气血逆乱,或素体痰瘀内阻,经脉不利,再加以忧思急怒,或饮酒饱食,或房事劳累而诱发。虚者多为气虚、阴虚;实者多为瘀血、痰浊。

23、运动恢复过程(简答)

偏瘫最初表现为完全瘫痪状态,接着首先出现的是联合反应和随意收缩,并逐渐出现共同运动。此后,随着病情的恢复,共同运动的支配力减弱,逐步分解为单独运动。最后,完全脱离共同运动的支配,完成各种自由的、随意的运动。国外学者总结出偏瘫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将整个恢复过程大体划分为6个阶段,并以此作为偏瘫患者运动机能恢复的评价基准

(1)迟缓性完全瘫痪期:在偏瘫早期(约数日到2周内)

(2)联合反应和随意收缩期:联合反应是通过机体左右侧联络引起的反应。在偏瘫的恢复过程中,患侧最早出现的运动即是这类联合反应。上肢主要为胸大肌和胸锁乳突肌的上部,下肢主要为髋关节的内收肌群。随意收缩是指患侧肌肉的随意收缩。只能通过医生的触觉获得。

(3)共同运动期:共同运动是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运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运动。此期上下肢均可随意引发共同运动,并可带动一定的关节活动,且痉挛逐渐加重。

(4)分离度较低的运动:共同运动的支配力逐渐减弱,痉挛亦开始减弱。可进行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简单的分离运动。

(5)分离度较高的运动:随着共同运动的支配力和痉挛的不断减弱,基本脱离共同运动的支配,可逐渐进行较为复杂的、分离度较高的运动。

(6)随意运动:几乎完全脱离共同运动的支配,痉挛基本消失,可完成各种自由的、随意的运动。同时在运动速度和运动的协调性、技巧性方面亦接近于正常水平。

24、共同运动期、随意运动(名解)(见上一题)

25、移精变气(名解)

指一种转移、改变患者精神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百度的)

中医药膳学论文

浅谈中医药膳 中华药膳--这枝医苑奇葩,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发展成像今天这样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作方法的一门学问。“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由此受到启发,春秋战国是药膳的萌芽时期,《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金匮》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药膳经历代医家的整理、收集,逐渐发展成今天这样内容丰富,疗效肯定,影响深远的保健方法。现代营养学的研究大大推进了药膳的发展,药膳正走上中西医结合的良好发展之路,必将对百姓健康和生活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和饮食文化共同孕育的一枝奇葩,既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又是防病治病之有效措施,故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疾病模式的改变以及受到“回归大自然”思想的影响,药膳这种药食结合、养疗一体的传统医疗保健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国药膳学的。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药膳研究培训机构、药膳餐厅纷纷建立,部分医院、康复中心相继成立了药膳食疗科,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多。但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作为一门性学科,药膳学的研究更多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其应用价值也远未得到应有的体现。就以下几方面来讨论: 1 加强基础研究,深化药膳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基础研究,药膳也不例外。药膳是以食物和中药材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兼具药物防病治病和食品营养保健双重作用的食品,其配伍、组方和运用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防治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其加工制作过程则需要以烹饪理论为依据。所以,如果脱离了中医理论和烹饪理论的指导,药膳的发展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为了强化基础研究,促进药膳理论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培养药膳研究的专门人才,促进学科的独立发展。 2 提倡学科分化,培养专门人才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为世人叹为观止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药食同源,药膳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烹饪技艺相结合形成的专门学科,是中医学和烹饪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机结合、共同孕育的产物。药膳学综合了这两门学科的理论,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体系,其加工制作方法源于烹饪技艺,两者缺一不可。 药膳学的渊源和特点决定了药膳学科的从业人员必须既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造

