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GBS指南(2010)

慢性GBS指南(2010)
慢性GBS指南(201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WH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1]

WHO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实用指南 (2002年第二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1.1 医院感染的定义 1.2 医院感染部位 1.2.1泌尿道感染 1.2.2手术部位感染 1.2.3医院肺炎 1.2.4医院菌血症 1.2.5其他医院感染 1.3 微生物 1.3.1细菌 1.3.2病毒 1.3.3寄生虫和真菌 1.4 宿主和传播 第二章感染控制计划 2.1 国家或地方计划 2.2 医院计划 2.2.1感染控制委员会 2.2.2感染控制专业人员(感染控制小组) 2.2.3感染控制手册 2.3 感染控制职责 2.3.1医院管理部门的职责 2.3.2医生职责 2.3.3微生物学家职责 2.3.4医院药剂师职责 2.3.5护理人员职责 2.3.6灭菌中心职责 2.3.7饮食服务中心职责 2.3.8洗衣房职责 2.3.9保洁服务部职责 2.3.10检修部门职责 2.3.11感染控制小组(医院卫生服务部)职责 第三章医院感染监测 3.1 目标 3.2 战略 3.2.1 医院性医院感染监测 3.2.2 地区性或全国性医院感染监测 3.3 方法 3.3.1现患调查 3.3.2发病率调查 3.3.3计算率 3.4 有效的监测组织 3.4.1资料收集和分析 3.4.2反馈/报告 3.4.3预防和评价 3.5 评价监测系统 3.5.1监测战略评价 3.5.2反馈信息评价 3.5.3证实/资料质量 第四章暴发的处理 4.1 识别暴发 4.2 调查暴发 4.2.1计划调查 4.2.2定义病例 4.2.3描述暴发 4.2.4建议和检测假设 4.2.5控制措施和随访

4.2.6交流 第五章医院感染的预防 5.1 危险分层 5.2 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5.2.1洗手 5.2.2个人卫生 5.2.3着装 5.2.4口罩 5.2.5手套 5.2.6安全注射 5.3 预防环境传播 5.3.1医院环境的清洁 5.3.2热水/超热水的使用 5.3.3病人器械的消毒 5.3.4灭菌 第六章常见地方性医院感染流行的预防 6.1 泌尿道感染 6.2 外科伤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 6.2.1手术室环境 6.2.2手术室工作人员 6.2.3病人的手术前准备 6.2.4预防性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 6.2.5外科伤口监测 6.3 医院呼吸道感染 6.3.1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6.3.2内科病房 6.3.3外科病房 6.3.4 气管切开术的神经科病人 6.4 与血管装置相关的感染 6.4.1周围血管导管 6.4.2中心血管导管 6.4.3全植入的中心血管导管 第七章病人护理的感染控制预防 7.1 预防的实践 7.1.1标准(常规)预防 7.1.2特殊传播方式的额外预防 7.2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菌 第八章医院环境 8.1 医院建筑 8.1.1建造或改建计划 8.1.2建筑分区 8.1.3交通流程 8.1.4建筑材料 8.2 空气 8.2.1经空气传播的污染和传染 8.2.2通气设备 8.2.3手术室 8.2.4超净空气 8.3 水 8.3.1饮用水 8.3.2浴水 8.3.3药剂(医疗)用水 8.3.4微生物学监测 8.4 食物 8.4.1食物中毒的因素和经食物传播的感染 8.4.2食物中毒的因素 8.4.3预防食物中毒 8.5 废弃物 8.5.1定义和分类 8.5.2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保存和运输 第九章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和抗微生物药物的耐药性9.1 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 9.1.1 治疗 9.1.2 化学药物预防

