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与临床用药安全-培训

输液器与临床用药安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张恩娟

输液给药的特点

?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影响用药安全因素多

药品、环镜、操作、输液器…..?风险最大

与输液器相关的临床

用药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输液器材质

输液器质量

针头质量

空气过滤器

一、输液器材质

输液器的材质:聚氯乙烯(PVC)、聚烯烃热塑弹性体(TPE)、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醋酸乙烯酯等

PVC输液器对临床用药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对药物的吸附

有毒物质的溶出

吸附作用

?危害

药物含量下降或药品质量发生变化

?吸附部位

输液管路

终端过滤器

输液管路对药物的吸附The rate of adsorption of PVC tube to medicine

Medicines Infusion solution Rate of adsorption(%) Nitroglycerin NS 44.4

Diazepam NS 15

Clonazepam NS 25~50 Chlorpromazine NS 7.5

Promethazine NS 4

Cyclosporine A NS 40~50

Insulin 10% GS 5 ZedorayTurmeric5% GS 11~15

Urokinase5% GS 15~20 Amiodarone NS 18

Quinidine5% GS 34~38

影响输液管路吸附的因素

?流经输液管路药物的浓度?输注溶液的流速

?输液溶媒的pH

?输液管路长度

终端过滤器对药物的吸附

影响因素

?滤膜的材质:混合醋酸纤维素膜、尼龙膜、尼龙增强膜、聚偏二氟乙烯膜、聚丙烯纤维素膜、核孔膜

?滤膜的面积

?膜材的结构

?药物

?静电效应

滤膜对药物的吸附

Medicines CA blend Nylon Polyvinylid-enefluoride Track

Atropine 21.86 21.30 20.94 15.17 Hydrocotisone8.29 3.51 4.16 2.77 Metaraminol 5.75 3.59 4.29 5.77 Nimodipine 5.61 3.22 5.17 2.86 Chlorpromazine 5.26 4.65 3.15 0.63 Vitamine B1 5.20 3.21 4.36 2.48 Nikethamide 3.08 3.20 2.83 2.56 Fluracil 3.06 1.62 3.22 2.59 Etamsylate 3.02 4.38 6.57 3.43 Mexiletine 2.95 3.10 3.23 2.62

预防药物吸附的措施

?选用其它材质的输液器,如TPE

?进行预饱和

?输液器包装上注明材质

?有吸附的药品说明书上注明该药物宜选用何种输液器

?加强相关研究,特别是有关PVC输液器吸附药物的规律的研究

PVC与TPE输液器对药物的吸附实验

硝酸甘油输液硝酸异山梨酯

输液单硝酸异山梨酯输液

模仿临床

输液过程模仿临床

输液过程模仿临床输液过程

输液前、0、5、15、35、45min 分别收集流出液

输液前、5、15、

30、60、90、120min

分别收集流出液

输液前、5、15、

30、60、90、

120min分别收集流出液

HPLC测定起始浓度

和各时间点的浓度

以初始浓度含量为100%,计算

每个药物各时间点的相对百分含量

我们的工作

输液器对3种药物的吸附

5101520PVC1PVC2TPE 吸附率(%)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

 PVC对三种药物的吸附0

10

203040

050100150

时间(min)吸附率(%)a2a3a1

输液器中有毒物质的溶出

包括氯乙烯单体和增塑剂的溶出,增塑剂与聚合物分子是物理性混合,在输液过程中可能溶出而进入药液中,目前最主要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

DEHP的毒性

特点

影响机体正常

激素分泌

毒性作用的大小

累积增加主要针对雄性个体毒性主要表现在肝脏和生殖系统上

影响DEHP溶出的因素?液体的脂溶性成分多少

注射剂中加入附加剂的种类

药物的结构与浓度

?接触时间

输液管长度

滴速

?温度

?腹膜透析、体外循环、血液透析

预防DEHP对人体危害的措施?男性胎儿、男性新生儿和青春发育期的男性应慎用PVC材质输液器

?开展相关实验,探明注射剂成分溶出DEHP的规律,并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便于输液器的选择

?选用其它材质的输液器

?研究材质更安全、经济的输液器

紫杉醇注射液

配套用输液器中DEHP溶出实验

?紫杉醇注射液中为了增溶加入了聚氧乙烯蓖麻油,其对DEHP有较好的溶解性。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输注紫杉醇注射液应使用非PVC输液器

?本实验目的在于考察目前临床使用的紫杉醇注射液配套输液器中是否为PVC输液器

14089393657724138194084778037020004000

60008000

10000

DEHP溶出

量(ug)12345678

输液器编号

不同输液器中DEHP的溶出量

①-⑦为紫杉醇配套的输液器,其中④为美国

泰素配套输液器,除⑥号(为TPE输液器)外,其余几种

配套输液器均有不同程度的DEHP溶出

提示目前重庆市场上使用的国内、外紫杉醇配套输液器大部分

为PVC材质

我们的工作:注射剂常用表面活性剂对PVC输

液器中DEHP的溶出实验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DEHP溶出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种类加入量(ml)体积(ml)峰面积DEHP溶出量(ug)吐温80 0.1 100 61163 412