中医养生康复学

1,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 2. 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3.精,是指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需求,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 4.天人相应:(一)适应季节(二)把握时间(三)顺从地理(四)适应社会 5.食物的滋养调整作用:滋养作用: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体的真气结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调整作用: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养生最重要的法则。利用饮食的性味对机体阴阳失调进行调整。阳虚者补阳,阴虚者当清补,偏热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偏寒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 6起居养生:起居养生的方法是:(一)起居有常(二)劳逸适度(三)合理睡眠 7.饮食康复原则:平衡阴阳调整体的原则,协调脏腑重脾肾的原则,辩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三因制宜的原则。 8解表类:生姜、大葱、大蒜、豆豉等,用于风寒感冒。外感初起,可用生姜红糖饮、葱姜醋粥、薄荷叶健脑益智类:常以核桃仁、芝麻、龙眼、猪脑、猪心、莲子、木耳、大枣、百合等健脑养心的食品为主,或与益智仁、枸杞子、茯神、柏子仁、何首乌等健脑药相配。9.减肥类:常以冬瓜、黄瓜、赤小豆、薏苡仁、萝卜、山楂、海带等利水消脂的食品为主,或与泽泻、荷叶、茯苓等利水药相配,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 10.针灸的种类:毫针,灸法,拔罐,三棱针,皮肤针,耳针,头针,火针,电针,水针 11.中药养生保健的应用原则 1).预防为先治未病2).补虚泻实重扶正:虚者补之,实者泻之.3).调整阴阳期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4).兼顾三因制宜1)春季:不宜过用补药、注意抑肝气。2)夏季:加用清心火之药、冬病夏治、除暑祛湿。3)秋季:易伤津。忌用耗气伤津、尽量不攻邪伤正。4)冬季:助阳、填精。因地制宜:我国西北天冷少雨,用药需温补;东南地区,温热,需清补;北方人体强,用药宜峻重,南方人体弱,用药宜轻巧。5).药补最重脾胃6).药补忌偏忌滥。 12.虚症包括气虚、阴虚,阳虚、血虚! 13.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易疲倦、怠惰无力、便秘(肠道蠕动无力)、大便溏次数多(脾虚运化不利)、易长色斑、慢性盆腔炎,可分为肺气虚、脾气虚。 14.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灼热,盗汗,小便短黄,

谈中医养生学后感想精选文档

谈中医养生学后感想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医体质养生课程学后感 这段时间,通过对中医体质养生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养生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对我今后的养生提高身体素质,健康长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和方法。中医体质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健康的身体需要保养,亚健康时就要调养,病弱之躯则应补养。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由我们的祖辈专研,学习,积累总结得来的,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通过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地调养自己的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从而达到中医体质养生的最终目的,能够健康长寿。 中医体质养生之道的特点,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体质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我觉得在中医体质养生中随其自然便好,强求过多

反而适得其反,甚至一味的追求长生不老反而会伤了自己的性命,这不是中医体质养生所推崇的。 中医体质养生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做到做好的。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一些关于中医体质养生的具体方法。 首先,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体质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再者,“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 然后,防止外邪侵害。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将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最后,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它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故气功的锻炼,对我们在养生保健中能

中医康复学复习重点

1、中医康复: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①预防与康复结合(治未病);②长于功能康复;③注重利用自然;④外治与内治结合;⑤药疗与食治并举; ⑥提倡形神共养:指在中医康复中,不仅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健康、精神健旺,身体与精神得到均衡发展。 ⑦强调动静结合 3、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论、脏腑经络论、精气神论、情志论 4、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整体康复观、辨证康复观、功能康复观、综合康复观、预防康复观 5、《内经》对康复医学的贡献:强调精气神为人生三宝、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确立了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创立了经络学说、总结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康复治疗原则 6、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调和阴阳,以平为期;②重视阳气;③强调阴阳转化 7、《素问·五脏生成篇》: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抵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疼而发落 8、五脏是人体的核心,康复治疗协调脏腑,重在促进五脏之间的功能协调。五脏之中又以脾肾为本:①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的生长发育