妊娠保健知识交流

妊娠保健 一.妊娠期营养 ●孕早期,孕妇每天需增热量50kcal或与非孕时相同;孕中晚期,胎儿迅 猛生长发育,每天增热量200-400kcal。 ●对各种营养素需求增加。供应足够蛋白,如瘦肉、大豆,有助于胎儿正常 智力发育。 ●补充维生素;补铁防止贫血;补钙促进胎儿骨骼发育;补锌促进脑发育。 ●原则:荤素兼备、粗细搭配、少吃多餐、品种多样化。 ●既要注意营养,又要避免盲目吃喝,造成肥胖超重。 ●监测:整个孕期体重增加约12.5kg,孕中期至末期,0.3kg ≤每周增加≤ 0.5kg。若<0.3kg,表示摄入过少,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IUGR);>0.5kg, 要注意有无妊娠水肿、羊水过多或热量摄入过多。 二、健康指导 (一)妊娠早期的健康指导 1.自我护理指导 (1)个人卫生 ●沐浴:应经常洗澡,保持清洁。具体次数依季节和个人习惯而定,尽量采 用淋浴。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沐浴时间不宜过长,且保持浴室内通气。 地面置防滑垫,不穿滑底拖鞋,以防滑倒。 ●外阴清洁:保持外阴清洁,以清水淋洗,每天1-2次,便后使用清洁卫 生纸,从前向后擦干净,勤换内衣裤,内裤采用透气性、吸水性好的棉质布料。白带过多可使用小型卫生棉垫,但不主张多用。教导孕妇若发现阴

道分泌物颜色、性质、气味改变或有异臭应就医处理。 (2)安全 ●妊娠期尤其是早期一定要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放射线、甲醛、有毒气体 等。 ●饮酒,对胎儿产生毒害,可导致胎儿贫血,四肢及心血管缺陷,可出现胎 儿低体重儿,身材短小,智力低下。 ●吸烟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低体重儿、智力低下。孕妇及家属应停止 吸烟,尽量避开多人吸烟的公共场所。 ●妊娠期避免饲养猫、狗等宠物,防止感染上弓形体或被咬伤、抓伤。 ●走路、坐车、上下楼梯都要小心谨慎,避免滑倒、撞倒,以免造成流产、 早产、死胎等不良后果。 (3)孕期用药 ●避免乱用药。特别是最初2个月,是胚胎器官形成时期,很多药物可通过 胎盘表现为胎儿畸形和致癌作用。 ●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当有严重疾病,妊娠合并症、并发症需服药时,应纠 正错误观念,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工作 ●可胜任一般工作,在工作中注意工作强度,避免超过身体负荷,不可攀高、 抬举重物。注意勿撞击到腹部或重压腹部。 ●若接触有毒气体、化学物质、放射线及处于高噪音环境的工作岗位需调离。(5)妊娠合并症征兆 阴道流血:如流产、宫外孕。即使只是轻微出血,也应先保持安静,躺下休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 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 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 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 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 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 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 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 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 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 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 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