0.2 250 22958 316

0.5 100 358849 1980

吐温40 0.1 100 61599 347

0.2 250 20688 285

0.5 100 254611 1515

吐温20 0.1 100 461223 256

0.2 250 15450 213

0.5 100 194165 1156

聚氧乙烯0.1 100 33040 197

蓖麻油0.2 250 12186 168

0.5 100 181690 1008

卵磷脂0.5 100 0 0

结果表明

?对DEHP的溶出能力为:吐温80>吐温40>吐温20>聚氧乙烯蓖麻油>卵磷脂

?100mL输液中含有0.1mL吐温80、吐温40、吐温20、聚氧乙烯蓖麻油以及250mL输

液中含有0.2mL时通过PVC输液器后仅有极少量的DEHP溶出,而当输液中含有

0.5mL上述4种表面活性剂时,能溶出较多的DEHP。卵磷脂不能溶出DEHP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 临床上合并使用数种注射液时,若产生配伍禁忌,会使药效降低或失效,甚至可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一、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汇总 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药物疗效或发生毒性反应,一般将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的(不多见) 和化学性的(多见) 两类。 1.水溶性维生素+氯化钾注射液 分析:加入强电解质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点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使水溶性维生素中的有机酸盐(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乙二胺四醋 酸等)、有机碱盐(维生素B 1、维生素B 6 等)和羟苯甲酯溶解度降低, 从而自溶液中析出,不溶微粒增加。 2.速尿+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 分析:呋塞米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临床上常与多巴胺合用加强其利尿功能,但有报道两药混合后颜色有轻微变化。 建议临床上若病情需要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分开使用,也不应连续输注,最好中间输注0.9%生理盐水,即输注顺序多巴胺→生理盐水→速尿。 3.地塞米松+维生素B 6 分析:两药的浓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维生素B 6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 4.多烯磷脂酰胆碱+氯化钾 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为澄清胶体溶液,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若要配制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严禁用电解质溶液,以免其稳定性遭破坏。 5.维生素C+维生素k 1 分析:维生素k 1 可被维生素C破坏而失效。 使用缘由:维生素k 1 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VII,IX,X因子,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标准

SMIC/检测(班)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 SMIC/检测(班)00000-2010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Infusion sets for single use, gravity fee 2010-12-10发布2010-12-13实施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发布

SMIC/检测(班)00000-2010 前言 本标准是SMIC/检测(班) 00000-2010的初定版。 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NA和附录N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归口。 本标准由检测技术及应用肖婷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婷、徐一君、吴维纶。 本标准主要资料检索人:吴维纶、薛国瑞。 本标准主要实验规划人:薛圣、薛子鸣、温景麟。 本标准首席发布于2010年。

SMIC/检测(班)00000-2010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医用输液器的要求,以保证与输液容器和静脉器具相适应。 本标准的第二个目的是为输液器所用材料的性能及质量规范提供指南,并给出了输液器组件的标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GB/T8368-2005,idt ISO 8536-4:2004((医用输液器具—第4部分: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GB/T1962.1-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962.1-2001,idtISO594-1:1986) GB/T1962.2-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第2部分:锁定锥头(GB/T1962.2-2001,idtISO594-2:1998) GB/T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范和试验方法(neqISO3696:1987) GB/T14233.1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33.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15811-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eqvISO7864:1993) YY0466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YY0466-2003,ISO15223: 2000,IDT) ISO14644-1:1999 洁净室和相关控制环境—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分级 3 通用要求 3.1 输液器组件的命名 输液器组件的名称如图1所示,输液器进气器件如图2所示。 注:图1给出了输液器示例,图2示出了分离式进气器件,图1和图2不作为本标准对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要求。 3.2 无菌的保持 输液器应有保护套,保持输液器内部在使用前无菌。进气器件的瓶塞穿刺器或针应有保护套。 3.3 标记 3.3.1 输液器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输液器应以描述文字加本标准编号、字母IS,再加字母G标记: 输液器SMIC00000 - IS-G 3.3.2 进气器件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进气器件应以描述文字加本标准编号,最后加字母AD: 进气器件SMIC00000一A D

一次性使用止液输液器 带针-注册标准

YZB 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 YZB/国××××-2013 一次性使用止液输液器带针 2013-05-18发布 2013-05-28实施XX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在GB 8368《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和GB 18671《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标准把GB 8368和GB 18671有机的结合起来,各项技术内容均不作改动,但在滴斗内增加了止液阀带有止液功能,依据《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作为组织生产、检验和质量监督的依据。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贯彻了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有关要求。 本标准由XX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年月 1

一次性使用止液输液器带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止液输液器带针(以下简称止液输液器)的要求,以保证与输液器和静脉针相适应。 本标准适用于一次性使用止液输液器带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962.1 注射器、注射针和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962.2 注射器、注射针和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2部分:锁定接头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 8368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GB/T 14233.1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 14233.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 18671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YY/T 0466.1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 3组成结构 3.1组成 止液输液器由:瓶塞穿刺器、进气器件、滴管、滴斗、止液部件、流量调节器、药液过滤器、外圆锥接头、液体管路、药液注射件、静脉输液针等组成。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其组件名称和结构型式应符合GB18671标准中第3章的规定。 3.2结构 止液输液器结构如图1所示,本示图非唯一性结构。 1