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的衰老取决于肾气的强弱。②脾为后天之本:脾居中焦,运化水谷精微,化生的物质无不来源于脾,故脾为气血化生之源 9、精气神论:人体三宝:精、气、神①先天之精:精是构成形体和形体赖以生存发育的物质。②后天之精:在脾胃的作用下化生为水谷之精,输布全身,营养脏腑官窍、筋骨肌肉,充养脑髓,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 中医康复学以养精、益气、调神为原则 10、整体康复观(通过顺应自然,适应社会,整体调治,达到人体形神统一的思想) ①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自然关系密切;重视因事因地而异的康复原则) ②人自身的形神一体观(形与神关系密切;重视形神共养的康复原则) ③人与社会一体观(人与社会关系密切;重视社会康复的康复原则) 11、辨证康复观:辩证康复的原则:①全面分析病情;②掌握病症的病机要点;③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2、功能康复观:(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和恒动观,重视神形合一,注重运动形体,促进气血流通,以恢复患者脏腑组织功能和生活、工作能力的思想)恢复脏腑组织功能、恢复生活及职业能力、功能补偿13、综合康复观(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康复疗法,使患者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康复治疗思想与方法) ①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

中医康复学试题1

《中医养生康复学》试卷(A) 1.中医康复学是在指导下,研究、及其的 一门学科。 2.中医康复学的适应对象有:、、、。 3.中医养身康复禁忌包括、、、。 4.饮食养生的作用、、、、 五个方面。 5.中医养生康复学科中,心理疗法实施的形式有、、 。 二、解释名词:(每词3分,共15分) 1.健康: 2.食养: 3.疏导疗法: 4.体质: 5.围绝经期: 三、判断:(先判断正误,正确者在括号内划√,错误者划×,每小题1 分,共10分。) 1.健康包括体格强健、心理安乐、社会适应三个方面。()2.胎教的时间应该越早越好。()3.与人体早衰,提前患老年性疾患相关联的脏腑主要是肺、脾、肾三脏。()4.常见的食养食疗方分类包括治疗类食疗方、保健类食疗方、康复类食疗方三种。()5.中医养生康复学中青春期分为青春发育期和青春期。()6.残疾人群的养生包括视力残障、听力残障、肢体残障、精神残障四类。() 7 .康复对象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运动功能障碍。 () 8.康复功能评定在器官、个体、和社会能力这三个层次上作出的。() 9. 无论那类人,动脉血压高于140/90mmHg就称为高血压。() 10.头发的保健方法中其按摩疗法包括栉头、推头部经脉和按揉头部腧穴。() 四、简答题(1-2题每小题8分,第3小题9分,共25分) 1.常见健康指数是哪些?并且说明其正常范围。 2.中医养生康复观念有哪些?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3.中国传统运动健身康复法的运用运用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试论述现代胎教的具体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试论述妇女在围绝经期的养生保健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V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正文】“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

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

中医养生康复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养生康复学试题及答案 1. 中医饮食养生又叫( AB ) A 食养 B 食补 C 食疗 D 食节 E 食用 2. 中医饮食调护中,饮食禁忌内容包括(ABCDE) A 因季节、体质、地域不同的禁忌 B 食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C 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D 饮食调配制备方面禁忌 E 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 3. 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ABCDE) A 饮食有节 B 饮食有方 C 谨和五味 D 荤素搭配 E 以上都是 4. 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为( ABC )等。 A 食气 B 食性 C 食味 D 食用 E 食疗 5. 食物的性能包括( ABCDE )等内容。 A 气 B 味 C 归经 D 升浮沉降 E 补泻 6. 根据食物的性味分类,五味中( C )食物最多。 A 酸味 B 苦味 C 甘味 D 辛味 E 咸味 7. 淡味中医将之归于( C )范围。 A 酸味 B 苦味 C 甘味 D 辛味 E 咸味 8. 常用的食物中平性食物数量( A )温性食物。 A 多于 B 不多于 C 少于 D 不少于 E 近似于 9. 关于饮食禁忌,在古代文献上( ABCE) A 葱忌蜂蜜 B 人参忌山楂、萝卜 C 茯苓忌酯 D 鸡肉忌蘑菇 E 鲫鱼忌麦冬

