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运动生理学

考研运动生理学
考研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1、肌肉收缩原理:(攻略191)

在完整的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活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其收缩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如下:①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中钙离子释放入胞浆以及钙离子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积。③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横桥的摆动引起肌丝的互相滑行;钙离子泵回收钙离子,收缩的肌肉舒张。

2、肌肉收缩的形式(以屈肘为例):缩短收缩、等长收缩、拉长收缩

①缩短收缩(向心收缩):张力>外加阻力,做正功,肌肉缩短,起止点靠近,相向运动,加速运动的基础。动作举例:屈肘、高抬腿、挥臂扣球。

②等长收缩(静力收缩):张力=外加阻力,不做功,但耗能量,肌肉长度不变,未发生位移,支撑、固定、保持姿势。

③拉长收缩(离心收缩):张力<外加阻力,做负功,肌肉拉长,起止点远离,相反方向,减速、制动、克服重力作用。

考点举例:⑴从高处跳下再向前跳:股四头肌是先拉长(离心)---缩短(向心收缩)。⑵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先拉长---等长收缩。

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及其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1)张力与速度的关系: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肌肉在后负荷作用下表现出张力--速度关系的曲线说明:①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呈反比关系;②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最大,收缩速度为0,肌肉作等长收缩;③当后负荷为0时,张力在理论上为0,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意义: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要获得较快的收缩速度,负荷必须相应减小;要克服较大阻力,收缩速度相应缓慢。小负荷训练可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大负荷训练可发展肌肉的力量。如果要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得到最佳训练效果,就必须采用最合适的负荷和速度。

2)长度与张力的关系:前负荷: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前负荷使肌肉收缩前就处于被拉长状态,改变前负荷实际是改变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实验表明:逐渐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度继续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张力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大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缩效果减弱。意义:肌肉收缩前适当拉长,可增加肌肉收缩力量。屈膝下蹲跳远:就是一种增大肌肉初长度的准备姿势,可引起肌肉张力的增加。同时:骨骼肌受到牵拉产生牵张反射,可使被牵拉的肌肉产生反射性收缩,从而增大肌肉力量。起跳前屈膝动作,就是利用牵张反射原理牵拉完成跳跃动作的主动肌,如股四头肌,使其收缩更有力量。

4、短跑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于长跑运动员,而慢肌低于长跑,分析该现象有何意义。攻略121

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代谢、生理特征不同。快肌纤维:肌浆网较发达,反应速度快,收缩力量大,无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但易疲劳;慢肌纤维: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达,毛细血管丰富,肌红蛋白较多,甘油三酯含量较高,有氧氧化酶活性高,有氧氧化能力强,可持续长时间运动。因此不同项目运动员,其骨骼肌类型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异性,从而适应不同运动项目的需要。在运动选材时也要注重这一点。

5、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攻略126

①肺活量: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成人男3500 ml,女2500 ml。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②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尽力以最快的速度快速呼气,计算1、2、3秒末的呼出气量和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成人第1、2、3秒末的时间肺活量分别为83%、96%、99%,既反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的通气速度。

③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量之和)×每分钟呼吸频率。反映一分钟通气的能力,不仅反映容量,而且也反映通气速度。

④最大通气量: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⑤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

5、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在肺通气过程中,呼吸系统中的解剖无效腔没有气体交换功能,容量约为150ml,真正能够进入肺泡的有效气量,应该是每次吸入的气量除去无效腔容量的那部分。浅而快和深而慢的呼吸,每分通气量可能一致,但由于无效腔的存在,肺泡通气量不同。肺泡通气量的计算公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如果相同的肺通气量时,呼吸频率为8次/分,潮气量为1000 ml,肺泡通气量为6800ml/min,但若呼吸频率为16次/分,潮气量为500ml,肺泡通气量为5600 ml/min。因此: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安静时,呼吸采用适当深度与频率次数,既节省能量消耗,又保持一定的肺泡通气量,有利于气体交换。