临床输液常见配伍禁忌

近年来,由于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特别是新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药物配伍也日趋复杂,用药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静脉输液药物的配伍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因静脉注射药物选择溶解溶媒不当、溶解方法不妥、选择液体不当以及同瓶输液中添加药物种类过多、加入量过大、中西药随意混合、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等多种原因,会导致输液变混、变色、出现结晶等现象,甚至因此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给医院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输液配伍中的安全用药应引起重视。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近几年临床用药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输液药物配伍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1 青霉素与地塞米松属不宜配伍 个别医生处方中开%氯化钠注射液+青霉素80 万U+地塞米松5 mg。2007版《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1]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2]都明确指出:青霉素与地塞米松混合静点存在配伍禁忌,两药混合后出现理化、药理、药动学及药效学等方面配伍禁忌。因此,地塞米松不宜加入到青霉素中,若确实需要,建议单独静点。 2 多种药物合用要注意配伍禁忌 临床配伍表中所列仅是注射液两两配伍情况,有些新药不可能列入。“混滴”是3 种以上注射剂配伍,因此容易出现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进行配伍使用。对首次使用、相互配伍信息不明的新药,应单独静脉输注;临床医师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稳定性及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国家最新药典关于药物配伍禁忌要求,选择临床用药。必须依据药物治疗的先后顺序、药品理化性质、药品说明书要求,按组下达静脉输液药物治疗方案,除已经临床实践证明为安全合理的输液配伍组外,原则上每步静脉输液添加药物的种类不得超过2种。 3 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必须分步输注

临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1.为规范我院药品临床使用,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保证医疗安全、保障医患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我院临床用药管理规定。 2.临床用药是指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目的是合理用药。 3.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4.医师应按疾病诊疗规程、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及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差异等为患者开具处方或医嘱,杜绝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药品诊疗时,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按规定仔细核对处方、医嘱、药品与患者身份,并按正确的方法调配和给药。 5.医院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处方集”和“医院药品供应目录”。药剂科在“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内组织有效地供应。临床使用的药品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不得从事药品采购、调剂工作,原则上不得在临床使用非我院药剂科采购供应的药品,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的,必需按医院“患者自备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执行。 6.医院制定有相关的处方权限制的规定 ①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②麻醉药品处方权限 7.使用自费药品或乙类药品,以及扩展用药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熟悉药品的说明书内容,医师、护士按药品说明书规定使用药品。超出说明书使用药品的医师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8.医院制定有处方权确认的程序与规定。医院医务科、各药房设有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导读:药物配伍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为变色、沉淀、结晶、疗效降低、生命体征改变等,现列举几种常见的药物配伍不良反应及分析其原理。 1、处方:生理盐水100ml + 奥美拉唑40mg + 维生素B6 0.3 结果:输液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变成黑色分析:奥美拉唑和维生素B6的配伍未见文献报道,说明书也未说明。奥美拉唑是一种碱性药物,能升高生理盐水的PH值,维生素B6又名盐酸吡多辛,含酚羟基,PH值为3~4,两者作用发生酸碱中和,变色可能是维生素B6的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的缘故,所以两者不应在同一瓶输液中配伍。 2、处方:25%葡萄糖40ml +10%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5mg 结果:生成不溶性钙盐沉淀分析:葡萄糖酸钙禁止与氧化剂、枸橼酸盐、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配伍,生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葡萄糖酸钙药物说明书),危及生命。所以两者应分开静脉注射。 3、处方: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 结果:可能出现甘露醇析出结晶现象 分析:甘露醇为一组织脱水药,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两者配伍有利于消除水肿。因20%甘露醇为过饱和溶液,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时,可能会因新的溶质和溶媒加入而改变甘露醇的溶解度而析出甘露醇结晶。故两者应分别使用,而不应加在同一容器内使用。 4、处方:25%葡萄糖40ml+西地兰0.4mg+呋塞米20mg 结果: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 分析:呋塞米为一弱酸强碱盐,PH为8.5-10,禁止与酸性液伍用,在酸性环境下(25%葡萄糖PH3.5-5)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危及生命。可25%葡萄糖+西地兰、NS+呋塞米,分开静脉注射。呋塞米说明书中写到:呋塞米用生理盐水稀释,而不用葡萄糖稀释。对磺胺药过敏禁用。 5、处方:葡萄糖250ml+维生素K1注射液40mg+维生素C3.0g 结果: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 分析: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维生素K1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维生素 K1被完全破坏。 6、处方:西米替丁针合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结果:呼吸抑制 分析:西米替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均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而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联合应用时对肌肉神经阻断作用加强,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危及生命,故合用时一定注意。一旦发生呼吸抑制情况,应立即注射氯化钙以对抗。另外,这类药与麻醉剂合用,易引起呼吸肌麻痹,临床应用也应注意。关于西米替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关配伍禁忌,详阅药物说明书。 7、处方: 3:2:1注射液500ml + 酚磺乙胺注射液0.25 结果: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红 分析: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并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与防止血液渗透作用。3:2:1溶液里含碳酸氢钠34ml,溶液呈碱性,与酚磺乙胺合用,由于酚磺乙胺含酚羟基,与碱性药物配伍易氧化变色,变色点PH为6.7,故两药合用易至酚磺乙胺变色降效。 8、处方:5%葡萄糖注射液+ 三磷酸腺苷20mg + 辅酶A注射液100U+ 维生素B6100mg