10. 生姜可用于(ABCDE )的食疗。 A 风寒感冒 B 呕吐不止 C 半夏中毒 D 中寒水泻 E 胃寒疼痛 11. 既能辛温发散,又能发汗透疹,令小儿痘疹速出的为( C ) A 生姜 B 苏叶 C 芫荽 D 豆豉 E 薄荷 12. 根据食物的性味分类,属于甘味食物有( ABD)。 A 鸡肉 B 大枣 C 白菜 D 粳米 E 冬瓜 13.性味辛温的有( ABE) A 苏叶 B 生姜 C 薄荷 D菊花 E 芫荽 14. 根据食物的升降浮沉分类,属于阳,升浮食物有( BCD)。 A 莲子 B 花椒 C 菊花 D 绿茶 E 冬瓜 15.带鱼属发物,患有(BC )者忌食。 A 感冒 B 脓肿 C疮疥 D 肝炎 E 胃癌 老年人中医养生 周俭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 (一)脏腑虚弱:正如《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节》曰:“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抑饮食以资气血”。 (二)代谢减慢:老年人的身体成分改变,代谢功能也有所降低,如老年人身体缺钙,容易骨质疏松,部分老年人血脂增

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养生已将满一学期,主要配合《黄帝内经》等养生理论学习了导引保健功和八段锦。在此之前曾接触过养生,因为自己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并深受体寒之扰,一到冬天就会全身冰凉,所以需要借助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调养身体,但是在此之前接触是的食饵养生和熏治养生,而非现在的吐纳养生和导引养生。两相对比觉得后者比前者有更大的适用范围,比较适合现在练习和实践。由于我们无法再学习之外抽出这么多实践和精力来准备养生所需的材料,食饵养生和熏治养生适合有人照顾时使用,而且,这两种养生常常是对症下药的,具有针对性。 此外,对于尚是学生的我们经常出现的用眼过度,肌肉酸痛,精力不足等病症,这两种养生能够起到的功效就微乎其微了,远不及其他两种来得实用。课程刚刚开始时,老师介绍了几个适合学生练习的养生功,对舒展筋络非常管用。虽然简单,但是坚持做一段时间后就感觉情况大不同了。困扰了许久的肩膀酸痛减轻许多,而且身体感觉更为通畅,没有郁结,让我不禁咋舌。平时练功时也有这种体会。区别竞技体育要求“更高”,“更快”,“更强”,养生课要求保持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不急不躁地完成每个动作。如果心态稍有变化就会影响到手脚动作而影响整体的和谐圆通。正是养生这种特性,使得在使身体更加

健康的同时还陶冶着心性,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坚持这种养生方法的老人在晚年不仅身体强健而且精神矍铄。 其实,养生不仅仅教给我让身体健康的方法,还传达了人生的态度。养生是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适应四时的变迁。也就是说人要顺应天地万物的规律,不可逆行。春天是推陈出新的时节,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这时就不应改像冬天那样将自己“藏起来”,而应该早起锻炼保持生机,否则无法提供给夏天足够的生气。当我们竭力在莫大的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位置时,也只有顺规律而行之才能事半功倍。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在逆规律而行后取得成功,凡成就大事者,必有洞察规律的慧心,无论是社会发展规律,还是人事变迁规律,都了然于心并以之为指导和借鉴,从而造就成功。 养生讲究阴阳调和,使阳气和阴气平衡。阳气不足,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无法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然而阳气过盛时也会阴气口舌干燥,身体发高热等病症。因此适度是养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不及这个度,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一旦超过就会过犹不及。适度这个原则也贯穿整个人生始终,适度的工作让激情不灭,适度的休息让精力充沛,适度的体贴让人心里温暖,适度的距离让惊喜不断。只有把握好度,才能达到平衡而使人生运转通畅。 从养生中学到许多,正是因为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所以一直在向周围的同学推荐这门课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养生