6、氧解离曲线的意义:氧气既能与血红蛋白疏松地结合在一起,又可逆地解离,这取决于血液氧分压(P O2)的高低。氧解离曲线:反映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近似“S”型,这一特征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氧解离曲线分为三段:上段:曲线平坦,此阶段氧分压高。生理意义:为肌体摄取足够的氧气提供较大的安全系数。中段:曲线较陡,此阶段氧分压稍有降低,血氧饱和度会明显下降,释放出氧气。意义:保证正常状态下组织细胞的氧气供应。下段:曲线最陡,氧分压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表明有大量的氧气解离出来。意义:能够适应组织活动增强时对氧气的需求。氧解离曲线左移的意义: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强;右移意义: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降低。

7、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运动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PC O2(二氧化碳分压)

因素:血液中PC O2升高、PH值降低、体温升高、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的增多,都使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下降,氧解离曲线右移,血液释放更多氧气;反之,血液中PC O2降低、PH值升高、体温降低、2,3—二磷酸甘油酸的减少,都使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提高,氧解离曲线左移,血液结合更多氧气。运动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①氧解离曲线偏移,改变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分别说明左移和右移意义。②运动引起血液中PC O2升高、PH值降低、体温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有利于肌肉组织释放更多氧气。③长时间运动可使2,3—二磷酸甘油酸的增多,使氧解离曲线右移。总之:运动促使氧解离曲线向右偏移,降低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血液释放更多氧气,供机体利用。

8、血红蛋白指标指导运动训练?攻略134。1)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与氧结合或分离的蛋白质。承担运输氧的功能,供细胞代谢需要。运动员经过系统训练,其血红蛋白会发生一些变化。由于血红蛋白指标相对稳定,又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的机能状态,所以常用这一指标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分析应用: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监测运动员的疲劳程度与身体状况。浓度低于理想值,说明身体入不敷出,如不及时休息或强化营养,否则会身体疲劳,免疫力低下,甚至造成运动性贫血等疾病。2)血红蛋白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因此保持血红蛋白值在最适程度范围,可使运动员员达到最佳机能状态,这也是科学进行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还可以预测成绩。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时注意的问题:①冬训期间评价指标应降低;女运动员月经期间亦稍低,这是正常生理波动。②运动员血红蛋白存在个体差异。但男运动员血红蛋白值一般不超过17g,女运动员不超过16g,最低值不得低于本人全年平均的80℅。③主用用于评定某个训练周期或阶段,不能用于评定每次课。应结合其他指标(无氧阈、尿蛋白、心率等),以及自我感觉和运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④应用主要针对有氧工作为主的项目,其他项目只能参考。

9、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攻略模拟二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前负荷)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静脉回心血量,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增加时,心室收缩力量随之加大,搏出量也就增多。②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剧烈运动时,搏出量的持久、大幅度增加时依靠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实现的。③动脉血压的影响:动脉血压的升高或降低可以调节血液搏出量。④心率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一定范围内心率愈快,心输出量愈多,反之则少。

10、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及其代表意义:心脏泵血功能:指在单位时间内输出足够的血量,以适应肌体各器官组织新陈代谢的需要。机体代谢增加,心脏收缩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反之,则心输出量减少。评价指标:心输出量、心力储备、心脏做功量。①心输出量:指每分钟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等于搏出量×心率。意义: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②心力储备: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分为:心率储备、收缩期储备、舒张期储备。意义: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也反映心脏的训练水平。③心脏做功量分为:搏功和每分功2类。搏功: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每分功=搏功×心率。意义:用心脏做功量来评价心泵功能,较每搏输出量或每分输出量更有意义。心脏做功能力越强,其心泵功能亦越强。

11、快跑1000米、武术站桩,两种运动方式引起的血压变化为何不同?(攻略138)运动方式不同对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影响也不同。从动力性及静力性运动过程中,心输出量及外周阻力的变化综合分析:①快跑属于动力性运动。运动过程中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基本不变,最终引起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脉压增大。②武术站桩属于静力性运动。运动过程中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不仅引起收缩压升高,而且舒张压也升高。

