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要概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要概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要概念

10级金融学《思修》期末复习材料

概念、基本原则、本质、主要内容、特征类

概念: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作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和设想,与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区别。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它是人的认

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3、二者特点: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

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

4、类型: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

5、作用:是人生的精神向导、是人生的精神动力、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6、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

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重要内容: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

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历史作用:①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③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①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②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③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④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⑤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如何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①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③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7、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制约着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决定着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

来。

8、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它一

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

作用:①它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②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③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①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③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9、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

本意图。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能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10、人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或自己需要的满足。

人生价值:作为人的价值中最核心的问题,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11、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二者的关系:①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奋斗;②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怎样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①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使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③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12、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类型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

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

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本质:①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②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功能:调节、认识、教育、评价、导向、激励、辩护、沟通功能

作用: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③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⑤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13、社会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它可以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产生正

确的价值激励,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正确的荣辱观。

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性和历史指引性;

是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科学内涵:八荣八耻

14、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观念的共同生活。

特点: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相关性。

15、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重要意义(124)

16、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

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

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

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7、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它

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殊领域。

特点: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8、恋爱基本道德: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

19、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

系。

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0、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

倾向和特征。具体含义见154.

基本要求:正直无私、忠诚守信、友爱善良、勇敢进取、敬业好学、勤劳节俭、谦虚谨慎、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21、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

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

途径和方法(161)

22、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

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

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

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基本要求: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23、法治: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与“人治”相对称,是治理国家的理论、

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

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常常与“民主”相对称,例如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社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①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③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④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⑤从中国国情出发;

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内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24、国家安全:一般是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土和整体的稳固、国家的统治机能与作用、涉及国家

和全体人民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胁、侵害和破坏。

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内容体系的总观念,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25、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本质和特征:①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②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③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作用:①社会作用②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制裁作用。

基本构成要素:规范、原则、概念和技术。法律规范是法构成要素的主要部分。

26、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是法的本体。

与法律条文、规范性文件和非规范性文件的区别;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188):假定、处理和制裁。

种类:①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②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27、假定: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其功能在于确认发生何种情况或具备何种条件时,法律

规范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开始生效。

处理:指法律规范中具体指明的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的行为模式。

制裁:指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违反法律规定时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28、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本质:一种意志关系

特征:①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②它体现意志关系;

③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④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构成: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个人和组织——自然人、各种机构和组织、国家。

客体: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内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29、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等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和行为。

内容:包含事件和行为。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包括: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如抚养关系和监护关系、战争导致的合同终止关系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善意行为和恶意行为。

30、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相关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程序法:是规定保障权利和义务实现的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

31、法律运行:是从法律的创制、实施到实现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实施、法律遵守

和法律监督。

32、法律制定:又称立法,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

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狭义上的法律制定

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法制定、修改、废止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的活动。

法律解释:是由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根据法律的制定和法学理论对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术语及相关问题所做的说明。——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是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法律汇编:是将规范性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做出系统的排列,汇编成册的活动。不属于国家立法活动。

法律编纂:是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文件中的属于某一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属于国家立法活动。

33、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包括

法律适用和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就提案件的活动。

特点:①其主体是司法机关②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③其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法律执行:狭义上的法律执行,也叫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进行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特点:①其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②其范围比较广泛③具有主动性。

34、法律遵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

动。简言之,它就是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包括保护合法行为和制

裁违法行为。

35、法律责任:是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

特点:①与违法行为相联系②反映的是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否定性后果③承担的法律责任必须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作用:惩罚、教育、预防。

36、法律制裁:是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特点:(206)

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

40、法律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立法、

司法和执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

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4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基本原则:①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

②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

③权、责、利统一原则

④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⑤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复习资料

1.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使命: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理想的含义、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人生为什么需要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原因:是人生的精神向导,是人生的精神动力,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领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4.爱国主义的内涵、时代价值?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解 內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理解: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5.怎样做忠诚的爱国者? 答: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6.何谓人生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答: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7.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关系: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8.什么是人生态度?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态 答: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法律基本概念题库