中国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行业市场分析 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社会环境 人口增长、人口寿命的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普遍被认为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中国一向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2007年底,中国的总人口约达13.2亿。由2002年至2007年,人口出生率由12.86‰下跌至12.1‰,而死亡率则维持稳定,介于6‰及7‰之间。根据于1990年、2000年、2005年、2007年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于1990年,5.57%人口属于65岁或以上,于2000年,老化人口的百分比上升至5.57%。于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到2007年底,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提升到14%。 自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一直有所上升。根据卫生部于2003年发出的统计数字,在1949年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35岁。2000年,平均寿命延长至71.4岁,2008年,平均寿命到73岁,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国民经济总体依然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约60794亿元增至2006年约21087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达12%。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约5046元增至2006年约16084元,复合年增长率约达11.1%。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2007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456美元。 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全年纯收入也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

临床用药监控体系

临床用药监控制度 为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临床用药监测评价体系。 1.卫生院药事管理小组负责临床用药的监测、评价及监管,具体由门诊部组织实施,由药房监管。 2.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确定临床专业的药品比例,每月统计相关数据,对用药比例超标的,按规定扣罚科室相应奖金。 3.充分发挥卫生院合理用药监测体系的作用,认真、及时、准确收集数据,重视金额和数量前10位的药品的监测和分析,特别对异常增量使用的药品进行分析、评价,发现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做积极的干顶,并跟踪整改。 4.定期对抗菌药物专项评价,每季度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总结,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合理用药医师进行公示,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5.实施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对当月使用量前三位、连续两个月用量前三位或连续三个月用量前十位的药品进行重点监测,对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或其它可疑药品,上报药事管理小组,药事管理小组结合疾病流行状态、科室用量走势、按病种用量走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使用明显不合理的品种给予停用。 6.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进行干预。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如血液制品、静脉用输液、中药注射剂、胃肠外营养、抗菌药物、激素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用药、围手术期用药等)进行专项点评,制定改进措施。 7.实施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建立确定和报告用药错误的登记、报告、分析和处理的程序,通过了解院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来预防用药错误,避免用药错误的再次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8.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及时记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对严重不良反应建立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药学部每季度对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因果分析,以降低病人用药风险。 9.制定病区(诊疗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确定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

临床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常见配伍禁忌(仅列举临床已经或可能发生的配伍) 1.米力农注射液/普南力康与速尿,布美他尼混和产生沉淀 2.盐酸尼卡地平与速尿配伍禁忌 3.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亚宁定不能与碱性液体混和,因其酸性物质可能引起溶液浑浊或絮状物形成 4.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含钙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不宜配伍 5.胰岛素:注射用阿糖胞苷,盐酸多巴酚丁胺,盐酸多巴胺,地塞米松,甲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注射液,氨茶碱,奥曲肽注射液,速尿 6.维生素c注射液: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谷氨酸钠等)配伍,与维生素K1配伍,因后者有氧化性,可产生氧化还原反映,使两者疗效减弱或消失 7.丹参注射液,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川芎嗪:与10%氯化钾注射液配伍禁忌 8.硫酸镁注射液:葡萄糖酸钙,盐酸多巴酚丁胺,氨茶碱,维生素K 9.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不得与维生素K1混合使用 10.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等b内酰胺类不能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外混和,因为本品可使后者丧失活性 11.注射用亚叶酸钙不能与5-氟尿嘧啶混和,因可能产生沉淀 12.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不宜与碱性药物共同滴注,因可引起本品分解 13.注射用骨肽:不可与氨基酸类药物,碱性药物同时使用 14.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不可与其它任何注射液混和注射 15.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不应与维生素C,维生素K

16.酚璜乙胺注射液:可与维生素K注射液混和使用,但不可与氨基己酸注射液混和 17.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能与PH大于6.3的其它溶液混和,因为PH的增加会产生氨溴索游离碱沉淀 18.注射用盐酸地尔硫卓:与其它药剂混和时,若PH超过8,本药可能析出 19.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本品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故不宜与硫喷妥钠混合注射20.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不得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混合使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甲泼尼松龙,硫酸镁,葡萄糖酸钙 21.丹参川穹嗪注射液:不宜与碱性注射液一起配伍 22.安可欣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维生素C 23.苯巴比妥钠与酸性药物配伍有沉淀析出 24.依达拉奉与氯化钾注射液 25.肾上腺素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使用,与胰岛素配伍时效降低 26.甲氧氯普胺与速尿,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氟尿嘧啶,顺铂配伍禁忌 27.氨茶碱与胰岛素,维生素C,辅酶A,硫酸镁配伍禁忌 28.维生素K与盐酸多巴胺,雷尼替丁,维生素C,硫酸镁,艾诺吉配伍禁忌 29.速尿与二甲弗林,尼卡地平,法莫替丁,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甲氧氯普胺,维生素C,维生素B6,葡萄糖酸钙,米力农配伍禁忌 30.前列地尔注射液与酸性药物配伍有沉淀析出 31.氢化可地松:与葡萄糖酸钙,复合辅酶,碳酸氢钠,氨茶碱,硫酸镁,胰岛素配伍禁忌 32.地塞米松:硫酸镁,胰岛素,葡萄糖酸钙,复合辅酶,维生素B6,昂丹司琼,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复习课程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 禁忌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一.药物与溶媒 1.青霉素与葡萄糖:葡萄糖注射液显酸性,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葡萄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会降低稳定性; 3.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与葡萄糖:质子泵抑制剂显碱性,与葡萄糖配伍后可发生颜色变化; 4.肝素与葡萄糖:肝素在酸性条件下很快失活; 5.依达拉奉与葡萄糖:依达拉奉与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其浓度降低; 6.呋塞米与葡萄糖:呋塞米注射液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7.地西泮与葡萄糖、氯化钠:地西泮注射剂的溶媒采用丙二醇、乙醇、苯甲醇、水的混合溶媒而制成;当该注射液加入输液中稀释时,由于溶媒改变使地西泮瞬间析出而出现浑浊; 8.胺碘酮与氯化钠:胺碘酮具有苯并呋喃基团,显酸性,pH值的改变会引起其呋喃环开环,且含的碘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9.洛铂与氯化钠:配伍后可增加洛铂的降解; 10.多烯磷脂酰胆碱与氯化钠:与电解质配伍后可出现不溶性微粒增加; 11.水溶性维生素与复方氯化钠:强电解质可影响水溶性维生素的稳定性; 12.茵栀黄与氯化钠:可出现颜色变化及微粒增加等现象; 13.复合磷酸氢钾与复方氯化钠: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含钙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 14.曲克芦丁与木糖醇:木糖醇与曲克芦丁混合应用,可引起颜色变化。 二.药物与药物 1.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合用: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宜单独使用; 2.抗菌药物与利巴韦林、地塞米松合用:抗菌药物多不稳定,宜单独使用;