12、脉搏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意义?脉搏和血压测定都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重要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有广泛应用。1)脉搏测定:①控制运动强度:耐力训练中运用心率控制适宜的强度为:运动时心率=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60℅;游泳等间歇训练中,一般心率控制在120次/分~150次/分的最佳范围;一般学生跑步强度:130次/分~150次/分;成人健身跑可用170减去年龄所得的心率值来控制强度。②评定心脏功能和身体机能状态:通过定量负荷或最大强度负荷试验,比较负荷前后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心率的恢复过程,可以对心脏功能和身体机能状态给出恰当的判断。心率的测定还可以检查运动员的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对判断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有一定意义。2)血压测定:①清晨卧床血压和一般安静时血压较稳定,可作为判定训练程度和运动疲劳的参考指标。②测定定量负荷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升降幅度及恢复状况,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并区别其机能反应类型,从而对心血管机能作出恰当的判断。③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运动后理想的反应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或保持不变。

13、跑完400米,原地站立,很快晕倒,后经搀扶慢走,症状好转?①运动中血液会重新分配,非运动器官血流向运动器官中,运动器官中血流量增加。②运动突然停止导致血液聚集在下肢,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回心受阻,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迅速下降,大脑供血不足,脑缺氧导致晕倒,发生重立性休克。③静脉血管易受周围组织压力的影响:运动中骨骼肌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犹如对静脉内血液起着泵的作用,成为“肌肉泵”。肌肉泵有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而运动停止则取消了肌肉泵,致使静脉血液回流受到影响。综上所述:剧烈运动不应立即停止运动,要继续慢跑或步行一段时间,以免出现上述现象。

14、提高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并从生理角度分析

①持续训练法:强度较低,持续时间长且不间歇进行训练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能力。练习时间要在5分钟以上,甚至持续20-30分钟以上。②乳酸阈强度训练法:个体乳酸阈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有氧能力的提高标志之一就是个体乳酸阈提高。具体应用,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强度。③间歇训练法:指在2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隙,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低的练习,而不完全休息。要根据不同年龄、训练水平及项目特点科学安排每次练习的距离、强度、间歇时间。④高原训练法:在高原训练,运动员要经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2中负荷,可以大大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

15、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和训练方法?

生理基础:(1)能量物质的储备:①ATP和CP的含量。人体在运动中ATP和CP供能能力主要取决于ATP和CP 含量,以及通过CP再合成ATP能力。极限强度运动中,肌肉中ATP和CP在10秒内几乎耗尽。②糖原含量及其酵解酶活性。这是糖无氧酵解能力的物质基础。通过训练可提高糖酵解能力。(2)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及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3)最大氧亏积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动时,完成该项运动最大需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是衡量无氧供能能力的重要标志。无氧训练方法:1)发展ATP-CP供能能力训练。主要采用无氧低乳酸的训练,具体为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的训练,一般采用时间短,高强度的重复训练。2)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①最大乳酸训练。为产生高浓度乳酸,练习强度和密度要大,间歇时间短。练习时间一般大于30秒,以1—2分钟为宜。②乳酸耐受能力:一般认为在乳酸耐受能力训练时,以血乳酸在12mm l/L左右为宜。然后在重复训练时维持这一水平,以刺激肌体对该学乳酸水平的适应。

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形成的时相:泛化相、分化相、巩固相、自动化相(动作形成的不同阶段,应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泛化相:应注重直观教学;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形象的讲解,已建立正确的概念;突出重点,强调掌握动作环节,不过多要求动作细节;及时纠错,对正确动作肯定。分化相:应注意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动作细节要求和反复实践;加强对动作的分析与思考,促进分化抑制的进一步完善。巩固相:应避免停止或减少练习,否则刚形成的运动技能会消退,技术越复杂消退速度越快;加强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学习。强调练习的经常化和精细化,促进动作的自动化程度。自动化相:应避免变质动作的出现,不断检查动作质量,保证动作精益求精。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复习重点.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复习重点 绪论 一. 必背概念 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体液调节 二. 当前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 (热点即考点) 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运动性疲劳、骨骼肌、高原训练(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一. 必背概念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全或无”现象、兴奋-收缩耦联、阈强度、运动单位募集、肌电、几个收缩 二. 重点问题 1.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2. 骨骼肌的几种收缩形式及实践中的应用. 3. 肌纤维的分类与生理生化特征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第六节,必背) 4. 肌电的应用(了解)熊开宇老师在研究生课中讲过,还可以与后面的生理指标的运用结合 第二章血液 一. 必背概念 红细胞压积(比容、内环境、碱储备、渗透压、等渗溶液、假性贫血、运动员血液