妊娠各期保健要点

妊娠各期保健要点 孕早、中、晚各期中母婴的保健需求不同,现将各期的内容分述如下: (一)孕早期保健要点 1.及早确诊妊娠人类的胚胎大约在受孕后第3—8周时逐渐形成形态与功能不同的各类器官,这一时期特别容易受化学物质作用而诱发畸形,故而要及时进行早孕诊断以便及早对胚胎进行保护。各种不同的器官形成期对化学物质的易感性相对很短,故同一致畸物作用于妊娠的不同阶段可诱发不同类型的畸形。如人受精后21~40天时,胚胎心脏最易受影响,随后为四肢及眼睛。神经系统的易感期最长,白受精后第20天直至胎儿娩出。同一致畸物作用于妊娠的相同一天,引起的各类器官畸形也不相同。 2.保护胚胎,免受各种有毒有害因素的影响早孕保健是控制人类生殖危害的措施之一,对预防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确定妊娠后,首先要注意孕妇所处的大环境是否安全无害。既要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又要避免有害的物理因素,如噪音、高温、射线等。同时还要维护孕妇本身作为胚胎发育的小环境的良好,特别是预防母亲患感染性疾病和谨慎用药。 感染性疾病可影响妊娠结局。如患病毒性肝炎、梅毒的孕妇,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率都增高。巨细胞病毒感染、风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及弓形体病可引起胎儿发育异常。有些感染性疾病可通过胎盘或在分娩中接触母血,传给婴儿,成为病毒携带者。因感染而引起的高烧,对胎儿亦不利。据国外报导,孕妇发烧38~C以上持续数天或1—2周,易导致胎儿出现神经管畸形。因此必须指导孕妇,怀孕后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重视预防感染。 孕期用药对胚胎、胎儿可能产生流产、致畸、生长发育迟缓等损害,特别在孕早期损害更大。因此必须有明确指征和对疾病治疗有需要时用药,不应滥用药物。孕早期能避免或暂时停用的药,可考虑不用或暂时停用,包括保健品和补药亦不例外。从动物实验、临床报告及流行病学研究中,可将对胚胎及胎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大致分为三类:①肯定的致畸药物,如抗癌药和性激素;②可能致畸的药物如某些抗癫痫药、抗甲状腺药和降糖药、镇静药;③潜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心得安、皮质激素等。 3.及早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要改变以往孕六个月才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常规。在确诊妊娠后应即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通过全面的询问病史和全身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了解母亲全面的健康情况,可及早发现夫妇双方有无遗传病史或家属史,是否需要作进一步的遗传咨询和必要的产前诊断;同时亦可及时发现各主要脏器是否有病,如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疾病或病史时,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考虑是否能胜任妊娠,从而决定是否继续还是终止妊娠。发现梅毒可及早治疗,发现贫血可及早矫治,早期测得基础血压,对日后妊高征防治亦很重要。 结合第一次产前检查,开展早孕保健指导,以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能力和识别异常症状的能力。 4.警惕异位妊娠,正确处理自然流产对早孕闭经后又出现阴道流血的症状,要引起重视。近年来,异位妊娠(宫外孕)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因贻误治疗而丧生的事例亦有发生。因此,不但要在育龄妇女中普及宫外孕的知识,对早孕闭经后出现阴道流血或伴有腹痛,必须及时就诊,还应让内、外科医师亦提高警惕,避免贻误。早孕闭经后又出现阴道流血常可是流产的先兆。引起流产的原因有母体和胚胎两方面的因素。据近来的研究,妊娠8周内的流产中,胚胎发育异常者占80%,自然流产常是因胚胎发育不良而引起的自然排斥机制。因此,已不主张沿用过去对先兆流产长期用药进行保胎的治疗常规。对有反复流产史者,应进一步作染色体分型检查。据报导,早期流产中染色体异常者占20%-70%。葡萄胎虽不多见,但若妊娠早期有出血,且伴有较严重的妊娠反应者,应及早作进一步检查。 5.心理保健妊娠早期妇女,有因对妊娠无充分思想准备,有因妊娠反应严重,也有因接触了一些“不良”因素而产生心理压力,应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和疏导,使其能保持积极乐

卫生部《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指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 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孕产妇保健指导

孕产妇健康指导 一、孕前保健指导 1、选择最佳生育时机过早怀孕、生育对母婴均不利。最佳生育年龄目前认为在24-29岁,最好不超过30岁,尤其不要超过35岁。因为此阶段的育龄女性,身体已发育成熟,正处在生育旺盛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亦能更好的经受妊娠的考验,卵细胞的质量最高。受孕的最佳时节是在每年的夏末秋初,也就是在每年的8、9月份,此时期受孕,早孕反应正值秋季,水果蔬菜丰富,易于调节食物增加营养,此时又不易感染病毒,是胎儿安全度过器官形成的最佳时期。男性最佳生育年龄在25-36岁。 2、孕前检查孕前检查除一般的体格检查外,还应进行血、尿常规,乙肝表面抗原和一些特殊的病原体检测。 3、身体调养合理营养、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远离宠物,预防弓形虫病、坚持锻炼、重视口腔卫生、调整避孕方式,不要等到怀孕了才讲究。经过X线照射,特别是下腹部经过X线照射的妇女,应在4周后再怀孕。夫妻双方或一方经常服药,应注意有无致畸药物,如有,应停药半年后再受孕。口服避孕药久,应于停药半年再怀孕。短期服用的,停服避孕药后,至少3个月方可怀孕。 4、孕前的心理准备 二、孕早期保健指导

