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八节 走进彩色世界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八节 走进彩色世界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八节 走进彩色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彩色世界》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走进彩色世界》

【学习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二、选择性目标

了解物体的颜色

【课前助学环节】

通过课前助学单的三个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查阅资料,创设物理场景、巩固已学知识、自学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前任务1:提供四个星球的黑白简笔画图案及英文名称,让学生查阅资

料并用彩色画笔为它们着色。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确定星球的中文名并用彩色画笔着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星球中英文名称的对比以及对英文原意的了

解,让学生认识到颜色和星球命名之间的联系。本环节完成难度小,通

过巧设悬念留白,让学生既自己完成了本节课的引入情景的创设,也激

发了学生探究本节课知识的兴趣。

二、课前任务2:完成玻璃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光路图

设计目的:通过复习回顾已学知识点,为本节课的问题讨论做铺垫。三、课前任务3:自学教材了解本节课基础目标的基本概念

设计目的:提前自学完成基础目标知识点,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

【课中学习环节】

一、激趣引入:

1、展示课前助学单任务1,情景引入。

2、交流讨论课前助学单任务3,展示课前自学成果

3、播放微课视频,了解本节知识相关物理学史。

设计目的:通过课前助学单的展示交流,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一)光的色散

活动1:光的色散

观察现象:

讨论1:

(1)为什么白光透过三棱镜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色散现象,而用普通的玻璃不能观察到?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彩虹的产生原理

设计目的:创新实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强光手电、A4打印纸、三棱镜,让学生自己动手感悟光的色散这一经典物理实验,结合课前助学单任务2和实验现象设问讨论,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光的色散这一知识点。

(二)彩色的世界

活动2:物体的颜色

观察现象:

(1)白光照射有色不透明物体你看到了什么?

(2)白光照射有色透明物体你看到了什么?

讨论2: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的色光决定的。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的色光决定的。

设计目的:创新实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强光手电、A4打印纸、彩色卡纸,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物体的颜色,通过实验现象自主突破相关难点,通过现场实验,验证讨论环节的猜想。

三、光的三原色

活动3:彩色的影子

观察现象:

讨论3:为什么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可以制造出彩色的影子?

设计目的:通过演示实验与阅读教材相结合,完成基础性目标2

四、课堂小结:回顾课堂环节,对应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设计目的:将知识点和课堂活动、实验场景相结合,强化记忆。

【课后辅学环节】

结合本节课知识点分层设计练习题。基础性目标练习题3道、选择性目标练习题3道。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分层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作为教改科研月的研究课,首先应该是一堂“原生态”的课,同时也应该比平时的课堂更具备创新和探索性。这样的课也许不够完美,但它就是我们实际教学活动的真实反映。同样的研究主题,不同的老师,因为有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同的实际经验、教学习惯、对学生有不同的认识,所以会产生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不仅仅包括课堂结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对话方式,也包括教材的分析处理、重建组合等等。当所有的老师能共同进行探讨,才能激发每个人的灵感,能找到心灵的共鸣。

本课为初二物理的的一节新课,知识难度并不大,这类课往往容易出现老师讲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优生不愿听,其他学生自认为一听就会、但一做练习就错。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参与和思维参与的有效性不够。与其老师不厌其烦地讲,不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们本着从提高课堂效益的原则出发,将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全程统筹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创设情景、在课中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用身边的器材自主进行探究自主讨论得出结论,对于难点的突破则是将课堂练习与实验验证相结合,通过实验现象将抽象的概念记忆变为更加直观的现象记忆。课后辅学则是利用当堂及时反馈和课后作业练习把本节课的基础目标与选择性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总之,“三环一体”课堂的正真目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

真正的主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全班同学朝优秀的方面引导;使整个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却又不失规范与严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