二. 重点问题 1. 血液的作用,防止简答出现意外题 2. 血红蛋白在实践中的应用。A 机能评定 B 运动选材 C 监控运动量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 必背概念 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电图、动脉脉搏、心力储备、血压、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基础心率、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脉搏、运动性心脏肥大、 二. 重点问题 1. 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收缩的不同特点。 2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3. 静脉回心血量响因素? 4. 动脉血压的影的影响因素? 5.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A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的变化 B 长期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6. 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可出综合题) 第四章呼吸机能 一. 必背概念 胸内压、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氧解离曲线、氧脉搏、血氧饱和度、氧利用率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运动反应)和适应(运动适应)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 研究目的: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2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特点:迅速、短暂、局限。(2)体液调节: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3)自身调节: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活,但有意义。 3肌肉的收缩过程:(1)兴奋—收缩耦联: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 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 过程。Ca2+是兴奋— 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媒介物) 。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 )收缩肌肉的舒张 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 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肌肉的收缩:由运动神经以冲动 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4肌肉的收缩的形式:(1)缩短 收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 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 ,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 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特点: 肌肉长度缩短,肌肉起止点靠近 ,骨杠杆发生位移,负荷移动方 向与肌肉用力方向一致,肌肉做 正功。(屈肘、高抬腿跑、挥臂 扣球);(2)拉长收缩(离心收 缩):指肌肉积极收缩所产生的 张力仍小于外力,肌肉被拉长的 一种收缩形式。特点:肌肉积极 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肌肉起止点 远离,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 与阻力方向相反,肌肉做负功。 (跑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 屈膝等)(3)等长收缩(静力收 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 外力。特点:肌肉积极收缩但长 度不变,骨杠杆未发生位移,肌 肉没有做外功。 5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张 力与速度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 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 大致呈反比关系:当后负荷增加 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 ,但收缩速度为零,肌肉只能作 等长收缩;当后负荷为零时,张 力在理论上为零,肌肉收缩速度 达到最大。(2)长度与张力关系 :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 荷是前负荷。前负荷使肌肉收缩 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从而改变 肌肉收缩的处长度。逐渐增大肌 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产 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度 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 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加肌 肉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 ,收缩效果亦减弱。 5快肌纤维(FT,或??型)肌浆网 较发达,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 大,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 谢能力强,但易疲劳;慢肌纤维 (ST,或?型)线粒体数量多且 直径大,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 ,且肌红蛋白较多,甘油三酯含 量较高,有氧氧化酶活性高,有 氧氧化能力强,可持续长时间运 动。 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 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包括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 换)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 管之间的气体交换)。(2)气体 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 )内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 的气体交换。 7呼吸的形式:(1)腹式呼吸是 以膈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如支撑悬垂、倒立(2)胸式呼 吸是以肋间外肌收缩活动为主的 呼吸运动。如仰卧起坐、直角支 撑(3)混合式呼吸。 8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肺活 量:指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 的最大气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 最大能力,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 气机能的指标之一。(2)时间肺 活量:指在最大吸气之后,尽力 以最快的速度呼气。是一个评价 肺通气功能较好的动态指标,它 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还 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降低、气道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辅导资料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辅导资料 (本文档一共有78页,绝对是首都体育学院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各位,祝各位考试顺利)

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1静息相(处于极化状态,即静息电位状态)2去极相(首先C膜的静息电位由-90MV减小到0,叫去极化。C膜由0MV转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叫反极相)3复极相(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很快从顶点快速下降,膜内电位由正变负,直到接近静息电位的水平,形成曲线的下降芝,叫复极化时相。。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和下降支持续时间都很短,历时不超过2毫秒,所记录下的图形很尖锐,叫锋电位。锋电位之后还有一个缓慢的电位波动,这种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叫后电位 C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终结过程成为;= 1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C内。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3肌质网对CA再回收。 1刺激强度(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为阙刺激)2刺激的作用时间(足够时间)3刺激强度变化率(刺激电流由无到有或由大到小的变化率)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变化分四种。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引起身体运动。且,肌肉张力增加出现在前,长度缩短出现在后。但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收缩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又叫等张收缩。是做功的=负荷重量*负荷移动距离。整个运动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在此关节角度下杠杆效率最差,只有顶点处肌肉才可能达到最大力量收缩。例子:肱二头肌收缩使肘关节屈曲举起某一恒定负荷)2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叫--。有两种情况:肌肉收缩时对抗不能克服的负荷;