1、早孕建册,产前筛查 2、避免不良因素对胚胎或胎儿的影响 (1)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疾病。 (2)不接触猫、狗等宠物,不吃未经煮熟的鱼、肉、虾、蟹等; (3)避免放射线及有毒有害物质。 (4)原则上应少服药或不服药,但是若有病不治,疾病本身也会对胎儿不利。 (5)不抽烟、不喝酒;不要洗桑拿或长时间浸泡热水澡。 (6)确诊弓形体、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三、孕中期保健指导 1、生活卫生指导 (1)衣着:简单宽松,勿紧束裤腰,不要束胸、戴宽大的乳罩。穿坡跟鞋或2-3cm高的低跟鞋。 (2)足够的休息:每天保证8-9小时的睡眠。尽量采用左侧卧位,少仰卧。 (4)生活中注意:不宜喝浓茶、可乐和咖啡。尽量少化妆、染发、烫发等。 2、适宜的运动孕期适宜的运动方式有: (1)散步:注意速度,控制在60米/分钟,每天一次,

xxx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doc

附件3 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阵低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和工作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医疗机杓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规范报告,并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四)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和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按照要求进行空气消毒。 (六)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负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七)在诊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发热门(急)诊 1.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更求。 2.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 3.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等措施,在接触所有患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急)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二)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用品。

孕早期保健及保健指导

孕早期保健及保健指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李丽娟 孕期保健是指从确定妊娠之日开始到临产前为孕妇及胎儿提供的一系列保健,这些保健服务包括为孕妇定期进行孕期检查,综合评估健康教育,以及咨询指导等。在孕期保健,我们一共分成三个时段,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那么在孕早期是指从怀孕开始到怀孕 12 周末这个阶段为孕早期,在孕早期我们至少要给她提供一次保健,孕中期是从妊娠 13 周到 27 周末这个阶段,那么至少应该提供两次孕期检查,28 周到 40 周之间是妊娠晚期,至少要提供两次孕期检查,那么其中有一次应该是在 36 周后进行,如果发现有异常,就要增加检查次数。 孕期保健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孕妇和胎儿在妊娠期间的安全和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所以孕期保健分成三个阶段,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下面我们就要分别进行学习有关于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这些内容,首先我们共同学习孕早期的保健知识。 从怀孕开始到怀孕 12 加 6 周之前这段时间是孕早期,那么在这段时间至少要为孕妇提供一次保健,这个保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是有宫内妊娠,她的孕周,还要了解孕妇是否有不适于妊娠的疾病,筛查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同时也要了解是否有影响胚胎生长发育的一些不利因素,预防胎儿畸形的发生。 孕早期胎儿发育很缓慢,但是却经历了三个阶段,受精卵期,胚胎期,胎儿期,受精卵期胎儿器官是一个形成期,细胞分化发育,在这个时期非常容易受到致畸因素的影响。 怀孕早期母体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停经,早孕反应,乳房胀,尿频,母体的各个系统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生殖系统,乳房,消化系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我们来共同学习孕早期保健。第一是保健内容,第二是筛查危险因素,第三是综合评估和处理原则,第四是保健指导。 孕早期保健内容,我们首先要确定是否是宫内妊娠,推算她的预产期和孕周,提供功能认识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停经史,早孕反应,妇科检查,尿妊娠实验,在有条件的地方或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超声来检查,确定宫内妊娠。 推算预产期及孕周有以下几个方法,第一个是按末次月经来推算,比如预产期一般的是从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加 9 或减 3 ,那么日数要加。 另外可以通过早孕反应的开始时间来推算她的孕周,还有通过盆腔检查子宫大小来推算,再一个根据月经周期不规则,末次月经遗忘和不清楚的情况,也可以根据超声来诊断。 通过宫内妊娠确定以后,我们就应该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同时应该将询问的一些病史,体格检查的一些情况,还有辅助检查,包括我们筛查出的危险。 我们主要询问以下几个情况,包括孕妇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籍贯,民族,住址,职业,工