3.水溶性维生素与氯化钾、碳酸氢钠:强电解质的加入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电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从而降低本品的有机酸(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等)盐、有机碱(维生素B1、维生素B6 等)盐的溶解度,析出不溶性的有机碱或有机酸;且强电解质含量越大,不溶性微粒越多; 4.呋塞米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呋塞米呈碱性,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溶液显酸性,混合后易导致后者析出,出现沉淀; 5.多巴酚丁胺与氯化钾、肝素、硝酸甘油:存在配伍禁忌; 6.多巴酚丁胺与氨茶碱:氨茶碱偏碱性,盐酸多巴酚丁胺因pH 值升高而发生变化, 故有可能导致作用降低;机理:多巴酚丁胺在碱性介质中的这一变化过程,主要是氧化反应, 侧键脂肪胺的环化反应,以及聚合成较深的有色化合物(如粉红色,黄色、棕色和黑色等); 7.胰岛素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胰岛素为弱碱性药物,其它均为酸性药物,混合后在25℃ 24h内轻度地变色; 8.多巴胺与复合磷酸氢钾、硝酸甘油:配伍后可产生沉淀或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9.环磷腺苷与硝酸甘油、硝普钠:配伍后可产生沉淀或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10.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维生素C为强还原剂,可破坏维生素B12活性,二者不能配伍; 11.维生素C与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C与碱性药物配伍,影响疗效; 12.维生素C与胞磷胆碱钠:配伍后可致药效降低; 13.维生素C与维生素K1: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较差;维生素K1为醌类化合物,具氧化性,与一些药物特别是具还原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起化学反应可导致药物疗效消失或降低; 14.维生素K1与维生素B6:混合后维生素K1含量中明显下降; 15.维生素B6与消旋山莨菪碱:存在争议; 16.维生素B6与肌苷:混合后药效降低; 17.维生素B6与地塞米松:混合后将产生浑浊和沉淀:机理:维生素B6为水溶性碱性物质制成的盐,可导致地塞米松磷酸盐产生沉淀; 18.酚磺乙胺与地塞米松:容易产生浑浊; 19.地塞米松与呋塞米:毒副作用增加,可引起低钾血症; 20.泮托拉唑与地塞米松:泮托拉唑性质不稳定,混合后可产生沉淀或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

.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甚至可临床上合并使用数种注射液时,若产生配伍禁 忌,会使药效降低或失效,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一、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汇总直接发生物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会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 (不多见影响药物疗效或发生毒性反应,一般将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的和化学性的(多见) 两类。 1.水溶性维生素+氯化钾注射液 分析:加入强电解质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点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使水溶性维生素中的有机酸盐(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乙二胺四醋酸等)、有机碱盐(维生素B、维生素B等)和羟苯甲酯溶解度降低,61从而自溶液中析出,不溶微粒增加。 2.速尿+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 分析:呋塞米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临床上常与多巴胺合用加强其利尿功能,但有报道两药混合后颜色有轻微变化。 建议临床上若病情需要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分开使用,也不应连续输注,最好中间输注0.9%生理盐水,即输注顺序多巴胺→生理盐水→速尿。 3.地塞米松+维生素B 6分析:两药的浓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维生素B6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 4.多烯磷脂酰胆碱+氯化钾 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为澄清胶体溶液,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若要配制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严禁用电解质溶液,以免其稳定性遭破坏。 5.维生素C+维生素k1分析:维生素k可被维生素C破坏而失效。1使用缘由:维生素k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VII,IX,X因子,1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 . 低其通透性与脆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从药理、病理学方面分析,两药合用是有利的。混合后与醌类药维生素k不能配伍原因: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1 k疗效降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维生素1维生素C6.胰岛素+导致胰岛素失活。C维生素有较强的还原性,与胰岛素混合使用,分析:葡萄糖酸钙7.头孢曲松+分析:头孢曲松与含钙药物(包括含钙溶液)联用有出现头孢曲松钠—钙盐沉淀可导致致死性不良事件。故不宜将两者混合或同时使用,即使内不宜使用含48h是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给药方式,且在使用头孢曲松钙药物。氯化钾k+8.维生素1含kK与氯化钾有配伍禁忌,氯化钾可使维生素分析:有报道维生素11 30%多。量下降+α糜蛋白酶9.氨茶碱注+氨溴索注的溶液中可