考研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实用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技能 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 2.磷酸化:通常指二磷酸腺苷与磷酸根在连接,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胞浆内一个不需养的代谢过程;另一种是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是一个需氧而复杂的代谢过程。 3.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 形成的整体,称之为能量统一体。他描述的是不同运动与能量系统不同途径之间相对应的整体关系。 4.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5.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6.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 7.阈强度:是指在一定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8.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性波动,这种可逆性的迅速变化的膜电 位成为动作电位。 9.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是指以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兴奋过程和肌纤维机械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收缩过 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10.强直收缩:若增加刺激频率,使每次刺激的间隔短于单收缩所持续时间,肌肉收缩将出现融合现象,即肌肉不能 完全舒张,称为强直收缩。 11.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肌肉长度缩短。 12.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 13.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 14.肌电图:是指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经过引导、引导放大和记录所得到的图形。 15.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与他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16.脊髓反射:人们把那些潜伏期短,活动形式固定,只需外周传入和脊髓参与的反射活动称为脊髓反射。 17.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的调整不同部位的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 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 18.内分泌: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所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他与神经 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配合,共同调节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机体各个系统的活动能适应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19.应激反应:通常将机体操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动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过程称为应急反应。 20.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成为肺活量。 21.酸碱平衡:集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称为 酸碱平衡。 22.碱储:NaHCO3 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把血浆中的碳 酸氢钠看成血浆中的碱储备,简称碱储。 23.身体成分:是指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根据各个成分的生理功效不同,常把体重分为体脂重和去脂 体重。身体成分以体脂%表示。 24.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这种营养障碍性 疾病表现为机体脂肪组织量过多,和/或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 25.体质指数:时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是肥胖诊断指标之一。 26.免疫: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 生理功能。免疫反应的结果不总是对机体有利。 27.肌肉力量:集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通常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区分为最大肌 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基本形式。 28.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29.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肌肉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考博运动生理学(基础篇+应用篇)

运动心理学基础篇 第一讲:绪论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两个方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就是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异化作用正好与其相反,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代谢也伴随着能量的代谢,这两种代谢活动是同时进行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兴奋性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而把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可兴奋组织有两种生理状态:兴奋、抑制。 3、应激性 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应激性。应激性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既可是生物电活动,也可以是细胞的代谢变化。而兴奋性则指生物电活动的过程。因此兴奋性的组织一定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4、适应性 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5、生殖 生物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 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1、什么是稳态? 细胞要生存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然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2、人体三大生理机能调节机制 (1)神经调节 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体液调节 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这种调节过程是通过体液来实现的,因而称为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3、生物节律 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三、当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 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 2、对氧债学说的再认识 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 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6、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研究 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 8、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9、运动与控制体重 10、运动与免疫机能 四、章节考点: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运动生理学研究热点? 第二讲: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一、肌纤维结构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每条肌纤维外面包裹着一层薄膜称为肌内膜。许多肌纤维聚集在一起被肌束膜包裹着。而每一块肌肉的外面又覆盖着肌外膜。 肌纤维由肌原纤维构成,肌原纤维又有粗、细两种肌丝排列而成。(如图) 二、肌管系统 肌原纤维间的小管系统。 横小管:肌细胞膜延伸入肌细胞内部的小管,与肌纤维走向垂直。 纵小管:围绕肌纤维形成网状,与肌纤维走向平行,又称肌质网在横管处膨大,形成终池,内贮钙离子。 三联管:两侧终池与横管合称。互不相通。 三、肌丝分子组成 粗肌丝:肌球蛋白 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四、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产生原理: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均和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导致K离子外流引起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细胞膜受刺激,膜上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而开放,Na离子顺浓度梯度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进而出现内正外负的现象。 五、肌电 骨骼肌兴奋时,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肌电。 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六、肌丝滑行学说和肌纤维兴奋—收缩耦联 1、肌丝滑行学说认为: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2、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 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1)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 横小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沿着肌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横小管上的动作电位可引起与其邻近的终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Ca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内流入胞浆,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后,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3)肌质网对钙离子的再回收 肌浆中钙离子升高刺激肌质网膜上的钙泵,钙泵将肌浆中钙离子转运到肌质网中贮存,从而使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分离,最终引起肌肉舒张。 七、骨骼肌的特性及收缩形式 1、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粘滞性(温度越高粘滞性越低) 2、骨骼肌兴奋满足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变化率 3、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研究表明:离心收缩引起的肌肉酸痛最显著,等长次之,向心收缩最不明显。 4、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绝对力量:一块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为该肌肉的绝对肌力。 相对力量:指肌肉单位横断面积所具有的肌力。 5、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6、运动单位的募集: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的募集。 八、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1、肌纤维主要分为:快肌和慢肌按色泽也可分为:红肌和白肌