最新中医康复学.pdf

中医康复学概论 主要内容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内容 三、中医康复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医学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 型学科。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饮食、自然、物 理、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和老年、慢性病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 的综合应用学科。 中医学中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尔雅·释诂》谓:“康,安也。”《尔雅·释言》又谓:“复,返也。”故康复的含意为恢复平安或健康。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载一老 人病残三十多年,“膝趾肿痈,不能动履”,已成“痼病”,经“复沉潜诊视,植方投剂,获效如响,不旬日而渐离榻,又旬日而能履地,又旬日而康复如初”。可见,“康复”还包含有重新恢复参加社会生活能力的意思。 在古代,中医学古籍中的“康复”主要是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精神情志的康复及正气 的复原。 现代的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职业等措施,减轻各疾病、损伤和年 老体衰所带来的后果。康复的对象为伤残者、老年病、慢性疑难病患者,目标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整个康复治疗,要求尽量帮助患者能够恢复到最佳状态,尽量提高患者 的活动功能,以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使之重返生活,更好地回归社会。 (二)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 1、预防与康复结合 预防,即“治未病”。中医康复医学始终坚持综合的防治思想和方法,进行着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实践。如气功导引、食物调养、药物调摄、泉水饮浴、情志调适等方法,既能 施于未病之先又能用于既病之后,既可用于养生防病又可用于医疗康复。 2、长于功能康复:中医具有详于脏腑功能而略于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故在治疗上强调功 能的恢复。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 【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 【正文】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 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 “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 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 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生儿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另一方面,要注意房事养生。房事应在安静、舒适、健康、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男女双方患病时不宜同房。

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_养生方法经验总结分享

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_养生方法经验总结分享 养生现在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大家是怎样养生的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 学习养生已将满一学期,主要配合《黄帝内经》等养生理论学习了导引保健功和八段锦。在此之前曾接触过养生,因为自己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并深受体寒之扰,一到冬天就会全身冰凉,所以需要借助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调养身体,但是在此之前接触是的食饵养生和熏治养生,而非现在的吐纳养生和导引养生。两相对比觉得后者比前者有更大的适用范围,比较适合现在练习和实践。由于我们无法再学习之外抽出这么多实践和精力来准备养生所需的材料,食饵养生和熏治养生适合有人照顾时使用,而且,这两种养生常常是对症下药的,具有针对性。 此外,对于尚是学生的我们经常出现的用眼过度,肌肉酸痛,精力不足等病症,这两种养生能够起到的功效就微乎其微了,远不及其他两种来得实用。课程刚刚开始时,老师介绍了几个适合学生练习的养生功,对舒展筋络非常管用。虽然简单,但是坚持做一段时间后就感觉情况大不同了。困扰了许久的肩膀酸痛减轻许多,而且身体感觉更为通畅,没有郁结,让我不禁咋舌。平时练功时也有这种体会。区别竞技体育要求“更高”,“更快”,“更强”,养生课要求保持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不

急不躁地完成每个动作。如果心态稍有变化就会影响到手脚动作而影响整体的和谐圆通。正是养生这种特性,使得在使身体更加健康的同时还陶冶着心性,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坚持这种养生方法的老人在晚年不仅身体强健而且精神矍铄。 其实,养生不仅仅教给我让身体健康的方法,还传达了人生的态度。养生是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适应四时的变迁。也就是说人要顺应天地万物的规律,不可逆行。春天是推陈出新的时节,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这时就不应改像冬天那样将自己“藏起来”,而应该早起锻炼保持生机,否则无法提供给夏天足够的生气。当我们竭力在莫大的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位置时,也只有顺规律而行之才能事半功倍。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在逆规律而行后取得成功,凡成就大事者,必有洞察规律的慧心,无论是社会发展规律,还是人事变迁规律,都了然于心并以之为指导和借鉴,从而造就成功。 养生讲究阴阳调和,使阳气和阴气平衡。阳气不足,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无法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然而阳气过盛时也会阴气口舌干燥,身体发高热等病症。因此适度是养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不及这个度,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一旦超过就会过犹不及。适度这个原则也贯穿整个人生始终,适度的工作让激情不灭,适度的休息让精力充沛,适度的体贴让人心里温暖,适度的距离让惊喜不断。只有把握好度,才能达到平衡而使人生运转通畅。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保健的感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近些年来受媒体的宣传的影响,大家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如今中医保健、食物养生、养生预防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很庆幸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中医保健这门课,虽然课时不多,一周就两节课,但是中医保健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知道的但对我们却非常有用的东西,也让我对中医养生保健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中医保健也可以叫做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传统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中医学把精、气、神的保养看作人体养生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就谈到过这些问题。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老子》中所说的“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保健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平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中医保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中医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使人体达到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典名著《黄帝内经》就是讲解这方面的专著!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养我们的身体呢? 首先,我们要做到饮食有节,营养均衡。合理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人们常说“健康是吃出来的”,同时也说过“病从口入”,这些都在说明饮食对健康的重大影响。我们平时饮食要有规律,调理有法,荤素搭配,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时要保持身心愉悦,细嚼慢咽。吃东西要有节制,既不能偏食,也不可暴饮暴食,更不能因为减肥而节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重要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健康的标志,而良好的心态则是开启健康与长寿之门的“金钥匙”。中医特别重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对人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所以主张通过不不同的方式,如“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安神定志”等来调节化解人们的悲观消极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如果我们整日忧虑、烦恼、惊慌、焦虑,冷淡,怎么能使身材健康呢? 再次,养成良好的习惯。少抽烟,少喝酒,少熬夜,早起早睡,多运动,如果我们把这些都做到了,那么身体健康也就不是问题了。现在的人每天玩电脑玩手机,坐下了就懒得动,出门就坐车,运动越来越少了,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了。什么眼睛近视,肥胖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突出,心脏病等一系列的病都来了,而且有趋向年轻化的迹象。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习惯,平时多多运动,比如跑跑步,打打太极,打打球等最健康有利的运动。 再次,加强预防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因素。古书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