孕晚期保健及保健指导

孕晚期保健及保健指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李丽娟 孕晚期是指怀孕孕 28 周以后到临产前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同时对营养需求也增加,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加快,子宫亦增大,可以加重原因的一些疾病,比如说贫血,心脏病,肝脏病,另外在孕晚期这段时间里也容易发生孕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搏,前置胎盘,所以妊娠合并症并发症都危及着母子的健康和平安,所以在孕晚期保健是十分重要的,孕晚期起码的应该为孕妇提供 2 次产前检查,其中有一次在 1 次 36 周以后进行。那么检查孕晚期保健的目的就是为了监测与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及宫内健康状况,筛查与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同时要进行分娩前的一个鉴定,来分娩前头盆评估,预测分娩方式,确定分娩地点。同时在孕晚期的保健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提倡住院分娩和自然分娩。 孕晚期保健我们主要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保健内容,第二是综合评估与处理,第三是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第四是保健指导。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孕晚期的保健内容,在孕晚期我们还是要首先了解他的一些情况,包括他要了解她以往的保健情况。查阅他的一些的保健的一些记录,包括她检查的一些辅助型的报告,同时我们要确认他的孕周,另外我们要了解她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相关的一些症状,包括有没有头晕,头疼,眼花,视物模糊不清,有没有浮肿,恶心,厌油腻,心慌气短,胸闷,尿频尿少,等等及其症状,还要了解胎动情况,有没有胎动减少,胎动频繁,还要了解她的腹痛,和阴道流血,流液的一些情况。 我们还要进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我们要注意体重的检查,了解她体重每周增长情况,提倡让孕妇保持在每周增长在 0.35 到 0.5 公斤这样一个范围内,同时我们要测血压,测量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要检查她的双下肢有没有水肿。在孕晚期我们要进行产科检查 测量宫高、腹围,听胎心,检查胎位、通过四步触诊检查她的胎位胎先露及先露入盆情况,继续绘制妊娠图。在妊娠36 周的时候我们要进行骨盆测量、同时通过宫高,腹围的测量估计胎儿体重,我们还要预测分娩方式,建议她的分娩地点。 估计胎儿体重主要是根据宫高腹围对胎儿体重进行简单的一个估算。常用的公式有以下这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单纯用宫高来计算,就是胎儿体重( g ) = 宫高× 100 ;这个公式相对比较简便,容易;下一个公式,就是利用胎儿体重,与宫高和腹围相关,胎儿体重( g ) = (宫高 -11 ~ 13 )× 155~ 170 ,如果头浮动的时候产科检查 ,四步触诊发现胎头浮动那么宫高就减 13 ,如果胎头是浅入盆,可以减 12 ,如果是深入盆就可以减 11, 根据头的下降情况,宫高减头的下降情况来计算,那么再乘以如果腹围测量实际的腹围小于 94 公分 那么就乘以 155 ,如果测量是大于 94 公分,就要乘以 170 ,如果在测量的时候宫高大于 35 公分和宫高加上腹围大于 140 ,那就提示孩子巨大儿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妊娠晚期,我们还要测量骨盆,因为妊娠晚期啊由于体内松弛素的一些反应,骨盆较妊娠早期要宽大一些,所以在孕晚期测量骨盆更能准确预测她的分娩方式,以便决定她的分娩地点。骨盆外测量一般分为外测量和内测量,外测量首先要了解和观察骨盆有无畸形或外伤骨折史包括孕妇有无佝偻病史、脊随灰质炎史、脊柱和髋关节结核以及外伤史,既往有无难产史及及新生儿有无产伤一些情况,然后在进行骨盆。

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臵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三)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臵工作。 (四)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六)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臵。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发热门诊。 1.应当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二)急诊。 1.应当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应当设臵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和预防控制指南一