首都体育学院历年考研真题

首都体育学院历届《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真题运动生理学 2003年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运动生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 1.起源于大脑皮质经内囊和延髓锥体交叉下行到达脊髓的传导束 称为(锥体系) 2.神经类型是根据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下列 那些是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特征(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3.基础体温是指什么时间的体温(清晨2—6时) 4.青春期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不超过150mmhg,舒张压在正 常范围) 5.不同距离跑时心输出量最高的是(长跑) 6.训练使体制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终止后, 适应会(逐渐消失) 7.一般人进行耐力训练时,其运动强度应达到最高心率百分比的 (60%--70%) 8.反映肌肉中磷酸肌酸含量的间接指标是(尿肌酐) 9.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是(7—14岁) 10.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前或训练前产生的何种反射(自然条 件发射) 11.前庭反映是指(躯体性和植物性功能改变) 12.幼儿时期,甲状腺分泌不足可导致(呆小症) 13.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0%--60%) 14.影响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Po2) 15.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肌纤维直径粗,肌 浆网发达) 二,填空 16.将条件反射建立以后,若反复使用条件刺激,不给非条件刺激 的强化,则反射活动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 17.学会运动技能以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抑制都有着一 定的顺序和严格的时间间隔的交替发生,形成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动力定型) 18.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定量负荷工作时的反映特点是(动员快) (反映小)(恢复快) 19.兴奋和抑制过程同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相互加强的现 象叫做(同时诱导) 20.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负荷大小)(速度快慢)(训练次 数)(年龄)(性别) 21.“极点”出现的迟早和反映强弱以及消失的快慢等,与(运动 强度)(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赛前状态)(?) 22.肌肉活动时直接供能物质是(A TP)最终供能物质是(糖)和 (脂肪,补充形式的能量物质是(CP 三,名词 23.积极性休息 24.神经—体液调节25.心力储备 26.腹式呼吸 27.生理排泄四.论述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子(媒介物)。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缩效果亦减弱。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 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收缩肌肉的舒张5快肌纤维(FT,或??型)肌浆网较发达,肌肉的缩短: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大,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但易疲劳;肌肉的收缩: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慢肌纤维(ST,或?型)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大,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且肌红蛋1肌肉的收缩的形式: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学()缩短收4白较多,甘油三酯含量较高,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指肌肉收缩所产有氧缩(向心收缩):氧化酶活性高,有氧氧化能力强,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肌肉可持续长时间运动。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掌握在体肌肉长度缩一种收缩形式。特点:(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肌肉起止点靠近,骨杠杆发生短,(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屈肘、高(运动适应)包括肺通向一致,肌肉做正功。应(运动反应)和适应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拉长收抬腿跑、挥臂扣球)(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2肺换气指肌肉积极收缩(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缩(离心收缩):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气体交换)。(2所产生的张力仍小于外力,为科学地肌肉被)气体运输:气体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在血液中的运输。(肌肉特点:3)内呼吸:指拉长的一种收缩形式。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肌肉起止导。7呼吸的形式:(1: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点远离,)腹式呼吸是以膈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如跑与阻力方向相反,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肌肉做负功。(支撑悬垂、倒立(2 )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胸式呼吸是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以肋间外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3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等)()等长收缩(静力收缩)研究目的运动。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如仰卧起坐、特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直角支撑(3)混合式呼吸。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学指导。点:骨 8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杠杆未发生位移,肌肉没有做外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2)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是中枢神经系统功。神经调节1()大气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张力1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5)力,:在一定的范围内,与速度的关系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气机能的产生的应答性反应。特点:迅速、指标之一。(体液调节2短暂、局限。():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大致2)时间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之后,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呈反比关系:尽力以最快的速度呼气。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生长、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发育、但收缩的动态指标,速度为零,肌肉只能作等长收缩;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特点: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持久、缓慢、广泛。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3自身调节当后负荷为零时,张力在理论上为降低、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器官、(零,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气道是否狭窄、2)呼吸阻力是否增加等情况。长度与张力关系: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3)肌肉收缩前就加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特点:生的适应性反应。前负荷等在肌肉上的负荷是前负荷。调节幅度于潮气量与每分钟呼吸频率的乘小、不灵活,但有意义。使肌肉收缩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积。反映一分钟通气的能力,逐渐兴奋—收)1(肌肉的收缩过程3:从而改变肌肉收缩的处长度。不仅是反映容量,而且也反映通气速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缩耦联度。(4当初长时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最大通气量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是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度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是检查张力可)5(肺通气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再继续增加肌肉此后,达到最大;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Ca2+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技术动作的配合:通常非周期性的解离曲线可分为三段:(1)氧解离曲线上段: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时相,应以人曲线平坦,此阶段氧分鲜空气量。评价呼吸效率。 压较高。意义:指每分通气量和每为机体摄取足够的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9氧通气当量:氧气提供较大的安全系数。(2)氧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VE/VO2分吸氧量的比值()。是评如两臂前解离曲线中段:曲线较陡,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展此阶段价呼吸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氧分压稍有降低,血氧饱和度便会24体或反弓动