谈中医养生学后感想

中医体质养生课程学后感 这段时间,通过对中医体质养生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养生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对我今后的养生提高身体素质,健康长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和方法。中医体质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健康的身体需要保养,亚健康时就要调养,病弱之躯则应补养。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由我们的祖辈专研,学习,积累总结得来的,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通过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地调养自己的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从而达到中医体质养生的最终目的,能够健康长寿。 中医体质养生之道的特点,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体质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我觉得在中医体质养生中随其自然便好,强求过多反而适

得其反,甚至一味的追求长生不老反而会伤了自己的性命,这不是中医体质养生所推崇的。 中医体质养生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做到做好的。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一些关于中医体质养生的具体方法。 首先,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体质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再者,“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 然后,防止外邪侵害。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将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最后,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它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故气功的锻炼,对我们在养生保健中能够起

《中医养生与康复》论文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与亚健康 学院:医学院 学系:中医系 专业:中医专业 课程名称:中医养生与康复 学生姓名:韩宝鑫 学号:2011052047 指导教师:张毅敏 2012年5月12日

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与亚健康 【摘要】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精神压力大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造成全球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透过中医养生与康复思想,分析自身体质、身心健康状态和生活习惯等,并加以纠正和调整,使自身得以健康长寿。 【关键词】 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亚健康成因分析措施

目录 ●绪论 ●利用中医思想分析亚健康成因 ●以中医养生与康复思想分析自身体质●调节自身体质与调整生活习惯的措施●结论

绪论 钟南山说,健康就是幸福,有了健康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而在当今这个看重金钱和名誉的社会中,健康逐渐被人们所忽视。特别作为年轻人的我们,为了所谓的名利,不惜以自身的健康作为代价,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过着“以命换钱”的生活。结果人到中年身体开始每况愈下,开始出现各种疾病,每日服药打针,过着“以钱换命”的日子,最终还是不能得以长寿。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因为那时为时已晚矣。 当今有七成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游离状态,又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如果保健及时得当有望回到健康状态,相反则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以人自身的与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讲究天人合一,通过调节各脏腑气血平衡,充养人自身精气神,来得以健康长寿。这种思想与理论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量临床试验也证明,中医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康复确有很好的疗效。 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高效地工作与学习,才能绘制自己灿烂的人生。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进行科学的调节和自我保护,这样健康才会永远跟随着你。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养生康复学 专业介绍 中医养生康复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基础理论、方法以及身体康复的一门实用学科。 招生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2人 最低分数线:260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专业介绍 本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各种营养素及其与疾病的关系;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及其预防;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学科目的是运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提高居民营养水平。保证食品质量良好,以促进健康。 招生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30 最低录取分数: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专业介绍 本书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第六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材,供预防医学五年制本科及三年制大专等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使用。该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在严格遵循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密切结合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在内容上既突出重点,又详略得当,同时将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及时补充到教材中。为使该教材的适用性更加广泛,本教材吸纳了国内多个医学院校从事该领域研究的老师参加编写。 招生基本情况 本学院共招45人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招生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数: 复试:吴坤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 复试备注复试: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笔试)2、综合(面试)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学科介绍 此学科包括两部分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机体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卫生质量,防止食品中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损害人体健康的科学。 招生基本情况