PVC材质一次性输液器的危害

PVC材质一次性输液器的危害 一、释放出增塑剂DEHP和其它小分子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在临床上使用PVC输液器输注亲脂性药物如紫杉醇、环丙沙星、头孢哌酮钠、氟康唑、盐酸甲硝唑、西咪替丁、脂肪乳剂等药物时,药物的性质对DEHP的溶出有增强作用,增塑剂会迁移出来,随着药液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这些药物不适合使用PVC输液器进行输液。 ●稳定剂含Ca、Zn、Ba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在输液过程中可能进入人体, 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为了提高金属稳定剂的稳定效果,在加工中还加入了含磷的辅助稳定剂 -----亚磷酸苯二异辛脂等,增加了PVC材料的毒性,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危害。 氯乙烯单体对人体有害 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有极少量的氯乙烯单体, 另外,PVC在加工中会发生分解也会产生少量的氯乙烯单体,该化合物已被证实是致癌物质(致肝癌)氯乙烯的致癌性已被国内外公认,国标GB15593-1995《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中规定,氯乙烯单体(VCM)≤1μg/g为合格,所以,即使是按国标检测合格的PVC输液器也含有微量的氯乙烯,对人体有致癌的危险。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李大魁等报道,PVC输液器 二、对一些药物有吸附作用,使处方用药不准,延误治疗或病人康复的时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李大魁等报道,PVC输液器 对以下药物有吸附作用 1. 安定2 2.79 % 2. 氯丙嗪和异丙嗪12 % 3. 硝酸甘油62 % 4. 替硝唑7.01 % 5. 胰岛素20.38 % 6. 盐酸乙胺呋酮18 % 7. 莪术油15 % 8. 硝酸异山梨醇酯50 % 硝酸甘油药品说明书 9. 双嘧达莫,地塞米松,18-25% 磷酸钠,潘生丁 10. 枸橼酸芬太尼,环孢素A, 25-70% 大环哌喃(FK506),卡莫司汀, 地西泮, 尿激酶, 川芎嗪等 三、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PVC材料焚烧后回产生氯化氢气体.

输液器 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产品型号规格及标记 1.1.1 产品型号规格的划分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由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重力式输液器(简称输液器)及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简称静脉针)组成,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的型号规格由输液器的型号及静脉针的规格的组合而成,输液器的型号由输液器的结构及形式决定,静脉针的规格由静脉针针管公称外径、针管公称长度、管壁类型及刃角角度进行标识。 1.1.2 产品的型号规格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的型号规格如表1. 表1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的型号规格 1.2 产品标记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型号规格的标志由输液器型号及其静脉针的规格组合予以标识。 产品标记 针管刃角角度 [LB (长斜面)、SB (短斜面)] 针管管壁类型 [RW (正常壁)、TW (薄壁)] 针管公称长度 (单位:mm ) 针管公称外径 (单位:mm ) 产品型号 (B3、B3-1、B3-2、B3-4) 示例: 产品型号为B3-1、针管公称外径0.7mm 、针管公称长度25mm 、管壁类型为薄壁、刃角角度为长斜面角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标记为:

B3-1 0.7×25 TWLB 1.3 产品结构组成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由瓶塞穿刺器保护套、瓶塞穿刺器、带空气过滤器的进气器件或进气管、管路、滴管、滴斗、流量调节器、注射件、药液过滤器(含外圆锥接头)和静脉针组成。其结构及各部件的名称见图1。 图1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 1.4 材料 1.4.1 制造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的材料应符合GB/T 16886.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的要求。 1.4.2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的瓶塞穿刺器、静脉针针柄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 1.4.3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的滴管、滴斗、管路、药液过滤器、针座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1.4.4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的空气过滤器膜、药液过滤器膜采用符合YY/T 0242-2007《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丙烯专用料》的聚丙烯专用料; 1.4.5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的瓶塞穿刺器保护套、流量调节器、空气过滤器壳由符合YY/T 0114-200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乙烯专用料》的聚乙烯制成; 1.4.6 静脉针针管采用符合GB/T 18457-2015《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要求的不锈钢针管; 1.4.7 注射件由聚异戊二烯制成。 1.4.8产品组件与对应的原材料化学通用名称、执行标准或牌号见表2 表2 产品组件与对应的原材料化学通用名称、执行标准或牌号 1 瓶塞穿刺器保护套 2 带空气过滤器的进气器件或进气管 3 瓶塞穿刺器 4 管路 5 滴管 6 滴斗 7 管路 8 流量调节器 9 注射件 10 药液过滤器(含外圆锥接头) 11 符合GB 18671-2009的静脉输液针