运动生理学(自己整理版)

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 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1、新城代谢。2兴奋性。3应激性。4适应性。5生殖。 4)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人体有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所组成。它们的生理活动在空间和 时间上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细胞及组织与外界环境不发生直接接触,而是生存与细胞外液之中。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优缺点?神经调节:内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特点:作用迅速, 调节准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机体细胞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1)肌细胞又称为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肌纤维直径约60微米 (μm),长度为数毫米到数十厘米。每条肌纤维外面包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 称为肌内膜。 2)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规则排列构成的肌纤维亚单位。肌原纤维 上每一段位于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 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合称为肌小节。 3)粗肌丝:主要有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组成。它主要由肌动蛋白(肌纤蛋白)、 原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又称原宁蛋白)组成。 4)肌动蛋白:肌动蛋白体呈球状(称G-肌动蛋白)。许多G-肌动蛋白单体以双螺旋 聚合成纤维状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构成细肌丝的主干。 5)原肌球蛋白:它也呈双螺旋状,位于F-肌动蛋白的双螺旋沟中并与其松散结合。 在安静状态下,原肌球蛋白分子位于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之上,阻碍横桥与肌动蛋 白结合。每个原肌球蛋白分子大约掩盖7个活性位点。 6)静息电位产生原理?两个学说,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②细 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7)※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部而发生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 8)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 图形。 9)肌丝滑行学说: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肌细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10)骨骼肌的搜索形式四种收缩定义:①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②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中收缩叫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 ③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④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 等的肌肉收缩,也称为等速收缩。 11)骨骼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根据收缩速度可分为①快肌纤维②慢肌纤维。根据 收缩的新陈代谢可分为①快缩、糖酵解型②快缩、氧化、糖酵解型③慢缩、氧化型。 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可分为①快缩白②快缩红③慢缩红。布茹克司将肌纤维分为 Ⅰ型和Ⅱ型。

《运动生理学》试题总结

《运动生理学》试题总结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2、肌原纤维最基本的结构是肌小节。() 3、在肌小节中肌肉收缩时明带和暗带在变化。() 4、温度对肌肉的伸展性和粘滞性没有影响。() 5、肌肉不是一个弹性体而是粘弹性体。() 6、引起肌肉兴奋的条件是强度。() 7、阈值越高肌肉的兴奋性越高。() 8、利用时越长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9、时值是评定组织收缩的一个重要指标。() 10、膜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1、静息电位水平为+70mv—+90mv。() 12、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表示组织兴奋达最高水平。() 13、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表示组织的兴奋达最低水平。() 14、动作电位产生的一瞬间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15、兴奋在神经上传导随神经延长而衰减。() 16、兴奋在神经肌肉上的传导实际就是局部电流的传导。() 17、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未稍的接点。() 18、运动终板神经未稍释放乙酰胆碱。() 19、终板电位不等于动作电位。() 20、兴奋是电变化过程而收缩则是机械变化。() 21、兴奋一收缩耦联中Na起了重要作用。() 22、横桥与肌凝蛋白结合导致了收缩开始。() 23、最大收缩与刺激强度呈现正比。()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必看知识点