推荐一丨《世界卫生组织CRE、CRAB和CRPsA预防和控制指南》八项核心推荐措施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如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sA)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这些细菌常常伴随的高致病率、高死亡率,临床抗感染治疗上经常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疾病负担包括经济负担显着增大。面对这样的“超级细菌”,如何科学防控是感染防控领域的重要命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召集感染病、感染防控领域的顶级专家,制定耐药菌防控指南,为国家和医疗机构层面制定和实施CRE、CRAB和CRPsA的科学有效的防控工作,提供策略性指导。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和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应邀全程参加了本指南的制定和讨论修改()。经过一年多的前期筹备、指南编写、征求修改意见等工作,昨天WHO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该指南英文版。SIFIC团队也在第一时间将其翻译,分成8天(推荐一至推荐八)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个重磅指南。 推荐一:实施多模式的防控策略 专家组推荐CRE,CRAB和CRPsA感染或定植的防控应多管齐下,至少应包含以下策略: 手卫生 监测(特别是CRE) 接触预防 患者隔离(单间隔离或集中隔离) 环境清洁 (强烈推荐,极低或低质量证据) 推荐理由: 在大多数研究中,都采用了包含多个干预措施的多模式策略。该推荐包含的这些措施在综述中都有强烈的证据支持并组合起来实施。 CRE感染或定植防控干预的11项研究中,有10项研究都评价了多模式策略的作用,其中9项研究显示多模式干预后CRE感染或定植明显下降,证明多模式干预措施有效。 CRAB感染或定植防控干预的5项研究中,4项研究提及多模式策略的作用,其中3项研究都显示干预后CRAB感染或定植率明显下降,证明多模式干预措施有效。 CRPsA感染或定植防控干预的3项研究,均提及了多模式策略的作用,其中2项研究显示干预后CRPsA感染或定植率明显下降,证明多模式干预措施有效。 因不同的研究方法、干预措施和结果测量差异较大,故没有开展meta分析。 在临床最重要的结果,即CRE感染、CRAB感染或定植以及CRPsA感染,所有证据质量均较低,对于其他CRE-CRAB-CRPsA的结果,证据质量也极低。 尽管现有的证据有限,质量也很低,WHO指南制定小组(GDG)仍然一致的推荐所有急症医疗照护机构应用多模式干预策略来防控CRE-CRAB-CRPsA感染,并且推荐程度应列为强力推荐。这一决定基于以下几点:在17项研究中的13项,均显示多模式干预使得CRE-CRAB-CRPsA感染或定植显着降低; 专家组认为多模式感染防控策略对于防控CRE-CRAB-CRPsA感染或定植很有必要,因为《WHO关于国家和急症医疗机构层面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核心措施的指南》,强力推荐多模式策略作为感染防控的最有效途径,而这也跟综述证据的结果相一致。 证据和国际上对于CRE-CRAB-CRPsA感染或定植负担和影响的担忧(特别要看第1.1节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第1.2节提出这些建议的具体原因)。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 制技术指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二.感染预防要点。 一.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 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 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 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 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 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 有内向外以同心圆的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要求。消毒后皮 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 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时。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 出汗、穿刺点初学、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 为一次/两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 湿。松动、课件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 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应75%酒精或含碘消 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 即更换。

WH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1]

WH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1] WHO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实用指南 (2002年第二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1.1 医院感染的定义 1.2 医院感染部位 1.2.1泌尿道感染 1.2.2手术部位感染 1.2.3医院肺炎 1.2.4医院菌血症 1.2.5其他医院感染 1.3 微生物 1.3.1细菌 1.3.2病毒 1.3.3寄生虫和真菌 1.4 宿主和传播 第二章感染控制计划 2.1 国家或地方计划 2.2 医院计划

2.2.1感染控制委员会 2.2.2感染控制专业人员(感染控制小组)2.2.3感染控制手册 2.3 感染控制职责 2.3.1医院管理部门的职责 2.3.2医生职责 2.3.3微生物学家职责 2.3.4医院药剂师职责 2.3.5护理人员职责 2.3.6灭菌中心职责 2.3.7饮食服务中心职责 2.3.8洗衣房职责 2.3.9保洁服务部职责 2.3.10检修部门职责 2.3.11感染控制小组(医院卫生服务部)职责第三章医院感染监测 3.1 目标 3.2 战略 3.2.1 医院性医院感染监测 3.2.2 地区性或全国性医院感染监测 3.3 方法 1