临床常见的一些理化配伍禁忌

静脉滴注给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治疗病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药物配伍及合理的选用媒介液,可以起到积极正确的治疗作用。但是,如果药物配伍不当,媒介液选择不当,则会造成不良反应发生。 药物配伍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共处于同一个剂型中的相容性,其结果是可以配伍,有时也可出现不可配伍,即配伍禁忌。 药物配伍禁忌可分为药理学配伍禁忌、化学配伍禁忌和物理学配伍禁忌。 两种或多种药物配伍可发生理化变化,有时可以是有益的,但多数情况下,由于发生了性状变化、外形破坏、成份失效或产生毒素等,是有害的,若处理不当不仅使药品质量降低,甚至发生事故。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临床常见的一些理化配伍禁忌。 1、溶剂性质变化引起不溶 某些药物因难溶于水,制剂中含有有机溶剂,配液时必须特别注意,否则药物因溶解度改变析出沉淀。 例如:尼莫地平难溶于水,其注射液中加有25%的乙醇和17%的聚乙二醇,因此应缓慢加入充足的输液中,且室温不能太低,与乙醇不相溶的药物不能配伍,配好后应仔细检查有无沉淀析出。 氢化可的松在水中溶解度小,其注射液的溶剂为乙醇-水等容混合液,也必须在稀释时加以注意。 氯霉素注射剂为乙醇-甘油溶液,稀释需用足量溶剂(每支用100ml以上),并充分混匀,防止氯霉素析出。 2、溶剂选择不当而引起不溶 例如红霉素乳糖酸盐,可溶于水,在0.9%氯化钠溶液中相当稳定,但在0.9%氯化钠液中溶解不良,如果用0.9%氯化钠直接溶解药物,则可生成胶状物而不溶。如果将粉针溶于注射用水中,再加入至氯化钠液中,则可顺利溶解。同样阿奇霉素的配制要求为:将本药用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配制成100mg/ml的溶液,再加入250ml或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最终配制成1~2mg/ml的静脉滴注液。有的注射用粉针都在配制配时需要用特殊的溶剂溶解,例如凯西来配制时应用所附的专用溶剂溶解(5%的碳酸氢钠)后再加入到输液中。立止血也需要用配备的溶剂溶解,溶解后进一步稀释。因此对这些药物中配备的专用溶剂不要随变丢弃,或擅自用其他溶剂替代。 3、盐析 例如氟罗沙星、培氯沙星、依诺沙星为第三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遇强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钾会发生同离子效应析出沉淀,因而禁与含氯离子的溶液配伍。 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应单独滴注,如加入电解质如氯化钾、地塞米松,甘露醇被除数盐析,产生结晶。 4、酸碱度改变而引起药物破坏、沉淀或变色 每种输液都有规定的PH值范围,对所加入的药物的稳定性都有一定影响。常用的溶媒有5%或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其PH值依次为3.2~5.5,3.5~5.5,4.5~7.0。 例如:葡萄糖注射液在生产中为提高澄明度合格率和热压灭菌时的稳定性都加入了一定的盐酸,葡萄糖注射液的PH3.2~5.5。青霉素水溶液稳定的PH值为6.0~6.5,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青霉素可加速青霉素的B-内酰胺环开环水解而使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中除苯唑西林等异噁唑青霉有耐酸性质,在葡萄糖液中稳定外,其余药物不耐酸,在葡糖注射液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因此此类药物宜选用0.9%氯化钠等中性注射液做溶媒。头孢类的B-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 再如奥美拉唑为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易分解变色,仅能与的0.9%氯化钠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液配伍,且在0.9%的氯化钠溶液中较5%葡萄糖稳定。配制应注意0.9%氯化钠及5%的葡萄糖的量应为100ml,用500ml及250ml配制易发生变色,其原因不明确,有可能为奥美拉唑对光不稳定。 例如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在PH值=8~11时稳定,遇酸性物质则会产生沉淀,维生素B6为水溶性盐酸吡多辛,其PH值为3~4,两药混合后可能会因酸碱反应产生沉淀,影响滴注。 5、药物之间氧化还原反应, 有些药物本身是氧化剂,能和另外一些具有还原性的药物一起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药物化学结构改变。 维生素K类为一种弱氧化剂,若与还原剂维生素C配伍,则结构可被还原,从而失去止血作用。 6、钙离子的沉淀反应

输液器

需求及国家标准通过一次性输液器进行的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临床使用发现一次性输液器在输液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危害即输液反应,而研究结果证明输液造成的临床危害很大一部分是由不溶性微粒引起的。而一次性输液器的过滤膜仅仅能够过滤直径大于5微米的微粒,直径为等于和小于微米的微粒,一次性输液器是无法过滤的,因此能够过滤直径为5微米及更小的微粒的输液器的需求应运而生。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规定,能够过滤直径为5微米及更小的微粒的输液器称作精密过滤输液器。 输液微粒的种类微粒的主要种类和产生过程有:一、塑料微粒,输液袋在生产过程中的吸附物;二、橡胶微粒,在插瓶针穿刺胶塞时产生;三、纤维、毛絮、尘埃粒子,在开袋与穿刺期间与室内环境接触产生;四、碳黑微粒,一些药物制剂本身存在的微粒;五、不溶性胶粒,由于提纯工艺的限制,在中草药制剂生产过程中产生;六、结晶体微粒,在药物存储条件变化和存储时间增加的情况下产生;七、玻璃碎屑微粒,是切割安瓿时散落的微粒;八、药物微粒,添加药物时,因一些粉剂溶解不完全、药物间发生理化作用、溶媒改变、pH 值变化等而产生。微粒的临床危害微粒造成的主要临床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过敏反应。药物中含有的药物结晶微粒、聚合物、降解物及其他异物可在注射部位或静脉血管与组织蛋白发生反应,引起过敏反应。二、静脉炎。微粒在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引起血管内壁刺激损伤,使血管壁的正常状态发生改变,引起血小板黏