名词解释 1、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 2、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 3、需氧量:指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气量。 4、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5、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气量。 6、乳酸阈:在递增运动负荷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 7、吸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人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称为吸氧量。吸氧量也称耗氧量。 8、通气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用肺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 9、持续训练法:采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长的不间歇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指在两次训练之间有间歇方式的组合训练。 1、免疫: 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一种生理功能。 2、特异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3、非特异性免疫: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抵抗力,有些是天生具有的,即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性免疫,因其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故又称非特异性免疫。 4、“流动脑”:是免疫的随时感知非感知性刺激,并通过细胞因子等免疫递质发动免疫应答。 5、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一些共同的介导物质(共同的生物信息语言),对他们自身的功能以及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形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6、运动性免疫抑制: 长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的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降低,对感染疾病的易感率上升,这种由于运动而诱发的免疫功能现象称为运动免疫抑制。 7、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8、黏膜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清除通过黏膜表面入侵的微生物,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组成。 9、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0、细胞免疫: 指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导致靶细胞破裂死亡的免疫反应。 11、体液免疫:指B细胞在T细胞辅助下,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完成的免疫反应。 12、免疫应答:抗原性物质进去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 13、免疫稳定:是机体免疫系统内部的自控调节机制,以清除体内出现的变性、衰老、死亡细胞等,从而维持机体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14、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机体可抵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陷可发生免疫缺陷病。7、靶器官: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着毒作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绪论:麦蒂 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三、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四、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一章骨骼肌的机能 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骨骼肌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收缩和舒张。通过舒缩活动完成运动、动作,维持身体姿势。 骨骼肌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支配下,在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下完成的。 第五节骨骼肌收缩 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和张力变化,肌肉收缩可分为4种类型:等张(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 (一)等张(向心)收缩: 概念: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特点:张力增加在前,长度缩短在后;缩短开始后,张力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是动力性运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等张训练不利于发展整个关节范围内任何一个角度的肌肉力量。 例:杠铃举起后;跑步;提重物等。 (二)等长收缩 概念: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长度不变。即静力性收缩,此时不做机械功。(不推动物体,不提起物体)特点:超负荷运动;与其他关节的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同时发生,以保持一定的体位,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例:蹲起、蹲下(肩带、躯干;腿部、臀部);体操十字支撑、直角支撑;武术站桩等。 第六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二)生理学特征: 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第二章血液 第一节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1.血细胞与血浆 在血细胞中主要是红细胞,它在全血中所做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压积(男:40%——50% 女:37%——48%)、 二、内环境 1.概念: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与人体直接生活的自然环境——外环境相比,内环境存在着其自身的理化特性,如酸碱度、渗透压、气体分压、温度等等,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细胞只有在正常的内环境中才能正常生存。 细胞外液——内环境的主要功能是细胞通过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 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7、能量代谢的整合; 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 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 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能量的来源 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 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 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二、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是什么 1、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 急性运动开始时的能量供应主要是高能磷酸原供能系统,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仅能维持数秒钟的极大强度运动。 如果运动保持较高的强度进行。氧运输系统不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糖酵解系统功能为主,糖酵解供能系统产生乳酸——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乳酸将导致疲劳,不能长时间运动。 2、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 有氧代谢供能需要氧气,输出功率最低,所要急性运动强度大,单位时间需要能量多,有氧代谢供能不能满足运动需要,不是主要的供能系统。 三、简述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 急性运动中三种能量代谢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满足运动对能量代谢的需求。在不同的运动中由于运动模式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三种供能系统在总的供能中所占比例不同。 四、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 慢性运动的供能以有氧代谢为主,无氧代谢供能为辅。 2、能量节省化,长期的耐力训练使运动员骨骼肌能量代谢系统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运动技术提高,在完成相同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