法律基本概念题库 一、判断题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答案】正确 【考点】法的概念 【解析】历史上,不同的法学家基于各自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法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中外的法学家们并没有取得一个大家所一致同意的法的概念。本题对法的定义,符合古今中外法的真实面貌。 2、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的主要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国际条约。 【答案】错误 【考点】我国法律的形式 【解析】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的主要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国际条约。 3.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答案】错误 【考点】法律责任的含义

【解析】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单选题 1.社会中的各种规范,包括道德、宗教、习惯、政策、法律等。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具有自己的特征,下列关于法的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经过公共权力机构亦即有权的国家机关的制定或认可才能成为法B.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具有可诉性,但它不是判断一种规范是否属于法律的标志 D.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答案】C 【考点】法的特征 【解析】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具有自己的特征,即:法是调整人的行为而非思想的社会规范;法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具有普遍性;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法具有国家强制力;法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 可诉性是指法律具有被任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以维护自身权利的可能性。判断一种规范是否属于法律,可以从可诉性的角度加以观察,所以C错误。 2.根据我国《立法法》中关于“立法权限”的规定,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A.从我国目前的立法现实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制定或修改法律的形式,规范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 ①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新时代的内涵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全面理解中国梦 (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要点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1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 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 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时代新人?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大学生成为做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究奉献,实干进取; 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3.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4.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总之,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6.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7.人类社会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8.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法律基础知识(理论部分)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法律基础知 识(理论部分)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

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库之一法制理念、法律基本概念、宪法、人民警察法.doc

湖南省公安机关执法资格考试公共科目题库之一 (380 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共50 题) 一、判断题(共20 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根本指导思想的。(X) 2、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 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3、国家立法机关的行为不受法律约束。(X ) 4、秉公执法是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5、公安工作服务大局,首要的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 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X ) 6、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业务领导。 (X ) 7、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8、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 定的义务。2 9、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 必然要求。(“) 10、执法为民落实到具体执法工作中,就是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 法公正、一心为民。(“) 11 、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政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政法工作的基本 出发点和归宿。(“) 12 、平等对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方面的 价值追求。(X )

13、程序正义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对权力可能被滥用有较强的预防和 制约作用。(“) 14 、执法过程中对事实的认定必须以证据为基础,离开证据就没有所谓“事实”。(V) 15、法律是政法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也是作出判断的准则。(V) 16 、真正的程序公正,要求政法机关在认真、严格地履行所有法定程序之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 ( V ) 17、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X ) 18、在具体执法活动中,法律效果是最基本的标准,坚决不能做执法违法的事。(V) 19、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V) 2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V) 二、单选题(共20 题) 1 、( A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依法治国 B、文明执法 C、尊重人权 D、坚持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首先是( A)。 A、依法治权 B、依法治民 C、提高全民守法意识 D、有效管理国家 3、(A)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宪法至上 D、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一切依靠人民,集中体现在搞好政法工作必须( B)。 A、加强服务意识 B、走群众路线 C、端正执法理念 D、提高法律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有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注意: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每道答案前标明试卷纸上的题号。 一、简答题(3题×6分=18分,在以下四题中选做三题) 1、《参考消息》2011年6月10日第14版撰文称,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被很多人视为是一个没有理想主义的时代,但现在有人认为中国理想主义思潮在中国重新回来了。请以此观点为基础,简要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我们经常提到“爱国主义”一词,请简要谈谈该词中的“国”有哪两种不同的解释。 3、试简述“我爸是李刚”的用语表达的理念,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有什么冲突?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无效情形及后果。 二、辨析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或是否合理,并给予说明、解释,4题×7分=28分,在以下五题中选做四题) 1、求神拜佛也是一种信仰。 2、大学生若不对社会作出贡献便不具有人生价值。 3、恋爱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4、“法不禁止即可为”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5、被告人黄杰(15岁)在上学途中见同学王某骑车驶来,想与王某开一玩笑,就趁王某骑到身边之时,将一树枝扔进王某自行车的后轮,结果由于车轮被缠绕,王某翻车倒地,头部撞上坚硬的石块,当即昏迷。黄杰立即打电话给120,将王某送往医院,后王某因抢救无效死亡。本案中黄杰对被害人王某应负刑事附带民事责任。