着,导致静脉炎的产生。三、血管栓塞。不溶性微粒在脑、肺、肾、肝、眼等处的小血管内引起堵塞,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损伤。 四、堵塞微循环。成人毛细血管直径为6~8微米,婴儿的仅为3微米。药液中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微粒,会堵塞毛细血管,形成微循环障碍。五、动脉硬化。微粒可引起动脉非炎症性病变,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六、热原反应。输液时引起的寒战、高热等症状,被称为热原反应。七、肉芽肿。微粒侵入肺、脑、肾等组织毛细血管内时,会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形成肉芽肿,从而引起脑、肺、肾和眼等部位不同程度的供血不足,造成循环障碍。八、肺栓塞。当血液经循环到达肺部后,肺的毛细血管床起滤网作用,使一部分微粒留下来黏附在血管壁上,易形成肺栓塞、肉芽肿。器件构成及工作原理一般由静脉针、护帽、鲁尔接头、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精密过滤装置、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 适用范围 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建议:输非脂类液体时,应使用带有直径为0.2微米空隙过滤膜的过滤器,该过滤器可以祛除细菌及颗粒并能消除液体中的气泡;输脂类或全营养液时,应使用带有直径为1.2微米空隙过滤膜的过滤器,该过滤器可以祛除细菌及颗粒并能消除液体中的气泡。 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的适用人群为儿童患者、老年患者、癌症患

护理用药安全与管理范文

护理用药安全与管理防范 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护士临床药理知识 (1)掌握临床药物相关知识:药物化学名、商品名、用法、剂量、途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熟练掌握各类常用抢救药物的相关知识。 (2)参加医务科、药剂科的药物知识讲座。 (3)科室建立药物说明书与配伍禁忌表,便于查询。 (4)严格执行临床新药首次使用流程。 A主班接到新药医嘱转抄到相应治疗单并注明“新药”,并通知治疗班向药房索取新药说明书。 B首位执行护士仔细阅读说明书,对说明书中主要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用红笔划出,以起到醒目、提示作用。 C首位执行护士根据药物说明书核实医嘱是否正确,如有异议及时与医生联系。 D首位执行护士负责使用新药,新药续接瓶时要观察茂菲氏滴管两种液体混合后有无变色、混浊,输液过程中主动询问患者用药反应情况。 E如新药未能在首位护士当班时使用,对新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必须与接班者严格交接,确保用药安全。

F主班及时将新药说明书夹在晨会提问本内供第二天晨会集中学习,并在护士站白板备注填写:X月X日新药:XX,以提示休息后第一天上班的护士学习新药。 G首位护士负责新药相关资料的检索,对有报道发生配伍禁忌的药物及新药说明书中未提及的不良反应及时摘录,与新药说明书装订一 起,以供大家学习。 1.规范病房药品的安全管理 (1)内服、注射、外用、消毒药以及高危药品、麻醉药品应分别分类放置。并按有效期时限的先后顺序存放使用。 (2)各类药品的瓶签与药名相符,标签明显、清晰。 (3)严格执行清点制度。每天清点量,每周检查药品的质量。对近期失效(有效期在3个月)药物注明失效期。 (4)需冷藏的药物如:胰岛素、肝素、疫苗、血制品等放冰箱内(2-8℃)保存。 (5)易被光线破坏药物需避光保存。如:Vc、Vk1、氨茶碱、付肾等(6)病房药品管理制度 a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b高危药品:(凡是误用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如: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c管理要求:专柜放置、标签清晰、班班清点、使用注意事项、主要不良反应及应急处理。 2.严格用药操作规程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pdf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一.药物与溶媒 1.青霉素与葡萄糖:葡萄糖注射液显酸性,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葡萄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 会降低稳定性; 3.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与葡萄糖:质子泵抑制剂显碱性,与葡萄糖配伍后可发生颜色变化; 4.肝素与葡萄糖:肝素在酸性条件下很快失活; 5.依达拉奉与葡萄糖:依达拉奉与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其浓度降低; 6.呋塞米与葡萄糖:呋塞米注射液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7.地西泮与葡萄糖、氯化钠:地西泮注射剂的溶媒采用丙二醇、乙醇、苯甲醇、水的混合溶媒而制成;当该注射液加入输液中稀释时,由于溶媒改变使地西泮瞬间析出而出现浑浊; 8.胺碘酮与氯化钠:胺碘酮具有苯并呋喃基团,显酸性,pH值的改变会引起其呋喃环开环,且含的 碘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9.洛铂与氯化钠:配伍后可增加洛铂的降解; 10.多烯磷脂酰胆碱与氯化钠:与电解质配伍后可出现不溶性微粒增加; 11.水溶性维生素与复方氯化钠:强电解质可影响水溶性维生素的稳定性; 12.茵栀黄与氯化钠:可出现颜色变化及微粒增加等现象; 13.复合磷酸氢钾与复方氯化钠: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含钙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 14.曲克芦丁与木糖醇:木糖醇与曲克芦丁混合应用,可引起颜色变化。 二.药物与药物 1.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合用: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宜单独使用; 2.抗菌药物与利巴韦林、地塞米松合用:抗菌药物多不稳定,宜单独使用; 3.水溶性维生素与氯化钾、碳酸氢钠:强电解质的加入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电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 等,从而降低本品的有机酸(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等)盐、有机碱(维生素B1、维生素B6 等)盐的溶解度,析出不溶性的有机碱或有机酸;且强电解质含量越大,不溶性微粒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