XX成长心得体会(4篇)

XX成长心得体会(4篇) 我喜欢读书,书是我的朋友,与我形影不离。 现在,更喜欢看网络书籍,登陆豆瓣读书网、新浪读书网,红袖添香读书网读书。有时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搜索电子书,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真是无法形容的。 我在网易开设了自己的博客,现在已经有一千多篇文章了,每每打开我的博客,就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很有成就感。博客中有转载引用的“它山之石”,也有经过“采花酿蜜”后抒发些的感想与反思。我的“兰梦”博客就是我的心灵家园,是我的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看的书内容很广泛,从教育类到管理类,从生活类到家教类,从工作励志文到文学美文,从医学养生到电脑技术等等,我都如饥似渴的遨游其中,一一拜读。 在教育书籍中,我平时喜欢看《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管理》、《小学语文教学》、《金明教研》、《福建教育》等教育杂志,这些教育杂志可以让我在思想上始终走在教育的前列,时刻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 在管理类书籍中,我最喜欢看曾仕强教授的,他的《中国式管理》、《中国式团队》、《人际关系与沟通》、《易经与人生》、《大易管理》、《情绪管理》等都对我影响很大。 值得一谈的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就是中道

管理,就是中庸式的管理,是情理法的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日理万机而不失策。做人做事要兼顾并重,通过好好做人来把事做好。领导的意义,在于发挥安人的潜力。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高智慧。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变,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基层的员工是枝叶,干部是树干,老总是树根。树是上上下下一条心的。根不必招摇,而是要让自己的树干越长越粗,最后把华丽留给枝叶。管理一定要制度化,但是制度化不是最好的管理,制度化之后要加上四个:衡情论理,然后合理解决。 曾仕强的《情绪管理》一书也使我受益匪浅。在《情绪管理》中我明白了情绪是可以管理的,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不要把责任推给脾气。情绪管理三步走: 一、你的心情会影响别人的情绪。 二、要想让别人的情绪稳定下来,你必须先让自己平静下来。 三、要先找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 做事要做到无过无不及,要注重度的把握。情绪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毫无拘束。做人不要过分,只求合理。 在生活类书籍中,我读了《人性的弱点》、《论语》、《老子》、《孟子》、《周易》、《大学》、《中庸》等等,感受着智慧大师那“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的人生境界: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内经》有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在饮食方面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体质可以划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和过敏体质,不同体质的饮食注意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能够明确自身的体质类型,搭配以合适的饮食规划。例如经过测试和比较,我发现自身倾向于平和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胜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对于饮食调理,首先要“谨和五味”。饮食应清淡,不宜有偏嗜。因五味偏嗜,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如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苦伤肺。

其次,在维持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平和质的人还应该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顺应此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整体阴阳平衡。再则,平和质的人还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这类食物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平和质的人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之品以发散,而不宜食酸收之味。宜食韭菜、香菜、豆豉、萝卜、枣、猪肉等。夏季心火当令,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且饮食宜清淡而不宜食肥甘厚味。宜食菠菜、黄瓜、丝瓜、冬瓜、桃、李、绿豆、鸡肉、鸭肉等;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性润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宜食银耳、杏、梨、白扁豆、蚕豆、鸭肉、猪肉等;冬季阳气衰微,故宜食温补之品以保护阳气,而不宜寒凉之品。宜食大白菜、板栗、枣、黑豆、刀豆、羊肉、狗肉等。通过饮食调整自己的体质,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就可以帮助我们调理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再次,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春夏之际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