三、论述题(2题×12=24分,在以下三题中选做两题) 1、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走报效祖国之路? 2、有人主张“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如何认识这种观念,请阐释。 3、运用你观察到的真实生活情境,论述法律与人情的关系。 四、材料题( 1题,共15分) 目前在我国公共生活领域,道路交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据统计,我国现有机动车近两亿辆,拥有驾驶执照者近一点五亿,公共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个公共问题。 请阅读以下两份表格,回答问题。 表一:《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 表二:某市交管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统计数据 有专家指出,在公共道路交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私事,却折射出一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

基础法律概念辨析

基础法律概念辨析 一、引言 【提要) 在英嘩汉各专业刑译匆清.恐怕菲铤律詡评其属袪律英请申专业术诺爭、履念星朵*蓋别魅殴.再加f旬子奇氏、百旧閒泛沽.奩诺就闽充斥…… 即便是權具蛊劈的律者.柱往姑法律翻谱重而却涉-本丈主喪为袪荐翻捧铺蹈.笔脣从法澤翻榻人関的实開佛聲出谊"从(sai£術墓本怯律IK念和可怯程序人手. 祈序何进.深人找出,对译者用容晶感別18浦的敢百个英文边律吃也诃汇的槪念进廿嗣释,并介紹其最莘本的译迭,旨在为JT算从爭法律匍译咸对达律翻译有兴趣的人士堤供一牛比较系堆的人门指导。 二、刑事罪名及概念辨析 普通法依据罪行的严重性,把罪行分为三等,即treason叛国罪、felony重刑罪/重罪, misdemeanour非重刑罪/轻罪 失当行为(misfeasa nee),失职行为(deli nque ncy),犯规/违反行为(violatio n ) 相对而言的轻刑罪有: adlilkry/loniical i (uls+- J9 1 4X>Llltbl|jZ 1造畛旺罪)

完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分析:绪论中(二)社会主义就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教材3页“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参考答案:A.社会主义荣辱观 2.“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信念是指 A.人们对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分析:理想信念含义问题在第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中有详细介绍;13页 参考答案:D. 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做一个为他人所喜欢、为社会所推崇的人,属于 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分析: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理想信念的四种类型。要求掌握每种类型的包含的内容。17页 参考答案: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4.在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工业化B.实现共产主义

(完整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B ) A.理想 B.信念 C.人生观 D.价值观 2.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 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D ) 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都表现了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D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D ) A.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救亡图存 B.加强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和平 C.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地位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C ) A.功利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6.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 C ) A.自然观 B.历史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7.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评价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第一位的是看他( A ) A.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从社会获得的尊重和满足 C.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 8.下列选项中,正确运用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是( C ) A.时刻提防、猜疑他人 B.冷漠严肃,不苟言笑 C.宽容待人,诙谐幽默 D.尽量拉近人际空间距离 9.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反映 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是道德的( B )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评价功能 10.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强调一个人在独处、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严于律己、保持操守。这种道德修养的 方法叫作( A ) A.慎独 B.学思并重 C.积善成德 D.由学而进 l1.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C )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D.为人民服务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D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3.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劳动、不辞辛苦、不懒惰,且爱惜财物、合理支出、不浪费。这是家庭美德中( D ) A.尊老爱幼的要求 B.男女平等的要求 C.夫妻和谐的要求 D.勤俭持家的要求 14.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称为( C ) A.经济生活 B.私人生活 C.公共生活 D.文化生活 15.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 序,不插队等。这是社会公德中( A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爱护公物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6.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 不假公济私等。这是职业道德中( C ) A.爱岗敬业的要求 B.诚实守信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服务群众的要求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或法律的定义: 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 (一)法律的价值 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 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 (一)法律的形式 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蓝色为注意出选择题,红色为注意出简答题,紫色为注意出论述题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 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 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 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 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Eg:马克思主义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包括:(1)理想与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目标。②、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正确立志?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 8、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②、坚定的 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9、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错误认识,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两种错误认识,有一种认识偏向,是 用理想来否定现实。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①、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三、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 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 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法律 -法律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或法律的定义: 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 (一)法律的价值 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 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 (一)法律的形式 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或法律的定义: 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 (一)法律的价值 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 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