3.3.1现患调查 3.3.2发病率调查 3.3.3计算率 3.4 有效的监测组织3. 4.1资料收集和分析3.4.2反馈/报告 3.4.3预防和评价 3.5 评价监测系统 3.5.1监测战略评价 3.5.2反馈信息评价 3.5.3证实/资料质量 第四章暴发的处理 4.1 识别暴发 4.2 调查暴发 4.2.1计划调查 4.2.2定义病例 4.2.3描述暴发 4.2.4建议和检测假设4.2.5控制措施和随访4.2.6交流 第五章医院感染的预防5.1 危险分层

妊娠期保健试题电子版

妊娠期保健试题 一、选择题 1.一般初产妇开始自觉胎动的时间是在妊娠的第() A.12-15周 B.16-20周 C.22-24周 D.25-26周 2.有关孕期检查的四步触诊法,下列错误的是() A.可以了解子宫的大小、胎先露、胎方位等情况 B.第一步是双手置于宫底部了解宫底高度,并判断是胎头还是胎臀 C.第二步是双手分别置于腹部两侧,辨别胎背及胎肢的方向 D.第三步是双手置于耻骨联合上方,判断先露部为头还是臀 3.受精卵开始着床一般开始于受精的第() A.1-3天 B.4-5天 C.6-8天 D.9-10天 4.下述不属于胎儿附属物的是() A.胎盘 B.子宫肌壁 C.羊水 D.脐带 5.脐带中的静脉数是() A. 1条 B. 2条 C.3条 D. 4条 6.正常足月妊娠时,羊水量约为() A.350ml B.500ml C.1000ml D.2000ml 7.精子和卵子相遇结合为受精卵的部位是() A.阴道 B.子宫腔 C.输卵管峡部 D.输卵管壶腹部 8.关于胎盘构成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真蜕膜、平滑绒毛膜、羊膜 B.底蜕膜、叶状绒毛膜、羊膜 C.包蜕膜、叶状绒毛膜、羊膜 D.底蜕膜、平滑绒毛膜、羊膜 9.胎先露是指() A.最先进入骨盆的胎头 B.最先进入骨盆的胎臀 C.最先进入骨盆的胎儿肢体 D.最先进入骨盆上口的胎儿部分 10.关天孕妇保健指导,不妥的内容是() A.妊娠期前3个月及后3个月避免性交以防止流产及早产

B.睡眠时多取右侧卧位 C.饮食多样化 D.避免烟酒 11.关于产前检查的安排,错误的叙述是() A.孕12周内建立母子保健手册 B.于妊娠20周起进行产前系列检查 C.妊娠20~36周每4周检查1次 D.自妊娠28周起每周检查1次 12.孕妇自觉胎动的时间一般在() A.16~18周 B.18~20周 C.20~22周 D.22~24周 13.胎心音的听诊部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骶右前位、母体脐下右侧 B.枕左前位、母体脐下左侧 C.骶左前位、母体脐上左侧 D.枕右前位、母体脐下右侧 14.停经20周,腹部扪及包块,确定妊娠最好的方法是() A.X线 B.胎儿心电图 C.妊娠试验 D.B超 15.王女士,28岁,孕2产0。妊娠36周,感觉不适到医院就诊。哪项不是妊娠的常见症状() A.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 B.便秘 C.关节痛 D.腰背痛 二、填空题 1、是胚胎及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过程。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妊娠期一般为周。 2、按妊娠不同时期的特点,临床上将妊娠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妊娠:妊娠周末前,中期妊娠:妊娠第周末,晚期妊娠:妊娠第周及以后。 3、早孕表现、、、。 4、妊娠期母体生理变化血容量增加(约35%,孕周达高峰) 5、胎教具体内容应包括:、、。 胎教方法、、。 6、胎儿每小时胎动数正常次12小时胎动数正常大于次。 三、简答题 1、妊娠期常见的生理表现有哪些? 2、早期妊娠保健包括哪些内容?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_百度文库.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0-12-15 8:01:03 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