读《司法推理中应用的若干基本法律概念》

读《司法推理中应用的若干基本法律概念》 记得在大学本科的一次国际金融课程的课堂讨论中,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一开始我就对我的同学还有老师做出一个大胆的提醒,那就是我们的讨论必须建立在对所涉及的概念有共同理解与认知的基础上,否则我们的讨论就变成了无用功。为了表明对这个观点的极大认可,我甚至自创“概念主义”这一名词,并大胆地提出“自己就是一个概念主义者”。之所以要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强调:对概念的肤浅理解与偏差认知往往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扯后腿者”。基于我个人的经验与学识,我认为:对于专业概念的深刻理解与全面认知,不仅是建构我们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基础,更是我们进行专业识别与判断即专业思维的出发点,还是生动有力展示专业力量的基本前提,因为概念是对事物本质与内涵的集中概括。 刚拿到霍菲尔德的《司法推理中应用的若干基本法律概念》这本书,就很是高兴。主要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学习过专门关于讲解法律概念的专业书籍,而且这还是一本专门讲解法律概念在司法推理中应用的专著。如同第一段结论所言,我认为:对法律概念进行深刻理解与全面认知,不仅仅是建构我们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基础,更是我们进行法律专业思维的出发点,还是生动有力展示法律专业力量的基本前提。而霍菲尔德的大作恰是对法律概念进行理解与认知的典范,而且还是从司法这一极具实践色彩与价值的角度进行深刻、生动论述。 但是这些都不是这本书的最大发光点,最为令人敬佩的地方是:虽然有大量的案例及观点引述,但是霍菲尔德始终没有脱离紧紧围绕对法律关系这一极为本源的法律概念来进行论述的主线。 上篇第一节法律概念与非法律概念,开篇就说,“首先,恐怕有必要强调和区分纯法律关系和引起该关系的物质和精神事实的重要性。”紧接着还指出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不幸倾向”,而第一节内容的主体就是通过英美法学者惯用的引述方式具体解释了有这种倾向的两个原因。上篇第二节构成性事实与证明性事实,也是开篇就说,“为了下文的论述方便,必须在此先强调事物自身固有属性中的另一重要区别。”而第三节要说的正是法律关系,而且还是基本法律关系。第二节的内容,就类似于大陆法系的名词解释或者说理论解说了,但不是空洞的说白,中间不乏具体事例的列举,算是以理引例、以例说理吧。霍菲尔德在第三节开门见山地说,“下面这种公开或默认的臆断往往是清晰理解、透彻表述以及正确解决法律问题的最大障碍之一:一切法律关系皆可化约为‘权利’与‘义务’,此类范畴甚至还不足以胜任分析诸如信托、先买权、第三方担保、‘未来’利益及公司利益之类最为复杂的法律利益。”看到这里我再次想到翻开本书第一页时看到的第一个观点:“从古到今,信托与其他衡平法利益之本质始终是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信托是智慧的人类所创设的一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而信托关系的确立需要有信托契约的存在。而契约恰是使得信托存在于法律影响力之下的物质体现。但是这只是一个引入话题的关键例子,霍菲尔德真正要说的确是,“而我之所以着重强调信托以及其他衡平法利益,仅是由于对此问题的重大分歧突出地表明:该领域比任何其他法律领域更亟需加以集中而系统的研究。”他紧接着还说,“对此,我要不揣冒昧地指出:通常我们对信托和其他法律利益的研究似皆有所欠缺甚至不时误入歧途,其原因无非是上述研究并未立足于对一般法律关系问题的充分理解和区分。”因此,在第三节第二段一开始,更是直截了当地说,“严格的基本法律关系毕竟自成一体,是以试图对其进行形式化的定义纵然并非徒劳无功,也总是难令人称心。”紧接着霍菲尔德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这就是:“那么最得体的办法,或许是先把各种法律关系纳入下述反映‘相反’和‘相关’关系的图表,再举例说明诸关系在个案中的分野及应用。”“第三节的主体内容便是“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